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理用药分析
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

2)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剂和利福平联合 应用效果减弱
硝苯地平,尼群地平等二氢吡啶类 钙拮抗剂,服用后几乎完全吸收,但由 于肝脏代谢比例大,因此,生物利用度 很低。这类药物的代谢,主要与CYP3A4 有关。CYP3A4存在于人的肝脏和消化道 中,与多种药物的代谢有关,而利福平 正好可以诱导这种酶的活性,使该类药 物代谢加快,血药浓度降低,降压作用 减弱。
一 不良药物相互作用
又如克林霉素联用罗红霉素,二者 均作用于细菌蛋白合成过程中的核 糖体50 s亚基,竞争相同结合靶位, 因而产生拮抗⋯。
一 不良药物相互作用
1 药物相互拮抗
1.1联用的药物可因作用于同一受体或结 合位点而造成竞争拮抗:如两种β--内 酰胺类药物联用,不论青霉素类还是头 孢类,均作用于细菌细胞壁的粘肽合成 过程,干扰细胞壁的形成,作用机制和 位点一致,相互竞争,反不如只选用其 中的一种有效;
酶促作用
酶促药物(A) 联用药物(B) 相互作用及后果
苯巴比妥பைடு நூலகம்华法林等
B药加速失效
苯巴比妥 多西环素
B药的抗菌作用减弱
苯巴比妥 维生素K
B药减效可引起出血
利福平 苯巴比妥
口服避孕药 CTX
B药加速代谢失效,可引起意 外怀孕或突破性出血
B药为前体药,代谢为醛磷酰 胺而产生作用,细胞毒性
2 .2酶抑作用
环孢菌素, 他克莫司 十一烷酸睾酮, 可的松, 黄体酮, 他莫昔芬, 乙炔雌二醇
抑制肝药酶的药物(肝药酶抑制药)
硝基咪唑类抗真菌药:酮康唑、氟康唑、伊曲
康唑、咪康唑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红霉素、克林霉素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 氧氟沙星等
抗溃疡药:
5例不合理用药实例解析

不合理用药实例分析
五、不合理用药实例五
患者信息:男 ,26 周岁临床诊断:细菌性肺炎注释:无1.利巴韦林注射液(0.5g*1)用法:静脉滴注qd(1日1次)1次0.5g
2.葡萄糖注射液(10%*250ml)用法:静脉滴注qd(1日1次)1次250ml
不合理用药实例分析
解析
1.用药与诊断不相符(1)利巴韦林注射液用药与诊断不相符解析:选用利巴韦林不适宜。利巴韦林为抗病毒药,主要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建议选择头孢或其他抗细菌治疗用药
2.依托考昔片剂量、用法不正确,单次处方总量不符合规定解析:依托考昔给药频次不适宜。依托考昔片每日一次。建议按照说明书推荐每日一次给药。
3.有用药禁忌(1)依托考昔片有用药禁忌解析:依托考昔存在用药禁忌。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后诱发哮喘,荨麻疹或过敏反应的患者禁用。建议停用依托考昔,可改用英夫利西单抗等。
患者信息:男 ,45 周岁临床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注释:阿司匹林哮喘1.依托考昔片(60mg*5片*1盒)用法:po.bid(1日2次)1次30mg
2.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ml:5mg*1支)用法:im.qd(1日1次)1次5mg
不合理用药实例分析
解析
1.剂量、用法不正确,单次处方总量不符合规定(1)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剂量、用法不正确,单次处方总量不符合规定解析: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用法用量不适宜。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一般每周至数周给药一次(复方制剂中可溶性倍他米松磷酸钠2mg注射后很快吸收而迅速奏效,二丙酸倍他米松5mg注射后难以溶解,成为一个供缓慢吸收的贮库持续产生作用,从而可长时间控制症状),而处方中为每天一次给药。给药频次可改为qw
2.有相互作用情况(1)盐酸米诺环素胶囊有相互作用情况解析:患儿平时服用乳酸钙、硫酸亚铁,米诺环素与含钙、铁离子药物合用时,可形成不溶性络合物,使药物吸收减少;避免联用,若确需联用,间隔至少2小时。
不合理用药实例分析

不合理用药实例分析近年来,不合理用药现象在我国逐渐增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下面将结合实例,分析一些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首先,一些人在日常生活中过度依赖抗生素。
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有效药物,但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使抗生素逐渐失去功效。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许多患者患有感冒或者流感症状时,会随意购买抗生素用于治疗,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感冒和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并不能对病毒起到治疗作用。
这种不合理用药导致了抗生素滥用的现象,加剧了细菌的抗药性,给未来治疗感染性疾病带来了巨大挑战。
其次,有些人在服用药物时不按照医嘱进行用药。
他们可能会自行调整药物的剂量或频率,或者过早停止药物治疗。
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药物疗效不佳,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例如,一些患者在感到症状有所缓解后,会自行停止抗生素的使用,这样会导致感染没有完全清除,细菌很容易再次繁殖。
而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患者,如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在控制病情方面,漏服或不按时服药可能导致血压反跳或者血糖反归。
这些不合理用药的行为增加了治疗难度,并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
此外,一些人在购买药物时追求价格低廉,而忽视了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他们可能购买低价或者来路不明的药物,不了解药物的成分和剂量,这增加了药物的风险。
例如,一些人因追求经济实惠,选择了低价的保健品,但这些保健品往往效果不明显,甚至可能含有致癌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
此外,一些人在网上购买药物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很难判断药品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这种不合理用药的行为增加了药物的不确定性,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总的来说,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在我国依然比较严重。
人们对药物的了解不足、药物的滥用、不按医嘱用药以及追求低价药物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有必要加强公众的药物教育,提高人们对药物的正确认识和使用。
同时,对于医生和药店也需要加强对药物的使用指导,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

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常见的不合理用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滥用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然而滥用抗生素会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
一些患者或医生在感冒、发烧等病情中,盲目地使用抗生素,这样不仅对身体无益,还造成了抗生素耐药的风险。
此外,一些医生为了迎合患者的需求,滥用广谱抗生素,而不根据患者病情选用指定抗生素。
2.过度使用镇痛药: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常被患者滥用。
一些患者疼痛时不懂得合理使用这类药物,不仅容易掩盖疾病的症状,还可能导致长期使用引发药物依赖和药物过敏风险。
此外,过度使用镇痛药还会对身体内环境产生改变,增加患癌、心肌梗塞等疾病的风险。
3.追求速效,滥用抗病毒药:抗病毒药物主要针对病毒感染进行治疗,对一些病毒性感冒、水痘等疾病有一定效果。
然而,一些患者在感冒初期就滥用抗病毒药物,认为只要用药早,病情会更快好转。
事实上,追求速效不仅会增加药物对身体其他系统的影响,还可能导致抗病毒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在医生建议下,根据病毒感染的种类和严重程度使用抗病毒药物。
4.连续使用同类药物:一些患者在治疗其中一种疾病时,为了加快病情好转,习惯连续使用同类药物。
然而,一些药物具有一些副作用,连续使用会增加身体负担和风险。
同时,连续使用同类药物还会增加药物耐药性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药物时,应该进行定期休药,以减少潜在的不良反应和药物耐药性。
5.盲目减少药量:一些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用药后,出于对药物的怀疑或者经济负担等原因,自行减少药物的剂量。
然而,这种行为会导致药物疗效不佳或者出现药物反跳现象,影响疾病的康复。
在任何减少药物剂量的决定上,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注意观察身体反应。
综上所述,不合理的用药行为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包括药物耐药性的产生、不良反应的加重、疾病治疗的失败等。
因此,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要盲目使用药物,合理使用药物,以减少潜在的风险。
临床不合理用药案例分析执业药师

临床不合理用药案例分析执业药师标题:临床不合理用药案例分析执业药师执业药师是医疗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他们承担着管理和监督药品合理使用的责任。
然而,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在现实中仍然存在。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案例,探讨执业药师在临床不合理用药中的角色和职责。
一、案例一:抗生素滥用导致耐药性增加某患者患有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他的主治医生未能对患者进行合理的病原学检测,仅根据症状进行了抗生素的过度使用。
由于长期滥用抗生素,患者逐渐产生了耐药性,导致后续治疗效果不佳。
在这种情况下,执业药师应当发挥作为药物专家的专业知识和职责,敦促主治医生遵循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原则。
执业药师可以向医生提供有关病原学检测的建议,并在配药过程中严格执行应用药物的规范。
二、案例二:患者因激素滥用出现不良反应一名患者因为皮肤过敏问题寻求治疗,主治医生过度使用了类固醇激素,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包括皮肤变薄、毛发脱落等。
在这种情况下,执业药师应当在发现不合理的药物使用情况时及时进行干预。
执业药师可以与医生进行沟通,共同探讨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此外,执业药师还应当向患者提供足够的用药信息和管理建议,帮助他们避免滥用激素类药物。
三、案例三:乱用镇静药物导致药物依赖某患者在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后,主治医生在不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用药史的情况下,频繁开具镇静药物处方。
患者逐渐产生了药物依赖,出现了严重的戒断症状。
执业药师应当积极参与患者的药物管理,以确保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遵守适当的剂量和用药时长。
执业药师可以与主治医生一起制定具体的戒断计划,并提供逐渐减药的建议,以减轻患者的戒断反应。
四、案例四:不合理用药导致药物相互作用一位患者同时接受多种不同医生开具的处方药物,但没有告知医生其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
这导致不同药物之间发生了药物相互作用,使患者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执业药师可以扮演药物管理的咨询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执业药师应当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正在使用的药物,并提供详细的用药建议。
不合理用药案例分析

不合理用药案例分析第一例是抗生素滥用。
患者出现感冒症状后,自行购买了一种强力抗生素进行治疗。
然而,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并无治疗效果。
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滥用抗生素不仅浪费资源,也可能导致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加。
正确的做法是,针对感冒症状,可以适当使用退热镇痛药来缓解症状,同时增加充足的休息和饮水。
第二例是激素滥用。
人出现关节疼痛的症状,听说激素对于缓解疼痛有很好的效果,于是自行购买了一种激素药物来治疗。
然而,激素是一种强效药物,滥用会导致一系列的副作用,如免疫抑制、易感染、骨质疏松等。
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疼痛的原因,给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第三例是违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
人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来缓解焦虑和压力。
然而,抗精神病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运动障碍、代谢紊乱等不良反应。
正确的做法是,如果出现焦虑和压力等精神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
以上三个案例都涉及到未经医生指导的自行用药行为。
这种行为往往缺乏科学的依据和专业的知识,容易导致不合理用药。
为了避免不合理用药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强药物知识的宣传教育。
在大众中普及正确的用药知识,提高公众对药物的认识和正确用药的意识。
第二,加强医生的指导作用。
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病史进行合理的用药选择和用药指导,同时对患者进行用药的相关教育。
第三,加强药物监管。
对于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需要加强监管,防止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同时,对于一些激素类药物和抗生素类药物,可以进一步加强限制,减少滥用的可能性。
总之,不合理用药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为了避免不合理用药的发生,需要加强药物宣传教育、医生的指导作用和药物监管,并形成社会共识,让广大公众意识到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分析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分析在临床医学领域,不合理用药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医生开出的药方如果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健康风险和经济负担。
因此,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点评分析,有助于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点评分析。
首先,不合理用药常见于药物种类的选择。
例如,某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感冒发热的症状,但医生却开出了过多的抗生素,这种情况下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用药。
抗生素是针对细菌感染的药物,对于病毒感染并不起作用,过度使用抗生素容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增加治疗难度。
因此,在处方中合理选用药物种类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药物剂量和频次也是不合理用药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些医生在开药时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主观意愿来确定药物剂量和频次,而忽视了患者的具体情况。
比如,一些老年患者肾功能减退,需要调整药物的剂量和频次,否则容易出现药物积聚导致中毒。
因此,医生在开药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来确定合理的剂量和频次。
另外,药物配伍也是不合理用药的一个重要问题。
有些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同时服用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比如,抗凝药和水杨酸类药物同时服用容易引起出血等问题。
因此,在开药时医生应该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合理的药物配伍。
总的来说,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点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只有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生的用药水平,才能有效防止不合理用药带来的风险和负面影响。
希望医生们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做好药物处方的评估和调整,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我院临床不合理用药案例分析

我院临床不合理用药案例分析某院临床用药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例如医生过度开具抗生素处方,患者滥用药物,用药不符合指南和临床实践。
这些问题导致了药物过度使用,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并可能引发抗生素耐药性等严重后果。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具体案例,探讨造成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一:抗生素滥用病例描述:一名患者出现了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就诊后医生立即开具了广谱抗生素处方。
但实际上,该患者的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并不能对其起到治疗作用。
原因分析:医生开具广谱抗生素处方的原因可能是时间紧迫或者缺乏对病情的准确判断。
此外,医疗行为中对抗生素的过度依赖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解决方案:加强医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病情判断和合理用药的能力。
建立临床指南和规范,限制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在开具抗生素处方时,医生应根据病原学、细菌培养等检查结果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案例二:药物相互作用病例描述:一名患者在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的情况下出现了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
其中,一种药物的代谢酶受到抑制,导致其他药物的代谢变慢,进而增加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原因分析: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可能没有充分了解该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或者对药物相互作用的认识不够全面。
解决方案:医生在开具处方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并对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进行评估。
同时,提供给医生一份详细的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帮助其避免药物不良相互作用的发生。
案例三:超常规用药病例描述:某患者接受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尽管该治疗方法尚未有充分的临床试验支持,但医生还是决定试用该方法进行治疗。
原因分析:医生对新的治疗方法可能存在过度乐观的评估或者缺乏对临床研究的了解。
解决方案:建立科学的临床试验体系,促进新的治疗方法的研究和验证。
医生在决定尝试新疗法时,应权衡利弊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同时关注患者的知情同意。
综上所述,我院临床使用药物存在不合理用药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药物滥用、相互作用和超常规用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今社会,不合理用药已成为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调查资料表明:全球每年有近1/3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疾病本身;因不合理用药导致住院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为10%~20%,其中5%的患者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而死亡。
调查显示:我国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也很严重,不全国每年5000多万的住院病人中至少有250万人与药物使用不合理有关,由此每年可引起10多万人死亡。
目前,我国共有残疾人6000万,听力残疾者占1/3,其中60%~80%为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滥用所致。
合理用药是临床用药的理想境界,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实际上,临床用药中存在相当不合理用药现象;这些不合理用药现象正是用药管理这方面的因素。
因此,临床用药管理首先必须正视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现状,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各种因素,然后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的办法。
1 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
在临床实践中,不合理用药现象屡见不鲜,轻者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严重者可能酿成医疗事故,造成药物灾害,给当事人乃至社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目前临床用药普遍存在的问题至少有以下几种。
1.1 用药不对症多数情况属于选用药物不当,也有是开错、配错、发错、服错药物造成的。
无用药适应症而保险或安慰性用药,或者有用药适应症而得不到药物治疗,也属于用药不对症。
1.2 使用无确切疗效的药物受经济利益驱动,给病人使用疗效不确切的药物。
有些情况属于宣传报道的疗效与实际不符。
1.3 用药不足首先指剂量偏低,达不到有效治疗剂量。
再就是疗程太短,不足以彻底治愈疾病,导致疾病反复发作,耗费更多医药资源。
1.4 用药过分用药过分分四种情况:①用药剂量过大;②疗程过长;③无病用药,主要指长期使用以保健为目的的**,以及不必要的预防用药;④轻症用重药,这里的“重”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指贵重药,另一层含义指用药分量重,治疗普通感冒也要主治药、辅助药形成系列,预防药、对症药、保健药配套使用[1]。
1.5 使用毒副作用过大的药物无必要地让病人承受较大的治疗风险,容易发生可以避免的药物不良反应或药源性疾病。
1.6 合并用药不适当合并用药又称联合用药,指在一个病人身上同时或相继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治疗一种或多种同时存在的疾病。
合并用药不适当包括:无必要地合并使用多种药物;不适当地联合用药,导致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1.7 给药方案不合理未在适当的时间、间隔,经适当的途径给药。
1.8 重复给药多名医生给同一病人开相同的药物,或者提前续开处方。
2 导致不合理用药的因素
临床用药不只是医师、药师或病人单方面的事,而是涉及到诊断、开方、配方、给药及服药各个方面,涉及到医生、药师、护士、病人及家属乃至社会各有关人员。
2.1 医师因素医师是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主要责任者,掌握着是否用药和如何用药的决定权,即只有具有法定资格的医师才有处方权。
因此,临床用药不合理,医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医生个人的医药知识、临床用药经验、药物信息掌握程度、职业道德、工作作风、服务态度,都会影响其药物治疗决策和开处方行为,导致不合理用药[1]。
2.2 药师因素药师要整个临床用药过程中是**的提供者和合理用药的监督者。
药师对不合适用药的责任主要有:调配处方时审方不严;对病人的正确用药指导不力;缺乏与医护人
员的密切协作与信息交流。
2.3 护士因素护理人员负责给药操作,住院病人口服**也经护士之手发给病人。
给药环节发生的问题也会造成不合理用药。
例如,未正确执行医嘱,使用了失效的**,临床观察、监测、报告不力,给药过程操作不规范等。
2.4 病人因素病人积极配合治疗,遵照医嘱正确服药是保证合理用药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病人不遵守医生制定的药物治疗方案的行为称为病人不依从性(non-compliance)。
病人不依从的原因主要有:对药物疗效期望过高;理解、记忆偏差;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经济承受能力不足;滥用药物等。
2.5 药物因素药物本身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无合理与不合理的问题,关键是药物的一些特性容易造成不合理用药。
因药物固有的性质导致的不合理用药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5.1 药物的作用和使用因人而异:用规定的常用剂量,病人获得的疗效可能各不相同。
而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往往是个别现象,只发生在极少数病人身上。
有些病人对某些**会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2.5.2 多药并用使药物不良相互作用发生几率增加:药物相互作用分成体外相互作用又称药物配伍禁忌)和体内相互作用。
前者主要由药物之间的理化反应,药物与赋形剂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
后者主要包括药动学方面的相互作用和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药动学方面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合并使用的其它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使受影响药物毒性增强,或者疗效减弱。
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一方面指生理活性的相互作用,疗效增强或拮抗;另一方面指药物作用部位的相互作用,如竞争受体或靶位,增敏受体,改变作用部位递质酶的活力等。
2.6 社会因素主要是药品营销过程中的促销活动、广告宣传以及经济利益驱动等。
不合理用药的后果
不合理用药必然导致不良的结果,这些不良后果有些是单方面的,有些是综合性的;有些程度较轻,有些后果十分严重。
归纳起来,不合理用药导致的后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 延误疾病治疗有些不合理用药直接影响到药物治疗的有效性,轻者降低疗效,治疗失败或得不到治疗。
3.2 浪费医药资源不合理用药可造成**乃至医疗卫生资源(物资、资金和人力)有形和无形的浪费。
3.3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甚至药源性疾病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病原都是药物,差别在于对病人机体损害的程度。
3.4 酿成药疗事故因用药不当所造成的医疗事故,称为药疗事故。
不合理用药的不量后果被称为事故的,一方面是发生了严重的甚至是不可逆的损害,如致残致死;另一方面是涉及到人为的责任。
药疗事故通常分成三个等级:因用药造成严重毒副反应,给病人增加重度痛苦者为三等药疗事故;因用药造成病人残废者为二等药疗事故;因用药造成病人死亡者为一等药疗事故。
对临床用药管理的几点建议
①发挥药事管理委员会的作用:药事管理委员会通过统一医院管理人员与业务人员对合理用药的认识,促进临床科室和药剂科之间的沟通。
②制定和完善医院协定处方集:围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建立医院自己的协定处方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医院基本用药目录和协定处方集。
③做好处方和病历用药调查统计。
④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⑤一切从病人利益出发,坚持合理
用药。
某些药物的特殊用法
1、四环素可用于恶性心腔积液(0.5mg于20mlNS注入胸腔);内痔(0.25g溶于NS6ML.注
入痔核)
2、红枚素治疗梅毒(1.2~1.5g用7~10天)
3、消炎痛防治节育器引起的子宫出血(25mg/次,口服3/日);预防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的耳
毒性(注射前口服消炎痛25mg0
4、氯丙嗪治疗顽固性呃逆及胆道蛔虫引起的胆绞痛.
5、多塞平治疗消化性溃疡(睡前服50mg0
6、胞磷胆碱治疗一氧化碳中毒( 0.5/次,加入50GS40ml,iv)
7、奴佛卡因治偏瘫(0.5g静滴1次/日, 7次为一疗程);面神经痉孪(2%本品1~2ml于翳风
穴封闭。
8、654-2可用于脑外伤面神经麻痹,小儿麻痹症及一氧化碳中毒;坐骨神经痛(于昆仑穴
注射,每次8~10mg, 隔日一次,7次为1疗程,治愈率80%,有效率100%)
9、心得安增加抗癌药作用(长春碱类药加用本品80mg,3次/日)。
10、消心痛舌下含服可治急腹痛,支气管哮喘,呃逆。
11、雷尼替丁治疗口腔溃疡(口服或涂于溃疡面3/日)
12、V—B6治疗口腔溃疡(服3~4日)。
13、V—E治疗黄褐斑(0.1/次,3次/日);痛经(0.3/日);慢性腰腿痛(0.1/次,3次/日);小腿抽
筋(10mg/次,3次/日,7日为一疗程).
14、5—FU软膏治老年斑(2.5%软膏搽治)
常用药物的相互作用(A与B)
1、利多卡因与甲咪;甲咪可抑制肝微粒体酶影响利多卡因代谢,并可减少肝脏血流,降低肝脏对利多卡
因清除,致A清除率下降,易中毒。
2、别嘌呤醇与华法林等抗凝剂,抑制其肝代谢,延长抗凝半衰期。
3、苯妥项钠与扑尔敏,A血浆水平升高易中毒。
4、苯妥项钠与多巴胺,使B作用减弱,易出现低血压。
5、氨苄与口服避孕药,易导致避孕失败,发生突破性出血。
6、四环素与氢氧化铝可形成难溶性物质,使A吸收减少。
7、CTX与别嘌醇,B抑制肝微粒体酶使A代谢下降,骨髓抑制增加。
8、DDP与氨基粮苷类,易发生急性肾衰。
9、DDP与MTX,易九生严重的细胞毒性。
10、长春碱类药与BLM,DDP,易发生严重心脏毒性。
;与丝裂枚素,易发生严重肺毒性。
11、心得安与甲咪,A血药升高。
12、狄高辛与红枚素,四环素类,B抑制肠道细菌减少A代谢,易发生中毒。
13、V—B6与左旋多巴,使B代谢加速,对帕金森氏综合征治疗作用减弱或消失。
14、茶碱类与红枚素,A血药浓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