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村庄规划建设与管理.

合集下载

乡村振兴视角下特色保护型村庄规划

乡村振兴视角下特色保护型村庄规划

乡村振兴视角下特色保护型村庄规划摘要:乡村振兴,规划先行。

乡村振兴需要什么样的村庄规划?未来的乡村发展成什么样?村庄规划将如何保障实施?文章分析了村庄规划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新时代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进行了一系列思考,探讨村庄规划如何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实用性;村庄规划;乡村振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构建了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总体框架,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明确了村庄规划作为乡村地区详细规划的法定地位。

应当看到,乡村地区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系统,存在着宏观、中观和微观等不同层面的管控需求,村庄规划并不能涵盖全部。

本文基于“管控对象、管控措施、管控层级”的分析框架,梳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管控的基本要求,剖析上海市乡村地区空间管控的演进特征和存在问题,提出乡村地区的全域空间管控策略。

1 村庄规划要先定性后定量更高层级的事物决定更低层级的事物,这是中国文化特有的属性。

村庄规划要先定性后定量,研究村庄就不能只停留在村庄本身这个层级。

要有纵向行政和国土空间的比对,要思考横向的连接与竞争。

纵向的指上位的指导,国君指导诸侯,诸侯指导大夫,大夫指导乡里;国家、省、市、县、乡镇、村庄,上一层决定下一层,更高级的决定更低级的,这就是从上向下。

横向的指一个村庄可能发展联合或者竞争比较的围绕在他周边的那些村庄,有的可能适合打包一起发展,有的可能需要竞争比较机制,一般既有综合竞争又有分工合作是比较好的。

2 村庄是生长出来的村庄是生长出来的,不是规划出来的,规划是属于人为的强制干预,是属于退而求其次的做法。

是自然这条主力线被切断了以后,人工模拟自然的方法,只可能尽量的模拟自然。

所以要选规划也是要选高级的,能够尽可能模拟自然的规划才是好规划。

3 管控对象全域覆盖落实全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是空间治理的基础。

在广域的乡村国土空间中,村庄只是其中的“点”,过去的乡村规划更多的是从“点”来思考“域”的问题,关注于村庄建设空间,对农业和生态空间的管控流于粗放,导致了乡村地区规划管控遗漏缺失,未能有效实现乡村国土空间的全域用途管控。

村庄规划的要点范文

村庄规划的要点范文

村庄规划的要点范文村庄规划是指对农村地域进行科学、统筹、有序的规划,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活动。

它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合理规划村庄空间布局,创造良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对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保护农村资源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村庄规划的要点。

1.村庄总体布局规划村庄总体布局规划是村庄规划的基础,它是根据村庄发展战略和目标,确定村庄空间布局、发展方向和重点发展区域。

规划要注意保留和提升村庄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统筹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划定农田、居住区、商业区、交通区等功能区域。

同时,考虑到交通便利和公共设施的配套,规划相对集中的产业和服务设施区域,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2.村庄建筑风格和特色村庄建筑风格和特色是村庄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规划要注重保护和恢复村庄传统建筑风格和特色,合理利用地域特点和自然资源,注重建筑材料的选用和建筑形式的设计。

同时,鼓励创新,推广适应当地气候、文化和发展需求的新型建筑技术和材料,提高农民居住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自然生态的美丽村庄。

3.农田规划和土地保护农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源,保护好农田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村庄规划要注重农田的合理规划和保护,合理配置农田资源,科学划定耕地、林地和水域等功能区域,保护好农田生产能力,同时确保农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要注重土地集约利用,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

4.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规划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是村庄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农民的生活便利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村庄规划要合理规划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布局,包括学校、医院、商店等基础设施,以及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公共服务设施。

规划要注意与不同功能区域的配套,注重设施的可达性和覆盖面,提高农民的收益,并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和社会发展需求。

5.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村庄规划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

美丽乡村 管理制度

美丽乡村   管理制度

美丽乡村管理制度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传统的农村管理体制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要求,需要加强和改进农村管理制度,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建设美丽乡村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工程,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为此,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美丽乡村管理制度,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目标1. 规划建设美丽乡村的总体目标是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基地,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社会。

2. 积极引导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增长,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3. 建设美丽乡村要注重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4.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人民至上,充分尊重农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做到真正的农民自治。

5. 建设美丽乡村要强化社会治理,构建和谐美丽乡村社会,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

三、制度安排1. 美丽乡村规划管理制度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规划统一的总体布局和发展定位,加强规划管理,堵塞违法用地漏洞,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制度,强化美丽乡村保护和建设规划管理,健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制度,创新农村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推动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

2. 美丽乡村产业发展制度建设美丽乡村要把巩固提升农业基础地位作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理念,积极引导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强对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发展模式的规范引导和扶持政策,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立健全小农户生产经营服务体系,促进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产业多元、绿色健康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3. 美丽乡村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美丽乡村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把环境保护融入所有经济发展实践中,做到“保护与建设同步、开发与保护并重”。

(经典)美丽乡村村庄整治规划设计方案

(经典)美丽乡村村庄整治规划设计方案

(经典)美丽乡村村庄整治规划设计⽅案美丽乡村村庄整治规划设计⽅案⽬录第⼀章前⾔ (1)第⼆章村庄概况 (1)1、⾃然条件 (1)2、社会经济条件概述 (1)3、村庄建设情况 (1)第三章现状存在问题 (2)1、村庄建设区 (2)2、其它区域 (2)第四章规划总则 (3)1、指导思想 (3)2、规划原则 (3)3、规划依据 (3)4、规划期限 (3)5、规划范围 (3)6、整治⽬标 (3)第五章规划构思 (4)1、总体思路 (4)2、总体整治安排 (4)3、村庄特⾊规划 (4)第六章重点整治规划 (5)1、道路⼴场及附属设施整治 (6)2、建筑整治 (6)3、绿化游憩建设 (14)4、环卫设施建设 (15)5、防灾整治 (15)6、农⽤地、⼭体整治 (16)7、重点整治项⽬ (16)第七章整治实施时序 (17)第⼋章造价估算 (18)第九章实施建议 (19)附图 (20)第⼀章前⾔**市**区**乡**风景区内**村,位于**市区西北⼋公⾥处(详见附图1)。

因其樱桃栽种历史悠久,品种数量多,品质上乘⽽闻名于世。

本次整治规划⽴⾜于**景区内的村庄现状⾃然资源、村庄建设情况,以村容环境整治为重点,突出樱桃种植特⾊、⼭林⽔体特⾊,⼒争通过本次村庄整治⼯作,将**村建设成⼀个⼈居环境优美、特⾊鲜明的洛北⼭村。

第⼆章村庄概况1.⾃然条件**村位于**乡西北处,南经王坑村等村庄通往**市区,北通⼤凹村。

村庄四⾯环沟,绿化条件好。

村庄南部⼭⾕中四个⼩型⽔库,⽔资源丰富。

**村属于暖温带⼤陆性季风⽓候(半湿润),四季分明,夏冬季节长,春秋季节短,⽓候温和,⾬量充沛,⽇照充⾜。

多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年平均⽓温在15℃左右,东冷夏热,具有**西北部黄⼟⾼原⽓候特征。

2.社会经济条件概况2013年,**村共有户数111户,户籍⼈⼝388⼈,2006年⼈均纯收⼊5000元。

⼤部分村民外出打⼯,部分仍旧从事传统耕作。

村内产业以农业种植和经济林种植以为主,主要作物有⼩麦、⽟⽶、樱桃等。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规划与建设探讨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规划与建设探讨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规划与建设探讨摘要:近年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在各地成效明显。

同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规划改革加强地区的村庄规划建设发展指导。

为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规划衔接与建设实施,本文结合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规划要求、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美丽乡村建设、乡村农房建设等角度研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各层级规划衔接,并通过实施主体研究加强构建多方协助机制,从科学规划到多方参与逐步建成具有自然环境优美、民族风情浓郁、特色产业突出的美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关键词: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规划;美丽乡村;多方参与1.引言自2009年以来,在国家各部门推动下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在各地区广泛有序开展,在多方参与下成效明显。

2014年、2017年、2019年,国家民委先后开展了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工作,海南省的23个村寨被命名挂牌。

2019年,海南开展首批“海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评选工作,13个市县25个村寨被命名挂牌。

三亚市中廖村入选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同时也是三亚市第一个五星级美丽乡村。

在海南通过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创新发展产业、增加群众致富、保护传承民族文化、提升民族特色文化等多角度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融合少数民族智慧、少数民族文化为一体的空间聚落,是民族地区乡村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本文借由三亚及海南少数民族村寨建设的视角,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规划要求到规划体系衔接,再到如何在实践中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进行研究探讨。

2.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规划建设要求2012年12月,国家民委印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该纲要确立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扶持对象和发展目标。

明确了重点扶持对象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不低于30%、总户数不低于50户、特色民居不低于50%的村寨。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16号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16号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正文:----------------------------------------------------------------------------------------------------------------------------------------------------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年5月7日经3次常务会议通过1993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16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村庄,集镇的规划建设管理,改善村庄、集镇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村庄、集镇规划,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进行居民住宅、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的建设,必须遵守本条例。

但是,国家征用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的建设除外。

在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集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依照城市规划法及其实施条例执行。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村庄,是指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

本条例所称集镇,是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

本条例所称村庄、集镇规划区,是指村庄、集镇建成区和因村庄、集镇建设及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村庄、集镇规划区的具体范围,在村庄、集镇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四条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应当坚持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全面规划,正确引导,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五条地处洪涝、地震、台风、滑坡等自然灾害易发地区的村庄和集镇,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在村庄、集镇总体规划中制定防灾措施。

第六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村庄规划建设及用地管理的通知

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村庄规划建设及用地管理的通知

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村庄规划建设及用地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汉中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1.31•【字号】汉政办发[2008]9号•【施行日期】2008.01.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村庄规划建设及用地管理的通知(汉政办发〔2008〕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农村村庄规划建设及用地管理意见的通知》(陕政办发〔2007〕132号)精神,为切实加强我市农村村庄规划建设及用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进一步高度重视农村村庄规划建设及用地管理工作近年来,我市农村村庄规划建设及用地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加强,但村庄规划编制滞后、农村建设项目审批不规范、农村用地违反土地利用规划等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为促进我市农村村庄建设健康有序推进,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各部门、各县区必须进一步高度重视农村村庄规划建设及用地管理工作,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和措施,认真执行《土地管理法》和《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

要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农村村庄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所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内,要自觉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等关系,促进合理布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体现特色,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引导城镇化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统筹协调和综合调控作用。

二、加快农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农村村庄规划是政府指导、调控农村村庄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是科学合理安排农村建设用地的重要依据。

示范村特色村落建设实施方案

示范村特色村落建设实施方案

示范村特色村落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近年来,示范村特色村落建设成为促进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举措。

为了推动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本实施方案,旨在深入挖掘农村优势资源,打造有特色的村落品牌,提升农村发展水平。

二、总体目标通过示范村特色村落建设,实现以下目标:1. 建设一批具有文化传承和创新创业特色的村落,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示范点;2. 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3. 推动村级经济发展,带动农村产业升级和乡村旅游发展。

三、实施步骤1. 制定规划:由村级组织成立规划小组,制定特色村落建设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2. 挖掘资源:通过调研、街头走访等方式,全面了解村落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资源,寻找潜在特色项目;3. 宣传推广:组织宣传志愿者团队,利用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广泛宣传村落的特色项目、故事和活动,吸引更多游客;4. 提升硬件设施:对村落内的道路、厕所、照明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善,提高游客的体验感;5. 引入优秀企业:积极引入一些优秀的农业企业和创客团队,帮助村落发展特色农产品和特色工艺品;6. 发展乡村旅游:利用农田、山水等自然资源,开发农田观光、生态旅游等乡村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到村落游览;7. 培育特色产业:根据村落的资源和市场需求,发展适合村民参与的特色产业,提高村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8. 优化管理机制:建立村落管理委员会,加强村内卫生、环境等管理,保持良好的村容村貌。

四、保障措施1. 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特色村落建设,鼓励村民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2.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给予示范村特色村落建设优惠政策支持,包括税收、用地等方面的支持;3. 人才引进:加强与高校和专业机构的合作,引进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持;4. 教育培训:加强村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意识,增强他们的创业意愿和能力。

五、工作评估与改进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每年对示范村特色村落建设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工作方向,优化工作举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期建设规划
给水工程规划
坦田村内缺乏给水管网的统一规划,居民自行 敷设的自来水管线缺乏技术规范性,影响村落风貌。 通过规划新水厂可以满足供水水量要求,采 用环状管网形式,保证供水安全和村落风貌。按消 防要求完善古村落给水管网。
给水工程规划
排水工程规划
规划坦田村范围内不设置工业项目,因污水处理的 对象仍为由居民生活以及餐饮、旅馆等服务业所产生的 生活污水。 结合具体建设情况,污水处理规划针对不同地段分 别采用敷设污水管道和化粪池无害化处理等两种解决方 式。
道路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
为保护坦田古村的人文景观及依山傍水的自然景观特征, 规划加强其田园风光相容的景观风貌,对其绿化及空间景观进
行控制与营造,构筑整个坦田村的开放空间系统和标志景观系
统。
绿地系统规划
近期建设规划
保护和抢救面临破坏的文物古迹、历史地段,搬迁 不合理占用文物古迹的机关和单位。为古村保护总目标 的实现奠定基础。
建筑风貌特色 坦田村的的老院子古朴典雅,现保存各个历史阶段的 建筑数百栋机器几千间、占地200余亩,建筑面积达13万 平方米。
建筑风貌特色
建筑风貌特色
农耕生活特色 千百年来,历史自然山水环境依然,而坦田村的何氏 一族童总同姓聚族而居,和睦一家,亦不曾有丝毫的改变, 历史与生活在这里不断延续。
排水工程规划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通过对村庄的各 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建 设和完善,使村民的 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改 善,使村庄在保留它 的古老的特性的同时 不显落后,从而让村 庄更具特色。
景观控制规划
通过规划形成“一心三轴七区多点”的景观布局结构。
环境保护分区规划
道路系统规划
改善居住条件,提出传统建筑在提升建筑安全、居住舒适
性等方面的引导措施。
完善道路交通,在不改变街道空间尺度和风貌的情况下, 提出村落的路网规划、交通组织及管理、停车设施规划、公交 车站设置、可能的旅游线路组织。 提升人居环境,在不改变街道空间尺度和风貌的情况下, 提出村落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提升措施,安排防灾设施。
农耕生活特色
自然生态环境特色
坦田村依山临水而建,成山环水抱之势,后龙山郁郁葱葱, 马山荟翠,坦水流祥,平畴沃野,阡陌纵横,村前村后古木参 天,风景秀美,自然环境保持了历史风貌,古建筑群依山势亲
水渊,是古村人追求“天人合一”理念的具体体现。实现了人
与自然和谐一致。
环境风貌特色
环境风貌特色
历史文脉特色
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构建社会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
节;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必然要求。
一 特色村庄 二 特色村庄规划 三 特色村庄建设 四 特色村庄管理
五 六 结语
成果附录
地域特色
对村落选址与自然景观环境特征、村落传统格局和整体风 貌特征、传统建筑特征、历史环境要素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 特征进行分析。通过与较大区域范围(地理区域、文化区域、 民族区域)以及邻近区域内其他村落的比较,综合分析传统村 落的特点,评估其历史、艺术、科学、社会等价值。对各种不 利于传统资源保护的因素进行分析,并评估这些因素威胁传统 村落的程度。
湖南城市学院
郑卫民 博士·教授
2014年01月
一 二 三 四
特色村庄 特色村庄规划 特色村庄建设 特色村庄管理
五 结语
定义
村庄形态、地形地貌、农业产业、农民住宅、乡村文化 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那些村庄。
Background
内涵
充分体现“乡土风情浓郁、环境自然整洁、设施配套适 宜”的总体要求。
时代背景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坦田村保存了古代农耕社会诸种文明元素的物质遗 存,是解读中国传统乡村的活化石。
装饰艺术 古民居群装饰艺术精美绝伦,精雕细琢,具有很高的 建筑艺术品位。
装饰艺术 石雕浑厚圆润,细腻凝重,寓意深邃,寄概遥深,阴 刻、阳刻、深浅浮雕、镂空雕,集雕刻技术之大成。
装饰艺术
墙上彩绘,变化多端,风生水起,五彩缤纷,美 化了建筑,快乐了生活。
功能分区
规划强调用地功能布局的混合性,充分考虑古村改 造与现状的协调,通过对古村内历史文保护的整治与修复, 将其赋予适应古村今后发展的使用功能,弘扬历史文化。 充分利用保存的各式历史建筑,进行文化展示。根据分析, 本规划形成“一心一带两廊道六区”的功能结构。
功能分区
产业布局与发展特色 积极进行保护性 旅游开发,充分认识 并有效开发利用坦田 村的旅游价值,大力 发展历史文化乡村旅 游业;同时,综合发 展村庄的生态农业观 光、体验,以及生态 村庄休闲旅游业。为 保护好周围的自然生 态环境,村庄不宜发 展工业。
1)北宋大中祥符初年(1008),坦田村始祖曾任北宋大理寺 理事的何守琮定居居坦居坦田村。 2)明洪武已卯年(1396),何守琮十三世孙何宗器中举后, 又于永乐元年(1403)续修《坦溪世家何氏族谱》。 3)道光十六年(1836),坦田人何贤寿始建岁圆楼,名之为 “泗玉腾飞”、“二涧庄”、“六如第”。 4)道光二十五年(1845),何贤寿长子何昌仁考取举人并供 职于天津府,于1849-1850年对岁圆楼重新装修,并在“六 如第”“泗玉腾飞”两侧增建横屋、书房,家中间藏书多达万 册。于岁圆楼左前方修建了福清馆。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 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为此,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 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 国农村勾画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必要性
建立特色村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 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障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是全面
历史文脉特色
5)1944年,由于日军侵略,岁圆楼所藏文物、图书开始流散。 6)1966年后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岁圆楼的石雕、木雕及各种 木匾遭受破坏并大量流失。 7)2003年3月,岁圆楼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成立了 岁圆楼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8)2006年,岁圆楼被公布为湖南省第八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 位。 9)2008年,坦田村被公布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