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现行粮食标准(个人整理的)
主要粮食的新的质量标准

主要粮食的新的质量标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主要粮食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同时促进粮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一份新的关于主要粮食的质量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围绕主要粮食的质量标准进行探讨,内容涵盖了粮食的安全性、营养价值、生产过程和外观品质等方面。
一、粮食的安全性标准1. 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标准对主要粮食的安全性进行严格监控和标准制定是非常重要的。
与此相关的,必须对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残留进行严格管控。
制定每种主要粮食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残留的标准限量,确保粮食的安全性和健康食用。
2. 采收后的处理标准对粮食采收后的处理也需要设立相应的标准。
要求粮食生产企业在采收后及时进行清洁、干燥和储存等处理,严格控制粮食的湿度和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确保粮食的卫生安全。
3. 检验合格标准还需要设立粮食质量检验合格标准,确保主要粮食在生产、加工和运输环节中的质量得到有效把控,减少不合格产品的进入市场。
二、粮食的营养价值标准1. 营养成分含量标准针对主要粮食的营养成分含量,设立合理的标准值,要求粮食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达到一定标准,以保证人们在食用粮食的同时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
2. 全谷物含量标准也需要对全谷物含量进行标准化。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全谷物的含量成为提高粮食营养价值的重要标志。
针对每种主要粮食,制定相应的全谷物含量要求。
三、粮食生产过程标准1. 农业生产标准对于粮食的生产过程,需要建立符合环保要求的农业生产标准,要求农业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有机栽培、绿色种植等生产模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2. 生产工艺标准对于粮食的加工生产,要求制定相应的生产工艺标准,包括粮食加工的工艺流程、设备设施要求、生产环境要求等,确保加工过程中不会对粮食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四、粮食的外观品质标准1. 外观检验标准对于粮食的外观品质,可设立外观检验标准,包括粮食的色泽、完整度、干燥程度等要求,确保粮食外观品质良好,符合市场需求。
2023粮食一般有几个等级-粮食等级

2023粮食一般有几个等级-粮食等级2023粮食一般有几个等级-粮食等级2023粮食一般有几个等级适合人们进行采纳。
而粮食安全(或食物安全) 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
也就是粮食保障,下面是小编进行整理的2023粮食一般有几个等级,欢迎查阅。
2023粮食一般有几个等级1、粮食可以从品种和用途两个角度分类。
狭义的粮食单指禾本科作物的种子(以及例外情形的非禾本科的荞麦种子)。
2、广义的粮食还要包括马铃薯等植物可供食用的根或茎部。
3、粮食所含营养物质主要为糖类(淀粉为主),其次是蛋白质。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对粮食的定义包括三大类谷物,包括麦类、稻谷、粗粮(又称杂粮,即经常被用作动物饲料的粮食,包括大麦、玉米、黑麦、燕麦、黑小麦、高粱)。
4、中国在先秦即有五谷之说,指稻、黍、稷、麦、菽物种作物,其种子称作稻米、黍米、粟米、麦粒、菽豆。
什么是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或食物安全)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
这一概念主要涉及粮食的供给保障问题,它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演变过程。
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的定义为:粮食安全从根本上讲指的是人类目前的一种基本生活权利,即“应该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够得到未来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它强调获取足够的粮食是人类目前的一种基本生活权利。
198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对这一定义作了修改,提出粮食安全的目标为“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有哪些?1、人口因素在影响粮食安全的各种因素中,人口因素应当是最为直接和最为重要的因素。
但我们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影响并不只表现在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导致对粮食供给的压力,还表现在生产要素、结构变动等多个方面:第一,粮食需求的膨胀。
第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恶化。
第三,粮食分配与消费的严重不均。
第四,消费结构升级加剧了粮食供给压力。
粮食卫生标准

主要指标:
表1粮食的感官要求
项目
指标
热损伤粒/(%)
小麦≤
0.5
霉变粒/(%)≤
2.0
表2有毒有害菌类、植物种子指标
项目
指标
麦角/(%)
大米、玉米、豆类≤
小麦、大麦≤
不得检出
0.01
毒麦/(粒/kg)
小麦、大麦≤
1
曼陀罗籽及其他有毒植物的种子(粒/kg)
豆类≤
1
表3真菌毒素限量指标
项目
限量/(ug/kg)
黄曲霉毒素B1
玉米≤
大米≤
其他≤
20
10
5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
小麦、大麦、玉米及其成品粮≤
1000
玉米赤霉烯酮
小麦、玉米≤
60
赭曲霉毒素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谷类、豆类≤
5
表4污染物限量指标
项目
限量/(mg/kg)
铅(Pb)
0.2
镉(Cd)
稻谷(包括大米)、豆类≤
麦类(包括小麦粉)、玉米及其他≤
氯化苦(以原粮计)≤
2
七氯≤
0.02
艾氏剂≤
0.02
狄氏剂≤
0.02
其他农药
按GB2763-2005农药残留标准的规定执行
0.2
0.1
汞(Hg)≤
0.02
无机砷(以As计)
大米≤
小麦粉≤
其他≤
0.15
0.1
0.2
表5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项目
最大残留限量/(mg/kg)
磷化物(以PH3计)≤
0.05
最全的现行粮食标准(个人整理的)

名词术语及管理规范现行粮油行业标准序号标准名称执行标准代号备注1粮食、油料及其加工产品性质和质量的名LS/T1102-1988词术语已有国标2粮油仓储设备名词术语LS/T1101-1988已有国标3饲料加工设备图形符号LS/T 3614 -19894原粮油料形态学和结构学术语LS/T1103-1992已有国标5面条类生产工业用术语LS/T1104-19936植物油生产工艺测定规范LS/T 1208-19927挂面生产工艺技术规程LS/T 1206-19928浸出制油工厂防火安全规范SBJ04-919饲料厂工程设计规范SBJ 05-199310小麦制粉厂工程设计规范SBJ 06-199311植物油厂工程设计规范SBJ 07-199412粮油饲料机械产品型号编制方法LS/T 3502-199513饲料显微镜检查图谱SB/T 10274-199614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LS/T 1201-200215 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LS/T 1202-200216 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LS/T 1204-200217 粮食烘干机操作规程LS/T 1205-2002已有国标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行政、事业机18LS/T 1700 —2004构及社会团体分类与代码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企业分类与代19LS/T 1701 —2004码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属性分类与代20LS/T 1702 —2004码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及加工分类与21LS/T 1703 —2004代码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检验第1 部22LS/T1704.1 —2004分:指标分类与代码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检验第2 部23LS/T1704.2 —2004分:质量标准分类与代码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检验第3 部24LS/T1704.3 —2004分:标准方法分类与代码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设施分类与代25LS/T 1705 —2004码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设备分类与代26LS/T 1706 —2004码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仓储第1 部27LS/T1707.1 —2004分:仓储作业分类与代码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仓储第2 部28LS/T1707.2 —2004分:粮情检测分类与代码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仓储第3 部29LS/T1707.3 —2004分:器材分类与代码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加工作业分类30LS/T1708.1 —2004与代码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加工技术经济31LS/T1708.2 —2004指标分类与代码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储粮病虫害分类与32LS/T 1709 —2004代码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储粮仓储业务统计33LS/T 1710 —2004分类与代码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财务会计分类与代34LS/T 1711 —2004码35—2004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贸易业务分类LS/T 1712与代码36粮油储藏技术规范LS/T 1211 -200837 储粮化学药剂管理和使用规范LS 1212-200838 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技术规程LS/T 1213 -200839 小麦硬度指数标准样品制备技术规范LS/T 1214-200840 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检定技术规范LS/T 1215-200841 粮食仓库安全操作规程LS1206-2005粮食仓库机电设备安装技术规程LS1207-2005粮油基础与管理现行粮油国家标准(一)粮油基础序号标准名称执行标准代号实施日期1 制粉工业名词术语GB/T 8872-19881988/7/12 粮油名词术语油脂工业GB/T 8873-20082009/1/20粮油名词术语粮食、油料及其加工产3GB/T 22515-20082009/1/20品4 粮油通用技术、设备名词术语GB/T 8874-20082009/1/205 粮油术语碾米工业GB/T 8875-20082009/1/16粮油工业用图形符号、代号第 1 部分:GB/T 12529.1-20082009/1/20通用部分粮油工业用图形符号、代号第 2 部分:7GB/T 12529.2-20082009/1/1碾米工业8粮油工业用图形符号、代号第 3 部分:GB/T 12529.3-20082009/1/20制粉工业9粮油工业用图形符号、代号第 4 部分:GB/T 12529.4-20082009/1/20油脂工业10 粮油工业用图形符号、代号仓储工业GB/T 12529.5-1990 1991/9/1粮油检验粮食感官检验辅助图谱第11GB/T 22504.1-20082009/1/20 1部分:小麦12 粮油检验感官检验环境照明GB/T 22505-20082009/1/2013粮食销售包装GB/T 17109-20082009/1/2014 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GB/T 17374-20082009/1/20(二)粮油管理GB/T22184-2008/ISO1 谷物和豆类散存粮食温度测定指南2008/11/14112:1990预防与降低谷物中真菌毒素污染操作2GB/T 22508-20082009/1/20规范注:制粉工业名词术语;粮油工业用图形符号、代号仓储工业,已修订,正在报批。
粮食(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粮食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供人食用的原粮和成品粮,包括谷物㊁豆类㊁薯类等㊂本标准不适用于加工食用油的原料㊂2术语和定义2.1原粮未经加工的谷物㊁豆类㊁薯类等的统称㊂2.2成品粮原粮经机械等方式加工的初级产品,如大米㊁小麦粉等㊂2.3热损伤粒由于微生物或其他原因产热及受热而改变了正常颜色或受到损伤的籽粒㊂2.4麦角麦角菌[C l a v i c e p s p u r p u r e a(F r.)T u l.]在黑麦㊁小麦㊁大麦㊁燕麦等禾本科植物子房内寄生而形成的菌核㊂2.5毒麦常和小麦混生在一起,其外形与小麦类似,籽粒中含有毒麦碱的禾本科黑麦草属的草本植物㊂2.6霉变粒粒面明显生霉并伤及胚或胚乳或子叶㊁无食用价值的颗粒㊂3技术要求3.1感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㊂表1感官要求项目要求检验方法色泽㊁气味具有正常粮食的色泽㊁气味G B/T5492热损伤粒/%小麦ɤ0.5按G B/T5494中不完善粒检验的规定,挑拣出热损伤粒,进行称量㊁计算含量霉变粒/%大豆ɤ除大豆外的其他粮食ɤ1.02.0按G B/T5494中不完善粒检验的规定,挑拣出霉变粒,进行称量㊁计算含量3.2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㊂表2理化指标项目指标检验方法总氢氰酸/(m g/k g)木薯粉ɤ10G B5009.36单宁(以干基计)/%高粱米㊁高粱粉ɤ0.3G B/T156863.3有毒有害菌类㊁植物种子限量有毒有害菌类㊁植物种子限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㊂表3有毒有害菌类㊁植物种子限量项目限量检验方法麦角/%大米㊁玉米㊁豆类小麦㊁燕麦㊁莜麦㊁大麦㊁米大麦ɤ不得检出0.01附录A毒麦/(粒/k g)小麦㊁大麦ɤ1S N/T1154曼陀罗属(D a t u r a s p p.)及其他有毒植物的种子a/(粒/k g)玉米㊁高粱米㊁豆类㊁小麦㊁燕麦㊁莜麦㊁大麦㊁米大麦ɤ1附录B a猪屎豆属(C r o t a l a r i a s p p.)㊁麦仙翁(A g r o s t e m m a g i t h a g o L.)㊁蓖麻籽(R i c i n u s c o mm u n i s L.)和其他公认的对健康有害的种子㊂3.4污染物限量和真菌毒素限量3.4.1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 B2762的规定,其中原粮类粮食应分别符合G B2762中对谷物㊁豆类㊁薯类的规定,成品粮类粮食应分别符合G B2762中对谷物碾磨加工品㊁豆类㊁干制薯类的规定㊂3.4.2真菌毒素限量应符合G B2761的规定,其中原粮类粮食应分别符合G B2761中对谷物㊁豆类㊁薯类的规定,成品粮类粮食应分别符合G B2761中对谷物碾磨加工品㊁豆类㊁干制薯类的规定㊂3.5农药残留限量农药残留量应符合G B2763的规定㊂3.6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3.6.1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 B2760的规定㊂3.6.2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应符合G B14880的规定㊂4其他粮食应专储㊁专运㊂应储存在清洁㊁干燥㊁防雨㊁防潮㊁防虫㊁防鼠㊁无异味的仓库内,不应与有毒有害物质或含水分较高的物质混存,并采用不同储粮生态区域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粮食储藏安全,减少损失损耗,防止污染㊂应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运输工具,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被雨淋和被污染㊂附录A麦角检验方法A.1鉴定A.1.1形态特征麦角呈长条形或香蕉形,有时略扁,长3mm~10mm,粗1mm~7mm,外面呈黑色或紫黑色,有纵沟与横裂纹,质脆,易折断,断面扁形㊁钝多边形或椭圆形,中心呈白色㊁灰白或粉白色㊂菌核休眠后萌发会产生子座;不孕子座柄细长,头部扁球形,直径1mm~2mm,红褐色,外缘生子囊壳㊂A.1.2组织切片将麦角在水中浸泡24h后取出,取一粒膨胀的麦角固定在土豆或萝卜中间,用手术刀将其切成薄片,用次甲基蓝溶液(1g/L)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紧密,并以健康小麦作阴性对照㊂A.2麦角红素和麦角生物碱定性A.2.1原理采用比色法进行麦角红素和麦角生物碱检查㊂麦角红素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显红色,麦角生物碱的三氯甲烷提取液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接触后,呈蓝紫色环,数分钟后三氯甲烷层显蓝色,且在365n m紫外光灯下,其乙醇溶液显蓝色荧光㊂A.2.2试剂A.2.2.1酒石酸溶液(20g/L)㊂A.2.2.2无水乙醚㊂A.2.2.3饱和碳酸氢钠溶液㊂A.2.2.4氨水(1+1)㊂A.2.2.5三氯甲烷㊂A.2.2.6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溶液:称取0.125g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加100m L硫酸溶液(65m L硫酸缓缓倒入35m L水中,混匀,冷却)溶解,然后加0.1m L三氯化铁溶液(50g/L),混匀㊂A.2.2.7无水乙醇:紫外光灯波长365n m下观察无荧光㊂A.2.3操作步骤取可疑麦角数粒,置于研钵中研碎,加酒石酸溶液(20g/L)研成黏稠状后,加无水乙醚研磨2次~ 3次,每次5m L~10m L,合并乙醚层,置于试管中,残渣置于研钵内备用㊂在含乙醚的试管内加0.5m 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振摇后放置,碳酸氢钠溶液层显红色,即表示检出麦角红素㊂以健康小麦为阴性对照㊂在有残渣的研钵中,加氨水(1+1)研磨呈碱性,用三氯甲烷提取2次~3次,每次5m L~10m L,合并三氯甲烷层,混匀后分成两份,分别置于两支试管中㊂取其中一份,沿管壁缓慢加入2m L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溶液,在两溶液接触面呈蓝紫色环,数分钟后,三氯甲烷层均显蓝色,即表示检出麦角生物碱㊂取另一份试管于热水浴上加热,使三氯甲烷挥尽,残留物加无水乙醇溶解,在波长365n m紫外光灯下观察,显强烈蓝色荧光,即表示检出麦角生物碱㊂以健康小麦为阴性对照㊂A.3判定在麦角鉴定的基础上,麦角红素和麦角生物碱定性检查呈阳性,则可以判定在试样中检出麦角㊂A.4试样中麦角检出量的计算1000g(m1)试样中麦角含量的质量分数w,按式(A.1)计算:w=m2m1ˑ100% (A.1)式中:w 试样中麦角含量,%;m2 试样中检出的麦角量,单位为克(g); m1 试样的取样量(1000g),单位为克(g)㊂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㊂。
国家粮食标准

国家粮食标准
国家粮食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粮食的食品安全标准:如《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食品强制性标准”。
2. 粮食的执行标准:如大米的国家标准是GB/T 1354;黑龙江五常大米的执行标准是:GB/T 19266;辽宁盘锦大米的执行标准是:GB/T 18824;方正富硒大米的执行标准是:GB/T 20040;河南原阳黄金晴大米的执行标准是:GB/T 22438;海南定安富硒大米的执行标准是:DB46/T239;上海松江大米的执行标准是:DB31/T908。
请注意,这些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建议查询我国政府官网获取最新粮食标准信息。
各大米执行标准

各大米执行标准各大米执行标准米是中国人的主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为了保障米的质量和安全,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米执行标准。
以下是各大米执行标准的简介。
中国中国的米执行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目前实施的标准是GB/T 17891-2019《大米》。
该标准规定了大米的分类、质量指标、检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要求。
其中,大米的质量指标包括外观、色泽、气味、口感、化学成分等多个方面,严格保障了大米的品质和安全。
日本日本的米执行标准由日本农林水产省制定,目前实施的标准是JAS(日本农林标准)法规。
该标准规定了日本产米的分类、质量指标、检验方法、标志等方面的要求。
其中,日本产米的质量指标包括外观、色泽、气味、口感、化学成分等多个方面,严格保障了日本产米的品质和安全。
美国美国的米执行标准由美国农业部制定,目前实施的标准是U.S. Grade Standards for Rice。
该标准规定了美国产米的分类、质量指标、检验方法、标志等方面的要求。
其中,美国产米的质量指标包括外观、色泽、气味、口感、化学成分等多个方面,严格保障了美国产米的品质和安全。
泰国泰国的米执行标准由泰国国家标准局制定,目前实施的标准是TIS 201-2549(2006)《大米》。
该标准规定了泰国产米的分类、质量指标、检验方法、标志等方面的要求。
其中,泰国产米的质量指标包括外观、色泽、气味、口感、化学成分等多个方面,严格保障了泰国产米的品质和安全。
印度印度的米执行标准由印度标准局制定,目前实施的标准是IS 4333:2014《大米》。
该标准规定了印度产米的分类、质量指标、检验方法、标志等方面的要求。
其中,印度产米的质量指标包括外观、色泽、气味、口感、化学成分等多个方面,严格保障了印度产米的品质和安全。
总结各国的米执行标准都是为了保障米的品质和安全而制定的。
这些标准规定了米的分类、质量指标、检验方法、标志等方面的要求,严格保障了米的品质和安全。
粮食等级划分标准表

粮食等级划分标准表
粮食等级划分标准表是根据粮食的质量特征和卫生安全要求,将粮食分为不同等级的标准表。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粮食等级划分标准表:
等级 | 外观特征 | 含杂率 | 霉变变质率 | 水分含量 | 脂肪酸值 |
色泽 | 杂质 | 异物 | 异味
-----|---------|--------|-----------|----------|----------|------|------|------|----
-
一等 | 颗粒饱满,色泽鲜亮,无霉变变质| ≤1% | ≤1‰ | ≤14% |
≤1.5 | 金黄色 | 无 | 无 | 无
二等 | 颗粒饱满,色泽较亮,轻微霉变变质| ≤2% | ≤3‰ | ≤16% | ≤7 | 浅黄色 | 能够清除 | 有少量小异物 | 无
三等 | 颗粒饱满,色泽稍暗,有一定霉变变质| ≤3% | ≤5‰ |
≤18% | ≤15 | 浅黄色 | 能够剔除 | 有较多异物 | 可有轻微异味
四等 | 颗粒不饱满,色泽较暗,霉变变质较严重| ≤4% | ≤6‰ |
≤20% | ≤25 | 深黄色 | 不能剔除 | 有大量异物 | 可有明显异味
五等 | 颗粒不饱满,色泽暗淡,用途受限| ≤5% | ≤7‰ | ≤22% |
>25 | 深黄色 | 不能剔除 | 有致病异物 | 有明显异味
上述表格仅为示例,实际粮食等级划分标准可能会因国家、地区、粮食类型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划分粮食等级的标准可根据当地的法规、行业标准或者质检要求进行制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粮油基础
(二)粮油管理
注:制粉工业名词术语;粮油工业用图形符号、代号仓储工业,已修订,正在报批。
(一)通用方法
注: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发;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粮食、油料检验容重测定法;粮食、油料检验粮食粘度测定法;粮食、油料检验粮食酸度测定法;粮食、油料检验种子发芽试验;粮食、油料检验粉类含砂量测定法;粮食、油料检验脂肪酸值测定法;谷物制品脂肪酸测定法,已修订,正在报批。
(二)稻谷及制品检测方法
注: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粮食、油料检验碎米检验法;米类加工精度异色相差分染色检验法(IDS法),已修订,正在报批。
(三)小麦及制品检测方法
注:粮食、油料检验小麦粉加工精度检验法;小麦粉沉淀值测定法,已修订,正在报
(四)其他粮食及制品检测方法
(五)油脂产品检测方法
注:植物油脂检验比重测定法;植物油脂检验折光指数测定法;植物油脂检验杂质测
(六)油料及饼粕检测方法
注:小麦粉;高筋小麦粉;低筋小麦粉,已修订,正在报批。
(二)油料制品
(一)原粮
(二)油料
注:优质稻谷;优质小麦强筋小麦;优质小麦弱筋小麦,已修订,正在报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