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发展的概述
婴幼儿能力发展(13-24个月)

婴幼儿能力发展(13-24个月)婴幼儿能力发展(13-24个月)婴幼儿从出生到两岁的阶段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能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期。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从完全依赖于成人到逐渐学会独立行动和表达自己的需求。
以下是婴幼儿13个月到24个月之间能力发展的概述。
1. 语言能力发展在13个月到24个月之间,婴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迅速。
他们开始学习模仿成人的语音和动作,并尝试用简单的词汇和手势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他们能够理解常见的指令,如“给我”、“拿来”等,并能够使用简单的词语来表示自己的意思,如“妈妈”、“宝宝”等。
2. 社交能力发展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社交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他们开始与成人和其他孩子进行更为复杂和有意义的交流。
他们能够通过眼神和面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喜悦、恐惧等。
他们也开始表现出对其他孩子的兴趣,并有意识地尝试与他们进行互动和玩耍。
3. 运动能力发展婴幼儿的运动能力在13个月到24个月之间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他们可以自由地爬行、站立和行走,并尝试迈向独立行走的里程碑。
他们开始探索周围的环境,能够挪动和探索物品。
他们还能够使用简单的动作来模仿成人的行为,如拍手、波动等。
4. 认知能力发展婴幼儿的认知能力在这个阶段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他们开始理解简单的问题,并能够给出正确的答案。
他们能够模仿一些简单的动作和行为,如塞圆形木块进圆孔、叠放物品等。
他们开始对各种物品的功能产生兴趣,并能够通过试错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5. 情绪能力发展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情绪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发展。
他们开始通过手势、声音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开心、生气、沮丧等。
他们开始懂得分享自己的东西,并表现出对他人的关心和照顾。
同时,他们也会展示出明显的情绪表达,如哭闹、拒绝等,以显示自己的意愿和需求。
综上所述,从13个月到24个月的婴幼儿能力发展阶段是一个关键时期。
他们在语言、社交、运动、认知和情绪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发展趋势

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发展趋势在婴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身心发展是一个关键的阶段。
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发展趋势,对家长和教育工作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讨论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及对应的发展趋势。
0-3个月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里,婴儿主要通过感官来感受外界。
他们的视觉和听觉系统正在发展,他们会对亮光和声音产生兴趣。
他们会通过眨眼、眼神交流和微笑来与父母互动。
此时期的婴儿通常需要大量的安抚和抚触,以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
3-6个月在这个时期,婴儿逐渐开始掌握头部控制能力。
他们能够自行抬起头部并保持坐姿。
婴儿的听觉和视觉系统进一步发展,他们开始对周围的声音和物体表现出更大的兴趣。
此时期的婴儿可以通过简单的手势与父母进行互动,比如挥手和握住物体。
6-9个月在这个时期,婴儿开始试图爬行和翻身。
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更好地使用自己的手和指头来探索周围的环境。
他们也开始学会发出简单的声音,尝试模仿周围的语言。
9-12个月这是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时候,婴儿可以坐起来并尝试站立。
他们开始学会走路,并逐渐独立探索周围的环境。
他们的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可以发出一些简单的单词和短语。
此时期的婴儿对周围的人和事物表现出更大的好奇心。
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迅速。
他们能够熟练地走路并开始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比如跑步、跳跃和攀爬。
他们开始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比如勺子和杯子。
他们的语言能力进一步提高,可以组成简单的句子并进行基本的交流。
他们也开始展示一些社交技能,比如与其他儿童一起玩耍和分享玩具。
2-3岁在这个时期,孩子的身心发展进一步完善。
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可以进行更精细的操作,比如穿衣服和使用文具。
他们已经掌握了大部分日常生活技能,并且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他们的社交技能不断发展,能够与其他儿童进行更复杂的互动。
总体而言,婴幼儿的身心发展在头几年内取得了显着的进展。
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发展趋势

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发展趋势婴幼儿期是儿童成长中非常关键的阶段,其身心发展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年龄特征和发展趋势。
了解和关注这些特征和趋势,对于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婴幼儿身心发展为主线,探讨其年龄特征和发展趋势。
1. 生理发展在婴幼儿期,生理发展是重要的基础。
从出生到6个月,婴幼儿的身体迅速增长,并逐渐掌握了抬头、坐立和爬行等基本动作。
6个月至1岁期间,婴幼儿开始尝试站立和行走。
1岁到3岁,他们逐渐发展出各种精细动作的能力,如握持、穿插和搭建等。
这一阶段还见证了婴幼儿从液体食物过渡到固体食物的饮食发展。
2. 认知发展婴幼儿期是认知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
在0至6个月,婴儿开始对声音和面孔产生兴趣,并通过触觉和听觉感受外界。
6个月到1岁,他们逐渐发展出对象的持久性,能够跟踪物体,并理解简单的指令。
1岁到3岁,婴幼儿开始表现出探索和好奇的特质,通过模仿和试错来学习和理解世界。
3. 情感社交发展婴幼儿从出生起就具有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的能力。
在0至6个月,婴儿开始与主要照顾者建立牢固的依恋关系,并通过微笑、哭泣和注视等方式表达情感。
6个月到1岁,婴幼儿逐渐发展出分离焦虑,但也能够体验到与他人的互动和玩耍的快乐。
1岁到3岁,他们开始与同伴互动,并逐渐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4. 语言发展语言对于婴幼儿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从出生到6个月,婴儿开始通过哭闹来表达情感和需求,并逐渐对声音和语言产生兴趣。
6个月到1岁,婴儿开始学习发音,并尝试模仿简单的语音。
1岁到3岁,他们能够理解和使用越来越多的词语和简单的句子,并开始建立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
5. 精神发展婴幼儿期的精神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上。
从出生到1岁,婴儿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开始体验到喜怒哀乐等情感。
1岁到3岁,他们逐渐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情感和需求,并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整体发展婴幼儿身心发展是一个整体、系统的过程。
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内容

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内容婴幼儿认知发展是指婴幼儿在认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通过感知、观察和与环境的互动来建立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以下是婴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些重要内容:1. 感知和感觉婴幼儿的感知和感觉能力是其认知发展的基础。
他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来感知世界。
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婴幼儿对声音、颜色和形状等感觉逐渐敏感,并能够区分不同的刺激。
2. 运动与手眼协调婴幼儿的运动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在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抓握、爬行、蹒跚学步等运动来探索和认知世界。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运动技能逐渐提高,手眼协调也日益熟练。
3. 对象的持久性和空间概念在6个月左右,婴幼儿开始逐渐理解对象的持久性,即当一个对象消失在视野中时,它仍然存在。
同时,他们也开始发展空间概念,能够区分近和远、高和低等空间关系。
4. 记忆和模仿婴幼儿的记忆和模仿能力也是认知发展的重要内容。
他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和认识世界。
随着记忆能力的提高,他们能够记住一些简单的事物和事件,并能够模仿一些简单的动作和表情。
5. 语言和沟通语言和沟通是婴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关键领域。
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婴幼儿开始通过哭声、笑声和眼神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能够发出一些简单的音节,并开始理解和使用一些简单的词语。
6. 符号和象征性思维婴幼儿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理解符号的意义,并能够进行象征性思维。
他们能够将一个对象或符号代表另一个对象或符号,例如用手指指向一个物体表示它的存在。
7. 概念和分类在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中,他们开始逐渐建立概念和分类的能力。
他们能够将事物按照共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能够识别和辨别不同的对象和形状。
8. 问题解决和思维能力婴幼儿在认知发展中逐渐发展出问题解决和思维能力。
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尝试来解决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思考。
婴幼儿认知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受到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X201-幼儿教师考编资料-9.6-9.12下午保教知识与能力精讲-模块一

模块一 学前儿童发展 精讲上课时间:9:30-12:0014:00 -16:30主讲:严然卷面分:150 分——报告分:120 分卷面及格分:?——报告及格分:70 分模块一 学前儿童发展第一章【婴幼儿发展概述】1.婴幼儿(学前儿童):第一节(一 )婴幼儿发展的含义指0-6岁的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 和 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婴幼儿期是个体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最关键期、最迅速时期。
0-6岁(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岁)生理心理2.婴幼儿发展:第一节(二)婴幼儿发展的规律1、方向性和顺序性2、连续性和阶段性4、个别差异性3、发展具有不平衡性5、互补性第二节、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一)影响因素提供前提和基础提供物质和社会生活条件举例:狼孩提供方向,起主导作用内在需要和动力发展的根本原因遗传环境(自然和社会)教育主观能动性作用及关系第二节、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模块一 学前儿童发展第二章【儿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精神分析学说儿童发展的理论成熟势力说:格赛尔行为主义理论:经典行为主义:华生操作行为主义:斯金纳社会认知理论:班杜拉 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精神分析学说儿童发展的理论成熟势力说:格赛尔行为主义理论:经典行为主义:华生操作行为主义:斯金纳社会认知理论:班杜拉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 人格三层次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 人格发展八阶段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形式运算阶段(11以上)成熟学习2.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更加强调“成熟”美 格赛尔1.儿童身心发展具有规律与顺序主要观点教育要遵循规律,不可揠苗助长简述“成熟势力说”的主要观点和启示。
主要观点行为主义理论:①一切行为都是刺激—反应的结果经典实验:小阿尔伯特实验②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华生(一)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学习的获得,就是“刺激——反应”,即“S——R”的联结。
2024婴幼儿的生长发育ppt课件

婴幼儿的生长发育ppt课件CONTENTS •婴幼儿生长发育概述•婴幼儿身体发育特点•婴幼儿心理行为发展•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因素•婴幼儿生长发育评估方法•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策略婴幼儿生长发育概述01生长发育定义与特点生长发育定义生长发育是指婴幼儿在体格、智力、心理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标志。
生长发育特点婴幼儿生长发育具有连续性、阶段性、不均衡性等特点,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密切关注。
婴幼儿阶段划分婴儿期从出生到1周岁,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奠定健康基础的关键时期。
幼儿期从1周岁到3周岁,是儿童智力、语言、情感等方面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
良好的体格发育是婴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包括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指标的正常增长。
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智力发展对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健康的心理发展对婴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情感表达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体格发育智力发展心理发展生长发育重要性婴幼儿身体发育特点02体格发育规律体重增长婴幼儿期是体重迅速增长的时期,尤其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内,体重增长速度最快。
身高增长婴幼儿的身高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但增长速度相对体重增长较为缓慢。
头围与胸围变化头围和胸围的增长也是婴幼儿体格发育的重要指标,头围反映了脑的发育情况,胸围则与心肺功能有关。
1 2 3在婴幼儿期,神经细胞的数量会迅速增加,并逐渐分化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神经细胞。
神经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随着神经细胞的发育,它们之间会形成大量的突触连接,同时也会对多余的突触进行修剪,以提高神经网络的效率。
突触的形成与修剪神经髓鞘是包裹在神经纤维外面的脂质层,它的形成有助于提高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使婴幼儿的反应更加迅速和准确。
神经髓鞘的形成婴幼儿的大运动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从最初的抬头、翻身到后来的坐、爬、站、走等动作逐渐掌握。
0-3岁婴幼儿发展与教育知识点

婴幼儿发展与教育知识点一、0-1岁婴幼儿发展和教育1.1 生理发展在0-1岁的阶段,婴幼儿的生理发展是非常迅速的。
这个时期,婴幼儿会经历身体的各种变化,例如诞辰后体重逐渐增加、头部逐渐变大、诞辰时的拳头变成张开的手掌,并开始爬、坐、爬行和站立等。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和生理机能也在不断发育。
他们的视力、听力、触觉、味觉和嗅觉功能逐渐成熟,意识逐渐清醒,身体协调能力逐渐增强。
1.2 心理发展婴幼儿在0-1岁的时候,心理发展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他们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例如哭泣、笑、摇摆等。
他们的情感和认知也在不断发展,开始对周围的环境和人产生兴趣。
1.3 教育方法在0-1岁这个阶段,家长可以通过与婴幼儿进行亲密的肢体接触,例如抚摸、拥抱、亲吻等,来增进亲子关系,同时也可以适当地进行启蒙教育,帮助婴幼儿慢慢地适应外部世界。
二、1-2岁婴幼儿发展和教育2.1 生理发展在1-2岁的阶段,婴幼儿的生理发展已经相对稳定,但他们的运动能力和语言能力不断增强。
他们会逐渐掌握走路、奔跑、跳跃等动作,并且开始慢慢学会使用简单的语言进行交流。
2.2 心理发展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心理发展也得到了更多的展现。
他们会表现出更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模仿大人和周围的人和事物。
情感也会得到更多的表达,例如喜怒哀乐等。
2.3 教育方法家长可以通过为婴幼儿提供一些简单的玩具、游戏,来帮助他们锻炼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同时也可以鼓励他们多说话,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语言基础。
三、2-3岁婴幼儿发展和教育3.1 生理发展在2-3岁的阶段,婴幼儿的生理发展基本已经非常稳定,但他们的运动能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都在不断发展。
他们会开始学会更加复杂的动作,例如跳绳、画画、写字等。
3.2 心理发展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心理发展也得到了更多的丰富。
他们开始对外部世界和周围的人事物产生更多的兴趣,逐渐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和价值观,开始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婴幼儿发展特点范文

婴幼儿发展特点范文婴幼儿期是指从出生到3岁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身体、认知和情绪等方面都会发生重要的变化和发展。
以下是关于婴幼儿发展特点的一些重要内容:1.身体发育:婴幼儿期是身体迅速增长和发育的阶段。
在出生后的几个月里,婴幼儿会逐渐增加体重和长度。
他们的头部相对于身体大小比例较大,身体的肌肉也在增长和发展。
婴幼儿学会坐立、爬行、站立和行走等基本动作,并逐渐掌握手的运动能力。
2.感觉和认知能力:在婴幼儿期,感觉和认知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他们能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感知并与周围环境进行互动。
在认知方面,婴幼儿开始探索和理解周围世界的一切。
他们开始认识并区分形状、颜色和大小。
此外,他们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脸表情,例如笑容和哭。
婴幼儿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也逐渐增强。
3.社交和情绪能力:4.语言和沟通能力:在婴幼儿期,语言和沟通能力开始得到明显的发展。
婴幼儿开始模仿和发出简单的声音和音节。
他们会逐渐学会使用手势和眼神交流,例如指向物体或通过注视引起关注。
婴幼儿逐渐理解语言的意义,并尝试用词语和简单的短语来进行表达。
5.自主性和独立性:婴幼儿期是孩子开始展现自主性和独立性的阶段。
他们逐渐学会自己吃饭、穿衣和完成简单的日常任务。
婴幼儿开始有自己的兴趣和喜好,并表现出自主选择的倾向。
同时,他们也会表现出分离焦虑,对照顾者产生依赖性,但是也表现出想要独立的愿望。
总之,在婴幼儿期,孩子的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交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有意义的发展。
理解婴幼儿的发展特点对于父母和照顾者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满足孩子的需求,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刺激,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三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 2 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性 • 在整个儿童期的发展过程中, 身体的各系统、 各器官都是有固定的
发展顺序的。 各系统的成熟顺序是: 神经系统最早成熟, 骨骼肌肉 系统其次, 最后是生殖系统。 儿童心理活动的产生和发展是在一定 生理成熟的基础上实现的。 所以说, 生理成熟的顺序性, 为儿童心 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 • 3 生理成熟的个别差异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 由于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不同, 所以, 儿童生理成熟的时 间、 速度等方面就具有个别差异。 这些生理成熟的个别差异制约着 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考点三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 1 生理成熟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生理成熟使心理活动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态, 当某种器官尤其是
脑达到一定的成熟水平时, 只要适时地给予一定的刺激和训练, 就 会使儿童的新的行为模式有效地产生。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用 “ 双 生子爬楼梯” 的实验证实儿童的生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心 理和行为的发展。 双生子 T 和 C 在不同年龄开始学习爬楼梯。 先 让 T 在出生后第 48 周起开始接受爬楼梯训练, 每日练习 10 分 钟, 连续练习 6 周; 而 C 则在出生后第 53 周才开始学习,即 比 T 晚 5 周开始, C 仅训练了 2 周, 就赶上了 T 的水平。
下一页 返回
பைடு நூலகம்
考点一 婴幼儿发展的含义
• 发展理论中指出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 结构的转化组成的 过程。 它是一种变化, 是一种连续的、 稳定的变 化。 婴幼儿发展即是个体从出生到成熟这一过程中, 身心日益完善 的过程。 即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在成长过程中有规律地进行量变和质 变的过程。
第一章 婴幼儿发展的概述
• 考点与解析 • 考点一婴幼儿发展的含义 • 考点二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 • 考点三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考点与解析
• 考点一 婴幼儿发展的含义 • 考点二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
• 1 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 • 2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 考点三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 1 生物因素 • 2 环境和教育 • 3 主观因素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考点二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
• 二、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 ( 一) 连续性与阶段性 • 连续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由低级向高级有序前进的过程,
高级的心理是在低级的心理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 而且又萌发着下 一阶段的新特征, 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同时, 心理发展又 是一个逐渐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当新质逐渐占据发展的优势地 位时, 心理发展也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表现为心理发展的阶段 性。 • ( 二) 稳定性和可变性 • 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诸如发展的阶段、 阶段的变化等, 大 体都遵循一定的规律,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但同时, 各个阶段的心 理特点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可变性是绝对的。
下一页 返回
考点三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 2 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 遗传素质不同, 人出生时就已经存在了其心理发展的不同的可能性。
例如, 通过遗传素质影响能力和智力的发展等。 遗传素质差异越大, 心理发展的差异也就越大。 • ( 二) 生理成熟 • 生理成熟即身体上各种器官的形态、 结构和机能发展到完备状态, 生长已停止。 生理成熟也是影响人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考点二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
• ( 三) 普遍性和差异性 • 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规律性, 但各种心理机能发展
的进程、 达到的水平则是因人而异的。 发展既有共同规律, 又表现 出个别差异, 共性中包含着特殊性。 • ( 四) 发展的不平衡性 • 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发展的不同阶段、 不同方面。 在发展进 行的速度、 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以及最终达到的高度等方面都表现 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即使对同一个体而言, 不同心理的各组成 成分的发展速度有所不同, 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也不尽相同。
心理活动从无到有, 从被动到主动, 是人生发展的第一个非常重要 的时期。 • 3 幼儿期 (3 ~ 6 岁, 也称学龄前期) • 这一阶段是人的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 各种心理过程已发展完备, 心理活动有明显的幼儿特征, 对抽象事物尚不十分理解。
下一页 返回
考点二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
• 4 童年期 (6 ~ 12 岁, 也称学龄初期) • 人的心理继续发展, 许多方面已相当成熟, 如语言、 记忆、 注意
上一页
返回
考点三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 一、 生物因素
• ( 一) 遗传因素 •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 是指遗传物质从上代传给下代的现象。 即
将那些与生俱来的机体的形态构造、 感官特征和神经系统的结构与 机能等解剖生物特点传给下一代。 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表现 在: • 1 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 机体得到高度的发展, 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 高级部位的机构和机能达到高度发达的水平, 这是人类心理活动最 基本的物质前提。 遗传因素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可能成为具有高 度心理发展水平的人。 遗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
返回
考点二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
• 一、 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
• 我国心理学家按照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 典型的心理 特点和主导活动, 将人的发展划分为 8 个阶段。
• 1 乳儿期 (0 ~ 1 岁) • 2 婴儿期 (1 ~ 3 岁) • 乳儿期和婴儿期即 0 ~ 3 岁, 是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初期阶段,
等, 有能力学习大量的间接知识和较为抽象的知识。 • 5 少年期 (12 ~ 15 岁, 也称学龄中期) • 这一时期的心理过程接近成熟, 独立性明显增强, 已开始准备脱离
父母, 进入 “ 心理断乳期” 。 • 6 青年期 (15 ~ 25 岁, 也称学龄晚期) • 7 成年期 (25 ~ 65 岁) • 8 老年期 (65 岁 ~ 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