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教案习题12统计表与统计图

合集下载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是学生在学习了统计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学习如何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和分析数据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以及如何通过统计图和统计表来分析数据。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来分析数据。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也已经接触过简单的统计图。

但是,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制作还不够深入,他们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例子来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来分析数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以及通过统计图分析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难点: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来分析数据。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和“实践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具体的情境和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同时,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条形统计图模板、数据表格、彩笔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合作所需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和统计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统计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条形统计图和数据表格,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根据给定的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其他学生和老师对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统计表和统计图教案8篇

统计表和统计图教案8篇

统计表和统计图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docu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统计表和统计图教案8篇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质的教案能够引导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确保教学秩序和学习氛围,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统计表和统计图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数学教案二:根据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数学教案二:根据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数学教案二:根据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无论是在商业领域、医学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还是教育领域,统计学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教育领域,统计学应用的最为广泛的地方莫过于分析学生的成绩。

而分析学生的成绩,是需要借助于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等工具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分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进行数据分析。

一、统计表的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是需要借助于统计表来进行分析的。

通常情况下,学校会将学生的成绩汇总在一张综合性的成绩单上。

这个成绩单上会有对应的科目名称、考试时间、总分、及格分数线和学生的得分情况等信息。

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统计表中的数据一般都是以数字形式呈现的,需要我们对这些数字进行详细的分析。

对于科目名称,我们需要了解每个科目的考试难度和考试知识点的分布情况。

这样才可以得知哪些科目的看重,哪些科目的需要重点复习。

而对于考试时间,我们需要了解每个科目的考试时间是多少。

由于同一科目的考试时间可能有多次,需要对不同的考试时间进行分析。

对于总分和及格分数线,我们主要可以用来计算学生的总分以及及格率。

而对于学生的得分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对数据中的缺失值、异常值等异常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数据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修正。

二、条形统计图的分析在统计学中,条形统计图是一种最为常用和易懂的图表类型之一。

通常情况下,条形统计图主要是用来展示不同随机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不同变量的相对数量大小。

在条形统计图中,通常都会用横纵坐标来分别表示不同的随机变量。

而随机变量的数量,则是用横向的水平线段长度来表示的。

不同变量的长度大小则可以通过比较各个水平线段的长度得出。

值得一提的是,条形统计图的竖向刻度线主要用来表示不同数据的数量大小。

通常情况下,刻度线的长度会逐渐增长,以便于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数据的数量大小变化。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练习十三∣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练习十三∣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练习十三∣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培养能力。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第五单元的练习课——练习十三。

一、教学内容1. 了解各种统计图表的特点和用途;2. 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3.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来展示数据;4. 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能够从统计图表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各种统计图表的概念和作用;2. 能够独立制作和解读统计图表;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4. 使学生能够运用统计图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各种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含各种统计图表的示例和制作步骤;2. 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统计图表的理解和应用;3. 统计图表制作工具,如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4. 学生作业本,用于记录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关于学校运动会比赛的项目,让学生接触到各种统计数据,引发学生对统计图表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各种统计图表的概念、制作方法和用途,让学生了解统计图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 示例讲解:通过PPT课件,展示各种统计图表的示例,讲解制作步骤,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统计图表的制作过程。

4. 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数据,自主制作统计图表,并解读图表中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5. 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尝试运用统计图表解决一些问题,如家庭支出、学习成绩等,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统计图表的种类及其特点;2. 统计图表的制作步骤;3. 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根据给定的数据,制作一张合适的统计图表;2. 解读你所制作的统计图表,概括出数据的主要信息;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尝试运用统计图表解决一个问题,并写出解题过程和答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统计的意义,学会用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表示数据,并能从中获取信息。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理解不透彻,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本知识,能够读懂并能简单地制作。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学会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

2.难点: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之间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际为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统计的意义。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统计图表素材,用于课堂演示和练习。

2.准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模板,方便学生制作。

3.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案例,用于引发学生的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数据,引发学生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统计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表,如商店的销售统计表、班级学生的成绩统计表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制作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统计图表教学案例

统计图表教学案例

方程。
表 9-1 8 名正常儿童的年龄 (岁)与尿肌酐含量 (mmol/24h)


1
23
4
5
6
7
8


13
11 9
6
8 10 12
7
尿肌酐含量
3.54 3.01 3.09 2.48 2.56 3.36 3.18 2.65
Sep,22,2009
箱式图(box plot) 箱子上端为上四分位 数P75 ,下端为下四分位数P25,中间横 线是中位数M(P50),穿过箱子的连线, 两端分别是除异常值外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箱式图一般使用5个统计量反映原始数据的 分布特征,适于多组数据的直观比较。
Sep,22,2009
二、常用统计图及绘制方法
条图(bar graph) 又称直条图,用等宽度 直条的长短表示比较指标的数值大小和它们 之间的对比关系。适于比较独立或离散变量 的统计指标。
按分组因素是一个还是两个分为单式和复式 两种
Sep,22,2009
例 2-1 某地 1990 年居民 3 种死因的死亡率比较情况见表 2-4。
173 30 19.07 157 62 39.89 121 62 51.23 P<0.01
90 37 40.11 78 51 63.65 70 62 81.14 P<0.01
P<0.01
P<0.01
P<0.01
Sep,22,2009
没有标题; 线条太多,有竖线和斜线; 不应有备注; %意义不明确且计算有误。
某市 1970~1985 年痢疾与百日咳死亡率(1/10 万)
痢疾死亡率(1/10 万) 百日咳死亡率(1/10 万)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案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案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案教案标题: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能够正确读取和解读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3. 学生能够运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白板和马克笔。

2.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示例材料。

3.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一个简单的问题或情境,引起学生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兴趣,例如:班级中有多少男生和女生?或者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收集和整理这些数据。

讲解统计表:1. 定义统计表:将数据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整理和展示的表格形式。

2. 展示一个简单的统计表示例,解释表格中的各个部分,如表头、行、列和单元格。

3. 解释如何读取统计表中的数据,包括查找特定数据和计算总数。

4. 通过示例让学生实践读取和解读统计表中的数据。

讲解条形统计图:1. 定义条形统计图:用长方形的长度或高度表示不同类别的数据大小。

2. 展示一个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示例,解释图中的各个部分,如X轴、Y轴、条形和刻度。

3. 解释如何读取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包括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和计算数量。

4. 通过示例让学生实践读取和解读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

综合应用:1. 提供一些实际的统计数据,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创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2. 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提出结论和观察。

3. 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问题创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解读数据。

4.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和讨论他们创建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总结:1. 概括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定义和作用。

2. 强调学生应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整理和展示。

拓展活动:1. 让学生研究其他类型的统计图表,如折线图、饼图等,并比较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统计学》上机实验指导

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统计学》上机实验指导

第一部分上机实验统计分组、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用Excel进行统计分组和编制频数分布表有两种方法,一是函数法;二是利用数据分析中的“直方图”工具。

㈠函数法在Excel中利用函数进行统计分组和编制频数分布表可利用COUNTIF()和FREQUENCY()等函数,但要根据变量值的类型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函数。

当分组标志是品质标志时应使用COUNTIF()函数;当分组标志是数量标志时应使用FREQUENCY()函数。

⒈COUNTIF()函数COUNTIF()函数的语法构成是:COUNTIF(区域,条件)。

具体使用方法举例如下。

【例1.1】某学院某系某毕业班学生共有30人,他们的毕业就业情况如下表1-1。

试编制此调查数据的频数分布表。

表1-1 某毕业班学生毕业就业情况表首先将数据输入Excel单元格中,观察数据的类型个数,在工作表中的空余位置列出各组名称,如图1-1所示。

图1-1 某毕业班学生毕业就业情况资料操作步骤:操作步骤:⑴将上述资料输入Excel工作表;在单元格D2中输入“工作单位性质”,在E2中输入“学生人数”,在D3:D6区域中依次输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自主创业,表示分组方式,同时这也可以表示分组组限。

如图1-1所示。

⑵选择单元格E3至E6区域,在“插入”菜单中单击“函数”选项,打开“粘贴函数”对话框;在“函数分类”列表中选择“常用函数”或者选择“统计”也可以,在“函数名”列表中选择“COUNTIF”。

如图1-2所示。

图1-2 粘贴函数对话框⑶单击“确定”按钮,Excel弹出“函数参数”对话框。

在数据区域“Range”中输入单元格B2:B31,在数据接受区间Criteria 中输入单元格D3:D6。

如图1-3所示。

图1-3 频数分布对话框⑷由于频数分布是数组操作,所以,此处不能直接单击“确定”按钮,而应按Ctrl +Shift组合键,同时敲“回车”键,得到频数分布。

如图1-4所示。

图1-4 频数分布结果另外,直接利用Excel函数公式也可以得到同样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 统计表与统计图一、教学大纲要求(一)掌握内容1.统计表(1) 统计表的结构。

(2) 统计表的种类。

(3) 编制统计表的注意事项。

2.统计图(1) 统计图的结构。

(2) 统计图的种类。

(3) 统计图的编制要求。

(二)熟悉内容 常用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了解内容 半对数线图、箱式图、误差线图等的绘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精要(一)统计表与统计图的概念将统计资料及其指标以表格形式列出,称为统计表(statistical table )。

狭义的统计表只表示统计指标。

统计图(statistical graph)是将统计指标以点的位置、线段的升降、直条的长短或面积的大小等几何图形直观的表示事物间的数量关系。

(二)统计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列表的原则(1)重点突出,简单明了。

(2)主次分明,层次清楚,符合逻辑。

2.统计表的结构与编制要求统计表由标题、标目、线条和数字所构成。

如下表所示:横标目合 计数 字(1) 标题:位于表的上方,概括表的主要内容,一般需注明时间与地点。

(2)标目:有横、纵标目之分,分别说明横行和纵行数字的含义,应做到文字简明,层次清楚。

(3)线条:多采用三条半线,即顶线、底线、纵标目下的横隔线及合计上的半线。

忌斜线和竖线。

(4)数字:表内数据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

同一指标小数点位数要一致,位次要对齐。

表内不应有空项,无数字用“—”表示,数字为零则填“0”,暂缺项或未记录用“…”表示。

(5)备注:不为表的必备内容,如有必要,可在表内用“*”号标记,然后在表的下方加以说明。

3.统计表的种类统计表可分为简单表(simple table)和复合表(combinative table)两种类型。

简单表:只按单一特征或标志分组。

复合表:按两个或两个以上主要标志分组,如年龄和性别结合起来分组。

(三)统计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统计图的结构统计图通常由标题、标目、刻度和图例四部分组成。

如下所示:2.常用统计图的分类医学统计学中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图(bar graph)、线图(line graph)、圆图(pie graph)、直方图(histogram)、散点图(scatter diagram)和统计地图(statistical map)等。

3.制图的基本要求(1)根据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图形。

(2)标题扼要说明图的主要内容,位于图的下方,必要时注明时间和地点。

(3)建立在直角坐标系上的统计图,其纵轴尺度自下而上,横轴尺度从左到右,数字一律由小到大,某些图还要求纵轴尺度从0开始(如直条图、直方图)。

纵横两轴一般应有标目,注明单位。

(4)图的长宽比例(圆图除外)一般以7:5或5:7为宜。

(5)可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表示不同的事物,但需用图例说明,一般放在图的右上角或图的下方。

4.常用统计图的定义和制图要求,见表12-1。

表12-1 常用统计图的定义和制图要求名称定义制图要求条图用等宽直条的长短来表示相互独立的各统计指标的数值大小起点为0的等宽直条,条间距相等,按高低顺序排列。

普通线图适用于连续性资料。

用线段的升纵横两轴均为算术尺度,相邻两点应以折的趋势。

半对数线图用线段的升降来表示一事物随另一事物变化的速度。

横轴为算术尺度,纵轴为对数尺度。

余同普通线图。

圆图以圆面积表示事物的全部,用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的比重以圆面积为100%,将各构成比分别乘以3.6度得圆心角度数后再绘扇形面积。

通常以12点为始边依次绘图。

直方图用矩形的面积来表示某个连续型变量的频数分布常以横轴表示连续型变量的组段(要求等距),纵轴表示频数或频率,其尺度从“0”开始,各直条间不留空隙。

散点图以点的密集程度和趋势表示两种事物间的相关关系绘制方法同线图,只是点与点之间不连接。

三、典型试题分析1.指出表12-2的缺陷并作改进。

表12-2 119例宫颈糜烂冷冻治疗结果(原表)[评析]本题考点:对列表的原则和统计表的结构与编制要求的掌握。

表12-2的主要目的在于考察冷冻治疗宫颈糜烂的近期疗效。

存在的问题是:标题未突出“近期疗效”这一主要内容;主谓语安排不当且标目重复,如例数和%多处出现;总计意义不明确;线条过多,以致数据隔离,不便比较。

改正后见表12-3。

表12-3 冷冻治疗宫颈糜烂患者的近期疗效(修改表)糜烂程度例数疗效疗效构成比(%)治愈好转无效治愈好转无效轻度 49 39 2 8 79.6 4.1 16.3 中度 37 11 19 7 29.7 51.4 18.9重度合计 33 2 14 17 6.1 42.4 51.5 119 52 35 32 43.7 29.4 26.9修改表12-3很容易看清楚冷冻治疗宫颈糜烂中治愈、好转、无效在各级糜烂程度中的例数和所占的百分比,同时也可以看出疗效因宫颈糜烂程度不同而异,轻度糜烂者疗效较好,中、重度次之。

2. 将下表资料绘成合适的图形。

表12-4 亚洲国家成人HIV感染情况国家成人感染率(%)柬埔寨 2.40泰国 2.23缅甸 1.79印度0.82中国0.06[评析]本题考点:对各种统计图适用情况的掌握。

分析表12-4的资料,得出此资料适合做单式条图,见图12-1。

3.根据表12-5的资料,作图并作简要分析。

表12-5 某市某年男女学生不同年龄的身高均数(cm) 年龄组(岁)男女17~ 115.41 115.5118~ 118.33 117.5319~ 122.16 121.6610~ 129.48 125.9411~ 129.64 131.7612~ 135.50 138.2613~ 138.36 141.1714~ 145.14 147.2115~ 150.84 150.0316~ 154.70 153.0617~18 161.90 156.63[评析]本题考点:对统计图的做法与分析知识点的掌握。

绘线图,见图12-2。

由表12-5和图12-2可见,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生身高均数均逐渐增高。

在7~10岁间,男生身高均数略高于女生;而10~15岁间,男生身高均数略低于女生;15岁以上,男生身高均数又超过女生,表现出不同性别儿童生长发育曲线的两交叉现象。

4. 根据表12-6的资料,做合适的图形并作简述作图步骤。

表12-6 我国1998年性病传播途径分布情况传播途径 病例数 构成比(%)非婚姻性接触 413 303 72.1 配偶传播 103 064 18.0 其他传播57 1749.9[评析] 本题考点:圆图的应用。

圆图是用圆的总面积表示事物的全部,用各个扇形的面积表示各个部分的比重,根据资料的性质,此题适用于作圆图。

(1) 先计算各部分的角度 根据公式圆心角(度)=各部分百分比×360o。

(2) 绘制图形 先画出圆形,再借助量角器画出各圆心角。

以第一个圆心角从时钟9点或12点处开始,顺时针方向排列。

如下图12-3。

18%其他传播10%图12-3 我国1998年性病传播途径构成比5. 将表12-7资料中两种疾病发病率的历年变动情况绘制成普通线图及半对数线图,并说明两种图形的不同意义。

表12-7 某地结核病和白喉的死亡率(‰)年 份 结核病死亡率白喉死亡率 1949 150.2 20.1 1950 148.0 16.6 1951 141.0 14.0 1952 130.0 11.8 1953 110.4 10.7 1954 98.2 6.5 1955 72.6 3.9 1956 68.0 2.4 195754.81.3[评析] 本题考点:半对数线图的应用。

半对数线图是线图的一种特殊形式,在事物数量间相差较大的情况下,通常普通线图难于表达或相互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的变化速度,此时可采用半对数图来表示。

(1) 普通线图:图12-4 某市1949-1957年15岁以下儿童结核、白喉死亡率由纵横两轴均为算术尺度的普通线图12-4可见,结核病和白喉死亡率1949-1957年均呈下降趋势,给人们的直观感觉是结核病死亡率下降较快,白喉死亡率下降较平缓。

(2)半对数线图图12-5 某市1949-1957年15岁以下儿童结核、白喉死亡率0.00.51.01.52.02.51949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1957年份死亡率之对数值结核白喉由半对数线图可见,结核病的死亡率下降速度始终比较平缓,而白喉死亡率下降速度开始几年和结核病持平,1954年后下降速度明显加快。

四、习题(一)名词解释1.统计表 2. 统计图(二)简答题1.统计表和统计图在表达资料中各有何特殊意义?2.统计表有哪些要素构成?制表的注意事项有哪些?3.统计图有哪些要素构成?绘制统计图的注意事项有哪些?4.为什么半对数线图可以描述发展速度的变化?(三)列表、制图与分析题1.某医院对麦芽根糖浆治疗急慢性肝炎161例的疗效列表,试作改进。

表12-8 麦芽根糖浆治疗急慢性肝炎疗效观察2.某地1952年和1972年三种死因别死亡率下表,试将该资料绘制成统计图并作分析。

表12-9 某地1952年和1972年三种死因别死亡率(1/10万)死因1952年1972年肺结核165.2 27.4心脏病72.5 83.6恶性肿瘤57.2 178.23.据下例统计资料试作统计图。

表12-10 某地居民两次粪便蠕虫卵检查结果第一次阳性率(%)第二次阳性率(%)蛔虫钩虫91.4361.2286.3931.36鞭虫17.14 16.51表12-11 某部队1997年各月传染病发病人数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传染病人数 3 4 7 14 9 14 17 104 58 12 5 2 249表12-12 224例胸膜炎病人的年龄分布年龄(岁)各组人数占全部病人的百分比11~ 4.116~ 13.521~ 44.6 31~ 27.1 41~ 8.951~合计 1.8 100.04. 某县防疫站1972年开始在城关镇建立“预防接种卡”,使计划免疫得到加强。

为说明效果,1975年5月观察了482人的锡克试验反应,其中:幼儿园儿童101人,阳性21人;小学生145人,阳性22人;中学生236人,阳性15人。

相比起来,1947年为:幼儿园儿童144人,阳性37人;小学生1417人,阳性323人;中学生359人,阳性41人。

试用适当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描述上述结果,并作简要分析。

(四)是非题1.一个绘制合理的统计图可直观的反映事物间的正确数量关系。

2.在一个统计表中,如果某处数字为“0”,就填“0”,如果数字暂缺则填“…”,如果该处没有数字,则不填。

3.备注不是统计表的必要组成部分,不必设专栏,必要时,可在表的下方加以说明。

4.散点图是描写原始观察值在各个对比组分布情况的图形,常用于例数不是很多的间断性分组资料的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