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分析
乡镇卫生院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及其对策

乡镇卫生院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及其对策乡镇卫生院内科是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品使用对于患者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至关重要。
然而在乡镇卫生院内科实际诊疗过程中,由于医生对药品的认识不深刻,药品选择不科学、合理等问题,导致了许多不合理用药问题。
本文将针对乡镇卫生院内科常见的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1、使用抗生素盲目无度抗生素是临床上治疗感染的重要药物,但是由于其过度使用,导致了许多不合理用药问题,如:轻微感冒、结膜炎、喉炎等非细菌感染的病人使用抗生素,导致病人的肠道菌群失衡、耐药菌株产生等问题。
2、滥用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对于某些疾病治疗有显著疗效,但是滥用激素类药物会导致许多副作用,如:免疫力下降、肝功能损伤、水肿、皮肤萎缩等问题。
3、不合理的用药疗程和剂量不合理的用药疗程和剂量是乡镇卫生院内科不合理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使用抗生素未达到足够时间或者疗程过长、使用激素类药物剂量过高或者疗程过长等问题,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病情加重、治疗效果不佳等问题。
4、不合理药物配伍在临床上,许多止痛药物和中药的配伍是不合理的,这样会导致药物相互干扰,降低了药效,最终导致治疗失败。
1、加强药品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乡镇卫生院内科的医生是药品使用的主要责任人,医生必须具备丰富的药品知识才能上岗,针对医生药品知识不足的问题,应建立药品知识宣传计划,定期进行药品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医生对于药品的认识。
2、推行临床治疗指南临床治疗指南是医生指导药品使用的重要依据,通过实现标准化诊疗,达到减少不合理用药问题的目的。
建立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指南,划定每种疾病的治疗标准和治疗疗程,规范药品的使用,是减少不合理用药问题的有效途径。
3、开展药学服务乡镇卫生院内科因为医疗条件相对简陋,药品种类较少,需要及时解决病人的药品问题。
开展药学服务,可帮助医生提高药品使用的合理性,促进医生对药品的认识与使用,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
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基本药物制度是我国基层医疗机构中重要的政策措施之一,旨在提供经济实惠、质量可靠的基本药物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保健需求。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基本药物种类不全、缺失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过程中,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存在基本药物种类不全、缺失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1.划定基本药物范围的不准确:基本药物范围的划定应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安全性、经济性等因素,但是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在划定基本药物时缺乏科学依据,导致部分药物未纳入基本药物范围。
2.供应链管理不合理:基层医疗机构在采购基本药物时,存在一定的供应链管理问题。
有些医疗机构采购渠道不畅,药品供应商缺乏稳定的合作关系,导致一些基本药物无法正常供应。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完善基本药物目录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基本药物目录管理机制,准确划定基本药物范围,确保覆盖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需求。
2.优化供应链管理:建立健全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与稳定的药品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基本药物供应的稳定性。
问题二:基本药物品质不可靠基本药物的品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效果和安全性。
然而,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在购买和使用基本药物时存在以下问题:1.采购渠道选择不当: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仅以价格为唯一考虑因素选择供应商,忽略了供应商的资质和信誉等因素,导致基本药物品质无法得到保证。
2.药品质检体系薄弱: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质检体系相对薄弱,在购买药品时缺乏严格的质量把关程序,容易采购到质量不可靠的基本药物。
为应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严格选择供应商:在采购基本药物时,除了价格因素外,还要关注供应商的资质和信誉,选择有良好信誉的供应商。
2.加强药品质量把关:建立健全的药品质量把关机制,加强基本药物的质量把关和监管力度,确保购买到质量可靠的基本药物。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分析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分析目前,在全球,不合理用药的现象非常普遍。
主要表现在以下儿个方面:对于一些较轻微的疾病采用多种药物治疗;针对大病治疗,并未采用一个促进其康复的用药计•划;不管大病小病,都会涉及到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抗生素药物存在滥用的现象;不可以不使用注射剂的地方采用注射剂治疗;制定的药物疗程并不能很好的满足患者的实际需要。
不合理使用药物有着非常严重的危害,不仅会使病人的病情得不到好转其至出现死亡,还会相应增加政府及患者的经济负担。
在2009 年8月,我国建立了基本的药物制度,从建立之初到现在对于改善用药的不合理现象具有重要的改善作用。
本文主要选取了宜都市已经应用基本药物制度的医疗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这些医疗机构的830张处方采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综合探讨了基本药物制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般资料。
选取宜都市的四个医疗机构,这四个医疗机构分别定为A机构、B 机构、C机构、D机构,并在这四个医疗机构中随机选取一至两个已经采取基本药物制度的医疗机构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
山于在不同月份,在医疗机构内会出现不同的病谱,为了适应研究的需要,本研究主要在2008年至2015年的2月、5月、8月、11月抽取医疗机构的830份处方作为本研究的研究样本。
1.2 方法。
本研究主要选择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种研究方式。
1.2. 1定量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这里主要是指按照相应的指标展开研究。
主要按照合理用药国际网络及WHO开发推荐的药物合理应用的相关指标,除此之外,建立在国内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研究。
本研究主要的参考指标包括:(1)各个处方应当选取的药物品种;(2)针对不同的病,应当选取的抗生素药物品种;(3)在治疗过程中,注射剂占患者药物治疗的总体比重;(3)在治疗过程中,激素占患者药物治疗的总体比重;(4)患者治疗某一针对性疾病时的药物总花费。
1.2.2定性研究方法。
为了能够达到研究的效果,本研究主要结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主要内容, 对相关的关键人物如专家学者、患者、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等展开针对性的访谈。
基层医疗单位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及对策

基层医疗单位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及对策王桂英(通榆县第一医院,吉林通榆137200)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新的药物品种日益增多,老药新用不断被发掘,药理知识不断更新,合理用药已成为临床上一个重要的课题。
基层医疗单位要提高医疗质量,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防止药物源性疾病,避免重开药、滥用药,必须要积极开展合理用药。
本文就临床中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及对策作一分析,供临床用药参考。
1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现象1.1滥用抗生素的现象1.1.1缺乏针对性,盲目运用抗生素不少临床医生没有严格根据抗生素的适应证,不经化验等实验室检查,简单问一下病情就开药,总认为用抗生素后,心里踏实,而患者也满意。
如伤风、感冒、发热等病普遍采用抗生素疗法。
还有的迫于患者强烈要求而违心地运用抗生素。
这样不但治疗无效,而且容易增加副作用,并使机体产生耐药性。
1.1.2对许多抗生素药理特点不熟悉有些医生对哪些是杀菌类的,哪些是抑菌类的都搞不清楚。
主要表现在:能用杀菌的却选用抑菌的,能用窄谱的却选用广谱的,能用短效的却用长效的等,这样又怎么能谈得上合理应用的问题。
1.1.3热衷于用新的、价格昂贵的抗生素现在抗生素的品种越来越多,档次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贵。
有的医生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能用价廉的却用昂贵的。
也有不少医生用药求新,用量求大,总认为新药疗效好,用量越大,疗效越高。
认为药量与疗效是成正比例关系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一般来说,药物剂量增大,体内药物浓度愈高,产生作用愈强,但有一定的界限,超过一定的用药界限,即可导致药物中毒或致使患者死亡。
1.1.4不合理联合用药或配伍抗生素联合用药的目的是增强疗效,减轻毒副作用,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从而有效地控制感染。
但在临床中,有许多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
如一般感染的患者,青霉素与四环素合用;青霉素与磺胺类联用等。
一些人总认为只要是抗生素就能消炎,甚至为使疾病早日痊愈,把几种抗生素一起应用,殊不知每种抗生素的抗菌谱不同,用药不当,轻则达不到理想疗效或使药效降低,重则使药物毒副作用大增,危及健康。
基层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及解决对策

基层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及解决对策基层医疗机构是我国城市和农村医疗服务的基础,其医药消耗品采购和使用是影响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之一。
然而,目前国内许多基层医院在用药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如过度使用抗生素、滥用营养补剂、疑似假药乱象等。
这种现象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同时浪费了医疗资源。
本文将对基层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基层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1.过度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临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能有效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但是,许多临床医生在治疗感染时滥用抗生素,导致抗菌药物滥用,特别是一些广谱抗生素的常规使用,不仅增加了医疗费用,而且也增加了抗药性菌株的发展。
2.滥用营养补剂营养补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营养健康问题,但是滥用营养补剂不仅不能改善健康状况,反而可能导致营养过剩,增加肾脏、心脏负担,轻则影响生活质量,重则可能引发疾病。
3.疑似假药乱象医生推荐过多质量不可靠的药品,可能导致病患购买低质量的药品,无法治疗病情,有时甚至会对健康造成威胁。
二、基层医院不合理用药原因1.药品宣传力度大许多医药公司为了拓展市场,经常搞一些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引起医生和病患的关注,并通过社交媒体、网络等渠道进行信息传递。
这种药品宣传使得医生在处方时更加倾向于该品牌的药物。
2.医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基层医生普遍处于缺乏一线临床医院训练、技能水平不高的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基层医生没有掌握规范的药品使用知识和临床疾病的诊疗标准,导致了未能规范用药的情况。
3.药品的质量不可靠基层医院药品的供应体系相对复杂,供货渠道难以控制。
因此,药品质量控制也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许多低质量的药品就会进入基层医院的使用范围,增加了不合理用药的可能性。
三、应对不合理用药的措施1.加强对药品的质量监管应该建立完善的药品采购渠道,努力遏制假冒伪劣药品的出现和扩散。
与此同时,建立基层医院的药品质量监管机制,要求严格的质量管理标准和药品使用规范。
基层医院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与对策

2 . 5 受年龄 限制的药物 , 选用不 当 许 多药物的使用有 年龄
限制 , 如: 2 0岁 以下 的患者使用 甲氧氯普安宜 导致锥体外 系不
造 成 细 菌 耐药 。
查, 询 问病情 , 相 当然地认为 自己这次 和上 次病情差 不多 , 吃 的 药也应 该一 样 , 直接 索药 ; 还有 的患 者往 往只看 广告 , 不 看疗 效, 完全不顾及 长期 使用和乱用药品的危害 。
1 . 2 习惯 用 “ 新、 特、 贵” 药品 认 为价 格越 贵 , 疗效 越好 ; 认
1 患者不 合理 用药 原因
1 . 1 患 者 到 医 院 自行 “ 点药 ” 有 些患 者到 医院不经 医师检
片、 补 肾益脑片 、 祛 风止 痛胶囊 、 疏肝片等中成药增加服药频次
为多见 , 均 由每天 2次增加到每天 3次。祛风止痛胶囊 中含有 制草 乌有毒 , 特别是对 长期服用该 药的患者 , 增加服药 频次意 味着增加 了其 发生蓄积中毒的风险 j 。 2 . 4 抗生 素的应用不合 理 头孢 氨苄胶囊联用 罗红霉素 , 琥 乙红 霉素。头孢类 属 于 B 一 内酰胺 类抗 生素 , 它 的作用 机 制是 阻碍细菌细胞 壁合成 , 对繁殖期 的细菌杀菌作 用强 , 使 细菌迅 速处 于静 止状 ; 而大环 内酯 类作 用机 制是 阻碍 细菌 蛋 白质 合 成, 使细菌迅速处 于静止 状态 。两者合 用使 B 一 内酰胺 类杀 菌 作用减 弱而产 生拮 抗作用 不能达 到有效治疗 。由于基层 医院 未有 作药敏试 验的条件 , 医师大 多靠经验联合使 用抗生素 , 易
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摘要】目的提高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
方法分析不合理用药存在问题,提出促进合理用药的改进措施。
讨论建议通过分析医疗机构合理用药三个方面,采取相应的五种措施,从而促进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技术素质和水平的提高;促进医疗机构合理用药。
本文意在通过分析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存在的种种问题,并结合实践提出改进措施,目的是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医疗和社会效益,使患者能够获得合理的药物治疗。
1医疗机构中不合理用药的现状分析1、1知识更新不够,医务人员的用药水平跟不上步伐一方面医药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日新月异,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新药不断推出,另一方面病情的复杂性也使用药物风险越来越高。
再加上制药工业市场化发展迅猛,品种质量多样化、复杂化。
造就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出现越来越多。
1、2社会影响因素药品的价值、特性,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也影响人们对药品的使用。
药品生产企业、销售企业不正确的推销也是影响医师与患者合理用药的因素之一。
1、3药师参与不力卫生部99年11月发布《医院药师规划化培训大纲》中,首次提出要培养临床药师,2005年11月发布《关于开展临床药师培训试点的通知》,明确了培训应以提高临床药师实际工作能力为主的思路。
但临床藥师的培养速度与水平仍然不能适应医疗卫生发展与医疗卫生体制的需要,药师参与临床用药水平不高,与医院整体发展和广大患者的需求相距甚远,距离临床药师走入临床尚有不小的距离。
2讨论促进医疗机构中合理用药的改进措施2、1完善国家有关药物合理利用的政策和法规医药分开、施行基本药物制度、探索设立药事服务费等多种方式逐步与取消药品加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规范药品临床使用。
卫生部先后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等法规性文件,积极推进临床药师制建设,建立医疗团队,规定药师要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发挥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与药品质量管理方面的作用。
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存在的问题分析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在中国的基层医院中,抗生素的使用和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下所述:1.过度使用:基层医院往往缺乏足够的检测设备和专业人员,导致医生常常凭经验或症状进行诊断,并且过度使用抗生素。
据调查,在中国基层医院中,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60%-80%,而且在一些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使用率更高。
这种过度使用的做法不仅加速了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而且增加了医疗费用和患者的不良反应。
2.不合理的使用:基层医院中经常出现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如选择错误的药物、不正确的剂量、治疗时间过短或过长等。
这种不合理的使用不仅会导致治疗效果的减弱,还会增加抗生素副作用和毒副作用的发生。
3.滥用:滥用抗生素也是基层医院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许多患者被指示购买携带或服用不必要的抗生素,或者不从医院购买抗生素,而是从药店购买劣质或假冒伪劣的抗生素。
这种滥用不仅增加了抗生素的耐药性,还会导致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4.缺少培训:基层医院中的医护人员往往缺乏抗生素的管理知识和培训,因此很难进行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和管理。
医护人员需要了解如何通过临床路径管理、使用最佳治疗实践和制定抗生素管理计划等措施来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改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
5.缺乏监管:在基层医院中,抗生素的管理往往比较薄弱,没有人监督医生是否恰当地使用抗生素,并且很少对药品的来源和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
这种缺乏监管的情况会导致药品流通渠道不透明,而且无法控制药品的采购和销售环节。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存在许多问题,包括过度使用、不合理的使用、滥用、缺少培训和缺乏监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和管理,包括提高医护人员的培训水平、加强抗生素的质量和来源控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推广抗生素的合理用药等。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抑制抗生素耐药性的演变,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3不合理联合用药或配伍抗生素联合用药的目的是增强疗效,减轻毒副作用,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从而有效的控制感染。但在临床中,有许多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如青霉素与四环素合用;青霉素与磺胺类联用;同类抗生素同时使用,如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庆大霉素;甚至出现抗生素三联使用的现象,导致药物毒副作用增加及菌群失调,使临床治疗更加困难。
1.2.4重复用药胃舒平与颠茄合用,胃舒平是含有颠茄的复方制剂,合用没有必要。牛黄解毒片与黄连上清丸使用,这两种都属于清热泻火类药,均含大黄成分,合用后容易造成腹泻、恶心。强力银翘片与速效伤风胶囊使用,这两种药属于治疗伤风感冒药,分别含扑热息痛成分,合用后剂量加大,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出汗、腹泻、肝脏损害。胃复安和吗丁啉,均属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作用基本相似,属重复用药,而且二者合用后毒副作用可能增加,可致内分泌紊乱、溢乳、男性乳房发育、血清催产素增高等。甲氰咪呱与胃舒平合用,此类药都属于抗酸药及治疗消化性溃疡药,胃舒平含有氢氧化铝成分,可使甲氰咪呱的血液浓度降低,影响疗效。复合维生素B或是21-金维他,还加上维生素B1、B2,重复使用实属浪费。硝苯地平与拜心同合用,拜心同是硝苯地平的缓释剂,但两药长期合用剂量过大,可导致血压明显下降和出现外周水肿等严重不良反应。硝酸酯类药物合用,如消心痛和硝酸甘油合用,前者为长效制剂,后者为短效制剂,均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血供,但合用会加强冠脉盗血,加速机体耐药。
1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现象
1.1滥用抗生素的现象
1.1.1试验性治疗和无规律性用药选用抗生素的原则是根据细菌学检查结果,结合临床选用敏感抗生素。在临床中部分医师对病因不明、不能确诊的病人,根据临床经验而非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试验性或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或忽视药物动力学特征,随意缩短或延长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或次数,致使抗生素达不到有效的血液浓度或是药物剂量增大,这样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
促进胃排空的药物如胃复安、吗丁啉及西沙必利等在餐前30min服用,等进食时,药效恰好到达高峰,使整个上消化道在药物的疏通下能正常运转;抗胆碱药物如阿托品、普鲁苯辛、胃长宁等服药时间最好在餐前15~30min左右,用量应在以刚能引起口干为度,如普鲁苯辛每日3次,每次1片;溃疡隔离剂如三钾二橼酸铋等宜在餐前30min和睡前服用;抗胃泌素药如丙谷胺等宜在餐前15min服用。
基层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涌现,临床用药品种不断增多,面对繁多的药物,临床医师在选择药物时,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相关研究报告指出,不合理用药已成为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一份调查资料表明:全球每年约有近1/3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疾病本身。其中,用药品种最多、最不合理的首推抗生素,特别在基层医院这种现象更为普遍和严重。由此可见,不合理用药已成为当前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2其他方面不合理用药
1.2.1不分时间服药由于疾病的种类、用药目的、药物性质和作用等有很大的差别,要想取得理想的药效,服药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由于各药的生物利用度、血液浓度、代谢和排泄速度不同,所以合理掌握用药时间,是成功治疗疾病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关键。临床本应在餐前服用的药物,但实际很少在医嘱上见有交待。
1.2.3药物剂型不合理应用现在由于制剂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许多药物制成各种剂型以供临床选择。对于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需要在体内有较长的作用时间,通过口服缓/控释制剂能够方便有效地达到治疗目的,通常缓/控释制剂药物在体内达到稳态血液浓度的时间控制在8~24h。服用时需整片吞服,不应将药片随意嚼碎或分割开服用,否则可能破坏缓控释药结构的完整性而导致药物在体内短时全部释放,非但收不到预期效果,反而产生不良反应。例如拜心同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时尔平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及支气管炎;洁尔阴泡腾片有以治疗阴道炎等,这些药都是经过现代工艺技术生产的控释或缓释片。但由于临床医生不了解这些药物的特点,随意给病人减剂量服半片,药物分割后,在体内会迅速释放,体内药物浓度骤升,有可能造成药物中毒,这样就达不到缓释、控释、长效的目的。
1.1.4缺乏针对性,盲目使用抗生素部分医生不能根据病人体质和药物的全面情况适当选择药物,无法做到“对症下药”。对不同的人群,特别是老人、儿童,不重视抗生素的用法、剂量、时间。其具体表现为药不对症,感冒用抗生素;老人、儿童用药剂量不减或没有根据药物说明书酌情减量用药;针对儿童和肝肾功能障碍的老年人,没有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合理选择对肝肾功能无损害药物等,导致药物毒副作用增大甚至致死。
1.2.2联合用药不当吡嗪酰胺+利福平+异烟肼。以上三药属抗结核药,临床效果较好。但由于三联药对肝脏均有损害,易致转氨酶或胆红素水平升高,可出现肝性脑病、肝毒性增加。如果临床确实需要联合应用则在治疗前应检查肝功能并在疗程中密切观察。盐酸雷尼替丁+多潘立酮。多潘立酮为胃肠动力药,它常会影响合并使用的口服药物的吸收,从而影响药物的血液浓度。这两种药联合应用,降低盐酸雷尼替丁的生物利用度,从而使疗效降低。
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西米替丁等,需餐时服用。
某些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氢氧化铝凝胶、碳酸钙、10%氢氧化镁,以及复合制剂如胃舒平、盖必治、胃得乐(其中主要成分为抗酸剂)等,必须在餐后1~1.5h服用,这样可维持缓冲作用长达3~4h,如餐后立即服则药效只能维持1h左右。胃舒平、盖胃平为咀嚼剂,嚼碎后服下效果更好。增加黏膜血液量及防御因子,促进胃黏膜修复药物如螺佐呋酮餐后服用;其他像胃友、胃必治、胃仙u等,其最佳服用时间为餐后1h服用,即指两餐之间服。硫糖铝、米索前列醇、麦滋林等保护胃黏膜药宜在饭间服。硫糖铝若为片剂,需要嚼碎后用水吞下效果更好。含有胶体枸橼酸铋的得乐、迪乐等,可杀死幽门螺旋杆菌,但需与胃黏膜接触才能发挥作用,宜在饭间服。法莫替丁及奥美拉唑(洛赛克)等,均是强烈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在疾病急性期,一般主张早晚各服1次,待病情缓用药;分析
药品是一类特殊商品,在防病治病中起到重要作用。临床上药品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由药物引起的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基层医疗单位要提高医疗质量,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防止药物源性疾病,避免重开药、滥用药,积极开展合理用药。笔者就临床中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及对策作一分析,寻求改善和治理方法,以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的发生,供临床用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