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考研必备 史上最强水土保持学土壤学课件

合集下载

水土保持原理ppt课件

水土保持原理ppt课件

ppt课件
34
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可通过恢复、改建 和重建来完成。
ppt课件
35
沙障
ppt课件
36
第四节 景观生态学原理
什么是景观(landscape)?
视觉美学 意为风景,指一种直观的视觉感受,最 早用来描述耶路撒冷城美丽的景色。例如“秦 岭”“苏州园林”。
地理学 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 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类似于生物群落。
ppt课件
19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萤火虫以闪
光来告诉同 伴自己的位 置等。
ppt课件
物理信息
20
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蝙蝠和海豚的回 声定位
物理信息
ppt课件
21
鸟迁徙行为中对方向的判断(地球磁场)
冬天来了,一群大雁往南飞
(气温)
ppt课件
物理信息 22
戴胜是一种美丽的鸟, 但其臭无比,因其尾 部能分泌一种极臭的 物质,这样就将它们 的巢穴弄得臭气熏天, 一般蛇鼠和其它肉食 性鸟类及盗蛋的鸟都 不愿光顾。
ppt课件
40
(三)空间异质性 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是指某种生态 学变量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 (四)干扰 干扰是指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上,对生态系统结构造 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作用或事件。干扰直接改 变生态学系统结构。干扰的判别依赖于尺度、事件强度以 及系统的本质。
(consumer) 间接地依赖于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 。
分解者
(decomposer)
均属于异养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土壤原生动物
和一些无脊椎动物,把复杂的有机物质逐步分解为简单的

水土保持学(全套课件300P) ppt课件

水土保持学(全套课件300P)  ppt课件

ppt课件
11
土壤侵蚀的研究进展
国外以美国为例 围绕三个方面开展研究:
1、土壤侵蚀与水质管理; 2、土壤侵蚀与土壤资源管理; 3、基于保持规划与环境保护的侵蚀预报技术;
ppt课件
12
1、土壤侵蚀与水质管理
研究: 沉积物分离、运移和沉积的定量关系; 地表条件与径流和土壤侵蚀的定量关系; 不同耕作和管理措施条件下,不同农业 化学物质向地表径流的排放量; 有效控制污染物向地表径流排放措施; 改进WEPP。
ppt课件
13
2、土壤侵蚀与土壤资源管理
研究: 有效的土壤保持技术; 获取更多的资料为制定土壤保持措施提 供依据。
一个例子: 聚丙稀酰胺用于防止陡坡地的土壤侵 蚀
ppt课件
14
3、基于保持规划与环境保护的侵蚀预报技术
把WEPP应用于营养 和杀虫剂流失的预报
重点: 继续完善WEPP; 水土流失与非点源污染的关系。

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
地表的太阳辐
射量由北向南呈规律性排列
气候、植物和动
物也成带状分布。

但是,地球表面不是一个连续的、均匀的、具
有相同物质组成的行星,大陆占地表的29%,海洋
占71%,这种面积的数量对比关系,使大陆与海洋 以及大陆的东岸、西岸和内部的自然地理要素分布 更为复杂。
ppt课件
30
(一)全球性的地域分异:
ppt课件
17
四、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1、与基础性自然科学的关系
气象学
水文学
地貌学
地质学
土壤学
• 2、与应用科学的关系
农业科学
林业科学
水利科学
环境科学
ppt课件

《农学土壤学》PPT课件

《农学土壤学》PPT课件

土壤液相:指土壤中的水分及其水溶物。
土壤气相:指土壤中有无数的空隙充满空气,典型土壤约 35%的体积是充满空气的。
图4-1 土壤固、液、气相结构图
1.土壤矿物质
按成因类型可将土壤矿物分为两类:原生矿物和 次生矿物. • 原生矿物: 各种岩石(主要是岩浆岩)受到程度不同的物 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 组成和结晶构造都没有改变。(物理风化是一种 机械崩解)1-0.001mm。
薄片层状结构
伊 利 石 ( 水 云 母 ) [(OH)4Ky(Al4•Fe4•Mg4•Mg6)(Si8y•Aly)O20],风化程度较低温带干旱地区的土壤中含量较多, 粒径<2μm,膨胀性小,具有较高的阳离子代换量,并富含钾 (K2O4%-7%)。 蒙脱石[Al4Si8O20(OH)4],温带干旱地区土壤中含量较高。 粒径<1μm膨胀性大,阳离子代换量极高(80-100毫克当量 /100克土)。吸水性强,但植物难以吸收,不利于植物生长。 高岭石[Al4Si4O10(OH)8],风化程度较高,主要见于湿热的 热带地区土壤中,在花岗岩残积母质上发育的土壤中含量也 较高,粒径0.1- 5.0μm膨胀性小,阳离子代换量亦低,透水 性良好,但供肥、保肥能力低。
土 壤 剖 面 图
典型土壤随深度呈现不同的层次:
最上层为覆盖层(A0),由地面上的枯枝落叶所构成。 有机物含量大,具有最大的生物活性。 第二层为淋溶层(A),是土壤中生物最活跃的一层, 土壤有机质大部分在这一层,金属离子和粘上颗 粒在此层中被淋浴得最显著。 第三层为淀积层(B),它受纳来自上一层淋溶出来的 有机物、盐类和粘土颗粒类物质。无机物和水分 含量大。 第四层C层也叫母质层,是由风化的成土母岩构成。
土壤矿物的特点:

土壤学—课件-302页

土壤学—课件-302页

土 壤 学
土 壤 学
土 3、土壤物质组成 壤 土壤是由固、液、气三相组成 学 • 固相由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生物组
成,其中土壤矿物质约占土壤固相体积的 45%~50%。
• 液相:包括土壤水分以及溶解于水的矿物质和 有机质
• 气相:包括各种气体。气体和液体存在于固体 颗粒间的孔隙中。孔隙的体积约占整个体积的 50%~55%。
这需要我们了解地壳的化学组成。
元素组成主要有:氧、硅、铝、铁、钙、镁、 钛、钾、钠、磷等以及一些微量元素锰、锌、 铜等
土 壤
元素组成的特点:
学 ➢ 1、地壳中氧、硅含量最多,铁、铝次之,所
以组成的化合物大多是氧化物,尤其以硅酸盐 最多
➢ 2、地壳中植物生长必须要的元素含量很低, 分布不平衡,满足不了植物和微生物营养的需 要
“净化器”作用
土 2、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土壤利用管理三者的关系 壤 学 “用地养地”
把植物生产的有机收获物用作动物生产所需 的饲料,将植物残体和动物生产废物,通过 微生物的利用、转化及循环培肥土壤,提高 土壤肥力
土 二、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

成部分

大气圈
生物圈
通常把地球表层系统中的 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水圈和土壤圈作为构成自 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
肥力称为“有效肥力”,又称“经济肥力”,
即在一定农业技术措施下反映土壤生产能力的
那部分肥力,亦称自然肥力与人为肥力的总和。
➢潜在肥力 一部分肥力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称
“潜在肥力”,指受环境条件和科技水平限制
不能被植物利用,但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可转化
为有效肥力的那部分肥力。
土 壤
4、土壤生产力

土壤学ppt

土壤学ppt

导热率:heat conductivity,thermal conductivity
在单位厚度(1厘米)土层,温差为1℃时,每秒 钟经单位断面(1厘米2)通过的热量焦耳数()。 其单位是J.cm-2.s-1.℃-1。
土粒
毛 管 悬 着 水 示 意 图
田间持水量(field
capacity ):
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 称为田间持水量,是土壤水分有效性的上 限,通常作为灌溉水量定额的最高指标。 在数量上它包括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 悬着水。 田间持水量的大小,主要受质地、有 机质含量、结构、松紧状况等的影响。
土壤总孔隙度=1—1.325/2.65=50%
空气所占体积为50%—26.5%=23.5% 固相体积为100—50%=50%。
(三)土壤水贮量 指一定厚度土层内土壤水的总贮量,常用 mm表示,即相当于一定土壤面积,一定土 层厚度内有多少mm的水层。
土壤水贮量(mm) = 水容% × 土层厚度(mm)
第五章 第一节 一 二
土壤空气及热量状况 土壤空气(soil air) 土壤空气的组成 土壤空气的运动
第一节
土壤空气
一个通气良好的土壤, 首先,气体的数量是充足的,对于生活在土 壤里的各类好氧生物(高等植物和微生物) 是完全有效的; 其次,能够维持气体的组成有适当的比例。 一个通气良好的土壤,其空气组成接近于大 气。
吸附水
(1)土壤吸湿水(hygroscopic
water)
干土从空气中吸着水汽所保持的水称为吸湿水。
事实上就是土壤风干时所持的水量。植物不能 利用此水,称之为紧束缚水。
最大吸湿量(maximum hygroscopicity):干土 在近于水汽饱和的大气中吸附水汽,并在土粒 表面凝结成液态水的数量。

《农学土壤学》课件

《农学土壤学》课件
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农业活动如耕作、施肥和灌溉等,可以影响土壤与植物之间 的共生关系,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来维护土壤健康
和促进植物生长。
05
土壤污染与治理
土壤污染的来源与危害
01
工业废弃物排放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 水、废渣等废弃物,未经处理直
接排放,导致土壤污染。
03
城市垃圾
城市垃圾处理不当,也会对土壤 造成污染。
土壤学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土壤质量、保护土壤资 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土壤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农业实践
古代人们对土壤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农业实践,如 中国古代的“相土之法”。
科学土壤学的诞生
19世纪中叶,俄国科学家道库恰耶夫提出土壤形 成学说,标志着科学土壤学的诞生。
现代土壤学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土壤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涉及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等领域。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如何有效修复污染土壤成为研究 重点。
土壤质量与农产品安全
土壤质量直接影响农产品安全,如何提高土壤质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障农产品安 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土壤退化与防治
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土壤退化问题日益严重,如何防治土壤退化 、恢复土地生产力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土壤性质与特征
土壤的物理性质
01
土壤质地
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对土壤 的保水性、通气性和耕作性能有 影响。
土壤结构
02
03
土壤温度和湿度
包括团粒结构、块状结构和柱状 结构等,影响土壤的通气性、保 水性和肥力。
对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植物生长有 重要影响,需保持适宜的土壤温 度和湿度。

土壤水PPT学习课件学习教案

土壤水PPT学习课件学习教案
三、土壤水分状况调节 1. 科学合理地灌水 2. 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和流域综合治理 3. 采用合理的农艺措施,进行耕作保墒 4. 地面覆盖技术 5. 化学保墒增温剂的应用 6. 排水
第22页/共25页
第二十二页,共25页。
重点难点 4.1土壤水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重点:重点掌握土壤水的重要作用。
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都存在于土壤中,彼此相 互联系,相互转化。如毛管水过量可变为重力水,重力水被 毛管吸收(xīshōu)可变为毛管水。
第10页/共25页
第十页,共25页。
二、土壤(tǔrǎng)水分的能量概念
土水势:土壤(tǔrǎng)在各种力 (吸附力、毛管力、重力和静水压 力等)的作用下,势(或自由能) 的变化(主要是降低),称为土水 势。
二、土壤墒情 1.墒情的种类
黑墒: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以上。 褐墒: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75%以上。 黄墒: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0%~75%。 潮干土: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的50%以下。 干土:土壤含水量在萎蔫系数(xìshù)以下。 2. 墒情的判断 ①墒情在空间上的层次性:表墒;底墒;深墒。 ②墒情在时间上的季节性:与气候的季节性以及作物的生长发 育季节密切相关。
重点:重点掌握土壤水的重要作用(zuòyòng)。
第3页/共25页
第三页,共25页。
一、土壤水分(shuǐfèn)的表示方法和测定技术 (一)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1.质量含水量:土壤中水分(shuǐfèn)的质量占干土重的百分 数。干土重为105℃ ~110℃下的烘干土重。
2. 容积含水量:单位土壤总容积中水分(shuǐfèn)所占的容 积百分数。容积含水量=质量含水量×容重
4.2土壤水的基础知识 重点与难点: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及区别。 4.3土壤水分研究(yánjiū)的形态学与能态学

土壤学课件_图文

土壤学课件_图文

(一)土壤资源的数量是有限性
1、too shadow
2、permanently frozen
3、prime land 4、too dry
5、too humid 6、chemically
imbalanced
综观人类历史,许多古代文明的发祥地,
多在有肥沃土地的河流沿岸首先兴起, 如黄河、长江、尼罗河、幼发拉底河等。
醒目数字:
耕地面积每年减少700~1000万亩 中低产耕地占总耕地的三分之二
森林砍伐速度每年2010万亩 土壤侵蚀面积近150万平方公里
每年土壤流失量达50亿吨, 沙化面积2000万亩。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拯救地球,拯 救土壤,拯救人类,已成为人们的 共识。在联合国召开的世界环境大 会上,提出21世纪是环境的世纪。
土壤资源空间分布的固定性
位置的固定 类型的固定 数量的固定
土壤资源时间分布的连续性
形成过程的连续性 人类利用的连续性
第二节 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一、土壤的概念 土壤: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
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的表层。 土壤可以划分为:
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或耕作土壤。
土壤学课件_图文.ppt
总学时:36 其中课堂讲授:26 实验课:10
绪论
第一节 土壤在人类农业和自然环境中 的重要性
The importance of soil in the humankind agriculture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土壤的主要功能
健康的土壤给我们人类提供洁净的 空气和水、充裕的作物、森林、草 地;形形色色的动物;美丽的风景
在土壤资源遭受严重破坏时,生态体系瓦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蚀,称之为现代侵蚀(modern erosion)。
按土壤侵蚀发生速率划分
依据土壤侵蚀发生的速率大小和是否对土 资源造成破坏,将土壤侵蚀划分为加速侵蚀
(accelerated erosion)和正常侵蚀(normal
erosion)。
人类出现前
加速侵蚀 地质侵蚀 正常侵蚀 加速侵蚀 正常侵蚀
土壤侵蚀原理
第 2 章 土壤侵蚀类型
第 2 章 土壤侵蚀类型
教学目的
掌握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等的基本概念, 掌握土壤侵蚀应力、土壤侵蚀类型及类型划分,土壤侵 蚀形式、土壤侵蚀程度及强度。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计划学时
约2学时
第 2 章 土壤侵蚀类型
2.1 土壤侵蚀及其与水土流失关系 2.2 导致土壤侵蚀的营力 2.3 土壤侵蚀类型及类型划分 2.4 土壤侵蚀形式 2.5 土壤侵蚀程度及强度
本科生作为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土地利用、国土整治、环境保护等方面从事科学研究、 教学、管理和生产实践人员的参考书。
1.2 课程涉及范围及与其他课程关系
1.2.1 课程涉及范围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涉及到水力学、水文学、土 壤学、气象学、生态学和岩土力学等学科内容。
在理论教学中,以讲授土壤侵蚀侵蚀形式、土壤侵
2.1 土壤侵蚀及其与水土流失关系

土壤侵蚀
《中国大百科全书· 水利卷》(1992.3)对土
壤侵蚀(soil erosion)的定义为:土壤及其母质 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
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loss)在《中
国水利百科全书· 第一卷》(1990.12)中定义为
问题正是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1.3 土壤侵蚀及其危害
1.3.1 我国土壤侵蚀概况
我国是世界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范围遍 及全国各地。土壤侵蚀的成因复杂,危害严重,主要侵 蚀类型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 冰川侵蚀等。 土壤侵蚀的发生除自然因素影响外,另一重要原因 就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虽经几十年的不断努力,土壤 侵蚀的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种种人为不合 理活动,导致土壤侵蚀面积和侵蚀程度不断扩大加剧的 趋势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欧洲
欧洲防治山洪、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 最早从阿尔卑斯山区各国开始,然后推向全欧洲。 1884年,奥地利制定了世界第一部有关防止土壤
侵蚀的《荒溪治理法》,总结出一套综合防治土
壤侵蚀的森林―工程措施体系。 到现在,欧洲已建立起生物措施、工作措施、 土地利用调整、法律措施等综合治理体系。
美国
美国从19世纪50年代后期逐渐兴起土壤侵蚀 的防治工作,19世纪30年代在美国土壤保持局第 一任局长贝内特博士(H. H. Bennett)的积极支 持下,美国设立19个保土试验站。 1956年后威斯迈尔(W. H. Wischmeier) 推 出了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简称USLE)。
1.3.2 土壤侵蚀危害
破坏土地吞食农田
西北黄土区、东北黄土区和南方化岗岩“崩岗”地区 土壤侵蚀最为严重。黄土高原的侵蚀沟头一般每年前进
1~3m。辽宁省12个市建国以来由于土壤侵蚀已损失土地
71.2万hm2(1068万亩)。 严重的土壤侵蚀导致土地“沙化”。在我国西北干旱 草原和与风沙区相邻的黄土丘陵区,常因风蚀危害造成土 地“沙化”现象。
在我国引起土壤侵蚀的外
营力种类主要有水力、风力、 重力、水力和重力的综合作用
水力侵蚀类型
风力侵蚀类型
土 壤 侵 蚀 类 型 重力侵蚀类型 冻融侵蚀类型
力、温度(由冻融作用而产生的
作用力)作用力、冰川作用力、 化学作用力等,因此土壤侵蚀
冰川侵蚀类型
混合侵蚀类型 化学侵蚀类型
类型就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
蚀发生发展规律和分析影响土壤侵蚀的自然因子为主。 在课程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中,要求学生较为深刻 地认识在不同外营力作用下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过程。
1.2.2 与其他课程关系
在土壤侵蚀规律方面,土壤侵蚀原理以与影响土壤
侵蚀自然因素有关的学科为基础,在土壤侵蚀防治方面,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与许多学科发生了相互渗透、 相互促进的作用。 土壤侵蚀原理与气象学、水文学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各种气象因素和不同气候类型对土壤侵蚀都有直接或间
风化、剥蚀后的碎霄物质,随着各种不同的外营力作用转 移到其它地方的过程称为搬运(transportation)作用。
风力搬运
水力搬运
被搬运的物质由于介质搬运能力的减弱或 搬运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改变,或在生物活 动参与下发生堆积或沉积,称为堆积作用或沉 积(deposition)作用。
土石山区河道沉积
地壳:厚度 为5~35km
地壳的上部 为疏散沉积物, 中部为沉积物 和玄武岩,下 部为硅镁层。
地幔:厚度 为35~2900km
地核:厚度 为2900~5120km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上地幔由橄榄 岩质的超基性岩石组成,为岩浆源地,下地幔含 有更多的铁。 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地 球 内 部 构 造
近年来美国主要研究内容为研制评估、预测
和监测土地生产能力和土地资源变化的新技术。
日本
17世纪后期,学者河村瑞贤提出荒山恢复建议, 要把造林与工程措施相结合,被政府采纳。1897年 为防治山区灾害,制定了《森林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重又开始治山工作, 并于1953年设立水土保持对策协议会,制订基本对 策。 尽管日本防止土壤侵蚀的工程措施、工程施工 方法较为先进,但其理论研究相对来说较为滞后。
非人为活动影响时
土 壤 侵 蚀
古代侵蚀
现代侵蚀
人类出现后
按土壤侵蚀发生时间和土壤侵蚀发生速率划分的 土壤侵蚀类型关系
古代正常侵蚀-洼地
现代加速侵蚀-侵蚀沟
2.4 土壤侵蚀形式

水力侵蚀形式
水力侵蚀(water erosion)是指在降雨雨 滴击溅、地表径流冲刷和下渗水分作用下, 土壤、土壤母质及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 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土壤侵蚀原理
第一章 绪论 1.1 课程性质及使用对象
1.2 课程涉及范围及与其他课程关系 1.3 土壤侵蚀及其危害
1.4 土壤侵蚀原理研究历史与现状
1.1 课程性质及使用对象
本书是高等院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 生学习“土壤侵蚀原理”课程所用教材。“土壤侵蚀原 理”是高等院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生 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 本教材主要用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 科生教学,同时可供森林资源类和环境保护类有关专业
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冰川侵 蚀、混合侵蚀、化学侵蚀和生 物侵蚀等类型。
生物侵蚀类型
按土壤侵蚀发生时间划分
以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为分界点,将土 壤侵蚀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类出现在地球上 以前所发生的侵蚀,称之为古代侵蚀(ancient erosion);
另一类是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之后所发生的侵
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
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
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关系
从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定义中可以看出,
二者虽然存在着共同点,即都包括了在外营力
作用下土壤、母质及浅层基岩的剥蚀、运搬和
沉积的全过程;但是也有明显差别,即水土流 失中包括了在外营力作用下水资源和土地生产 力的破坏与损失,而土壤侵蚀中则没有。
接的影响,并形成不同的水文特征。
土壤侵蚀原理与地学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地貌、地质 及地理对土壤侵蚀量和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
土壤侵蚀与土壤学及土地资源学的关系体现在土壤、 母质及浅层基岩是土壤侵蚀作用破坏的主要对象。不同 的土壤具有不同的蓄水、透水和抗蚀能力。 土壤侵蚀与流体力学、水力学、水文学学科的关系 更为密切,无论是水力侵蚀、风力侵蚀还是重力侵蚀导 致的径流、泥沙、风沙流等,都与以上学科有紧密联系。 土壤侵蚀与环境科学的关系在于土壤侵蚀所研究的
积约1960万hm2(2.94亿亩),成灾面积约673.3万hm2
(1.01亿亩)。
淤积抬高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土壤侵蚀使大量坡面泥沙被冲蚀、运搬后沉 积在下游河道,消弱了河床泄洪能力,加剧了洪 水危害。
淤塞水库湖泊影响开发利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初步估计全国各地由于土 壤侵蚀而损失的各类水库、山塘等库容历年累计 在200亿m3以上。
构造形态,因此又称为构造运动(tectonic movement)。其运动形式有垂直运动、水平运 动 、褶皱运动和断裂运动四种形式。
岩浆活动是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地幔 物质运动)。 地震也是内营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它往 往是与断裂、火山现象相联系,世界主要火 山带、地震带与断裂带分布的一致性是这种 联系的反映。
外营力作用
外营力作用的主要能源来自太阳能。 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 积作用等形式。
风化(weathering)作用就是指矿物、岩石在地表新的物理、 化学条件下所产生的一切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是在大气及 生物影响下岩石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
各种外营力作用(包括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等)对地 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后的物质搬离原地,这一过程或作用称为剥 蚀(denudation)作用。
黄土地区河道沉积
土石山区堆积
2.3 土壤侵蚀类型及类型划分
根据土壤侵蚀研究和其防治的侧重点不同, 土壤侵蚀类型(the type of soil erosion)的
划分方法也不一样。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按导致
土壤侵蚀的外营力种类来划分、按土壤侵蚀发生
的时间划分和按土壤侵蚀发生的速率划分三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