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中药治疗概括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研究概述

J O U R N A L O F P R AC  ̄C A L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2 0 1 3 . v c 1 l . 2 9 N o . 1 1
中药治疗 帕金森 病 实验研 究概 述
罗宇雄 ,胡 玉英 ( 指导 )
( 1 . 广西 中医药大学 2 0 1 1 级硕士研究生,广西 南宁 5 3 0 0 0 1 ; 2 . 广西 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神经内科 ,广西 南宁 5 3 0 0 2 3 )
[ 中图分 类号 ]R 2 5 6 . 4 6 2 . 5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 章编 号 ]1 0 0 4 — 2 8 1 4( 2 0 1 3 ) 1 1 - 9 7 9 — 0 2
帕金 森病 ( P a r k i n s o n ’S d i s e a s e ,P D)是 一 种 以 中 脑 黑 质 多 巴胺 能 神 经元 ( d o p a m i n e ,D A) 变 性坏 死 为 特 征 性 病 理变 化 的中 枢神 经 系 统退 行 性 疾病 ,其 主要 临床 表 现 为 肌强 直 、静 止性 震 颤 、运 动 性 迟缓 及 姿 态 障碍 。 目前 P D治 疗 措 施 大 体 上 分 成 药物 治疗 和 非 药 物 治 疗 两 大 类 ,后 者 包 括外 科 手 术 、脑 深 部 电刺 激 ( D B S )、干 细胞移植 、基因治疗等 ,但 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左 旋多 巴替代疗法到 目前为止一直是治疗 P D最基本最有 效 的 方法 ,但 它 不能 减 慢疾 病 的进 程 ,且 随 着长 期 应 用 不 良反应 日趋 严 重 。 同时 ,还 会 出 现各 种 运 动 和非 运 动 并 发 症 ,加 重 P D的 多 巴胺 能 细胞 变性 ,亦 可 能 产 生 神 经 毒性 作 用 。现将 中药 治 疗 帕金 森病 的 实验 研究 综 述 如下。 P D属中医 “ 痉病”、“ 肝风”等范畴。肝 肾阴虚则 精 血 耗损 化 生 不 足 ,久 必 累及 五 脏 ,五 脏 阴亏则 髓 减 脑 消 、神机失用 ,四肢百骸的协调失控,加之风 、虚 、痰 、 瘀 诸邪 ,终 至不 可逆 转 的趋势 。 1 抑制 黑质 D A 能神 经 元细胞 凋 亡 豆科植物葛根干燥根 中提取并分离 出来 的葛根素作 用 于 MP T P诱 导 的 P D模 型 小 鼠 ,小 鼠黑 质 部 位 酪 氨 酸 羟 化酶 ( T H)阳性细 胞数 目增多 而凋 亡 细胞数 目 减少 , 提示葛根素对 M F F P 诱导多 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具有一定 的修 复作 用 。银 杏 提 取 物 白果 内酯 可 明 显提 高 P D大 鼠黑 质 尼 氏细 胞 计 数 并 减 轻 线 粒 体 D N A损 伤 和 功 能 形 态 改变 从 而防 止黑 质细 胞凋 亡 H 。何 首 乌提取 物 能提 高 P D小 鼠模 型 中脑 组 织 黑 质 的 多 巴胺 神 经元 数 目,改 善 百草枯对小 鼠的神经损害 。黄凌等 研 究发现 ,益 智仁挥发油可明显增加小 鼠黑质神经元 内酪氨酸羟化酶 ( T H)表达 阳性 细胞 数 及 尼 氏小 体数 量 ,且 减 少 P D大 鼠模型 T U N E L阳性细胞数量 ,从而抑制黑质神经元细
帕金森综合征中医治疗方法

帕金森综合征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帕金森综合征属于肝肾不足、气血虚弱、经络阻滞等因素
引起。
因此,中医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重点在于调理肝肾、补益气血、舒
经活络。
首先是调理肝肾。
中医认为,帕金森综合征与肝肾不足密切相关,因
此需要通过调节肝肾功能来改善病情。
常用的中药有续断鳖甲、川羌活等,可以起到补肾益肝的作用。
其次是补益气血。
中医认为,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气血不足,需要通过
补益气血来改善病情。
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当归等,可以起到补益
气血的作用。
再次是舒经活络。
中医认为,帕金森综合征是由于经络阻滞引起的,
需要通过舒经活络来改善病情。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天麻等,可以起到舒
经活络的作用。
除了中药治疗,中医还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来治疗帕金森综合征。
针灸可以通过调理气血、舒经活络的作用来改善病情。
推拿可以通过
按摩和推拿来舒缓肌肉紧张,改善病情。
此外,中医还注重调整患者的饮食习惯。
中医认为,帕金森综合征患
者应该多吃一些滋补肝肾、益气血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豆腐等。
同时,应该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食用油腻和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免影响肝
肾功能和消化系统。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帕金森综合征主要依据中医的理论和方法,通过
调整肝肾、补益气血、舒经活络等手段来改善病情。
中药、针灸、推拿和
合理饮食都可以作为治疗的手段,但疗效因人而异,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
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同时,中医治疗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并长期坚持。
帕金森病中医治疗概述

中医对 帕金森病的病 因病机 的基本认识最早可追溯到 《 黄帝 内经》 素问・ 。《 至真要大论》 指出 :诸风掉眩 , “ 皆属于 肝 ”“ ,诸暴 强直 , 皆属 于 风 ” 其 中“ ” , 掉 即振 掉 、 颤 ,强 直 ” 震 “ 即僵硬 、 拘挛 , 正与 本病相合 , 因此 , 本病应 归属于 内风范 畴, 病位在筋。 明朝孙一奎在《 赤水玄珠 》 中首次把震颤为主
伞蝎 、 蚣 、 蜈 白芍 、 生南 星) 治疗帕金森病 3 0例, 显效 2例, 有
效2 2例 , 有效 率 8%。 总 0 3 气 血 两 虚 型 . 2 年 老 久 病 , 胃虚 弱 , 血 生 化 乏 源 , 血 亏 虚 , 虚 生 脾 气 气 血
风, 虚风扰络, 故见肢体震颤拘急, 多用以益气养血, 熄风止颤
应 或 不 同程 度 的 药 效 减 退 , 可 加 速 帕 金 森 病 的 自然 病 程 。 并 近 年 来 , 现 了 不 少 中医 药 治 疗 帕 金 森 病 的报 道 , 本 病 的 出 为 治 疗 提 供 了新 的思 路 。现综 述 如下 。
1 病 因 病机
脉失养 , 故四肢震颤 。刘泰【】 8方选一贯煎合大补阴丸 , 用龟 版、 熟地 、 沙参 、 麦冬 、 枸杞子 、 当归 、 知母 、 黄柏等。 刘明武【 9 】
程度的药效减退 , 并可加速帕金森病的 自然病程 。巾医药 的介入 , 有利于减少副作用 、 增强疗效 :为l床 治疗提供 了新的思路 。 f 缶 【 关键词 】 帕金森病 ; 中医药治疗 ; 文献研究
帕 金 森 病 是 发 生 于 中老 年 时 期 , 以震 颤 、 强 直 、 动 肌 运
要 临 床 表 现 的疾 病命 名 为 “ 振 ”并 阐 述 病 机 为 “ 寒 禁 颤 , 非 鼓 栗 , 木 火 上 盛 , 阴 不 充 , 虚 上 实 , 为 痰 火 , 则 肾 乃 肾 下 实 虚 亏 ” 老 年人 气 血 生 化 不 足 、 筋 之 肝 血 自然 不 足 , 之 血 脉 。 养 加 瘀 滞 , 血 不 能 很好 地 通 达 筋 膜 , 筋 失 所 养 而 现 手 足 震 气 则 H 颤、 屈伸不利 、 运动障碍等一系列风气 内动之象。清代张璐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缓慢发生的选择性的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丧失和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减少,导致锥体外系的一系列症状,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徐缓、体位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外伤和强烈的精神刺激为常见的诱发因素。
此病好发于50~60岁之间的老龄人,男性多于女性,少年发病少见。
大多缓慢发病,渐渐发展。
病程可逾数年甚至数十年。
1 阴虚动风滋阴熄风。
大定风珠加减。
干地黄15g,白芍20g,麦冬10g,五味子10g,甘草6g,麻仁10g,生龟板20g,生牡蛎30g(先煎),生鳖甲10g,阿胶15g(烊化),鸡子黄1枚。
方中以阿胶、鸡子黄滋养阴液熄内风,生白芍、干地黄、麦冬以滋阴柔肝,壮水涵木;生龟板、鳖甲滋阴潜阳,牡蛎平肝潜阳,麻仁生养阴润燥,五味子味酸收敛真阴,与炙甘草相配,又酸甘化阴。
若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可加黄柏、丹皮以清热降火;若震颤重者可加钩藤、天麻、僵蚕、全蝎平肝熄风;兼有血滞者加桃仁、红花、赤芍、地龙祛瘀通络。
2 血虚动风养血熄风。
四物汤合止痉散加减。
川芎15g,丹参15g,当归20g,熟地黄15g,白芍20g,阿胶15g(烊化),全蝎10g,蜈蚣2条。
方中熟地黄、阿胶滋阴养血,当归补血养肝,白芍养血柔肝,川芎、丹参活血养血;全蝎、蜈蚣熄风通络。
震颤甚者,可酌加白僵蚕、天麻,以平肝熄风;失眠者加生龙齿、炒枣仁,远志以养血安神;大便干结者可加肉苁蓉,当归、首乌,以养血润肠通便;如舌边见瘀斑者,可酌加赤芍,红花以活血化瘀。
3 肝阳化风平肝熄风。
天麻钩藤饮加减。
石决明30g,钩藤15g,杜仲20g,天麻15g,川牛膝20g,栀子15g,夜交藤20g,朱茯神15g,僵蚕10g,全蝎10g,竹沥15g,胆南星10g。
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生石决明平肝潜阳,以加强熄风之效;僵蚕、全蝎、胆南星熄风止痉;川牛膝引血下行;栀子清热泻火,使肝经之热不致上扰;杜仲补肝肾;夜交藤、朱茯神安神定志;竹沥清热化痰。
帕金森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

帕金森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张先生今年71岁,患帕金森已经数年,数年之间一直用西药坚持治疗,但是可能是因为年老多病的原因,治疗效果一直不明显,而且因为各类基础性疾病,往往容易引发各类不良反应。
在一次医院就诊时,家人和医生谈及张先生现在的病情,医生在评估病情之后,认为既然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可适当采用中医药治疗。
但是考虑到每个患者可能体质不同,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的思想,建议张先生再到中医门诊部做病情诊断,然后让药房针对性抓药。
那么对于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而言,中医辨证施治应注意什么呢?1 中医对帕金森的认识尽管古代中医典籍中,并没有明确的帕金森字样,但并不意味着古人对此类型疾病一无所知。
事实上,有关“颤证”的记载,即为中医对帕金森综合征的认识。
病人头部与肢体通常有不自觉颤抖与摇动的表现,而且自制力较差,有些病人四肢功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若病人病情严重,头部可能有振摇表现,肢体处于一直颤动的状态,自理能力每况愈下。
各中医典籍中,《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掉”字即为震颤之意。
《素问·五常政大论》记载到“掉振鼓栗”、“掉眩巅疾”,表明颤证病人的主要表现为肢体摇动,和肝肾等脏器功能高度相关。
《赤水玄珠》中记载,颤证和人体血虚、气虚等病因病机相关。
若肾阴不实、痰火上升,也会引发颤证。
《张氏医通》中同样阐述了颤证的病因,医者认为痰浊、内火、风邪、瘀血等为颤证主要病因,更应当辨证施治。
2 中医针对帕金森辨证施治的思想帕金森(颤证)的治疗要点,应当先分清标本虚实。
依照中医分类,虚证为气血不足和肝肾亏虚,实证包括痰浊、瘀血、内火和风邪等。
通常情况下,若病人周身乏力、四肢颤抖、腰膝酸软、病榻缠绵、体质瘦弱、身体疲劳感加重、心烦意乱,通常为虚证导致;若病人肢体僵硬、四肢震颤剧烈、胸腔烦闷、思虑难安、郁郁不乐、易于发怒等,通常为实证导致。
如果病人久治不愈,通常兼具内外虚实之证。
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通常需要结合患者发病时间。
中医治疗帕金森原理

中医治疗帕金森原理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硬、震颤、运动缓慢等症状。
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草药疗法,其治疗帕金森病的原理主要包括调整阴阳平衡、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方面。
中医认为,帕金森病是由于肝肾阴虚、脾胃湿热、气滞血瘀等多种原因引起的。
首先,调整阴阳平衡是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关键。
中医认为,帕金森病属于阳虚体质,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方式来改善。
例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长时间的久坐,同时饮食上宜选择温补性食物,如山药、黑豆、黑芝麻等,以补充阳气。
活血化瘀也是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原理之一。
中医认为,帕金森病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因此通过活血化瘀可以改善病情。
中草药中有许多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如三七、川芎、丹参等,可以通过煎煮或研磨成粉末后服用,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祛风除湿也是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认为,帕金森病与风湿有关,因此通过祛风除湿可以改善病情。
中草药中常用的祛风除湿药物有羌活、雷公藤、秦艽等,可以通过煎煮或外用的方式来使用,以缓解肌肉僵硬和震颤等症状。
中医还强调整体调理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帕金森病是整体失调的结果,因此需要通过调整全身的阴阳平衡来改善病情。
中医推崇的养生方法如太极拳、气功等,可以帮助患者调整身心状态,增加体力和抵抗力。
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原理主要包括调整阴阳平衡、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方面。
通过中医的综合治疗,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中医治疗帕金森病仍需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临床验证,以确保其安全有效。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来探索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并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帕金森的特效中药有哪些

帕金森的特效中药有哪些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常见于老年人,致使运动功能障碍、肌肉僵硬、震颤等症状。
除了现代医学的药物治疗,中药也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其中几种被广泛认可的帕金森病特效中药。
1. 黄芪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抗氧化、抗炎以及免疫调节等功效。
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黄芪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以及抑制相关炎症反应的发生,减轻病情的发展。
2. 当归当归是一种中药补血佳品,具有活血化瘀、养血安神的作用。
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当归可以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增加氧气供应,减轻病情的出现。
3. 川芎川芎是一种有益于肝脾的中药,具有活络通脉、祛风舒筋等功效。
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川芎能够调理患者的气血,改善运动功能,缓解肌肉僵硬的症状。
4. 古汉麻黄汤古汉麻黄汤是古典名方之一,由麻黄、桂枝、杏仁等组成。
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古汉麻黄汤能够刺激中枢神经,调节神经传导,从而起到缓解运动功能障碍的作用。
5. 参茸补脑胶囊参茸补脑胶囊是一种采用人参和麝香等珍贵中药材制成的中药。
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参茸补脑胶囊可以改善患者的脑血流量,增强大脑对氧气和养分的吸收,从而改善病情。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以上中药和中成药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仍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尤其要遵循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此外,患者在使用中药治疗时也应该结合现代医学的药物治疗进行综合调理。
总结起来,帕金森的特效中药主要包括黄芪、当归、川芎、古汉麻黄汤以及参茸补脑胶囊等。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与现代医学的药物治疗相结合,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帕金森的中医辩证与治疗

帕金森的中医辩证与治疗帕金森病又称为震颤麻痹,是一种影响患者活动能力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以上的人群。
早期主要表现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行动缓慢、动作起动困难和姿势异常等。
静止性震颤即患者的手或臂不受控制地发抖,在休息时出现或情绪紧张时加重;其它早期症状包括开始活动时感到困难,其后双臂和双腿经常震颤,上肢不能作精细动作,乃致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如穿衣、脱鞋、洗漱都感到困难。
由于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障碍是病残的主要因素。
帕金森病常伴有抑郁、焦虑、肢体酸痛不适、便秘、多汗、流涎等。
1、颤证病在筋脉,与肝、肾、脾等脏关系密切。
上述各种原因,导致气血**亏虚,不能濡养筋脉;或痰浊、瘀血壅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或热甚动风,扰动筋脉,而致肢体拘急颤动。
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
其中又有肝阳化风、血虚生风、阴虚风动、瘀血生风、痰热动风等不同病机。
健脑解颤汤法,中医方剂名。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以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抽搐,抽动都是和肝风内动有关的)为原理,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帕金森病、手抖、头抖、走路不稳、身体僵硬、肢麻震颤、头晕目眩、胸脘痞闷、口苦口黏、等症状、特发性震颤等,尤其对帕金森患者更为适用。
常用方法有镇肝熄风,舒筋止颤法,清热化痰,平肝熄风法、益气养血,儒养筋脉法、填精补髓,育阴息风法、补肾助阳,温煦筋脉法等。
1.证名:风阳内动证症状:肢体颤动粗大,程度较重,不能自制,眩晕耳鸣,面赤烦躁,易激动,心情紧张时颤动加重,伴有肢体麻木,口苦而干,语言迟缓不清,流涎,尿赤,大便干。
舌质红,苔黄,脉弦。
治法:镇肝息风,舒筋止颤。
2.证名:痰热风动证症状:头摇不止,肢麻震颤,重则手不能持物,头晕目眩,胸脘痞闷,口苦口黏,甚则口吐痰涎。
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平肝息风。
3.证名:气血亏虚症状:头摇肢颤,面色白,表情淡漠,神疲乏力,动则气短,心悸健忘,眩晕,纳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帕金森中药治疗概括
帕金森病(PD) 临床发病率较高,现代医学对其研究及治疗所取得的效果不甚满意,经研究发现本病从传统中医方面治疗入手可取得非常好的疗效。
本文综述了帕金森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并从中药防治PD的多方面系统概括了近10年中医药防治帕金森病的进展。
标签:帕金森病;中药治疗;氧自由基帕金森病(PD) 是一种在中老年群体中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以静止性、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反射障碍为主要特征。
其病理改变主要为黑质和纹状体多巴胺( DA) 能神经元变性缺失,细胞内嗜酸性路易小体(LB) 形成。
现代医学对于帕金森伴发抑郁障碍的治疗主要是运用广谱抗抑郁类药物,效果不甚满意,出现以药源性运动障碍( 异动症) 为表现形式的并发症,副作用多。
中医药治疗PD 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虽然不能处于主导地位,但其在治疗原则、药物配伍、晚期疗效、等方面体现了疗效稳定持久、毒副作用较小的综合优势。
本文意在从中西医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入手,借鉴西医,佐证中医病机理论,进而概括本病的中医治疗。
1 中西医对PD的认识
中医对PD 病因病机的基本认识可追溯到《黄帝内经》,其中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震颤为掉,是本病的发病表现之一;《灵枢·邪客篇》认为其与风、恶血等邪气内留有关;《中医内科学》将本病归入”颤证”范畴,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年老体衰、久病多病,或感受秽浊之气、脑外伤等耗损气、血,伤及肝、肾、脑髓,日久导致气血亏虚,血瘀、痰生;肝肾阴虚则生热、动风;邪恋日久,则瘀血、痰、热、内风互相裹结,相互作用而成死血、顽痰;内风、死血、顽痰阻滞脑窍经脉,神机失用,致头摇,肢体或颤或痉,或颤痉并作。
总之,目前普遍认为肝肾亏损、肝风内动为本病发病的关键。
而现代西医研究认为,PD的病因可能与进展性老化、工农业毒素、遗传等相关,多数学者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①衰老加速假说;②毒素损害假说;③基因易感假说;④氧化应激假说。
由上述因素导致的基本病理改变为中脑黑质纹状体DA能神经元变性,导致DA含量减少,纹状体内乙酰胆碱的浓度相对增高。
可见,纹状体多巴胺的减少是帕金森病的发病关键。
2 中药防治PD的现代药理研究
2.1 抑制氧化應激选择性破坏黑质DA神经元的神经毒素(MPTP、6-羟基多巴)是通过氧化应激发挥作用的。
何建成等发现熟地平颤汤颗粒( 由熟地黄、枸杞、桑寄生、天麻、僵蚕、莪术、白芍、天南星等)合用蜈蚣胶囊具有增效减毒作用,减轻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军等在PD小鼠上,用复方银杏平颤方( 由金银花、黄连、黄芪、熟地黄、银杏叶、野葛根、大叶、红景天、白芍、天麻、钩藤、生甘草等) 灌胃治疗,结果显示复方银杏平颤方有良好的抗一氧化氮( NO) 毒性作用;程为平等研究发现中药补髓健脑方( 由首乌、黄精、天麻、葛根、元胡、当归、石斛等) 可降低PD小鼠脑内NO含量,保护黑质内神经元。
2.2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线粒体形态异常与功能障碍是PD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
孙红梅等发现MPTP小鼠模型组脑线粒体酶复合体I和IV的活性明显降低,认为中药银杏平颤方可能通过部分减少脑内线粒体酶复合体活性下降,维持线粒体功能,阻止中脑DA 能神经元凋亡,以减缓PD的进展。
2.3 补益肝肾法肝主藏血,体阴而用阳;肾主藏精,为阴阳之本;肝肾同源,为子母之脏。
年老体衰,真阴耗损,肝肾阴虚,则眩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盗汗、心悸失眠、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
”阴虚难调”,此期患者多病情迁延,血压波动,常因情志不畅、饮食不节、感受外邪而引动肝阳、肝风,变生他证,治法以滋养肝肾为主。
可选用杞菊地黄汤加味,常用的药物有龟甲、生地黄、麦冬、白芍、旱莲草、女贞子等。
3 讨论
综上所述,针药结合疗法治疗PD具有一定的潜力和优势,然而目前对PD 的认识尚处于摸索阶段,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如因中短期治疗对PD症状改善不如西药明显,使得中药治疗多是处在配合西药治疗的辅助地位,影响中药疗效评价;PD中医分型的标准亟待建立;设计严谨的临床研究资料还很少;临床用药规律的研究也很不够;从中医治疗法则出发,对有较好临床疗效的复方,系统地开展抗PD的研究还较少见到。
因此,中医药治疗PD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任然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
参考文献:
[1]熊珮,陈忻,张楠.帕金森病病理机制及中药防治帕金森病实验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⑧2012,37(5):686.
[2]闫川慧,张俊龙,郭蕾,等.帕金森病中医基本病机探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⑧2012,36(2):106.
[3]蔡娟,陈卫银,杨芳.浅谈从肝论治帕金森病伴发抑郁障碍[J].四川中医⑧2012,30(12):26.
[4]杨强.中医药对帕金森病氧自由基调节机制的研究概况[J].上海中医药杂志⑧2007,41(12):63.编辑/王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