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考研政治选择题要点背诵--毛邓三中特(个人版)

合集下载

考研政治:马哲毛邓三——完整背诵版

考研政治:马哲毛邓三——完整背诵版

考研政治:马哲毛邓三——完整背诵版第一章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1.毛泽东思想的提出与确定毛泽东思想最早是1943年,王稼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提出。

在1945年,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中正式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做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从而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②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③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的发展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即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①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僻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即战争与革命的时代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

②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五四运动也是思想解放运动,此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在中国传播)③毛泽东思想产生的阶级基础。

辛亥革命以后,新生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奠定了毛泽东思想的阶级基础。

④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实践。

三、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1、大体上分为六个阶段:1921—1927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到国民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时期。

以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主要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依靠谁、统一谁、打击谁的问题)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主要讲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的主要问题是土地问题)为标志。

★1927—1935年,土地革命战争的前中期是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时期。

毛泽东思想是在与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党内盛行的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做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毛邓三复习要点

毛邓三复习要点

毛邓三复习重点1、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指必须努力发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2、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是革命的"天然领导者"。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封建式的田园牧歌、近代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

4、随着所有制和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发展,必然要求指导思想多元化。

5、我国新社会阶层的产生、地位及作用和影响。

6、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内容及作用7、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

8、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9、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员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一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0、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1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

1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这十二道题是从营销专业那里拿过来,请各位要认真寻找答案。

含金量挺高的)(营销,临床,制药,药学重点,之前已经发过了)老师给的重点(中药学,临床重点)1、党历史上对毛泽东理论系统概括的文献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P253、工农武装割据4、不断推进理论创新(选择题)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纲领(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权、性质、前途)6、新民主主义时期党对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本主义实施的政策7、四马分肥(将企业的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P86)选择题8、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科学内涵9、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10、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11、随着所有制和社会生活多样化发展,要求指导思想多元化1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3、改革和革命都是解放生产力13、计划和市场经济区别、优点和缺点14、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里?15、公有制的执行形式16、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认真看)1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答案参考书本P194)20、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目前主要任务2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封建式田园牧歌、法国空想主义的区别22、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胡锦涛的四点意见)23、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毛邓三”知识点总结

“毛邓三”知识点总结

1、毛邓三考试的名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三个代表"、3.科学发展观、4.解放思想、5.实事求是、6.与时俱进、7.求真务实、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9.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0.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三大法宝)、1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1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1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17.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18.和平赎买、19.国家资本主义、20.社会主义本质论断、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2.社会主义的根本矛盾和根本任务、23.小康社会2、选择题型重点----基本理论事实知识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概念是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由毛泽东所作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首次提出来的;2.毛泽东思想的主题是中国革命问题,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么发展"的问题;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至今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集中概括(科学内涵)是:"三个代表";5."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6.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8.党的思想路线,简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为"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基本内容的核心;9.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赋予"实事求是"这个成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的思想内涵,成了一个包含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命题,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0.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1.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体现了时代的精神,解放思想\与时惧进\求真务实等都是对其的时代精神的体现.12."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要求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要走自己的路,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13.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基本情况.半殖民地半封建,是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14.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15.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16.中国近代革命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17.中国革命处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因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1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9.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2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23.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革命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还是掌握无产阶级手里,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根本的区别. 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既不是社会主义革命,也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在世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代的带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色彩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经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2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7.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简答题):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纲领.2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三个法宝):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29.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30.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一场农民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3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既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而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32.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是由中国的特殊的国情\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发展前途及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决定的.有着经济\政治\文化\国际和人民意愿等方面的因素和条件.33.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即社会主义过渡,毛泽东和党中央有一个思想认识的转变过程:从原来设想先搞建设\再一举过渡,到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即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起逐步过渡.3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5.对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合作化道路,这是必由之路.36.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政策:遵循自愿互利\典型师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由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

毛邓三重点内容(含答案)

毛邓三重点内容(含答案)

1、中共七大所讲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谁的思想?毛泽东2、毛泽东所讲的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是指什么?毛泽东把“努力找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作为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3、谁的思想反应了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江泽民4、在哪本著作中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解释?941年5月毛泽东第一次对实事求是作出科学解释的著作就是《改造我们的学习》。

5、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什么?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7、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又是土地问题。

8、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本质上是怎样的社会形态?过渡性的社会9、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什么?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便作了明确的概括并多次强调说:“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1.摆脱不发达状况,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阶段。

2.农业人口逐渐减少,工业人口逐渐增多。

3.自然经济逐渐减少,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

4.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教育科技文化逐渐走向发达。

5.贫困人口逐渐减少,全体人民逐渐走向富裕。

11、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什么?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12、社会主义改革的本质是什么?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3、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制度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5、我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必须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必须要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必须确保国家的安全团结。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题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毛邓三要点(必备)

毛邓三要点(必备)

毛邓三复习资料选择,判断1.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3.邓小平理论:和平与发展(历史条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现实依据),总。

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

4.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市场经济5.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做的新的理论概括,是从我们长期以来没有完全该、搞清楚社会主义的问题。

6.贯彻“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的方法是统筹兼顾。

9.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0.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据和目的。

11.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12.理论创新是先导。

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4.新民主革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革命对象);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动力);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革命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前途)。

15.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社会性质);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发展程度)。

毛邓三考点 自己总结的

毛邓三考点    自己总结的

毛邓三考点总结名词解释: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为中国的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史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5.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问题、解决新情况。

7.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9.第二次结合: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正确道路。

10.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条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毛邓三复习习题加答案(完整版)

毛邓三复习习题加答案(完整版)

第一套: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答案填在下面的括号内)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改革开放B、发展才是硬道理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

A、社会主义道路B、共产党的领导C、人民民主专政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是()。

A、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C、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私有制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我国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

A、坚持从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转变的道路B、坚持从农业经济跳越工业化发展阶段而直接进入知识经济的道路C、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道路D、坚持先推进和完成工业化,再推进信息化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道路5、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分配原则是()。

A、按劳分配B、按资分配C、按生产要素分配D、按需分配6、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党的()A、十三大B、十四大C、十五大D、十六大7、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

A、实行政企职责分开B、实行承包制和租赁制C、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私有化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8、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改革B、开放C、民主D、矛盾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问题是()。

A、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是什么D、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10、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

A、实现共同富裕B、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C、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我国国有经济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国有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D、国有产值在社会总产值中占绝对比重12、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起点是()。

毛邓三考试要点

毛邓三考试要点

以下事毛邓三部分重点:第六章:p113 第一行:毛泽东就指出…………的根据。

p114 第三段:未来社大体要经历…………高级阶段。

了解三个人物:列宁、斯大林、毛泽东p116 第一段:1981年十一届六中…………作了一定的分析。

第二段: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一次飞跃;p117 第二段:党的十六大再次…………艰苦奋斗。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层含义(简答题)最后一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特定历史阶段。

(辨析)p118 最后一段: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是……,二是……,……,九是……(多选)p119 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重点)p121 第一段:1.不承认中国人民…………重要认识根源;2.以为不经过…………认识根源。

p125&p126 第二段:领导和团结全国…………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第一,建设…………奋斗目标。

第二,“一个中心…………最主要的内容。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p126-p128 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简答) 1.必须紧紧……这一中心。

2.必须以…………统一起来。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由化。

4.毫不动摇地坚持…………最可靠的保证。

p129 基本纲领: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p132 第二段:1987年4月,……,同年10月,……三步走: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p133 第二段:三步走的意义(了解)第三段:从我国总体上实现的…………等方面。

p134&p135 一是,……。

二是,……。

……。

五是,……第七章p137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如何理解)p138 第二段:改革实质: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走在时代前列。

第三段:改革开放是一场…………基本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年考研政治选择题要点背诵--毛邓三中特(个人版)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同党内一度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斗争,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强调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特别是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坚持实事求是,首先必须解放思想。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毛泽东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概括为中国共产党新的工作作风。

在这三大作风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最根本的。

解放思想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解放思想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1939《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认清中国的国情,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

地主对农民的剥削,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必要的前提。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首要对象。

封建主义是革命的又一主要对象。

官僚资本主义是对象之一。

官僚资本主义是外国帝国主义同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配合,依靠国家政权发展起来的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是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础。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看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甲)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乙)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具有科学的内容.是反对一切封建迷信思想而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及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

1938年《战争和战略问题》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农村,后占城市,作为革命道路确立。

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建军思想的核心,保持军队性质和宗旨的根本前提。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这个宗旨是无产阶级军队区别于中国旧军队的根本标志,一切出发点和归宿点。

国营经济掌握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

个体经济占绝对优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质,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制度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原因在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不能离开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改造而孤立进行。

走互助合作道路。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原则。

不能采取剥夺的方法,只能是引导,说服和教育。

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互助组由几户或十几户农民自愿组成,土地耕畜和其他生产资料仍属农民个人所有,但在生产方面组织起来、互帮互助,是农业合作化的最初过渡形式,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初级社以土地人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实行集体劳动,产品分配采取按劳分配和土地入股分红相结合.耕畜和大农具也付给一定的报酬,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高级社实行生产资料为农民集体所有制,具有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

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获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国家向私营企业投资人股,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和资本家共同所有;企业利润的分配仍为"四马分肥";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定息。

改造出现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矛盾学说,两类矛盾和基本矛盾,"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提出了发展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

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我们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的首要的任务。

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较量中,能否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自己,能否体现出其优越性,最根本的是生产力能否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好更快。

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髙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十七大进一步指出,我国仍处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不够格",也就是不够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的"资格"。

这种"不够格",主要是在物质技术基础方面不够格,也表现在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方面的不成熟不完善。

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生产力落后将长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

"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问题,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党的基本路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1964年周恩来第1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而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1979年12月,邓小平第一次使用了"小康" 的概念。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改革在农村拉开序幕。

以城市为重点的。

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