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勘察目的及范围:此次勘察的目的是评估土地适合建设的能力,并确定施工所需的地质条件。
勘察的范围包括整个项目区域。
二、地质概况:该项目地处一条地势平坦的平原上,周边地貌以河流和农田为主。
根据勘察所得的地质资料,该项目区域属于第四纪黄土和第三纪砂岩组成的地层。
该地层具有稳定性较好、承载力高的特点。
三、地质灾害:根据地质勘察的结果,该区域没有明显的地质灾害问题,如地震、山体滑坡、地面下陷等。
但是,由于该地区属于水源地区,存在土壤液化的可能性,建设时需要加强防治措施。
四、地下水:勘察结果显示,该区域的地下水位较浅,一般都在5米以内。
地下水含有较高的盐分和硬度,建议在施工中对地下水进行处理,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供水需求。
五、地质勘察结果分析:根据勘察结果分析,该项目区域属于地质条件较好的区域,地层稳定,承载力高。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处理土壤液化问题以及处理地下水的处理问题。
此外,建议在建设过程中监测周边地层的变化以及地下水位的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六、勘察结论:根据对该项目区域的地质勘察结果,认为该区域的地质条件适合建设项目。
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土壤液化的防治措施,并对地下水进行处理以满足供水需求。
此外,建议进行定期监测周边地层变化和地下水位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七、建议:1.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土壤液化的防治措施。
可以采取填充夯实、加固地基等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2.处理地下水问题。
建议对地下水进行处理,以满足施工过程中的供水需求。
3.定期监测周边地层变化和地下水位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
以上为勘察报告的内容,供参考和决策使用。
如有任何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注:以上勘察报告仅为示例,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报告内容应根据实地勘察情况进行编写。
地质勘察实习报告(2篇)

地质勘察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我是xx大学地质工程专业xx级本科生,在xx年xx月至xx年xx 月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地质勘察实习。
本次实习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农村地质调查和城市地质勘察。
实习期间,我深入实地勘察,了解和运用了地质调查方法和仪器设备,通过与同学和导师的合作,提高了我的实际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对地质工程专业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丰富了实践经验。
二、农村地质调查实习1.目的和任务农村地质调查实习旨在了解和研究农村地区的地质情况,为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提供地质依据。
主要任务包括调查农村地貌、土地利用状况、岩石构造特征、地下水资源等。
2.实习过程在农村地质调查实习中,我先后参与了走访农村村庄、采集地质样品和进行地质勘探等工作。
在走访农村村庄的过程中,我通过与乡村的居民交谈,了解到他们对当地地质情况的认识和利用方式,同时也了解到农村发展面临的地质问题。
在采集地质样品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地质锤、野外勘探工具等设备,并学会了对采集样品进行划痕、下锤破裂等处理方式,保证了样品的完整性。
通过地质勘探,我熟悉了传统的勘探方法和设备,学会了按照要求规范操作。
3.心得体会通过农村地质调查实习,我对地质勘察这一实际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如识别地质断裂带、判断地下水位等,但通过同学和导师的指导,我逐渐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认识到地质工程实践比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更加复杂和具体,需要我们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三、城市地质勘察实习1.目的和任务城市地质勘察实习旨在了解和研究城市区域的地质情况,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地质灾害防治等提供地质依据。
主要任务包括野外地质调查、地质勘探、地质灾害评价等。
2.实习过程在城市地质勘察实习中,我主要参与了城市用地勘探和地质灾害评价工作。
在城市用地勘探中,我学会了使用地质雷达、地表波速仪等设备进行地质勘探,通过解释雷达波形、分析波速数据等手段,对地下结构和地下水分布进行判读和分析。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目录1. 概述1.1 背景介绍1.2 目的和意义2. 勘察范围2.1 区域地质概况2.2 勘察区域选取3. 勘察方法3.1 野外地质调查3.2 实验室试验分析4. 勘察结果4.1 地质构造特征4.2 工程地质条件5. 风险评估5.1 地质灾害风险5.2 地下水情况6. 勘察结论7. 建议7.1 建设前期准备7.2 施工过程中注意事项1. 概述1.1 背景介绍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旨在对指定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基础数据和风险评估。
1.2 目的和意义通过本次勘察,可以全面了解勘察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地质条件及存在的潜在风险,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2. 勘察范围2.1 区域地质概况勘察区域位于XX省XX市,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较大,存在多种地质灾害隐患。
2.2 勘察区域选取根据工程设计需求和地质条件,本次勘察主要选取了XX区域作为勘察对象,涵盖了工程建设的主要范围。
3. 勘察方法3.1 野外地质调查通过实地勘察和样品采集,了解地表地质现象和地下地质构造,收集地质资料并绘制地质剖面图。
3.2 实验室试验分析对采集的地质样品进行岩矿分析、工程地质力学性质测试等实验,获取更详细的地质特征数据。
4. 勘察结果4.1 地质构造特征根据勘察数据分析,勘察区域主要受XX构造影响,存在XX类型的构造特征,对工程建设具有一定影响。
4.2 工程地质条件勘察区域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地质层间存在XX断裂带和XX岩层,需要在设计和施工中注意处理。
5. 风险评估5.1 地质灾害风险根据勘察结果和历史数据分析,勘察区域存在地质灾害风险,需采取合理的防灾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5.2 地下水情况勘察区域地下水位较高,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水处理,以避免地下水对工程造成影响。
6. 勘察结论通过本次工程地质勘察,综合分析勘察结果,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地质数据支持,同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注意事项。
地质勘察报告

地质勘察报告地质勘察报告是指通过对地球地壳构造和地质成因进行详细调查与分析后,得出的关于某一地区地质状况的报告。
作为一种重要的地质工作文献,地质勘察报告不仅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还对于工程建设、资源勘探和自然灾害预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地质勘察报告的目的和意义地质勘察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地下情况,为后续的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进行地质勘察,可以得到独特的地质信息,如岩石层的性质、构造特征、地下水位和地下水类型等,这对于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基础设计、工程材料的选择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地质勘察报告还可以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选矿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地质勘察报告的内容和要求地质勘察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地质概况、地质调查与测试、地下水勘察、工程地质特点、地质灾害评价等。
在地质概况部分,需要对勘察区域的地质发育背景、地质历史、构造特征等进行描述,全面了解勘察区域的地质状况。
地质调查与测试是地质勘察报告的核心部分。
通过对地质特征、岩石层面、断裂带、地下水位等进行详细调查与测试,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判断。
地下水勘察主要是对地下水位、地下水位变动、地下水类型等进行调查和分析,为工程建设提供地下水条件的可行性评估。
工程地质特点则主要是对勘察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概况以及不利于工程建设的地质因素进行论述和预测,以便在工程施工中采取相应的措施。
地质灾害评价是对勘察区域地质灾害潜在性和风险的评价,如滑坡、地面塌陷、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对建设项目的影响。
三、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和审查要求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要符合相关的规范和要求,要注重客观真实、科学准确地反映勘察成果。
首先,报告应具备完整的数据和资料,主要依据实地调查、采样、测试、分析等获得。
同时,为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勘察人员需要在报告中注明数据来源和测试方法,以便审查机构对其进行核实。
地质勘察报告【范本模板】

一、前言1。
1拟建工程概况我院受********村委会的委托,承担其拟建********工程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
拟建场地位于******境内,沿海大通道的西南侧,其西北侧为古浮村居民区和其他规划建设用地,东北侧为后期规划用地及泉州加顺彩印有限公司用地,东南侧为石狮市源兴金圣服装有限公司用地.该********工程总占地面积约8200m2,总建筑面积56000m2,共包括A5~A10、A12、A14和B1~B4安置楼等12个单体项目,该工程由武夷山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设计,拟设计采用桩基础。
建筑物的性质和特点如下表1—1:建筑物设计参数表表1—11。
2.勘察等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
1条与条文说明第3。
1。
1条的相关规定,对本工程勘察等级综合划分如下:勘察等级划分表表1-21。
3勘察任务、目的和要求本次勘察属详细勘察阶段。
勘察的主要目的与任务是:⑴查明场地及附近范围内有无影响工程建设的不良地质现象;⑵查明场地地基土层结构特征、分布规律;⑶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与赋存条件,分析与评价场地地下水对建筑物基础施工影响以及对建筑材料腐蚀性情况;⑷划分场地土类型与建筑场地类别,对场地地震效应进行分析;⑸分析并评价场地地基稳定性与适宜性,对拟建物基础方案选择提出合理建议,并提供满足基础设计方案的岩土参数.1。
4 勘察依据本工程勘察主要依据以下文件和现行规范进行:⑴业主提供的拟建物总平面图、合同书、勘察任务委托书;⑵准则《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⑶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局部修订条文;⑷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GB50011-2001);⑸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⑹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⑺行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⑻省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⑼福建省建设厅、福建省地震局文件(闽建设[2002]37及[2003]10号)。
地质勘察报告

地质勘察报告一、地质概况。
本次地质勘察的目标地区位于XX省XX市,地处山地与平原的交界处,地形复杂,地貌多样。
该地区属于典型的山地地貌,地势起伏较大,地质构造复杂,岩层分布不均匀,存在着一定的地质灾害隐患。
二、地质勘察范围。
本次地质勘察范围包括XX山脉及其周边地区,总面积约XXX平方公里。
在勘察过程中,我们对地质构造、岩层分布、地下水情况、地下矿产资源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三、地质勘察结果。
1. 地质构造,经过勘察,发现该地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存在多条断裂带和褶皱带,地层倾角较大,存在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风险。
2. 岩层分布,该地区岩层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页岩等组成,岩性较硬,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
但在部分地区存在着岩层疏松、风化严重的情况,需要加强防护和支护工程。
3. 地下水情况,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存在着地下水位较浅、水质较差的情况。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地下水的排水和防渗工作。
4. 地下矿产资源,在勘察范围内发现了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的存在,但资源储量较为有限,开采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
四、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针对该地区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我们提出了以下防治建议:1.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发现和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2. 在工程建设中加强地基处理和支护工程,提高工程的抗震、抗滑、抗崩能力。
3. 加强对地下水的管理和保护,避免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
4. 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规划和布局矿区,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五、结论。
通过本次地质勘察,我们全面了解了目标地区的地质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在未来的工程建设和资源开发中,能够充分考虑地质环境因素,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XXX隧道地质勘察报告

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 (1)三、完成的勘探工作量 (1)四、自然地理概况 (1)(一) 地理位置 (1)(二) 地形地貌 (2)(三) 气象特征 (2)(四)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 (2)(五) 地震动参数 (2)五、工程地质特征 (2)(一) 地层岩性 (2)(二) 地质构造 (4)(三) 水文地质特征 (4)六、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4)七、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4)(一) 岩土施工工程分级及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4)(二) 隧道围岩分级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4)(三) 隧道进出口工程地质条件 (5)八、设计与施工注意事项 (5)附件:一、 XXXXX隧道工程地质平面图(1:2000)二、 XXXXX隧道进口工程地质平面图三、 XXXXX隧道出口工程地质平面图四、 XXXXX隧道洞身工程地质纵断面五、 XXXXX隧道进出口放大工程地质纵断面六、 XXXXX隧道进口工程地质横断面七、 XXXXX隧道出口工程地质横断面八、 XXXXX隧道进口弃渣场工程地质断面图九、 XXXXX隧道出口弃渣场工程地质断面图十、地质柱状图十一、XXXXX隧道土工试验报告十二、XXXXX隧道岩石试验报告一、工程概况新建XX铁路工程XXXXX隧道位于XXXXX镇XXXXX,XXXXX隧道起讫里程DIIK4+120~DIIK5+730,全长1610m,洞深最大埋深约48m。
二、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该隧道定测阶段的调查工作始于XX,外业钻探日期为XXX,水、土、岩的试验工作为XXX,资料整理工作于XX结束。
本次定测针对该隧道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技术要求,采用地面大范围的地质调查及工程地质测绘(1:2000)、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资料综合分析(含区域地质资料、初测资料的分析)等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工作过程中,地质分界线的填绘主要利用手持GPS定点,钻孔的定位采用中线桩及全站仪,对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采用室内试验进行。
杭州某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杭州某工程地质勘查报告1.项目概述本报告是针对位于杭州市地区的工程地质勘查项目进行的调查和分析。
该地区拟建设一座大型商业综合体,涉及土地面积约为XX平方公里。
2.勘查目的本次勘查旨在全面了解勘察范围内的地质情况,特别是对土层、地下水、地下构造等进行详细调查,为后续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3.勘查范围和方法勘查范围包括成立标第X幅地质调查剖面,全面调查勘查范围内的地质条件。
采用的方法包括现场观测、岩心钻探、地下水位监测等。
4.地质背景经过调查,本地区主要由砂岩、灰岩和泥岩组成。
其中,砂岩主要分布在地层底部,灰岩和泥岩层则分布在砂岩层上方。
整个地区的地貌整体较平坦,没有明显的地震活动和地质灾害。
5.土层特征勘查范围内主要存在三个土层,分别是软土层、砂土层和卵石层。
其中,软土层厚度约为XX米,黏性较大,工程建设时需注意加固处理。
砂土层厚度约为XX米,对工程建设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
卵石层厚度约为XX米,由于其坚硬程度较高,不易进行土方开挖,工程施工时需采取相应的措施。
6.地下水勘查范围内存在一条地下水层,水位深度约为XX米-XX米,水质为优良。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排水处理和防止地下水突泻的工作。
7.地下构造通过现场勘查和岩心钻探分析,发现勘查范围内不存在断层和裂隙,地下构造稳定。
8.地质灾害勘查范围内没有发生过地质灾害,但地区周边存在历史地质灾害的报道。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需要充分考虑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9.结论与建议根据本次勘查结果,结合规划及设计要求,对工程建设提出以下建议:-在软土层进行加固处理,确保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在砂土层进行合理的基础处理,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在卵石层进行土方处理时,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附近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排水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地下水位的变化和排水量的大幅波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前言工程概况肥乡区属资源性缺水地区,全区水资源严重不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879万m3,人均占有量为191m3,是全国人均水平的9%,属极度资源型缺水地区。
邯郸市肥乡区景观水系及路网工程PPP项目水系引水工程计划在利用已建的东风渠程寨泵站和已铺设的直径米以上管道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管道铺设延伸,将东风渠的黄河水引入城区、引入水系。
以补充岳城水库引水不足,高标准解决肥乡城区水系水源问题,彻底打造肥乡区主城区和团结渠景观水系,完善区域市政基础设施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建设美丽肥乡、富裕肥乡、宜居肥乡。
本次工程拟建在原管道南侧布置新管道,东段位于原管道DN1000mm变DN800mm上游,在原管道上开设三通,并在原管道分叉后和新铺管道首部安装控制阀门。
新铺管线位于五排支渠道北坡坡顶下方,管道铺设至民有二干渠城南堡节制闸下游,以便利用城南堡节制闸控制民有渠回水长度,减少水量损失。
本次工程管道0+000-1+640段埋深,桩号1+640-8+778段埋深,采用材质为DN1000mm球墨铸铁管,施工方法为明挖施工法。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我院承担本次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勘察目的为本次工程提供地质资料,本次勘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1)查明管线沿线的地层结构,岩土性质。
(2)查明管道沿线场地内是否有不良的地质现象。
(3)查明地下水状况,承压水层的分布范围、埋藏深度、水头压力,环境水的腐蚀性。
(4)提供管道地基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值,并提供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建议值。
(5)查明场地是否有液化地层,并对液化地层提出治理措施。
(6)提供地基变形参数。
(7)提出地基土层的承载力标准值。
(8)对管道地基进行合理的工程地质评价。
(9)针对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对设计、施工和现场监测工作提出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根据本工程的建筑物特征及场地的地质特征,本次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为:(1)《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2)《水利水电地质测绘规程》(SL299-2004)(3)《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4)《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291-2003)(5)《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SL73-2013)(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7)《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8)《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0)《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11)《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勘察设备及完成的工作量设备配置本次工程地质勘察以钻探、地质测绘和室内土工试验为主,使用设备主要为无锡200型钻机2台,取土、标准贯入设备各2套,工程运输车辆1台,另外地质测绘使用了罗盘、洛阳铲等工具。
在野外取得满足试验要求的土样进行室内试验。
勘察完成的工作量本次工程对管道沿线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及地质测绘工作,初次勘察管道沿线每500m布置一个钻孔,第二次对部分地势起伏段补充勘察对管线进行了加密,每100m布置一个钻孔,其余管线段通过开挖探坑对土层进行了验证。
工作量详见表。
表工作量统计表2地质概况地形地貌邯郸市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高差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以京广铁路为界,西部为中、低山丘陵地貌,东部为华北平原。
海拔最高,最低,相对高差1866m,总坡降为‰。
全市自西向东大致可分为五级阶梯:西北部中山区、西部低山区、中部低山丘陵区、中部盆地区、东部冲洪积平原。
京广铁路以东为平原,根据形态和成因不同,可分为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和洪积平原,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
地势由北西,西和南微向渤海方向倾斜,平原高程80m,逐渐向东及东北方向过渡到30m。
地面坡降约千分之二。
山前冲积洪积平原,沿太行山麓分布有永年,邯郸,马头等河流冲洪积扇,西高东低,西小东大,是丘陵和平原的过渡相连地带。
东部冲洪积平原由漳河,黄河等水系堆积而成。
本次工程管道从东风渠西侧处原有管线处取水,沿五排支渠向西至民有二干渠处,管道穿越的地貌为东部广袤的冲洪积平原,管线沿线地面高程为,地势较平坦,交通较方便。
地层岩性该区域属渤海凹陷与太行山隆起带的过度地带,西部为高山丘陵地带,东部为平原。
西部沉积有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的灰岩、砂岩、泥岩以及煤系地层,东部平原堆积了巨厚的第四纪和近代河流冲积层,造成了广大的冲积平原,堆积物属粘土、壤土、砂壤土和粉细砂等松散岩系。
勘察区位于海河流域平原区南部,区内发育有巨厚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厚度可达数百米。
堆积物属粘土、壤土、砂壤土和粉细砂等松散岩系,由于自然沉积,区域内土层的厚度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差异。
勘察区内揭露的浅部地层主要为壤土、砂壤土、粘土及砂层。
土层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匀性。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alp Q4):1)粘土:棕黄色,可塑,饱和,韧性较高,干强度较高,含姜石。
2)壤土:褐黄色,可塑,饱和,韧性中等,含姜石,夹薄层砂壤土。
3)砂壤土:褐黄色,可塑,稍密,稍湿,无韧性或韧性低,摇震反应迅速,层中夹粉砂。
地质构造工程区位于华北平原沉降带的南部,为新生代的强烈拗陷区,主要包括临清凹陷,内黄凹陷和鲁西隆起。
区内第三系、第四系地层厚达千米,基底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可分为北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地震分布与基底断裂构造有关。
本区属中朝准地台东部,基底隆起,该区域发育有较多断裂构造,邢台~安阳深断裂,北东10度左右,为继承性正断层,形成于晚侏罗世末期;沧州~大名断裂为平原区的一条重要隐伏断裂,走向北东30度左右,为中、新生代继承性活动的正断层;临漳~魏县隐伏断裂,走向北东70度左右,为中、新生代继承性活动的正断层。
主要的历史强震有:1830年的磁县~彭城地震,震级为级,震中烈度为Ⅹ度;1966年3月8日和22日的邢台地震,震级为和级,震中烈度为Ⅹ度,地震可能产生的破坏形式主要是地裂缝、涌砂和河岸滑坡等。
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15)及《中国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15),该工程所在肥乡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水文地质条件该区域内主要河渠主要有东风渠及民有二干渠等;地下水主要为东部平原的深层和浅层地下水。
工程区内地层主要为河流冲积形成的松散堆积物,地表水径流较少,地下水持续多年的超采导致了多年平均水位持续下降,地下含水层主要为砂壤土和砂层的孔隙水,潜水稳定地下水位深度在15-30m之间,在靠近渠道和河流附近可揭露有少量的上层滞水,地下水主要以人工开采的方式排泄。
本次勘察期间钻探深度内未揭露地下水。
物理地质现象本次勘察的管道沿线主要发育的物理现象为冲沟和季节性冻土。
由于河道和渠道边坡多为壤土及砂性土,地面高差较大时可产生地表径流冲蚀的冲沟,冲沟的深度一般在左右。
勘察区标准冻结深度为。
3管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本段管道总长为,管道自东风渠西侧北屯庄村南已有管道处引水,沿东风五排支渠向西至民有二干渠东侧处。
地质概况地形地貌管道自东风渠西侧北屯庄村南已有管道处引水,沿东风五排支渠向西至民有二干渠东侧处。
该段管线所在区域为平原地貌,地势西高东低,东侧起点处处地面高程为,西侧管线终点处地面高程为。
地层岩性根据地质测绘和钻探揭露的地层反应该段管道沿线揭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地层,根据岩性、时代和成因将沿线的土层划分为3层,分述如下:第1层壤土(alp Q42):褐黄,稍密,可塑,稍湿,湿,层中夹薄层粘土及砂壤土,该层壤土分布于管线桩号0+000-2+500及桩号5+500-8+778段地表浅层处,揭露厚度为。
第2层砂壤土(alp Q42):褐黄,中密,稍湿,湿,层中含粉砂,分布于桩号0+000-2+500段、桩号5+500-7+600段壤土层下部及桩号3+000-5+000段地表浅层处。
第3层粘土(alp Q42):黄棕,褐灰色,可塑,饱和,断面光滑稍有光泽,该层粘土位于壤土及砂壤土下部,本次勘察未穿透该层,最大揭露深度。
地质构造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15)及《中国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15),该工程所在肥乡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区内地层主要为河流冲积形成的松散堆积物,地表水径流较少,地下水持续多年的超采导致了多年平均水位持续下降,地下含水层主要为砂壤土和砂层的孔隙水,潜水稳定地下水位深度在15-30m之间,在靠近渠道和河流附近可揭露有少量的上层滞水,地下水主要以人工开采的方式排泄。
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未揭露地下水。
物理地质现象本次勘察的管道沿线主要发育的物理现象为冲沟和季节性冻土。
由于河道和渠道边坡多为壤土及砂性土,地面高差较大时可产生地表径流冲蚀的冲沟,冲沟的深度一般在左右。
勘察区标准冻结深度为。
工程地质分段及评价桩号0+000~2+500段本段地层主要为上部壤土,下部砂壤土为主的粘性土均一结构地层,局部夹有粘土,表层壤土层厚。
供水管线与地基壤土层摩擦系数取值,与地基砂壤土层摩擦系数取值。
桩号2+500~5+000段本段地层主要为上部砂壤土,下部粘土为主的粘性土均一结构地层。
上部砂壤土厚度为~。
供水管线与地基砂壤土层摩擦系数取值,与地基粘土层摩擦系数取值。
桩号5+000~7+600段本段地层主要为上部壤土,下部砂壤土为主的粘性土均一结构地层。
上部壤土层厚度为~。
供水管线与地基壤土层摩擦系数取值,与地基砂壤土层摩擦系数取值。
桩号7+600~8+778段本段地层主要为上部壤土,下部粘土为主的粘性土均一结构地层。
上部壤土层厚度为~。
供水管线与地基壤土层及粘土层摩擦系数取值。
对于钻孔中取得的土样进行了室内土工试验,综合分析了土工试验成果并结合地质测绘和钻探结果提出了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见表。
表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表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地基评价第1层壤土位于地表水位以上,干燥情况下强度中等,侵水后强度偏低,压缩性高,固结性差,未经处理不可做为天然地基持力层直接使用;第2层砂壤土位于地下水位以上,干燥情况下强度中等,根据物力力学指标统计该层土具有弱湿陷性,未经处理不可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直接使用。
本段管线全长,如管道开挖深度范围内土层主要为第1层壤土及第2层砂壤土,建议换填垫层处理或强夯处理,如采用换填垫层处理,建议换填深度不小于米,采用级配砂石或3:7灰土换填,换填后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00kPa;如采用强夯处理,应根据场地实际施工条件进行试夯,单击夯击能不小于1000kN·m,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00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