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道编码原理

合集下载

信道编码实验报告

信道编码实验报告

信道编码实验报告引言:信道编码是一种常用的通信技术,用于增强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通过在发送端对数据进行编码,并在接收端进行解码,可以有效地纠正或检测在信道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错误。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的信道编码方法,并分析它们在不同信道条件下的性能。

一、实验目的:1.了解信道编码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常用的信道编码方法和相关算法;3.通过实验验证不同信道编码方法的性能;4.分析信道编码在不同信道条件下的适用性。

二、实验原理:1.信道编码概述:信道编码主要分为前向纠错编码(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FEC)和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两类。

其中,FEC方法通过在数据流中引入冗余信息,使接收端能够检测和纠正一定数量的错误。

而ARQ方法则是通过接收端向发送端发送请求进行重传,从而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2.常用的信道编码方法:在实验中,我们主要研究了以下几种常用的信道编码方法:(1)奇偶校验编码:奇偶校验编码是最简单的一种编码方式,它通过在数据末尾添加一个校验位来实现错误检测。

若校验位与数据位中的奇偶性不一致,则认为出现错误。

(2)海明码编码:海明码是一种通过添加冗余位来实现错误检测和纠正的编码方法。

通过在数据位中插入冗余位,接收端可以检测到并纠正一定数量的错误。

(3)卷积码编码:卷积码是一种递归线性均匀的编码方法,通过引入冗余信息来增强信号的可靠性。

它具有较好的纠错性能,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领域。

三、实验过程:1.实验环境准备: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Matlab软件进行信道编码的仿真实验。

通过编写相应的算法和程序,可以模拟不同的信道编码方法,并分析它们的性能。

2.编写奇偶校验编码程序:首先,我们编写了奇偶校验编码的程序,通过向数据流中添加校验位实现错误检测。

然后,对不同的信道条件进行仿真实验,并记录不同错误率下的传输性能。

3.编写海明码编码程序:接下来,我们编写了海明码编码的程序,通过插入冗余位实现错误检测和纠正。

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编码与解码技术研究

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编码与解码技术研究

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编码与解码技术研究近几十年来,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信道编码与解码技术作为无线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编码与解码技术,包括其基本概念、分类、工作原理以及相关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一、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1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信道编码是指在无线通信过程中,对要传输的信息进行编码处理,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主要目的是对抗信道中的噪声、干扰、多径衰落等影响,确保信息能够正确地传输到接收端。

1.2 信道编码的分类根据编码方式的不同,信道编码可以分为线性编码和非线性编码。

线性编码包括卷积码、块码等,而非线性编码主要包括Turbo码、LDPC码等。

二、信道编码的工作原理信道编码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编码器、解码器和编码表等三个方面。

2.1 编码器编码器负责将待传输的信息进行编码处理,将其转换成编码序列进行传输。

编码器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通信系统的需求和性能要求。

目前常用的编码器包括卷积编码器、Turbo编码器和LDPC编码器等。

2.2 解码器解码器是信道编码的核心部分,主要作用是对接收到的编码序列进行解码,恢复出编码前的原始信息。

解码过程一般包括信道估计、软判决、迭代解码等步骤。

常见的解码算法包括Viterbi算法、BCJR算法和Belief Propagation算法等。

2.3 编码表编码表是编码器和解码器之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存储编码信息和解码信息的对应关系。

通过编码表,解码器能够根据接收到的编码序列,准确地恢复出原始信息。

三、信道编码与解码技术的应用信道编码与解码技术在无线通信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自然语言通信、图像传输、音频传输等方面。

3.1 自然语言通信自然语言通信是指人们在无线通信过程中使用的语言进行交流。

通过信道编码与解码技术,可以在有限的信道带宽下,实现高效而可靠的自然语言传输。

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手机短信、语音通话等。

《通信原理》信道编码

《通信原理》信道编码
混合系统模型
11.2.2 信道编码的分类
· 按照不同功能分为检错码、纠错码和纠删码。检错码只具备检查码组错误的功能 纠错码还能对部分错误进行纠正。纠删码对超出纠错范围的误码能将其删除。
· 按照纠正错误的类型不同,分为纠正随机错误的码和纠正突发错误的码。随机错 误的误码从统计上是彼此独立的,同一个码组内发生若干个码元错误的概率远远 低于只有一两个码元错误的概率。这意味着信道编码哪怕只纠正每个码组内一两 个码元错误,也可使得整个系统的误码率大幅度下降。但有时信道中出现强度大 持续时间长的脉冲噪声,使连串的码元受到干扰,称为突发错误。例如连续若干 位的0变成1。这时必须用专门针对突发错误信道编码方式。
第11章 信道编码
11.1 信道编码基础知识
11.1.1 信道编码的概述
在信息码元中插入一些冗余码元(监督码元),使得整体码元具有一定规律。 当出现传输错误时,可以通过规律,对错误进行检测乃至纠正。
信道编码译码示意图
11.1.2 信道编码检错纠错的原理
11.1.3 几个相关概念
· 码率:R=k/n=k/(k+r)。 · 编码增益:采用信道编码,对系统信噪比的要求要低一些,这个倍数称为编码增益 · 许用码组和禁用码组:即合法码组和非法码组。一旦接收方出现非法码组,说明传
· 最大似然译码:对于接收到的编码序列y,计算发送方发送哪一种码组x i 时,接 收到y的概率最大。即根据似然函数P ( y / x i )确定。
11.2 信道编码的分类
1.
差错控制方法
· 差错控制方法,分为检错重发(ARQ),前向纠错(FEC)和混合方式三种。
· 检错重发系统(ARQ),又分为停发等候重发,返回重发和选择重发三种。
· 按照信息码元和监督码元之间的制约规则不同,分为分组码和卷积码。分组码是 指在每一组码元(k位信息码元和r 位附加监督码元)中,所有的监督码元取值, 仅仅与这一组的k位信息码元有关,而与其他组的信息码元无关。分组码编码器属 于无记忆的系统。而卷积码则是指r 位附加监督码元不仅与本码组内的k位信息码 元有关,还与之前其他码组的若干位码值有关。卷积码的编码器具有记忆功能

信道编码原理

信道编码原理

信道编码是指在数字通信中,为了提高数据传输成功率或者减少数据传输错误率,采用一定的编码方式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是将原始数据进行编码,使得编码后的数据具有一定的纠错能力或者识别能力,从而增加接收端对数据的准确性处理。

常见的信道编码方式有卷积码、重复编码、纠错码等。

以卷积码为例,其编码过程如下:
1. 原始二进制数据进行处理,生成为一串信号序列,每一位由0 或1 组成。

2. 将该信号序列匹配为一系列的码组,每一个码组中包含有一定数量的二进制点,它们之间是通过一些状态转移的方式相互产生关联。

3. 形成的信号序列经过编码器,从而修改为一组更高纠正能力的信号。

4. 发送符号序列到接收机,进行解码操作。

5. 网络另外一个端的解码器对接收到的码组进行处理,从而还原出原始的二进制数据。

采用信道编码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时,能够有效提高信道的传输效率,减少传输时出现的噪声、干扰等对数据的影响。

但同时,也会增加传输的时间开销。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应用场景和传输环境的特点来选择最适合的信道编码方式。

信道编码原理

信道编码原理

2.1信道编码原理
在一个噪声信道中,如果我们把调制/解调器和检测器看作是信道的一个组成部分。

那么一个数字通信系统模型可以用图2-1表示:(虚线框为假想的信道部分)
图2-1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信道编码器的作用是以可控的方式在二进制信息序列里插入一些冗余度,以达到在接受端利用这些冗余度来克服信号在信道中受到的干扰和噪声的影响。

编码的一般过程是:每次取k 个比特的信息序列,把这个k 比特信息组映射成与之唯一对应的n 比特组,这些n 比特组称为码字。

在这种方式中,由信道编码引入的冗余量可以用比值/n k来衡量,该比值的倒数,即/k n称为码率。

信道编码器输出的二进制序列被送入调制器,进入信道。

调制器把二进制序列映射。

信道编码概念

信道编码概念

信道编码概念信道编码是一种在数字通信中使用的技术,它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在数字通信中,数据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干扰和噪声的影响,这些干扰和噪声会导致数据传输错误。

信道编码技术可以通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添加冗余信息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从而减少数据传输错误的发生。

信道编码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发送端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生成一些冗余信息,并将编码后的数据传输到接收端。

接收端通过解码过程来恢复原始数据。

在解码过程中,接收端可以利用冗余信息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

常见的信道编码技术包括前向纠错编码、卷积码和块码等。

前向纠错编码是一种常用的信道编码技术,它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检测和纠正错误。

前向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是在发送端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并在编码后的数据中添加一些冗余信息。

接收端在接收到编码后的数据后,可以利用冗余信息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

前向纠错编码的优点是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实时检测和纠正错误,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卷积码是一种常用的信道编码技术,它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检测和纠正错误。

卷积码的基本原理是在发送端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并在编码后的数据中添加一些冗余信息。

接收端在接收到编码后的数据后,可以利用冗余信息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

卷积码的优点是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实时检测和纠正错误,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块码是一种常用的信道编码技术,它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检测和纠正错误。

块码的基本原理是将原始数据分成若干个块,并对每个块进行编码。

在编码过程中,会添加一些冗余信息。

接收端在接收到编码后的数据后,可以利用冗余信息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

块码的优点是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实时检测和纠正错误,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总之,信道编码技术是一种在数字通信中使用的重要技术,它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常见的信道编码技术包括前向纠错编码、卷积码和块码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信道编码技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与解码原理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与解码原理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与解码原理一、引言信道编码与解码是现代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提高信道传输效率、增强信道抗干扰能力以及改进误码率性能。

本文将介绍信道编码与解码的原理及步骤,并详细阐述其中的关键概念和技术方法。

二、信道编码的原理与步骤1. 信道编码的原理- 信道编码是指在发送端将原始数据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编码,产生一组编码数据,并通过信道传输到接收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 信道编码的原理是基于冗余编码,即在原始数据中添加冗余信息,使接收端能够通过冗余信息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2. 信道编码的步骤- 步骤1:选择适当的编码方案。

常见的编码方案有哈夫曼编码、海明编码等,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编码方案。

- 步骤2:将原始数据转换为编码数据。

根据选择的编码方案,将原始数据按照相应规则进行编码,生成编码数据。

- 步骤3:添加纠错冗余信息。

在编码数据中添加冗余信息,以提供纠错能力,常见的纠错码有奇偶校验、海明码等。

- 步骤4:将编码数据传输到接收端。

通过信道传输,将编码数据发送到接收端。

三、信道解码的原理与步骤1. 信道解码的原理- 信道解码是指在接收端对传输过程中的编码数据进行解码,还原出原始数据。

- 信道解码的原理是通过对接收到的编码数据进行检测和纠正,恢复出原始数据。

2. 信道解码的步骤- 步骤1:接收编码数据。

接收端接收到经过信道传输的编码数据。

- 步骤2:检测传输错误。

通过纠错冗余信息对接收到的编码数据进行检测,发现并定位传输错误。

- 步骤3:纠正传输错误。

根据检测到的传输错误,使用纠错码等技术对错误进行纠正,还原出正确的编码数据。

- 步骤4:解码编码数据。

根据选择的编码方案,将还原的编码数据进行解码,得到原始数据。

四、关键概念和技术方法1. 纠错码:通过添加冗余信息,使接收端能够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常见的纠错码有奇偶校验码、海明码等。

2. 编码方案: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编码方案,常见的编码方案有哈夫曼编码、海明编码等。

通信协议中的传输速率和信道编码技术

通信协议中的传输速率和信道编码技术

通信协议中的传输速率和信道编码技术一、引言通信协议中的传输速率和信道编码技术是现代通信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

传输速率决定了数据传输的快慢,而信道编码技术则是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关键。

二、传输速率1. 传输速率定义传输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传送数据的数量,通常以比特/秒(bps)作为单位。

传输速率越高,数据传输的效率也越高。

2. 传输速率的决定因素(1) 协议的设计:不同的协议有不同的传输速率限制,例如以太网的传输速率通常为10Mbps、100Mbps或1Gbps。

(2) 信道的带宽:带宽越大,传输速率也越高。

(3) 信道的传递能力:信道的传递能力是指信道单位时间内能够传输的最大数据量,通常以bps表示。

(4) 噪声干扰:噪声干扰会减小传输速率,因为它可能导致数据错误。

3. 传输速率的分类(1) 基带传输:基带传输是指将原始数字信号直接传输到信道上,没有经过调制的过程。

其传输速率受限于信道的带宽。

(2) 带通传输:带通传输是指将原始数字信号经过调制后再传输到信道上。

其传输速率受限于调制方案和信道的带宽。

三、信道编码技术1. 信道编码的定义信道编码是一种将输入数据通过编码方式转换成输出数据的技术。

它通过增加冗余度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2. 信道编码的原理信道编码的原理是将输入数据分成多个编码块,每个编码块都有一定的冗余度。

接收方在解码时,通过从多个编码块中提取信息,可以恢复出原始数据。

3. 信道编码的分类(1) 奇偶校验码:奇偶校验码是最简单的信道编码技术,它通过发送数据的奇偶性来检测错误。

(2) 海明码:海明码是一种可以检测错误和纠正错误的编码技术,常用于存储和传输中。

(3) 卷积码:卷积码是一种码元依赖于前一段码元的编码技术,具有良好的纠错能力和性能。

四、传输速率和信道编码技术的关系传输速率和信道编码技术是相互关联的。

传输速率的提高需要适用于高速传输的新的信道编码技术,而信道编码技术的发展也可以提高传输速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成实际信息传输速率的降低。因此第(1)个和第(4)个目标
不完全相容。另外,为了能纠正更多的错误,编码策略会 变得更复杂,于是第(2)个和第(3)个目标也很难达到。
第5章 信道编码原理
5.2.2 平均错误概率
1. 译码规则(译码函数)
依据一定的判决准则设计一个单值函数
F (b j ) ai
(i 1,2,...,r; j 1,2,...,s)
P(b j1 ai1 ) p(b j 2 ai 2 ) p (b jN aiN )
N
p(b jk aik )
k 1
第5章 信道编码原理 【例5-3】已知某二进制对称离散无记忆信道。设信道的 输入符号集为X={0,1},输出符号集为Y={0,1},信道的 矩阵为
P0 1
5.2.1 基本概念
1) 差错类型
1°独立随机差错: 在无记忆信道中出现,数据流中发生的错误彼此无关 。 2°突发错误: 在有记忆信道中,数据流中一个错误的发生 , 带来一连 串错误的发生。 3°混合差错
第5章 信道编码原理
2)信道编码分类:
纠独立随机差错码、纠突发差错码和纠混合差 错码。
3)信道编码的基本思路:
第5章 信道编码原理
第5章 信道编码原理
5.1 5.2 5.3 5.4 5.5 信道及其数学模型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 译码准则 编码原则 抗干扰信道编码定理及逆定理
第5章 信道编码原理
5.1
信道及其数学模型
• 有噪声信道编码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传输可靠性,
增加抗干扰能力,因此也称为纠错编码或抗干
扰编码。
j b j1b j 2 ...b jN
式中:bj1, bj 2 ,...,bjN Y b1, b2 ,...,bs j1,j2,…,jN=1,2,…,s (j=1,2,…,sN)。
基本离散信道的N次扩展信道:
(1)从整个传递作用的效果来看,信道的输入是
X=X1X2…XN,输出是Y=Y1Y2…YN。
p (b2 a1 ) p (b2 a2 ) p (b2 ar )
式中: 0 p(b j ai ) 1, i 1,2,...,r; j 1,2,...,s;
p(b
j 1
s
j
ai ) 1 (i=1,2,…,r)。
第5章 信道编码原理
注:
(1)p(bj|ai)=0时,表示在输入符号为ai(i=1,2,…,r)
p(b1 a 2 ) p(01) p
p(b2 a1 ) p(10) p
第5章 信道编码原理 则BSC的信道转移概率矩阵P为
0 1 p p P 1 p 1 p
二元对称信道转移图如图5-2所示。
可见,这些转移概率满足
0
1
p(b
j 1
p( s 1 ) p( s 2 )
N
r
N
p( 2 r N ) p( s N r N )
N N 式中:0 p( j i ) 1, i 1,2,...,r ; j 1,2,...,s
N)。 ( i =1,2, … , r p ( ) 1 j i
根据一定的规律在待发送的信息码中加入一些多 余的码元,以保证传输过程的可靠性。其任务就是 构造出以最小多余度代价换取最大抗干扰性能的 “好码”。
第5章 信道编码原理
4)好的错误控制编码方案的目标:
(1)用可以纠正的错误个数来衡量纠错能力; (2)快速有效地对消息进行编码; (3)快速有效地对接收到的消息进行译码; (4)单位时间内所能传输的信息比特数尽量大(即有少的 冗余度)。 上述第(1)个目标是最基本的。为了增加一个编码方案 的纠错能力,必须引入更多的冗余度。但增加的冗余度会
第5章 信道编码原理 【例5-1】 二元对称信道简记为 BSC(BinarySymmetricChannel),其输入/输出符号均取值 于{0,1},若r=s=2,且a1=b1=0,a2=b2=1,有转移概率
p(b1 a1 ) p(0 0) 1 p p
p(b2 a2 ) p(11) 1 p p
pe j P X e Y b j



式中:e表示除了F(bj)=ai以外的所有可能的输入符号的集合。 注:
p ej 1 p rj 1 p F (b j ) ai b j

第5章 信道编码原理
4. 平均错误译码概率Pe
Pe p(b j ) pej p(b j ) 1 p F (b j ) ai b j
i ai1ai 2 ...aiN
(5-3)
式中:ai1,ai2,…,aiN∈X={a1,a2,…,ar};
i1,i2,…,iN=1,2,…,r(i=1,2,…,rN)。
第5章 信道编码原理
图5-4 N次扩展信道
第5章 信道编码原理
输出的随机变量序列Y=Y1Y2…YN共有sN种不同的消息, 其中某一具体的消息可表示为
• 信源编码之后的码字序列抗干扰能力很脆弱, 在信道噪声的影响下容易产生差错,为了提高 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要在信源编码器 和信道之间加上一个信道编码器。
第5章 信道编码原理
5.1.1 信道分类
不研究信号在信道中传输的物理过程,并假定信道的 传输特性是已知的,将信道用其输入/输出的统计关系模型 来描述,信道的分类方法有: (1)按输入/输出信号在幅度和时间上的取值分: 数字信道或离散信道、模拟信道或波形信道和连续信道。 (2)按输入/输出之间关系的记忆性分,可分为无记忆信道和 有记忆信道 (3) 按输入/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是否是确定分,可分为有 噪声信道和无噪声信道。
注:
(2) 不同的译码规则会引起不同的可靠程度。
例:若已知二进制对称信道传递矩阵为
0 1 4 3 4 1 3 4 1 4
P0 1
其信源符号“0”和“1”的正确传递概率均为p=1/4;“0” 和“1”的错误传递概率均为p=3/4。
第5章 信道编码原理 如采取译码规则(2),F(0)=0,F(1)=1,则信道输出端出
符号种数r和s可相等,也可不等。
第5章 信道编码原理
基本离散信道的信道矩阵
要完整描述信道的传递特性必须测定r×s个条件概率,并
将r×s个条件概率排列成一个r×s阶矩阵
b1 a1 P a2 ar p (b1 a1 ) p (b1 a2 ) p (b1 ar )
b2

bs p (bs a1 ) p (bs a2 ) p (bs ar )
现“0”和“1”的正确译码概率分别是:
p X 0 Y 0 p 1 4
p X 1Y 1 p 1 4
这意味着从统计的观点看,在这种译码规则下信道输 出端出现的四个符号“0”(或“1”)中,只能有一个能得到正
确译码。
第5章 信道编码原理 如采用译码规则(3)。F(0)=1,F(1)=0,则信道输出端出
信道转移图如图所示
第5章 信道编码原理
2. 离散无记忆扩展信道
基本离散信道的N次扩展信道:
设基本离散信道的输入符号集为X={a1,a2,…,ar},输 出符号集为Y={b1,b2,…,bs},传递概率为p(Y|X)=p(bj|ai); 又设多符号离散平稳信源X=X1X2…XN其每一时刻的随机变 量Xk(k=1,2,…,N)均取自信道的输入符号集X={a1,a2,…,ar}, 可知信源X=X1X2…Xn共有rN种不同的消息,某一具体的消 息可表示为
使每一种可能的输出符号bj(j=1,2,…,s)与一个惟一的输 入符号ai(i=1,2,…,r)一一对应。函数F(bj)=ai即为译码函数或 译码规则。
第5章 信道编码原理
注: (1)对输入符号集为X={a1,a2,…,ar},输出符
号集为Y={ b1,b2,…,bs}的信道来说,一共可构成
rs种不同的译码规则。
prj p X F (b j ) ai Y b j


第5章 信道编码原理
3. 错误译码概率Pej
当信道的输入符号是ai,在信道输出端接收到某符号 bj(j=1,2,…,s)后,错误译码的概率pej为信道输出端出现 bj(j=1,2,…,s)的前提下,推测信道输入的符号是除了ai以外 的其他任何可能的输入符号的后验概率,即
现“0”和“1”的正确译码概率分别是:
pX 1Y 0 p 3 4
pX 0 Y 1 p 3 4
这意味着从统计的观点看,在这种译码规则下信道输出 端出现的四个符号“0”(或“1”)中有三个能得到正确译码。
第5章 信道编码原理
2. 正确译码概率Prj
当信道的输入符号是ai,在信道输出端接收到某符号 bj(j=1,2,…,s)后,正确译码的概率prj为是在信道输出端出现 bj(j=1,2,…,s)的前提下,推测信道输入符号ai的后验概率, 即
0 p p
1 p p
其中: 0 p, p 1; p p 1 ,求此离散无记忆信道的 二次扩展信道的信道矩阵。
第5章 信道编码原理
解:二次扩展信道的信道矩阵为
1 00 2 01 3 10 4 11 1 00 P 2 01 3 10 4 11
p2 pp pp p2 pp p2 p2 pp pp p2 p2 pp p2 pp pp p2
注:离散无记忆信道的二次扩展信道同样也是对称信道。
第5章 信道编码原理
5.2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
信息传输的有效性与可靠性是辨证统一的,信道编码的 主要目的就是改善传输系统的质量,从而达到传输既有效、 又可靠的目的。
的前提下,信道不可能输出bj(j=1,2,…,s); (2)p(bj|ai)=1时,表示在输入符号为ai(i=1,2,…,r) 的前提下,信道输出bj(j=1,2,…,s)是一个确定事 件。 (3)由于噪声的随机干扰使得在信道输入某符号ai(i=1, 2,…,r)的前提下,信道输出哪一种符号虽然是不确 定的,但一定是信道输出符号集Y={b1,b2,…,bs}中的 某一种符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