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项目介绍-鳞状细胞癌抗原(SCC)
鳞状细胞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的发生机制、细胞学特征及其治疗策略。
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动物模型,我们对鳞状细胞癌的病理生理学进行了深入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DNMT1在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靶向DNMT1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生长,降低毒性作用。
本实验为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二、引言鳞状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度侵袭性和转移性。
目前,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手段有限,预后较差。
因此,研究鳞状细胞癌的发生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三、材料与方法1. 细胞培养:采用人鳞状细胞癌细胞系A431进行体外培养。
2. 分子生物学技术:- 采用RT-qPCR检测DNMT1的表达水平。
- 采用Western blot检测DNMT1蛋白的表达水平。
- 采用siRNA技术敲低DNMT1表达。
3. 动物模型:- 将A431细胞注射至裸鼠体内,建立鳞状细胞癌异种移植模型。
- 采用靶向DNMT1的药物干预裸鼠模型。
4. 数据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结果1. DNMT1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NMT1在A431细胞中高表达。
2. DNMT1敲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siRNA技术敲低DNMT1表达后,A431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
3. DNMT1敲低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敲低DNMT1表达后,A431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升高。
4. DNMT1敲低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在鳞状细胞癌异种移植模型中,靶向DNMT1的药物干预显著抑制肿瘤生长。
5. DNMT1敲低对毒性作用的影响:靶向DNMT1的药物干预降低了PI3K抑制剂或PI3K与CDK抑制剂联合引起的血糖变化以及胰岛素不良反馈的毒性。
五、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DNMT1在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糖链抗原125糖链抗原199水平表达对宫颈小细胞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糖链抗原125糖链抗原199水平表达对宫颈小细胞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糖链抗原125(SCC-Ag)、糖链抗原199(CA199)是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它们的含量与肿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宫颈小细胞癌是一种少见但恶性程度较高的妇科癌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对于宫颈小细胞癌患者来说,预后的评估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我们有必要研究血清SCC-Ag和CA199水平在宫颈小细胞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我们来了解一下SCC-Ag和CA199在宫颈小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
研究表明,宫颈小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SCC-Ag和CA199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和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
这表明这两种肿瘤标志物在宫颈小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明显增加,可能与宫颈小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我们来分析一下SCC-Ag和CA199水平对宫颈小细胞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一项研究发现,宫颈小细胞癌患者血清中高水平的SCC-Ag和CA199与更差的生存率和较短的生存时间呈显著相关。
这说明高水平的SCC-Ag和CA199可能是宫颈小细胞癌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指标,它们的检测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预后,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我们需要指出的是,尽管SCC-Ag和CA199水平在宫颈小细胞癌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它们仍然不是绝对可靠的预后指标。
因为宫颈小细胞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很多,如临床分期、治疗方案、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等都会对预后产生影响。
在进行预后评估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才能做出更准确的预后判断。
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临床意义(详细)

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临床意义1.甲胎蛋白(AFP)⏹AFP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适用于大规模普查,如果成人血AFP值升高,则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
⏹AFP含量显著升高一般提示原发性肝细胞癌,70~95%患者的AFP升高,越是晚期,AFP含量越高,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
AF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肿瘤的大小,其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的关系,是显示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一项敏感指标。
AFP值异常高者一般提示预后不佳,其含量上升则提示病情恶化。
通常手术切除肝癌后二个月,AFP值应降至20ng/ml以下,若降的不多或降而复升,提示切除不彻底或有复发、转移的可能。
在转移性肝癌中,AFP值一般低于350-400ng/ml。
⏹妇产科的生殖腺胚胎癌、卵巢内胚窦癌AFP也会明显升高。
AFP中度升高也常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急性肝炎以及HBsAg携带者。
某些消化道癌也会出现AFP升高现象。
孕妇血清或羊水AFP升高提示胎儿脊柱裂、无脑症、食管atresia或多胎,AFP降低(结合孕妇年龄)提示未出生的婴儿有Down’s综合征的危险性。
⏹正常参考值:0~15 ng/ml2.癌胚抗原(CEA)∙在正常成人的血液中CEA很难测出。
CEA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关抗原,70-90%的结肠腺癌患者CEA 高度阳性,在其它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顺序为胃癌(60-90%)、胰腺癌(70-80%)、小肠腺癌(60-83%)、肺癌(56-80%)、肝癌(62-75%)、乳腺癌(40-68%)、泌尿系癌肿(31-46%)。
胃液(胃癌)、唾液(口腔癌、鼻咽癌)以及胸腹水(肺癌、肝癌)中CEA的阳性检测率更高,因为这些肿瘤“浸泡液”中的CEA可先于血中存在。
CEA含量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存在一定关系,当发生肝转移时,CEA的升高尤为明显。
∙CEA测定主要用于指导各种肿瘤的治疗及随访,对肿瘤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CEA浓度进行连续观察,能对病情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提供重要的依据。
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癌抗原125、鳞状细胞癌抗原等20种常用肿瘤标志物、主要疾病临床意义及正常参考值

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癌抗原125、鳞状细胞癌抗原、肿瘤相关物质等20种常用肿瘤标志物、主要疾病临床意义及正常参考值甲胎蛋白(AFP)AFP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指标,适用于大规模普查,如成人血AFP值升高,则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
甲胎蛋白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甲胎蛋白在胎儿血液循环中具有较高浓度,出生后则下降,至生后2-3月甲胎蛋白基本被白蛋白替代,血液中较难检出,成人血清中含量极低。
甲胎蛋白生理功能包括运输功能,作为生长调节因子双向调节功能、免疫抑制、T淋巴细胞诱导凋亡等,与肝癌及多种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多种肿瘤中均可表现出较高浓度,可作为多种肿瘤阳性检测指标。
临床主要作为原发性肝癌血清标志物,用于原发性肝癌诊断及疗效监测。
在转移性肝癌AFP值一般低于350-400ng/ml。
正常参考值:≤7ng/m l癌胚抗原(CEA)C EA升高常见于大肠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肝癌、肺癌、卵巢癌、泌尿系肿瘤等,吸烟、妊娠期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肠道憩室炎、直肠息肉、结肠炎、胰腺炎、肝硬化、肝炎、肺部疾病等,CEA在诊断上辅助价值。
术前或治疗前CEA浓度能明确预示肿瘤状态、存活期及有无手术指征等。
术前CEA浓度越低,病期越早,肿瘤转移、复发可能越小,生存时间越长;术前CEA浓度越高说明病期较晚,难于切除,预后差。
正常参考值:≤5ng/ml癌抗原125(CA125)CA125最常见于上皮性卵巢肿瘤血清中,诊断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差,恶性肿瘤引起腹水中可见升高,升高可见于如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病、宫颈炎及子宫肌瘤、胃肠道癌、肝硬化、肝炎等多种妇科良性疾病。
正常参考值:≤35U/ml癌抗原15-3(CA15-3)乳腺癌辅助诊断指标但在乳腺癌早期敏感性不高,早期阳性率为60%,转移性乳腺癌阳性率为80%。
癌抗原15-3术后随访,监测肿瘤复发、转移指标。
增高:见于乳腺癌、肺癌、结肠癌、宫颈癌等。
2000-综述-鳞状细胞癌抗原及其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综 述・收稿日期:1999-12-03;修回日期:2000-03-08鳞状细胞癌抗原及其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刘 冉,范振符,陈智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100021) 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 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 ,SCC Ag )最初于1977年从宫颈鳞癌组织中分离得到,并命名为T A -4,它是一组肿瘤相关蛋白,其血清水平检测广泛应用于多种鳞癌的诊断和管理。
1 SCC Ag 的特征 SCC Ag 由10个以上的蛋白组成,分子量约为45kDa ,等电点从5.9-6.6。
根据其等电点可以分为两类:酸性SCC Ag (PI <6.25)和中性SCC Ag (PI ≥6.25)。
中性SCC Ag 一般在鳞状细胞内部,酸性SCC Ag 却大量表达于鳞状细胞癌并外泌出细胞。
这两类SCC Ag 可以相互转化[11],SCC Ag 的分子量在不同组织中不同,这可能是由于SCC Ag 的不同修饰造成的。
SCC Ag 就其生物活性来说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目前,两个属于酸性SCC Ag 的蛋白:SCC Ag -1和SCC Ag -2的基因已鉴别出,它们位于18q21.3中大约500kb 的区域,其中包含至少4个其它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基因[2]。
SCC Ag -1和SCC Ag -2高度同源,SCC Ag -1的cDNA 含1711核苷酸,编码390个氨基酸。
SCC Ag -2基因启动子位于-424到+47的区域,其5’旁侧区域含有T AT Abox ,Ets 结合序列,NF -I L6结合序列和IRE 同感序列。
SCC Ag 的表达以组织特异性方式进行调节[1,5]。
2 SCC Ag 的生物功能 SCC Ag 的cDNA 研究为SCC Ag 的功能研究提供了线索,SCC Ag 属于OV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家族。
重组的SCC Ag -1可以结合抑制胰凝乳蛋白酶,SCC Ag -2可以结合抑制组织蛋白酶G (cathepsinG )和肥大细胞胃促胰酶,SCC Ag -1也能结合抑制半胱氨酸蛋白酶,如:木瓜蛋白酶和组织蛋白酶L (cathepsin L )[2]。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在晚期肺癌患者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在晚期肺癌患者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
值
引言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导致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尽管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在一些国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发
展中国家,肺癌病例数量仍然呈上升趋势。
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面临巨大挑战,因为肿瘤
已经发展到了不能手术切除的阶段,较小的肿瘤负荷以及其他全身情况的负担也限制了化
疗药物的使用。
对晚期肺癌患者进行有效的化疗疗效评估变得尤为重要。
2. SCC与化疗疗效的预测
在晚期肺癌患者中,合理的化疗方案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而SCC水平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预测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据研究报道,SCC阳性的
晚期肺癌患者对于化疗药物更为敏感,反之则表示对化疗药物的抵抗性较强。
SCC的检测
结果可以为医生制定个体化的化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临床应用前景
在临床实践中,SCC已经广泛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随着对其生物学特性
的深入了解,SCC对晚期肺癌患者化疗疗效评估的临床应用前景也变得越来越广阔。
SCC的检测技术日趋成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得到了有效保障。
临床研究表明,SCC作
为指导个体化化疗方案的依据,可以显著提高化疗的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将SCC与
其他肿瘤标志物(如CEA、CA125等)进行联合检测,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化疗疗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SCC在晚期肺癌患者化疗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肿瘤十三项及血常规

肿瘤十三项及血常规肿瘤十三项及血常规是一种常见的体检项目,用于评估人体是否存在肿瘤风险。
肿瘤十三项包括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甲胎蛋白(AFP)、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糖类抗原199(CA199)、胃泌素释放肽(GAS)、碳酸氢盐酶(CA15-3)、碳酸酐酶九(CA19-9)、胰传不传组织激酶(TSGF)和黏液瘤-鳞状细胞癌抗原(CYFRA21-1)。
血常规是检查血液中各项指标的常规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这些检查项目可以提供重要的信息,帮助医生早期发现肿瘤疾病。
下面将逐项介绍这些项目及其意义。
1. 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是一种蛋白质,通常用于监测结直肠癌的复发和预测治疗效果。
2. 糖类抗原(CA125)CA125主要用于卵巢癌的筛查和监测,但其含量也可能增加于其他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肌瘤。
3. 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是胎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其升高可以提示肝癌、睾丸癌或卵巢癌的可能性。
4.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SCCAg是一种检测鳞状细胞癌的标志物,可用于宫颈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肺癌和食管癌等的筛查和监测。
5.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PSA是一种由前列腺组织分泌的蛋白质,通过测量其浓度可以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风险。
6.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SE是一种神经元特异性酶,在小细胞肺癌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筛查和监测中具有重要价值。
7.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aFGF的水平可提示肺癌、乳腺癌和胃癌等恶性肿瘤的风险。
8. 糖类抗原199(CA199)CA199是一种胰腺癌特异性的标志物,可以用于胰腺癌的早期筛查和监测。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在晚期肺癌患者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在晚期肺癌患者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引言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而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难度较大,预后较差。
目前,化疗是晚期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之一,然而化疗疗效评估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是一种肿瘤标志物,它在晚期肺癌患者的化疗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文将探讨SCC在晚期肺癌患者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一、SCC的生物学特性SCC是一种肿瘤相关抗原,它主要存在于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因此被称为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
SCC的含量可以通过血清检测得到,它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较高。
研究表明,SCC与肿瘤的侵袭性和复发性密切相关,因此可以作为肿瘤进展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二、SCC在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1.预测化疗敏感性化疗是晚期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然而对于不同患者来说,化疗的敏感性是不同的。
一些研究表明,SCC的表达水平可以预测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高水平的SCC 表达可能意味着肿瘤对化疗药物更为敏感,相反低水平可能意味着化疗的效果不佳。
通过检测SCC的表达水平,可以为医生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指导他们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监测化疗疗效3.提示肿瘤进展和复发对于晚期肺癌患者来说,肿瘤的进展和复发是一个常见的临床问题,而及时发现并干预肿瘤的进展和复发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一些研究表明,SCC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进展和复发密切相关,当肿瘤进展或复发时,SCC的表达水平会显著升高,因此通过检测SCC的水平,可以及时发现肿瘤的进展和复发,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干预。
1.个体化治疗2.指导治疗方案选择3. 提高生存率通过及时有效地监测化疗的疗效和肿瘤的进展复发,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率。
一些研究表明,对于SCC表达水平高的患者,其化疗的疗效较好,生存率也相对较高,因此SCC的检测可以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
-------检验新项目介绍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是一种特异性很好而且是最早用于诊断鳞癌的肿瘤标志物。
它最初从宫颈癌组织中分离获得,就生物活性而言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它包括两个基因SCC1和SCC2。
SCC广泛存在于不同器官的正常组织中(含量极微)和恶性病变的上皮细胞中。
在血清中至少有四种形式的SCC:游离SCC1、游离SCC2、以及与相对应的丝氨酸蛋白酶结合物。
SCC在正常的鳞状上皮细胞中抑制细胞调亡和参与鳞状上皮层的分化,在肿瘤细胞中参与肿瘤的生长,它有助于所有鳞状上皮细胞起源癌的诊断和监测,例如:子宫颈癌、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癌、食管癌以及外阴部鳞状细胞癌等。
现在临床上一般多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总SCC,其临床意义有:
1.对子宫颈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原发性宫颈鳞癌敏感性为44%-69%;复发癌敏感性为67%-100%,特异性90%-96%;其血清学水平与肿瘤发展、侵犯程度及有否转移相关。
在宫颈癌根治术后SCC浓度显著下降;可及早提示复发,50%患者的SCC浓度升高先于临床诊断复发2-5个月,它可以作为独立风险因子加以应用。
2.辅助诊断肺鳞癌:其水平与肿瘤的进展程度相关,它配合CA125、CYFRA21-1、NSE 和CEA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患者诊断的灵敏性。
3.食管鳞癌的预测:阳性率随病情发展而上升,对于晚期患者,其灵敏性可达73%,联合检测CYFRA21-1和SCC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性。
4.其它鳞癌的诊断和监测:头颈癌、外阴癌、膀胱癌、肛管癌、皮肤癌等。
即日起你可在医生工作站“免疫”上选择SCC一项进行开单。
注:肿瘤标志物(肺部) 组合套餐中已包含SCC,切勿重复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