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第六册《电影院》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电影院》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电影院》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教案:《电影院》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的《电影院》一章。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了电影院的座位排列和票价计算。
我们将学习如何根据电影院的座位图来找到指定的座位,并计算不同座位组合的票价。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电影院座位的基本排列规律,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空间感知能力。
同时,学生们能够学会根据座位图来确定座位号,并能够计算不同座位组合的票价,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电影院座位的排列规律和票价计算方法。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电影院座位图的模型,以及一些票价计算的练习题。
学生们需要准备好自己的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计算。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先向学生们展示一张电影院座位图,让他们观察并描述一下座位是如何排列的。
3. 示范:我会找一个学生来示范一下如何根据座位图找到指定的座位,并解释一下这个过程。
4. 练习:然后,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尝试根据座位图来找到指定的座位。
6. 示范:我会找一个学生来示范一下如何计算不同座位组合的票价,并解释一下这个过程。
7. 练习:然后,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尝试计算不同座位组合的票价。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设计一个简单的座位图,并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不同票价的座位。
这样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板书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座位排列和票价计算的知识。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根据座位图找到指定的座位,并记录下来。
答案:指定的座位是第5排第7号。
2. 请学生们计算不同座位组合的票价,并记录下来。
答案:第1排第1号和第1排第2号的票价是50元。
第5排第7号和第6排第8号的票价是70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电影院座位的排列和票价计算掌握得比较好。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电影院》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电影院》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内容;2.能够运用基本的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3.能够熟练运用计算刚刚好的原则。
二、教学内容数学课本《电影院》部分三、教学准备1.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2.彩色粉笔和黑板;3.学生练习册;4.课堂讲解演示板。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提醒学生上次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加法和减法的相关知识。
2. 新课讲解•教师向学生呈现课文《电影院》的内容,让学生阅读并理解故事情节。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从中获取有关加法和减法的信息。
3. 讨论•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电影院中的人数变化情况。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4. 课文解读•教师对课文进行逐段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各个环节的内容和计算过程。
5. 计算练习•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些与电影院人数相关的问题,并让学生进行计算。
例如:电影开始时有多少人?进去40人后有多少人?离开10人后还剩下多少人?等等。
6. 计算刚刚好•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计算刚刚好。
通过逐步引导,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应用计算刚刚好的概念。
7. 练习册完成•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相应的练习册页面。
8. 总结与反思•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评价1.在学生的课堂表现中观察综合素养的发展情况;2.对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答题情况进行评分;3.观察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培养情况。
六、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中与《电影院》相关的习题;2.阅读相关课文,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以上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电影院》教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巩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运用计算刚刚好的原则进行简单的计算。
希望本教案能对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电影院》精品教案设计

二、探究新知 、展示方法
1.解决“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探究后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1)可以用估算的方法:20×25=500(个) 500=500所以够用。
3.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列竖式时,末位对齐,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哪一位的数去乘的,得数的末位就和哪一位的数对齐,哪一位的数上的乘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近几十,最后把每次乘得的积相加。
四、拓展应用
(1)第 1、2 题,注意进位问题。
(2)第 3、4 题,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题。
(3)第 5 题,鼓励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去算。
五、课堂小结
我们的周围处处有数学,要想学好数学不但要做到细心观察,积 极动脑,提出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3.竖式:2 6 × 2 1 = 5 4 6
课后反思
学生和同伴讨论,教师巡视辅导。
把12看成10,38×10得380;把38看成40,40×12得480
总结:得数应该在380和480之间。我们用竖式计算一下,是不是这样。
学生讨论、交流,完成竖式计算,教师巡视辅导。同时指名板演。
三、知识归纳、精讲点拨
1.估算可以快速估出的数的大致范围。
2. 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先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在分别与另一个两位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电影院
课 题
电影院
课 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电影院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电影院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本教案为我为三年级下册数学课程设计的教案,主题为“电影院”,使用北师大版教材。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教材第六章第三节“电影院”。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电影院座位排列的规律,学会用数对表示电影院座位的位置,以及解决与电影院座位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1. 理解电影院座位排列的规律,学会用数对表示座位位置;2. 能够解决与电影院座位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找出指定座位的座位号等;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为电影院座位排列规律的理解和数对表示座位位置的掌握。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电影院座位排列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数对表示座位位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电影院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电影院座位排列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电影院座位排列的规律,以及如何用数对表示座位位置。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张电影院座位图,要求学生用数对表示座位位置,找出指定座位的座位号。
4.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与电影院座位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找出电影票上的座位号”,“如果有两个朋友一起看电影,他们应该坐在哪里?”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电影院座位排列规律和数对表示座位位置的示例,以便学生随时查阅和理解。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题,包括找出指定座位的座位号和解决实际问题。
2. 家长签字确认,以便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并进行拓展延伸,如寻找生活中其他可以用数对表示位置的例子。
《电影院》(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电影院》(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课程模式:本节课是一节数学课,主要通过观看电影《电影院》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数学内容,通过亲身实践,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目标:1. 学习从图片、影像中感受数学元素的美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
2. 能够用百分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3. 能够灵活运用电影中数学元素,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亲身实践学习数学知识。
2. 学习运用百分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导出数学思想。
2.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百分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
教具准备:1. 一张关于电影院里观众座位数以及座位占比的图片。
2. 电影《电影院》光碟或在线观看链接。
3. 与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
课前准备:1. 确定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议题。
2. 确定教学方式和教具。
3. 大致地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索。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 导师先运用一张图片或图像与学生互动,向学生引入本节课学习的主题:“今天我们来看一看电影票房数据,寻找数据中的数学秘密。
”2. 导师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图片中所包含的数据,猜测电影院座位的占比等信息。
Step 2 学习1. 导师播放电影《电影院》,通过观看电影,学生可以看到数据、比较数值,从而了解电影票房微积分知识与数学思维的应用。
2. 播放后,导师要求学生总结出演员的每一个角色如何协调合作来完成所需的任务,从而引导学生对电影中应用的数学知识进行综合、深入的理解。
3. 导师向学生讲解票房数据的具体含义,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应用百分比和比例解决具体问题,如何轻松快捷地算出平均数等问题。
Step 3 实践1. 导师向学生发放与课堂主题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自行解决。
2. 提供指导和帮助,让学生从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电影院》|北师大版(2023秋)

突破方法: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倾听他人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上述重点和难点内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核心知识,突破学习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电影院》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去电影院时,有没有注意过自己的座位号?”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电影院座位排列的奥秘。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但仍有改进的空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不断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同时,我也会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进度,尽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收获知识,感受数学的魅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长度测量和数对表示位置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操作和示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电影院座位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计算电影院的总座位数。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测量操作。学生将使用尺子测量座位的长度,并使用数对记录座位位置。
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观察学生对教学难点的掌握情况。在讲解长度测量和数对表示位置时,我尽量用简单的语言和直观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孩子能够跟上教学节奏,但仍有少数孩子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困难。针对这一点,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动手实践,以便更好地消化吸收这些难点知识。
3.4电影院(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3.增强逻辑思维,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和分析电影院座位的选择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逻辑推理能力。
4.培养数据处理能力,学会利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数据应用能力。
5.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座位选择任务,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电影博物馆网站:介绍电影历史和电影票价的变迁,帮助学生了解电影院的发展和电影票价的计算方式。
-数学游戏网站:提供一些与“整百”、“整千”等概念相关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实际电影院座位布局图:收集一些实际电影院的座位布局图,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电影院的座位安排方式。
内容逻辑关系
②通过电影院座位选择问题,让学生们了解到这些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③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况中,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①本节课的难点是如何运用“整百”、“整千”等概念来解决电影院座位选择问题。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比较来帮助学生理解。
答案:小明需要支付480元。
2.题目:电影院的座位分为普通座位和VIP座位,普通座位的票价是80元,VIP座位的票价是150元。如果小明想买2张普通座位和3张VIP座位,请问小明需要支付多少钱?
答案:小明需要支付540元。
3.题目:电影院举办了一场特别优惠活动,购买3张电影票可以获得1张免费电影票。如果小明想买5张电影票,请问小明需要支付多少钱?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电影院(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电影院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电影院座位编号的规律,能够根据座位编号找到相应的座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敏感性,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电影院座位编号的规律2. 根据座位编号找到相应的座位3. 电影院座位编号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电影院座位编号的规律,能够根据座位编号找到相应的座位。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座位编号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影院座位图、座位编号卡片2. 学具:学生自备的纸和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电影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电影院的座位布局,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教师发放座位编号卡片,学生观察并讨论座位编号的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座位编号的排列规律,如每排座位编号的递增规律、不同排座位编号的关系等。
3. 应用: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根据座位编号找到相应的座位。
例如,给出一个座位编号,让学生在座位图上找到对应的座位。
板书设计:1. 电影院座位编号的规律2. 根据座位编号找到相应的座位3. 电影院座位编号的应用作业设计:1. 请学生观察自己所在教室的座位编号,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
2. 请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座位编号系统,用于自己家庭的客厅或餐厅。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2. 探究:教师发放座位编号卡片,学生观察并讨论座位编号的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座位编号的排列规律,如每排座位编号的递增规律、不同排座位编号的关系等。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座位编号的规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和活动。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座位编号卡片,并提问:“你们能发现座位编号的规律吗?每排座位编号是如何变化的?”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可能会发现每排座位编号是递增的,例如从1开始,每个座位递增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第六册《电影院》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第六册《电影院》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北师大版第六册《电影院》教学设计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一、复习导入
1、计算
1611 1214 3221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你是什么想的?
2、想想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二、讲授新课:
1、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那么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自己去发现它,并掌握它。
2、教学例题:
(1)出示主题图:观察图,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这是21排26号,是最后一个座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告诉我们什么?
(3)列出算式:
板书:2126 或2621
A、先估算结果
解决:这个电影院大概能坐多少人?够500人坐吗?
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B、探索笔算: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在上节课内容基础上,只是多加了进位,在全班汇报,教师把计算过程展示于黑板。
(4)引导学生将所有的计算过程进行比较,特别是书上出现的三种,比较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5)书写竖式:
强调:A、因数21十位上的2表示什么?
B、积52中的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比较书上3种算法哪一种简单、方便。
四、习题巩固
1、课本31页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算法多样,但至少有一题要用竖式。
2、课本32页练一练1
独立计算,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一、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