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 第3章 实验设计的类型考研笔记-精品

合集下载

实验心理学心理实验研究的设计类型

实验心理学心理实验研究的设计类型

实验心理学心理实验研究的设计类型1. 事后设计(Posttest-Only Design):这是最简单的实验设计类型,也是最常用的。

研究者仅在实验结束后对被试进行一次测试,以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

在这种设计中,被试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以便对比不同处理的效果。

2. 事前-事后设计(Pretest-Posttest Design):在这种设计中,除了在实验结束后进行一次测试外,研究者还在实验开始前对被试进行一次测试。

通过比较实验前后的测试结果,可以更好地了解实验处理对被试的影响。

3. 控制组设计(Control Group Design):这种设计类型包括一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被试随机分配到这两个组中。

在实验组中,被试接受特定的处理,而在对照组中则不接受处理。

通过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可以确定是否实验处理对被试产生了影响。

4. 纵向设计(Longitudinal Design):这是一种跟踪研究设计,研究者在一段时间内定期对被试进行测试,以观察和记录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这种设计类型允许研究者观察和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随时间的演变。

5. 重复测量设计(Repeated Measures Design):在这种设计中,被试在不同条件下接受相同的测试或测量,以评估条件对被试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这种设计类型可以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6. 因素设计(Factorial Design):这种设计类型涉及两个或多个自变量,以探究它们之间的交互效应。

通过分析不同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变量对被试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7. 随机对照试验设计(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Design):这种设计类型是在药物研究和治疗干预等领域中常用的一种设计。

被试随机被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以比较干预措施的效果。

8. 实验模拟设计(Simulation Design):这种设计类型通过使用计算机模型或虚拟现实技术来模拟实验情境,以研究被试的心理和行为。

考研心理学实验设计知识点解析

考研心理学实验设计知识点解析

考研心理学实验设计知识点解析在考研心理学中,实验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也是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

掌握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不仅对于考试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也为今后从事心理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考研心理学实验设计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概念实验设计是指研究者为了回答研究问题,有计划地对研究变量进行操纵、控制和测量,以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包括确定研究问题、提出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变量、设计实验处理、确定实验对象、安排实验程序、控制无关变量等一系列步骤。

一个好的实验设计应该具备有效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有效性是指实验能够准确地测量出研究者想要研究的变量,并且能够有效地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可靠性是指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如果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进行实验,能够得到相似的结果。

可重复性是指其他研究者在相同的条件下能够重复出相同的实验结果。

二、实验设计的类型1、被试间设计被试间设计是指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处理组中,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

这种设计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实验处理之间的相互干扰,缺点是需要较多的被试数量,因为不同组之间的个体差异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例如,研究某种药物对焦虑症的治疗效果,可以将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服用药物)和对照组(服用安慰剂),然后比较两组被试在焦虑症状上的差异。

2、被试内设计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个被试都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通过比较被试在不同实验处理条件下的反应来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这种设计的优点是可以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需要的被试数量较少,缺点是可能会存在顺序效应和练习效应。

比如,研究不同记忆方法对记忆效果的影响,可以让每个被试分别使用机械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和理解记忆法来记忆相同的材料,然后比较被试在不同记忆方法下的记忆成绩。

3、混合设计混合设计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同时包含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

例如,研究不同教学方法对不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可以将年级作为被试间变量,教学方法作为被试内变量。

2016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第三章3

2016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第三章3

多组1.不相等实控前后①评价:无R、有对、有前+1例外②统计方法:多组1.不相等实控前后①评价:无R、有对、有前+1例外②统计方法:增值分数。

t、U、中多组1.不相等实控前后①评价:无R、有对、有前+1例外②统计方法:增值分数。

t、U、中错误①O1O2有差异O3 O4 无差异错误②O1O3 无差异O2O4 有差异多组2.不相等实控前后时序①评价:无R、有对、有前多组2.不相等实控前后时序①评价:无R、有对、有前②统计方法:回归直线,01~0405~0809~016/X-ZhaoThe Development of Blingschool 准实验设计剧情提要:完全随机设计(被试间设计)随机区组设计+被试内设计混合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完全随机化设计又叫独立样本设计、被试间设计、组间设计、简单随机化设计。

1.单因素⑴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⑵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⑶随机多组后测设计⑷所罗门四组实验设计2.多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被试间设计)1.单因素⑴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完全随机设计(被试间设计)1.单因素⑴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真实验设计(X-Zhao III)/ 完全随机设计(被试间设计)1.单因素⑴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①评价有R、有对、有前三大法宝/ 1.随机化R控制选择,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被试中途退出等2.对照组控制历史、成熟、测验及仪器等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3.前测①有前测优:在没有“对照组”的情况下可提供被试的基线数据以供比较,并可适当控制选择因素;缺:改变对测验的敏感性,可能使测验和处理产生交互作用而影响实验的外部效度(增加或降低);练习或疲劳。

②无前测优:控制测验和处理的交互作用缺:在没有“对照组”时无法提供被试的基线数据以供比较Holy shit完全随机设计(被试间设计)1.单因素⑴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①评价有R、有对、有前②统计方法增值分数。

t(参数);U、中数(非参数);协方差(事后)完全随机设计(被试间设计)1.单因素⑴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如何选择?①评价有R、有对、有前②统计方法增值分数。

考研心理学实验设计知识点总结

考研心理学实验设计知识点总结

考研心理学实验设计知识点总结在考研心理学中,实验设计是一个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部分。

它不仅要求我们对心理学的理论有深入的理解,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

下面将为大家系统地总结考研心理学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点。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概念实验设计是指研究者为了回答研究问题,有计划地控制和操纵自变量,观察和测量因变量,以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

自变量是研究者主动操纵和改变的变量,因变量则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变量。

例如,研究光照强度对学习效率的影响,光照强度就是自变量,学习效率则是因变量。

控制变量是那些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但又不是研究者感兴趣的变量。

在上述例子中,被试的年龄、性别、学习基础等都可能是控制变量。

二、实验设计的类型(一)真实验设计1、完全随机设计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处理组中,各组接受不同的自变量水平。

这种设计的优点是简单、随机,能较好地控制无关变量,但可能存在个体差异较大的问题。

2、随机区组设计先将被试按照某些特征(如性别、年龄等)分组,称为区组,然后在每个区组内再进行随机分配。

这样可以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拉丁方设计通过平衡实验处理的顺序效应,使得每个实验处理在每个顺序位置上出现的次数相同,从而控制实验顺序带来的误差。

(二)准实验设计在现实情境中,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无法做到完全随机分配被试,就会采用准实验设计。

比如时间序列设计、不等组前后测设计等。

(三)非实验设计包括观察法、调查法等,虽然不能直接揭示因果关系,但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线索和假设。

三、实验设计的基本流程(一)提出研究问题和假设首先要明确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然后根据已有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提出假设。

假设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

(二)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要能够清晰地定义和操纵,因变量要能够有效测量。

(三)选择实验设计类型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被试的特点、实验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类型。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人教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人教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是没有仪器讲解以及实验设计部分。
郭秀艳考试的书让我看着很舒服,朱滢老师的很有深度也很不错。
目录分析
1.1复习笔记
1.2考研真题及
强化习题详解
2.1复习笔记
2.2考研真题及
强化习题详解
3.1复习笔记
3.2考研真题及
强化习题详解
4.1复习笔记
4.2考研真题及
强化习题详解
5.1复习笔记
5.2考研真题及
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强化习题详解
6.1复习笔记
6.2考研真题及
强化习题详解
7.1复习笔记
7.2考研真题及
强化习题详解
8.1复习笔记
8.2强化习题详

9.1复习笔记
9.2强化习题详

10.1复习笔记
10.2强化习题
详解
实验心理学》(人教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
师讲授《实验心理学》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2.精选考研真题,编写
强化习题。本书参考了《实验心理学》的中英文教学资源及大量实验心理学相关辅导资料,根据每章重点内容编
写习题和详细答案,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同时,本书也精选了近年的实验心理学考研真题。
所选考研真题和习题基本体现了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突现当前热点进行分析。本书的笔
读者在学习专业教材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我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一套与国内
外教材配套的复习资料。《实验心理学》(郭秀艳著,杨治良审订,人民教育出版社)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实
验心理学经典教材。作为该教材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特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

实验心理学,第三章 实验设计

实验心理学,第三章 实验设计

喜好饮料问题
有效的实验设计应该是这样的:两个杯子一模一样, 既没有字母,也没有任何其他不同的标记可以让被试 看见或摸得到。
将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分别倒进两只杯里,一半被试 先饮可口可乐,然后饮百事可乐;另一半被试先饮百 事可乐,然后饮可口可乐。
这样的实验安排就不存在喜欢字母的问题了,而且, 实验顺序的效应也抵消了。
举例:在某项研究中要将30 个被试分配到三个自变量 水平A、B、C 中。
研究者需要先将被试按前测作业分数的高低排列,然后 将前三个被试随机分配到A、B、C 三组,接着将接下 来的三个被试如法分配,直到分配完毕。
1、匹配(matching)设 计
对动物进行被试间设计的实验研究时,一项重要的匹 配技术是拆窝技术(split-litter technique)。
同处理之前是相等的,即使有差异也是在统计允许的 限度以内的随机误差。
随机化设计的优缺点
优点: (1)控制两组被试变量的差异,分组方法简单可行。 (2)由于对每一被试者只作一次观测,可消除某些实
验误差。 缺点: (1)分成等组的方法仍欠精密。 (2)若两组在不同时期观测,就有可能插入实验以外
编制之测量工具的“信度”(可靠性)较低时。
研究进行中有较多变量无法控制时。
统计分析时,受试者须再细分为较小的各群组来分析比较 时。
实验设计时,预期会有较多受试者中途推出时。
怎样确定实验研究中被试样本人数
确定样本人数时要考虑以下因素 1、实验研究所要求的精确度 精确度是指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的一致性程度。精确度
定时系列设计模式
说明:Y1a、Y1b、Y1c分别表示实验处理前之观测值 Y2a、Y2b、Y2c分别表示实验处理后之观测值 X表示实验条件处理

实验心理学笔记

实验心理学笔记

实验心理学笔记—- 郭秀艳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验心理学的由来产生于1879年三个代表性人物: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科学方法的两个标志:经验观察;自我校正(1)经验观察的角度:实验心理学要达到科学方法的标准,就必须发展出一套有效且稳定的观察方法,其观察结果必须尽可能地避免各种其他因素的影响。

必须回答“观察什么”和“怎样观察”这两大课题。

(2)自我校正方面:实验心理学能否自我校正?如果从实验法得来的结论同样可以通过实验法(也即通过其他实验)来进一步巩固证实,或与之相反地反驳质疑,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实验心理学具备了自我校正的能力。

非科学方法有哪些:权威、注意凝视、先验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相关研究法、实验法1、观察法是通过一定程序收集资料,以期获得描述性的数据来简化复杂现象的过程。

属于较为原始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

类型:自然观察法、个案研究法与调查研究自然观察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个案研究是指深入地研究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

调查研究是采用问卷或量表对某种现象进行大范围取样研究的方法.2、相关研究法能够描述事物间共同变化的关系,但还是不能确定相互关联的事物孰为因果,其指标叫做相关系数(r)。

(1)优点:可以显示变量间的共变关系,从而提示研究者注意到各种现象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

(2)缺点:其一,相关研究的结果往往取决于其选用相关法的前提条件是否得到了满足。

其二,相关研究法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的方向.3、实验法(一)什么是实验实验,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

心理学实验一般有以下几个要素:实验假设和推论;实验变量;实验控制观察法有三种:自然观察、个案观察法、调查研究法相关研究的改进:交叉—滞后法实验研究的原则:(1)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2)保证被试推出的自由;(3)保证被试避免受到伤害;(4)保密的原则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1)确定课题,选择被试;(2)确定实验控制;(3)数据整合;(4)撰写研究报告。

张学民《实验心理学》(第3版)复习笔记和典型习题详细分析与解答(第3章 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伦理道德)

张学民《实验心理学》(第3版)复习笔记和典型习题详细分析与解答(第3章 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伦理道德)

第3章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伦理道德3.1 本章要点1.如何公正地对待人类被试2.如何公正对待实验动物3.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严谨的科学精神4.论文写作与发表应注意的问题由于心理学实验的对象一般是人或动物,因此,在进行心理学实验时,实验者首先应该考虑伦理道德问题。

在这里,伦理道德包括两方面含义:第一方面含义是对实验对象——人或动物的公正对待;第二方面含义是研究者应具备和遵守科学道德。

3.2 复习笔记一、如何公正地对待人类被试(一)公正地对待人类被试1.关于实验参与者对待人类被试的基本原则是:对人的尊重、有益性和公正。

2.实验者与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当一个实验参与者出于对心理学研究的兴趣,主动、自愿地参加研究者的实验时,实验者与参与者之间就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由此得出的结果更为真实可靠。

对于实验者来说,与参与者建立积极的关系对实验的实施是非常有帮助的。

3.实验者对待参与者的行为规范(1)如果出现如下情况,实验者应该在实验室等候实验参与者,并向他们做出解释或做出合理的安排。

①实验者忘记预约了实验参与者做实验;②仪器故障或其他原因推迟或取消实验;③实验时间安排的变更;④知情同意;⑤退出实验自由;⑥免遭伤害的保护,消除有害后果。

(2)尊重实验参与者的时间。

(3)做好充分的实验前准备。

(4)以礼对待实验参与者。

(5)保护个人隐私。

(6)营造一个轻松的实验环境和氛围。

因此,在一般的心理学实验中,在伦理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应将实验对参与者可能产生的生理和心理伤害降至最低限度。

4.发放实验通知应注意的问题(1)通知内容①通知应该以书面形式发放,措辞简单且容易理解;②通知应告知实验参与者实验的意义;如果中途退出实验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影响他们自愿参加的实验因素(如冒险尝试、身体不舒适、缺乏自信心、其他不利因素等)以及实验参与者希望了解的其他方面的问题;③当实验者与其同事实施实验时,实验者应尽可能避免实验参与者因种种原因退出实验或发生其他的意外情况;④如果实验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某一门科学的学分,实验者应该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学分还是以其他的形式获得回报;⑤如果有的参与者因为一些合理的原因不能参加实验,实验者应该对实验参与者作出合理的解释,征求参与者、介绍人或组织人的同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实验设计
简化:随机的选择和安排被试;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有效的操作研究变量的实验设计。

第3.2章真实验1
真实验设计:对实验条件控制较高,对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无关变量采取严格的控制并能有效地操纵实验研究变量的实验设计。

该设计类型一般在随机化原则上选帝口分配被试、采用前测和控制组等手段。

第一节真实验设计的分类
一.根据被试接受实验处理的情况分(各自变量及各处理水平中是否用相同被试): 分为被试内设计二被试间设it 和混合设计。

三厂按照实验中要操纵变量的多小务
(一)完全随机单因素设计[或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n 被试间设计]
完全随机单因素设计属于被试间设计,将被试随机分为几组,然后依据实验目的对各组被试随机实施不同处理。

它的基本特点是: 研究中只有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有两个或多个水平。

用随机化方法抽取被试,然后将被试随机分配给自变量的各个水平。

每个被 试只接受一个水平的处理。

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in 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R 代表以随机的方式抽取被试将被试分配到组。

0代表观察或测试取得的数据。

右下方的小数字代表处理或操纵的顺序。

X 代表实验处理或操纵, 右下的数字代表处理或操纵)1质序,没有X 的组别,即为控制组。

优点:
①采用了随机取样的方法,有效地控制了选择、选择与成熟交互作用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 ②控制组的设置有效地控制了历史和成熟因素对选择和被试中途退出等内部效度的影响; ③可控制统计回归的影响;
④控制了测验与实验处理交互作用对外部效度的影响。

⑤实验处理前没有前测,避免了练习效应; 是理想的实验设计。

缺点:因为没有前测,无法进行实验处理前后的比较,无法知道实验处理引起的效果有多大;
统计方法:这种设计基本模式是有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一个自变量有两个水平,使用统计水平进行检验的时候可以采用独 立样本t 检验(检验01与02的差异\
[2]随机多组后测设计
模式:在研究中根据研究情况可以将自变量的水平增加到三个及三个以上,又叫随机多组后测设计,增加到三个时其模式如下: 实验组1:RI Xi Oi 实验组2:R2 X 2 02 控制组:R3 03
优缺点:同随机实验继空制组后测设计。

统计方法:方差分析,当单一变量的水平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时,需要以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检验。

[3]随机实验组前测后测设计
这种设计是在前一种实验设计模式中增加了前测,于是,可以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前测后测差异进行比较,但是,前测的增加也 可能增加练习效应。

这种设计基本上控制了绝大多数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在这点上,与单因素完全随机后测设计是一样的。

实验组:RIOiX02 控制组:R2Ch04
这种设计看似是单因素设计,也可以看成是两因素设计。

一个因素是实验处理(有无实验处理),一个因素是时间(实验处理前和 实验处理后\因此这种设计可以采用重复测量的因素分析进行统计检验,一方面检验实验处理的效应,一方面还要检验两因素是 否有交互作用,检验两组的变化程度是否相同。

优点:①可以控制选择、被试的中途退出及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的干扰; ②可以控制回归对实验的干扰;
③有控制组,能控制历史、成熟、测验、仪器等因素的影响。

缺点:①前测可能引起被试的定势、对内部效度有一定影响。

②前测会影响外部效度。

统计方法:
该设计因为有前测,因此可以采用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检验。

协方差分析以前测的数据(01和03)为协方差,以调整后测的资料 (。

2和。

41这种统计方法考虑到两组前测数据的差异,使两组后测数据的比较有实际意义。

这种方法也可以采用前后测的差值做独立样本t 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单因素协方差分析\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差值 的信度较低,且前测值低者改变或进步的幅度通常比前测值高者大,所以前测值通常与差值呈负相关。

[4]所罗门四组实验设计
模式: 实验组:Ri Xi01
控制组:R 2
O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