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报告

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报告

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2010-04-06 10:54:24一.载体用量错误、输注时间控制不当:①晚期大肠癌患者: 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注射用盐酸伊立替康120 mg, 静滴。

结论:医嘱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作为载体,其静滴时间大有可能超过90 min,注射用盐酸伊立替康法定药品说明书中明确指出静滴时间应在30~90 min。

,医师应将载体修正为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

分析:盐酸伊立替康是半合成喜树碱的衍生物,其可特异性地与拓扑异构酶I结合,后者诱导可逆性DNA单链断裂,从而使DNA双链结构解旋。

盐酸伊立替康主要在肝被羧酸酯酶裂解转化为72乙基210羟基喜树碱( SN238)而发挥作用,SN238主要作用于癌细胞分裂的S期,伊立替康及SN238可与拓扑异构酶I2DNA 复合物结合,从而阻止癌细胞断裂的DNA单链再连接,而SN238活性较伊立替康强100~1 000倍。

在30~90 min静滴伊立替康后1 h, SN238达到最大浓度,从而达到最大的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的目的。

②胰腺癌患者: 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注射用盐酸吉西他宾1 g 静滴。

分析:注射用盐酸吉西他宾t1 /2为32~94 min,体清除率大,需短时(30 min)输注。

应建议医师将0.9%氯化钠注射液修改为100 mL静滴为妥。

二.载体选择不当:溶媒的选择应该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品种,尽量避免溶媒选择不当,影响药物的稳定性。

①肺癌患者: 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依托泊苷注射液0.1 g 静脉滴注。

分析:依托泊苷注射液在葡萄糖溶液中不稳定,可形成细微沉淀,应该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②乳腺癌患者: 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60 mg 静脉滴注。

分析: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药品法定说明书注意事项中指出其只能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注射用水溶解,以免pH的原因影响效价或浑浊;③胃癌患者: 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注射用奥沙利铂100 mg 静脉滴注。

医院不合理用药整改报告范文

医院不合理用药整改报告范文

医院不合理用药整改报告范文随着医疗行业不断发展,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药物应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合理用药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医院不合理用药现象仍然存在,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药物资源的浪费。

为了加强医院不合理用药的整改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医院不合理用药现状及原因分析1. 药物滥用和误用:部分医生在开具处方时,未严格按照药物适应症和剂量要求进行用药,导致药物滥用和误用。

2. 药物不合理搭配:医生在开具处方时,未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药物不合理搭配。

3. 过度使用抗生素:在部分医院,抗生素的使用率较高,甚至出现滥用现象,增加了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4. 药品采购和供应链问题:部分医院药品采购流程不规范,供应链管理不完善,导致不合理用药现象。

5. 医生和药师培训不足:部分医生和药师对药物知识掌握不足,导致在药物应用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现象。

二、整改措施及实施1. 加强医生和药师培训:提高医生和药师对药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定期组织培训和学术交流,促进合理用药意识的提升。

2. 完善药品采购和管理制度:规范药品采购流程,加强供应链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和供应。

3. 建立药物使用监测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医院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发现不合理用药现象,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4. 强化处方审核和点评:加强对医生处方的审核和点评,对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纠正,促进合理用药。

5. 推广临床路径和药物指南:根据临床路径和药物指南,规范医生用药行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6. 加强患者用药教育:提高患者对药物知识的认知,引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降低不合理用药风险。

三、整改成果及展望通过以上整改措施的实施,医院不合理用药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患者用药安全得到了保障,治疗效果得到提高。

然而,整改工作仍需持续深化,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

医院违规用药整改报告范文(通用篇)

医院违规用药整改报告范文(通用篇)

医院违规用药整改报告范文(通用篇)尊敬的领导:根据我国医疗保障局的要求,我院对近期违规用药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自查自纠,现将自查情况及整改措施报告如下:一、存在问题1. 药品使用不合理:部分医生在开具处方时,未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诊疗指南及临床路径等规定进行用药,存在超适应症、超剂量、超频次等问题。

2. 药品管理不规范:部分科室在药品采购、储存、调配、使用等环节存在管理漏洞,导致药品过期、损坏、流失等问题。

3. 药品费用控制不力:部分科室在药品使用过程中,未严格执行医保政策,导致药品费用超标,给医院带来了经济压力。

4. 医务人员培训不足:部分医务人员对药品相关政策法规、临床路径、医保政策等了解不足,导致违规用药现象发生。

二、整改措施1. 加强药品使用管理: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诊疗指南及临床路径等规定进行用药,规范医生处方行为,杜绝超适应症、超剂量、超频次等问题。

2. 规范药品管理:完善药品采购、储存、调配、使用等环节的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加强药品过期、损坏、流失等问题的监控,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整改。

3. 加强药品费用控制:严格执行医保政策,合理使用药品,确保药品费用在可控范围内。

加强对科室药品费用的监控,对超标情况进行分析、整改。

4.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药品相关政策法规、临床路径、医保政策等,提高医务人员对药品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5. 建立药品使用监管机制:成立药品使用监管小组,加强对药品使用全过程的监管,及时发现和整改违规用药问题。

6. 完善药品使用奖惩制度:对规范使用药品的医务人员给予奖励,对违规用药的医务人员进行处罚,提高医务人员规范用药的自觉性。

7.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充分了解患者需求,合理使用药品,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三、整改时间表1. 立即整改:针对存在问题,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整改到位。

2. 短期整改:在一个月内,完善药品管理制度,加强药品管理,规范医生处方行为。

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

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

病例②:氨茶碱和环丙沙星的联合应用
患者:76岁,女性。 经过:因右大腿骨颈部骨折住院。服 用缓释氨茶碱( 600mg/ 日)治疗慢性阻 塞性肺部疾病。开始服用后第5天,进行 治疗骨折的手术,术后,开始给予华法 令。肝、肾功能无异常。给予氨茶碱7、 8天后,血中氨茶碱的浓度(次回用药前 1小时的值)分别为18.6和16.6μg/ml。
西米替丁的结构中有咪唑环,咪唑环与 CYP 的亚铁配位结合,引起 CYP 酶抑制。所有 的CYP都含有亚铁,因此,西米替丁非特异性 地抑制所有的 CYP ,特别是对 CYP3A 的抑制作 用最强。 氨茶碱的主要经由CYP代谢,与西米替丁 合并使用,代谢受到抑制,结果导致血药浓 度升高,出现中毒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心 动过速,痉挛等)。
抗焦虑药 催眠镇静药 抗抑郁药 抗癫痫药 抗心律不齐药 Ca拮抗剂 抗高血脂药 抗组胺药 抗溃疡药 抗菌药 免疫抑制剂 激素类药物 阿普唑仑, 地西泮 三唑仑, 咪达唑仑 米帕明, 阿米替林 卡马西平 胺碘酮, 利多卡因, 喹尼丁, 普罗帕酮, 丙吡胺 硝苯地平, 地尔硫卓, 维拉帕米 辛伐他汀, 西立伐他汀(1997-2001) 特非那丁(1985-1998), 阿司咪唑(1988-1999,部分国家) 奥美拉唑 红霉素, 交沙霉素, 克拉霉素, 罗红霉素 环孢菌素, 他克莫司 十一烷酸睾酮, 可的松, 黄体酮, 他莫昔芬, 乙炔雌二醇
另一方面,同位 H2 受体阻断剂的 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因其没有 咪唑环,对 CYP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雷尼替丁尽管对CYP 的亲和力只有西 米替丁的 1/10 ,但也有出现痉挛等 中毒症状的病例报告。研究发现, 法莫替丁对氨茶碱的血中浓度没有 影响。
氨茶碱和H2受体阻断剂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避免氨茶碱和西米替丁合并应用, 确有必要合并使用时,最好选择法莫替 丁。此外,也可以选择质子泵抑制剂作 为替代药物,但与奥美拉唑合并使用时 ,有报道氨茶碱的浓度下降14%,与兰索 拉唑合并使用2周后,有病例报告,支气 管哮喘症状加重,因此,选择使用这些 药物时,要注意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不合理用药整改报告范文

不合理用药整改报告范文

不合理用药整改报告范文一、前言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药物治疗已成为临床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然而,不合理用药现象在某些医疗机构和患者中仍然存在,不仅影响了治疗效果,还给患者带来了安全隐患。

为了加强药物合理应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我院对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了整改。

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二、整改背景近年来,我院在药物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用药过量或不足;2. 用药时机不当;3. 药物品种选择不合理;4. 药物配伍不当;5. 药物使用方法不当;6. 抗生素滥用。

这些现象不仅影响了治疗效果,还可能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我院决定对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整改。

三、整改措施1. 建立完善的用药管理制度(1)制定《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明确药物临床应用的各个环节,包括药物采购、储存、配送、使用等。

(2)建立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和评价体系,定期对用药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加强用药培训和教育(1)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参加药物知识培训,提高药物临床应用水平。

(2)开展药物合理应用宣传活动,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用药安全意识。

3. 优化药物品种选择(1)根据临床需求,合理选择药物品种,确保药物供应。

(2)开展药物经济学评价,优先选择性价比高的药物。

4. 规范抗生素使用(1)制定《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南》,明确抗生素使用的适应症、剂量、疗程等。

(2)加强抗生素使用监管,严惩抗生素滥用行为。

5. 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1)建立健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提高不良反应报告率。

(2)对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进行评估,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四、整改成效通过以上整改措施,我院不合理用药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用药过量或不足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用药更加合理。

2. 用药时机得到优化,提高了治疗效果。

医院不合理用药整改报告范文

医院不合理用药整改报告范文

医院不合理用药整改报告范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医疗资源的不断扩充,我国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其中,医院不合理用药问题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本报告旨在分析并整改我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推动医院用药管理的持续改善。

二、问题分析1. 问题的出现我院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出现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不对称:患者对于药物治疗的专业性了解相对较少,常常只能依赖医生的建议和处方用药。

由于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认知差异,加之医生的经验和个人偏好可能会影响处方的选择,导致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2)激励机制不完善:目前医院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主要以经济指标为导向,医生往往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忽视了药物治疗的合理性和患者的权益。

(3)药品市场监管不到位:某些商业化药品推销行为不规范,甚至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患者的用药决策。

2. 问题的表现我院的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过度使用抗生素:由于抗生素疗效显著且迅速,患者和医生往往倾向于过度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使得抗生素的有效性下降。

(2)滥用注射剂和输液:一些疾病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治疗,但由于患者对于注射剂和输液的误解和需求,医生常常不得不开具不合理的处方。

(3)使用经验不足的医生和护士:在一些基层医院和普通科室,医术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医生和护士的药物知识和临床经验不足,导致用药的错误和不合理。

(4)药品选择依据不明确:一些医生在用药选择时缺乏明确的依据,或者根据自身经验、倾向和厂商推荐而开具处方。

三、整改对策为了解决不合理用药问题,改善我院的用药管理,可采取如下对策:1. 提高患者用药自主能力: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于药物治疗的了解,培养患者在用药决策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2. 综合考量药物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在用药选择时,医生应当考虑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选择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医院不合理用药整改报告范文

医院不合理用药整改报告范文

医院不合理用药整改报告范文一、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在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不合理用药现象也日益凸显,不仅浪费医疗资源,还可能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我院决定开展不合理用药整改工作。

现将整改报告如下。

二、不合理用药现象及原因分析1. 不合理用药现象(1)药物滥用:部分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盲目追求疗效,过量使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增多。

(2)药物配伍禁忌:部分医生在开处方时,未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患者出现药物配伍禁忌。

(3)药物使用不当:部分医生对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等掌握不准确,导致药物使用不当。

(4)药物滥用:部分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盲目追求疗效,过量使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增多。

2. 原因分析(1)医生专业知识不足:部分医生对药物知识掌握不全面,导致不合理用药。

(2)医生工作压力大:医生在繁忙的工作中,容易忽视药物合理使用。

(3)患者要求:部分患者要求医生使用疗效较好的药物,导致医生不合理用药。

三、整改措施1. 加强医生培训:定期开展药物知识培训,提高医生对药物知识的掌握。

2. 完善处方点评制度: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监督、整改。

3. 加强医生与药师沟通:医生在开处方时,与药师充分沟通,确保药物合理使用。

4. 优化用药指南:制定合理的用药指南,指导医生合理用药。

5. 加强患者教育:向患者宣传合理用药知识,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意识。

四、整改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我院不合理用药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医生对药物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处方质量得到提升。

患者用药安全得到保障,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五、总结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威胁患者健康,我院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

通过加强医生培训、完善处方点评制度、加强医生与药师沟通、优化用药指南、加强患者教育等措施,我院不合理用药现象得到有效改善。

用药错误报告分析及整改措施

用药错误报告分析及整改措施

用药错误报告分析及整改措施药物错误是指在药物处理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包括药物处方、配药、给药等环节中的错误。

药物错误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或者健康威胁,因此对药物错误进行及时分析和整改措施的制定十分重要。

本报告将对一起药物错误事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事件的背景:在某医院的药房,发生了一起用药错误事件。

患者约翰逊因腰痛到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腰间盘突出症,并开具了一份处方给他。

药房工作人员在打印处方后,错误地配药,并将错误的药物交给了患者。

患者在服用后出现了严重的过敏反应,被紧急送往急诊救治。

我们对这起事件进行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1. 个体因素:药房工作人员在处理患者的处方时,出现了操作失误。

这可能是由于工作疲劳、缺乏专业知识或者处方模糊不清所导致。

此外,患者本身也负有一定的责任,应该在取药时核对药品的名称和剂量。

2. 组织因素:药房内缺乏严格的药物管理制度,对药物配药过程中的检查和核对环节不完善。

药房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也不够顺畅。

这些组织因素都可能导致药物错误的发生。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整改措施:1. 加强培训和教育:对药房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还要加强对药物管理的培训,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2. 引入信息化系统:在药房中引入信息化系统,包括电子处方和药物配药系统。

通过电子处方,可以减少处方模糊不清的情况,而药物配药系统可以辅助工作人员进行药物的准确配药。

3. 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药房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对药物配药过程的监督和检查。

制定标准操作流程,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减少操作失误的发生。

4. 加强沟通和合作:药房工作人员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机制。

每次配药前应进行多人核对,确保药品的名称和剂量无误。

5. 强调患者责任:对患者进行教育,告知他们核对药品信息的重要性。

提醒他们在取药时仔细核对药品的名称和剂量,并与医生进行进一步确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2010-04-06 10:54:24一.载体用量错误、输注时间控制不当:①晚期大肠癌患者: 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注射用盐酸伊立替康120 mg, 静滴。

结论:医嘱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作为载体,其静滴时间大有可能超过90 min,注射用盐酸伊立替康法定药品说明书中明确指出静滴时间应在30~90 min。

,医师应将载体修正为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

分析:盐酸伊立替康是半合成喜树碱的衍生物,其可特异性地与拓扑异构酶I结合,后者诱导可逆性DNA单链断裂,从而使DNA双链结构解旋。

盐酸伊立替康主要在肝内被羧酸酯酶裂解转化为72乙基210羟基喜树碱( SN238)而发挥作用,SN238主要作用于癌细胞分裂的S期,伊立替康及SN238可与拓扑异构酶I2DNA 复合物结合,从而阻止癌细胞断裂的DNA单链再连接,而SN238活性较伊立替康强100~1 000倍。

在30~90 min内静滴伊立替康后1 h内, SN238达到最大浓度,从而达到最大的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的目的。

②胰腺癌患者: 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注射用盐酸吉西他宾1 g 静滴。

分析:注射用盐酸吉西他宾t1 /2为32~94 min,体内清除率大,需短时(30 min)输注。

应建议医师将0.9%氯化钠注射液修改为100 mL静滴为妥。

二.载体选择不当:溶媒的选择应该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品种,尽量避免溶媒选择不当,影响药物的稳定性。

①肺癌患者: 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依托泊苷注射液0.1 g 静脉滴注。

分析:依托泊苷注射液在葡萄糖溶液中不稳定,可形成细微沉淀,应该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②乳腺癌患者: 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60 mg 静脉滴注。

分析: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药品法定说明书注意事项中指出其只能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注射用水溶解,以免pH的原因影响效价或浑浊;③胃癌患者: 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注射用奥沙利铂100 mg 静脉滴注。

分析:奥沙利铂不能与碱性药物或介质、氯化物、碱性制剂等一起使用,应用注射用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

④晚期胃癌患者: 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替加氟0.8 g 腹腔注射。

分析:因腹腔注射不能应用含葡萄糖的液体, 应要求医师将载体修正为0.9%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⑤ 5 %葡萄糖100mL + 阿莫西林钠/ 舒巴坦钠1.5g。

分析:由于阿莫西林在葡萄糖弱酸性溶液中分解较快,且浓度越高,稳定性越差。

活性降低,并可能产生致敏物质,影响治疗效果,建议医生用阿莫西林钠/ 舒巴坦钠时选择生理盐水做载体。

pH值是影响静脉药物与载体相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不适当的pH 下有些药物会产生沉淀或加速分解。

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分子结构中的β-内酰胺环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都不稳定。

在酸性环境中青霉素水解成青霉烯酸或青霉二酸,加热或增加酸度,则水解完全,生成青霉胺、青霉醛和二氧化碳。

在碱性溶液中,β-内酰胺环也会发生水解,形成青霉噻唑酸。

因此临床上将青霉素类药物加入500 ml 葡萄糖输液(pH 为3.2~5.5) 中是不合理的。

青霉素在长时间静滴过程中会分解,不仅疗效下降而且易引起过敏反应。

因此建议β-内酰胺类抗生素宜用生理盐水作为载体溶媒,以防主药分解、疗效降低。

为保持药物稳定并使体内血药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输注氨苄西林等抗生素时,最合适的溶媒为0.9 %氯化钠注射液,最适宜的液体量是50~100 ml ,并在短时间内输注完成。

⑥复方氯化钠中含有氯化钙成分,头孢曲松遇钙离子会使药物的溶解度降低,出现沉淀(白色絮状物) ;头孢拉定的碳酸钠制剂与复方氯化钠配伍后也会产生沉淀。

⑦临床上常用5 %葡萄糖注射液或10 %葡萄糖注射液冲配红霉素静脉输液,由于红霉素的稳定pH 值为6.0~8.0 ,当pH 小于6.0或大于8.0 时都会迅速分解,尤其在pH 低的葡萄糖溶液内、且温度稍高时,红霉素催化降解作用更严重。

⑧多种维生素类药物需静脉输注给药时,也应选择合适的载体溶媒。

如维他利匹特是脂溶性维生素,适合用脂肪乳作为溶媒。

水乐维他不宜用含电解质溶液(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氨基酸溶液等) 作溶媒,应选葡萄糖注射液或脂肪乳作为载体溶媒。

⑨前列地尔注射液(凯时)是以脂微球为药物载体的静脉注射制剂,由于脂微球的包裹,前列地尔不易失活,溶媒选择不当,可能会破坏脂微球结构,因此说明书要求用10ML生理盐水缓慢静注;⑩多烯磷脂酰胆碱、脂肪乳等容易受电解质影响,不应使用氯化钠作溶媒,只能用葡萄糖溶液稀释。

○胺碘酮(可达龙) 注射液+ NS 注射液;○波贝用葡萄糖溶液稀释。

○甘利欣用10%葡萄糖溶液稀释。

三. 药物浓度不当:① 胰腺癌患者:注射用水30 mL+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80 mg 静脉推注。

分析: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法定说明书中指出其用注射用水稀释,最终浓度不超过2 g·L - 1。

所以应建议医师将注射用水加至50 mL为妥。

② 5 %葡萄糖500mL + 10 %氯化钠10mL+ 10 %氯化钾30mL ,静脉滴注。

分析: 氯化钾注射液静脉滴注时,速度宜慢,浓度一般要求在0.3 %以内。

500ML 输液中10 %氯化钾应为15mL 。

如病人缺钾严重,经药师解释后,应在其余输液加入10 %氯化钾15mL 。

③有些药物在使用说明书中对最终配置的最大浓度有要求,如长春西汀最终配置浓度不超过0. 6 g·L- 1 ,否则有溶血倾向;○阿米卡星每500 mg至少加液体200 ml,○林可霉素600 mg至少用液体量为200 ml,如果输液量过小、浓度过大,输注快,会增加对神经肌肉接头的毒性,抑制呼吸。

④有些药物由于本身稳定性的原因,需要短时间输注,如泮托拉唑、奥美拉唑,要求载体量100 ml,输注时间30 min左右;⑤喹诺酮类药物是浓度依赖型抗生素,配置后若药物浓度过高,易刺激血管壁,产生疼痛,甚至静脉炎,有不同程度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颜面潮红等反应,故临床在使用时静脉滴注时间应不少于1 h。

⑥18-AA氨基酸,3-AA氨基酸必须缓慢滴注,不然能引起心心悸,恶心,呕吐,发热等反应.四. 给药剂量错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注射用水20 mL+VCR 4 mg静脉推注。

分析:硫酸长春新碱是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中提取的一种二聚体生物碱,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也可抑制RNA和脂质的合成,主要作用于细胞分裂的M期。

其重要的不良反应为神经系统毒性,为剂量限制性毒性,以周围神经病变多见,如深反射消失、感觉异常、肌无力,也可见喉神经麻痹、腓神经麻痹、肠麻痹、暂时性尿潴留,严重者出现大小便失禁,中枢神经受累可出现癫痫发作、一过性失明。

VCR 1d用量不超过2 mg 。

五.配伍禁忌: 临床上常常根据治疗需要将2 种或2 种以上药物静脉配伍使用,期望增加疗效和给临床使用带来方便。

但药物配伍禁忌一直以静脉配伍用药不合理最为常见。

近年来新药不断应用于临床,静脉用药配伍的不合理性也越来越多。

①10 %葡萄糖100mL + 10 %氯化钠1mL+10 %氯化钾1mL + 脂溶性维生素1 瓶。

分析: 脂溶性维生素中含有乳化剂,与载体形成水包油型乳剂,该组输液中含有电解质,会破坏该乳剂,输入静脉后脂肪滴容易形成血栓;② 5 %葡萄糖100mL + 10 %氯化钠3mL + 10 %氯化钾2mL + 痰热清5mL . 分析: 中药注射剂有效成分复杂,而且不稳定,加入其他药物后稳定性更差,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或其它药物不良反应。

不宜与其他药物配伍,因此中药注射剂建议单独滴注。

③维生素C 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醌类药物维生素K1混合,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致维生素K1 疗效降低;维生素B12也可加速维生素K1 的分解;因此维生素C 及水乐维他(含VB12)等不宜与维生素K1 配伍。

④氟尿嘧啶在pH 低于8 时可能会发生沉淀,故不宜与盐酸甲氧氯普胺(pH 为2.5~4.5) 等配伍。

⑤ 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在pH 为7~8 时最稳定,pH 小于5 产生沉淀,pH 大于9.1 时发生氧化反应,与维生素C 配伍则不稳定,应分开使用。

⑥庆大霉素与氨茶碱合用,庆大霉素pH 值4~6呈酸性,氨茶碱pH 值呈碱性,两者联合应用属于酸碱配伍禁忌。

⑦肌苷与多巴胺或盐酸氨溴索加入10 %葡萄糖注射液,资料称没有配伍禁忌;但实际使用时,有可能出现液体逐渐变黑或混浊的现象。

⑧中药注射液已成为临床安全用药的隐患。

临床上中西药配伍治疗的情况日益增多,但中西药配伍仍无章可循,配伍不当时有发生。

中药注射剂中成分容易受pH 等因素影响,而使溶解度下降或产生聚合物出现沉淀,甚至可能与其它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使药效降低.○中药注射剂如脉络宁、血塞通、丹参、等注射液一般宜用5 %或10 %葡萄糖稀释后静滴,或根据其说明书要求进行,而不宜选用生理盐水及离子成分的乳酸林格氏液,也不适宜添加氯化钾、氯化钙等强电解质。

○丹参注射液与维生素C 注射液配伍后颜色加深、药效降低、增多输液反应。

○生脉注射液与维生素K1属不合理配伍。

即使是中药单体成分的注射液,在输液配伍时由于没有足够的研究文献支持,仍宜单独使用。

○甘利欣与氨基糖苷类药物配伍后,立即出现混浊及沉淀现象⑨抗菌药物联用不合理:临床根据杀菌和抑菌效果,一般将抗菌药物分I类为繁殖期或速效杀菌药(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II类为静止期或缓效杀菌药(如氨基苷类、多粘菌素类等)、III类为速效抑菌药(如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等)和IV类为慢效抑菌药(如磺胺类等)。

○I类和II类合用可获得增强作用。

○而I类和III类合用则可能出现疗效的拮抗作用:如阿奇霉素和头孢菌素合用,阿奇霉素是快速抑菌药,能迅速阻断细菌蛋白合成,使得细菌处于静止状态,而头孢菌素为繁殖期杀菌药,作用于细菌繁殖时期,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所以两者合用必定降低后者的疗效⑩甘露醇和地塞米松不能合用:甘露醇为一过饱和溶液,加入其他药物容易析出结晶,两者有配伍禁忌。

11中西药配伍现在有很多中药注射剂,许多临床医生喜欢在中药输液中加入其他药物,我们知道中药注射液成分复杂,目前市场上很少有有效成分单体注射液。

中西药合用容易引起中药注射液的理化性质改变,导致不良反应的上升。

如中药注射液和氯化钾等高盐成分药物合用容易导致中药内成分的盐析。

就中药和中药注射液的使用来说,我们还是主张单一使用,不可配伍,如复方丹参注射液与川芎嗪注射液配伍后迅速出现浑浊和沉淀。

12.维生素C的不合理使用,维生素C是应用比较普通的药物,一般不良反应比较少见,因此很多临床医生喜欢配伍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