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知识
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1、微生物的分类2、甲类法定报告传染病:鼠疫,霍乱3、发展史巴斯德:巴氏消毒法,研制鸡霍乱、炭疽和狂犬病疫苗郭霍:郭霍法则弗莱明:青霉素汤飞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观察细菌的大小和形态,应选择适宜生长条件下的对数生长期细菌为宜。
2、细菌的基本结构3、细菌细胞壁缺陷型(L-型细菌)高渗环境中可生长典型菌落:油煎蛋样菌落可恢复为原菌4、细菌的特殊结构5、细菌芽胞并不直接引起疾病,只有在芽胞发芽成为繁殖体后,才能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
6、芽胞不包含质粒。
7、细菌的抵抗力比较:有芽胞,选芽胞;无芽胞,选金黄色葡萄球菌。
8、细菌的生长繁殖(1)个体的生长繁殖二分裂;代时:15~30分钟(2)群体的生长繁殖9、细菌合成代谢产物致病作用:热原质,毒素(外毒素和内毒素),侵袭性菌鉴别作用:色素,细菌素治疗作用:抗生素,维生素噬菌体1、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2、噬菌体具有病毒的基本特性:①个体微小,无细胞结构;②严格胞内寄生;③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④抗原性;⑤抵抗力3、噬菌体的化学组成:核酸,一种,DNA或RNA,遗传物质;蛋白质,保护核酸,识别宿主菌4、噬菌体分类①毒性噬菌体增殖过程: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
吸附的原理:受体、配体特异性结合②温和噬菌体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上的噬菌体基因称为前噬菌体。
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三状态两周期:三状态,①游离的具有传染性的噬菌体颗粒;②宿主菌胞质内类似质粒的噬菌体核酸;③前噬菌体。
两周期: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
★毒性噬菌体只有溶菌性周期。
细胞的变异与遗传1、细菌基因组的组成:细菌染色体、质粒、整合在染色体中的噬菌体基因组、转座元件2、质粒的特征:①自我复制;②编码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的特征;③可自行丢失与消除,非必需;④具有转移性;⑤相容性与不相容性3、细菌由野生型变为突变型,经过第二次突变恢复野生型的性状,称为回复突变;往往是表型回复突变,即第二次突变没有改变正向突变的序列,只是在其他位点发生突变,从而抑制了第一次突变的效应,称为抑制突变。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放线菌
微
生
真菌
物
的 种 类
真核微生物 显微藻类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
水绵
没有细胞结构的
微生物:病毒
原生动物 草履虫
微生物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非细胞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酵母、霉菌、蕈菌
病毒 亚病毒(类病毒、拟病 毒和朊病毒)
细菌形态与结构
❖ 细菌形态 ❖ 圆形的有机体被称之为球菌。这些细菌可以形
❖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较革兰氏阳性的细菌薄,但 是它们也同样具有多层脂质成分的外膜结构,以便保
护细胞不受外来有害物质的侵害。
细菌形态与结构
细菌形态与结构
❖ 细菌孢子有着硬的保 护性皮层环绕和保护 细胞的重要部位。
❖ 孢子中休眠的细菌可 以在干旱、高温甚至 放射线照射的环境里 存活数周,甚至数年
的特殊性不是细菌或细菌的代谢产物,而是细菌死亡或解体后才释放出 来的一种具有内毒素生物活性的物质。 ❖ 一般来说内毒素是热原,但热原不全是内毒素。 ❖ 严格地讲,不是每一种热原都具有脂多糖的结构。 ❖ 但所有己知的细菌内毒素脂多糖都有热原活性。 ❖ 药品生产的质量控制一般可以接受的观点是:不存在细菌内毒素意味着 不存在热原。
❖ 细菌生长的必备条件:温度、营养、空气、水
细菌形态与结构
滞后期(Lag)、增长期(Log)、稳定期(Stationary)、死亡期(Death)
霉菌和酵母菌
❖ 霉菌和酵母菌不属于细菌类,他们是真菌。
❖ 酵母菌是具有圆形外层的单细胞生物,类似于 细菌但是比细菌要大。
霉菌和酵母菌
❖ 霉菌具有丝状外型,最终会产生霉菌孢子(分 生孢子)
微生物知识培训

☞微生物的特点
❖ 微生物是结构简单、繁殖快、分布广、个体最小的生物。 ❖ 2.1 结构简单:微生物多数是单细胞; ❖ 2.2 生长旺,繁殖快(大肠杆菌在它的适宜37-44℃之间,20-30分钟繁
殖一代) ❖ 2.3 分布广.种类多(10万多种) :自然界中到处都有,如水、空气、
土壤等。 ❖ 2.4 个体小:小于0.1mm。肉眼不可见。 ❖ 2.5 适应性强,易变异 ❖ 2.6 代谢强,转化快
❖ 3、有机物的存在:有机物中的蛋白质易和许多消毒剂结合, 严重降低消毒的效果。对物体进行消毒必须先洗净油污。
❖ 4、温度:温度升高,杀菌力加强。温度升高10℃杀菌力增 加2-5倍。
❖ 5、接触时间:细菌与消毒剂接触时间愈久,消毒效果好。
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 洗净杀菌要同时进行,顺序必须是清洗之后再杀菌。因为经过清洗后 污浊消失,进行杀菌效果明显。另外,清洁剂与杀菌剂混淆使用的话, 两者的效果就会减弱。因此清洗与杀菌之间,要进行充分的洗濯,清洗 净后再杀菌,特别是带油污的,如果油污去除不净的话,油污就会做为 一层保护膜,保护细菌而影响杀菌的效果。
❖ 3、臭氧的杀菌作用受多种因素包括温度、 相对湿度和有机物等的影响。
2023/12/5
25
控制微生物污染
❖ 上厕所后不洗手消毒的话最容易把大肠菌群 和大肠杆菌带入车间
❖ 鸡蛋不经清洗消毒在产品中最容易污染沙门 氏菌和大肠杆菌
❖ 如果工人手上有伤口,生产食品时容易污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
控制微生物污染
气消毒的目的,用乳酸熏蒸或用其他消毒剂喷雾,以达到空 气消毒的目的。
加工人员的微生物控制
❖ 加工人员有疾病,伤口或其他症候; 应离开食品生产和相关区域
❖ 加工人员戴着珠宝或其他物品,是导致微生物迅速 增长的理想部位; 严禁携带个人物品进入生产区
微生物知识点整理

微生物知识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细菌: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单细胞,以无形二分裂方式繁殖的原核细胞微生物。
2.发酵:发酵是以有机物为基质,并以其降解的中间产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过程。
3.生长曲线:描述细菌群体在整个培养期间细菌群体生长规律的曲线。
4.培养基:培养基是通过人工配置的满足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5.干扰现象: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6.细菌L型:指那些在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
7.凝固酶:能使含有柠檬酸钠或肝素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8.结核菌素实验: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实验,48-72时间后检查局部皮肤红肿和硬结的大小9.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仅单一核算,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10.HBsAg:HBsAg具有抗原性,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保护性HBs,是制备疫苗的主要成分。
11.质粒:是一种染色体DNA遗传物质,呈双链,超螺旋,闭环装能进行自主复制。
12.转化:指受体菌直接从周围环境中吸收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获得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二.选择题1.革兰阳性菌有磷壁酸含有外毒素(蛋白质),革兰阴性菌有外膜含有内毒素(LPS脂多糖)2.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区别是五肽交联桥不同。
3.磷壁酸可储存磷元素,构成重要抗原成分,作为吸附的特异性受体,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4.LPS由脂质,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组成,具有抗热的作用。
5.青霉素破坏细胞壁的合成过程,干扰DAP与四肽侧链丙氨酸的连接,阳性菌对青霉素更敏感。
6.L型细菌需要在高渗培养基培养7.荚膜,芽胞,鞭毛,菌毛是细菌的特殊结构,不是所有细菌都有。
8.细菌生长繁殖需要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9.外毒素经甲醛灭活后保留免疫原性成为类毒素10.葡萄球菌能产生SPA,有肠毒素,表皮脱落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
微生物基础知识汇总

(一)形态与染色
1、基本外形:球状——球菌;杆 状——杆菌;螺旋状——螺旋菌
(1)球菌(Coccus)
球形或近球形,根据空间排列方式不 同又分为单、双、链、四联、八叠、 葡萄球菌。
单球菌——尿素微球菌(图2-1-1) 双球菌——肺炎双球菌(图2-1-2)
链球菌——溶血链球菌(图2-1-3)
孢子头
黑色
有皱褶、 辐射纹、 同心环、 分泌物 及气味
常见霉菌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 基
属名 青霉属
木霉属 交链孢 霉属
生长情况
菌落形态
生长局限或 扩展生长
扩展生长, 菌落大,好 气
菌落一般较 小,紧密、 丝绒状,絮 状、束状、 绳索状、放 大镜下可见 帚状枝
絮状,有明 显的同心环 纹
生长较迅速、 菌丝丝绒状 扩展式
致pH下降。当环境中缺乏碳
氨基酸等
源物质时,氨基酸可被微生
物作为碳源利用。
醇
乙醇
在低浓度条件下被某些酵母菌和 醋酸菌利用。
脂
脂肪、磷脂
主要利用脂肪,在特定条件下将 磷脂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而 加以利用。
利用烃的微生物细胞表面有一种
烃
天然气、石油、石油馏分、石蜡 油等
由糖脂组成的特殊吸收系统, 可将难溶的烃充分乳化后吸
N、P、S、K、Na、Mg、Ca、Fe、 Mn、Cu、Co、Zn、Mo等组成。其中 C、H、O、N、P、S六种元素占微生 物细胞干重的97%;其他为微量元素。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的比例常 因微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各异。
二、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生理 功能
1、 碳源(cabon source) 2、 氮源(nitrogen source) 3、能源 4、无机盐 5、生长因子 6、 水
微生物复习知识点

微生物知识点一、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微生物:指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看到,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统称。
菌株(又称品系):表示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菌群。
第二章细菌原生质体: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处理或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而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而形成的仅由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形,对渗透压变化敏感的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球状体(原生质球):针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加溶菌酶和EDTA处理后而获得的残留部分细胞壁的球形体。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
鞭毛:某些细菌从细胞内向细胞外伸出地细长波状弯曲的丝状物。
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培养基: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
外毒素:病原细菌,主要是一些革兰氏阴性菌,在生长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毒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类毒素:因外毒素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可以脱毒形成类毒素。
内毒素: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物质,主要成分是脂多糖,当菌体裂解时释放发挥毒性,即内毒素。
放线菌:是一类介于细菌和丝状真菌之间,在形态上具有分支状菌丝,菌落形态和霉菌相似,以孢子进行繁殖,革兰染色多为阳性的单细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生长曲线:将一定数量的细菌接种到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定时取样测定细胞的数量,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作图,得到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
热原质:泛指那些能引起机体发热的物质,依据其来源不同可分为内源性热原质和外源性热原质。
第四章病毒毒粒(病毒颗粒):病毒的细胞外颗粒形式,也是病毒的感染性形式。
病毒的复制:病毒感染敏感宿主细胞后,病毒核酸进入细胞,通过其复制与表达产生子代病毒基因组和新的蛋白质。
微生物学知识点

微生物学知识点微生物学知识点协议一、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1、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指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生物和某些藻类等。
2、微生物的分类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等。
真核微生物: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生物(草履虫、变形虫)等。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二、微生物的特点1、体积小,面积大微生物个体微小,但其比表面积大,有利于物质交换和代谢活动。
2、吸收多,转化快微生物能迅速吸收营养物质,并在短时间内完成代谢和生长繁殖。
3、生长旺,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能快速生长和繁殖,数量呈指数增长。
4、适应强,易变异微生物能适应各种环境条件,且容易发生遗传变异,产生新的性状。
5、分布广,种类多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其种类繁多,估计有数百万种以上。
三、微生物的营养1、营养物质碳源: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元素,如糖类、有机酸等。
氮源:提供氮元素,如铵盐、硝酸盐、蛋白质等。
无机盐:包括钾、钠、钙、镁、铁、锰等元素。
生长因子: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嘧啶等。
水:作为溶剂和生化反应的介质。
2、营养类型光能自养型: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如蓝细菌。
光能异养型:利用光能和有机物作为碳源,如红螺菌。
化能自养型:通过氧化无机物获取能量,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如硝化细菌。
化能异养型:利用有机物作为能源和碳源,大多数微生物属于此类。
四、微生物的生长1、生长曲线迟缓期:微生物适应新环境,代谢缓慢,细胞数量基本不变。
对数期:细胞快速分裂繁殖,生长速率最大,代谢旺盛。
稳定期:细胞生长速率与死亡速率相等,活菌数达到最高水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
衰亡期:细胞死亡速率大于生长速率,活菌数逐渐减少。
2、影响生长的因素温度:每种微生物都有其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分为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度。
pH 值:不同微生物对 pH 值的要求不同,大多数细菌在中性或微碱性环境中生长良好。
微生物基础知识

大肠杆菌的个体繁殖:时间(分钟)世代微生物数
0020=1
20121=2
40222=4
60323=8
:::
40020220=1,048,576
:::
144072272=4.72*1021
生长周期
生长曲线:代表细菌在新的适宜的环境中生长繁殖直至衰老死亡全过程的动态变化。
微生物基础知识
第一节基础微生物学
一、微生物概述
病毒界————-病毒
原核生物界——-细菌
生物分类系统真菌界————酵母菌
霉菌
真核原生界——-藻类
原生动物
动物界
植物界
微生物并非生物分类学上的名词,是所有形体微小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一)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到,只能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100或数1000倍甚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营养物浓度
2)温度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每种微生物都有自已的生长温度三基点: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度。在生长温度三基点内,微生物都能生长,但生长速率不一样。微生物只有处于最适生长温度时,生长速度才最快,代时最短。超过最低生长温度,微生物不会生长,温度太低,甚至会死亡。超过最高生长温度,微生物也要停止生长,温度过高。也会死亡。一般情况下,每种微生物的生长温度三基点是恒定的。但也常受其它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3)穿刺接种在保藏厌氧菌种或研究微生物的动力时常采用此法。做穿刺接种时,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针。用的培养基一般是半固体培养基。它的做法是:用接种针蘸取少量的菌种,沿半固体培养基中心向管底作直线穿刺,如某细菌具有鞭毛而能运动,则在穿刺线周围能够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影响酶活性:温度变化影响酶促反应速率,最终影响细胞合成。 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温度高,流动性大,有利于物质的运输, 温度低,流动性降低,不利于物质运输,因此,温度变化影响 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产物的分泌。 影响物质的溶解度,对生长有影响。
5、矿质元素
为机体提供了必要的金属元素等 P、S、Fe、Mg、K、Ca (大量元素) Mn、Cu、Zn、Mo (微量元素)
配制培养基时,大量元素一般首选K2HPO4、MgSO4等,可同时提供4种大量元素。 常用天然水、自来水来配制培养基以提供各种微量元素. 参与微生物中氨基酸和酶的组成 调节微生物的原生质胶体状态,维持细胞的渗透与平衡 酶的激活剂
营养——水
6、水
生理功能主要有: ①起到溶剂与运输介质的作用; ②参与细胞内一系列化学反应; ③维持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稳定的天然构象; ④高比热、高汽化热等,以保证微生物的生命活动;
⑤作为细胞的组成成分.
水活度=
P溶液 P纯水
微生物细胞含水量很高,细菌、酵母和霉菌菌体分别是80%、75%和85%, 而霉菌孢子含水39%,细菌芽孢含水很低,约为30%左右。
(3)环境pH值还影响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离子化程度, 从而影响营养物质吸收,或有毒物质的毒性。
PH
微生物的生长pH值范围极广,从pH<2~>8都有微生物能生长。 但是绝大多数种类都生活在pH5.0~9.0之间。 各种微生物都有其生长的最低、最适和最高pH值。低 于最低、或超过最高生长pH值时,微生物生长受抑制或 导致死亡。 不同的微生物最适生长的pH值不同,根据微生物生长 的最适pH值,将微生物分为:
氧气
微生物对氧的需要和耐受力在不同的类群 中变化很大,根据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可 把它们分为几种类群: 专性好氧菌: 好氧菌
微好氧菌:
兼性厌氧菌 耐氧厌氧菌:
厌氧菌
(专性)厌氧菌:
氧气
专性好氧菌(strict aerobe)
必须在有分子氧的条件下才能生长,有完整的呼吸链, 以分子氧作为最终氢受体,细胞含有超氧物歧化酶(SOD, superoxide dismutase)和过氧化氢酶。
嗜碱微生物:硝化细菌、尿素分解菌、多数放线菌 耐碱微生物:许多链霉菌 中性微生物:绝大多数细菌,一部分真菌 嗜酸微生物:硫杆菌属 耐酸微生物:乳酸杆菌、醋酸杆菌
PH
一些微生物生长的pH值范围:
微生物种类 大肠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黑曲霉 一般放线菌 一般酵母菌 最低pH 4.3 4.5 4.2 1.5 5.0 3.0 最适pH 6.0—8.0 6.0—7.5 7.0—7.5 5.0—6.0 7.0—8.0 5.0—6.0 最高pH 9.5 8.5 9.3 9.0 10 8.0
温度
从微生物整体来看: 生长的温度范围一般在-10 ℃ ~100 ℃ 极端下限为-30 ℃,极端上限为105~300 ℃ 但对于特定的某一种微生物: 只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长,在这个范围内,每种微生物都有自 己的生长温度三基点,即最低、最适、最高生长温度 •处于最适生长温度时,生长速度最快, 代时最短。 •超过最低生长温度时,微生物不生长, 温度过低,甚至会死亡。
PH
同一种微生物在其不同的生长阶段和不同的生理生化过程中, 对pH值的要求也不同。
黑曲霉在pH2~2.5范围时有利于合成柠檬酸,当在pH2.5~6.5范围 内时以菌体生长为主,而在pH7.0时,则以合成草酸为主。 丙酮丁醇梭菌在pH5.5~7.0范围时,以菌体生长为主,而在 pH4.3~5.3范围内才进行丙酮丁醇发酵。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主要有下面这五个方面: (1)营养条件 微生物主要的营养物质包括碳化物、氮 化物、水和无机盐以及微量元素等。不同的微生物彼此所 需要的营养条件有或多或少的差别。 (2)温度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微 生物有各自的最适温度,一般是在20~70℃左右。个别 微生物可在200~300℃的高温下生活。 (3)酸碱度 各种微生物都有其最适酸碱度。酵母和霉 菌适宜在微酸性环境中。也有少数可以在强酸或强碱性环 境中生存。 (4)氧气 有的微生物没有空气就不能生存;有的通风 反不能生存;有的通风或不通风都能生存。 (5)有毒物质、辐射、超声波对微生物的生长也有着重 要的影响。
工程菌
蛋白质或酶
发酵工程 蛋白质工程 或酶工程 细胞工程 产品
动植物个体细胞 优质动植物品系
PH
PH值
生 长 速 率 最适生长PH值 PH值
多数细菌的最适PH值为:6.5~7.5
多数真菌的最适PH值为:5.0~6.0
PH
(1)影响膜表面电荷的性质及膜的通透性,进而影响 对物质的吸收能力。 (2)改变酶活、酶促反应的速率及代谢途径:如:酵 母菌在pH4.5-5产乙醇,在 pH6.5以上产甘油、酸。
利用光能并以有机化合物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进行生长的一类微生物。
3、化能无机自养型(化能自养型) 利用无机化合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作为能源,利用CO2或碳酸盐作为唯 一或主要碳源进行生长的一类微生物。 4、化能异养型(化能有机营养型) 以有机化合物为碳源,利用有机化合物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作为能源而 生长的一类微生物(如淀粉、糖类、纤维素、有机酸等)。
营养——能源
3、能源
能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或辐射能, 称能源。能源谱Βιβλιοθήκη { {化学物质 辐射能
有机物
化能异养微生物的能源 化能自养微生物的能 源
无机物
光能自养和光能异养微生物的能源
单功能营养物:如光能 多功能营养物:如铵盐、氨基酸等
营养——能源分类
1、光能自养型(光能无机营养型) 能够利用光能并以CO2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进行生长的微生物。 2、光能异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
微好氧菌(microaerophilic bacteria)
只能较低的氧分压下才能正常生长,通过呼吸链并以氧 为最终氢受体而产能,
兼性好氧菌(facultative aerobe)
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但有氧情况下生长得更 好,在有氧时靠呼吸产能,无氧时接发酵或无氧呼吸产能; 细胞含有SOD和过氧化氢酶。
•超过最高生长温度时,微生物不生长, 温度过高,甚至会死亡。
温度
微 生 物 的 生 长 速 率
最适生长温度
绝大多数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37℃
温度
根据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的不同,可将微生物划为三个类型: 低温型微生物(嗜冷微生物) 中温型微生物(嗜温微生物) 高温型微生物(嗜热微生物)
营养——生长因子
4、生长因子
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但其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 长需要的、需要量很小的有机化合物. 生长因子功能:构成酶的辅基或辅酶 简单蛋白 酶 结合蛋白=蛋白 + 辅助因子 辅酶(与酶结合松驰) 辅基(与酶结合牢固)
生长因子分类:氨基酸 核 苷 维生素
营养——矿质元素
1、碳源-碳素化合物:
在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能为其提供碳素营养来源的物质称碳源。 即,是用来构建菌体物质中或代谢产物中的碳素骨架的营养物质。 微生物可以利用的碳源种类 CO2 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 有机物 有机酸、醇类、脂类 甘薯、玉米粉、麸皮、米糠、野生植物的淀粉、 酒糟、造纸厂亚硫酸液
营养——氮源
2、氮源-氮素化合物
在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能为其提供氮素营养来源的物质称氮源。 即,是用来满足菌体物质中或代谢产物中的氮素需要的营养物质。 氮素化合物的功能: 构成细胞物质,少数微生物的能源物质。 微生物可利用的氮素化合物: 分子氮------N2(固氮菌、根瘤菌、少数放线菌和光合细菌、蓝细菌) 无机氮------NH4+、NO3-、NO2-(多数微生物) 有机氮 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多数微生物) 牛肉膏、蛋白胨、尿素、酵母高、玉米浆、饼粕
微生物
《微生物学》
目录
微生物的定义
微生物的种类
微生物的共同特点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一、微生物的定义
(一)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Microorganism) 通常是描述一切不借助显 微镜用肉眼看不见的微小 生物,包括病毒、细菌、 真菌、原生动物、和某些 藻类。
二、微生物的种类
细菌 原核生物:
具有细胞结 构的微生物
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的营养(nutrition):
生物体从外部环境中摄取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和能量, 以满足正常生长、繁殖和各种生理活动之所需。
微生物的营养物(nitrient):
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和能量
营养分类
碳素化合物
微 生 物 营 养 物 质
氮素化合物 矿质元素 能量 生长因子 水
营养——碳源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 放线菌
微 生 物 的 种 类
菇类
真核微生物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 没有细胞结构的 微生物:病毒
水绵 草履虫
(三)微生物的共同特点
(1)体积小,面积大 (细胞以微米、纳米来计算)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快 如大肠杆菌 (4)适应强,易变异 如感冒病毒 (5)分布广,种类多 (6)易变异,如感冒病毒
微生物 灰色链霉菌 红霉素链霉菌 产黄青霉 金霉素链霉菌 龟裂链霉菌 灰黄青霉
生长最适pH 6.3~6.9 6.6~7.0 6.5~7.2 6.1~6.6 6.0~6.6 6.4~7.0
合成抗生素最适pH 6.7~7.3 6.8~7.3 6.2~6.8 5.9~6.3 5.8~6.1 6.2~6.5
氧气
耐氧菌(aerotolerant anaero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