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教学二

合集下载

2024年《古朗月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古朗月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古朗月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朗月行》,教学内容包括诗词的朗读、理解、赏析及文化背景介绍。

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古诗二首”的第一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朗月行》的字词、句式,理解诗意,感受古人对月亮的美好描绘。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对古诗词的欣赏水平。

3. 了解古人对月亮的崇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古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赏析《古朗月行》,掌握相关字词、句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月亮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古朗月行》,注意字音、停顿、节奏。

3. 理解:讲解诗词的字词、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 赏析:分析诗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进行诗词赏析。

5. 例题讲解:结合诗句,设计例题,讲解答题方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古朗月行》2. 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重点字词:明月、霜、举头、低头4. 意境:月夜思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古朗月行》的诗意,发挥想象,写一篇描绘月亮的作文。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赏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古朗月行》的字词、句式和诗意,提高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需加强,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描绘月亮的古诗词,如《静夜思》、《水调歌头》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同时,开展月亮主题的绘画、写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古朗月行》教案精选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古朗月行》教案精选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古朗月行》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古诗鉴赏》部分,详细内容为唐代诗人李白的《古朗月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理解诗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古朗月行》,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古诗,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古诗挂图、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笔、纸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多媒体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亮,引入本课主题。

(2)引导学生谈论对月亮的认识,分享有关月亮的诗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内容(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朗月行》,注意停顿和韵律。

(2)学生自主阅读古诗,理解字面意思。

(3)教师讲解古诗的背景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赏析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创设一个夜晚观赏月亮的情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诗句描述月亮。

(2)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古诗中的画面。

4. 例题讲解教师以《古朗月行》为例,讲解古诗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

5. 随堂练习(1)学生自选一首古诗进行鉴赏,分享心得。

(2)学生仿写一首以月亮为主题的古诗。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课后继续学习。

六、板书设计1. 《古朗月行》2. 内容:月亮主题:古诗鉴赏朗读:熟练、停顿、韵律理解:字面意思、意境、情感赏析:方法、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古朗月行》。

(2)鉴赏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并写出心得。

2. 答案:(1)背诵《古朗月行》。

(2)心得示例:我喜欢的古诗是《静夜思》,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古朗月行教案》

《古朗月行教案》

《古朗月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朗月行》。

(2)理解《古朗月行》的诗意,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古朗月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2)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古朗月行》。

(2)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中意境和情感的感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的背景、诗意和修辞手法。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悟诗的意境。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古朗月行》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朗月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解读诗意:分析诗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分析修辞:讲解诗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5. 应用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诗歌的感悟。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古朗月行》。

2. 写一篇关于《古朗月行》的赏析文章。

3. 搜集其他描写月亮的诗词,与同学交流欣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熟读背诵、赏析文章等内容。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交流互动、合作态度等。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反思教学方法:思考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诗歌。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古朗月行》这首古诗。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味和意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古朗月行》的诗意,背诵古诗。

难点: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月亮吗?月亮是什么形状的?你们知道关于月亮的古诗吗?2.学生分享知道的关于月亮的古诗。

二、新课导入1.介绍《古朗月行》的作者李白,引导学生了解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2.齐读《古朗月行》,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味。

三、逐句解析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句诗的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呼作”是指把月亮叫做白玉盘。

2.“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句诗的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瑶台镜”是指天上的镜子,“飞在青云端”是指镜子在天空中的位置。

3.“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句诗的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仙人垂两足”是指仙人站在树上,“桂树何团团”是指桂树长得非常茂盛。

4.“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句诗的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白兔捣药成”是指白兔制药成功,“问言与谁餐”是指询问制药给谁吃。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古朗月行》的诗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古朗月行》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掌握情况。

2.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哪里写得最好?二、深入探讨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作者会把月亮叫做白玉盘?引导学生理解:因为月亮洁白如玉,形状又像盘子。

2.“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让学生讨论:这句诗中的“瑶台镜”和“青云端”分别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理解:瑶台镜是指天上的镜子,青云端是指天空中的位置。

3.“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让学生讨论:这句诗中的“仙人”和“桂树”分别指什么?引导学生理解:仙人是指神话中的仙人,桂树是指一种树木。

《古朗月行教案》

《古朗月行教案》

《古朗月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朗月行》。

(2)理解诗中的字词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3)了解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理解诗人对月亮的热爱和向往,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掌握。

2. 诗中关键字词的理解。

3. 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境的体会。

2. 古典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古朗月行》的原文及其注释。

2. 准备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准备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月亮在诗歌中的寓意。

(2)简要介绍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2. 朗读诗歌:(1)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解析诗歌:(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字词含义。

(2)教师针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讲解。

4. 体会意境:(1)学生闭目聆听朗读,想象诗中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对诗中意境的感受。

5.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诗中的意象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诗歌鉴赏:(1)学生举例说明其他诗歌中月亮的寓意。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7.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教师总结,强调诗歌对心灵的滋养。

8. 课堂小结:(1)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强调诗歌的美,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9. 作业布置:(1)背诵《古朗月行》。

(2)写一篇关于月亮的作文。

10. 板书设计:《古朗月行》李白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古朗月行教案》

《古朗月行教案》

《古朗月行》教案(第一至第五章)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古朗月行》的欲望。

2. 引导学生了解诗人李白及其背景。

教学内容:1. 诗人李白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2. 《古朗月行》背景介绍:此诗描绘了作者在月夜中的遐想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追求的豪情。

教学步骤:1.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在寂静的夜晚,明月当空,我们会产生怎样的遐想呢?2. 诗人介绍:引导学生了解李白的时代背景和诗歌创作特点。

3. 诗歌背景:讲解《古朗月行》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4. 导入新课:讲解《古朗月行》的题目含义,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第二章:新课内容展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古朗月行》全诗。

2. 分析诗歌的意象、韵律和表达技巧。

教学内容:1. 逐句解析《古朗月行》诗句,讲解关键词语和意象。

2. 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如平仄、对仗等。

3. 引导学生欣赏李白诗歌的独特风格,如豪放、奔放等。

教学步骤:1. 逐句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解释关键词语和意象。

2. 分析韵律:讲解诗歌的平仄、对仗等韵律特点。

3. 欣赏诗歌风格:引导学生感受李白的豪放、奔放等诗歌风格。

4. 背诵练习:鼓励学生背诵全诗,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第三章:诗歌意象分析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歌意象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验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内容:1. 分析《古朗月行》中的主要意象,如月亮、星星、云彩等。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步骤:1. 提问引导:让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2. 分析意象:讲解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及其寓意。

3. 发挥想象:引导学生根据意象,发挥想象,体验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第四章:诗歌情感探讨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古朗月行》绘本教案

《古朗月行》绘本教案

《古朗月行》绘本教案一. 教学目标1. 了解古朗月行的故事背景及文化内涵;2. 让学生了解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3. 通过绘本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4. 给学生提供一个创作的机会,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开展想象力。

二. 教学内容1. 介绍古朗月行的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2. 分析绘本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表达的主题;3. 听读并讲解古朗月行绘本,掌握绘本阅读技巧;4. 开展对故事的讨论和分析,理解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5.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故事。

三. 教学方法1. 演讲、分析、讨论;2. 直观教学、示范、启发式教学;3. 听读、朗诵、阅读理解;4. 创作、发挥想象、互相交流。

四. 教学过程1. 介绍古朗月行古朗月行源于美丽富饶的云南西南部地区,据云南原住民神话传说,藏匿在这些天山之间的美丽月亮古镇--古朗这里有一位名叫阿萨的天才猎人,他拥有十分尖利的眼睛和超强的身手,在附近的山林中狩猎取得了很高的声望,也恰恰是因为这样以致于阿萨骄傲自满、独来独往,最终让他陷入了一段意想不到的事件之中……2. 讲解古朗月行绘本在讲解绘本内容之前,您需要给孩子们一个动笔画画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对古朗月行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

您可以用自己的话向孩子们讲述古镇,猎人,月亮,老妇人等角色的故事,引导他们感受故事内核。

如果孩子们对野外生存与冒险感兴趣,您也可以涉及一些云南原住民的野外技能(如箭术和拉珠),让孩子们更加感受到古朗月行的文化内涵。

3. 绘本的听读与讨论让孩子们轮流朗读绘本内容,让其感受到文字和图画的气息,理解故事情节与主题。

通过听读,您可以指导孩子们分析故事表达了什么主题,如感恩,合作,自信,勇气等。

4. 制作复述绘本的口头讲解用几张卡纸和带子帮助孩子们制作一本“古朗月行”绘本,要求孩子们除了绘画外还要写上一些简单句子,复述故事情节。

5. 创作给孩子们展示一张图画,让孩子以之为蓝本,编写故事概要。

2024年完整版古朗月行教案

2024年完整版古朗月行教案

2024年完整版古朗月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古朗月行》,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理解和赏析。

具体章节为《古诗二首》中的《古朗月行》。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古朗月行》,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赏析,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诗歌,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意思。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本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月亮”为主题,让学生描述月亮的形状、颜色,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2. 朗读诗歌: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停顿。

3. 理解诗句:逐句解释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4. 赏析诗歌: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月亮,仿照诗句进行创作。

6. 例题讲解:讲解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用法。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朗读诗歌,书写生字词。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古朗月行》2. 生字词:明月、照、清、夜、思、床、前、光、疑、举、头、低、思、故乡、课、后、习题。

3. 诗句解析:对照诗句,解释重点词语。

4. 诗歌意境:描绘诗句所表现的画面。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古朗月行》的诗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月亮,并创作一首小诗。

2. 答案:示例:月亮弯弯,像小船。

我在船头望故乡,思念满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关于月亮的古诗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

3.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深度与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朗月行》教学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认读生字。

(开火车读,反复两遍。


2.比一比,读一读。

(完成课后练习3)
指名读,说出每组字形上的联系,读音的差别,通过词语区别字义。

3.读拼音写汉字。

(略)
二、认读要求认识的生字
1.读古诗,画出课文中要求认识的字。

2.读一读,记住它们的读音。

3.认读:朗呼疑镜碧
4.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三、背诵课文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4。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儿的,然后要求学生如实画下来。

2.每评一幅画得好的,贴到黑板上展览。

3.用“月亮”练习说话。

联系《小小的船》,把句子“月亮____。

”补充完整。

内容不加限制,可从形状、颜色、位置、运动等多角度说,学生想说什么说就说什么,鼓励学生要和别人说的不同。

注意说话时语句完整、通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