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众创空间发展现状及商业模式分析

中国众创空间发展现状及商业模式分析

中国众创空间商业模式分析

目前,国内市场上,创新型孵化器形成了平台型企业孵化器、创业咖啡、创业媒体、创业社区等孵化形态,共同构成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从区域上来看,创新型孵化器主要聚集在创业投资极为活跃的京沪深三地,尤以中关村居首。自2011年以来,中关村在科技部指导下,以打造“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创业中心”为目标,培育形成了以创新工场、车库咖啡、创客空间等创新型孵化器为代表的“众创空间”。

在盈利模式上,国内众多众创空间尚处在不断探索阶段。通常,最基础的收入是提供创新创业的相关产品和配套服务,比如会员费、咨询费、广告与活动策划费、租金、课程辅导培训费等。第二部分收入并非所有众创空间都具备,就是投资股权,让孵化器与被孵企业形成捆绑来获取收益,具体形式包括直接投资、与风投合投、用物业使用权或产权来置换创业者股权等。此外,还有一种模式是靠衍生互联网业态盈利,典型代表就是3W咖啡通过旗下招聘网站拉勾网实现了互联网聚合资源的变现。

中国众创空间发展格局分析

目前,我国的创客空间主要形成了三个层面的发展格局:

第一层面是“北上广深”等特大型城市的创客空间。这些城市科研力量强、经济发达,信息技术、智能化制造加工配套能力强,政府支持力度较大,创客活动也比较活跃。如北京创客空间得到中关村创新孵化器的授牌,享受税收、房屋租赁资金优惠及创业孵化服务等支持。深圳各区政府争先布局,着手规划建设一批创客空间载体,为深圳创客及其开展的创意创新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平台支撑、产业化支撑。目前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开放制造空间等创客空间,硬件加速孵化器、创客工场等,在国内外创客领域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二层面是科技基础较好的中心城市的创客空间。如西安、杭州、武汉、成都、厦门等地的创客空间开始起步。但由于这些产业基础以及科技服务限制,创客空间缺乏较系统发展计划、政策资金以及产业配套支持,发展相对滞后。

第三层面是依托高校以及科技园区形成的创客空间。如杭州洋葱胶囊等。高校、科技园区内科研资源条件较好,能发挥教师、学生专业和兴趣特长,引发了高校创客空间的萌动和发展。

中国众创空间发展现状分析

有经济转型,才有众创空间。有大众创业发展,才有众创空间的发展。

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随着市场经济繁荣,从要素驱动型经济到创新型经济逐渐成为中国经济行走的方向。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中国李克强总理表示,要破除一切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每个有创业意愿的人都有自主创业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中国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精神蔚然成风。2015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中国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7000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如果把全社会每一个细胞都激活,就会使整个经济机体充满生机,进而汇聚成巨大的推动力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蕴藏着无穷创意和无限财富,是取之不竭的‘金矿’。”

被李克总理比作“金矿”的大众“创业潮”,契合了中国经济转入新常态的“创新潮”。进而带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随着支持大众创业的各项政策不断出台,全社会船业热潮涌现。2014年,《全国市场主体发展分析报告》显示每月新注册企业数量达到30.4万户,同比2013年增长了近50%;新注册企业类型增速最快的当属第三产业,而科研技术服务类和IT服务类企业带来的增速尤为迅速。新注册企业数量的大幅增长,尤其是第三产业注册企业的大幅增长,带来了对创业空间的持续性需求。

图表12010-2014年全国新注册企业数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表22014年新注册企业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