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相关因素

合集下载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病因及相应护理措施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病因及相应护理措施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病因及相应护理措施发表时间:2013-02-01T15:31:54.0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2期供稿作者:齐乐李雪荣[导读] 探讨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病因和相应的护理措施。

齐乐李雪荣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坊城街道卫生院 261200)【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病因和相应的护理措施。

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03月到2012年06月收治的222例接受肠内营养的重症监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患者使用肠内营养的量、种类、和速度以及患者低蛋白血症、肝功能和糖尿病腹泻情况,对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病因并且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通过上述分析,222例应用肠内营养的患者中,发生腹泻的患者占94例,发生率为42.33%,非腹泻的患者占128例,非腹泻率为57.65%。

患者使用肠内营养量越大,速度越快,增加了腹泻并发症发生率。

糖尿病和低蛋白血症患者在使用肠内营养过程中,患者腹泻的发生率也较高。

结论肠内营养作为一种安全有效地的营养补给法,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通过调节速度、早期喂养、控制温度和逐步加量的配置过程,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严格操作,能够让肠内营养的腹泻并发症得到有效地控制。

【关键词】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病因护理措施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经济的一种营养补给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现在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上[1-2]。

肠内营养容易出现不耐受的现象,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腹泻,发生率在20%~40%左右,对肠内营养的应用和效果都造成了直接影响。

腹泻严重的患者会引起营养物质的丢失、脱水以及内环境的紊乱,增加了护理的工作量和患者的疼痛。

为了能够对肠内营养患者腹泻的病因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现在对我院在2011年03月到2012年06月收治的222例接受肠内营养的重症监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患者使用肠内营养的量、种类、和速度以及患者低蛋白血症、肝功能和糖尿病腹泻情况,对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病因并且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肠内营养患者腹泻发生的影响因素

肠内营养患者腹泻发生的影响因素

肠内营养(EN)是胃肠道功能存在而又不能经口摄入营养时采取的一种喂养方式,且因其应用方法灵活、监护简便、安全经济,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EN在应用过程可出现较多并发症,其中腹泻较为常见,发病率在11.3%-66.1%。

腹泻会导致EN中断,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等,进而增加患者死亡风险。

diarrhea腹泻的定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的诊断标准,腹泻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3次/日)、粪便量增加(>200g /d)、粪质稀薄(含水量>85% )。

而对于危重症患者,有的专家建议将腹泻定义为排便次数增多(≥3次/天),排便量增加(>200g/d),糊状或水样状大便(参考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第5-7类),同时满足以上条件。

diarrhea腹泻的原因/////// 年龄因素研究发现超过65岁,腹泻频率会增多,而且年龄每增加1岁,腹泻发生率提高1.6%。

/////// 低血清清蛋白肠内营养病人大部分存在营养不良或高代谢状态,通常伴有血浆白蛋白降低,白蛋白减少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因肠粘膜水肿可导致腹泻。

/////// 乳糖不耐受于年龄的增长或某些药物(如抗生素)的应用,体内乳糖酶的分泌减少、活性降低,使营养液中大量未水解的乳糖进入肠腔,造成肠腔内渗透压骤然增高而引起腹泻。

/////// 糖尿病&广谱抗菌药物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十二指肠肠壁的显著增厚、管腔变窄,其病理改变是由于慢性高血糖和葡萄糖的调节不良所致的透明质酸酶积聚引起, 其结果是营养物、水电解质的吸收不良。

广谱抗菌药物:抗生素可以通过改变肠道正常菌群,导致有毒细菌过度增长,从而引起腹泻。

联合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时间长均是导致病人肠内营养腹泻的危险因素,两种及以上的抗生素同时使用会极大地增加腹泻的发生率。

/////// 感染因素感染是诱发腹泻的独立因素。

研究证明了感染对病人腹泻的作用,它影响着腹泻的持续时间和发生率。

一般来说,感染与抗生素的使用有关,而难辨梭状杆菌是最常见的腹泻原因,其比例能达到17%。

ICU肠内营养腹泻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ICU肠内营养腹泻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为 了降低肠内营养患者腹泻发生率 ,找 出影响肠 内营养患
E n的速度( /) ml h
例数 腹泻( 例数 ) 百分率( %)
者腹泻 的相关 因素 , 并提出相应干预措施 , 现将结果报道如
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
本次调查行肠 内营养患者总数 14例 , 8 其
中, 男性 9 0例 , 女性 9 4例 , 龄 2 — O岁 , 年 87 原发疾病 : 脑出 血 6 例, O 重度 颅脑损伤 5 例 , 性阻塞性肺疾病 5 , 6 慢 4例 其
人的子女关 心体贴患者 , 帮助患者渡过难关。
流量 <5 m , 0 l即可拔出引流管 , 一般 引流管 留置 2 3天 。敷 -
料是否渗血 、 脱落 , 应及时更换。
2222 .. 观察是否有髋关节脱位。 . 包括患肢疼痛加重 , 对位不 准( 腿内部 的旋转或 内收位 , 髋关节脱位 时可用手摸到脱臼
参 考文献
[] 1毛春英. U患者肠 内营养腹泻的原 因及防治体会『_ I C J 中罔医师 1 [] 2池月英 , 曾庆红, 黄少华.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原 因分析及护理
对策l _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0 6 2 :9 1 2 0 ,2 1 .
分解代谢增加 , 引起低蛋 向血症 。 低蛋 白血症或禁食时间较 长的患者 , 应先采用肠外营养或输注 白蛋 白, 待血浆蛋白升 至 3g 5/ L时再开始进行 E []危重患者在 胃肠 条件允许 的 N 3, 情 况下应早期进行 E 对 于小肠 吸收不全者 , 以选用 以 N, 可 短肽或氨基酸为主的 E N制剂[ , 4 以纠正低 白蛋白血症 。 】 3 _ 合理使用抗生素 ,预防肠道 菌群失调 .3 2 I U患者病 C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相关因素通用课件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相关因素通用课件

定义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是指在肠内 营养支持过程中出现的腹泻症状 ,通常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大 便稀薄或水样便。
分类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可分为感染 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类,其 中非感染性腹泻更为常见。
发病机制
01
02
03
感染因素
肠道感染是肠内营养相关 性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细菌、病毒等引起的肠 道炎症反应。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 相关因素通用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概述 •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相关因素 •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预防与治疗 •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护理与患者
教育
01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 泻概述
定义与分类
饮食调整
指导患者及家属在腹泻期间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选择易消化、低脂、 高蛋白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预防措施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预防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措施,如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不洁食物摄入等,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01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 泻相关因素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相关因素
• 请输入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饮食调整
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 养均衡,避免食用过于
油腻或辛辣的食物。
保持卫生
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 生,勤洗手,避免交叉
感染。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 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疾
病。
增强免疫力
适当锻炼,保持良好的 作息习惯,增强身体免

肠内营养常见并发症及如何处理

肠内营养常见并发症及如何处理

肠内营养常见并发症及如何处理(1)胃肠道症状1)腹泻、恶心、呕吐:原因有很多,主要是肠内营养制剂的类型、成分、渗透压可影响肠道对营养液的耐受性,营养液配置过程污染可引起肠道菌群紊乱,营养液输注温度及速度不适宜易引起肠道痉挛。

相应的处理措施主要有:注意观察患者出现腹泻的次数及性状;使用接近正常体液浓度(300 mmol/L)的溶液;及时调整配方;营养液要新鲜配制,低温保存,常温下保存 8小时,低温保存12小时,使用不超过24小时;营养液注意滴注速度及温度;危重症患者注意菌群失调;操作人员注意双手及物品清洁,避免人为污染。

2)胃潴留:可能与输注量过多有关。

在每次输注前先抽吸,以了解胃是否排空,若停止喂养1小时,残留量>100ml,提示有胃潴留,需要延长输注间隔,或行胃肠减压。

(2)代谢并发症:肠内营养可出现多种代谢性问题,包括液体、电解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缺乏或过多,最常见的是水中毒、高糖血症(高血糖)、低糖血症(低血糖)及高钠血症性脱水。

1)水中毒:较为常见,尤其同时肠外营养或补液者,一旦发生应立即调整总入量。

2)高糖血症:多发生在鼻饲后24小时,可改为低糖饮食或加用胰岛素,同时监测血糖。

3)低糖血症:患者应缓慢停用要素饮食,并监测血糖,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4)高钠血症:通常是因为水分丢失过多,应逐渐增加膳食的浓度与量,并监测血清钠及尿素氮的水平,严格记录患者出入量。

5)低钠血症:也较常见,常伴水肿。

主要原因有:静脉输液过多,患者通常体内水负荷增多,总钠水平也增高。

治疗上不应继续补钠,而是限制液体摄入。

(3)反流和误吸:主要是咽部刺激引起胃食管括约肌功能异常,导管穿过贲门。

意识不清或呕吐反射减弱的患者更易发生。

年老体弱者发生误吸易导致吸入性肺炎。

为了减少误吸的风险,患者喂养时应抬高床头超过30°,喂养结束后应保持这种姿势30分钟。

另一方面,胃内食物潴留可使误吸风险增高。

在每次输注肠内营养液前及输注期间,应每隔4小时抽吸并估计胃内残留量,若残留量>150 ml,应暂停输注,必要时加用胃动力药物。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相关因素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相关因素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提高生活质量。
THANK YOUΒιβλιοθήκη 药物因素抗生素使用
长期或过量使用抗生素可能破坏 肠道菌群平衡,引发腹泻。
其他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具有腹泻等副作用 ,需注意用药安全。
营养因素
营养液成分
肠内营养液的成分可能影响肠道健康,如过高的脂肪含量可能导致腹泻。
营养液渗透压
高渗或低渗的营养液可能对肠道产生刺激,引发腹泻。
年龄与性别因素
年龄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流行病学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在接受肠内营养 支持的病人中较为常见,其发病率和 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与肠内 营养液的成分、浓度、输注速度以及 病人本身的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影响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可能导致病人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失衡、皮肤刺激和增加感 染风险等。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如使用抗炎药物 、止泻药物等,以减轻腹泻症状,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提高患者对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认识,加强患者教育,让患者了解腹泻的原因及 预防措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肠内营养液的配方, 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同时降低腹泻风险。
频繁的腹泻可能导致肠道黏膜损伤,影响营养吸收,甚至可能加重病情,影响病 人的康复。
02
相关因素分析
疾病因素
01
02
03
感染性疾病
如肠胃炎、肝炎等感染性 疾病可能导致肠内营养相 关性腹泻。
肠道炎症
肠道炎症可能影响营养吸 收,引发腹泻。
肠道功能紊乱

胃癌术后肠内营养腹泻的原因与护理对策

胃癌术后肠内营养腹泻的原因与护理对策
2009,7( 9A) : 2264 - 2265. [5] 吴萍凤,陈小莲,刘晓姝,等. 综合护理干预对尿道下裂术后患
儿尿瘘发生的影响[J]. 护理学报,2011,18( 9B) : 34 - 36. ( 收稿日期: 2012 - 05 - 30) ( 本文编辑 刘学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年第 9 卷第 22 期( 下半月版)
30 ~ 25 < 25

例数 5 34 21
腹泻 0 4 8
腹泻率( % ) 0. 00 11. 76 38. 09
注: 三组血浆白蛋白的腹泻率经 Fisher 确切概率法检验,P < 0. 05
3结果 本组 418 例尿道下裂手术患儿中,治愈 341 例,手术成功
率为 81. 58% ,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4讨论
表 1 两组病人 EN 期间腹泻的发生情况( 例)
组别 高剂量组 低剂量组
χ2 值 P值
例数 30 30
腹泻 10 2
未腹泻 20 28
6. 6667 0. 0098
2. 2 术后第 2 d 血浆白蛋白水平与腹泻的关系( 表 2)
表 2 术后第 2 d 血浆白蛋白水平与腹泻的关系( 例)
血浆白蛋白( g /L) > 30
剂量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 P < 0. 05) ,病人血浆白蛋白水平越低,腹泻发生率越高( P < 0. 05) 。结论: 胃癌术后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可通过调节
营养液输注的速度、量,及时纠正病人低蛋白血症,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配以相应护理干预,可减少腹泻的发生。
关键词 胃癌术后; 肠内营养; 腹泻; 护理
·52·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年第 9 卷第 22 期( 下半月版)
胃癌术后肠内营养腹泻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肠内营养(EN)是临床营养支持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改善和维持危重患者营养最符合生理、最经济的措施。

肠内营养主要是通过胃肠道以及口服或管饲的方法补充营养物质的营养支持方式。

腹泻是肠内营养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长期肠内营养治疗的危重症患者,发生率普遍较高。

有研究发现住院患者使用肠内营养期间腹泻的发生率为 18%,国内外的文献报道住院患者使用肠内营养期间腹泻的发生率为 18.0%~42.5%,而 ICU 患者使用肠内营养期间腹泻的发生率为 48.6%~89.0%,显而易见,ICU 肠内营养患者是发生腹泻的高危人群。

肠内营养的用法用量采用连续滴注(连续滴注 12~24 h,初始滴速为 40~60mL/h,之后逐渐增加滴速至 120 mL/h)或间歇性重力输注(每次250~500 mL 在 60~90 min 内完成缓慢滴注,每天 4~6 次)肠内营养混悬液制剂。

肠内营养发生腹泻的危险因素1. 肠内营养日剂量肠内营养日剂量每增加 100 mL,发生腹泻的风险增加 0.4%,即肠内营养日剂量与腹泻发生的风险成正相关性。

肠内营养的剂量越大,输注速度越快,腹泻的发生率越高,当灌注量 >1000 mL/d 时易引起消化性腹泻。

肠内营养制剂短时间内大量进入肠腔会刺激肠道蠕动加快,食糜停留在肠道时间过短,不能够充分吸收而导致腹泻。

2. 给予肠内营养前禁食研究发现,给予肠内营养前禁食患者发生腹泻的概率是非禁食患者的 24.5 倍。

肠道粘膜需要食糜通过肠道的物理刺激完成消化吸收,禁食期间,肠道因「废用」运行功能减弱,肠道没有食糜刺激会导致肠内粘膜层绒毛高度和绒毛细胞增殖下降,随着肠道粘膜逐渐萎缩,肠道功能受损,且禁食时间越长,粘膜萎缩越严重,绒毛萎缩会引起吸收障碍。

因此,ICU 患者在给予肠道营养前,需缩短禁食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尽早实施肠内营养。

3. 合并用药(1)口服钾制剂:钾制剂是高渗透溶液,进入小肠会引起大量的液体滞留肠道,当超过小肠自身吸收能力时则发生腹泻;此外,在空腹及钾制剂量较大的时候钾制剂对肠道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危重患者机体处于应激性状态或有禁食经历,导致胃肠道功能欠佳而不耐受钾制剂,同时注意稀释钾制剂后服用;对已发生腹泻的患者,建议改用其他的钾制剂给药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