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题库)模拟试卷二

教师资格证《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题库)模拟试卷二

教师资格证《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题库)模拟试卷二[单选题]1.在北京城市建设中(江南博哥),对待历史悠久的胡同,正确的做法是()A.全部拆除B.原封不动保留C.根据建设需要拆除D.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对北京众多的古建筑、园林、特色胡同,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建筑要采用博物馆式的保存方式,有些建筑可以不改变使用性质继续利用,以便保护,有些则可以只保存外观,而对内部进行完全的改造。

[单选题]2.下图表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图中②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蘑菇石,③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河口三角洲。

[问答题]1.对地理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有哪些?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有:(1)教学目标。

对教学目标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①教学目标设计合理。

②教学目标表述明确具体。

(2)教学内容。

对教学内容的评价包括五个方面:①正确理解教材,教学内容系统、科学、准确。

熟悉教材内容,理解教材在全章节中的地位与作用。

②教学内容难度适中,丰富充实。

教学内容符合地理课程标准要求,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既紧扣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有适度地扩展和延伸。

③注重学生地图技能的训练、情感态度的培养和价值观的教育。

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⑤教学内容新颖,理论联系实际。

(3)教学方法与手段。

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评价包括五个方面:①教学方法选择恰当,运用灵活。

②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③板书、板图、板画设计规范,运用熟练。

④能根据教学内容、目的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选择地理直观教具,并能灵活运用。

⑤熟练应用现代地理教育技术。

(4)教学过程。

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①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合理。

②师生互动,积极性较高。

③注意对学生意志、气质、性格等个性品质的培养。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解答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解答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关于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B. 纬线指示南北方向C.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D. 所有的经线长度不相等答案:C解析: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称子午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相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

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

故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

2、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B. 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相同C. 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D. 冬季,同纬度的海洋气温低于陆地解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根据题意,选项A正确。

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选项B错误。

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高于海洋,选项C错误。

冬季,同纬度的海洋气温高于陆地,选项D错误。

3、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 )A. 秦岭—淮河一线B.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D.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答案:A解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耕地中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等。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东向西B、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是从南向北C、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24小时D、地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为365天6小时58分钟4秒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观点?A、地壳是由若干个板块构成的B、板块之间的边界是固定的,不会发生变化C、板块之间相互运动,导致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发生D、板块内部相对稳定,边缘活跃3、题干: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常采用以下哪种教学策略?A. 课堂讲解为主,配合多媒体展示B. 利用地图进行实地考察C. 通过案例分析进行教学D. 纯粹的练习和试题解答4、题干: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地理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A. 观察法B. 实验法C. 比较法D. 调查法5、下列关于中国四大高原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青藏高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B. 内蒙古高原气候干旱,多沙漠。

C.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

D. 黄土高原植被茂密,水土保持良好。

6、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以下哪种现象可能发生在中国?A. 北方地区河流普遍进入枯水期。

B. 南方大部分地区经历梅雨季节。

C. 全国各地昼短夜长。

D. 西北内陆气温达到全年最低值。

7、在地理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图阅读能力?A. 课堂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B. 利用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地理现象C. 课堂讨论,教师主导,学生参与D. 重复练习,强调记忆地理知识8、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A. 课堂案例分析,注重理论讲解B. 地理野外考察,实地观察和测量C. 课堂讨论,分享个人观点D. 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地理知识9、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自转产生了四季更替的现象。

教师资格《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真题提分卷

教师资格《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真题提分卷

教师资格《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真题提分卷材料题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读“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测得的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曲线图”(下图),回答1-2题。

查看材料1.【单项选择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上游和下游最主要的补给水源分别是()A.雨水、雨水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D.高山冰川融水、雨水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读图,该河上游水量小,各月份水量变化平缓,应该是随着温度变化,冰雪融水量变化,不是降水影响的结果,所以上游是高山冰川融水。

下游在冬季径流量大,冬季气温低,不会是冰雪融水,只能是大气降水,雨水。

所以D对,A、B、C错。

查看材料2.【单项选择题】下列关于该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夏汛②冬汛③位于地中海气候区④位于季风气候区⑤可能分布在南欧⑥可能分布在东亚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④⑥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冬季下游径流量可达8000m³/h,远高于夏季径流量,因此该地冬季会有汛期,已知为北半球的某河流,因此不是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而是冬季降水多的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南部。

故②③⑤对,本题选B。

材料题根据以下材料,回答3-4题塔里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

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图1为塔里木盆地城镇分布示意图,图2为该区域某处地形剖面图。

查看材料3.【单项选择题】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气候C.土壤D.水源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从材料可知,“塔里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

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因此在绿洲地区最易形成城镇,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查看材料4.【单项选择题】甲乙丙丁四地中,绿洲应分布在()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丙处有碎屑物质堆积,位于冲积扇的边缘,且此处地下水埋藏浅,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最好,最易形成绿洲。

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地理学科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知识和提高学生地理学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具备扎实的地理学科知识和出色的教学能力,才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并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地理学科知识地理学科知识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

初中地理学科知识包括地球的构造与运动、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等内容。

教师需要具备全面的地理学科知识,能够准确理解和解释这些知识,并能够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

教学能力优秀的地理学科教师需要具备出色的教学能力。

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恰当的教学方案。

教师还应具备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需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动力,通过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提高地理学科教育质量的途径为了提高初中地理学科教育质量,教师可以采取以下途径:1. 不断提升自身的地理学科知识水平,通过研究和研究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

2. 积极参加地理学科的教学培训和交流活动,与其他地理学科教师分享经验,借鉴他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3. 创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把地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4. 关注地理学科教材的更新和发展,及时更材内容,使其与时俱进,符合学生的需求。

总之,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对于提高地理学科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地理学科知识水平,并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

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

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面试内容-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范围-希赛网_教师资格_希赛网科目一《综合素质》(中学)考试内容: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科目三《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内容《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主要考查考生相应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内容。

考试内容及题型具体如下:二、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考核内容及方式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测试目标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主要考察申请教师资格人员应具备的新教师基本素养、职业发展潜质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主要包括:1.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思维品质。

2.仪表仪态得体,有一定的表达、交流、沟通能力。

3.能够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节规范,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考核内容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备课(或活动设计)、试讲(或演示)、答辩(或陈述)等环节进行。

根据《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和《考试大纲(试行)》(面试部分),主要考核考生职业道德、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等教学基本素养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

了解各科目考试大纲,请登录“中国教育考试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栏目”()查询。

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程序第一步:考生持纸质面试准考证(手机拍照无效)及身份证,按规定时间到达考点,进入候考室候考。

第二步:抽题。

按考点安排,登录面试测评软件系统,计算机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幼儿园类别考生从抽取的2道试题中任选1道,其余类别只抽取1道试题),经考生确认后,计算机打印试题清单。

第三步:备课。

考生持试题清单、备课纸,进入备课室,撰写教案(或活动演示方案)。

准备时间20分钟。

第四步:回答规定问题。

考生由工作人员引导进入指定面试室。

考官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2道规定问题,要求考生回答。

时间5分钟左右。

第五步:试讲/演示。

考生按照准备的教案(或活动方案)进行试讲(或演示)。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地图时,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地图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工具B、地图可以直观地展示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C、地图只能表示地理事物和现象的静态信息D、地图可以反映地理事物的动态变化2、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对“我国四大区域”这一内容进行讲解时,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助于学生理解各区域的特点?A、直接讲授法B、案例分析法C、讨论法D、实地考察法3、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B.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年C.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D.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恒定的4、下列关于地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图形化表示B. 地图可以直观地展示地理空间分布C. 地图可以反映地理现象的发展变化D. 地图只能用于教学和科研5、下列哪个选项描述了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A. 四季更替B. 昼夜长短的变化C. 日食和月食D. 昼夜交替6、在地图上确定某地的位置时,需要使用哪两个坐标?A. 经度和纬度B. 高程和海拔C. 方位角和距离D. 水平距离和垂直高度7、下列关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描述,正确的是:A. GIS是一种用于存储和管理地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B. GIS是一种用于分析地理现象的数学方法C. GIS是一种用于绘制地图的软件工具D. GIS是一种用于研究地球物理现象的仪器8、以下哪项不属于初中地理教学的基本原则?A.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B.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C. 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D.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9、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 纬度位置B. 海陆分布C. 地形地势D. 人口密度 10、地球表面最大的板块是哪一个?A. 非洲板块B. 南极洲板块C. 太平洋板块D. 北美板块11、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其地理特征,这种教学方法属于: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问题探究法D. 演示法12、在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中,以下哪项内容不属于教师需要掌握的知识领域?A. 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B. 地理教学方法和技巧C. 学生心理发展和学习策略D.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知识13、关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下列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A)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东向西。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试题库(有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试题库(有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试题库(有答案)单选题(共30题)1、下列关于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B2、近年来很多世界知名企业迁出中国另在他国设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外资企业寻求更优的创新环境B.与中国的经济转型有关C.中国制造业面临过剩D.劳动成本的改变【答案】 D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

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

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但由于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据此完成下题。

A.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答案】 A4、墨卡托投影属于()。

A.圆锥投影B.圆柱投影C.方位投影D.平面投影【答案】 B5、美国中央大平原和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虽属于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但它们共同的发展有利条件是()。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C6、贡嘎山(主峰海拔7556米)是四川最高的山峰。

贡嘎山东坡的海螺沟是中国唯一的冰川森林公园。

沟内拥有低纬度地带海拔最低的冰川,冰川下限的海拔约2850米。

沟内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蕴藏有大流量沸泉和温泉,有大面积原始森林。

据此回答下题。

A.冰川前端堆积物颗粒均匀B.地壳活跃,地质条件复杂C.沟内小溪流量季节变化很小D.沟内原始森林为热带雨林【答案】 B7、随着轨道交通和互联网的发展。

天津居民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发生着改变。

A.商业网点密度的加大B.商业区的规模扩大C.商品流通环节的增加D.地域间的商业联系【答案】 D8、闯关东是指在清朝后期以及民国时期,大批中原、江北的老百姓由于自然灾害、清政府号召移民实边等原因,被迫或主动跨过山海关以及渡过渤海,到东北地区闯荡、垦荒和定居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

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初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3.会初步运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

(三)地理教学设计能力
1.了解初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
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
1.熟悉初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初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初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4.熟悉《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三)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

(2)依据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

(3)完整、规范、具体地表述课时目标。

2.分析教学内容
(1)确立适切的教学重点。

(2)恰当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

3.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1)关注优化教学方法。

(2)合理组合教学方法。

(3)恰当选择教学媒体。

4.设计教学过程
(1)设计明确的教师活动。

(2)设计合理的学生活动。

(3)设计恰当的测评题目。

5.形成完整的教案
(1)掌握教案的基本形式。

(2)掌握教案必备的组成要素。

三、试卷结构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形成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的主要成因是
A.太阳辐射差异 B.距海远近不同
C.地势高低差异 D.下垫面性质差异
(2)《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2006年度宜居状况做出了评估。

图中数字是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数。

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①前30名城市中,拥有个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有
A.辽、鲁、苏
B.苏、浙、粤
C.浙、闽、粤
D.苏、浙、皖
②西北地区的城市未排入前30名,其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投资环境
B.旅游资源
C.城市景观
D.生态环境
2.简答题
(1)举例说出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2)有人说“初中区域地理教学应该要求学生多记地名。

”你是否赞成这种说法?为什么?
3.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面初中课堂教学导入片段,回答问题。

某地理教师在讲述地球上的五带时,这样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介绍了不同经度地点上的时刻不同,各个时区的区时不同。

这一节课要讲不同纬度地带的气候不同。

通过本课的学习,将使我们了解地球上有哪五带、五带是怎么划分的、为什么这样划分、五带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有这些特点,为以后学习世界的气候打好基础”。

问题:
①请就这堂课的导入方式予以评述。

②地理课的导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2)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西北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新疆沙漠边缘的一些农场,由于植被遭到破坏,已有1万多平方千米的固定、半固定沙丘变为流动沙丘。

塔里木河沿岸的天然胡杨林,近20年来,林地面积已缩小一半,18万公顷的林地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材料三:位于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古日乃湖附近的灌木梭林,近几十年已缩小了约30平方千米,导致1.2万公顷固定沙丘变为流动沙丘。

问题:
①描述图中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并解释原因。

②分析该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途径。

4.教学设计题
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是:“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材料二:“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比较”图:
图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比较
问题:
(1)写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植被类型等方面的自然地理差异”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2)说明教学目标设计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