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家粮油质量标准
国家粮食储备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执行粮油质量标准有关问题的规定-国粮办联[1997]150号
![国家粮食储备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执行粮油质量标准有关问题的规定-国粮办联[1997]150号](https://img.taocdn.com/s3/m/1d074b2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5.png)
国家粮食储备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执行粮油质量标准有关问题的规定正文:---------------------------------------------------------------------------------------------------------------------------------------------------- 国家粮食储备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执行粮油质量标准有关问题的规定(国粮办联〔1997〕150号1997年7月8日)本规定规定了粮油质量控制的原则、依质论价办法和不合格粮油的处理办法。
本规定适用于收购、调运、储存、销售、加工和出口的商品粮油。
1、一般原则1.1 粮油质量标准适用于定购粮油、国家储备粮油和市场经营的粮油。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
尚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粮油,执行地方标准。
尚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粮油,执行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必须报技术监督部门和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备案。
但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间调运时,后两种情况均执行发粮方的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
市场经营的粮油在处理增扣价、扣量等问题时,可按贸易合同规定执行,也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1.2 原粮、油料标准中的水分指标,是水分增扣价、扣量的依据。
但在国家储备粮油中,凡标准中规定的水分指标大于14.0%的,一律以14.0%作为增扣价、扣量的依据。
水分含量大于14.0%的国家储备粮油,不得调出省(自治区、直辖市)外。
1.3 安全储藏水分标准,是粮油安全储藏的技术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行制定,不得作为水分增扣价、扣量依据。
1.4 标准中凡规定质量等级的,一律以中等为计价基础,即:五个等级的,三等为计价基础;三个等级和二个等级的,二等为计价基础;多于五个等级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自行确定计价等级。
中国好粮油标准

中国好粮油标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油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
然而,近年来,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谋取暴利,不择手段地使用劣质原料、添加有害物质,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
为了保障人民的饮食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粮油标准,以确保消费者能够购买到安全、健康的粮油产品。
首先,中国好粮油标准要求生产企业必须选用优质的原料。
粮食油脂是由农作物加工而成,原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品质。
因此,中国的粮油标准规定,生产企业必须选用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原料,严禁使用变质、霉变或含有有害物质的原料进行加工生产。
其次,中国好粮油标准要求严格控制生产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卫生标准,保证生产车间、设备、人员的卫生状况符合要求。
同时,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另外,中国好粮油标准还规定了产品的包装和标识要求。
粮食油脂是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食品,因此包装的质量和卫生安全至关重要。
中国的粮油标准要求,产品包装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证产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不受污染。
同时,产品的标识必须真实准确,包括产品的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让消费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产品的基本情况。
最后,中国好粮油标准还对产品的质量指标进行了明确规定。
包括产品的色泽、气味、口感等方面都有详细的标准要求,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可靠。
同时,中国还对粮油产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进行了限定,严格控制产品中残留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中国好粮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消费者提供了安全、放心的粮油产品。
这些标准的制定不仅保障了人民的饮食安全,也提升了我国粮油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信在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粮油行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种食用油的新的国家质量标准

种食用油的新的国家质量标准备受关注的食用油新国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GB2716-2018)于12月21日起正式实施。
这一市场呼唤良久的国家标准给食用调和油行业带来的意义重大:将结束原料配比不清以次充好的行业乱象,促进建立透明规范的消费环境和市场秩序,引领行业加快技术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食用油新国标已经酝酿多年,此次是在原有的4个标准基础上整合修订。
最重要的变化是,增加了“食用植物调和油的标签标识应注明各种食用植物油的比例”的要求,并鼓励注明产品中大于2%脂肪酸组成的名称和含量。
对于这个增项要求,业内专家表示高度肯定和充满期待。
新国标为何明确要求食用植物调和油公开配方比例?调和油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品油,按一定比例科学调配制成的食用油。
相比玉米油、大豆油、花生油等单一植物油,调和油含有更为丰富多样的微量营养成分,脂肪酸平衡性具有优势。
随着近年来消费者对营养和风味需求的多样化,调和油越来越受到青睐,年销量达数百万吨。
虽然调和油的营养更具优势,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消费者对于调和油却存在长期的知情盲区——旧的国标对调和油的配方比例和营养成分这两个重要的因素,没有强制性要求明确和公开。
于是,出于对商业利益的过分追求,调和油市场出现了随意勾兑、标识混乱、以次充好、混淆概念的不良现象。
“什么油贵就标什么、哪种油便宜就多配哪种”成为行业潜规则,真正的配方比例则成为“最高机密”。
据相关媒体调查,由此而起的纠纷和投诉多以厂商败诉收尾,消费者对于“配方公开”的呼声日益高涨。
行业乱象其实早已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
资料显示,调和油国标其实自2004年底就在酝酿,并启动了行业标准的修订制定。
在2013年底的征求意见稿中即提出,调和油产品的标签应当注明各种食用植物油的比例。
但新标准却迟迟没有出台。
对此,有业内专家表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后期缺乏有效准确的检测方法,但一些企业的既得利益难以协调也是重要原因。
企业各环节能否自律,并对产品进行留样检测,是新国标能否出台的最后一层窗户纸。
GBT精选粮油检验_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

GB/T 5494-2008 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前言本标准代替GB/T 5494—1985《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
本标准与GB/T 5494—1985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内容;——增加了检验操作过程中的照明要求;——增加了米类不完善粒检验方法;——对操作方法和结果计算进行了部分修改;——删除了纯粮(质)率的计算。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河南省粮油饲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辽宁省粮油检验检测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尹成华、崔国华、胡纪鹏。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5494—1985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粮食、油料中杂质、不完善粒含量检验的仪器和用具、照明要求、样品制备、操作方法、结果计算等。
本标准适用于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含量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22505 粮食油检验感官检验环境照明3仪器和用具3.1 天平:感量0.01g、0.1g、1g。
3.2 谷物选筛。
3.3 电动筛选器。
3.4 分样器或分样板。
3.5 分析盘、镊子等。
4照明要求操作过程中照明条件应符合GB/T 22505的要求。
5样品制备检验杂质的试样分大样、小样两种,大样是用于检验大样杂质,包括大型杂质和绝对筛层的筛下物;小样是从检验过大样杂质的样品中分出少量试样,检验与粮粒大小相似的并肩杂质。
按照GB 5491的规定分取试样至表1规定的试样用量。
新的《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产品国家标准解读

l58
蠢
标 溪
CHINA 0ILS AND FATS
新 的《花 生 油》《大 豆 油 》《葵 花籽 油》
产 品 国家 标 准解 读
薛雅琳 ,潘俊升 ,张 东
(1.国家粮食局 科学研 究院,北京 100037;2.北京京 东世 纪贸易有限公 司 ,北京 101111)
中 图分 类 号 :TS225.1;TS207
的食 用 植 物 油 ,3种 食 用 植 物 油 的消 费 量 已 经 占食 2 3项 植物 油 国家标 准 制 (修 )订 的主 要 内容
用 油总 消 费 量 (2016年 3 075万 t)的 60% 以 上 ,其
(1)修 改 的 有 关 术 语 和 定 义 ,参 照 了 GB/T
品质质 量关 系 着 消 费 者 的 身 体 健 康 。2002年 为 了 8873-2008《粮 油 名 词 术 语 油 脂 工 业 》,GB/T
收 稿 日期 :2018—06—04 作者 简介 :薛雅琳 (1963),女 ,研 究员 ,主要从 事粮 油 品质安
最新国家粮油质量标准

最新国家粮油质量标准⑴整精米率指标按1-5等级分别为:籼稻:≥50%、≥47%、≥44%、≥41%、≥38%粳稻:≥61%、≥58%、≥55%、≥47%、≥44%⑵等外级:出糙率低于5等的稻谷时间,为稻谷产品溯源提供根据和方便。
、收获⑴按1-5等容重指标分别为:≥720g/L、≥685g/L、≥650g/L、≥620g/L、≥590g/L等外级:<590g/L⑵5个等级可以兼顾我国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以及主产区丰年、平年和歉年的玉米质量,同时各等级也能够与各主要玉米生产国家要求相一致。
⑶不完善粒按1-5级分别为:≤4%、≤6%、≤8%、≤10%、≤15%⑷对于水分>18%的玉米,须将水分降到18%以下,待玉米样品冷却至室温后再测定容重。
⑸标识要求。
⑴高油大豆按粗脂肪含量(干基)指标分为1-3等分别为:≥22%、≥21%、≥20%,低于20%的大豆不作为高油大豆,其它质量指标与普通大豆3等相同。
⑵高蛋白大豆按蛋白质含量(干基)指标分为1-3等分别为:≥44%、≥42%、≥40%,低于40%的不作为高蛋白大豆,其他指标与普通大豆2等相同。
⑶普通大豆定等指标使用完整率代替纯粮率进行定等,质量等级仍为1-5级分别为:≥95%、≥90%、≥85%、≥80%、≥75%,⑷新标准取消东北黄大豆与一般黄大豆分类,根据种皮与子叶颜色将大豆分为: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他颜色大豆、混合大豆等,并要求黄大豆、青大豆和黑大豆中同类型大豆不低于95%,不符合要求的归为混合大豆。
⑸我国新标准中首次对损伤粒单独进行要求,1-5等损伤粒分别要求≤1%、≤2%、≤3%、≤5%、≤8%,其中热损伤粒分别为:≤0.2%、≤0.2%、≤0.5%、≤1%、≤3%。
4、小麦:⑴修改了小麦分类检验方法,将感官检验改为仪器化检验,建立了中国小麦硬度分类评价体系,规定硬度指数大于等于60的为硬麦,小于等于45的为软麦,介于两者之间的为混合麦。
粮油新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粮油新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粮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其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为了提高粮油质量管理水平,保障消费者权益,我国不断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
近年来,粮油新标准的出台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围绕粮油新标准展开讨论,探讨其背景、内容以及对行业和消费者的影响。
通过对粮油新标准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粮油质量监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全面提升粮油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安排进行简要介绍,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清晰地了解文章的发展逻辑和脉络。
在这篇关于粮油新标准的长文中,文章结构部分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首先概述粮油新标准的背景和重要性,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粮油新标准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三个方面的讨论。
其中,背景部分将介绍导致新标准制定的背景因素和动机,内容部分将详细解读新标准的具体内容和要点,影响部分将探讨新标准对粮油行业和消费者的影响。
结论部分将对文章进行总结,回顾正文部分的主要论点和结论,展望未来粮油行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建议。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本文的内容框架和逻辑发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粮油新标准的重要性和影响。
1.3 目的在这一部分中,我将详细讨论关于粮油新标准的目的。
粮油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而粮油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
因此,实施新的粮油标准旨在提高粮油产品的质量,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促进粮油行业的健康发展。
具体来说,粮油新标准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规范粮油生产流程:新标准将对粮油的生产流程进行规范,明确生产环节和标准要求,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 维护消费者权益:新标准将明确粮油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标识要求,让消费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产品质量,从而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国家粮油质量标准

国家粮油质量标准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最新国家粮油质量标准1、稻谷(GB1350-2009):⑴整精米率指标按1-5等级分别为:籼稻:≥50%、≥47%、≥44%、≥41%、≥38%粳稻:≥61%、≥58%、≥55%、≥47%、≥44%⑵等外级:出糙率低于5等的稻谷⑶标签标识要求:在包装物上或随行文件中注明产品的名称、类别、产地(县)、收获时间,为稻谷产品溯源提供根据和方便。
2、玉米(GB1353-2009)⑴按1-5等容重指标分别为:≥720g/L、≥685g/L、≥650g/L、≥620g/L、≥590g/L等外级:<590 g/L⑵5个等级可以兼顾我国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以及主产区丰年、平年和歉年的玉米质量,同时各等级也能够与各主要玉米生产国家要求相一致。
⑶不完善粒按1-5级分别为:≤4%、≤6%、≤8%、≤10%、≤15%⑷对于水分>18%的玉米,须将水分降到18%以下,待玉米样品冷却至室温后再测定容重。
⑸标识要求。
3、大豆(GB1352-2009)⑴高油大豆按粗脂肪含量(干基)指标分为1-3等分别为:≥22%、≥21%、≥20%,低于20%的大豆不作为高油大豆,其它质量指标与普通大豆3等相同。
⑵高蛋白大豆按蛋白质含量(干基)指标分为1-3等分别为:≥44%、≥42%、≥40%,低于40%的不作为高蛋白大豆,其他指标与普通大豆2等相同。
⑶普通大豆定等指标使用完整率代替纯粮率进行定等,质量等级仍为1-5级分别为:≥95%、≥90%、≥85%、≥80%、≥75%,⑷新标准取消东北黄大豆与一般黄大豆分类,根据种皮与子叶颜色将大豆分为: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他颜色大豆、混合大豆等,并要求黄大豆、青大豆和黑大豆中同类型大豆不低于95%,不符合要求的归为混合大豆。
⑸我国新标准中首次对损伤粒单独进行要求,1-5等损伤粒分别要求≤1%、≤2%、≤3%、≤5%、≤8%,其中热损伤粒分别为:≤%、≤%、≤%、≤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国家粮油质量标准
1、稻谷(GB1350-2009):
⑴整精米率指标按1-5等级分别为:
籼稻:≥50%、≥47%、≥44%、≥41%、≥38%
粳稻:≥61%、≥58%、≥55%、≥47%、≥44%
⑵等外级:出糙率低于5等的稻谷
⑶标签标识要求:在包装物上或随行文件中注明产品的名称、类别、产地(县)、收获时间,为稻谷产品溯源提供根据和方便。
2、玉米(GB1353-2009)
⑴按1-5等容重指标分别为:≥720g/L、≥685g/L、≥650g/L、≥620g/L、
≥590g/L等外级:<590 g/L
⑵5个等级可以兼顾我国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以及主产区丰年、平年和歉年的玉米质量,同时各等级也能够与各主要玉米生产国家要求相一致。
⑶不完善粒按1-5级分别为:≤4%、≤6%、≤8%、≤10%、≤15%
⑷对于水分>18%的玉米,须将水分降到18%以下,待玉米样品冷却至室温后再测定容重。
⑸标识要求。
3、大豆(GB1352-2009)
⑴高油大豆按粗脂肪含量(干基)指标分为1-3等分别为:≥22%、≥21%、≥20%,低于20%的大豆不作为高油大豆,其它质量指标与普通大豆3等相同。
⑵高蛋白大豆按蛋白质含量(干基)指标分为1-3等分别为:≥44%、
≥42%、≥40%,低于40%的不作为高蛋白大豆,其他指标与普通大豆2等相同。
⑶普通大豆定等指标使用完整率代替纯粮率进行定等,质量等级仍为1-5级分别为:≥95%、≥90%、≥85%、≥80%、≥75%,
⑷新标准取消东北黄大豆与一般黄大豆分类,根据种皮与子叶颜色将大豆分为: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他颜色大豆、混合大豆等,并要求黄大豆、青大豆和黑大豆中同类型大豆不低于95%,不符合要求的归为混合大豆。
⑸我国新标准中首次对损伤粒单独进行要求,1-5等损伤粒分别要求≤1%、≤2%、≤3%、≤5%、≤8%,其中热损伤粒分别为:≤0.2%、≤0.2%、≤0.5%、≤1%、≤3%。
4、小麦:
⑴修改了小麦分类检验方法,将感官检验改为仪器化检验,建立了中国小麦硬度分类评价体系,规定硬度指数大于等于60的为硬麦,小于等于45的为软麦,介于两者之间的为混合麦。
⑵对小麦分类进行了简化,新标准中小麦分类为硬质白小麦、软质白小麦、硬质红小麦、软质红小麦及混合小麦,由原来的9类调整为5类,取消了原按冬、春季节播种的分类
⑶适当放宽了中等小麦不完善粒的限制,由原来的6%调整为8%,与国际标准取得一致。
⑷增加了标签标识要求,规定在包装物上或随行文件中注明小麦的品种名称、类别、等级、产地、收获时间等,以便于小麦产品的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