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六篇)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六篇)【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篇一:大逆不道秦朝灭亡以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
有—天项羽在阵前向刘邦喊话,要与他决一雌雄。
刘邦回答说:“我开始与你都受命于楚怀王,约定先定关中的为王。
但是我先定关中后你却负约,让我到巴蜀去当汉王。
这是你第一条罪状。
你在去救援赵军途中,杀死上将军宋义,自称上将军,这是你第二条罪状。
你违抗怀王命令,擅自劫持各诸侯的兵马人员,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
”接着,刘邦又揭露项羽烧毁秦宫、掘开秦皇坟墓,搜刮财物,杀死投降的秦王子婴,活埋二十万秦国百姓,杀害义帝等罪状。
在讲到第十条罪状时,刘邦说:“你作为臣子而杀死君王,又杀害已经投降的人,为政不平,对订立的约定不讲信义,为天下所不容,属于重大的叛逆。
你犯下如此十条大罪,我兴仁义之兵来讨你这个逆贼,你还有什么面目向我挑战!”项羽听了刘邦的话,气得浑身发抖,命令弓箭手向刘邦放箭。
结果,一箭射中刘邦前胸,汉军只好迟兵。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篇二:楚弓楚得据《说苑·至公》记载:“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
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孔子世家·好生》:“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楚共王有一张宝贵的“乌号之弓”。
据传说这把弓是黄帝遗留下来的,尽管此说难以让人相信,但它无疑是一张绝好的弓。
楚共王很爱打猎,经常带着一批随从人员,骑着快马,拿着弓箭,在山野里猎取各种飞禽野兽。
有一次,他骑马追逐几只野兽,眼看快要追上了,他想拿出弓箭向野兽射去。
不料,弓已不知去向。
原来他跑得太快,在颠簸中把弓给丢了。
丢了一张制作得非常精美的好弓,随从人员都觉得非常可惜。
于是,他们焦急万分地对楚共王说:“大王,让我们回头沿路寻找吧。
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5篇)

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5篇)一笔勾销: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小时候就很有志气。
他十几岁时便辞别母亲,外出求学,夜以继日地勤奋苦读。
冬天感到非常疲倦时,就用凉水洗脸;吃的东西不够,就喝粥充饥。
经过刻苦学习,他终于考中了进士。
庆历三年,范仲淹被宋仁宗任命为参知政事,他和同时任命的韩琦、富弼等一起,实行了一场以改善吏治为中心的改革,史称“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的措施之一就是裁减冗官。
范仲淹取来官员名册,一个个检查他们的任职情况。
凡是不称职的官员,他都在名册上一笔勾去,撤掉他们的职务。
空出的职务,则从下一级能够胜任的官员中委任。
富弼平时十分尊重范仲淹,对待他像自己的长辈一样,他见范仲淹对这些不称职的官员这么毫不留情,担心地说:“你用笔一勾,就撤掉了他们的职务。
他们一家人都要伤心得痛哭流涕了!”范仲淹回答说:“他一家人哭,总比他们祸害千家万户,让那些人家全部悲伤好得多吧。
”于是,他把那些不称职的官员全都罢免了。
但是,因为新政触犯了当时贵族官僚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推行不到一年便夭折了。
范仲淹也被贬到陕西任四路宣抚使。
也就在这个年,他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后来,“一笔勾销”演变为成语,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否定或不再提起。
【篇二】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尾大不掉:春秋时,楚国国君楚灵王于公元前531年在城地、蔡地、不羹筑城,并打算派弃疾做蔡公。
为此,楚王向申无宇征求意见:“你看让弃疾去蔡地怎么样?”申无宇说:“选择儿子没有像父亲那样合适的,选择臣子没有像国君那样合适的。
郑庄公在栎地筑城西安置了子元,使昭公不能立为国君。
齐桓公在谷地筑城而安置了管仲,到现在齐国还得到利益。
臣听说,五种大人物不在边境,五种小人物不在朝廷;亲近的人不在外边,寄居的人不在里边。
现在弃疾在外边,郑丹在里边,君王恐怕要稍加戒备才好。
”楚王说:“国都有高大的城墙,怎么样?”申无宇回答说:“在郑国的京地、栎地杀了曼伯,在宋国的萧地、毫地杀了子游,在齐国的渠丘杀了无知,在卫国的蒲地、戚地赶走了献公。
成语故事一年级

成语故事一年级一、狐假虎威。
从前,有一只狐狸,它很聪明,善于欺骗其他动物。
有一天,它偶然遇到了一只老虎,老虎威风凛凛地站在那里,狐狸心生一计,便走上前去,恭维老虎说,“老虎大人,您的身材魁梧,气势非凡,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动物了!”老虎听了很是得意,于是狐狸便请求老虎给它一个身份证,以便它在森林里行走时,其他动物都能知道它是老虎的朋友。
老虎一听,高兴地给了狐狸一个身份证。
从此,狐狸趾高气昂地在森林里游荡,其他动物都以为它是老虎的朋友,都不敢惹它。
狐狸越发得意忘形,开始欺负其他动物,直到有一天,它遇到了一只猎人,猎人看到了狐狸手中的身份证,便把它抓了起来。
狐狸后悔莫及,它明白了一个道理,借势欺人,最终会自食其果。
二、井底之蛙。
有一口井里住着一只青蛙,它整天盯着井口看,觉得这口井就是整个世界。
有一天,一只大青蛙从外面跳进井里,对井底的青蛙说,“你这里太小了,外面的世界才是真正的广阔。
”井底的青蛙不信,它觉得井口外的世界一定没有井底好。
大青蛙只好跳出井口,告诉其他动物来帮助井底的青蛙。
于是,一只狐狸、一只老虎、一只大象都来到了井口,告诉井底的青蛙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美好。
井底的青蛙终于相信了,它跳出了井口,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才知道原来世界是如此的广阔和美丽。
三、千里送鹅毛。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非常喜欢鹅毛。
有一天,一位臣子对国王说,“千里送鹅毛,意思是说鹅毛轻轻飘落,却能飞行千里,这是一种极好的礼物。
”国王听了很是喜欢,于是他下令全国各地的人民都要送他鹅毛。
结果,全国的人民都纷纷送来了鹅毛,国王高兴得不得了。
可是,他并没有珍惜这些鹅毛,而是随意地乱丢乱扔。
这些鹅毛被风吹散了,最终散落在了千里之外。
国王后悔莫及,他明白了一个道理,珍惜每一份礼物,不要随意浪费。
四、画蛇添足。
有一个画匠,他非常擅长画蛇。
有一天,他画了一条蛇,画得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他觉得这条蛇还不够完美,于是就在蛇的身体上再加上了几道线条。
结果,这条蛇就变得丑陋不堪。
一年级必备的成语故事33篇

一年级必备的成语故事33篇一年级正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时候,学习成语故事有助于他们学习成语。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一年级必备的成语故事3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们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们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们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们。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们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5篇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简意赅。
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素材。
以下是整理的《⼀年级⼩学⽣读的成语故事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年级⼩学⽣读的成语故事 ⾃⾷其⼒好 齐国有个⼈上⽆⽚⽡,下⽆⽴锥之地,⾃⼰⼜⽆⼀技之长,没有谋⽣的⼿段,每天只有靠在城⾥乞讨度⽇,⽣活⼗分困窘。
那时的城市⼜不⼤,他天天⾛的都是那⼏条街巷,讨的总是那⼏户⼈家。
开始,⼈们出于⼀种同情⼼,还给他⼀点残菜剩饭;时间长了以后,⼈们就觉得他来的次数太多了,令⼈⽣厌,于是谁也不愿意再给他⼀些⾷物了。
为此,他只有忍饥挨饿的份了。
恰在此时,有个姓⽥的马医因活太多,忙不过来,需要找⼀个帮⼿。
这个乞丐便主动找上门去,请求在马厩⾥给马医打打杂⼯,以此换取⼀⽇三餐。
这样,他再也不⽤沿街乞讨,晚上也不必漂泊流浪,安定的⽣活使他的⽇⼦变得充实起来,⼲活也格外卖⼒。
可是,⼜有⼈在⼀旁取笑他了:"马医本来就是⼀个被⼈瞧不起的职业,⽽你不过是为了混⼝饭吃,就去给马医打杂、当下⼿,这不是你的莫⼤的耻辱吗?" 这个昔⽇的乞丐平静地回答:"依我看,天下的耻辱莫过于寄⽣⾍,靠乞讨度⽇。
过去,我为了活命,连讨饭都不感到羞耻;如今能帮马医⼲活,⽤⾃⼰的劳动养活⾃⼰,这⼜怎么能说是耻辱呢?" 这个齐国⼈的⽣活态度是正确的,劳动没有⾼低贵贱之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其⼒好。
2.⼀年级⼩学⽣读的成语故事 三⼈成虎 魏国⼤夫庞恭和魏国太⼦⼀起作为赵国的⼈质,定于某⽇启程赴赵都邯郸。
临⾏时,庞恭向魏王提出⼀个问题,他说:"如果有⼀个⼈对您说,我看见闹市熙熙攘攘的⼈群中有⼀只⽼虎,君王相信吗?"魏王说:"我当然不信。
"庞恭⼜问:"如果是两个⼈对您这样说呢?"魏王说:"那我也不信。
成语故事一年级

精选一年级成语故事(一)愚公移山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
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
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
你们说好吗!”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讨论下来大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海边和北方最远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
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
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太顽固了,简直无法开导,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
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
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当时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上帝报告了这件事。
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
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出处】《列子·汤问第五》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
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二)自相矛盾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这——”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
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10篇)

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10篇)1.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篇一画蛇添足:在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贵族举行宴会,邀请了许多宾客。
宴会上,主人准备了一壶美酒作为奖品,打算分给宾客们。
但是酒只够一个人喝,于是主人想出了一个主意:让宾客们比赛画蛇,谁画得最慢,谁就喝这壶酒。
宾客们纷纷拿起笔来画蛇,有的人很快就画好了,有的人还在慢慢地画。
其中一个人画得非常快,他看到其他人还在画,就得意地说:“我可以在蛇身上再添上几只脚。
”于是,他开始给蛇画脚。
但是,就在他画脚的时候,另一个人也画好了蛇,并且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为什么要给它画脚呢?”结果,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因为多此一举而输掉了比赛,那壶美酒被另一个画得快的人喝掉了。
2.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篇二掩耳盗铃: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偷想要偷别人家的铃铛。
他知道铃铛一动就会发出声音,所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棉花把自己的耳朵塞住,这样他就听不到铃铛的声音了。
小偷悄悄地来到铃铛旁边,开始偷铃铛。
他一边偷,一边想:“我把耳朵塞住了,听不到铃铛的声音,别人也听不到。
”可是,当他拿起铃铛的时候,铃铛还是发出了清脆的响声。
小偷被主人发现了,最后被抓住了。
3.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篇三拔苗助长: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农夫,他种了一片稻田。
农夫非常着急,希望稻子能快点长大,好让他能早点收获。
一天,农夫看着稻田里的稻苗,心里想:“稻苗长得太慢了,我得帮帮它们。
”于是,他决定把每一棵稻苗都往上拔高一点,这样它们就能长得更快了。
农夫开始一棵一棵地拔高稻苗,累得满头大汗。
当他把所有的稻苗都拔了一遍后,心里非常高兴,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聪明的事情。
第二天,农夫来到稻田,想看看稻苗长得怎么样了。
可是,他惊讶地发现,所有的稻苗都枯萎了。
原来,拔苗助长不但没有帮助稻苗生长,反而害了它们。
4.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篇四望梅止渴:东汉末年的一个夏天,曹操率领军队行进时,路上缺水,士兵们都很口渴,快要走不动了。
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成语故事5篇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简意赅。
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素材。
以下是整理的《适合⼀年级⼩学⽣的成语故事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适合⼀年级⼩学⽣的成语故事 狗拿耗⼦: ⼩村⼦,有⼀户⼈家,早上男主⼈出去⼲活,家⾥只有⼀只猫和⼀只狗。
每天早上,不诚实的猫⼀看见男主⼈外出⼲活,就在家门前呼呼⼤睡!这时,⽼⿏⼀看见猫在睡觉,就⼀群⼀群,悄悄地去家⾥找东西,弄得家⾥乱七⼋糟,家具⾄少被咬出了五个缺⼝,那是调⽪的⽼⿏没事⼲,所以乱咬的。
忠实的看门狗看见了,每天都烦得要命。
这⼀天,狗跑去猫那,⽤脚推了推猫,猫打着鼾说:“什么事啊!忠实的明星?”狗说:“懒猫!别睡了,你看家⾥,⽼⿏成千上万,都在吃⾷物,咬家具,弄得乱七⼋糟,多不卫⽣啊!”猫说:“你别管。
”狗⼜⽤脚推了推猫,猫⽣⽓了,说:“别管闲事了,看你的门去,别吵我了,再吵我,我对你不客⽓!”哎,⽆可奈何的狗⼜看了看家,愁眉苦脸地⾛到门前趴下。
这时,不知好⽍的⽼⿏笑狗,好象说狗是⽆能⿁,连猫都怕。
狗⽴刻满怒冲天,满脸通红,跑进了家⾥。
三下五除⼆就把⼏只⽼⿏咬死了,其他⽼⿏看见了,害怕得要命,四处逃散。
狗⼜乘胜追击,不⼀会⼉,⽼⿏就被狗全部消灭掉了。
狗欢呼着,但⼜因太累,睡着了。
主⼈回来了,他看见精神⼗⾜的猫把⽼⿏⼫体堆在⼀起,⾼兴极了,他再回头看狗,却踢了狗⼀脚,狗嗷嗷地叫着。
咦!这么⾹,原来主⼈拿了条鱼给猫,还⽤⼿摸了摸猫的头,夸赞猫有⽤。
这时,狗才明⽩,原来狗拿耗⼦,是多管闲事。
【篇⼆】适合⼀年级⼩学⽣的成语故事 以卵击⽯: 有⼀年,墨⼦前往北⽅的齐国。
途中遇见⼀个叫“⽈”的⼈,对墨⼦说:“您不能往北⾛啊,今天天帝在北边杀⿊龙,你的⽪肢很⿊,去北⽅是不吉利的呀!” 墨⼦说:“我不相信你的话!”说完,他继续朝北⾛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成语故事大全精选_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
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
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
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
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
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
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
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
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
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
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
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
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
当时正是隆冬时节,
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
仔细看去,那里桅杆
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
他不禁暗暗称赞
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
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
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
随着一
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
苻坚
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
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
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战国时期,黄河岸边有个叫乐羊子的人,他的妻子是个十分贤惠懂事理的妇女。
有一次,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拿回家交给
他的妻子。
他的妻子劝告他说:我听说有道德的人不喝盗泉的水,
廉洁的人不接受带有污辱性的施舍,更何况捡到别人丢失的东西使
自己得利而玷污自己的名声呢?乐羊子听了,惭愧万分,便把捡到的
金子放回了原处,并且外出求学访师,以求能在学问上有所进步。
然而过了一年,乐羊子便回到了家中。
妻子问:你怎么刚刚学了一年就回来了呢?乐羊子说:我在外面待时间长了,非常想念你,于
是就赶回来看望一下。
妻子听后,就拿起一把剪刀走到了织布机旁,说:这些丝绸,是把蚕茧抽成丝,再通过织布机织成,是一根丝一
根丝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而成寸、成尺、成匹的。
现在如果把这匹丝
绸剪断,以前的劳动就会白费。
你在外求学也要日积月累,要通过
不断钻研才能提高自己的学问和修养。
如果学了一半就回来,这不
是与剪断织布机上的丝线一样会前功尽弃吗?
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这番话,非常感动,随即又外出继续求学。
七年之后乐羊子学成归来,得到了魏国国君的重用,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后来人们就用半途而废来比喻某些人做事有始无终,不能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