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2知识点(课本)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知识点(一)曲线运动的条件:合外力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二)曲线运动的研究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法则)(三)曲线运动的分类:合力的性质(匀变速:平抛运动、非匀变速曲线:匀速圆周运动)(四)匀速圆周运动1受力分析,所受合力的特点:向心力大小、方向2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文字、定义式)3向心力的公式(多角度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五)平抛运动1受力分析,只受重力2速度,水平、竖直方向分速度的表达式;位移,水平、竖直方向位移的表达式3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五)离心运动的定义、条件二、考察内容、要求及方式1曲线运动性质的判断:明确曲线运动的条件、牛二定律(选择题)2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动态变化:熟练掌握匀速圆周运动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选择、填空)3匀速圆周运动中物理量的计算:受力分析、向心加速度的几种表示方式、合力提供向心力(计算题)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分运动与和运动的等时性、等效性(选择、填空)4平抛运动相关:平抛运动中速度、位移、夹角的计算,分运动与和运动的等时性、等效性(选择、填空、计算)5离心运动:临界条件、静摩擦力、匀速圆周运动相关计算(选择、计算)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一、知识点(一)能、势能、动能的概念(二)功1功的定义、定义式及其计算2正功和负功的判断:力与位移夹角角度、动力学角度(三)功率1功率的定义、定义式2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概念3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式:瞬时功率、平均功率4功率的计算:力与速度角度、功与时间角度(四)重力势能1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2重力势能的表达式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式4重力势能的相对性:零势能参考平面5重力势能系统共有(五)动能和动能定理1动能的表达式2动能定理的内容、表达式(六)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表达式二、重点考察内容、要求及方式1正负功的判断:夹角角度、动力学角度:力对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或相反,导致物体加速或减速,动能增大或减小(选择、判断)2功的计算:重力做功、合外力做功(动能定理或功的定义角度)(填空、计算)3功率的计算:力与速度角度、功与时间角度(填空、计算)4机车启动模型:功率与速度、力的关系式;运动学规律(填空、计算)5动能定理与受力分析:求牵引力、阻力;要求正确受力分析、运动学规律(计算)6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表达式、设定零势能参考平面;求解动能、高度等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汇总重力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物理高一必修第二册知识点

物理高一必修第二册知识点

物理高一必修第二册知识点物理高一必修第二册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知识点:力、质量和重量、密度和相对密度、压强、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弹性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条件、杠杆原理、力矩与平衡条件、力的作用点的转移。

一、力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使物体发生形变、速度改变或改变物体的状态的原因。

力的大小可用单位牛顿(N)来表示,方向可用箭头表示。

二、质量和重量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属性,与物体的数量无关,可用单位千克(kg)来表示。

重量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所表现的现象,重量的大小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有关,可用单位牛顿(N)来表示。

三、密度和相对密度密度是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用公式ρ = m/V 来计算,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

相对密度是物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比的比值,无单位。

四、压强压强是力在垂直于受力面积上的分布,即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

压强的计算公式为 P = F/A,单位是帕(Pa)。

五、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向上的支持力,其大小等于所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阿基米德原理指出,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所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六、弹性力弹性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所产生的恢复力,它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

七、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共同作用于物体时,其效果等于单个力的合力。

力的分解是指一个力可被分解为两个或多个作用在不同方向上的力。

八、平衡条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力与合力矩均为零。

合力为零表示物体不具有加速度,合力矩为零表示物体不具有角加速度。

九、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描述了杠杆平衡的条件,当杠杆两侧所受的力矩相等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杠杆原理可以用来解释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十、力矩与平衡条件力矩是指力对物体产生转动效果的能力,力矩的大小等于力乘以力臂的长度。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力矩为零。

十一、力的作用点的转移力的作用点的转移是指改变力的作用点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高一物理必修二所有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二所有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二所有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它是学生们中普遍较难的学科之一。

而高一物理必修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高一物理必修二的所有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1. 热学知识点热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热量和温度的变化规律。

高一物理必修二中的热学知识点包括:- 温度和热量:介绍了温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以及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 内能:讲解了物质的微观粒子热运动所带来的内能概念和性质。

- 热力学第一定律:解释了能量守恒定律,引入了内能变化和热量传递的关系式。

- 热力学第二定律:介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和意义,以及热力学循环和热机的效率问题。

2. 光学知识点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性质的科学,它关注的是光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高一物理必修二中的光学知识点包括:- 光的反射:介绍了光的反射定律和反射率的计算方法。

- 光的折射:解释了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概念,以及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路径和速度变化。

- 物体的成像:讲解了光的成像规律,包括平面镜、球面镜和透镜的成像特点和方法。

- 光的干涉和衍射:介绍了光的干涉和衍射的基本原理,以及干涉和衍射对应用的重要意义。

3. 电磁学知识点电磁学是研究电荷和电磁场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是现代科学和技术的重要基础。

高一物理必修二中的电磁学知识点包括:- 电荷和电场:解释了电荷的性质和电场的定义,以及带电物体在电场中的受力情况。

- 电流和电路:讲解了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计算方法,以及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 电磁感应:介绍了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以及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 电磁波:解释了电磁波的概念和产生机制,以及电磁波的特性和传播规律。

4. 物质结构和性质知识点物质结构和性质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变化规律的学科,涉及到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的内容。

高一物理必修二中的物质结构和性质知识点包括:- 稳态模型:介绍了稳态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假设,以及稳态模型在物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物理高一必修二所有知识点

物理高一必修二所有知识点

物理高一必修二所有知识点物理高一必修二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延续和深化,包含了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概念。

下面是高一必修二的所有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1. 声光电和电磁波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2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质1.3 声速与声音传播的速度1.4 光的产生与传播1.5 光的反射和折射1.6 镜子的成像特点与使用1.7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与应用1.8 电和磁现象的基本特征1.9 电流与电路1.10 电阻与电阻器的概念1.11 串联与并联电阻的计算1.12 电流表和伏特表的使用方法1.13 磁场与磁力的基本特征1.14 电磁感应与发电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2. 力学2.1 力的概念和力的计算2.2 牛顿运动定律2.3 重力、摩擦力和弹力2.4 机械功与机械能的转化2.5 功率和机械效率2.6 机械波和波的传播2.7 冲击与动量守恒定律2.8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与运动规律2.9 声音和光的衍射现象2.10 粒子模型与能量的转化2.11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3. 热学3.1 温度和热平衡3.2 物体的热膨胀与热收缩3.3 热能的传递方式:传导、辐射和对流3.4 热量和功3.5 状态方程与气体内能3.6 理想气体定律3.7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3.8 热机和制冷机的工作原理3.9 熵和熵的增加原理4. 光学4.1 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4.2 光的色散与光的成像4.3 波粒二象性和光的量子性4.4 光的偏振和光的旋光现象4.5 光的波动性和光的粒子性5. 原子与核物理5.1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组成5.2 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放射性5.3 放射性衰变和半衰期5.4 原子核的聚变和裂变5.5 相对论与质能关系这些知识点是物理高一必修二的核心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对物理学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加强实践操作,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学科,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1500字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如下:
第一章机械振动与波动
1. 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征
2. 单摆的运动规律
3. 弹簧振子的运动规律
4. 机械波与介质的传播
5. 简谐波的特征及其数学表达
6. 简谐振动的特征及其数学表达
第二章光学
1.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2. 光的折射及其数学表达
3. 总反射及其条件
4. 光的色散和光的干涉现象
5. 杨氏干涉和薄膜干涉
6. 衍射现象及其数学表达
第三章电磁感应
1. 磁感线和磁感应强度
2. 安培定律及其数学表达
3. 磁通量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4. 感应电动势及其数学表达
5. 自感和互感
第四章电磁场
1. 电场的基本概念和电场强度的定义
2. 电荷与电场的相互作用
3. 电荷分布所建立的电场
4. 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和电容的定义
5. 电容与电压关系及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6. 平行板电容器和球形电容器的电场
7. 电磁感应中的电荷运动
第五章原子物理与半导体物理
1.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2. 原子核的结构和放射性
3. 半导体物理的基本概念和PN结的形成
4. 半导体的导电机制和P型、N型半导体的特性
5. 半导体二极管和晶体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6. 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和技术应用
以上是高一物理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每个知识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数学表达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具体内容进行细化整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高一物理学必修2知识点

高一物理学必修2知识点

高一物理学必修2知识点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位置、位移和路径1. 位置的概念物体在空间中的所处位置称为位置,可以用坐标系表示。

2. 位移的概念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称为位移,位移可正可负。

3. 路径的概念物体从起点到终点所经过的轨迹称为路径,路径可以是直线、弧线等形式。

二、速度和加速度1.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移动的平均速度为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

当时间间隔无限接近于0时,得到的速度为瞬时速度。

2. 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与该时间间隔的比值为平均加速度。

当时间间隔无限接近于0时,得到的加速度为瞬时加速度。

第二章:力和运动一、力的概念和分类1.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形状、速度或方向改变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接触力和非接触力接触力是通过物体之间的接触作用产生的力,如摩擦力、弹力等。

非接触力是通过物体之间的远距离作用产生的力,如万有引力、电磁力等。

二、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时将保持静止,而物体运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且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F=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力,m为物体质量,a为物体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如果存在相互作用力,则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三章:力的作用和力的性质一、静力学1. 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2. 斜面上的物体斜面上的物体受力分解为沿斜面和垂直斜面方向的力,并利用分解力求解相应问题。

二、动力学1. 运动中的力学性质动力学研究物体的加速度、速度、位移等与力的关系,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计算方法。

2. 弹力和弹簧的力学性质弹力是弹簧伸长或压缩时产生的力,遵循胡克定律。

第四章:万有引力一、引力的概念和特点1. 引力的概念引力是物体之间由于质量而产生的吸引力,是一种非接触力。

高一物理知识点全部必修2

高一物理知识点全部必修2

高一物理知识点全部必修2高一学年是物理学习的重要时期,学生将首次系统地接触到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其中,必修2是高一物理教学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高一物理必修2的主要知识点,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复习的指导。

第一章:机械与运动在机械与运动这一章中,学生将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运动的基本规律。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力和质量。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特性。

通过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可以了解到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除非受到力的作用。

然后,我们将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它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最后,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任何作用力都会产生一个相等大小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第二章:功、能量和动量功、能量和动量是解释物体运动的重要概念。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了解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的动能的增量。

接着,我们将研究能量守恒定律,它表明在一个系统内,能量的总量是不变的。

最后,我们将介绍动量和冲量的概念,它们用于描述物体运动的力和时间。

第三章:流体静力学流体静力学是研究液体和气体静止的力学学科。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液体的压强和帕斯卡定律,帮助我们理解液体中的压力传播方式。

我们还会研究大气压和气象学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如气压的测量和高度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热学热学是物理学中关于热与温度、热量传递和热机的研究。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温度是物体热平衡与热量传递的基础,我们将学习如何度量温度,并了解不同温标的转换关系。

然后,我们将讨论热量的传递,包括传导、传热和辐射。

最后,我们将研究两个重要的热机,分别是理想气体热机和汽车发动机。

第五章:波动波动是物理学中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领域,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波的基本特性,并了解波的传播、干涉和衍射等现象。

我们还会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光的特性和光的折射、反射和色散等现象。

物理高一必修二前两章知识点

物理高一必修二前两章知识点

物理高一必修二前两章知识点高一物理必修二前两章知识点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必修二是初步学习物理知识的一门课程。

该课程通常包括力和运动、力的合成与分解、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等内容。

本文将对这两章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介绍。

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大小可以通过测力计或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单位为牛顿(N)。

2.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时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公式为F=ma,其中F代表力,m代表质量,a代表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表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与其对物体所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作用力,都存在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于同一个物体时,它们可以按照从头到尾的相邻叠加原理进行合成。

合成力的大小等于各力矢量的代数和,方向由合力的指向决定。

2.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作用于物体上的两个垂直力。

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当一个力F作用在斜面上时,可以将其分解为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的两个力。

三、匀速运动1. 速度和位移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 = Δx / Δt,其中v表示速度,Δx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

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总位移与总时间之比。

瞬时速度则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可以通过求导数的方式来计算。

3.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同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相等的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变,加速度为零。

四、变速运动1. 加速度加速度是变速运动中速度变化率的量度。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a =Δv / Δt,其中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变化量,Δt表示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必修2
一、 曲线运动
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
(已知当物体受到合外力F 作用下,在F 方向上便产生加速度a )
(1)若F (或a )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 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直线运动;
(2)若F (或a )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 的方向不同,则物体做曲线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凹的一边。

4、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
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两分运动说明:
(1)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零,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5、以抛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 轴(正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
同),竖直方向为y 轴,正方向向下,则物体在任意时刻t 的位置坐标为:202
1
,gt y t v x ==
6、①水平分速度:0v v x =②竖直分速度:gt v y =③t 秒末的合速度::2
2y x v v v += ④任意时刻的运动方向可用该点速度方向与x 轴的正方向的夹角θ表示:x y v v =
θtan 二、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同。

2、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线速度v :质点通过的弧长和通过该弧长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s/t ,单位m/s ;属于瞬时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方向为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上
**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曲线运动,因而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2)角速度ω:ω=φ/t(φ指转过的角度,转一圈φ为π2),单位 rad/s
或1/s ;对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言,角速度是恒定的
(3)周期T ,频率f =1/T
(4)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r v T r v T ωππω===
,2,2 3、向心力:r m F 2ω=,或者r v m F 2=,r T
m F 2)2(π=向心力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向心力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5、向心加速度:2
a r ω=,或2v a r =或r T a 2)2(π= 描述线速度变化快慢,方向与向心力的方向相同,
6,注意的结论:
(1)由于a 向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瞬时加速度的方向
不断改变的变加速运动。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方向总指向圆心,是一个变力。

(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就是向心力。

7、离心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的合力突然消失或者
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

三、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1、万有引力定律:2M G r
m F =引,引力常量G=6.67×1110-N ·m 2/kg 2 2、适用条件:可作质点的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若是两个均匀的
球体,r 应是两球心间距.(物体的尺寸比两物体的距离r 小得多时,可以看成质点)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中心天体质量M , 天体半径R,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 )
(1).万有引力=向心力 (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作圆周运动时,下面式中r=R+h )
G m r Mm =2r T m r m r V 222224πω==
(2).重力=万有引力
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 =
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 =
4、第一宇宙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近(轨道半径可视为地球半径)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卫星的线速度,在所有圆周运动的卫星中线速度是最大的.
由mg =mv 2/R 或由R GM V R V m R Mm
G =⇒=22=gR =7.9km/s
5、开普勒三大定律
6、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
7、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计算环绕速度
8、大于环绕速度的两个特殊发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含义)
四、迈入新世界(本部分内容在考试说明中为Ⅰ级要求,要求不是很高)
1、高速世界两个基本原理:
(1)相对性原理:物理规律在一切惯性系中都具有相同的形式。

(2)光速不变原理:在一切惯性学中,测量到的真空中的光速都一样。

5、质能关系:2
=
E∆

mc
E=2
mc
6、狭义相对论建立的伟大意义:(1)它从根本上变革了作为经典物理学基础的绝对时空观,提出了时间与空间相联系的相对时空观,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

传统的经典时空观只是低速领域的一种特例。

(2)相对论力学揭示了物质和运动的内在联系,物体质量在高速运动中明显与运动速度有关。

7、时空弯曲:在非惯系中的时空是弯曲的。

(理解:引力场与
五、功、功率、机械能和能源
1、做功两要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2、功:αcos Fl W = 其中α为力F 的方向同位移L 方向所成的角
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功和负功之分,单位为焦耳(J )
3、物体做正功负功问题 (将α理解为F 与V 所成的角,更为简单)
(1)当α=900时,W=0.这表示力F 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时,力F 不做功,
如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滚动,桌面对球的支持力不做功。

(2)当α<900时, cos α>0,W>0.这表示力F 对物体做正功。

如人用力推车前进时,人的推力F 对车做正功。

(3)当 时,cos α<0,W<0.这表示力F 对物体做负功。

如人用力阻碍车前进时,人的推力F 对车做负功。

** 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经常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取绝对值)。

例如,竖直向上抛出的球,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对球做了-6J 的功,可以说成球克服重力做了6J 的功。

说了“克服”,就不能再说做了负功。

4、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表达式为:22
1mv E K =
5、重力势能是标量,表达式为:mgh E P =
(1)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是相对于选取的参考面而言的。

因此在计算重力势能时,应该明确选取零势面。

(2)重力势能可正可负,在零势面上方重力势能为正值,在零势面下方重力势能为负值。

6、动能定理:2022
121mv mv W -=
其中W 为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m 为物体质量,v 为末速度,0v 为初速度
解答思路:
①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

②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做功情况,然后求各个外力做功的代数和。

③明确物体在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1k E 和2k E 。

④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12k k W E E =-和。

7、机械能守恒定律: 2211k p k p E E E E +=+(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没
有任何外力做功。


解题思路:
①选取研究对象----物体系或物体。

②根据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进行受力,做功分析,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③恰当地选取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过程的初、末态时的机械能。

④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进行求解。

8、功率的表达式:t
W P ,或者P=FV 功率:描述力对物体做功快慢;是标量,有正负
9、额定功率指机器正常工作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也就是机器铭牌上的标称值。

实际功率是指机器工作中实际输出的功率。

机器不一定都在额定功率下工作。

实际功率总是小于或等于额定功率。

10、能量守恒定律及能量耗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