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太阳和影子》课堂观察报告
三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太阳和影子_青岛版(五年制)

三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太阳和影子青岛版(五年制)对我来说,这次讲课真的是一次极大的锻炼,在老师们的帮助指导下,我收获很多。
现在就把它跟大家分享一下吧!一、要加深对教材的理解,灵活处理教材本课以照片为线索贯穿始终,引领学生回归生活,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充分地体现了以生活经验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即“科学知识生活化”。
并使学生主动运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充分体现了“科学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本节课调整了教学顺序,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情景,利用三张不同时间拍的照片引入,使学生兴趣很浓;重点放在了模拟实验的探究上,让学生自己做实验,自己去探究,通过实验自行得出太阳与影子的运动变化关系。
然后利用实验的结论并结合生活经验,再去判断三张照片分别在什么时间拍的,也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
二、参与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本节课的学习方式是以小组合作为主,这就要求小组同学分好工,积极配合。
比如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提前分好了工:有进行记录的、负责汇报的、还有做实验的,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去。
只有学生全员参与、积极参与,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的有效性才有可能提高,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们发挥聪明才智的竞技场,才能使学生们在课堂上自由呼吸。
但在进行汇报环节时,我却让一个小组把所有的问题都汇报完了。
刚开始设计的时候觉得学生可能会进出不方便,可到了现场发现并非所预想的样子,我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让更多的小组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
三、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在课堂提问时,有时候会碰到学生反应慢的情况,我却不停的提醒,急于把意思点明,打断了学生的思维,其实学生中有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见解,所以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使学生在充分思考后产生自己的感悟。
同时给学生表现自己观点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挥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探究活动的主人。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太阳和影子》听评课报告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太阳和影子》听评课报告《太阳和影子》听评课本课教师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儿童的认知心理出发选择和实施课堂教学策略。
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教师充分发挥了本人的创造性,反映了其灵活应用教材的能力。
并且也充分说明了科学教师对科学教育理念的认识,对教材的再创造是达到科学教育目标最关键的因素。
我认为,教师在这堂课上,非常巧妙地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探究、交流,其引导性语言,非常到位,特别是知识层面与知识层面之间的连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都能以敏锐的目光,和精确的语言,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并把学生一些不利于课堂进程的无意识问题,用一些巧妙的语言和手势,引导学生始终往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一面发展,并不是时机的“抛砖引玉”,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更高层次。
1.宽松的学习氛围,详和而又热烈的学习气氛《科学课程标准》提倡: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
在这节课中,没有讲台,没有黑板,没有课桌椅,甚至没有老师。
有的只是愿意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他们喜悦的大朋友。
教师是忠实的听众,学生有了发现,可以随时向教师汇报,大家也可以随时去观察。
所有的学生都坐在草地上,课像闲聊一样,但又的的确确在搞科学研究,学生都有所收获。
2.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科学教学不再以知识为载体,否则将会进入死记硬背的死胡同。
科学教学以活动为载体,教者所需要考虑的是在课堂上创设什么样的活动,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反映,以期达到什么样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学生以自己的影子作为研究对象,他们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仔细关注过自己的影子。
画自己的影子,给了学生无穷的乐趣,符合学生的心理,同时让他们获得真切的体验。
3.经历由猜想到实践验证的科学学习过程学生画好影子后,对自己的影子动有一个猜想,那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的猜想,通过实际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
在尝试成功的喜悦之后,他们的信心更足了,对下午的影子,傍晚的影子又作出了合理的推论。
太阳和影子,实验报告

太阳和影子,实验报告太阳和影子实验报告伊旗第三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二:《太阳和影子》实验数据铅笔长6.7厘米2013年10月14日的数据日期不同,数据也会改变此数据仅供参考注:1、指南针在使用的过程中只能受地磁场影响,不能靠近磁铁或铁质物体,会影响实验数据。
2、需注意温度计的液泡必须在太阳下,最好不要放地上,要测空气的温度。
3、指南针红色一头指的是北。
4、实验数据中太阳位置和影子方向不用非常精确,用最常用的八个方位就行了。
4、篇三:太阳和影子8、太阳和影子【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影子形成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能将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或图画描述其形态特征。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观察,质疑:尊重通过实验获得的科学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将太阳与影子的知识科学地应用于生活实际。
3、科学知识: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关系;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关。
2.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
教学难点:探究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教具、学具】学生准备:手电筒、铅笔(6厘米长)、橡皮泥、彩笔、白纸。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活动记录表、不透明纸板、透明玻璃、半透明拷贝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教师课件展示情境图谈话导入。
(1)、教师展示情境图。
(2)当你在阳光下游戏的时候,有一位好朋友时刻伴随着你,猜一猜它是谁呢?(影子)2、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对于影子有哪些了解?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说感受。
3、提出问题(1)、教师提问这节课你有想研究的问题吗?(2)、学生提出问题: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影子的变化与太阳有什么关系?... ...4、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太阳和影子》的秘密。
小学科学_太阳和影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太阳和影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影子的变化规律来辨别方向、确定时间等。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观察、置疑,养成长期观察的好习惯;培养合作与交际能力。
科学态度:尊重通过实验获得的科学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太阳与影子的知识科学地应用于生活实际。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准备:手电筒、记录纸、模拟实验用具小塑料棒等;准备一两个皮影游戏。
提前布置学生观察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会引起同一物体的影子发生什么变化。
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一)谈话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表演一个小节目(教师表演皮影小游戏)提问:要想得到一个清晰的影子,都需要哪些条件?教师板书:影子光不透明的物体【设计意图:由皮影游戏切入问题,并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交流观察,探究特点1.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影子吗?哪里有影子?你是什么时候看见的?(学生回答)什么情况下最容易看到影子?【教学预设:此处学生的回答差异主要在于光的来源,灯光、月光、太阳光,可以引导学生从最容易看到这一方面入手,引出太阳。
】(太阳下面最容易看到影子)板书:“太阳和”,把课题补充完整。
2.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太阳下影子的图片,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教学预设:学生回答可能有:影子的长短、方向、位置等等,教师选择其中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3.影子的变化可能与什么有关系?【教学预设:此处学生可能回答:影子的变化可能与时间、太阳的位置等有关系,此处要引导学生做进一步解释,要让学生明白,正是因为太阳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才能引起太阳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强调:正是因为太阳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才能引起太阳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会引起同一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发生什么变化呢?4.教师手中拿着一支铅笔,一个手电筒。
太阳和影子 实验报告

太阳和影子实验报告太阳和影子实验报告引言:太阳和影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一。
太阳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它的光和热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影子则是由于光线被物体遮挡而产生的一种现象。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探究太阳和影子的形成原理以及它们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材料和方法:1. 太阳2. 物体(如树木、建筑物等)3. 测量工具(如尺子、测角器等)4. 实验记录本实验过程:1. 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在一个开阔的地方进行实验。
2. 在太阳直射的地方放置一个物体,如一棵树。
3. 观察物体的影子,并记录下影子的形状和长度。
4. 移动物体的位置,再次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
5. 重复以上步骤,尽可能多地观察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位置下的影子变化。
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太阳的位置对影子的形状和长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太阳处于较低的位置时(如日出和日落时),影子会变得较长。
而当太阳处于较高的位置时(如正午),影子则会变得较短。
2. 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会影响影子的形状和长度。
较大的物体会产生较大的影子,而较小的物体则会产生较小的影子。
3. 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位置有关。
在正午时分,影子会指向物体的相反方向;而在日出和日落时,影子则会指向物体的一侧。
4. 影子的变化可以用来判断时间。
通过观察影子的长度和方向变化,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出当前的时间。
太阳和影子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太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它的光和热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必要的能量。
其次,通过观察影子,我们可以了解到太阳的位置和时间,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日常活动。
例如,农民可以根据影子的长度和方向来判断最佳的农作物种植时间;户外运动爱好者可以根据太阳的位置来规划活动路线,避免暴晒等。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太阳和影子的形成原理以及它们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太阳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
小学科学_太阳和影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8、《太阳和影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2、会做影子形成的实验,并作记录3、认识一天中(白天)温度和影子与太阳运动的关系4、知道利用太阳辨别方向,感知人类生活离不开太阳。
二、知识与技能: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关系;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三、过程与方法:做控制变量探究影子形成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将太阳与影子的知识科学地应用于生活实际。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一天中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关系难点:分析影子变化的规律。
六、教具学具的准备:课件、手电筒、铅笔、硬纸板、透明塑料、A4纸等。
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问题1.谜语导入幻灯放映: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太阳光下伴你走,一到黑处就分手。
2.学生猜谜。
(影子)3.提问:关于影子你还知道哪些?(1)小组讨论交流(2)小组汇报。
(晴天时,大树有影子、篮球架也有影子;有阳光时就有影子;有灯光时也有影子;阴天时没有影子;有太阳的时候才能看到影子。
……)(3)师小结:投影。
谈话: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影子和太阳有什么关系哪?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8、太阳和影子)二、探究体验,解决问题(一)、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1.提出问题。
什么情况下会有影子呢?2.做影子游戏:(1)师做手影游戏: 大雁手影(2)谁上来做手影游戏?学生做,教师突然把灯关上。
影子怎么不见了?学生猜想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
没有“光”(3)板书:“光”(4)、问题:有光就有影子吗?(5)、分组讨论:(6)、交流猜想:(7)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在有光的情况下会有影子。
)3.设计方案(利用灯光、透明卡片、不透明的卡片等材料做投影游戏。
)4.实施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实验。
(1)在两个学生都拿着不透明的物体的情况下,教师反复打开、关闭投影仪,让学生观察。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太阳和影子》反思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太阳和影子》反思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太阳与影子》教学反思太阳的运动和影子的变化,对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变化,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奥秘。
因此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知道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发现太阳和影子的变化规律;知道可以通过影子的变化来推断太阳的变化;进一步感知人类生活离不开太阳。
一、和谐高效的教学追求一开始在别的班讲时,我用猜谜的方式进入本课: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太阳光下伴你走,一到黑处就分手。
(谜底:影子)但是,学生反映平淡,紧接着问:关于影子你还知道哪些?结果,学生回答的很凌乱,对直接深入本课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相差很远。
而改用手影游戏引题,同时有意识地将影子形成的几大因素以教师设置障碍——学生产生疑问——独立进行思考——说出相关知识的形式加以呈现,这样通过游戏的突然终止与无疑的游戏中创设了一个有疑的情景,影子怎么没了?影子是怎样产生的?让学生有了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把玩游戏的无意识活动一下子转变到问题的思考上,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中,并使一个抽象的理论问题,在教师的一开一关的过程中,让学生茅塞顿开,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反应,让问题在不知不觉中解决的恰到好处。
效果较好。
二、脚踏实地的实验探究过去在讲到这里时,我是让学生随便谈自己通过观察的发现,本来想给学生一个更广泛空间,把自己观察到的,有价值的问题,充分交流出来。
主观愿望不错,但是交流的效果很一般。
学生说的很散,而且与要探究的内容缺乏关联性。
因此后来经过思考,我认为出现这种漫无目的的交流局面,其关键原因是教师引导性的语言不到位所引起的,于是我就从学生要说什么和怎样来说进行一步到位的引导,从而提高交流的效率和质量。
首先是太阳的位置变化特点和利用位置变化来辨别方向;其次是交流影子的特点,并且做到了学生能自己设计实验,教师做观众会给予喝彩;学生设计实验有困难,教师是朋友能提出建议;学生无法进行的实验,教师是帮手给适当援助(如拓展练习课件演示等)。
小学科学_太阳和影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太阳和影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影子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2.引导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观察、质疑。
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养成长期观察的好习惯。
3.知道利用太阳光和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为人们的生活做一些有益的事。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影子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教学准备:手电筒、铅笔、尺子、活动记录表各六个;透明的物体(塑料薄模);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点题1.讲课前,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想不想听?有一天,青青草原发生了一起盗窃案件,慢羊羊村长新发明的一件防狼外套被人偷走了。
后来,经过调查发现,灰太狼的作案嫌疑最大。
可是,灰太狼太狡猾了,它不承认,它说:“我太冤枉了!我根本没有偷,你看,我有证据!”(课件出示相关图片)但是,聪明的法官一看,对灰太狼说:“灰太狼,你这张照片是假的!”同学们看一看,法官是根据什么判断这张照片是假的呢?2.看来神奇的影子还能帮法官断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影子这个朋友吧!(张贴课题:太阳和影子)二、实验一:影子产生的条件1.介绍实验所需的材料:一个手电筒、一张白纸、两个小纸片(透明的和不透明的)2.分组做实验,完成问题解决单上的实验一。
3.小组代表汇报实验发现。
4.得出结论:影子的产生条件:光和不透明的物体。
5.呈现一张影子方向错误的图,引出影子的方向和太阳位置变化的关系。
6.得出结论:太阳位置的变化与影子的方向相反。
三、实验二:太阳位置变化与影子长短变化的关系1.介绍实验所需的材料:一个手电筒、一张白纸、一支铅笔。
2.分组做实验,完成问题解决单上的实验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太阳和影子》课堂观察报告
识问题也相对简单,所以孩子的交流层次还不够深入。
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的深度思维往往体现在能够认真倾听,乐于表达,积极主动上。
我认为,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更加重视儿童的精神成长,重视儿童深层的情感、思维、态度等的发展过程。
要努力提高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深度,可以着重关注以下方面:
1.有效组织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状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建构,增强学生乐于表达,主动参与的意识。
3.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适时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升。
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有显性和隐性两种不同的方式。
本次观课中我们是从显性因素来观察、记录和统计分析的。
学生显性的学习方式只是露出水面的那一小块冰,水下庞大的冰体才是学生隐性的学习方式——“听”与“思”。
我们的观察探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研修的磨课课例,应该普及到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如何从更多的纬度,获得更准确而科学的数据,做好更深度的课堂观察和分析研究,是我们研修完后持续思考和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