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帕金森病的常用中药

合集下载

帕金森病中医偏方治疗根据病情决定药物

帕金森病中医偏方治疗根据病情决定药物

帕金森病中医偏方治疗根据病情决定药物引言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肌肉僵硬和震颤。

传统中医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探讨帕金森病的治疗,根据病情决定药物的选择。

帕金森病概述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脑部多巴胺缺失引起。

其临床特征包括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运动缓慢、平衡障碍等症状。

帕金森病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可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残疾。

中医理论与帕金森病中医认为帕金森病主要是由于肝肾不足、气机不畅、痰浊内扰等导致肌肉功能异常。

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核心是通过调理肝肾、活血化瘀、祛痰化痰等途径来改善病情。

具体治疗方法根据病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下面将分别介绍。

肝肾不足型肝肾不足型帕金森病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四肢不协调等症状。

治疗上主要是补养肝肾,强化体质。

1.当归:具有益气血、调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型帕金森病患者。

2.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祛痰化痰的作用,有改善肌肉功能的效果。

3.石斛:具有滋阴养肾、益精填髓的作用,可以改善肌肉无力的症状。

气机不畅型气机不畅型帕金森病主要表现为运动缓慢、四肢僵硬等症状。

治疗上主要是疏通经络、调理气机。

常用的中药有:1.逍遥散:具有活血化瘀、调理气机的作用,可以改善运动缓慢的症状。

2.川楝子:具有疏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有助于缓解四肢僵硬的症状。

3.三七:具有活血祛瘀、通经络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僵硬感。

痰浊内扰型痰浊内扰型帕金森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肢体颤动等症状。

治疗上主要是祛痰化痰、平肝定惊。

1.半夏泻心汤:具有健脾燥湿、祛痰定惊的作用,对静止性震颤有一定疗效。

2.瓜蒌壳:具有清热祛痰的作用,有助于缓解痰浊内扰引起的症状。

3.陈皮:具有燥湿理气、行气化痰的作用,可以改善静止性震颤。

中医偏方治疗的选择根据帕金森病的不同病情,可以采用不同的中医偏方进行治疗。

张金生教授运用防己茯苓汤加减治疗帕金森病经验

张金生教授运用防己茯苓汤加减治疗帕金森病经验

张金生教授运用防己茯苓汤加减治疗帕金森病经验
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张金生教授采用防己茯苓汤加减经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防己茯苓汤加减的治疗方案,由张金生教授发现、摸索和实践积累而成,是将中医药
配方思路与西医药物治疗联系起来的一套新的治疗方法。

防己茯苓汤的基本成分是桃仁、栀子果、茯苓、党参、决明子、当归、淡豆豉、熟地
黄和黄芩,必要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加减药物。

一般来说,桃仁、栀子果及茯苓等祛湿清肝
药苗可清除血中毒素,党参、决明子、当归及淡豆豉等滋阴补肝药苗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熟地黄和黄芩可宣肺解表,有效除湿。

随着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张金生教授根据
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了适量的加减,使患者的症状有了较大的改善。

在西医药物治疗的同时,张金生教授还重视患者的起居调摄,加强丰富患者的社会活
动量,鼓励患者参加户外活动、生活运动,加强锻炼、心理治疗。

辅以针刺和推拿等治疗,有助于促进神经内脏机能的正常运行。

另外,张金生教授还建议患者多服用果蔬类、鱼虾
干贝等,以及紫苏、黄芩精准灵等中药,有助于补充氨基酸,改善患者的神经活动。

经过张金生教授的治疗,许多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表现出机体功能的明显
改善,将普通医学和中草药治疗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更高效、更科学的治疗方式,为治
疗帕金森病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缓慢发生的选择性的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丧失和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减少,导致锥体外系的一系列症状,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徐缓、体位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外伤和强烈的精神刺激为常见的诱发因素。

此病好发于50~60岁之间的老龄人,男性多于女性,少年发病少见。

大多缓慢发病,渐渐发展。

病程可逾数年甚至数十年。

1 阴虚动风滋阴熄风。

大定风珠加减。

干地黄15g,白芍20g,麦冬10g,五味子10g,甘草6g,麻仁10g,生龟板20g,生牡蛎30g(先煎),生鳖甲10g,阿胶15g(烊化),鸡子黄1枚。

方中以阿胶、鸡子黄滋养阴液熄内风,生白芍、干地黄、麦冬以滋阴柔肝,壮水涵木;生龟板、鳖甲滋阴潜阳,牡蛎平肝潜阳,麻仁生养阴润燥,五味子味酸收敛真阴,与炙甘草相配,又酸甘化阴。

若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可加黄柏、丹皮以清热降火;若震颤重者可加钩藤、天麻、僵蚕、全蝎平肝熄风;兼有血滞者加桃仁、红花、赤芍、地龙祛瘀通络。

2 血虚动风养血熄风。

四物汤合止痉散加减。

川芎15g,丹参15g,当归20g,熟地黄15g,白芍20g,阿胶15g(烊化),全蝎10g,蜈蚣2条。

方中熟地黄、阿胶滋阴养血,当归补血养肝,白芍养血柔肝,川芎、丹参活血养血;全蝎、蜈蚣熄风通络。

震颤甚者,可酌加白僵蚕、天麻,以平肝熄风;失眠者加生龙齿、炒枣仁,远志以养血安神;大便干结者可加肉苁蓉,当归、首乌,以养血润肠通便;如舌边见瘀斑者,可酌加赤芍,红花以活血化瘀。

3 肝阳化风平肝熄风。

天麻钩藤饮加减。

石决明30g,钩藤15g,杜仲20g,天麻15g,川牛膝20g,栀子15g,夜交藤20g,朱茯神15g,僵蚕10g,全蝎10g,竹沥15g,胆南星10g。

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生石决明平肝潜阳,以加强熄风之效;僵蚕、全蝎、胆南星熄风止痉;川牛膝引血下行;栀子清热泻火,使肝经之热不致上扰;杜仲补肝肾;夜交藤、朱茯神安神定志;竹沥清热化痰。

帕金森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

帕金森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

帕金森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张先生今年71岁,患帕金森已经数年,数年之间一直用西药坚持治疗,但是可能是因为年老多病的原因,治疗效果一直不明显,而且因为各类基础性疾病,往往容易引发各类不良反应。

在一次医院就诊时,家人和医生谈及张先生现在的病情,医生在评估病情之后,认为既然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可适当采用中医药治疗。

但是考虑到每个患者可能体质不同,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的思想,建议张先生再到中医门诊部做病情诊断,然后让药房针对性抓药。

那么对于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而言,中医辨证施治应注意什么呢?1 中医对帕金森的认识尽管古代中医典籍中,并没有明确的帕金森字样,但并不意味着古人对此类型疾病一无所知。

事实上,有关“颤证”的记载,即为中医对帕金森综合征的认识。

病人头部与肢体通常有不自觉颤抖与摇动的表现,而且自制力较差,有些病人四肢功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若病人病情严重,头部可能有振摇表现,肢体处于一直颤动的状态,自理能力每况愈下。

各中医典籍中,《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掉”字即为震颤之意。

《素问·五常政大论》记载到“掉振鼓栗”、“掉眩巅疾”,表明颤证病人的主要表现为肢体摇动,和肝肾等脏器功能高度相关。

《赤水玄珠》中记载,颤证和人体血虚、气虚等病因病机相关。

若肾阴不实、痰火上升,也会引发颤证。

《张氏医通》中同样阐述了颤证的病因,医者认为痰浊、内火、风邪、瘀血等为颤证主要病因,更应当辨证施治。

2 中医针对帕金森辨证施治的思想帕金森(颤证)的治疗要点,应当先分清标本虚实。

依照中医分类,虚证为气血不足和肝肾亏虚,实证包括痰浊、瘀血、内火和风邪等。

通常情况下,若病人周身乏力、四肢颤抖、腰膝酸软、病榻缠绵、体质瘦弱、身体疲劳感加重、心烦意乱,通常为虚证导致;若病人肢体僵硬、四肢震颤剧烈、胸腔烦闷、思虑难安、郁郁不乐、易于发怒等,通常为实证导致。

如果病人久治不愈,通常兼具内外虚实之证。

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通常需要结合患者发病时间。

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增加,帕金森病成为了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健康难题。

而在现代医学的治疗中,中医针灸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概述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和运动迟缓等症状。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深部脑刺激等。

然而,这些药物治疗往往伴有副作用,并不能有效缓解病情。

相比之下,中医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手段备受关注。

传统中医认为,帕金森病是由于“肝风内动,脑络失养”引起的,因此通过针灸调节人体气血、平衡阴阳,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二、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研究针灸作为一种特殊的物理刺激手段,其对帕金森病的疗效机制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

目前的研究表明,针灸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治疗作用:1. 调节多巴胺系统功能:帕金森病患者主要是由于多巴胺神经元减少引起的,而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多巴胺系统功能来改善病情。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促进多巴胺释放、调节多巴胺受体的表达以及提高多巴胺合成酶的活性,从而增加多巴胺在体内的含量。

2. 抑制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在帕金森病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针灸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和细胞凋亡等途径,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

3. 调节神经递质平衡:除了多巴胺系统,针灸还可以通过调节其他神经递质的平衡来发挥治疗作用。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调节谷氨酸酸、GABA、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含量和功能,从而恢复大脑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三、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应用近年来,中医针灸在帕金森病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重视。

在中国,已经有许多医疗机构开展了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帕金森的特效中药有哪些

帕金森的特效中药有哪些

帕金森的特效中药有哪些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常见于老年人,致使运动功能障碍、肌肉僵硬、震颤等症状。

除了现代医学的药物治疗,中药也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其中几种被广泛认可的帕金森病特效中药。

1. 黄芪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抗氧化、抗炎以及免疫调节等功效。

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黄芪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以及抑制相关炎症反应的发生,减轻病情的发展。

2. 当归当归是一种中药补血佳品,具有活血化瘀、养血安神的作用。

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当归可以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增加氧气供应,减轻病情的出现。

3. 川芎川芎是一种有益于肝脾的中药,具有活络通脉、祛风舒筋等功效。

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川芎能够调理患者的气血,改善运动功能,缓解肌肉僵硬的症状。

4. 古汉麻黄汤古汉麻黄汤是古典名方之一,由麻黄、桂枝、杏仁等组成。

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古汉麻黄汤能够刺激中枢神经,调节神经传导,从而起到缓解运动功能障碍的作用。

5. 参茸补脑胶囊参茸补脑胶囊是一种采用人参和麝香等珍贵中药材制成的中药。

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参茸补脑胶囊可以改善患者的脑血流量,增强大脑对氧气和养分的吸收,从而改善病情。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以上中药和中成药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仍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尤其要遵循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此外,患者在使用中药治疗时也应该结合现代医学的药物治疗进行综合调理。

总结起来,帕金森的特效中药主要包括黄芪、当归、川芎、古汉麻黄汤以及参茸补脑胶囊等。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与现代医学的药物治疗相结合,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不做手术,用倪海厦传下来的4味药,消除帕金森,让那些所谓的专家汗颜

不做手术,用倪海厦传下来的4味药,消除帕金森,让那些所谓的专家汗颜

不做手术,用倪海厦传下来的4味药,消除帕金森,让那些所谓的专家汗颜我父亲当时结交了一群中医爱好者,其中一个人和倪海厦老师关系很好,一来二去父亲也和倪海厦先生有了书信往来。

每次遇到临床难题,就会写信向倪老师求教。

我当时很不理解,我们家历代从医,为什么还要向别人求教呢?父亲说:中医最忌讳闭门造车,好的东西要分享,在交流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更多精华,而且每个人的临床经验不同,擅长的也不同。

记得一次门诊,来了一位帕金森患者,已经很多年了,吃过西药,也看过中医,还被劝说做手术,一直到现在病情越来越严重。

上肢抖动、颤抖,头部晃动,走路步履慌张,动作迟钝,控制不住的流口水,经常性腰膝酸痛,头晕耳鸣。

父亲给开了个方,半月一点效果没有,那是我第一次见父亲失败,他没有慌张而是立马给老师写信,倪师在信中给了解决思路,以及方子:九香虫、水蛭、全蝎、川楝子。

患者用了一周立马见效,上肢颤抖缓解,双腿走路稳健,吃饭也正常,睡眠质量提高。

药不更方,最终能正常生活,痊愈。

后来父亲将这个方子教给我,这些年帮助我在临床上为很多患者解决帕金森。

有人会问:这病真的能治好?而且只有4味药?倪师在信中说:帕金森记住8个字,淤血一止,浑身不颤。

患者脉弦,表示肝气不平,舌红说明阴虚有热,典型的肝肾阴虚。

肝属木肾属水,当水不涵木时(也就是肝肾阴虚),会导致风邪内动,就会眩晕,颤抖。

再看舌苔有淤斑,胃口不好,代表他体内有淤血,这个淤血时间久了,会生热,淤热扇风,会加重风邪内动,加重病情。

为什么说淤血一止,浑身不颤呢?因为这个淤血很顽固,很多人只知道平肝风,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淤血上,像平时那三七、鸡内金这些效果不大,这个时候需要疏通能力强的。

倪师用九香虫和水蛭实属首创,不得不说用药颇为大胆。

九香虫具有疏肝温脾,理气止疼,补肾助阳的作用。

水蛭有一个强大的吸盘,叮住你就会吸你的血,中医用水蛭入药,用的就是水蛭强大的吸附能力,嗜血能力,可以把身体里面的死血搜刮出来,然后清理掉。

中药对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如何

中药对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如何

中药对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如何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运动障碍、肌张力增高、静止性震颤和姿势不稳。

目前,中药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药对于帕金森病的效果。

一、中药的分类和功效中药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有多种分类和功效。

常用的中药有活血化瘀、温通络脉、益气健脾、滋阴清热等功效。

这些中药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传导等途径,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

二、中药的治疗机制中药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机制是多方面的。

它可以通过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等作用,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

此外,中药还可以影响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从而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

三、中药的疗效与安全性中药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研究表明,中药能够减轻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减少肌肉僵硬和震颤等症状。

此外,中药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对于一些副作用的发生频率较低,安全性相对较好。

四、中药的应用与推广中药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和推广。

临床研究表明,中药可以与西药相结合,形成辅助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案。

此外,中药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配,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五、中药的临床前景和挑战中药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前景。

很多研究表明,中药可以减少帕金森病患者的药物副作用、延缓疾病的进展,并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中药的临床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如标准化生产、剂型制备和疗效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六、中药的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发展中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作用,需要加强中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

同时,中药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还可以与其他疗法相结合,如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中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中药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疗效。

它通过多种方式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然而,中药的推广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帕金森病的常用中药
帕金森病多由肝肾不足,气血两虚,筋脉失养,虚风所致。

或因风、火、痰、瘀相聚,互阻络道而发病,并由此形成“虚、郁、瘀”相聚环链,故本病病机是由多因素致诸虚而发病,标象为实,本则为虚,或诸虚并存,或互相兼杂。

本病初期主要是标实,即风火相煸,痰热壅盛之标实。

“风气内动”是本病的病机核心,无论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或气滞血瘀,痰湿阻络,均能引起风动而
致病。

痰湿不仅是病机、病理的产物,而且也是致风、致颤的因素,故认为肝血不足、虚风内动兼痰兼瘀是其主要病机。

因此治疗除息风止颤,改善临床症状,更应辨证求因,治病求本。

临床常用中药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可临证加减应用:
虫类药:具有息风通络之功。

常用的虫类药物有:全蝎、地龙、僵蚕、白花蛇、乌梢蛇、蜈蚣、蝉衣、地鳖虫等。

全蝎、蜈蚣、僵蚕、地龙四药合用效力更著。

平肝潜阳药首选珍珠,其次选生龙齿、生牡蛎、生赭石;滋阴息风药首选地黄,用量宜大,其次选枸杞、山茱萸、龟板等;对肝阳上亢有高血压病者加钩藤、菊花,用量宜大;
息风解痉药主选天麻、钩藤、蝉蜕、菊花、白蒺藜;平肝息风,定惊止颤药首选羚羊角粉,
也可用山羊角粉代替,但用量应增加10倍,其次是用珍珠母、玳瑁、蝉蜕用量宜大;疏通经络,改善肌张力,应首选粉葛根、天麻、僵蚕、蕲蛇;
固本扶正药宜选人参、党参、黄芪、茯苓、白术、女贞子、枸杞;
祛痰醒脑药首选石菖蒲、郁金、半夏、煅青礞石、胆南星等;
活血通络药可主选当归、川芎、丹参、鸡血藤、何首乌等。

对痴呆流涎、言语塞涩者,可选石菖蒲、郁金、茯苓、白术、胆南星、厚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