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屏教学设计
《说屏》语文教案(通用10篇)

•••••••••••••••••《说屏》语文教案《说屏》语文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屏》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屏》语文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品味文中生动、富有文采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二、课前自学(一)读一读,识记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屏风(Píngfēng):室内陈设。
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常有字画。
纳凉(nàliāng)乘凉。
帷幕(wéimù):悬挂起来用于遮挡的大块布、绸、丝绒等。
缓冲(huǎnchōng):减缓冲击力。
伧俗(cāngsú):粗俗鄙陋。
雅俗之别(yǎsúzhībié):高雅和低俗的区别。
(二)了解关于屏风的知识。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课堂活动(一)、导入:1、介绍课前了解到的有关“屏”的知识。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朗读课文,(1)说说介绍了有关“屏”的哪些知识?(说明:什么是“屏”;“屏”特点、作用;“屏”的分类;和写“屏”的目的)(2)划出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的词语。
2、句段品读:(1)文中开头写母亲纳凉时总有背诵唐诗有什么作用?(点明说明对象、引起读者的兴趣、引出作者对屏的感情)(2)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各举一例分析其作用?3、探究质疑:(1)根据课文内容,给“屏”下一个定义。
“屏”即屏风,是室内挡风或作为屏障的用具。
(从文中“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既是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和“屏者,障。
也可以概括)(2)文中为什么说“进来我也注意到了,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是勾不起我的注意。
”?(因为餐厅、宾馆中的“屏”造型不够轻巧,色彩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
说屏教案大班精选6篇

说屏教案大班精选6篇说屏教案大班篇1活动目标:1.幼儿初步学习数数目,用肢体动作表示各种树的造型。
2.幼儿能认识落叶,并会用乐器敲出落叶数,并对唱名旋律进行练习。
活动准备:落叶假设干、cd、录音机、乐器〔小铃〕活动过程:〔一〕认识树、落叶1.教师故事引导:秋天到了,有好多好多的树,树上的树叶慢慢变黄了。
树叶随着风儿一片一片落下来。
瞧!2.树的造型:小树、大树、老树、爱随风摇摆的树。
让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各种树的造型。
3.认识树叶:教师撒落叶,幼儿用手接,让幼儿观察落叶,并说出其形状、触感、质感。
〔二〕次数1.变大树,变小树、双手变树叶。
2.配合音乐、风儿你带什么来〔侧耳倾听状〕,问:几声?就用几片树叶表示?3.教师示范丢捡叶子,直到四片落叶都以此方式丢捡。
4.幼儿练习丢捡叶子〔配合音乐〕,直到四片落叶都以此方式丢捡。
〔三〕乐器1.教师出示乐器〔小铃〕,示范敲出落叶的数目。
2.配合音乐〔1〕歌曲:幼儿拿小铃敲出落叶数目。
〔2〕间奏:放下小铃做大树、小树随风飘动的造型。
〔四〕游戏书1.配合音乐唱次曲,请幼儿圈选正确数量的树叶。
2.配合间奏的第二声部,指出树叶唱唱名,模仿老师以慢速指树干上的唱名唱旋律。
说屏教案大班篇2教学目标:1、通过探寻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
2、了解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重点:知道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
难点:知道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
关键点:通过探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
课前准备:1、调查访谈:〔含采访记录〕①、找一找妈妈怀孕时的照片或者当时的录像,看看那时侯妈妈的样子与妈妈怀孕以前的照片以及现在的样子有什么不同?②问问爸爸、妈妈,当你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他们有些什么想法、感受和期盼,为了生个聪明健康的宝宝,他们是怎样做的?③、问一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其他家人,你出生的那一天,他们是怎样度过的?在你即将出世的时候,他们的心情如何?在你出生的那一刻,在第一眼看到你时,他们的心情又怎样?④、找出出生记录或成长册,看看刚出生时自己的体重和身长各是多少,请家长说说当时自己是什么样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说“屏”》教学设计 (新版)新

《说“屏”》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作用、种类及布置。
2、体会重点词句含义。
3、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屏”的作用、种类及布置,体会词句含义进而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建筑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成就辉煌,苏州园林、故宫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古人为了追求室内的审美效果,还创造了一种叫“屏”的器具,古朴典雅的屏风往往会给人无限的遐想,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各种优美的身影。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陈从周先生的《说“屏”》。
二、整体感知1、明确说明对象。
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简单的谈谈对屏的认识。
(由于初次参加市里的这种大赛,很是紧张上课时此环节丢了。
)3、请同学结合文章看看哪些语句体现了“屏”的“巧”。
(师生合作)明确:作用之巧、种类之巧、布置之巧( 板书)【通过“巧”字帮助学生系统的梳理文章,全面的认识“屏”】(自我感觉此环节的设置确实动了脑筋,但梳理、评价学生的结果时做的不够细致,评价学生用语有待提升。
)三、语言赏析1、学生自读,指名学生诵读文段,教师给予适当评价和指导。
2、以第一段为例,指导学生朗读中去训练他们的语言评析能力。
3、学生合作,寻找其它语段中的美点。
教师明确:词语美:典雅、含蓄、形象、简洁等诗句美: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意识到语言品味的重要性,但在引领学生品味语言时方法不多,评析不够到位,问题的设置也不够具体。
)四、悟“情”小小的屏风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载体,一个符号。
透过它可以洞察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透过它可以诠释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
而屏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在古代家家都司空见惯的精美的器具,而今却渐渐地淡出我们的视线,作为一个研究中华文化的泰斗——陈从周先生对此作何感想呢?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呢?明确:从第四段可以看出,“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
《说屏》教学设计

《说屏》教学设计《说屏》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屏风的知识。
2、理解作者对屏风的感情,体会本文生动的说明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汲取传统文化知识,激发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与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了解有关屏风的知识;2、体会文章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引用诗句的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小屏风[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走入“屏”:欣赏小屏风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屏”:1、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2、文中作者对屏风的感情怎样?三、再读,探究“屏”:1、圈点勾画出文章引用的句子,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2、探究:课文里多处引用古诗句有什么好处?四、拓展,走出“屏”: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屏的作用、感情:向往、欣赏说“屏”、屏的种类屏的设置、语言:生动教学反思:这节课,学生的活动占到了百分之六十。
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整个课堂精彩不断,高潮迭起。
【教材依据】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发达,中国的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以至于生活器物无不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所选课文基本上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
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其题材丰富多样,主题集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桥之美》、《说“屏”》则是带有一定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在说明之中蕴含中国传统文化。
【设计思路】1、《说“屏”》教材分析①内容分析:“屏”是指“屏风”,是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兼有实用功能和审美价值的一种器物。
本文简单介绍了“屏风”的功能与种类,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本文介绍屏风的目的在于提出期望:今天我们应更好的使用屏风。
②教材的处理:这是一篇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小品文,从教学内容来看,不宜只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在教学中应强调的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小品文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兼顾了两个方面: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适当复习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说屏》教学设计13篇

《说屏》教学设计《说屏》教学设计1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屏》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⑵ 了解中国古代的屏风,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⑶ 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
2、能力目标:⑴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⑵ 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⑶ 掌握说明文的基本写法,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⑷ 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⑸ 在活动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⑹ 初步学习推销的方法,增强竞争意识。
3、情感目标: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2、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3、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教学难点】1、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2、在活动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屏的图片,或上网查找。
如果学生家中有屏的小艺术品,也可借来一用,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组屏风的图片,并辅以简单介绍。
(课件展示)2、这些图片很漂亮,有谁知道它们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也许我们有的同学家中还在使用,但对于我们大数同学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
《说屏》教案设计

《说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屏”的相关词汇;(2)能够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表达方式;(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读写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2)学会筛选和整合文章中的信息;(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保护意识;(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选文《说屏》2.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和理解“屏”的相关词汇;(2)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表达方式;(3)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3.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抽象词语的理解;(2)文章结构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屏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屏风的作用和特点;(2)邀请学生分享对屏风的了解和看法。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选文,标记生字词和不懂的句子;(2)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解决生字词和句子的理解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如结构、手法、语言等;4. 课堂练习:(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2)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练笔,如写一段关于屏风的描述或议论。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2. 熟读选文,理解文章内容;3. 完成练习题;4. 准备下一节课的课堂分享。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运用是否到位,是否有需要改进和调整的地方。
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不同场合下的屏风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屏风的美学价值和实用功能。
2. 实例分析:以具体的历史文物或现代设计为例,解析屏风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色。
八年级上册语文《说“屏”》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说“屏”》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说屏》教案人教版在《故宫博物院》一文中,我们都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朱漆方台上安放着的金漆雕龙宝座所吸引。
在啧啧惊叹之时,你是否注意到其背后安放着的雕龙屏,屏面上的纹饰巧夺天工,浮雕的云龙纹更增加了御座的庄重肃穆。
今天,我们聚焦屏风,再次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超群智慧。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语文《说屏》教案人教版,欢迎大家阅读。
《说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了解中国古代的屏风,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3、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
二、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2、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3、掌握说明文的基本写法,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4、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6、初步学习推销的方法,增强竞争意识。
三、情感目标1、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2、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3、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教学难点】1、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2、在活动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屏的图片,或上网查找。
如果学生家中有屏的小艺术品,也可借来一用,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组屏风的图片,并辅以简单介绍。
2023最新-《说“屏”》教案【最新6篇】

《说“屏”》教案【最新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说“屏”》教案【最新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说“屏”》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2 体会本文生动富有文采的说明语言。
3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2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1导入: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有一种名叫屏风的家具吗?”学生作出肯定的回答之后,展示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屏风的图片,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
(多媒体展示)师:“那这种家具有什么作用呢?”(联系同学学过的课文《口技》引导学生回答出两点,美观和起遮挡视线的作用)师:大家刚才说的都很好,屏风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逐渐由单纯的家具演变成为了一种工艺品,古朴典雅的屏风往往会给人无限的遐想,难怪屏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各种优美的身影,琢磨一下,屏为什么总能牵动人们悠悠的情思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陈同洲先生的《说“屏”》。
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
”导入课文。
2 检查预习情况,弄清重点词语的读音。
(多媒体展示)3 学生自读课文,多媒体播放幽雅的乐曲,配合学生的朗读,布置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第一,弄清楚什么是屏,课文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第二,作者对屏的感情怎样?(多媒体展示思考的问题)4师提问:“什么是屏?”学生用原文“屏者,障也”回答,并且解说。
然后请学生找出,作者还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学生答出屏的功用(多媒体展示)5接着梳理文章,继续要求学生寻找文章所介绍的关于屏的知识。
学生发言后,老师明确:屏的分类和屏设置时的注意事项,如:造型要轻巧,色彩不要伧俗,绘画要有诗意,屏的设置要注意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等方面要做到得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
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让学生自由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屏”的感情,理解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学法指导: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陈从周: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18-2000),原名郁文,晚年别号梓室,自称梓翁。
浙江杭州人,闻名中国的古建筑园林艺术专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著有《说园》等。
导语:
同学们,在《故宫博物院》一文中我们都被安放在朱漆方台上的金漆雕龙宝座所吸引,不知道你是否注意过安置在其背后的雕龙屏呢?屏面纹饰巧夺天工,更增添了御座的庄重肃穆。
今天,我们就跟随陈从周先生走进屏风的世界,感受我国屏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自主学习:
加点字注音:
流萤.韶.光锦.屏闺.房
书斋.帷.幕休憩.伧.俗
忒.:口语读,书面读
三、初读课文完成基本内容:
1、写作对象是什么?屏
文章说明顺序是什么?逻辑顺序
2、用文中语句给屏下个定义?屏者,障也
*(欣赏屏风图片:古色古香屏风经过演变不仅形成这样集现代艺术于一体的现代装修风格的屏风更作为一种隔断区分
开了休息区与办公区,使其隐蔽却不封闭)
四、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文章:
1、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
(1)屏的作用(2)屏的种类(3)平的特点(4)屏的设置注意事项
2、作者对屏有什么感情?
喜爱向往赞赏
3、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这种感情?
4、屏的特点是什么?
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 ;功能与美感相结合5、屏有哪些作用?
分隔作用, 艺术点缀, 可以挡风, 缓冲视线
6、屏风有哪些种类?
1)按屏的建造材料,装饰的华丽程度分: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2)艺术上分:雅俗之别
3)外形上分:大小之分
7、屏风的放置要注意的核心问题?核心问题怎样才能做到?
得体;与整体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等。
(学到这里同学们应该在脑海里形成这样融造型精巧,色彩高雅,绘画诗意于一体的屏)
8总结全文脉络
五、拓展练习: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秋夕杜牧(唐)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夜,精美的银色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画屏上添了几分清冷之色;一位宫女手执绫罗小扇,轻轻地扑打飞舞的萤火虫。
天阶上的夜色,清凉如水;坐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远远眺望着织女星。
这是一个失意宫女深宫生活的图景。
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上几分暗淡与幽冷的色调。
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在用夏日用的小凉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游园”一出。
“锦屏人”指闺中女郎。
“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
“忒”读“tu太”的意思。
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意思就是养在深闺中的小姐不知道时光的可贵,把美好的春光白白浪费了。
直到她来到这美丽的园林,欣赏了如此美丽的春景,才知春色如许,春情荡漾,才知过去十六年的韶光白度了。
3、“抱膝看屏山”
“抱膝看屏山”出自民国时期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4、品味古诗文语言语言:文章应用的古诗词出现在文章哪些位置,有何作用?
营造诗意氛围,引起读者兴趣。
补充屏风定义,语言生动有趣
增添情趣,留有余味。
小练笔:
运用课前搜罗来的有关四季的古诗句写一篇50字左右的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