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1历史试题(Word版)

合集下载

2022-2023学年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1历史试题(Word版)

2022-2023学年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1历史试题(Word版)

连城一中2022—2023学年上期高二年级月考1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总分50分)1. 在英国,随着人口膨胀,人们逐渐面临木柴短缺的问题,开始把煤作为替代品。

但是许多煤矿层都位于会淹水的地区,而且只要淹水,矿工就到不了较低的矿层……大约在1700年,英国的矿井里开始回荡着一种奇特的噪音,可以说是吹起了工业革命进击的号角。

这表明采煤技术改进的需求A.促进了生产领域的进一步分工 B.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的发明C.加速了矿产资源的广泛开发 D.推动了工业大企业的发展进程2. 19世纪初,英国多个城市出现了工厂中的机器在夜间被人捣毁的现象。

那些捣毁机器的人表示这种行为会一直继续,“直到那些工人能够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手艺来养活自己的孩子”。

这一现象根源于A.工业革命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B.垄断组织对社会竞争秩序的破坏C.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尚不够完善 D.工厂制度对和谐人际关系的破坏3. 《共产党宣言》提出:“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

”但是到1872年马克思却谈到:“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

”这一变化说明A.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发展 B.工人阶级的革命理论尚未诞生C.无产阶级只能“暴力夺权” D.《共产党宣言》缺乏普遍指导意义4. 综合下图信息,最适合探究的主题应是A.欧洲列强的兴衰和更替 B.资本主义的早期萌发C.殖民体系的形成与演变 D.整体世界的发展主线5. 美国1823年发表“门罗主义”,声称今后不接受欧洲在西半球的一切殖民活动。

其后果之一是,其他美洲国家在美国面前捍卫自身独立时,无法指望来自欧洲的支持。

I860年前,这一状况最大的受害国是墨西哥。

这说明门罗主义A.反对欧洲殖民,维护美洲独立 B.维护美国利益,扩大美国影响C.主张各国平等,放弃暴力侵略 D.坚持民族自决,解放拉丁美洲6. 拉丁美洲摆脱殖民统治后,各政权都落到土生白人地主手中,大庄园制得到继续发展,天主教会也拥有大量土地,小农地产只占整个拉丁美洲耕地的10%。

福建省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一)

福建省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一)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一)(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总分48分)1. 《公羊传》中对“莒人灭鄫”的解释是:春秋时,鄫国国君立其外孙为继承人,其外孙是莒国国君之子,《春秋》遂书“莒人灭鄫”。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B.《春秋》记事秉笔直书C.王位继承制度混乱 D.外戚干政影响深远2. 据记载,周人的婚嫁年龄为“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

但至迟在春秋时代,周人的晚婚习俗已开始被早婚所替代。

齐桓公曾下令“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

一些思想家,如墨子,也竭力主张早婚。

这主要是因为( )A.思想解放的推动作用 B.礼乐制度遭到破坏C.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 D.人地矛盾不断激化3. 论及汉武帝崇儒的目的,吕思勉先生说:“世谓武帝之崇儒,乃所以便专制,非也……后世儒家之尊君抑臣,岂汉武所能逆睹哉?……崇儒乃当时自然之趋势。

”吕思勉意在说明( ) A.儒学吸收了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 B.儒学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C.汉武帝具有超越时代的政治眼光 D.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4.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项)中提到:“高门大族,门户已成,令仆之司,可安流平进,不屑竭知尽心,以邀恩宠。

且风流相尚,罕以物务关怀,人主遂不能籍以集事。

于是不得不用寒人……”现象,由此推断( )A.九品中正制被彻底抛弃 B.统治者实行了新的选官制度C.士族门第不再是选官标准 D.统治者被迫重用庶族地主5. 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招募平民煮盐,政府统一收购发卖。

唐中期时实行民制、官收、商运、商销的政策,在产盐之地设立机构将食盐收购并卖给商人。

这一变化( )A.增加了盐业市场化成分 B.废除了政府对盐业垄断C.提高了手工业者积极性 D.减少了政府的赋税收入6. 别驾本为刺史随员,负责协助刺史处理各类文书,东汉末年多为各州刺史自行任命;隋以后别驾则由朝廷统一任命,职权也有所不同。

福建省第一中学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一

福建省第一中学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一

连城一中2020-2021-2020学年上期月考(一)高一历史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一、选择题:共30小题60分。

1.“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A.分封制B.封建制度C.宗法制D.君主专制2.“九鼎既成,迁于三国。

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3.“天子之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公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据此可以推断出A.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B.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C.西周诸侯势力强大D.西周的分封制等级分明4.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体现了宗法观念对人们起居生活的影响。

家中长辈住在A.甲B.乙C.丙D.丁5.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早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6.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A.颁布《秦律》,依法治国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C.丞相掌握大权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7.《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间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B.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C.实行丞相制度不合时宜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8.《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这表明在西汉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9.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一上历史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一上历史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一上历史月考试卷考试总分:94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2分)1. 明代的土地卖产契文中,大体包括卖产人姓名、田土来源和性质、田土丘数、座落、田土宗号、亩积和租额、卖产原因、买主姓名、价格、中介人、收价银方式等21项内容。

这种做法()A.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B.体现土地买卖制度化C.推动小农经济的瓦解D.具有资本主义的色彩2. 《武丁卜辞》记载:“乙巳卜毂贞(壳上的纹路),王大令衆(众)人臼恊(协)田……”据此可知,商代的政治特征是()A.实行王位世袭制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C.井田制广泛盛行D.统治集团矛盾重重3. 西周周公“制礼作乐”,建立一套行为规范以协调社会成员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春秋时期礼乐逐步崩坏,但经过孔子的再加工和推崇,礼乐制中的许多具体内容在后世仍有重要影响。

这表明()A.宗法观念产生深远影响B.传统文化注重历史传承C.礼乐制度得到完好传承D.春秋礼制导致社会大乱4. 从长城遗址来看,秦汉的长城并不是连成一线的城墙,而是纵深交错、有些缺口的,以供和平时期与北方少数民族进行贸易,而明代长城则是连成一线的封闭城墙。

对材料信息解读合理的是()A.明长城的主要职能发生了变化B.明朝国力与秦汉差距较大C.秦汉与明朝具有不同精神面貌D.明朝政府禁绝了对外贸易5. 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分封制是对宗法王权的一个制约因素。

这意在说明周代()A.君主权力受到宗法关系限制B.血缘关系对贵族政治的制约C.家国一体政治架构开始形成D.宗法分封对王权的双重影响6. 在“百家争鸣”的时代,有学派主张“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2023届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8月暑期月考历史试题

2023届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8月暑期月考历史试题

连城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暑期月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考古学家在位于阿富汗北部的蒂拉丘地发掘了一批墓葬,年代约在前1世纪至1世纪之间,很多学者倾向于这是月氏人首领墓。

其中出土的公羊金饰有着帕米尔高原上马可波罗羊的典型特征,还有酒神狄奥尼索斯、女神维纳斯等古希腊神灵金饰品,一些扣饰上的动物图案则有中国元素。

该墓葬群可见证()①赫梯人入侵两河流域②古巴比伦王国的鼎盛③“凿空”西域后的互动④多元文明的交融互鉴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张骞出使西域过程中,在大夏(都城在今阿富汗北部巴尔赫)见到了邛竹杖、蜀布。

大夏国人说,他们是从身毒国(古印度)购买来的。

这一记述可以用来证明()A.张骞正式开辟了丝绸之路B.大夏国和身毒国贸易关系密切C.“西南丝绸之路”早已开通D.中国与中亚的贸易关系早就存在3.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说:“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各个社会……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的迁徙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

”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推动粮食、牲畜与人口的交换B.促使全球一体化体系正式形成C.推动世界各地经济文化的融合. D促使各地保留原来的文明习俗4..茶叶由中国传入西方后,西方饮茶之风逐渐盛行。

如英国用中国茶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高雅的品茶方式——“下午茶”,并且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风俗习惯享誉世界;在美国高压的生活环境中,品茶成为美国人寻求心理平静的一个重要方式。

这主要体现出()A.中国传统文化的本土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B.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C.中国茶文化对西方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影响 D.人口迁移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5.亚历山大远征期间,在被征服地区建立了70多个城市,定都巴比伦城,保留波斯帝国的行政制度,鼓励东西方种族通婚。

2021年10月福建省连城县一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1年10月福建省连城县一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1年10月福建省连城县一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含答案)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16小题48分。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西周末期,宴饮已不再是合好友睦、用观威仪的方式,而是满足感官享受、纵情逸乐的方式。

部分宴饮诗歌如《小雅·伐木》《小雅·常棣》等则呼唤亲情友谊,向往宗族和睦。

这反映出西周末期A.礼乐文化逐步走向瓦解 B.饮酒之风盛行破坏宗族关系C.诗歌社会教化功能加强 D.礼乐文化由宫廷走向了世俗2.“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据此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在说汉话问题上A.采取一视同仁的举措 B.促进了北魏经济发展C.承认汉话比北语先进 D.态度坚定且具策略性3.观察下列图片,图中文物可以直接反映出定窑白瓷孩儿枕钧窑玫瑰紫大花盆唐三彩A.瓷器成为艺术传播主要媒介B.中国古代陶器的发展历程C.唐宋时期陶瓷业的烧制技术D.陆上丝绸之路的贸易状况4.朱熹所作的《家礼》,由通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五部分构成,全书以宗法理念为核心,围绕日常生活和冠、婚、丧、祭等人生中的重大事件,设定了详尽细致的礼仪规范。

据此可知,《家礼》的传播A.成就了理学思辨化特征 B.确立了儒家的责任意识C.提升了士大夫道德修养 D.扩大了理学的社会影响5.清代皇帝经常对督抚“亲加训诲”,使督抚“晓朝廷法度,不敢妄萌邪念”,派遣钦差大臣到督抚治所巡视,皇帝还不时出巡督抚的治所。

这主要是因为清代A.君主专制呈强化的趋势 B.地方督抚拥有较大权力C.政府行政效率得以提升 D.监察制度形成严密体系6.《海国图志》是当时中国最为完备的世界史地知识巨著,其百卷本中,有关西洋技艺的篇幅占12卷,辑录有《铸造洋炮图书》《火轮船图说》《地雷图说》《作远镜说略》等有关各种西洋船炮器艺图说50多幅。

连城一中 2022-2023 学年上期高三年级月考 1 历史试卷

连城一中 2022-2023 学年上期高三年级月考 1 历史试卷

连城一中2022-2023 学年上期高三年级月考1 历史试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75 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 分,满分48 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1.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

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

此考古发现( )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2.尸佼是一位“兼儒墨、合名法”的杂家,具有广博的知识,他曾说:“天子忘民则灭,诸侯忘民则亡。

”他还指出,为君之理,犹如鱼与水的关系,“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

秦国的变法者商鞅深受尸佼思想的影响,在变法中实行了奖励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生产、鼓励垦荒等一系列措施。

据此可知,两人思想的共通之处在于 ( )A .尚法存礼B .敬天法祖C .外儒内法D .崇德尚法3.据统计,在湖南武陵山里耶镇出土的秦简多为迁陵县署日常行政管理文书,包括户籍变化、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刑徒管理、祭祀先农以及教育、医药等政令。

这反映出秦朝 ( )A .赋税负担沉重B .法律制度严酷C .基层管理严密D .行政效率提高4.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

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由此可见他主张的教育 ( )A .以道德完善为培养宗旨B .依托于国家政权践行实施C .是针对全民的因材施教D .禁绝其他学术的生存空间5.南朝时,扬州地区人口较东汉中期增长4 倍以上,而赣江、湘江流域人地关系与东汉中期差别不大;成群的野生动物更主要出现在湘赣流域,而扬州区域相对较少。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连城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公25小题,每小题2分,总分50分)1.大汶口出土的墓葬品有明显的大小墓差异,小墓仅能容尸,空无一物;大墓随葬品多达数十件甚至百余件,有精美的陶器、玉器、象牙器等贵重物品。

据此可知,大汶口文化()A.已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B.代表了古代封建社会成就C.生产技术发达领先世界D.奠定了多元一体文明格局2.当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时,北方辽河上游出现了红山文化,长江下游出现了良渚文化,在它们的区域内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由此可知中华文明()A.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B.具有继承性C.具有多源和共融的特征D.具有封闭性3.据《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材料中“小康”社会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郡县制D.行省制4.商朝推行内外服制度维护方国联盟的秩序。

周克商后,殷商故地“其民易煽,其地易震”,同时,殷商属国还与殷民相互勾结,制造动乱。

《左转》记载到:“周公吊二叔之不贤(武王弟管、蔡与商遗势力武庚勾结叛乱),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据此可知,周初()A.君主集权制度的确立具有必要性 B.统治者推行新的统治模式势在必行C.地缘政治取代血缘政治已成定局 D.防范商周贵族的联系成为当务之急5.梁启超提到古代有一种田制“助”,孟子解释为“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称私田,同养公田”。

结合所学,对该田制阐述错误的是()A.实行于商周时期B.秦国经商鞅变法逐步废除C.土地为国王所有D.按性别和年龄分配土地6.武王伐纣后,“封纣子武庚禄父,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

徧(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城一中2022-2023学年上期月考(1)高一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共30题,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通过考古发现,虽然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神树、大立人、面具与中原文化迥异,但在此发现的“将军盔”(即熔铜的坩锅)的样子同殷墟第一期的非常相似;铜疊同陕西城固发现的商代铜疊几乎没有区别,连花纹的作风都一样。

由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特点是A.先进性 B.连续性C.独特性 D.多元一体2.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

”在这一汇集和逐步融合的过程中,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仓颉和嫘祖B.尧和舜C.炎帝和黄帝D.隶首和大禹3.夏启在讨伐有扈氏的誓辞中曾经提到“六事之人”,亦即《尚书·甘誓》所谓的“六卿”。

这说明夏朝A.已经开始了分官设职B.依靠宗法制度维护统治C.建立了完备的分封制D.“公天下”代替了“家天下”4.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

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C.王权与神权相结合D.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5.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国“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

”这反映出A.掌握封国所有官吏的任免权B.加强对诸侯国的控制C.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建立严密的官僚制度6.一位历史学者说:“我们当然清楚,青铜时代有青铜器,但是,中国青铜时代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青铜器的使用,不是在生产技术方面,而是在另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是指A.饮食 B.娱乐 C.装饰 D.政治7.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

这反映了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8.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应是A.国家产生B.文明起源C.诸国变法D.政权分立9.韩非子曾经对秦国实行的“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的商鞅之法提出批评:现在如果推行这样的法令,让杀敌斩首有功的军士做医师和匠人,那么疾病一定不能解除,屋舍一定不能建成。

据此可知,韩非子A.维护世卿世禄制度B.是没落的奴隶主阶级C.主张君主专制制度D.强调官员的专业素养10.“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不师古,始罢侯置守。

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官,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

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

”材料主要表明秦朝A.等级制度完全固化B.监察体制正式形成C.创立官僚政治体制D.郡国并行体制终结11.司马迁写《史记》,有关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史实多有错误,而秦国的历史就相对精确详实,这是由于有关东方六国的史料缺失所致,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A.战国时期东方六国文化相对落后B.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进行思想专制C.百家争鸣导致学术分歧不断拉大D.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局面的出现12.宋·周密《齐东野语》记载“亭长(刘邦)何曾识帝王,入关便解约三章。

只消一勺清冷水,冷却秦锅百沸汤。

”诗中认为刘邦击败项羽的原因A.实行休养生息政策B.废除了秦朝的政治制度C.废除秦朝暴政,与民休养D.郡国并行之举13.《隋书》记载:“(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

”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的措施是A.“与民休息”政策 B.“推恩令”C.郡国并行制 D.刺史制14.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接受大农丞(九卿属官)桑弘羊的建议,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将五铢钱的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建立皇家铸币厂。

这反映了汉武帝A.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B.掠夺了富商大贾的钱财C.强化了市场的统一管理D.满足了政府拓边的财政15.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

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

该现象反映了A.察举制度实行B.儒学地位上升C.私立学校出现D.官僚机构膨胀16.据载,大宛有蒲陶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

俗嗜酒,马嗜苜蓿。

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

及天马多,外国使众来,则离宫别苑观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

据此可知A.汉朝从大宛获得葡萄、苜蓿和汗血马B.大宛是葡萄、苜蓿和汗血马的原产地C.西汉王朝与大宛国一直保持友好交往D.《本草纲目》记载葡萄和苜蓿的形状17.汉武帝时代,汉赋不仅形成了“尚奇”“尚繁”“以大为美”的风尚,而且“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

这说明,当时汉赋A.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B.旨在宣扬封建伦理纲常C.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D.实现了各种文体的结合18.因西汉末年外戚势力膨胀,侵夺皇权,导致王莽代汉。

光武帝刘秀规定“后妃之家不得封侯与政”以防止外戚专权,明、章二帝继续奉行这一政策。

这一政策A.因形势变化而没有贯彻始终B.导致东汉豪强地主势力坐大C.避免了外戚干政在东汉出现D.使东汉陷入了宦官专权局面19.东汉桓帝时,出身望族的李膺因敢于打击当权的宦官,被太学生敬为“天下楷模”。

灵帝时,面对宦官搜捕的“党人”,好多百姓“破家相容”。

据此可知,当时的反宦官专权斗争A.推动了“清议”之风的兴起B.具有一定社会基础C.遏制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D.反映了皇权的衰落20.三国时期,金银多被用来铸造成器物、装饰物,或涂抹于佛像上。

南北朝时期,谷帛代替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以致在社会上出现“废弃货币”“忘记货币”的现象。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滥发纸币通货膨胀B.奢靡腐化之风盛行C.社会动荡国家分裂D.货币铸造技术落后21.据《晋书·王敦传》记载:东晋谚称“王与(司)马,共天下”。

这反映了A.统治者爱惜人才深得民心B.士族当权且影响巨大C.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的强大D.政治民主化倾向增强22.南朝人食用用麦制成的胡饼、烧饼十分流行,不仅有众多文士作《饼赋》《饼说》之类时文颂之,而且从皇家到百姓都以饼作为节令食品或祭祀食品。

此现象形成的重要因素有A.北方人民的南迁B.铁犁牛耕技术传播C.丝绸之路的开通D.南方土地大量开垦23.跪坐习俗是儒家礼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箕坐和垂脚高坐皆被视为不恭敬的傲慢行为,在正式礼仪场合颇为忌讳。

而魏晋时期,“胡床、胡坐”即垂脚坐胡床和佛教徒垂脚坐“小床”,在汉人生活中广为传播。

魏晋时期习俗的这一变化表明A.儒家思想失去了正统地位B.儒佛学说开始出现融合趋势C.民族交融推动了习俗变迁D.胡化与汉化的过程交替进行24.隋朝开通的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成为“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

这反映了隋唐时期A.东南地区的市镇经济发展快速B.水路运输成为唯一交通形式C.经济重心南移产生了重大影响D.交通建设有利国家统一稳定2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历史上评价不一。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对武则天的总体评价是:“在她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该评价主要是A.掌握关键史料来评价B.坚持平等观念来评价C.坚持用历史唯物观评价D.不断创新历史新评价26.《哥舒歌》在唐玄宗天宝末年的西北边境地区十分流行,其歌词为“北斗七星高,哥舒(即哥舒翰,时任河西节度使)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哥舒歌》可印证军镇的设置A.利于边疆地区的防务B.引发安史之乱C.造成内重外轻的局面D.导致藩镇割据27.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28.历史地理学研究表明,北半球气候寒冷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冲突有重要影响,而盛唐时期农耕文明的繁荣则建立于气候温暖期基础上。

由此可以认为A.农耕文明的繁荣取决于气候因素B.气候变迁对文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C.交叉学科拓展了史学研究的视野D.借地理信息解释历史现象牵强附会29.下表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农业现实生活。

这说明唐代A.农耕技术西北领先B.曲辕犁的使用尚未普及C.开始注重精耕细作D.农业经济获得重大发展30.刻于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的王府君墓志铭记载:“黄巢坐长安,李帝奔蜀”墓志铭中记载的事件A.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B.引发了朋党之争C.瓦解了藩镇割据势力D.打击了唐朝的统治连城一中2022-2023学年上期月考(1)高一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请将试题答案填写(填涂)在答题卡上二、非选择题:共三小题,40分。

31.(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齐国地近渤海,拥有山海渔盐之利的优越条件。

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其祖先原为吕氏),名小白。

春秋五霸之首。

他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

他还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

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他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摘编自宣兆琦《图说管子》材料二面对乱世,孔子提出“仁”的主张。

关于“仁”的基本含义,孔子没有下过明确定义。

他曾说“仁者爱人”,并将管仲辅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的行为称之为仁;孔子的“仁”也有推己及人的含义,就是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还将“仁”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理想,强调“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钟永圣《管子选讲》(1)根据材料一,指出齐桓公称霸的原因。

(6分)(2)结合孔子的生活时代,简析孔子将管仲辅助齐桓公称霸的行为称之为“仁”的主要原因。

依据材料二理解孔子“仁”的含义。

(8分)32.(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孝文帝对原先胡汉杂用的官制进行改造,凡政权的机构的设置、官职名号等一律改行汉制。

并修订刑律,完善法律,废除一些野蛮残酷的刑罚……孝文帝极力尊崇孔子,提倡儒学,下诏在京城立孔子庙,并亲自到曲阜祭孔子,还封孔氏宗子为崇圣侯。

又下令兴立学校,传播儒学,兴复汉族传统的礼乐制度……孝文帝改制极大地提高了拓跋鲜卑族的文明程度,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建设。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基本态度是“降则抚之,叛则讨之”,也就是各少数民族只要不公开与唐对抗,就对其实行羁縻政策。

反之,侵扰内地或对唐有严重威胁者,就用武力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