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

合集下载

02-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

02-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

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1.不合理用药的表现2.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3.不合理用药的后果4.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一:不合理用药的表现1)有病症未得到治疗2)选用药物不当3)用药剂量不足,过量或疗程过长4)不适当的合并用药5)无适应症用药6)无必要地使用价格昂贵的药品二: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人的因素:医师因素、药师因素、护师因素、病人因素药物因素外界因素1)医生因素由于新药、贵药、奇药不断上市,部分医生药学知识匮乏,为了迎合患者的心理,急于求成,在用药趋势上以新代旧者多,以廉代贵者少。

为了医疗机构和医生个人的经济利益,开大处方,重复用药。

医师是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主要责任者,掌握着是否用药和如何用药的决定权,因此,对于临床不合理用药往往应负主要责任。

2)药师因素药师在整个临床用药过程中是药品的提供者和合理用药的监督者。

药师工作失误,未能很好履行职责,也会造成不合理用药3)护师因素护理人员负责给药操作过程和患者的监护。

临床不合理用药或多或少也与护士的给药操作有关,某些严重不合理用药也有护士的责任4)患者因素长期以来患者对医生的依从助长了医生不合理的用药;有些长期慢性病的患者盲目自行服药,擅自缩短或延长用药时间;随意购买非处方药可能导致不合理用药的发生;药品广告不规范,对消费者造成误导。

5)药物因素①是否有用药的必要。

在可用可不用的情况下无需用药。

②若必须用药,就应考虑疗效问题。

为尽快治愈病人,在可供选择的同类药物中,应首选疗效最好的药。

③药物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的轻重权衡。

大多数药物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副作用或其他不良反应,以及耐药、成瘾等。

一般来说,应尽可能选择对病人有益无害或益多害少的药物,因此在用药时必须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防止滥用药物。

6)外界因素影响合理用药的外界因素错综复杂。

宏观层面的卫生保健体制和药品监督管理,中观层面的医疗机构宗旨和主导思想,微观层面的个人道德观念,以及传统习俗等诸多方面因素均可影响药物的合理使用。

临床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

临床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

临床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临床用药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用适当的药物治疗疾病的过程。

然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这不仅浪费了医疗资源,还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

本文将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缺乏准确的诊断在临床用药中,准确的诊断是选择合适药物的基础。

然而,由于病情的复杂性和医生的经验水平等因素,有时会导致诊断错误或不准确。

这就使得用药方案不合理,给患者带来风险和不良反应。

解决方法:加强医生的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

医生应不断学习新的诊断方法和疾病的最新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

此外,临床多学科协作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通过多学科的综合诊断,可以减少诊断错误的几率。

二、药物选择失误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然而,有些医生在药物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只注重药物的价格和广告效应,而忽视了药物的适应症和副作用。

解决方法:建立药物知识库,并加强医生的药物教育。

医院可以建立一个药物信息系统,收集药物的相关信息,包括适应症、药物相互作用、副作用等,医生在用药时可以查询这些信息,提高用药的准确性。

三、用药剂量不当临床用药时,药物的剂量是十分重要的。

过高的剂量可能会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而过低的剂量则无法发挥药物的疗效,使治疗效果不佳。

解决方法:临床用药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肝肾功能等指标来确定合适的剂量。

医生在用药时应仔细计算每个患者的合理剂量,并在用药过程中进行动态调整,以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四、滥用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有效药物,但由于抗生素的广谱性和药物滥用的问题,出现了抗生素耐药的情况。

在临床中,有些医生在面对一些症状不明的病情时,往往会过度使用抗生素,这不仅没有治疗效果,反而加速了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解决方法:加强医生关于抗生素使用的培训,建立抗生素使用规范。

医生应遵循适应症、疗程和剂量的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

临床常见不合理用药实例解析

临床常见不合理用药实例解析

不合理处方实例分析
解析
1.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不适宜。(1)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不适宜。解析: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给药途径错误,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无口服给药途径,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给药途径为皮下注射。
2.有相互作用情况。(1)肝素钠注射液、注射用尿激酶有相互作用情况。解析:肝素钠注射液、注射用尿激酶存在药物相互作用,肝素不宜与大剂量注射用尿激酶合用,会增大患者出血风险,二者谨慎合用。
3.有用药禁忌(1)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有用药禁忌解析: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存在诊断禁忌症,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禁用于未控制 的重度高血压患者,本品治疗期间会引起血压升高,因此治疗开始前应充分评估患者血压后在应用本品。
不合理处方实例分析
二、处方信息二
患者信息:女 ,56 周岁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注释:无1.氨酚曲马多片(37.5mg*10)用法:口服q6h(6小时1次)1次2片2.氨酚羟考酮片(5mg*10)用法:口服q6h(6小时1次)1次1片
2.有重复给药情况。(1)氨酚曲马多片、氨酚羟考酮片有重复给药情况。解析:使用含对乙酰氨基酚复方制剂时,对乙酰氨基酚日剂量应不超2g,每片氨酚曲马多和氨酚羟考酮均含有对乙酰氨基酚325mg,该处方中两者合用,对乙酰氨基酚成分重复,日剂量为2600mg,超对乙酰氨基酚的最大日剂量,建议选用一种或调整给药频次,对乙酰氨基酚限定2g以内。
感谢聆听,批评指导
2024
3.腰痹通胶囊(0.42g*50)用法:口服tid(1日3次)1次4粒
不合理处方实例分析
解析
1.剂量、用法不正确,单次处方总量不符合规定。(1)腰痹通胶囊剂量、用法不正确,单次处方总量不符合规定。解析:腰痹通胶囊单次给药剂量偏大,应为每次3粒,每日3次,建议腰痹通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饭后服用。

临床不合理用药案例分析执业药师

临床不合理用药案例分析执业药师

临床不合理用药案例分析执业药师标题:临床不合理用药案例分析执业药师执业药师是医疗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他们承担着管理和监督药品合理使用的责任。

然而,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在现实中仍然存在。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案例,探讨执业药师在临床不合理用药中的角色和职责。

一、案例一:抗生素滥用导致耐药性增加某患者患有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他的主治医生未能对患者进行合理的病原学检测,仅根据症状进行了抗生素的过度使用。

由于长期滥用抗生素,患者逐渐产生了耐药性,导致后续治疗效果不佳。

在这种情况下,执业药师应当发挥作为药物专家的专业知识和职责,敦促主治医生遵循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原则。

执业药师可以向医生提供有关病原学检测的建议,并在配药过程中严格执行应用药物的规范。

二、案例二:患者因激素滥用出现不良反应一名患者因为皮肤过敏问题寻求治疗,主治医生过度使用了类固醇激素,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包括皮肤变薄、毛发脱落等。

在这种情况下,执业药师应当在发现不合理的药物使用情况时及时进行干预。

执业药师可以与医生进行沟通,共同探讨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此外,执业药师还应当向患者提供足够的用药信息和管理建议,帮助他们避免滥用激素类药物。

三、案例三:乱用镇静药物导致药物依赖某患者在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后,主治医生在不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用药史的情况下,频繁开具镇静药物处方。

患者逐渐产生了药物依赖,出现了严重的戒断症状。

执业药师应当积极参与患者的药物管理,以确保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遵守适当的剂量和用药时长。

执业药师可以与主治医生一起制定具体的戒断计划,并提供逐渐减药的建议,以减轻患者的戒断反应。

四、案例四:不合理用药导致药物相互作用一位患者同时接受多种不同医生开具的处方药物,但没有告知医生其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

这导致不同药物之间发生了药物相互作用,使患者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执业药师可以扮演药物管理的咨询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执业药师应当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正在使用的药物,并提供详细的用药建议。

临床不合理用药与处方点评分析小结

临床不合理用药与处方点评分析小结

临床不合理用药与处方点评分析小结临床不合理用药与处方点评分析小结一、引言在临床实践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和处方现象,这不仅影响了病患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也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本文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和处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点评,希望通过此文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用药意识和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二、病例分析1.病例背景在本研究中,我们选取了一组具有典型特征的病例进行分析,包括病情、就诊情况、症状描述等详细信息。

2.病例分析在对选定的病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对其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并针对不合理用药和处方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包括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用药途径等方面的问题。

三、不合理用药与处方点评1.用药剂量不合理针对病例中出现的用药剂量不合理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调整剂量、合理分配用药次数等。

2.用药时间不合理针对病例中出现的用药时间不合理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关建议,建议在合适的时间给药,避免用药过早或过晚导致不良反应或治疗效果不佳。

3.用药途径选择不当针对病例中出现的用药途径选择不当的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关建议,建议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用药途径,避免用药不当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病历资料、用药指南、相关文献等。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在本文中涉及到的法律名词有:1.药品管理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办法;3.医疗纠纷处理办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纠纷处理办法。

六、结束语本文通过对临床不合理用药与处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点评,旨在提高医务人员用药水平和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希望本文能对相关人员在临床实践中的用药决策和处方编写提供参考,并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

临床常见不合理用药实例解析11

临床常见不合理用药实例解析11
2.有重复给药情况(1)洛伐他汀片、血脂康胶囊有重复给药情况解析:有重复给药的情况。血脂康胶囊虽被归入调脂中药,但其调脂机制与他汀类似,系通过现代GMP标准工艺,由特制红曲加入稻米生物发酵精制而成,主要成份为13种天然复合他汀,系无晶型结构的洛伐他汀及其同类物。所以血脂康胶囊和洛伐他汀联用属于重复用药。建议血脂康胶囊和洛伐他汀仅使用其中一种即可。
临床常见不合理用药实例解析

背景
处方评析,是药剂科开展的对用药的适宜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核,是临床药学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处方评析工作能够改进医疗质量,提高药品临床管理和临床药物治疗水平,促进医院的医疗管理制度优化,降低患者的医药负担。今天,咱们就分享临床上常见的不合理用药解析。
不合理用药实例分析
一、处方一
3.苯妥英钠片、氢氧化铝凝胶有相互作用情况解析:与含镁、铝或碳酸钙的抗酸药(如氢氧化铝)合用可降低苯妥英钠的生物利用度,两药应相隔2~3小时服用。
不合理用药实例分析
三、处方三
患者信息:男 ,79 周岁临床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急性加重注释:无1.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200μg/喷)用法:其他吸入bid(1日2次)1次400ug
2.有用药禁忌(1)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有用药禁忌解析:心力衰竭IV者禁用利妥昔单抗,利妥昔单抗根据临床研究显示有心脏疾病的不良反应(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房颤、心动过速),患者本身有心衰病史,使用利妥昔单抗会增加心脏毒性,属于禁忌症,更改化疗方案。
3.溶媒的选择、用法用量不适宜(1)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溶媒的选择、用法用量不适宜解析:溶媒用量不适宜。在无菌条件下抽取所需剂量的利妥昔单抗,置于无菌无致热原的含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的输液袋中,稀释到利妥昔单抗的浓度为1mg/ml。处方配制浓度明显大于1mg/ml,建议根据计算好的药物剂量,选用适宜的溶媒用量。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分析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分析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分析在临床医学领域,不合理用药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医生开出的药方如果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健康风险和经济负担。

因此,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点评分析,有助于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点评分析。

首先,不合理用药常见于药物种类的选择。

例如,某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感冒发热的症状,但医生却开出了过多的抗生素,这种情况下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用药。

抗生素是针对细菌感染的药物,对于病毒感染并不起作用,过度使用抗生素容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增加治疗难度。

因此,在处方中合理选用药物种类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药物剂量和频次也是不合理用药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些医生在开药时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主观意愿来确定药物剂量和频次,而忽视了患者的具体情况。

比如,一些老年患者肾功能减退,需要调整药物的剂量和频次,否则容易出现药物积聚导致中毒。

因此,医生在开药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来确定合理的剂量和频次。

另外,药物配伍也是不合理用药的一个重要问题。

有些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同时服用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比如,抗凝药和水杨酸类药物同时服用容易引起出血等问题。

因此,在开药时医生应该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合理的药物配伍。

总的来说,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点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只有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生的用药水平,才能有效防止不合理用药带来的风险和负面影响。

希望医生们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做好药物处方的评估和调整,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我院临床不合理用药案例分析

我院临床不合理用药案例分析

我院临床不合理用药案例分析某院临床用药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例如医生过度开具抗生素处方,患者滥用药物,用药不符合指南和临床实践。

这些问题导致了药物过度使用,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并可能引发抗生素耐药性等严重后果。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具体案例,探讨造成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一:抗生素滥用病例描述:一名患者出现了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就诊后医生立即开具了广谱抗生素处方。

但实际上,该患者的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并不能对其起到治疗作用。

原因分析:医生开具广谱抗生素处方的原因可能是时间紧迫或者缺乏对病情的准确判断。

此外,医疗行为中对抗生素的过度依赖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解决方案:加强医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病情判断和合理用药的能力。

建立临床指南和规范,限制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在开具抗生素处方时,医生应根据病原学、细菌培养等检查结果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案例二:药物相互作用病例描述:一名患者在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的情况下出现了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

其中,一种药物的代谢酶受到抑制,导致其他药物的代谢变慢,进而增加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原因分析: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可能没有充分了解该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或者对药物相互作用的认识不够全面。

解决方案:医生在开具处方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并对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进行评估。

同时,提供给医生一份详细的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帮助其避免药物不良相互作用的发生。

案例三:超常规用药病例描述:某患者接受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尽管该治疗方法尚未有充分的临床试验支持,但医生还是决定试用该方法进行治疗。

原因分析:医生对新的治疗方法可能存在过度乐观的评估或者缺乏对临床研究的了解。

解决方案:建立科学的临床试验体系,促进新的治疗方法的研究和验证。

医生在决定尝试新疗法时,应权衡利弊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同时关注患者的知情同意。

综上所述,我院临床使用药物存在不合理用药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药物滥用、相互作用和超常规用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为了提高药物的合理应用,就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分析,与大家共同探讨提高,以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方法抽查我院门诊2012年7~12月份的处方共8389张,从中遴选出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

结果在抽查的8389张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有329张,不合格率为3.92%。

结论我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临床医师、药师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标签:处方点评;用药分析;不合理用药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根据WHO报告,全球每年大约有1/3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疾病本身[1]。

随着《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实施,国家卫生部对处方的调剂有了明确的要求,进行处方点评也是医疗改革的主要内容,更是提高医疗质量的主要措施[2]。

因此正确选择药物,并合理使用药物,以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是今后临床药学的重要任务,我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临床药学,其中处方点评就是临床药学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有效途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10%的比例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7~12月的门诊处方总计8389张,处方样本覆盖全院各科室,具有一定代表性。

以《新编药物学》第17版和法定药物说明书有关内容为准。

1.2 统计方法
利用我院处方点评系统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及分类分析,包括不合格处方数,占不合格处方及抽查处方比例%。

2 结果
在抽查的8389张处方中,药品品种总数18 766种,每张处方药品平均数2.23种;不合理用药处方总计329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3.92%,结果见表1。

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选药不合理、联用不合理、重复用药、用法不合理、用量不合理、处方书写不规范、诊断与用药不相符等。

3 分析讨论
3.1 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
卫生部已经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推动抗生素的临床合理使用。

我院目前也采取多种途径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没有明确的抗生素适应证使用,如诊断为高血压、糖尿病时却使用抗菌药物或直接写购药。

(2)对于普通感冒,使用抗生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由病毒引起,而细菌感染则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若存在细菌感染,可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来治疗,若为病毒感染则一般不必使用抗菌药物,因抗菌药物对病毒感染无效。

对于一般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不仅较少有明确指征,可能造成浪费,而且还极可能诱导产生耐药菌株或药物不良反应;无指征地滥用抗菌药物并不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而且有可能造成药品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干扰和掩盖病情,延误正确的诊断和治疗[3]。

(3)违反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初级医师越级使用应由主治及以上医师签名方可使用二线抗菌药物。

3.2 选药不合理
对药物知识了解不全面,没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药物的适应证正确选用药物,多数情况属于选用药物不当造成的。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药制剂的开发和使用其不规范使用、滥用情况较为普遍,不良反应日益增多[4]。

由表1可以看出,这种情况在我院药物应用中较少见,但应引起重视。

3.3 联合用药
在抽查的8389张处方中,每张处方药品平均数2.23种,说明门诊处方中,联合用药现象比较普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另外,联合用药造成了临床用药过分,主要表现在老年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因老年人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5%,6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5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5]。

不适当地联合用药,导致药物间发生相互作用,以致降效、失效,甚至招致毒性反应。

3.4 用法、用量不合理
未在适当的时间、间隔,经适当的途径给药。

不同药物的服药时间、给药次数是有所不同的,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合理使用,以达到最佳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如青霉素类药物每日1次,青霉素类属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其杀菌效果取决于血与组织中药物浓度超过MIC的时间,日用量宜分3~4次给药[6]。

3.5 处方书写不规范
处方不规范增加了调配与制剂的难度,由表1可见,此类处方共254张,占不合格处方的77.20%,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大多数,主要表现为处方前记各项填写不全、缺临床诊断等,影响了药师审核药物使用是否合理。

处方正文主要表现为药品未使用中文通用名、错误的药品规格、用法不明确、涂改无医师签名及修改日期与该做皮试的未注明等。

3.6 诊断与用药不相符
如临床诊断为“牙龈炎”,开奥硝唑+感冒灵等。

4 结论
本次调查统计显示,我院门诊患者药物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临床用药不合理因素主要包括药物因素、患者因素、以及其他因素,涉及到医生、药师、护士、病人及家属乃至社会各有关人员。

针对各种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可采取的措施有:(1)加强宣传学习,搞好专业培训。

加大合理用药知识宣传和人员培训的力度,定期办合理用药相关方面的学习班,促进临床科室和药剂科之间的沟通。

(2)编印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知识专刊,交流和报道各种临床药学有关的信息,制定和善医院协定处方集,围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建立医院自己的协定处方系统。

(3)开设门诊药物咨询窗口,给患者提供药物方面的信息,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保证患者安全有效的用药;做好处方和病历用药调查统计,处方抽查与审核、评价。

(4)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做一些药物的血药浓度的监测,这些药物主要是有效血药浓度与中毒量相接近的药物,如:地高辛;使用抗菌药物做药敏试验,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减少抗菌药物的盲目滥用。

(5)与临床进行沟通,查阅病历,对新药进行有效的临床监督与观查。

(6)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坚持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杜炜龙,蔡娜.临床常见不合理用药现象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0,11(31):125-12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3号)处方管理办法[S].2007.
[3]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续六)[J].抗感染药学,2006,3(3):145-146.
[4] 张策,张晗.临床药师参与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实践[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7):427-429.
[5] 林瑞英,徐燕.浅谈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原则[J].中国医药指南,2012,4(11):367-368.
[6] 李兰香.门诊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122-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