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爬山虎的脚 人教(部编版)
最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0《爬山虎的脚》导学案设计

三、汇报交流,深入理解(用时:12分钟)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爬山虎的叶子。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得这么美?(课件出示满墙爬山虎的图片。)
2.爬山虎的脚。
(1)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是什么样的?
2.(1)重点抓住“茎上长叶柄的地方……也是嫩红的”这句话,边读边想象爬山虎的脚。观察教师提供的爬山虎实物,直观理解:叶、叶柄、反面、细丝样的脚。动笔画一画,进一步感知它的样子。
(2)到黑板上用手模仿爬山虎爬的动作。自由读第4自然段,体会“触、巴、拉、贴”几个动词用得准确。
(3)用手演示爬山虎脚的变化。体会爬山虎的生长与墙的密切关系。
2.合作学习:
(1)默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
(2)小组内交流,完成学生活动卡设计(一),明确作者是从“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及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等方面来写爬山虎的。
(3)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其他组同学帮助解决,最后理出课文的表达顺序。
2.把自己认为好的词句抄下来。
3.阅读并交流课后“资料袋”内容,激发留心观察生活和事物的兴趣。学写观察日记,交流明确格式、内容。
本环节可以让学生学着作者的观察方法用自己的话对爬山虎脚的特点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进行描述,并用一段话写下来。目的是巩固所学的内容,再用所学的方法去实践。
学习方法小提示:
同学们,科学的殿堂美不胜收,只要你们“以勤为径”,认真学习,用心做题,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一个人学习的好坏取决于他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加油吧,孩子们!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第1篇】设计意图:《大纲》对四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学习写内容真实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简单记叙文。
”而条理比较清楚对学生来说,就要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事物,描写事物。
《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对爬山虎脚的观察细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体现围绕一个意思选好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结合组文读写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我把这方面拟定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学校附近有爬山虎,课前我组织学生实地观察。
观察前我布置了观察提纲:(1)爬山虎给你一个什么印象?(2)对着那爬满一堵墙的爬山虎,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借用数学尝试法的做法,要求学生以日记形式写观察日记;在课内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后共同评议学生的一两篇日记(选用写作水平中等学生的习作)。
这样处理有利于通过实践和对比,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爬山虎脚的生长位置、形状、颜色等静态的东西,通过实地观察,学生容易掌握。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爬山虎是怎么样在墙上爬的,我制作了多媒体软件,较形象地显示了爬的过程。
为体现精要教学法的原则,力求围绕重点设计了多项训练内容,使学生在课内由老师指导下进行训练,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及时反馈。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1、(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生字新词;3、给课文分段;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1.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设计说明】本单元的主题是“处处留心皆学问”,绕语文要素时“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围绕语文要素“准确表达,学会观察”。
《爬山虎的脚》其实是叶老专门为孩子们写的一篇观察范文。
文章的结构非常的清晰,先写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再写“引人注意”的爬山虎的叶子,最后写爬山虎的脚。
让学生以品读感悟,想像画面为主要手段,去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开启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前两段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图片我们通过这些准确形象的语句,感受到了叶圣陶爷爷细致的观察,这节课让我们带着这些收获,在一起学习爬山虎的脚吧!二、研读3、4自然段,交流体会1.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1)读文画句①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脚的有关句子。
学生读句子后,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师:你们看,叶圣陶爷爷写得多清楚啊!如果你也学着叶圣陶爷爷此时在观察爬山虎的脚,你发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观察的呢?(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具体描写的)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提出比喻句,仿写比喻句)(2)读文画“脚”1.学生用自己的话再次复述爬山虎脚的样子,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脚。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重点学习第2~5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学习作者细心、连续观察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连续的观察方法,增强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一)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叶圣陶先生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二)师:课题是《爬山虎的脚》,那文章中哪几个自然段直接写了爬山虎的脚?生:3、4、5自然段(三)快速浏览课文看看3、4、5自然段中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师:那我们就直奔主题、直奔重点,请同学们先把目光聚焦到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开门见山,简明扼要)二、读文画“脚“(一)读一读?1、咱们先看第三自然段,在这一段中老师想请同学们注意一句话——读“今年,我注意了”。
“注意”是什么意思?(认真看的意思)师:那么作者注意了什么呢?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请同学们认真听,找出作者注意了什么?生:爬山虎的脚是长在茎上的,这是写是爬山虎脚长的位置。
生:爬山虎的脚像蜗牛的触角,这是写是脚的形状。
师:作者还注意了什么?生:颜色跟刚长出来的嫩叶差不多师:这是写是脚的颜色。
师:男生读脚的位置,女生读脚的形状,全班一起读脚的颜色。
师:现在,我们弄清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你们能把它画下来吗?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
(二)画一画?1.教师板画?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一根茎和两片嫩叶。
师:这是爬山虎的茎……这是爬山虎的叶柄,那谁来画一画脚。
2.指名到黑板上画“脚”。
(三)议一议学生评议,纠错师:谁有不同的意见呢?来说一说师:那请你来画一画。
过渡:如此细小的脚,作者却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作者观察细致)三、品词析句,探究体验,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一)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1.读文画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
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继续练习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前,教师准备爬山虎的教学挂图,设计爬山虎的画(隐去它的脚),也可制作演示的课件。
布置学生课余观察爬山虎,对照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完第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由学生自由汇报) 1、应注意正确书写的字有:隙、漾、茎、逐、瞧。
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将预习中画出的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讨论。
着重讨论空隙、漾、均匀、重叠、蛟龙、蜗牛、休想等词语。
4、预习中还遇到哪些问题?(有些问题同学之间当时能解决就解决,有些可放在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读读课文,想想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爬山虎的?(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爬山虎脚的特点等。
)2、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自然段写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第二自然段写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和样子;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爬山虎脚的特点。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共两句话,第一句讲学校里的爬山虎,第二句讲家里的爬山虎。
)3、这段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爬山虎的特点?(爬)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五、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文章的重点字词,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生长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初读和研读,掌握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修辞手法,并且能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篇爬山虎的学习,一方面建立起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建立起对身边大自然的喜爱。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
三、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学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图片导入师: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来玩猜一猜游戏,大家想不想玩啊? 生:想。
师:好,那大家可都看仔细了啊,老师手上有一些图片,同学们来猜猜这是什么?(教师模拟第一张图片)大家看看这个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呀?我们来看看那个同学平时最善于观察了。
(这时学生思考,纷纷举手想要回答)就这样通过小猫脚图片、小鸭子脚图片、小狗图片和爬山虎脚的图片,引出脚这个话题。
师:同学们,其实不光是我们的动物有脚,我们的植物也有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的脚,看看它怎么走路的,好不好?生:好。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研读课文1、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拉朗读,勾画出不会、不懂得字词,同座之间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相互帮助学习。
2、再度课文,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先自己勾画出爬山虎脚的描写句子,然后四人通过讨论合作的方式得出爬山虎的特点?从哪些方面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引导学生从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和如何爬的这四个方面去寻找)。
3、深入研读课文整体阅读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例如:叶圣陶爷爷为什么要这么仔细的描写爬山虎啊?)感知作者写这篇课文的目的,以及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在这过程中,通过分析句子来介绍文中所用到的一些新的修辞手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初步感受连续观察,培养学生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同学们,大家一起看单元导语页,回顾一下在这个单元里对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要求?第一条是阅读方面的要求,第二条是习作要求。
上节课我们已经从《古诗三首》中感受到作者从颜色、气味、不同角度等方面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方法。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叶圣陶笔下《爬山虎的脚》,继续学习观察和表达的方。
板书课题和作者二、简介爬山虎爬山虎又叫“常春藤”、“巴山虎”。
它的茎如果不攀援在别的物体上就无法向上生长。
爬山虎的茎上有卷须,卷须生有许多分枝,每根分支的末端都有吸盘,能够附着在墙壁上、大树上或岩石上。
爬山虎附着在墙壁上非常牢固,如果不用大力气,很难将它扯下来。
爬山虎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如果在墙边栽一棵,它的茎很快就会蔓延整个墙壁。
另外爬山虎具有美化环境、遮挡强光、降低噪音、保持空气湿度等作用。
图片三、出示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初步感受连续观察,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四、自主读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6页,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写了有关爬山虎的哪些事情?检测学习成果。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你会读吗?均匀叶柄蜗牛枯萎弯曲你会写吗?虎占茎柄萎隙操嫩顺固瞧叠大家读得真认真,敢接受老师的检测吗?你会读这些词语吗?先自己试着读一读。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优质说课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优质说课导学案一、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女孩小米在拍摄校园微视频时,发现了墙角一株爬山虎,并通过观察、记录等方式,了解到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魅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观察生活中的植物,并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思考的能力。
3.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对其生长和发展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爱护之心。
2.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生动描述爬山虎的形态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
难点1.让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和总结。
2.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生长的条件和环境因素。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爬山虎的样子,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猜想。
2. 学习内容1.朗读课文《爬山虎的脚》,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
2.分组讨论,每组描述一下爬山虎的形态特点。
3. 活动设计让学生到校园或家中附近找一些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它们的外形、颜色等特点,并和爬山虎进行比较。
第二课时1. 复习让学生通过口头描述或画出爬山虎的形态特点来进行复习。
2. 学习内容1.引导学生讲解爬山虎根部的“脚”,让学生理解植物生长的原理。
2.分角色表演《爬山虎的脚》故事情节,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3. 活动设计让学生分组进行“我的微视频”拍摄,每组选择一个小主题,观察并记录下周围的生活细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五、课堂延伸1.让学生自带植物或植物种子到教室,学生展示并分享自己对植物的观察。
2.鼓励学生课外探索更多植物的生长特点,形成小组汇报。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在观察能力方面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的实地观察练习。
同时,学生对自然的探索欲望较强,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自然科普教育,引导学生更多地去探索自然之美。
以上便是对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的优质说课导学案的分析与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老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爬山虎的脚》导学案
班级姓名日期课题6爬山虎的脚编制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3、会说出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一、预习
1、初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生字词和好词好句,不懂的字词查字典解决掉,并把第27页的字词工整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再读课文,我看了课题后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什么特点?
3、通过阅读课文,我知道课文第()至第()自然段写爬山虎脚的特点。
其他两个自然段写()、()。
按提取中心段的方法可以把课文分成,可把课文分成()段,第一段(自然段)写()。
第二段( --- 自然段)写()。
第三段( --- 自然段)写(
)。
4、我会联系上文理解“舒服”、“均匀”的意思并造句。
6、默读课文后,我能划出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句子。
二、自学探究(先自学,再对学,最后小组合作)
1、小组内根据以上预习导学汇报交流展示学后收获和质疑问题。
(在交流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重点语句)
2、全班展示收获及质疑。
3、小组互相答疑,教师释疑。
三、合作探究(自由交流,小组合作)
选择题:直弯
爬山虎脚上的细丝原先是()的,现在变()了,这样它才能沿着往上爬。
触贴巴爬拉变
爬山虎的脚()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成小圆片,()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一把,是它紧()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
四、展示反馈:看拼音写词语。
nèn yè yǐn rén zhù yì xīn xiān shū fu ()()()()
hén jì chóng dié jūn yún zhú jiàn
()()()()
五、作业与练习:会照样子写句子。
1、爬山虎的脚要是没有触着墙,不几天就枯萎了。
要是……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原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学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能够说明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和兴
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过程:
一、预习
1、通过阅读,我知道课文题目是《爬山虎的脚》,而作者先介绍了爬山虎的生长地和叶子的原因是(
)。
2、我会填:
爬山虎生活在(),按()到()的顺序介绍叶子的,重点介绍了()时期的叶子,这时的叶子的特点是:色(
);排列()、();动态
()。
我从中学到作者(、、等。
)
3、我还知道爬山虎靠()巴在墙上的,课文第(自然段)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
爬山虎的脚的样子是(),颜色是()。
爬山虎的脚是这样爬的()。
二、自学探究:
1、课文是从这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
2、我的疑问是:
三、合作探究(自由交流,小组合作)
1、小组内根据以上预习导学汇报交流展示学后收获和质疑问题。
(在交流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重点语句)
2、全班展示收获及质疑。
3、小组互相答疑,教师释疑。
四、展示反馈
日积月累:小组内交流课文中自己认为好的词句并说出理由,再摘抄下来,然后试着背诵下来。
五、作业与练习:
(一)、改病句。
1、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
2、爬山虎的嫩叶。
3、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二)、小练笔: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把观察结果写下来。
六、总结与反思
反思:通过自研学习,我还发现有些问题,最后我的解决。
问题: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