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攻关案例分享课件

合集下载

国家级优秀QC发布 ppt课件

国家级优秀QC发布 ppt课件
土方开挖
塔吊螺栓连 接、标准节 吊装和安装
塔吊基座预埋 、承台浇筑
承台模板制作 、钢筋铺设
制图人:谢仙祥
深基坑格构柱塔吊基础工艺流程图 制表时间:2012.3.15 审核人:丘华生
审核时间:2012.3.15
图15 制图人:谢仙祥 制表时间:2012.3.15 审核人:丘华生 审核时间:2012.3.15
1、钢管柱预埋入塔吊桩基中; 2、往钢管柱内浇筑混凝土; 3、钢管柱顶部安装焊接钢平台; 4、塔吊基座与钢平台连接; 5、土方开挖过程中随挖土深度逐 段焊接桁架支撑并于槽底位置浇 注塔基框箍底脚。
1、全钢结构,经济环保; 2、相对于传统深基坑塔吊基 础,成本大大降低;
3、施工速度快。
1、全钢结构,焊接量大, 且焊接质量不易控制, 特别是格构柱上端与钢 平台的焊接部位很难达 到完全固结; 2、用钢量大。
1、相对于传统深基坑塔吊基
础,成本大大降低;
1、用钢量大;
2、施工速度快;
2、承台强度达到要求后
3、各节点连接方便、可靠, 才能安装塔吊。
施工浇筑、安装、拆除便捷。
制表人:谢仙祥 制表时间:2012.3.13 审核人:丘华生 审核时间:2012.3.13
本工程采用的桩基础为灌注桩,为避免因不同的打桩机 械进场造成成本增加,本工程塔吊桩基础同样采用灌注桩。
2、两根格构柱间采用15厚缀板焊接。
表9



整 体
And…





制表人:谢仙祥 制表时间:2012.3.17 审核人:夏文华 审核时间:2012.3.17
3、格构柱间采用16号槽钢作水平及斜向支撑。
表10
格 构 柱 整 体 稳 定 性 问 题

攻关型qc成果报告ppt

攻关型qc成果报告ppt
民主性
QC小组的组长可以民主推选,QC小组成员可以轮流担任课题小组长,人人都有发挥才智和锻炼 成长机会;内部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时,小组成员不分职位与技术高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集思广益,高度发扬民主,以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
科学性
QC小组在活动中遵循科学的工作程序,步步深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坚持用数据 说明事实,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与解决问题,而不是凭“想当然”或个人经验。
1
戴蒲奕, 我需要你。 6. 从那天以后,戴蒲
奕就彻底改变了样子,已经开始老成的我们没有过分的
情绪,而是沉着冷静的,想着解决的办法。 房子归
基本概况 你。有一天他坐在沙发上,突然对在厨房的我,说了这
句话。 房子是属于我们两个人的,是我们两个一起 打拼下来的,不归属于谁。我说。 我说房子归你。
他朝厨房
降低SM154堵油孔工序良品率
2.1 选题理由
1
SM154堵油孔工序漏序,导致 装机后功率上不去客户抱怨

2
实现市场口碑,质量是第一 竞争力。
不 良 PPM 不 能 满 足 公 司 不 良
3
PPM 指 标 及 客 户 PPM 指 标 的 要
求。
从Q、C、D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公 司指同心圈课题:
降低SM154堵油 孔工序漏序
2.2 现状调查
QC小组对我项目预埋损坏的成品配电箱进行调查,检查80个配电箱壳,调查结果如下:
总不合格率
10.75%
外部固定 不牢固
1.25%
内部支撑模 板损坏
3.75%
箱体封口 1.5% 不严密
12次
课题类型 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现场型 8人 李总
工作宗旨
改善永无止境 智慧永不枯竭

QC创新型课题PPT课件

QC创新型课题PPT课件

.
5
❖ 2、过程不同 ❖ 创新型没有历史可参考,所以没有现状调查、没
有原因分析和确定主要原因。 ❖ 创新型课题是属于研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
新材料、新机具等,是过去没有的,以研发课题 为目标,提出各种方案,进行试验、比对等形式 而选择出最佳方案。
❖ 问题解决型课题需要做现状调查,收集过程资料 和数据并进行综合性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和影响现状的原因。

课题来源 和组建不
来源于小组的愿望,由小组自己选择。 一般由上一级下达指令或研究单位根据研 究方向经论证后确定,课题组一般由上级

组建。
课题资金 耗费资金较少,采取就地取材或资源 资金一般由上级授权单位提供支持,专款 支持不同 再利用等多种方式 ,小组活动由群众 专用立项资金,按照年度下达计划开展攻
❖(1) 选题理由没有体现出课题创新的必要性、迫切性 ,从立意上容易理解为“问题解决型”的“攻关型” 课题。
❖ 如:某QC小组《汽车平硐70度斜溜井施工技术研究与 应用》选题理由提到“采矿运输中的斜溜井施工时, 连接卸矿硐室与汽车平硐间的溜井轴线定位往往不易 控制,因此小组围绕斜溜井施工技术研究开展活动。
.
27
一、工程概况
全国人大常委会 会议厅改扩建工程 是人大常委会召开 会议的场所,在大 会堂内院。 建筑 面积17530平米, 地上4层,地下2 层,标准层层高 8.5米,框架-剪力 墙结构,局部钢结 构。
人民大会堂南侧内院原状图
29
建成后的鸟瞰效果图
.
仰帘概况
该工程外檐效果
与人民大会堂西南
内院建筑相同:檐
中心位置。钢结
构采光顶工程可
分为三个部分,
即1#、2#、3#

攻关QC成果.pptx

攻关QC成果.pptx

10944
11453 11726 12071
12371
四、现状调查
玻锥重量(克)
生产节拍(枚/分)
9000 10944
11453 8600
11726 8400
半成品最高产量(枚)
12071
12371
8160
7960
7.6
7.9
8.2
8.6
8.9

四、现状调查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影响玻锥生产效率提升的问题 为:1)玻壳重量 2)玻璃不良 3)成型不良:
品保技术
六、原因分析: 从人、机、料、法、环五方面进行分析



加工精度不稳定
锥炉出料量不能波动太大
玻锥减重不利于环保
加工工艺不合理 玻锥减重不符合使用要求
模具材料不能加工 玻锥减重后不能使用
主因
减重
培训不足,操作能力差
加工精度不够
考核制度不完善
设计修改技术创新
设备老化
主因
不敢打破旧教条
模具无成熟经验
二、小组概况
2、小组人员与分工:
姓名 学历 杨海成 学士 马建平 学士 高晓月 学士 张为方 学士 方哲民 学士 张愍涛 学士 李中印 本科 郭拥军 本科 丁安昌 大专 谢鸿昌 学士 魏记明 硕士
职称 高工 高工 高工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组内职务与职责 顾问:活动协调、检查效果 组长:指导、落实对策方案 副组长:技术组织、策划 组员:生产工艺及对策 组员:程序设计 组员:设计方案 组员:品质保证 组员:尺寸保证 组员:成型技术 组员:成型技术 组员:技术对策、统计分析
问题 料重影响 玻璃不良 成型不良

国家优秀QC小组成果案例(攻关型)

国家优秀QC小组成果案例(攻关型)

0.35% 0.30% 0.25% 0.20% 0.15% 0.10% 0.05% 0.00%
0.31% 0.29% 0.33% 0.30% 0.28% 0.31% 0.27%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Shang Ao
◆必要性分析
1.热处理打痕不良一直高居不下,直 接影响公司生产成本!
2.松下客户多次强烈要求,必须低减 活塞热处理打痕不良
3.为客户制造一流产品,是企业的生存 法则
◆可行性分析
1、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亲临参与改善指导 2、上奥公司总经理亲自参与(领导重视)
3、热处理炉的导入时间较短,各方面尚 未成熟,有较大改善空间
4、同行业松下万宝铸造课活塞热处理打痕 不良最低时为0.27%,有较大下降空间
9
原因分析
Shang Ao
■从流程分析管理要点着手,小组成员展开原因分析:
活塞投料摆放不合理
①活塞无摆放标准
托运过程中碰撞
②活塞置场混乱
活塞投料摆放过密
④网带横木间隔大 端面打痕
外倒角打痕
活塞打痕
员工技能低
③培训不足 内倒角打痕
员工操作产生碰撞 ⑤活塞石墨异常 未及时将活塞拖走
不良比例
91%
96%
0.30% 0.20% 0.10%
0.21%
0.13%
0.08%
0.06%
0.00%
打痕
内径
外径
高度
碳黑
100%
120% 100%
80%
60%
40%
0.05% 其它
20% 0%
打痕占总 不良的 56%
评价项目 预选课题
降低活塞内径不良 降低活塞外径不良 降低活塞打痕不良 降低活塞高度不良

关于产品质量qc课题ppt

关于产品质量qc课题ppt
研究城市燃气应急替代气源 煤气不足的时候用别的气源
替代
要因 确认
请在此添加文本内容,请在此添加文本内容,请在此添加文本 内容,请在此添加文本内容,请在此添加文本内容,请在此添加文本内容,请在此添加文本内容
要因确认
QC小组活动小组名称
要因确认计划表
NO
末端因素
1 在此添加末端因素
2 在此添加末端因素


设备日常维护不足
润滑油供给不足 设备震动大
装配经验不足 未按要求操作
环境噪音大 工位间距小


操作工艺 不完善
材料硬度不足

结果
原因分析
QC小组活动小组名称
料边搭接长 度短
焊接空间不 足
焊接参数负 向波动大
焊接参数输 出值偏小
电极端面尺寸 大
焊钳问题
焊接设 备问题
作业路径长 浪费时间多 夹具无法转
目标
措施
责任人 完成日期
对策 实施
请在此添加文本内容,请在此添加文本内容,请在此添加文本 内容,请在此添加文本内容,请在此添加文本内容,请在此添加文本内容,请在此添加文本内容
对策实施
3,500¥
5月
1,290¥ 1,290¥
80¥ 1,290¥ 1,290¥
6月
1,290¥ 1,290¥
1,290¥ 1,290¥ 1,290¥
合计
现状调查
QC小组活动小组名称
请在此添加文本内容请在 此添加文本内容请在此添 加文本内容
请在此添加文本内容
请在此添加文本内容请在此添加 文本内容请在此添加文本内容请 在此添加文本内容请在此添加文 本内容请在此添加文本内容
容,请在此添加文本内容 10

全国优秀QC成果 ppt课件

全国优秀QC成果 ppt课件

最低值均 在机端电 压合格范 围以内
实际值
最高值
最低值
5
18
5月
7月
9月
11月
1月
机端电压满足《SD-32589中国能源部标准》
-11-
确认三 主变带高阻抗

6KV电压低
负荷分布 不合理
损耗大
400V23段厂用电压低 -8-
厂用系统
无功消耗 大
要因确认

末端

因素
确认 内容
验证 方法
确认 标准
负责 人
1
发电机无功输出 不足
发电机输出是否满足 系统无功需求
查验出口220KV电压 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288点电压考核值》 2011-AVC008规定出口电压须 在229.5KV~231KV范围内
流值
《油浸式变压器选用导则》 GB/T 15164-1994负荷不超过
变压器容量的85%
谈炯 姜薇
6
变压器变比不合 适
确认变压器分接头与 变比值
查验变压器变比能 否将厂用电压维持
在400V
变压器分接头应将厂用电压 维持在400V 左右
7
未及时切除线路 或设备故障
确认线路或设备故障 是否及时切除
调查相关继电器保 护装置的正确动作
68.67 %
2010 年7月
387
64.50 %
2010 年8月
391
65.17 %
2010 年9月
413
68.83 %
2010 年10月
432
72.00 %
2010 年11月
415
69.17 %
2010 年12月

QC案例提高一次合格率公开课获奖课件

QC案例提高一次合格率公开课获奖课件
螺钉
HV0.3450
-750(国 家标准
值)
2.由车间会同测试中心、外协厂 共同指定螺钉批质量允许接受水 平(即控制在 0.5%以内。)
车间会议室
XXX
2
底盘孔径 不合格
要求外协 厂提供符 合要求的
底盘
孔径尺寸 控制在Ф
3.3± 0.1(图纸 设计值)
1.要求外检组按照公司加严抽样 方案(QG/MK09)进行检验;
第10页
五、原因分析
前围板螺钉是用于固定前围板和底盘部件,前围板 螺钉断裂会引起部件之间连接松动,产生振动和异音。 从而增长了返修成本;影响生产计划顺利完毕和E系列窗 机市场形象。(前围板和其他部件连接图略)
小组组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对前围板螺钉断原因进行 分析,并一一列举在因果图上:
第11页
底盘尺寸不合格 料
5月30日,小组全体组员确认前围板螺钉断重要原因有:
1. 螺钉硬度偏高 2. 底盘孔径不合格 3. 风批咀短
第18页
七、制定对策 针对以上主因,小组组员制定了对应对策:
序号 主因 对策 目标
措施
地点
责任人
标准值控 1.向测试中心提出,加严螺钉检 要求外协 制在 查要求;
测试中心
1
螺钉硬度 偏高
厂提供符 合要求的
小组将对策实行前后状况进行了对比,作柱状图如 下:
第33页
99.0% 98.0% 97.0% 96.0% 95.0% 94.0% 93.0% 92.0%
94.6% 活动前
98% 目旳值
98.6%
活动后
第34页
通过二个月效果检查,E系列一次装机合格率抵 达了98.5%以上,阐明活动成果是持续有效。E系列 装机一次合格率登记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班要对烘道温度进行确认测量和记录。
### ###
主要操作人员须有三年以上本岗位工作经验, ###
并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
电热板布置应考虑热传导对流的规律,布置 ###
方式应能使温度趋于均匀。
###
辅助加热部分要能有效地对温度进行自动调 ###
整。
###
烘道结构应具有较好的聚热效果,尽量减少 ###
加热板布置不合理 主辅负载分配不合理
烘道两端敞开热损过大 保温层隔热效果不好 柜内电器元件老化严重
空中漂浮的塑粉易进入 柜内,附着到触头上
电控柜密封 不好
六、原因分析
2
末端因素统计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末端因素
未及时测量烘道温度 操作人员对设备不够熟悉 电加热板布置不合理 电加热带主辅负载分配不合理 烘道两端敞开,热损失过大 烘道保温层隔热效果不好 电控柜内电器元件老化严重 电控柜密封不好 加热系统设计功率偏小
作业指导书
工艺参数
喷涂质量
产品合格率
六、原因分析
1
原因分析树图
未及时发现加热 系统电气故障
操作人员未认真 按工艺要求操作
烘道上下温差过大
烘道设计不合理
加热系统供电连 续性差
加热器功率不足
加热系统 设计不合理
结构设计不合理
柜内元件接触不 可靠,故障多
加热系统 设计功率偏小
未及时测量烘道温度
操作工对设备不熟悉
降低粉末固化烘道的上下温差
质量活动成果
金川项目组:龚财鑫 2010.2.15
一、小组简介
小组基本情况
小组名称
课题名称 课题类型 活动日期 小组成员 活动频次
成套部技术QC小组
成立时间
2007年3月
降低粉末固化烘道的上下温差
现场型 2008.9~2009.11
7人 1~2次/月
组长
###
课题注册
2009.3
七、要因确认
要因确认过程
未及时测量烘道 温度
操作人员对设备 不够熟悉
3.电加热带布 置不合理
加热带主辅负载 分配不合理
烘道两端敞开 热损过大
确认标准: 电热板布置应考虑热传导对流的规律,布置方式应能使温度 趋于均匀。
确认方法: 观察分析 确认人: ###
确认时间: 2009.5.7
2008年 10 11 12
说明: 计划进度:
1 23
实际进度:
2009年 4 5 6 7 8 9 10 11
制表人:### 时间: 2008年9月
二、课题背景
静电喷涂生产线简介
作用
静电喷涂是一种表面处理工艺,作用 是对金属加工产品进行表面防腐和着 色。
工序
高压静电喷粉 塑粉加热固化
品质
高品质标准: 抗腐蚀能力强,塑膜均 匀,色泽明亮,附着力好。 烘道温度对品质有很大影响。
七、要因确认
要因确认计划
序号
末端因素
1 未及时测量烘道温度
2
操作人员对设备不够 熟悉
3 电加热带布置不合理
4
电加热带主辅负载分 配不合理
5
烘道两端敞开,热损 过大
6
烘道保温层隔热效果 不好
7
电控柜内电器元件老 化严重
8 电控柜密封不好
9
加热系统设计功率偏 小
确认方法
确认标准
负责人 完成时间
调查统计 调查统计 观察分析 测量分析 现场观察 测量分析 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 计算分析
电控柜内电器元 件老化严重
确认标准: 主要操作人员须有三年以上本岗位工作经验,并取得相 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确认方法: 调查验证 确认人: ###
确认时间: 2009.4.27
确认情况:现有6名操作人员,最短工作年限为12年,5人取得了高 级涂装工技能鉴定证书,其余1人为中级。
电控柜密封不好
加热系统设计功 率偏小
状况
温差接近60℃。温差过大对粉 末固化质量有较大影响。
降 低 粉 末上 固下 化温 烘差 道 的
四、现状调查
2008年10月-12月50个工作日的烘道温度折线图
图3 烘道出口附近温度分布折线图
制图人:### 时间:2009年1月16日
五、目标设定
将烘道温度控制在170~190℃以内,最大温差不超过20 ℃ 确定目标
热量损失。
###
烘道外表面温度和室温温差不应超过5℃。
### ###
电器元件应动作可靠,触头无污垢,接触良 ###
好。
###
电控柜的结构应能防止粉尘进入柜内。
### ###
烘道加热功率不应低于4KW/m3。
### ###
2009.5.15 2009.4.30 2009.5.15 2009.5.15 2009.4.30 2009.5.15 2009.4.30 2009.4.30 2009.5.15
5 ### 男 39 高中 加工班长
方案机械部分实施
6 ### 女 37 高中 喷涂班长
实施前后效果对比
7 ### 女 44
高中
质检员 实施前后效果测量记录
一、小组简介
小组活动进度计划
时间
内容
9
课题选择 QC培训
现状调查 目标设定
原因分析 要因确认
对策制定 对策实施
效果检查 与验证
巩固措施 与总结
制表人:### 时间:2009年4月21日
七、要因确认
要因确认过程
1.未及时测量 烘道温度
操作人员对设备 不够熟悉
电加热带布置不 合理
加热带主辅负载 分配不合理
烘道两端敞开 热损过大
烘道保温层隔热 效果不好
电控柜内电器元 件老化严重
确认标准: 每班要对烘道温度进行确认测量和记录。
确认方法: 调查验证 确认人: ###
二、课题背景
静电喷涂生产线现场
二、课题背景
静电喷涂粉末固化烘道
二、课题背景
烘道温度对喷涂效果的影响
烘道温度未达标
表面粗糙
粉末熔化 不彻底
附着力差
色泽暗淡
亮度不均
三、选题理由
工艺
塑粉固化推荐的温度范围为 175
要求 -195℃,烘道出口附近工件表
面温度以170~190℃为最佳。
实际 烘道上部温度较高,下部过低,
注册编号 JNMC-2009-QC035
QC活动时间
28课时
一、小组简介
小组成员简介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文化程度 职务
小组分工
1 ### 男 41 大学
高工
组织策划
2 ### 男 32
大学
工程师
方案制定
3 ### 女 41 大专 技术组长
图纸设计
4 ### 男 39 中专 高级电工
方案电气部分实施
确认时间: 2009.5.28
确认情况:每作业班均有《喷涂生产过程控制记录》,记载了烘道 各区好
加热系统设计功 率偏小
七、要因确认
要因确认过程
未及时测量烘道 温度
2.操作人员对 设备不够熟悉
电加热带布置不 合理
加热带主辅负载 分配不合理
烘道两端敞开 热损过大
烘道保温层隔热 效果不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