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李商隐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一、课程编号二、课程类别: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课程。
三、编写说明1 .本考核大纲参考袁行需主编的教材《中国文学史》进行编写。
2 .本考核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考试。
四、课程考核的要求与知识点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3 .识记:(1)神话概念;(2)神话分类。
4 .理解:(1)中国神话特点;(2)中国神话的价值和意义。
5 .运用:神话分类与中国神话重要神话举例,举神话的例子分析中国神话的特点、价值、意义。
第二章《诗经》1 .识记:(1)《诗经》;(2)三家诗、四家诗;(3)“诗六义”;(4)采诗、献诗、删诗;(5)重章。
2 .理解:(1)《诗经》类别及主要题材内容;(2)诗经艺术成就及影响。
3 .运用:赏析《诗经》主要题材诗歌。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1 .识记:(1)《尚书》;(2)《春秋》;(3)春秋三传;(4)春秋笔法;(5)编年体、国别体。
2 .理解:《左传》《国语》《战国策》体例、内容和艺术特色。
3 .运用:先秦叙事散文的写作特点。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1.识记;(1)《论语》《孟子》;(2)《庄子》;(3)《荀子》《韩非子》。
2 .理解:《庄子》三言说理。
3 .运用:分析庄子寓言的特点。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1.识记:(1)楚辞;(2)《离骚》;(3)《九歌》;(4)《九章》;(5)宋玉《九辩》;(6)香草美人。
2 .理解:(1)《离骚》内容及艺术特色;(2)屈原楚辞成就及影响。
3 .运用:结合《离骚》分析香草美人象征手法。
第二编秦汉文学史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1.识记:(1)《吕氏春秋》;(2)李斯刻石文;(3)《淮南子》。
4 .理解:《淮南子》的思想倾向、说理特点。
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第五章东汉辞赋1.识记:(1)汉大赋;(2)骚体赋;(3)诗体赋;(4)抒情小赋。
2.理解:(1)汉赋渊源及演变进程;(2)汉赋类别及散体大赋特征。
《大学语文李商隐》PPT课件

“舞鸾镜匣收残黛,睡鸭香 炉换夕熏。”
在唐宋时代,不同的时辰,不同 的场所,不同的情境,都要配焚不 同的合香制品。到了夜晚,就要换 “夕熏”———专门在床帐中焚熏 的香品,流行的叫法是“帐中香”
典故:梦来何处更为云
李商隐说:“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 云雨尽堪疑”(《有感》)
“巫山云雨”意象一般认为源于宋玉《高 唐赋》,楚怀王“怠而昼寝,梦见一妇 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神女辞别 时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 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唐诗进入冬季,走向黄昏
盛唐的李白说:酒美;王维说:景 幽;孟浩然说:风流;杜甫说:屋漏; 中唐的白居易说:抱着琵琶唱OK; 李贺说:墓地女鬼。晚唐的李商 隐说:我没话说了。那么,末世感:
夕 阳 无 限 好 , 只 是 近 黄 昏 。
怀才不遇:李商隐心头的千千结
你认为《促漏》有无政 治寓意?
结合李商隐身世,你能 从字缝里看出什么?
迟暮?失落?
请再感受一下这首诗的情调
全诗从静夜钟漏声写起,在朦胧中将读 者牵入一个幽渺隐密而宁静的世界,这里闪 烁着秾艳而凄凉的色泽和气息,给人以虚幻 和神秘的感觉。而后点出一场幽会已经过去, 归去之人却仍在月下徘徊难眠,来日悠悠, 更不知这样的云雨幻梦在何处重现。最后画 面转为明亮,写南塘中蒲草结,鸳鸯游,水 波荡漾,更令人触目伤心。一层又一层地渲 染,首尾回应,烘托出寂寞和孤单之情。
在个人生活方面,李商隐是一个极重 感情的人。据说,他早年曾苦恋过一个女道 士, 并且可能有其他的恋爱经历,但都没 有结果;婚后,他与妻子感情极好,然而妻 子又在他三十九岁时去世。因此,在他心灵 中,爱情带来的痛苦也是极深的。
政治上的失意潦倒,生活经 历中爱而不得和得而复失的悲哀, 使李商隐常被一种感伤抑郁的情 绪纠结包裹,这种感情基调影响 了他的审美情趣。
李商隐诗词全集535首第十一卷

李商隐诗词全集535首第十一卷501《夜半》三更三点万家眠,露欲为霜月堕烟。
斗鼠上堂蝙蝠出,玉琴时动倚窗弦。
502《撰彭阳公志文毕有感》延陵留表墓,岘首送沈碑。
敢伐不加点,犹当无愧辞。
百生终莫报,九死谅难追。
待得生金后,川原亦几移。
503《送阿龟归华》草堂归意背烟萝,黄绶垂腰不奈何。
因汝华阳求药物,碧松根下茯苓多。
504《江上忆严五广林》征南幕下带长刀,梦笔深藏五色毫。
逢著澄江不敢咏,镇西留与谢功曹。
505《子直晋昌李花》吴馆何时熨,秦台几夜熏。
绡轻谁解卷,香异自先闻。
月里谁无姊,云中亦有君。
樽前见飘荡,愁极客襟分。
506《送郑大台文南觐》黎辟滩声五月寒,南风无处附平安。
君怀一匹胡威绢,争拭酬恩泪得干。
507《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芦叶梢梢夏景深,邮亭暂欲洒尘襟。
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为关外心。
思子台边风自急,玉娘湖上月应沉。
清声不远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
508《丹丘》青女丁宁结夜霜,羲和辛苦送朝阳。
丹丘万里无消息,几对梧桐忆凤凰。
509《齐梁晴云》缓逐烟波起,如妒柳绵飘。
故临飞阁度,欲入回陂销。
萦歌怜画扇,敞景弄柔条。
更奈天南位,牛渚宿残宵。
510《和韦潘前辈七月十二日夜泊池州城下,先寄上》桂含爽气三秋首,蓂吐中旬二叶新。
正是澄江如练处,玄晖应喜见诗人。
511《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新人桥上著春衫,旧主江边侧帽檐。
愿得化为红绶带,许教双凤一时衔。
512《华岳下题西王母庙》神仙有分岂关情,八马虚随落日行。
莫恨名姬中夜没,君王犹自不长生。
513《高花》花将人共笑,篱外露繁枝。
宋玉临江宅,墙低不碍窥。
514《蜀桐》玉垒高桐拂玉绳,上含非雾下含冰。
枉教紫凤无栖处,斫作秋琴弹坏陵。
515《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时蔡京在坐,京曾为》罢执霓旌上醮坛,慢妆娇树水晶盘。
更深欲诉蛾眉敛,衣薄临醒玉艳寒。
白足禅僧思败道,青袍御史拟休官。
虽然同是将军客,不敢公然子细看。
516《寄和水部马郎中题兴德驿,时昭义已平》仙郎倦去心,郑驿暂登临。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关于李商隐的轶事典故

7年级语文下册-打印版关于李商隐的轶事典故一门三进士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考证确认李商隐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
但是没有历史文献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
李商隐在诗歌和文章中数次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
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治今陕西富平西北)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今属河南)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治今河北邢台)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今属河南)县令。
李商隐一门三进士,李家的第一位进士是安阳君李叔洪。
李叔洪是李商隐的爷爷,年十九,一举中进士第,与彭城刘长卿、虚清河张楚金齐名。
始命於安阳,年二十九逝世,葬於怀州雍店之东原先大夫故美原令之左次。
关于李叔洪,史藉记载他的事迹很少。
良师益友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
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
据李商隐回忆,这位叔父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
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
大约在他16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今不存),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
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骈体文的专家,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骈体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
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的骈体文写作进步非常迅速,由此他获得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这种能力展开他的仕途。
在这一时期(大和四年,公元830年)的《谢书》中,李商隐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踌躇满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
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
夜雨寄北李商隐教案

夜雨寄北李商隐教案第一章:简介李商隐与《夜雨寄北》1.1 李商隐简介:介绍李商隐的生平背景、文学地位及其代表作。
1.2 《夜雨寄北》背景:解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的生活环境、时代背景等。
1.3 《夜雨寄北》诗文解析:对诗歌进行逐句解析,解释生僻字词,阐述诗意、意境等。
第二章:诗歌主题与情感表达2.1 诗歌主题:探讨《夜雨寄北》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友情、思乡、离愁别绪等。
2.2 情感表达:分析诗歌中作者运用哪些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第三章:诗歌艺术特色分析3.1 韵律与节奏:分析《夜雨寄北》的韵律特点,如平水韵、节奏感等。
3.2 字词选用:探讨作者在诗中运用的一些独特字词,以及这些字词所产生的效果。
3.3 修辞手法: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第四章:诗歌中的自然意象与文化意象4.1 自然意象:分析《夜雨寄北》中的自然意象,如夜雨、孤灯等,以及它们所传达的意义。
4.2 文化意象:探讨诗中涉及到的文化意象,如秋蝉、寒衣等,以及它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第五章:教学实践与拓展5.1 教学设计: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如朗读、讨论、写作等。
5.2 课后拓展:推荐与李商隐相关的诗歌或文学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欣赏李商隐的诗歌。
5.3 教学评价:设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包括知识掌握、情感体验等。
第六章:诗歌的结构与布局6.1 诗歌的结构:分析《夜雨寄北》的诗歌结构,包括起承转合等方面。
6.2 布局特点:探讨诗人如何通过布局来展现诗歌主题,以及这种布局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第七章:诗歌中的意境与氛围7.1 意境创造:分析《夜雨寄北》中的意境特点,如孤寂、凄凉等,以及诗人如何通过意象来营造这种意境。
7.2 氛围表现:探讨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氛围,如夜晚的寂静、雨滴的滴落声等,以及这种氛围与主题的关系。
第八章:诗歌的审美价值与启示8.1 审美价值:分析《夜雨寄北》的审美价值,如词句的优美、意象的丰富等。
《锦瑟》教案:唐诗中的女性形象

《锦瑟》教案:唐诗中的女性形象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目的:通过分析李商隐的《锦瑟》,让学生了解唐诗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和表现。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对唐代女性地位的理解。
1.2 教案对象:高中学生1.3 教学时长:1课时(45分钟)第二章:《锦瑟》背景介绍2.1 诗人李商隐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代著名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他的诗歌以婉约、含蓄著称,善于运用象征、暗示等手法表达情感。
2.2 《锦瑟》诗歌背景:《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唐代中期。
诗歌以女性为主角,通过对女性内心的描写,展现了唐代女性的情感世界和社会地位。
第三章:《锦瑟》诗歌内容分析3.1 诗歌结构:诗歌分为四句,每句七字,共二十八字。
采用平水韵,语言优美、含蓄。
3.2 诗歌意象:瑟:古代弹拨乐器,象征着女性的才华和命运。
锦:华美的丝织品,象征着女性的美貌和地位。
3.3 诗歌主题:通过描绘女性内心的矛盾和无奈,反映了唐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
第四章:《锦瑟》诗歌中的女性形象4.1 女主角的形象特点:才华横溢:女主角擅长弹瑟,具有艺术才华。
美丽动人:女主角容貌美丽,引人注目。
内心矛盾:女主角在追求爱情和保持自我之间感到矛盾和困惑。
4.2 女性形象的社会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女性地位较高的时期,但仍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
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面临着婚姻、爱情、才华等方面的矛盾和选择。
第五章:课堂活动与讨论5.1 学生朗读《锦瑟》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5.2 学生分析诗歌中的女性形象,讨论其特点和社会背景。
5.3 学生分享自己对女性形象的理解和感受,展开课堂讨论。
5.4 教师总结课堂讨论,强调唐代女性地位的特点和影响。
第六章:诗歌创作背景深入了解6.1 《锦瑟》的创作背景:李商隐生活的唐朝中期,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期。
唐代女性的社会地位虽然相对较高,但她们的生活依然受到很多限制。
《锦瑟》反映了这一时期女性对于自由、爱情和命运的挣扎。
第十一章__“小李杜“

茂元愛其才,以子妻之。茂元雖讀書為儒,然本将家子。李 徳裕素遇之,時徳裕秉政用為河陽帥。徳裕與李宗閔楊嗣復 令狐楚大相讐怨,商隠既為茂元從事,宗閔黨大薄之。時令 狐楚己卒,子綯為員外郎,以商隠背恩尤惡其無行。俄而茂 元卒,來遊京師,乆之不調。(旧唐书卷一百九十) 李商隐,字義山,懐州河内人,或言英國公世勣之裔孫。令 狐楚帥河陽,竒其文,使與諸子游。楚徙天平宣武,皆表署 廵官,嵗具資裝,使隨計開成二年,髙鍇知貢舉,令狐綯雅 善鍇,奨譽甚力,故擢進士第。(新唐书卷二百三)
上周相公書 某再拜,伏以大儒在位而未有不知兵者,未有不 能制兵而能止暴亂者,未有暴亂不止而能活生人 定國家者。----安有謀人之國有暴亂橫起,戎狄乗 其邊,坐於廟堂之上曰,我儒者也,不能知兵。 不知儒者竟可知兵乎竟不可知兵乎。長慶兵起, 自始至終,廟堂之上指蹤非其人不可一二悉數。--不敎人之戰,是謂棄之。則謀人之國不能料敵不 曰棄國可乎。某所注孫武十三篇,雖不能上窮天 時,下極人事,然上至周秦,下至長慶寳厯之兵, 形勢虚實隨句解析,離為三編輒敢獻上。
兵部尚書席上作,華堂今日綺筵開,誰唤分
司御史來。偶發狂言驚滿座,三重粉面一時 回。牧為御史分務雒陽時,李司徒愿罷鎮閒 居,聲伎豪侈,雒中名士咸謁之,李髙㑹賓 客,以杜持憲不敢邀致。杜遣座客達意,願 與斯㑹,李不得已邀之。杜獨坐南向,瞪目 注視,引滿三巵,問李云,聞有紫雲者,孰 是,李指之,杜凝睇良久曰,名不虛傳,宜 以見惠。李俯而笑,諸妓亦回首破顔。杜又 自飲二爵,朗吟此詩而起,意氣閒逸,旁若 無人。杜不拘細行,故詩有,十年一覺揚州 夢,贏得青樓薄倖聲。
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妺
偷桃竊藥事難兼, 十二城中鎻彩蟾。 應共三英同夜賞, 玉樓仍是水精簾。
席上贈人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第十一、十二章)【圣才出品】

第11章李商隐11.1 复习笔记一、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1.李商隐的人生遭遇及其灵心善感的气质(1)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瘦羸文弱,形成李商隐易于感伤的性格,但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锻炼了他坚韧执著的追求精神。
(2)“牛李党派”之争及妻子的离世,促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的、内向型的性格与心态。
他所秉赋的才情,他的悲剧性和内向型的性格,使他灵心善感,感情异常丰富细腻。
2.李商隐的思想李商隐晚年借佛理解脱烦恼,思想中儒佛道的成分兼而有之。
他有“匡国”用世之心,也有过出世的念头。
他重视自身的价值与创造,反对机械复古,认为道并非周、孔所独能,自己和周、孔都体现着道。
为文不必援经据典,不必忌讳,应挥笔独创,不甘居古人之下。
从这种颇具锋芒的议论中,可见其思想的自主与自信。
3.诗歌内容:晚唐时代生活与时代心理的写照(1)政治诗李商隐是关心现实和国家命运的诗人,他的各类政治诗不下百首,著名的长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为其代表。
(2)咏史诗李商隐的咏史诗历来受到推重,内容则多针对封建统治者的淫奢昏愚进行慨讽,如《隋宫》《贾生》《瑶池》《马嵬》等。
(3)感慨身世之作李商隐诗集中的其他篇章,多半属于吟咏怀抱、感慨身世之作。
其中一部分诗篇表现了他的用世精神,如《安定城楼》等,这类诗伤感中带着时代黯淡没落的投影。
(4)咏物诗李商隐是唐代咏物诗大家,他的咏物诗大多托物寓慨,表现诗人的境遇命运、人生体验和精神意绪,如《流莺》《蝉》等。
(5)爱情诗李商隐抒情之作中,最为杰出的是以“无题”为中心的爱情诗。
我国古代不少爱情诗的作者,往往以一种玩赏的态度来对待女子及其爱情生活。
李商隐的爱情观和女性观是比较进步的,他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从一种纯情的而不是色欲的角度来写爱情、写女性。
他把爱情纯化、升华得如此明净而又缠绵悱恻,在古代诗歌中是罕见的。
李商隐以他的诗,表现了美好的理想、情操,表现了人性中纯正、高尚的一面。
同时,也曲折地显现了他那个时代政治环境气氛与士人的精神面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李商隐
生平简介
P353-354
李商隐所经历的时世、家世、身世,促成了其易于感伤的、内向型的性格与心态,使他感情异常丰富细腻,多愁善感。
1、为什么说,李商隐的诗歌内容是晚唐时代生活与时代心理的写照?
2、试述李商隐诗歌朦胧多义性特点及其成因;
3、试述李商隐诗凄艳浑融的风格及成因;
4、试述李商隐对诗歌发展的推进。
为什么说,李商隐的诗歌内容是晚唐时代生活与时代心理的写照?
李商隐的诗歌主要分为政治诗、感怀诗、咏物诗、爱情诗等四个方面内容。
1、政治诗……
2、感怀诗……
3、咏物诗……
4、爱情诗……
李商隐的诗歌表现了他美好的理想、情操,表现了人性中纯正、高尚的一面,也曲折地显现了晚唐时代社会政治生活和士人的精神面貌。
中唐后期以来的诗歌走向
一、情爱和绮艳题材增长,又呈现重声色、轻艳绮靡的齐梁诗风;
二、追求细美幽约;
三、重主观、重心灵世界的表现。
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以《锦瑟》为例)
李商隐为了表现复杂矛盾甚至惆怅莫名的情绪,善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像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
这些意象分明有某种象征意义,而究竟要象征什么,又难以猜测,由它们结构成诗,略去其中的逻辑关系的明确表述,遂形成如雾里看花的朦胧诗境,辞意飘渺难寻。
如《锦瑟》……
造成李商隐诗歌多义性的原因
一、与其意象的独特有一定的联系;
二、大量用典;
三、与诗中独特的意象组合也很有关系;
四、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把心灵世界作为表现对象,许多诗歌所写的不只一时一事,乃是整个心境,并且他的心境又非常复杂。
李商隐诗凄艳浑融的风格及成因
凄艳浑融的风格(P361—362)
原因:一、李商隐拥有自己的意象群;
二、李诗技法纯熟;
三、情感浑然一体。
李商隐对诗歌发展的推进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给在盛唐和中唐已经有过充分发展的唐诗以重大的推进,使唐诗再次出现高峰。
表现为:
P363
第十二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一、词的起源
1、燕乐兴盛;
2、教坊曲调创造;
3、与酒令著词有关;
4、早期民间词的出现;
5、早期文人作词。
二、简述花间词及其代表作家的创作特点;
1、名称解释花间词;
A、《花间集》
B、主要表现的内容
C、艺术风格
2、温庭筠、韦庄及其词作
三、李煜词的成就。
期末复习思考题
绪论
1、唐代文学发展的社会背景?
2、文人士子们丰富的社会生活历经与唐文学繁荣的关系?
3、佛、道对唐文学的影响?
4、唐代的文学整体风貌如何?
第一章初唐诗坛
1、试述四杰的创作成就。
2、试述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及诗歌创作成就。
3、简述张若虚、刘希夷的诗歌意境。
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
1、分析说明王维山水诗的意境特点。
2、王维、孟浩然诗歌艺术的区别。
3、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诗人创造清刚劲健之诗。
4、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内容及风格特征。
第三章李白
1、简述李白的生平、思想和人格。
2、掌握李白乐府和歌行体的艺术特征。
3、掌握李白绝句的艺术特征。
4、试论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第四章杜甫
1、杜甫诗歌为何被称为“诗史”?
2、论述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
3、论述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第五章大历诗风
1、简述中唐诗风大变的具体表现;
2、简述大历诗风特点及诗人群体。
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1、简述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
2、试述韩愈诗歌的创作技巧;
3、试述李贺诗歌的风格特征;
4、试述柳宗元诗歌的冷峭风格及其形成的原因。
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1、简述杜甫的写实精神在中唐的承传情况。
2、简述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3、试述白居易讽喻诗的思想内容和形式特点。
4、试述《长恨歌》的艺术成就。
5、试述《琵琶行》的艺术成就。
6、谈谈你对《长恨歌》主题的认识。
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1、简述古文运动兴起的原因;
2、简述韩柳的古文理论内容;
3、试述韩柳散文开拓性成就;
4 、试述韩愈散文(论说文、杂文、传记与碑志)的创作成就;
5、试述柳宗元山水游记的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第九章唐传奇
1、简述唐传奇的发展过程、各阶段的特点及代表作家和作品;
2、试述《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的内容及艺术成就;
3、试述唐传奇的文学成就。
第十章晚唐诗歌
1、试述晚唐诗坛创作的几大走向;
2、试述杜牧的诗歌成就。
3、苦吟诗人:贾岛和姚合。
第十一章李商隐
1、为什么说,李商隐的诗歌内容是晚唐时代生活与时代心理的写照?
2、试述李商隐诗歌朦胧多义性特点及其成因。
3、试述李商隐诗凄艳浑融的风格及成因。
4、试述李商隐对诗歌发展的推进。
第十二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1、简述词的起源;
2、简述花间词及其代表作家的创作特点;
3、李煜词的成就。
默写并赏析的诗歌范围: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3、渭川田家
4、山居秋暝
5、使至塞上
6、闺怨
7、出塞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行路难10、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11、峨眉山月歌1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3、登高14、滁州西涧15、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16、西塞山怀古17、雁门太守行18、泊秦淮19、无题(相见时难)20、锦瑟21、菩萨蛮(小山重叠)22、乌夜啼(无言独上)23、虞美人(春花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