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案例分析
护理职业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人民医院,护士小王(化名)在护理患者李某(化名)时,因操作失误导致李某发生严重的医疗事故。
事故发生后,李某及其家属对医院和护士小王提出了诉讼,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
这起案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也引发了护理职业法律问题的讨论。
二、案例分析1. 案件事实患者李某因急性阑尾炎入院治疗,由护士小王负责护理。
在李某接受手术麻醉期间,小王在为李某输液时,因操作失误导致李某发生严重的过敏性休克。
经过紧急抢救,李某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身体受到了严重损害,留下了后遗症。
李某及其家属认为,护士小王在护理过程中存在重大过失,医院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2.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中,护士小王在护理过程中存在操作失误,违反了诊疗护理规范,导致患者李某受到损害,应承担侵权责任。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护士在执业活动中,应当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履行保护患者隐私、防止交叉感染等义务,对患者实施必要的护理措施。
”护士小王在护理过程中违反了上述规定,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法院判决法院审理后认为,护士小王在护理过程中存在重大过失,违反了诊疗护理规范,导致患者李某受到损害,应承担侵权责任。
同时,医院作为医疗机构,对护士的执业行为负有监管责任,也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最终,法院判决医院和护士小王共同赔偿李某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
4. 案例分析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包括:(1)护理人员的侵权责任:本案中,护士小王因操作失误导致患者受到损害,应承担侵权责任。
这体现了护理人员在执业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诊疗护理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2)医疗机构的赔偿责任:本案中,医院对护士的执业行为负有监管责任,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护士小王的错误,也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护理安全警示教育案例

事故经过
某医院神经内科护士在为患者更换导 尿管时,未按照标准操作规范进行, 导致导尿管插入不深,尿液外渗,造 成患者皮肤浸泡受损。
事故发生后,医院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更换导尿管并做好患者皮肤护理, 但患者仍因皮肤受损引发感染,经治 疗后好转。
事故原因分析
01
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医 院规定的操作规范进行,导致导 尿管插入不深,尿液外渗。
健康。
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增强对患者的责任心和关注度。
建立完善的医院管理制度,加强 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患
者的安全和健康得到保障。
03 案例三:缺乏沟通导致的 医疗纠纷
事故经过
患者是一位62岁的男性,因高血压和糖尿病入院治疗。在入 院时,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沟通,但家属对医生的告 知未给予充分理解。
事故原因分析
护士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未仔细核对药物名称和患者信息。 药品管理不规范,药品摆放混乱,容易造成药品混淆。
护理操作流程不完善,缺乏严格的审核和监督机制。
警示教育重点
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严格遵守三查七 对制度,确保药品使用安全。
加强药品管理,规范药品摆放,避免药品混淆。
事故原因分析
护士责任心不强,对规章制度 重视不够,未严格遵守“三查
七对”制度。
护理部门对护士的培训和监 督不到位,未能确保护士熟 练掌握和遵守相关规定。
医院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存在疏漏,缺乏有效的惩罚机
制。
警示教育重点
01
02
03
04
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 ,强化对规章制度的重视和遵
守。
完善护理操作流程,建立严格的审核和监督机制 ,确保护理操作规范和安全。
临床护理安全经典案例分析汇总

临床护理安全经典案例分析汇总案例一:输液误输分析:输液误输是一种严重的医疗事件,可能导致患者因生理盐水而引起血液渗透性失衡,并产生不良反应。
造成这种误输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如护士疏忽、医嘱模糊等。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护士需要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并在输液过程中注意患者的身体反应,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案例二:坠床事件医院一名65岁女性患者由于大腿骨折住院,住院期间需要行手术治疗。
术前患者情绪较为紧张,半夜起床时,摔倒在地。
护士及时发现,将患者安全送回床位,但患者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该案例是坠床事件引发的临床护理安全事件。
分析:坠床事件是院内常见的临床护理安全事件之一,尤其是老年患者更容易发生。
护士在患者手术前需要对其情绪进行适当的调节,减少紧张和恐惧感。
在患者起床时,护士应提前了解患者的行动能力,帮助患者进行站立和行走。
案例三:药物滞留引发并发症医院一名45岁女性患者接受术后治疗,因持续出血需输注止血药物。
在术后输液过程中,护士按照医嘱给药,但未注意到注射器中残留的空气泡。
患者接受治疗后,出现了严重的心肌梗塞症状。
该案例是药物滞留引发的临床护理安全事件。
分析:药物滞留造成的并发症是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一种情况。
护士在给药之前需要检查注射器和输液管路中的空气泡,确保给药的安全性。
在给药后,护士还需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即刻给予处理。
案例四:病人弄丢病历医院一名患者因子宫肌瘤住院,期间需要进行多次检查和手术。
其中一次手术后,护士将病历放在患者床头,患者临时离床时病历不见了。
由于病历中含有患者隐私信息,导致了严重后果。
该案例是病人弄丢病历引发的临床护理安全事件。
分析:患者病历的管理是临床护理中必须重视的工作。
护士在患者操作后应及时整理病历,妥善保管,并做好标注。
病历的遗失可能会导致患者的隐私信息泄露,甚至引发法律纠纷。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安全是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护士在工作中需要高度重视,时刻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15个临床护理安全案例分析、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

15个临床护理安全案例分析、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某日,一位患者因腹泻住院,医生开出医嘱每日口服复方酸碱平衡剂,但患者在一次护理过程中误服了两次。
经过及时处理,患者无大碍。
原因分析1、护士未认真核对患者用药情况,导致误服。
2、患者自身也存在一定责任,未按医嘱正确服药。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1、加强护士对患者用药情况的核对,确保患者按医嘱正确服药。
2、加强对患者的用药宣教,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3、在护理过程中,要认真细致,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04案例四某日,一位患者因心脏病住院,医生开出了多种药物。
但由于护士未认真核对用药情况,误将一种药物重复给患者服用,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原因分析1、护士未认真核对患者用药情况。
2、护士工作疏忽,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1、加强护士对患者用药情况的核对,确保患者按医嘱正确服药。
2、加强护士的工作纪律,认真执行查对制度,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05案例五某日,一位患者因肺炎住院,医生开出了多种药物。
但由于护士未认真核对用药情况,误将一种药物给了另一位患者服用,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原因分析1、护士未认真核对患者用药情况。
2、护士工作疏忽,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1、加强护士对患者用药情况的核对,确保患者按医嘱正确服药。
2、加强护士的工作纪律,认真执行查对制度,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06案例六某日,一位患者因肺炎住院,医生开出了多种药物。
但由于护士未认真核对用药情况,误将一种药物给了另一位患者服用,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原因分析1、护士未认真核对患者用药情况。
2、护士工作疏忽,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1、加强护士对患者用药情况的核对,确保患者按医嘱正确服药。
2、加强护士的工作纪律,认真执行查对制度,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07案例七某日,一位患者因心脏病住院,医生开出了多种药物。
但由于护士未认真核对用药情况,误将一种药物重复给患者服用,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15个临床护理安全案例分析、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

15个临床护理安全案例分析、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临床护理安全是医疗机构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下面是15个临床护理安全案例分析,以及吸取的教训和整改措施。
案例一: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发生药物过敏反应,导致呼吸困难和休克。
教训:护士在输液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并进行过敏试验。
输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整改措施:加强护士对药物过敏反应的培训,完善过敏试验流程,提高护理人员对过敏反应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案例二: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导致术后感染和功能障碍。
教训:手术室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确保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的正确性。
术中应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的发生。
整改措施: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无菌操作培训,完善手术安全核查流程,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案例三:患者在监护室发生坠床,导致骨折和头部外伤。
教训:护理人员应加强病房安全管理,确保床栏杆稳固,防止患者坠床。
同时,应加强患者的巡视,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整改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加强病房硬件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确保患者的安全。
案例四:患者在卫生间发生跌倒,导致头部出血和骨折。
教训: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的安全教育,提醒患者注意卫生间地面湿滑,避免跌倒。
同时,应在卫生间设置防滑垫和扶手,提高患者的安全防护能力。
整改措施: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意识,完善卫生间安全设施,提高患者的安全防护意识。
案例五: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压疮,导致感染和疼痛。
教训:护理人员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皮肤状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压疮的发生。
对于已发生压疮的患者,应给予及时的治疗和护理。
整改措施:加强护理人员对压疮预防和治疗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压疮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案例六: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教训:护理人员在给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情况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15个临床护理安全案例分析及整改措施

15个临床护理安全案例分析及整改措施一、案例一:药物配伍错误某日,护士小王在为患者输注药物时,将两种药物混合在一起,导致药物反应,患者出现过敏反应。
整改措施:护士在配药时,应严格遵守药物配伍原则,避免将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混合使用。
同时,加强护士的药物知识培训,提高护士对药物配伍的认识。
二、案例二:输液反应某日,护士小张在为患者输注液体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患者出现输液反应。
整改措施:护士在输液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
同时,加强护士的无菌观念培训,提高护士的无菌操作能力。
三、案例三:用药错误某日,护士小李在为患者用药时,未仔细核对患者信息,将甲患者的药物错给了乙患者,幸被及时发现。
整改措施:护士在给患者用药时,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同时,加强护士的用药知识培训,提高护士的用药安全意识。
四、案例四:压疮发生某日,护士小王在为患者进行护理时,未及时为患者翻身,导致患者发生压疮。
整改措施:护士应严格执行翻身制度,根据患者情况,按时为患者翻身,预防压疮发生。
同时,加强护士的压疮预防知识培训,提高护士的压疮预防能力。
五、案例五:跌倒事故某日,患者在卫生间滑倒,导致骨折。
整改措施:医院应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在卫生间等易滑倒区域设置防滑垫,并加强患者的安全教育,提高患者的安全意识。
六、案例六:火灾事故某日,医院发生火灾,导致患者和医护人员受伤。
整改措施:医院应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定期进行消防安全培训,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七、案例七:医疗器械故障某日,医院使用的医疗器械发生故障,导致患者受伤。
整改措施:医院应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
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医疗器械使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器械使用能力。
八、案例八:患者信息泄露某日,护士小张在整理病历时,将患者的隐私信息泄露给他人。
整改措施:医院应加强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对医护人员进行保密教育,确保患者隐私安全。
5个临床护理安全案例分析及应对措施

5个临床护理安全案例分析及应对措施临床护理安全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任务。
下面我将介绍五个临床护理安全案例,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1.输血错误案例:护士在进行输血时错误地选择了错误的血型和血袋,导致了输血反应和患者病情恶化的情况。
应对措施:建立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所有进行输血操作的护士都经过专业培训和标准化操作。
实施双人签名制度,以确保输血前后的核对血型和血袋的正确性。
同时,建立血袋物料管理制度,保证血袋的存放和使用符合规范,并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新。
2.药物管理错误案例:护士在进行药物配置和给药时出错,导致了患者过量或者未得到必要的药物治疗的情况。
应对措施:建立药物管理制度,包括药物配置与核对、给药前核对患者身份、规范给药途径和方法等。
增强药物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护士对药物的认识和掌握。
利用药房和药学团队的支持,加强对药物的管控和监测。
3.跌倒与摔伤案例:护士在照料患者过程中没有及时发现患者的跌倒风险,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导致患者摔倒并受伤。
应对措施:建立跌倒风险评估和干预措施,确保每位患者在入院时都经过跌倒风险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提醒护士要时刻关注患者的行走和活动情况,陪同患者进行高风险活动,如上厕所或洗澡。
同时,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告知他们跌倒的风险并引导积极主动的行为。
4.感染控制问题案例:护士在进行患者护理时没有遵守洗手和消毒的规范,导致了医院内外交叉感染的发生。
应对措施:加强患者护理人员的手卫生培训和考核,确保护士在接触患者前后都进行洗手和消毒。
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制定和监督感染控制指南和操作规范。
提供及时的感染控制知识和培训,包括手卫生、器械消毒和隔离措施等。
5.管路误插案例:护士在进行管路插入时选择了错误的位置或者方式,导致了患者疼痛和合并症的发生。
应对措施:推行标准化插管手册,明确管路插入的密切注意事项和操作步骤。
定期开展培训和考核,确保护士熟练掌握插管技术和操作规范。
护理安全案例分析

护理安全案例分析2.药物剂量查对失误案例:一名1岁的患儿因呼吸道感染在一家医院治疗;医生的医嘱是庆大霉素一支;1/4肌注;护士边打针边同熟人说话;把一支全部注射了;拨针时才记起出问题;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到北京同仁医院去治疗;好在患儿没有留下后遗症..这名护士被医院除名了..3.病人姓名、床号查对失误案例①:某护理人员将本该给甲产妇用的催产素注射到同病房的乙产妇身上;结果造成了乙产妇子宫强直性收缩;使胎儿室息死亡..还有一护士将本该给肺内感染患者注射的青霉素用到了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身上;造成后者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②:湖北襄樊一家医院就曾发生错抱婴儿案..两产妇住进了同一家医院待产;又于某日同时各生下一名男婴..护理人员疏忽;结果将甲的婴儿给了乙;乙的婴儿给了甲.. l周后;两位产妇分别抱着对方的孩子出了院..12年后;甲抱回去的孩子生了重病;需要输血;一查血型;才发现孩子的血型不符合遗传学规律..甲的丈夫对此产生了怀疑;认为其妻对已不忠实..与他人有了外遇.所以才有了这样一个“血型不符”的孩子..甲有口难辩;遂找到孩子出生的医院;要求查对原始材料..幸亏该医院很正规;原始资料保存完整;通过核对产妇的指纹等确认该该子不是甲所生;并根据甲提供的线索找到了乙;真相终于大白..二执行医嘱不严格1.盲目执行错误医嘱当医生医嘱出现错误时;护理人员有责任在执行医嘱前的查对过程中发现错误.并请医生及时纠证..反之;如果医生医嘱错误;护理人员也未认真查对就执行了错误的医嘱;则对此发生的不良后果;医生要负主要责任;护理人员也将负次要责任..即护理人员要负没有发现或指出医嘱之错误的责任..有人认为这样对护理人员是不公平的:医生医嘱正确;护理人员执行错误要负责任;而医生医嘱错误;护理人员只是按医嘱办事;却仍然要求担责任;显然对护理人员要求太严了..事实上;医院管理制度中之所以要作出这样的规定;就是要护理人员严格把好治疗施行这最后一关..医生的医嘱是写在病历上或处方上的;错误再多;因其并未直接进入人体.所以并不会直接给患者带来伤害;反之;护理人员因其工作直接和病人接触;稍有疏忽、即可对病人产生不可挽回的影响..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说护理人员比医生的责任更加重大..然而;有些护理人员却意识不到自己肩负的重任;凡事不动脑筋;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医嘱错我也错的事情时有发生..案例:某病员因截肢术后伤口疼痛;夜间无法入睡而请经治医生给予解决;医生下达医嘱:“25%硫酸镁l00毫升静脉注射;一日二次”..按照用药常规;静脉注射时应使用2.5%的硫酸镁;而不该是25%;医生疏忽;将2.5%错写成了25%;而护理人员也末发现其中的错误;照样给患者静注了25%硫酸镁;结果药液尚未注完;患者就出现了颜面苍白;脉搏变缓;还没来得及抢救;患者即呼吸心跳停止死亡..2.执行医嘱错误对于医嘱中的错误;护理人员有责任发现并做到不执行;反之;对于正确的医嘱;护理人员则必须做到一丝不苟地执行;容不得半点马虎..然而;实践中这种不能正确执行医嘱的情况却依然存在..1执行医嘱失误由于有些护理人员工作疏忽;将医嘱中的药物剂量或名称看错;或将用药途径看错;将肌肉注射误认成是静脉注射;将静脉点滴误认为是静脉推注..将口服误认为是肌肉注射等等情况都有发生..如:某病人因呕吐腹泻致数日造成体内钾大量丢失;急需补钾..医生下达医嘱:“15%氯化钾10毫升加0.9%氯化钠许射液500毫升静脉点滴”..可是该护理人员认为静冰点滴和静脉推注没什么大区别..反正都是进入静脉;早进晚进都一样;于是;在氯化钠点滴过程中;将10毫升氯化钟一次注入实则起到了静脉推注的效果..结果病人心跳骤停死亡..2擅自改变医嘱某些护理人员为图自己省事;将医嘱中的静脉推注用药改为静脉点滴;影响了药物正常效应的发挥;也有的护理人员将医嘱中分次执行的脱敏疗法改为一次执行;结果造成病人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除了擅自改变用药途径之外;有的护理人员还自恃工作经验丰富;竟然在没有医嘱的情况下自行施治..例如;某腹部外伤患者夜间出现腹痛加剧;家属找到值班护士;护士认为病人不会有什么大问题..遂自行给予杜冷丁50毫克肌肉注射.病人用药后疼痛感减轻;认为病情缓解;可第二天发现该患者已肠穿孔;并出现—系列腹腔感染的症状;最后丧失了手术时机..感染性休克而死..三不认真执行技术操作规程1.静脉穿刺输液时忘松止血带一名护士给一蛛网膜下腔出血且意识处于模糊状态的病人静脉注射葡萄糖注射液时;穿刺成功后护士忘记解下止血带而直接静脉推注..药液推完后;护理员仍未想起解开止血带;待5个小时之后被发现;病人的左上肢已出现青紫肿胀;幸而抢救及时;才避免了肢体组织的坏死..2.洗胃操作不当造成胃穿孔如某女青年因失恋而服用了大量度安定;同事发现后急送医院抢救..医嘱立即洗胃..但由于从事洗胃操作的护士未认真记录出入量;出量少、入最多;病人感觉腹胀.疼痛难忍;并吸出血性液体..经剖腹探查;发现病人因胃内张力过大而出现了急性胃扩张破裂..一名护士在给一位70岁的男性患者提供早餐鼻饲营养液时;误将营养液滴入了留置于患者气管的管道;待发现有误时;营养液已进入患者肺内200ml;患者窒息死亡..3.灌肠造成肛管、直肠烫伤四护理工作不负责任1.擅离职守护理人员在值班时间擅自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病人出现紧急情况时到处找不到人;因此而延误病人抢救的情况时行发生..1护士不坚守特护岗位对于特护病人来说;病情随时都可能出现紧急变比;所以;在特别护理工作的护士应当一分一秒都不离开岗位;否则就可能出现差错或事故..如对一烧伤病人;为了防止高营养放在开放条件下被污染;而采用氮气加封闭输液装置..在准备更换液体时;护士离开特护岗位;致使气体进入体内;造成病人气体栓塞死亡.. 2护理人员在岗时间不忠于职守有些护理人员在值班时间内不是经常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而是凑在一起打扑克、织毛衣、谈天说地;甚至关上门;躲在值班室里睡大觉..遇到病人家属来找时;又往往极不耐烦;不是埋怨家属;就是责怪患者;不能及时对病人的情况进行观察和了解;以致常延误诊治;一级护理制度每半小时巡视一次..2.不仔细观察病情如某孕妇因高血压妊娠中毒症而住进医院..入院1周后患者段现恶心、头晕..医嘱:冬眠灵1号2毫升肌肉注射..护士于当天下午执行了医嘱..晚8时左右;病人症状仍末缓解..再次用冬眠灵 l号2毫升肌肉注射;以后病人入睡..夜间护士曾一次巡视病房;均以为病人是正常入睡;并末走近床边听听呼吸;摸摸脉搏..次晨6时该护士去病房发药时;才发现病人口唇、面部及四肢青紫;牙关紧闭、心跳、呼吸全无..案例:一位69岁的女性住院患者在静脉输液时死亡;究其原因发现输液管与静脉留置管分离、脱节;大量血液从静脉留置管流出;医护人员立即将患者移往ICU;但患者终因失血过多死亡..五对神志不清的患者、行动不能自理的患者、小儿患者;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发生患者坠床;造成身体外伤;各种引流管及静脉动输液管脱出;气管切开病人套管脱出堵塞..六遗忘对危重患者的特殊处理..骨折全麻病人保暖被烫伤..湖北省医院恒温箱断电;两患儿脑瘫..七特殊病人护理失误..儿童医院、精神病院;实行封闭式管理;患者受到伤害或者伤害了别人;医院应承担全部责任..二、做好护理安全;防范护理纠纷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一是人员因素: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素质或数量方面的原因不能保证工作基本要求而给患者造成的不安全影响或隐患..人员素质数量二是技术因素:主要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不强等原因对患者安全构成威胁..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协作能力不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院方析解:释,抢救没受任何影响,被扔护理记录属
写错的无效文档,护士由于“害怕”而将其扔至窗 外。医生争夺记录碎片,是为防止夹杂的其他患者 材料外泄。院方将按法定途径处理此事。 但是家属 在楼下捡到的病历与封存的病历不一致,导致院方 在法庭上处于不利的位置。
护理安全案例分析
案例1
某医院一名护士对输液前液体配制未做 到“一看二倒三摇四再看五拧瓶”,导致将结 晶的甘露醇给病人输入,尽管病人未出现任何 临床症状和体征,但病人认为,由于护士的过 失行为,给病人的心理和生理均带来了潜在的 不良影响,侵犯了病人的健康权,因此要求索
分析:
这位护士行为上的确存在过错,违反了医院的 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尽管无明显的损害后果, 但存在对病人的侵权行为,院方只能承担了赔偿 责任。 试想如果这种药输入后,病人发生病情变 化抢救无效死亡,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金钱赔偿, 而是牢狱岁老人患四肢关节疼痛到畅好 医院住院治疗,被定为二级护理病人,在医院住院 期间,悄悄离开医院回到家后,却突发急症猝死, 死者家属将该医院告上法庭。家属认为亲人的死是 因为医院没有尽到医护责任造成的,于是向该医院 提出赔偿。
分析:审法院经审理后作出以下判决
畅好医院管理疏漏,应承担责任,该医院 被判赔偿死者家属 23000多元。
是:
案例4
心内科一名护士在巡查病房时察觉一名 75岁 的男性患者出现呼之不应,立即压迫眶上神经, 患者反应迟钝,呈浅昏迷状态,无出汗不适,护 士熟知该患者诊断为:“心律失常、糖尿病”, 立刻给予随机测血糖为 2.1mmol /L,血压为 160 /100mmHg ,心率为80次/分,随即一边报告
医生,一边立即给予开通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 患者静脉推注 50%葡萄糖40m1 及5%葡萄糖静滴,
并配合医生抢救,密切监测患者血糖水平,之后 患者血糖水平恢复,神志转清。该患者在无出汗 等任何症状提示下出现低血糖昏迷而抢救成功。
分析:
? 全面了解患者病情, 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抢救 !
案2例0150 年12月9日,一名两岁男童因患肺炎等进入
北京航天总医院治疗,下午死亡。当晚家属要求封 存病案时,目睹到护士将死者护理记录扔出窗外。 家属而后又在垃圾桶内发现被撕碎的病程记录,遭 医生抢夺。家属质疑医护人员抢救不及时导成患儿 死亡,为了隐瞒事实而毁改病案,将医院告上法庭。
2 cm ×2 cm 水泡两个,误认为是热敷引起的烫 伤,仍未报告和处理。又过了 6个小时,右前臂高 度肿胀,水泡增多而且手背发紫,护士才向医生 和院长报告。院长组织会诊决定转上级医院。为 等待家属意见,转院后第 3天才行右上臂中下 1/ 3截肢术。术后伤口愈合良好。但因病人年老体弱 加上中毒感染引起心、肾功能衰竭,于术后 1周死 亡。
案例2
? 病患,女, 76岁。 ? 因咳嗽、憋气及发热 2个月入院。 ? 初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并发感染,肺心病及
肺气肿。
入院后由护士甲为其静脉输液。甲在患者右臂 肘上3 cm 处扎上止血带,当完成静脉穿刺固定针 头后,由于病人的衣袖滑下来将止血带盖住,所 以忘记解下止血带,在输液过程中,病人多次提 出“手臂疼及滴速太慢”等,甲认为疼痛是由于 药物刺激静脉所致,并且解释说:“因为病情的 原因,静脉点滴的速度不宜过快”。
为何病人擅自离院造成死亡的责 任 要由院方来承担呢?
这是因为接待入院的护士,未告知不能擅自离 院,未告知要 24小时留陪人,病人离院后未及时寻
找病人下落,未及时通知家属。由此可见,病人在
住院期间的健康宣教不仅仅是对疾病治疗和用药的
指导,还包括病人入院时对医院规章制度的介绍、
出院的康复指导。病人住院那一刻起,我们要做的
? 一医级疗医事疗事故故分级标准
? 指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 ? 二级医疗事故 ? 指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
重功能障碍。 ? 三级医疗事故 ? 指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
般功能障碍。 ? 四级医疗事故 ? 指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医疗
事故。
分析:
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结论为一级 医疗责任事故。本案例是护士对临床技术操作 规范的漠视而造成的。因此,从我们穿上白衣 的第一天起,我们就要培养自己严谨的工作态 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药查对制度
? (一)执行医嘱,严格 三查八对,一注意 、 三查 服药、 注射及各种治疗执行前、中、后各查对一次; 八对 对床
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药品有效期; 一注意 注意用药后反应。 (二)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应检查药品质量,标签, 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三)给药前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神药品要经过 反复核对。 (四)摆药注意四不用:①不用无标签和标签不清的药物, ②不用变色、混浊或有沉淀的药物,③不用可疑的药物, ④不用内服、外用、剧毒药物的标签与药瓶混淆的药物。 (五)静脉补液应查对:液体名称及有效期;玻璃瓶有无 裂痕,瓶盖有无松动;检查液体有无变色、混浊、沉淀; 一次性医用输液器有无过期、是否清洁、有无异物,包装 袋有无损坏、漏气;使用多种药物时注意配伍禁忌及用药 后反应。
经过6个小时,输完了 500 ml 液体,由护士乙 取下输液针头,发现局部轻度肿胀,以为是少量 液体外渗所致,未予处理。静脉穿刺 9个半小时后, 因病员局部疼痛而做热敷时,家属才发现止血带 还扎着,于是立即解下来并报告护士乙,乙查看 后嘱继续热敷,但并未报告医生。止血带松解后 4 个小时,护士乙发现病人右前臂掌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