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故事:《孙权》介绍
孙权的五个经典故事

孙权的五个经典故事
孙权是中国三国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故事和经历丰富多彩。
以下是他五个经典故事:
1.继承兄业:孙权在孙策死后继承了江东基业,并在张昭、周瑜等人的协助下稳定了局面。
他以自己的才能和谋略,巩固了孙氏在江东的统治。
2.赤壁之战:孙权与刘备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大军,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孙权在此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
3.夺取荆州:孙权在夺取荆州的战争中,成功地利用了刘备与关羽之间的矛盾,趁势进攻并夺取了荆州。
这一行动进一步巩固了孙氏在江东的统治地位。
4.称帝建吴:孙权在武昌称帝,建立了吴国,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他的称帝标志着三国鼎立的格局正式形成。
5.二宫之争:孙权晚年,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之间因储君问题产生了极大矛盾。
朝中大臣亦分为两派分别支持太子和鲁王。
这场争斗对孙氏政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暴露了孙权晚年统治的困境。
以上是孙权的五个经典故事,这些故事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领导力、政治智慧以及他在继承兄业、巩固统治、建立吴国、处理储君问题等方面的经历和挑战。
孙权的主要事迹

孙权的主要事迹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是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吴的创立者和主要领导人。
孙权在其执政期间,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帮助孙吴成为了当时的强国。
以下是孙权的主要事迹。
一、登基称王孙权在其继承父亲孙坚地位后,于222年正式在吴地称王,建立了吴国,以其为君主,奠定了他在政治上的领导地位。
他选择“吴”为国号,以继承其父对南方地区所取得的成就。
二、击败刘备当时,中国东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势力是刘备所建立的蜀国。
孙权与刘备进行了多次军事对抗,最终于208年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刘备和其盟友曹操。
这场战役奠定了孙权在南方地区的统治地位,并确立了与刘备和曹操的平衡。
三、稳定国内政治孙权登基后,致力于巩固吴国的政治基础。
他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包括加强地方政府和官僚体系的组织和管理,提高官员选拔标准,改善赋税制度,稳定农业生产和民生。
这些政策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国内政治。
四、发展经济孙权重视经济发展,致力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财政收入。
他积极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推动了农田水利、桥梁修建和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商品流通和贸易发展。
此外,他大力支持海上贸易,鼓励商人进行海外贸易。
五、重用人才孙权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他广泛吸收荆州、益州、丹阳等地区的人才,并重用了一批能干的官员和军事将领。
例如,他任用张昭、张纮、周瑜等重要谋士,并赏识和信任陆逊、张承等年轻有才华的将领。
这些人才的加入和贡献,为孙权的政治和军事事业提供了重要支持。
六、与东吴黄祖作战黄祖是当时东吴的对手,孙权经过准备后,奋起反击,最终在曲阿大败黄祖,奠定了孙权的统一江东的地位。
七、与刘备联盟攻打曹操继与黄祖作战成功后,孙权与刘备达成协议,攻击曹操。
经过数次战役,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削弱了曹操的势力,为之后的统一中国打下了基础。
八、统一中国东部在数次战役和外交斡旋后,孙权最终统一了中国东部地区,并成为一个稳定而强大的政权。
孙权性格特点及主要情节

孙权性格特点及主要情节孙权的性格特点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东吴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以下是对孙权性格特点的描述:1. 谨慎睿智:孙权具备谨慎的个性,他善于思考问题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在面对复杂的局势和重大的决策时,孙权总是能够从各个方面综合考虑,并在沉稳的态度下做出切实可行的安排。
2. 果断坚毅:孙权在处理事务时表现出极强的果断能力。
他不拖泥带水,能够迅速作出决断,并且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
这种果断和坚毅的特点使得他能够在动荡的战争年代中保持东吴的稳定发展。
3. 善于识人用人:作为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孙权擅长识别人才,并善于用人。
他能够洞察人物的才能和忠诚度,并且合理地安排他们的职务,使每个人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主要情节以下是孙权一生中的几个主要情节:1. 继承丞相之位:孙权是东吴的创始人之一,在继承父亲孙坚的丞相之位后,他成功地将江东诸郡统一,并建立了东吴政权。
2. 抵御曹操:在三国鼎立时期,曹操势力席卷中原,东吴与曹魏展开多次战争。
孙权带领东吴军队成功抵御曹操的进攻,保卫了自己的领土,并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曹操。
3. 收服刘备:后来,刘备趁曹操东征的机会攻取江夏,并威胁孙权的统治。
然而,孙权也表现出对抗的决心,最终在夷陵之战中将刘备击败,并与其达成了联盟。
4. 临终托孤:孙权晚年身体渐衰,他在临终前托孤给了自己的儿子孙皓,确保东吴的统治得以延续。
总结孙权以谨慎睿智、果断坚毅和善于识人用人的性格特点,成为了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在统一江东、抵御曹操、收服刘备等重大情节中展现出了自己的领导才能和决策能力。
孙权的故事有哪些

孙权的故事有哪些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三国时期东吴的建立者之一,也是东吴的第一位君主。
孙权是孙坚的长子,孙策的哥哥,他继承了父兄的事业,成为了东吴的开国君主。
孙权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策,使得东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孙权年轻时就聪明机敏,善于观察形势,善于用人。
在孙策去世后,孙权继承了孙策的遗志,继续发展东吴。
他先后与刘备、曹操等建立了联盟,共同抵御外敌,确保了东吴的安全。
在孙权的治理下,东吴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家的财富不断增加。
在政治上,孙权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策,推行宽政惠民,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他还重视教育,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倡文化,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东吴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孙权还注重民生,修筑水利工程,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使得东吴的百姓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在军事上,孙权也十分重视军事力量的建设,他加强了东吴的海军力量,扩大了领海,加强了对外贸易。
在孙权的领导下,东吴的海军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使得东吴在海上的地位更加稳固,对外交往更加便利。
孙权晚年,他将政权交给了儿子孙皓,自己退隐江南,过着安逸的生活。
他晚年的生活虽然平静,但是他对东吴的发展始终心系民族,不断为东吴的长远发展出谋划策。
直到去世,孙权都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孙权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
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国家领袖。
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关孙权的历史故事_历史典故素材

有关孙权的历史故事有关孙权的历史故事[人物介绍]东吴大帝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
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208年,孙权起兵西进,收复甘宁,剿灭了黄祖。
同年,曹操南下,豫州牧刘备大败,曹操占领了荆州后直意要取下东吴。
孙权有意与曹操一战,果断决定,以周瑜为东吴统帅,出兵三江口,与曹操决战,周瑜在赤壁火攻曹操,以三万人大败八十万兵力。
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后孙权出战合淝,被魏国大将张辽击败。
224年曹丕大军攻打东吴。
孙权命大将徐盛火攻大破曹丕。
229年,孙权于武昌登基为皇帝,建国号大吴(今湖北鄂城),东吴王朝正式成立,旋即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
252年,孙权病逝,终年71岁。
[典故]有关孙权的历史故事:孙权的“窥视墙”三国时期,吕蒙是孙权一手培养起来的将领,两人常以兄弟相称。
在关羽进攻樊城的时候,吕蒙一手策划并实施了“白衣渡江”行动,帮助孙权占领了荆州,扭转了东吴在三足鼎立中的弱势地位。
然而,吕蒙虽然作战骁勇,却经常患病。
荆州之战刚结束,吕蒙就一病不起。
为了给吕蒙治病,孙权亲自把吕蒙接到自己的大殿住下,并向全国征寻名医。
当时,吕蒙已经病入膏肓,除了需要服用中药外,还需要每天针灸。
由于吕蒙骨瘦如柴,针灸使他非常痛苦。
孙权担心吕蒙,每天都要亲自探望好几次。
每次,吕蒙都要强行坐起来,行君臣之礼。
这样一来,反而影响吕蒙的休息,身体很难恢复。
不去看望吕蒙,孙权不放心;去看望吕蒙,又增加吕蒙的负担。
这让孙权很为难。
后来,孙权趁吕蒙睡着,找人悄悄在吕蒙房间的墙壁上挖了一个小洞。
每天,孙权都不再亲自去看望吕蒙,而是通过这个小洞偷看。
如果吕蒙表情放松,能吃点东西,孙权也眉开眼笑;如果吕蒙表情痛苦,或者吃不下饭,孙权也夜不能寐。
从挖这个小洞到吕蒙病逝,足有三个多月,孙权也通过这个小洞“偷窥”了三个多月。
孙权的主要事迹3篇

孙权的主要事迹1、孙权的早期经历孙权,字仲谋,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创建者和第一位皇帝。
他生于公元182年,是吴国的三代领袖孙家的第三代。
孙权的父亲孙雄曾投降曹操,曾任荆州刺史。
孙权在少年时期就曾经历过家庭的连年流离,这使得他的性格比较坚韧不拔,有强烈的生存意识。
后来,孙权随着兄长孙策一起跟随袁术,但因为选错马,没能在夺取曹操的荆州战役中立功,使孙权开始感到自卑。
在孙权的生命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他的兄长孙策的去世。
为了避免孙策权利的分裂,孙策的妻子孙夫人将母子带到东吴江东地区,为后来孙权在那里建立吴国的统治打下了基础。
2、孙权的崛起公元200年,孙权在受到诸侯周瑜、陈武等人的支持下,继承了兄长孙策的遗业,并意识到要建立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孙权在执政初期,治理政府以宽容为主,重视爵位赏罚和教育布政等措施,以及启发百姓追求自由和平等等。
他发扬江南地区的商业文化,使得吴国经济进一步繁荣。
在外交上,孙权采取了并进策略,与刘备迅速达成联盟,对抗曹魏的军事扩张。
他派遣周瑜带领陆逊等人攻打荆州,并突袭刘备的益州,使得他既巩固了自己的实力,也得到了大量的物资。
3、孙权的晚年孙权在晚年时,权力逐渐交给了自己的太子孙和。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孙权加强了吴国的军备建设,大量招募精兵强将,并注重对欧洲和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往来。
公元252年,孙权去世,终年七十一岁。
他在位期间,创造了一个强大的政治力量和繁荣的经济基础。
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贡献巨大,被历史学家誉为有“江东之枭雄”的吴国的创建者。
早在公元203年至208年间,孙权与曹操发生了数次战争并陷于劣势。
但是他始终能够克服困难,以其高明的谋略和勇气的骨气击败了曹魏。
孙权的优点不仅仅体现在他的强大的领导和决策能力,也体现在他关心和爱护他的百姓。
他的治国理念体现在“仁爱、信义、罪归于身、百姓至上”,在整个中国历史帝王中,孙权也是一位杰出的形象。
孙权所有的典故

孙权所有的典故
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和第一任君主,他的一些言行和事迹被后人传颂,并衍生出一些典故。
以下是孙权所有的典故:赤壁之战投降曹操:
孙权在赤壁之战后,曾亲自去见曹操,表示归降之意。
然而,在曹操的条件过于苛刻时,孙权一怒之下,将曹操赶尽杀绝。
这体现了孙权机智果断的一面。
联吴抗魏的故事:
孙权与刘备结成联盟,一同对抗曹操。
这个故事表现了孙权与刘备之间的亲和力,也反映了孙权对于保卫江东的决心。
荐贤任能:
孙权善于用人,他重用了许多贤能之士,如周瑜、陆逊等,使吴国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发展。
三顾茅庐选贤才:
孙权三次上山拜访卧龙诸葛亮,希望他出仕吴国。
这个典故表现了孙权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卧龙智谋的欣赏。
夫人嫁衣:
孙权的夫人孙尚香有一次穿上战袍,手持弓箭,骑着骏马亲自检阅吴军。
这个形象展现了孙尚香的勇敢和孙权的威严。
关于三国孙权的故事介绍

关于三国孙权的故事介绍吴太祖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作为开国皇帝,孙权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孙权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孙权的故事孙权为吴国君王,有勇有谋,善用能人,故成就如此伟业。
孙权是一位极好喝酒的君王,且世人道酒后常乱事,孙权喝酒的故事有很多,不过他最特别的是酒后能听取大臣之谏,改正错误。
且说孙权初为吴王时,宴请群臣,至宴会结束前亲自向大臣们行酒。
后至虞翻时,虞翻装醉趴在地上,等到孙权回到位置上时发现虞翻又已经坐在位置上,便心生怒气,欲拔剑杀他。
众大臣受惊吓不敢制止,只有刘基上前制止且劝说孙权不该酒后杀害贤才之人,这样不仅破坏了自己积攒已久的威望且会丧失更多能人投靠。
孙权闻之便渐消怒气,因此免去虞翻的死罪,而在宴席后,孙权还对手下人表明今后若酒后杀人,定要制止,切勿杀害贤臣能人。
由此可以看出孙权以此为警告,能虚心听取大臣之谏。
且有一次,孙权又是因为喝酒之事惹怒将军张昭,当时孙权已是酩酊大醉,执意要用水洒向坐席上的大臣们,并且要求大家醉倒在这酒席上。
因此张昭怒而离席,孙权不明白张昭为何怒,便表明如今这只是为了取乐,何必那么较真,张昭则以纣王之事向孙权解释,当时纣王建筑酒池用来享乐荒废朝政,因此孙权愧而撤席。
孙权和大乔的故事东汉末东吴世家乔玄家业丰厚与孙坚家是世交,往来频繁,早有结亲。
据说乔玄家两个女儿,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是古代少有的美人。
不仅长得好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谓绝代佳丽。
后来大女儿嫁给孙策,小女儿嫁给了周瑜。
由于史书上关于江东二乔的记载很少,至于她俩的芳名也无人知晓,后人以大乔小乔来区别。
大乔的丈夫孙策是一代英杰,威震江东谋略过人。
二人堪称郎才女貌美满姻缘,令世人羡慕。
可惜天妒红颜,孙策英年早逝,大乔青春年华就守了寡,诞下一子孙绍。
关于孙策的死因有多种说法,史书记载东汉献帝五年,孙策因为打猎遇刺,大乔不分昼夜的陪在他的床榻一旁,茶饭不思,悉心照顾,但孙策仍不治身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名人故事:《孙权》介绍
导读:本文历史名人故事:《孙权》介绍,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建立了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其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建立吴国。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正式称帝。
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
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到达夷州。
草船借箭的故事
建安十七年,即公元212年,在平定了马超等西凉军团,剪除了孙权可能的这部分外援之后,曹操重整旗鼓,将目标锁定孙权,打算一雪赤壁之耻。
于是,在十月,集结了号称四十万的大军南下征孙权。
孙权即在濡须口筑城据守,以扼控濡须水与长江交汇处。
同时,以吕蒙为都督,令其率军守濡须坞(今安徽省含山县东关镇),凭借以前所建的船坞,置强弩万张以拒曹军。
第一战,曹军得胜,还攻破了孙权的江西大营,俘获了都督公孙阳。
孙权得到消息后,迅速带了7万人抵抗,派甘宁成功地夜袭了曹
操大营。
此后曹操大军不知道中了什么邪染上了恐惧症,如同惊弓之鸟。
孙权连连挑战,曹军像是为逃避挨打躲到床下的小孩,死活不出来。
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
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随后,曹操下令*齐发,射击吴船。
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
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
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
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
开拓领土
建安十七年(212年),修筑石头城,改秣陵名为建业。
同年,修筑濡须坞以防曹操南侵。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攻打濡须坞,孙权与之相持达一个多月。
其后,曹操率先撤退。
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孙权征讨皖城,虏获庐江太守朱光。
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取蜀成功,孙权遣诸葛瑾讨还荆州,刘备不从。
盛怒下的孙权以吕蒙为将,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曹操进驻居巢,再攻濡须坞。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孙权命都尉徐详拜访曹操,请求归降,曹操同意修好,立誓重结为姻亲。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荆州守将关羽发动襄樊之战。
孙权改变战略,向曹操称臣联盟。
孙权先命吕蒙袭取荆州。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袭位。
十月,曹丕代汉称帝,建国号“魏”,史称曹魏。
延康二年(221年)四月,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同年,孙权自公安迁都鄂州,改鄂州为武昌,并随即修筑武昌城。
曹丕称帝后,孙权便遣使请求成为魏的藩属,并将降将于禁等送回北方。
十一月,赐给孙权九锡,册封其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节督荆、扬、交三州诸军事。
同年,刘备兴兵问罪,讨伐孙权。
孙权果断任命39岁的陆逊为大都督,迎击刘备,于次年的彝陵之战中大破蜀军。
黄武元年(222年)十二月,孙权派太中大夫郑泉前往白帝城拜谒刘备,蜀、吴两国重新通好。
黄武二年(223年)四月,刘备病逝。
六月,孙权命将军贺齐等袭取蕲春,活捉晋宗。
黄武五年(226年)七月,孙权听闻曹丕病逝,乘机攻江夏,不克而还。
黄武六年(227年)正月,吴国诸将平定彭绮叛乱。
黄武七年(228年)八月,“石亭之战”爆发,孙权命大都督陆逊督率诸将大败曹休。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于武昌(今湖北鄂城)正式登基为帝,建国号为吴,孙吴王朝正式建立。
九月,孙权下诏迁都建业(今南京市)。
黄龙三年(231年)、孙权派太常潘濬率军五万讨伐叛乱的五溪蛮夷。
嘉禾元年(232年),孙权派遣将军周贺等航海到辽东。
嘉禾三年(234年),孙权亲征合肥新城。
赤乌三年(241年),孙权派卫将军全琮攻淮南、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六安。
全琮与魏将王凌在芍陂交战,不利而还。
同时,车骑将军朱然围攻樊城。
同年五月,太子孙登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