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交通安全中的一些简单物理知识
例析交通中的物理问题

例析交通中的物理问题交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交通中会涉及到许多物理问题。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空间和时间等基本概念的科学,而交通中的运动、速度、力和能量转换等问题都是物理学所探讨的范畴。
我们来分析一下在交通中常见的物理问题之一:汽车的行驶。
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需要克服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外力以及坡度、路面不平等内力,这就涉及到力的平衡和动力学的问题。
当汽车加速时,它需要克服静摩擦力将其推动,一旦汽车启动了,它会面临动摩擦力和空气阻力。
而当汽车在坡道上行驶时,还会受到重力的影响,需要克服重力的作用才能保持行驶。
这些都是与汽车行驶相关的物理问题。
我们再来看一看在交通中常见的物理问题之二:交通信号灯。
交通信号灯是用来控制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它们的工作原理就是基于物理学中的光学原理。
信号灯通常使用的是红、黄、绿三种颜色,这三种颜色代表了不同的含义。
红色代表停止,黄色代表准备,绿色代表行驶。
这里涉及到了光的颜色与波长的关系,不同颜色的光有不同的波长,而我们的眼睛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感知,因此交通信号灯的颜色选择是基于这一原理的。
再来,我们看一下交通中常见的物理问题之三:刹车。
汽车的刹车原理也是基于物理学的牛顿运动定律和动能定理。
当车辆行驶时,它会具有一定的动能,这时需要刹车来减缓速度或停止车辆。
刹车的原理就是通过制动系统将车轮的动能转化为热能,以减缓车辆的运动或停止车辆。
而当车辆刹车时,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车轮受到的制动力会产生一个反作用力,这就是汽车刹车产生的推力。
我们再看一下在交通中常见的物理问题之四:能量转换。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能量来驱动,而这能量是如何转换的呢?汽车需要燃料来提供能量,这里涉及到热能转化为动能。
燃料在汽车的发动机中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这些气体带动汽车发动机工作,进而驱动汽车。
而在燃料燃烧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热能,这些热能也会被转化为机械能,推动汽车的运动。
交通中的物理学知识二

交通中的物理学知识(二)大同县一中物理组魏建华一.:交通中的物理学知识(二)二. 知识重点:1、了解交通中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够归纳各类有关交通问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找出解决方法。
2、能够恰当地构建物理模型解决交通工具或交通中的实际问题。
3、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将物理知识交通规则、交通安全、交通中的实际问题有效联系到一起,并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
4、关于交通现象的物理情景的构建,能够形象、规范地画出交通示意图。
三. 知识难点:1、将各种交通现象、交通问题抽象成合理的物理模型,并能够分类归纳不同的交通问题所考查的物理知识点。
2、关于交通情境的构建,示意图的正确画出,以及相应的物理学公式的合理运用。
【典型例题】(一)交通安全问题:例1、为了安全,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
因为,从驾驶员看见某一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时间(反映时间)里,汽车仍然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思考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动作到车完全停止的时间里,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
下表距离”是指思考距离和制动距离之和,而思考距离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制动距离内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所以,当汽车以时速为75km/h 运动时,停车距离 m 53m )3815(s s s 21=+=+=由表中第一组数据可知,驾驶员的反映时间为:s72.0456.39v s t 1=⨯==当汽车的时速为90km/h 运动时,思考距离为:m18m 72.06.390vt s 1=⨯==时速为90km/h 运动时的制动距离为:m 55m )1873(s s s 12=-=-=例2、(2005中山)某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在正常航线上做水平飞行时,由于突然受到强大垂直气流的作用,使飞机在10s 内高度下降了1700m 。
造成众多乘客和机组人员的伤害事故,如果只研究飞机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且假定这一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取2s /m 10g =,试计算(1)乘客所系安全带必须提供相当于乘客体重多少倍的竖直拉力才能使乘客不脱离座椅?(2)未系安全带的乘客,相对于机舱将向什么方向运动?最可能受到伤害的是人体的什么部位?解析:在竖直方向上,飞机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at21h =(1)设安全带对乘客向下的拉力为F ,对乘客,由牛顿第二定律:ma mg F =+联立以上两式解出4.2mgF=(2)若乘客未系安全带,因由2at21h =,求出2s /m 34a =,它大于人向下的重力加速度2s /m 10,所以人相对飞机将向上运动,会使其头部受到严重伤害。
出行中的物理知识

出行中的物理知识
出行中涉及的物理知识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1. 力学:当汽车行驶时,发动机产生的动力通过传动系统传递到车轮,使汽车前进。
这是由于力矩和力矩平衡的原理。
同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受到阻力的作用,如空气阻力和地面摩擦力等,这些阻力会影响汽车的行驶速度和燃油效率。
2. 热学:汽车发动机中的燃烧过程涉及到热能的转换。
当汽油和空气混合后进入气缸,通过火花塞点火,混合气体燃烧产生能量,推动活塞运动,从而驱动汽车前进。
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如热能、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的转换。
3. 电学:现代汽车中越来越多地应用了电学知识。
例如,汽车中的电子控制系统、点火系统、照明系统等都涉及到电学知识。
同时,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和电机驱动也涉及到电学和磁学的知识。
4. 光学:汽车中的后视镜、侧视镜和反光镜等都应用了光学原理。
这些镜子通过反射和折射光线,使驾驶员能够看到周围的环境,确保行驶的安全。
同时,汽车的前大灯和尾灯也应用了光学原理。
5. 声学:汽车的喇叭发出声音,提醒周围行人或车辆保障安全。
车辆内部也使用了声学原理,如语音控制系统和音响系统等。
同时,噪声也是汽车行驶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过度的噪声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总的来说,出行中涉及的物理知识非常广泛,这些知识在保障我们的安全和舒适出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和掌握这些物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交通工具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提高我们的出行效率和安全性。
出行中的物理知识

出行中的物理知识一、行走中的重心当我们行走时,我们的身体需要保持平衡。
这是因为我们的重心在行走中会不断改变。
当我们向前迈出一步时,我们的重心会向前移动。
为了保持平衡,我们需要将另一只脚向前移动,以便重心保持在身体的中心。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行走时会摆动手臂的原因,它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
二、汽车行驶的力学原理汽车行驶时,需要克服摩擦力、风阻力和重力等作用力。
发动机提供的动力通过传动系统传递给车轮,使车轮转动并推动汽车前进。
汽车行驶的速度取决于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车轮的直径和车辆的质量等因素。
三、飞机的升力和气流飞机的升力是使飞机能够在空中飞行的关键。
当飞机在空中飞行时,翼面上方的气流速度比下方快,这就导致了气流的分离。
这种气流分离会在翼面上方形成一个较低的气压区域,而在翼面下方形成一个较高的气压区域。
这种压力差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升力,使飞机能够在空中飞行。
四、火车的动力和轨道火车的动力来自于蒸汽机车或电力机车。
蒸汽机车通过燃烧煤炭或其他燃料产生蒸汽,蒸汽通过活塞驱动车轮转动。
电力机车则通过电力传动系统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轮转动。
火车在轨道上行驶时,由于轮轨之间的摩擦力,火车能够保持稳定的行驶。
五、船的浮力和水流船只能够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船体的形状使得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当船进入水中时,水会对船体产生浮力。
浮力的大小取决于船体的体积和水的密度。
船只通过船尾的推进力和舵的控制来改变船的方向和速度。
六、自行车的平衡和转弯自行车的平衡是基于陀螺效应实现的。
当自行车前进时,车轮具有一定的转动惯量,使得自行车能够保持平衡。
在转弯时,自行车通过转动前轮来改变方向,这是因为前轮转动会改变自行车的重心位置,从而使自行车改变方向。
七、步行中的动力和摩擦力在步行中,我们通过施加力来推动身体向前移动。
当我们迈步时,我们的脚与地面发生接触,因摩擦力的作用,我们能够推动身体向前。
同时,我们的脚也扮演着稳定身体的角色,以防止失去平衡。
出行中的物理知识

出行中的物理知识一、行驶中的摩擦力在我们出行的过程中,摩擦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现象。
不论是步行、骑自行车还是乘坐汽车,摩擦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当我们步行时,鞋子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我们能够稳定地行走。
同样地,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汽车能够行驶。
摩擦力还能够帮助我们在上坡时保持平衡,避免滑倒。
二、车辆的动力学在乘坐汽车时,我们可以感受到车辆的加速和减速。
这涉及到牛顿第二定律,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当汽车加速时,引擎施加的力使车辆产生加速度。
同样地,当我们踩刹车时,刹车系统施加的力使车辆减速。
这些都是基于物理定律的。
三、空气阻力当我们乘坐高速列车或者坐飞机时,我们会感受到空气阻力的存在。
空气阻力是由空气分子对前进物体施加的阻力所产生的。
当速度增加时,空气阻力也会增加,这就是为什么高速列车或飞机需要消耗更多能量来克服空气阻力的原因。
四、地球引力在我们出行的过程中,地球的引力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物理现象。
地球的引力使我们能够保持在地面上而不会飘走。
同时,地球的引力也是使我们能够行走的重要力量。
当我们迈出一步时,地球的引力使我们的脚得以着地,进而推动我们向前移动。
五、声音传播当我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我们会听到各种声音,如汽车引擎的轰鸣声、火车的轮轨摩擦声等。
这些声音是通过空气中的声波传播而来的。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通过分子之间的振动传递能量。
当声波到达我们的耳朵时,耳膜会振动,从而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总结:出行中的物理知识无处不在,从摩擦力、车辆的动力学到空气阻力、地球引力和声音传播,这些物理现象都在我们的出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这些物理知识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出行的理解,还能够让我们更加安全和舒适地出行。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能对出行中的物理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
物理知识在交通运输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物理知识在交通运输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交通运输安全一直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而物理知识在保障交通运输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和能量的运动规律,可以为交通运输安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本文将从物理知识在车辆制动、交通信号和交通流动等方面的应用,阐述其在交通运输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物理知识在车辆制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车辆制动是保障交通运输安全的重要环节,而物理学中的力学原理可以解释车辆制动的过程。
例如,制动系统中的摩擦力是车辆制动的关键因素之一。
根据物理学的摩擦力公式,可以通过调整制动器的设计和材料,提高制动器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增强车辆的制动性能。
此外,物理学中的动能和动量原理也可以用来分析车辆制动的效果。
通过研究车辆的动能和动量变化,可以确定合适的制动距离和制动力度,确保车辆能够及时停下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其次,物理知识在交通信号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交通信号是交通运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控制车辆和行人的流动,维持交通的有序进行。
而物理学中的电路原理可以用来解释交通信号的工作原理。
交通信号灯的亮灭是通过电路中的开关控制的,而电路中的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的特性可以用来调节信号灯的亮度和闪烁频率。
此外,物理学中的光学原理也可以用来研究交通信号灯的显示效果。
通过研究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现象,可以优化交通信号灯的设计,确保其在各种天气条件下都能够清晰可见,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最后,物理知识在交通流动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交通流动是交通运输中的核心问题,而物理学中的流体力学原理可以用来研究交通流动的特性和规律。
例如,物理学中的流量公式可以用来计算道路上车辆的通过量,从而评估道路的通行能力。
此外,物理学中的波动理论也可以用来研究交通流动中的拥堵现象。
通过研究交通流动中的波动传播和反射等现象,可以提出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利用物理知识解决交通安全问题

利用物理知识解决交通安全问题交通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每年都有大量的交通事故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利用物理知识来改善交通安全问题成为了一种新的尝试。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物理原理来改善交通信号灯的设计。
交通信号灯是道路交通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设施之一,它的合理设置和运行对于交通流量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利用物理学中的流体力学原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交通流量的变化来优化信号灯的配时方案。
例如,根据车流量的变化情况,可以调整信号灯的绿灯时间,使得车辆能够更加顺畅地通过交叉口,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的发生。
其次,物理学中的力学原理也可以应用于交通安全领域。
例如,通过研究车辆在不同速度下的制动距离和反应时间,可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则和限速标准。
同时,利用物理学中的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研究车辆碰撞的力学过程,从而设计更加安全的车辆结构和安全气囊系统,减少碰撞事故对驾乘人员的伤害。
另外,利用物理知识还可以改善交通设施的设计。
例如,通过研究声学原理,我们可以设计更加有效的交通警示器,提高行人和驾驶员对交通信号的感知能力,减少因信号不清晰而导致的交通事故。
此外,利用光学原理,我们可以研究车辆灯光的设计,使得车辆在夜间行驶时能够更加清晰地被其他驾驶员察觉,减少追尾事故的发生。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物理知识还可以应用于交通安全教育和培训中。
通过利用物理实验和模拟器,可以帮助驾驶员更好地理解交通规则和驾驶技巧。
例如,通过模拟器让驾驶员亲身体验不同速度下的刹车距离,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安全驾驶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安全驾驶意识。
总之,利用物理知识解决交通安全问题是一种创新的尝试,它可以从根本上改善交通安全状况,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通过优化交通信号灯的设计、研究车辆的力学特性、改善交通设施的设计以及应用物理知识于交通安全教育中,我们可以为交通安全问题找到更加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物理交通安全教育培训

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数量逐年增加,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据统计,每年因交通事故导致的伤亡人数高达数万人。
为了提高广大驾驶员和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必要对全体人员进行物理交通安全教育培训。
本文将从物理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交通事故案例分析、交通安全驾驶技巧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物理交通安全基本知识1. 惯性原理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在交通安全中,惯性原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刹车或转向时,乘客会因惯性向前冲,容易造成伤害。
(2)车辆在高速行驶时,若遇到紧急情况,车辆惯性较大,制动距离延长,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2.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指出,物体动能的变化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所做的功。
在交通安全中,动能定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若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制动减速,制动过程中,车辆动能转化为热能,导致制动盘、制动鼓温度升高,容易引发制动失效。
(2)车辆在高速行驶时,若发生碰撞,碰撞能量转化为动能,可能导致严重伤害。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在交通安全中,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若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同时进行刹车和转向,此时需要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调整刹车和转向力度,以保证安全。
(2)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若遇到障碍物,需要根据力的分解原理,调整车辆行驶方向,以避免碰撞。
三、交通事故案例分析1. 闯红灯事故案例:一辆轿车在红灯亮起时,驾驶员未停车,强行闯红灯,与一辆正常行驶的电动车发生碰撞,造成电动车驾驶员重伤。
分析:该事故是由于驾驶员违反交通规则,闯红灯所致。
在闯红灯过程中,驾驶员未充分考虑到车辆惯性、动能等因素,导致事故发生。
2. 酒驾事故案例:一辆轿车驾驶员酒后驾车,在行驶过程中,因操作不当,与一辆正常行驶的摩托车发生碰撞,造成摩托车驾驶员死亡。
分析:该事故是由于驾驶员酒后驾车,导致判断力、反应能力下降,从而引发事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交通安全中的一些简单物理知识快速列车、高速公路、立交桥、地铁、轻轨、先进的空运、海运构筑的现代交通网遍布全球,它与现代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现代交通中的许多问题都跟物理知识有关。
自然只赋予每个人一次生命的机会,生命是多么的可贵.现代科学技术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成为掠夺生命的工具,.交通工具是物理知识应用的结晶,应用物理知识能够认识交通肇事成因以及预防方法,从而将交通安全根固在头脑中.我们每天都会行走在路上,对于道路两边的标志可能熟视无睹了,其实有些标志中蕴含了许多物理知识,现举例说明:1、“上、下陡坡”标志(图1):蕴含了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考试时还可能假设没有其它能量转化时,则机械能守恒。
2、“向左或右急转弯”标志(图2):蕴含了惯性的知识,可能会考查转弯时坐在车中的乘客或物体会向哪侧倾斜。
3、“易滑”标志(图3)和“路滑慢行”标志(图4):蕴含了摩擦力的知识,地面光滑摩擦力变小,同时也可结合惯性知识考查,如由于地面易滑,由于惯性行驶的车辆在刹车后会继续前行一段距离,故应在此路段减速慢行。
4、“禁止鸣喇叭”标志(图5):蕴含了声现象知识,在市区或学校、医院附近通常会有此标志,意思是鸣喇叭会产生噪音,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学习,考查点是噪音及其预防为主。
5、“限制速度”标志(图6):蕴含了运动学知识,意思是该路段限制速度是40km/h,可以结合路程或时间考查速度方面的计算。
6、“限制质量”标志(图7):蕴含了质量的知识,意思是此路(桥)面承受的最大质量是10吨,可以考查质量、压强及过载造成路(桥)面毁坏等方面的问题。
【例】2008年6月6日《海峡都市报》刊登了《货车超限超载、国道不堪重负》一文,报道了“104国道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以上,但使用5年后就大修,现已伤痕累累……”(如图所示)。
有些运输单位和个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国家利益,让汽车成倍的超载是损坏路面的直接原因。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汽车严重超载加快路面损坏的原因(只需答出一种合理的原因即可)。
答(1)力的作用效果会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汽车成倍超载,对地面压力成倍增加,路面的形变加大,容易引起路面断裂。
(2)车成倍超载,对地面压力成僧增加,轮胎个数不变,接触面积基本不变,根据压强公式P=F/S可知,车对地面压强成倍增加,对路面破坏加重。
(3)车轮与路面的粗糙程度不变,车成倍超载,对地面压力成倍增加。
路面受到的摩擦力也就成倍增加,导致路面磨损加快。
7、“车距确认”标志(图8):蕴含了运动学知识,意思是让车辆确认一下彼此的间距,以保持安全间距,防止由于惯性发生追尾等交通事故。
8、“里程碑”标志(图9):蕴含了运动学知识,意思是距某地还有多少公里,可以结合汽车的行驶速度考查速度方面的问题。
近年来道路相继改建成一、二级公路,大大地促讲了经济发展,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
遗憾的是在某些岔路口,人车相撞的交通事故有所增加。
有人猜想事故的出现与行人横过公路时的错误判断有关。
(1)某同学准备横过公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岔路口1O0m 处以72km/h的速度驶过来,如果公路宽12m,问该同学以1.2m /s的正常步行速度能否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2)为了减少在岔路口发生人车相撞事故,请你分别向交警部门(或公路建设部门)、汽车司机和过路的行人,各提一项合理的建议。
分析:v车=72km/h=20m/s汽车到达岔路口的时间:t车=5s该同学完全通过公路所需时间:t人=10s因为t人>t车所以该同学不能完全通过公路,有人车相撞的危险。
建议:交警部门:例:(1)设立警示标志,提醒注意岔路口。
(2)设立强制减速带。
汽车司机:例:(1)通过岔路口时要减速慢行。
(2)注意观察,避让行人。
过路行人:例:(1)正确估计车速和车距,保证足够过路时间。
(2)宁停三分,不抢一秒。
为保证行车安全,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该条例对不同车型有不同的最高车速限制: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型载客汽车最高车速120km/h其他机动车不得超过100km/h,摩托车不得超过80km/h。
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速超过100km/h时,应当与同车道前车保持100m以上的距离,车速低于100km/h时,与同车道前车距离可以适当缩短,但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0m。
该条例还规定,当实际道路限速标志标明的车速与条例中关于车道行驶车速的规定不一致时,应按照实际道路限速标志标明的车速行驶(如图所示)。
在很多情况下,需要避免碰撞。
例如,驾驶汽车一定要控制行驶速度,如果行驶速度太大,汽车的动量会很大,驾驶员很难在短时间内刹住汽车,就有可能出现撞车、撞人等恶性交通事故(如图1所示)。
为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车内人员都必须系上安全带,有的汽车在相关部位还装了安全气囊。
这些设施可以起缓冲作用(延长作用力的作用时间),减轻交通事故对车内人员的伤害(如图2所示)。
思考与讨论安全带和头枕汽车中安全措施之一是座位上设置有安全带和头枕。
安全带是一种斜系在乘员身上的带子,它在缓慢拉动时很松动,在迅猛抽动时则被卡住,不能拉伸;头枕处在座椅上方乘员的头部位置,是一个固定且表面松软的枕头。
当突然发生撞车事故时,乘员会发生什么情况?为什么?安全带和头枕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起作用?试讨论一下。
科学漫步认识道路交通信号灯道路交通信号灯是交通安全产品中的一个类别,是为了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使用效率,改善交通状况的一种重要工具。
适用于十字、丁字等交叉路口,由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控制,指导车辆和行人安全有序地通行。
s150标准型警示/指示灯LED(发光二极管)是近年来开发生产的一种新型光源,具有耗电小(电流只有10~20mA)、亮度高(光强可达上万个mcd)、体积小(直径最小可达3mm)、重量轻(一颗发光二极管仅重零点几克)、寿命长(平均寿命10万小时)等优点。
现已逐步代替白炽灯、低压卤钨灯制作道路交通信号灯。
信号灯 - 发展历史俗称红绿灯。
19世纪初,在英国中部的约克城,红、绿装分别代表女性的不同身份。
其中,着红装的女人表示我已结婚,而着绿装的女人则是未婚者。
后来,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经常发生马车轧人的事故,于是人们受到红绿装启发,1868年12月10日,信号灯家族的第一个成员就在伦敦议会大厦的广场上诞生了,由当时英国机械师德·哈特设计、制造的灯柱高7米,身上挂着一盏红、绿两色的提灯--煤气交通信号灯,这是城市街道的第一盏信号灯。
在灯的脚下,一名手持长杆的警察随心所欲地牵动皮带转换提灯的颜色。
后来在信号灯的中心装上煤气灯罩,它的前面有两块红、绿玻璃交替遮挡。
不幸的是只面世23天的煤气灯突然爆炸自灭,使一位正在值勤的警察也因此断送了性命。
从此,城市的交通信号灯被取缔了。
直到1914年,在美国的克利夫兰市才率先恢复了红绿灯,不过,这时已是“电气信号灯”。
稍后又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相继重新出现了交通信号灯。
随着各种交通工具的发展和交通指挥的需要,第一盏名副其实的三色灯(红、黄、绿三种标志)于1918年诞生。
它是三色圆形四面投影器,被安装在纽约市五号街的一座高塔上,由于它的诞生,使城市交通大为改善。
黄色信号灯的发明者是我国的胡汝鼎,他怀着“科学救国”的抱负到美国深造,在大发明家爱迪生为董事长的美国通用电器公司任职员。
一天,他站在繁华的十字路口等待绿灯信号,当他看到红灯而正要过去时,一辆转弯的汽车呼地一声擦身而过,吓了他一身冷汗。
回到宿舍,他反复琢磨,终于想到在红、绿灯中间再加上一个黄色信号灯,提醒人们注意危险。
他的建议立即得到有关方面的肯定。
于是红、黄、绿三色信号灯即以一个完整的指挥信号家族,遍及全世界陆、海、空交通领域了。
信号灯 - 中国情结中国最早的马路红绿灯,是于1928年出现在上海的英租界。
从最早的手牵皮带到20世纪50年代的电气控制,从采用计算机控制到现代化的电子定时监控,交通信号灯在科学化、自动化上不断地更新、发展和完善。
信号灯 - 公路交通信号灯公路交通信号灯的种类有:机动车道信号灯,人行横道信号灯,非机动车道信号灯,方向指示信号灯,移动式交通信号灯,太阳能闪光警告信号灯,收费站天棚信号灯。
信号灯铁路信号灯铁路信号分为视觉信号和听觉信号,可以说是有声有色,多姿多彩。
它们是指示列车运行和调车作业的命令,有关行车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铁路信号是人们在实践中逐步发明和完善的。
早期的铁路开始行车时,是由铁路职工骑马在前面引导列车运行。
为了醒目,他们带着礼帽,身穿黑大衣和白色裤子,用手信号指挥列车前进或停止。
当时铁路仅限于白天行车,列车很少,速度大约每小时6~16公里,所以由人骑马来指挥,安全上没什么问题。
以后,列车对数多了,速度也快了,骑马已跑不过火车,跟在火车后面打信号还有什么用?为了确保安全,人们开始研究固定的信号设备:用一块长方形的板子,横向线路是停车信号,顺向线路是进行信号。
可是顺向线路的板子实际上很难看见,所以又在顶端加块圆板。
当必须在晚间开车时,就以红色灯光表示停车信号,白色灯光表示进行信号。
随着列车速度的不断提高,要求从远方就能准确看到信号的显示。
人们发现,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圆形、方形和长方形相比,以长方形看得最远。
因此,1841年英国人戈里高利提出用长方形臂板作为信号显示,装设在伦敦桥车站。
这是铁路上首次使用的臂板式信号机。
这种臂板式信号机有两种显示:水平位置表示停车信号,向下倾斜45度表示进行信号。
夜间仍用红色灯光表示停车,用白色灯光表示进行。
但是,后来发现白色灯光容易和铁路附近的家用灯光混淆,就改用了绿色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