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中的物理光学知识

合集下载

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叠加(相干干) 基本方方法:相干干叠加与非非相干干叠加 相干干叠加:干干涉、衍射 非非相干干叠加:非非相干干光源、光的偏振
电磁波模型
• 1.空间周期性、时间周期性 • 2.定态光波 • 3.相位、振幅、相速度、电矢矢量量(光矢矢量量)、波矢矢、波
面面、波前、波前函数(波函数)、光程差与相位差、 复振幅、光通量量、光强 • 4.波前函数的表达式:余弦式、复振幅式 • 不不同表达式对于相位超前或滞后的描述不不同 • 5.平面面波、球面面波 • 6.傍轴条件、远场条件 • 7.光的偏振态:5种
• 1.根据波列列传播的路路径求出光程,可得到波前(即接收屏 幕)上的波前函数的相位
• 2.根据光程差确定干干涉相⻓长或干干涉相消的条件,这一一方方法 适用用于光源位置确定的情况
• 3.根据相位差确定干干涉相⻓长或干干涉相消的条件,这一一方方法 适用用于平面面波的情况
• 4.对于有反射的情形,要考虑是否存在半波损失 • 5.针对具体的干干涉装置,有不不同的相位差或光程差表达式
叠加原理理的基本物理理结果
• 1.两列列定态相干干光波的叠加
∫ •
I=1 τ
τ 0
A2dt
=
A12
2.相干干叠加的干干涉项
+
A22 + 2 A1A2 cos Δϕ
2A1 A2 cos Δϕ
• 3.非非相干干叠加
• 正交电矢矢量量的叠加
• 两列列不不同频率单色色光的叠加:光学拍
• 非非单色色光的叠加:波包,群速度
近轴条件下成像的基本关系
• 1.符号约定 • 2.物距、像距、焦距、焦平面面、光焦度 • 3.单个ns折ʹʹ +射ns =球nʹ面r−面n的= Φ物象关sfʹʹ 系+ sf(= 1高高斯公式) • 4.薄透镜的sf物ʹʹ + 象sf =关1 系(xx高ʹ 高=斯ffyʹ公ʹ 式ns、ʹ 牛牛顿公式yʹ) sʹ • 5.横向放大大率 折射面面、透镜 y = − nʹs 反射镜 y = − s • 6.共轭光线:同一一条物方方像方方光线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

光学一、光的直线传播光源: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光的传播①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②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轨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光线实际上不存在的。

③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2、光的速度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3×105km/s。

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

在水中为真空中的3/4。

玻璃中为真空中的2/3。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反射要说在前面)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反射的分类:⑴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平整的物体表面上,反射光线仍平行的反射。

镜面反射的条件:反射面光滑平整。

⑵漫反射——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反射光线向着不同方向的反射。

漫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①物和像大小相等②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③物和像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像和物的左右相反。

⑤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作图时用虚线)(注意: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只与物体有关,只要物体的大小不变,那么像的大小就不会变)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定理2、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四、光的折射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光在哪种介质中传播速度越大,那么光在这种介质中与法线的夹角越大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大学物理中的光学原理与现象

大学物理中的光学原理与现象

大学物理中的光学原理与现象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等现象及其规律。

在大学物理学习中,光学是一个重要的课程内容,涵盖了许多基本的光学原理与现象。

本文将对大学物理中的光学原理与现象进行探讨。

一、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是指光线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光线是表示光传播方向的一条线,在同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但在不同介质中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的偏离现象,符合斯涅尔定律,即折射角与入射角的正弦之比在两种介质中的光密度之比为常数。

二、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边界时,从入射介质回到原介质的现象。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三、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在由光密度不同的介质中传播时,不同波长的光受到不同程度的偏折现象。

著名的色散现象是通过三棱镜将白光分解成彩虹七色,这是因为不同波长的光在折射时偏离角度不同。

四、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线叠加在一起时产生明暗交替的现象。

其中的重要原理是双缝干涉和薄膜干涉。

双缝干涉是指在一束光通过两个狭缝时,形成干涉条纹的现象。

薄膜干涉是指在光线通过薄膜时,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薄膜上反射和透射的相位差引起明暗条纹。

五、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指光线通过物体的缝隙或物体的边缘时会发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著名的衍射实验是杨氏双缝实验,利用两个狭缝让光通过,在幕后观察到光的衍射现象。

光学原理与现象的学习不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还需要实践与实验的结合。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光学原理,观察各种光学现象。

举一个例子,我们可以利用凹凸透镜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并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透镜的焦距等参数。

总结起来,大学物理中涉及的光学原理与现象主要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干涉和衍射等。

这些原理和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镜子的反射、眼镜的折射、彩色光的合成等。

因此,了解和掌握光学原理与现象对于深入理解和应用光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物理光学专题知识训练30题含答案解析100题5篇

初中物理光学专题知识训练30题含答案解析100题5篇

初中物理光学专题训练30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如图所示,烛焰S点发出三条光线(图中没画出),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S'点。

①请画出图中三条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及烛焰S点;②烛焰经凸透镜成的像,相对于物是的(选填“放大”“缩小”)。

2.如图所示,是一个自制照相机。

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

纸筒A能在纸筒B中前后移动。

用该照相机观察物体时,应该使物体恰好处于透镜的(选填“两倍焦距之外”“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或“一倍焦距以内”)。

把纸筒B对着明亮的室外,半透明纸上恰能呈现清晰的像。

若想看到更多的景物,应该将照相机(选填“靠近”或“远离”)景物,同时(选填“增大”、“减小”或“不改变”)凸透镜和半透明纸之间的距离。

3.为什么黑板反光看不清字?答:黑板不太粗糙,射到上面的光接近发生反射,从而射向某一方向的同学的眼睛中,光线较(强或弱),而粉笔字很,射到它上面的光发生反射,进入这一方向的同学的眼睛中的光很(强或弱),所以觉得有些耀眼而看不清字.4.题图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cm,当物距为20cm时,所成的像是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当物距为32cm时,其成像特点可应用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5.如图所示,用焦距为10.0cm的凸透镜模拟视力矫正的情况。

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上、要想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可以不改变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将光屏向移动;也可以不改变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将蜡烛向移动,还可以不改变器材的位置,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合适的(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片。

二、单选题6.取一个大烧杯,里面充以烟雾,倒扣在桌上,用手电筒射出一平行光,要使射入杯中的光束发散,应在杯底放置的器材是()A.平板玻璃B.平面镜C.凹透镜D.凸透镜7.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人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B.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是由于发生了漫反射C.电视画面色彩多样,都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混合而成的D.科学家们通过天文望远镜拍摄地外星系图片是利用了光的反射8.如题图所示,一束激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当水面下降时()A.入射角变大B.反射角变小C.折射角变小D.折射点A点将向右移9.下面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是()A.影子的形成B.小孔成像C.看不见高墙后在的物体D.闪电后才听到雷声10.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飞船顺利进入太空,飞船与地面联系利用的是()A.次声波B.紫外线C.红外线D.电磁波11.下列是同学们所画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A.家庭电路的部分连接情况B.杠杆重力的力臂LC.异名磁极间的磁感线分布情况D.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12.图中能正确解释用鱼叉很难叉到河里的鱼的光路图是()A.B.C.D.13.“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等,如图,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投影﹣凸透镜成像B.倒影﹣光的折射C.手影﹣平面镜成像D.摄影﹣光的反射14.如图所示是无锡拍客的四幅摄影作品,下列对图中光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图甲中,雪浪山紫色的薰衣草是因为薰衣草吸收了紫光B.图乙中,蠡湖之光帆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C.图丙中,太湖新城高楼的阴影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D.图丁中,雨后新吴区万亩良田上空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15.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时,为了使看到的像再大一些,应该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的()A.焦点以内,且在焦点附近B.焦点以外,且在焦点附近C.焦点以内,且远离焦点D.焦点以外,且远离焦点16.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互垂直,则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是()A.0°B.90°C.45°D.60°17.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草之所以呈绿色是因为草吸收的所有的绿光B.小孔成像是由于折射形成的C.夏天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的实像D.人在岸边看见水里鱼的位置,在鱼实际位置的下方18.下列四幅图的光学现象与日食形成原理相同的是()A.筷子弯折B.雨后彩虹C.日晷计时D.水中倒影19.为保证行车安全,汽车中安装了多个光学仪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车头灯照明利用了凹面镜反射原理B.夜间行驶时车内不开灯是防止车内物品在前挡风玻璃上成像影响安全驾驶C.行车记录仪相当于一台数码相机,其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后视镜利用了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和成正立、缩小实像的特点20.如图,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密林中的阳光B.筷子弯折C.水中倒影D.海市蜃楼三、多选题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C.用紫外线拍出的“热谱图”,有助于对疾病做出诊断D.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可以看到用红外线来灭菌22.如图所示,小明利用图甲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6cmB.当u=10cm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C.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在靠近凸透镜的左侧放一眼镜片,缓慢向右移动光屏至光具座端点,光屏上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该眼镜片一定是老花镜D.把蜡烛从距凸透镜40cm处移动到12cm处的过程中,物、像之间的距离先变小后变大23.(多选题)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往往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要求被测者与视力表像的距离是5m。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

光的传播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二、光的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三、光速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 m/s;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4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3c;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

(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θ)(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一、光的直线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即光在空气和真空中传播时是直线传播。

这一原理也是光学成像的理论基础。

二、光的反射1.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改变而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光线与反射面的交角叫做入射角,光线与反射面的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2. 光的反射满足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三、光的折射1. 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改变而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光线与折射界面的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光线在折射界面上的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2. 光的折射满足折射定律,即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之间有一定的定量关系。

3. 光的折射还满足折射公式,即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表示入射角和折射角。

四、光的色散1. 光的色散是指光线穿过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线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而产生的偏转现象。

这一现象导致了光的分光。

2. 光的色散可以通过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公式来定量描述。

五、光的成像1. 光的成像是指光线穿过透镜或者反射镜时,在焦点上形成清晰的像的现象。

光学成像包括了实物的成像和虚物的成像两种形式。

2. 实物的成像是指物体放置在透镜或反射镜的一侧,通过透镜或反射镜,形成放大的实像。

3. 虚物的成像是指物体放置在透镜或反射镜的另一侧,通过透镜或反射镜,形成减小的虚像。

4. 光的成像可以用凸透镜公式和凹透镜公式来定量描述。

六、物质的透明、吸收和反射1. 物质的透明是指物体对光的传播的特性。

透明材料可使光穿透并形成清晰的像。

2. 物质的吸收是指物体对光能量的吸收。

吸收光的能量会导致物体产生热。

3. 物质的反射是指物体对光线的反射现象。

反射的光线可以组成我们看到的物体的图像。

七、光的波粒二象性1. 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既可以表现出波的性质,又可以表现出粒子的性质。

汽车挡风玻璃中的物理知识

汽车挡风玻璃中的物理知识

汽车挡风玻璃中的物理知识
(1)小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如果竖直安装,成的虚像会在正前方,干扰司机观察路况,倾斜安装可以使像成在斜上方,不干扰司机观察路况。

(2)如果汽车夜间行驶时车内开灯,则前面的挡风玻璃会反射灯光,玻璃前方有灯和车内物体的像,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夜间行车时,为了安全起见应关闭车内灯光。

(3)大卡车前方玻璃不太倾斜,车内物体的像在司机的正前方,但是大卡车比较高,司机座椅离地面高,司机看前方道路时要俯视,物体的像不会影响司机的视线,所以大卡车的前挡风玻璃可以是竖直的。

初中物理:光学内容梳理!反射折射、凸透镜成像等,都在这里。

初中物理:光学内容梳理!反射折射、凸透镜成像等,都在这里。

初中物理:光学内容梳理!反射折射、凸透镜成像等,都在这⾥。

⼀、光的直线传播1.光现象: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2.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按形成原因分:可以分为⾃然光源和⼈造光源。

例如,⾃然光源有太阳、萤⽕⾍等,⼈造光源有如蜡烛、霓虹灯、⽩炽灯等。

⽉亮不是光源,⽉亮本⾝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3.光的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或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层外射到地⾯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孔成像、井底之蛙、影⼦、⽇⾷、⽉⾷、⼀叶障⽬。

光沿直线传播的应⽤:①激光准直:直队要向前看齐,打靶瞄准。

②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光照射不到,形成了⿊暗的部分就是影。

③⽇⾷⽉⾷的形成⽇⾷的成因:当⽉球运⾏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球挡住,⽉球的⿊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的成因:当地球运⾏到太阳和⽉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球上,就形成了⽉⾷.如图:在⽉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全⾷,在2的位置看到⽇偏⾷,在3的位置看到⽇环⾷。

④⼩孔成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孔成像成倒⽴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关。

像可能放⼤,也可能缩⼩。

⽤⼀个带有⼩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孔成像。

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也会随之发⽣变化。

这种现象反映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孔成像原理:光在同⼀均匀介质中,不受引⼒作⽤⼲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

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证明像长和物长之⽐等于像和物分别距⼩孔屏的距离之⽐。

4.光线:⽤⼀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光的径迹和⽅向的直线。

(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光线是由⼀⼩束光抽象⽽建⽴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法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中的物理光学知识
汽车中的物理光学知识
汽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已经成为了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细心观察一下,各种式样的汽车车窗,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还真不少呢!
一、轿车前边的车窗玻璃为何要做成倾斜的?
不少学生可能一下子会认为:做成这样还不是为了减小车子行驶过程中的阻力呗!那也许又有学生要追问:那大型汽车(如长途客车、公共汽车、大型卡车)驾驶室的前窗玻璃可是竖直的呀?显然这种解答是不科学的!这可要从光学角度来分析:挡风玻璃是透明的,但不是绝对没有反射.坐在驾驶员后面的乘客会由于反射成像在驾驶员的前方.小轿车较矮,坐在里面的乘客经挡风玻璃成像在前方,若挡风玻璃是竖直的,则所成的像与车前方行人的高度差不多,这就会干扰驾驶员的视觉判断,容易出事故.而当挡风玻璃为倾斜时,所成的像就会在车前的上方,驾驶员看不到车内人的像,就不会影响视觉判断,保证行车安全.大型汽车一般很高,驾驶员的位置(视线)比路面行人要高些,这时虽然车内乘客经挡风玻璃反射成的像在车前方,但位置比路上行人高得多,且比较暗淡,因而不会影响驾驶员的视觉判断.
二、装有空调的汽车在夏、冬季节,车窗上都有水珠出现,这是怎么回事?
你首先要知道:小水珠在不同季节可是出现在车窗玻璃不同的表面上的哟!原因是夏天车外气温高,车内气温低,故车子外面的水蒸气遇冷在窗户玻璃的外表面上液化形成了小水珠;而冬天则相反,车内气温高于车外气温,所以车子内的水蒸气遇冷在车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液化形成了小水珠.
三、为何夜间行车时,车内不能亮灯呢?
在晚上乘车或在路边行走时,我们会发现夜晚行驶的汽车,车内的灯都是关闭的.因为当车内开灯时,汽车的挡风玻璃相当于一个平面镜,车内人、物在玻璃的反射下会在车前方形成虚像,由于车内光线
比外面强,所以像可能比车前行人还要明显,结果使司机看不清或发生混淆,造成判断失误酿成交通事故.因此,夜间行车,为了避免车前出现车内景物的像,保证司机看清路面上的景物,必须关掉车内的灯光!
四、汽车上为何安装茶色玻璃?
行人很难看清乘车人的面孔。

要看清乘车人的面孔,必须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射到玻璃外面进入车外人的眼里,茶色玻璃表面能反射一部分光线,还会吸收一部分光线,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其中又有一部分反射光被茶色玻璃反射和吸收,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行人很难看清乘车人的面孔。

五、小轿车后窗玻璃上那些横着的细线条有啥作用?
轿车后窗玻璃上粘着不少横着的薄膜,可是导电的哟!我们知道司机是从驾驶室上方的反光镜里观察车后面的情况.冬天车内比车外暖和,后窗玻璃上容易产生水汽或结霜,此时反光镜映出的后窗上将是白茫茫一片,司机就看不清车后的情况,这是十分危险的.人们由此想出办法,把窗做成双层并粘上导电薄膜,通电后,使玻璃温度升高,玻璃上不会产生水汽或霜,从而消除了事故隐患.另外一些高级车的后窗玻璃上还安有收音机天线和刚才谈到的加热线颜色一样。

六、为什么汽车要贴防护膜?
1、减轻紫外线辐射伤害
过强的紫外线会对人皮肤造成伤害已是常识。

普通车窗玻璃只可以阻隔19%的紫外线侵害,皮肤涂上防晒霜后,可抵御97.5%的紫外线侵害,但持续时间只有几小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高质量的专业太阳膜紫外线阻隔率可达到99%。

汽车膜阻挡紫外线,是因为在其生产过程中,在膜中添加了一种专门阻隔紫外线波长通过的材料。

2、隔热
有关数据显示,在温度超过28℃时,人的应急反应能力会下降50%。

夏季汽车内的温度常常会比28℃还要高,这对司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隔热是太阳膜的一大优点,贴上它不仅降低温度,使司机安心驾驶,而且可以少开或不开汽车空调,有效节省能源,同时也
不影响汽车的动力性能。

3、防盗
汽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增加了忧虑,比如担心窃贼盗窃车内
物品。

窃贼通常是寻找最容易得手的汽车作为袭击目标。

只经过钢化的玻璃,无疑不能有效防止被盗。

贴上汽车安全膜,危险系数会大大降低。

实验显示,当贴上高质量的汽车安全膜以后,击碎一块玻璃的时间从几秒钟延长至数十秒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