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题材分类及内容情感 一 览表
诗歌常见题材内容

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虽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禁:消瘦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赏析下面的句子:
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乃,碧波像大匹软缎,荡漾舒展, 船头的水声,船梢摇橹者的断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适。我 不愿进舱去,独自靠前舷而坐。夜间是下过大雨,还听到雷 声。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闪袅,迎面的风又暖又 凉,母亲为什么不来。
虚实结合
题李世南画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简要概括诗歌内容,分析诗歌主要运用的手法
如果只看正文可能会以为诗歌描写了乡村野外的自然风光, 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但看了题目之后,才会明白这是一首 题画诗,描写的是画面图景而非眼前实景。明白了这一点就会自 然想到诗歌中“潺潺水声”、“瑟瑟秋风”、“寺庙钟声”、 “知村近”、“觉寺深”等描写应是 诗人的想象与联想,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由画内想到 画外,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答案 ①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②词人以莲自况,把自己的情志寄托在白莲身上 抒发了自己在明亡之后孤忠自守、洁身自好,保持民族气节,不与异族统治者 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三、咏史怀古诗
题材特征 以历史上的人、物、事为题材,咏叹史实,描写古迹。
内容情感
怀古伤(讽)今、借古伤己。
常用手法 对比、用典、以小见大。
四、送别怀人诗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借送别之景,抒惜别之情
1.依依不舍 2.思念牵挂 3.安慰勉励 4.殷切期望 5.自身的人生感慨
常见古代诗歌的七种类型

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
(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
(3)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
(4)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标志
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
情感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内容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标志
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
情感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六、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内容
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将帅胡人单于等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精品资料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山水田园诗的基本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内容是自然山川与写景的表现手法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诗歌8类题材

诗歌8类题材一、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咏物言志诗是借吟咏自然景物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
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咏物诗的基本特点是“咏物之意不在景,亦不在乎山水之间”,而是别有兴寄,别有怀抱。
咏物言志诗有三种:一是借物以自况,表达自己的志向节操、追求理想、经历处境,这样的咏物诗均是托物言志;二是借物表达对他人他事的看法,是借物抒怀;三是借物来说明一个普世的道理,是借物寓理。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王安石的《梅花》、郑燮的《竹石》、虞世南的《蝉》等均是“咏物言志诗”的典范之作。
1.常见标题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
2.常见意象咏物诗的对象一般是单纯的某物(松竹梅兰、虫鱼鸟兽),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
3.常见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4.常用技法①从描写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②从表现手法看,主要是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和对比。
③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二、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人物的议论、历史陈迹的描绘,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有怀古惜今、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的作用。
1.常见标题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字眼。
2.常见意象①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②发生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淮水。
③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思想情感分类1】1、咏史怀古诗:(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2、边塞征战诗:(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
(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
(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
(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
(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
(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3、山水田园诗:(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
(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4、思乡怀远诗:(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5、赠友送别诗:(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
(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
(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6、思妇闺情诗:(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
(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
(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7、托物言志诗:(1)感慨兴衰。
(2)寄托哀思。
(3)托古讽今。
8、谈禅说理诗: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
9、羁旅行役诗:(1)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
(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表达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10、伤春惜别诗:(1)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2)表达对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11、游仙悼亡诗:(1)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
(2)借助仙境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或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
12、即事感怀诗: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
古诗词题材分类

一些从表面上看起来是闺怨、赠别的诗,因与边 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把它看作边塞诗词 的衍生品。
杂诗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即使是 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 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千古兴亡多少事
怀古咏史诗
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 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 发感慨。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 论事。
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 “怀古”。 手法:借古讽今、古今对比、用典
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杜牧为项羽自 刎而惋惜:“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 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 到项羽失败的必然:“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 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 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②意境特点: 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 生活气息。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 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 钟
五柳、接舆、伯夷、叔齐 、林叟、幽 人、樵夫、寺僧、道人、
(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 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修辞:在古代诗歌中,比喻、拟人,借代、对偶、 对比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要善于发现修辞手 法,并分析作用。
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古诗词题材情感总结

古诗词题材情感总结高考古诗词鉴赏总结题材分类:一、赠友送别诗情感:这类诗多抒写离情别绪,抒发别离的孤苦,表达对朋友亲人或爱人的依恋,对人间种种美好情感的珍惜。
或互相勉励,表明心志。
常见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想象、烘托、比喻等。
意象:阳关、长亭、XXX、南浦、柳岸、流水等。
二、思乡怀人诗情感:思乡指客居在外的人思念家乡亲人,怀人指怀念异地的亲朋好友,思妇闺情诗也在此外。
常见手法:借物抒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想象、用典、修辞等。
意象:杨柳、明月、鸿雁、杜鹃、鹧鸪、双鲤、尺素、梅花、燕子等。
三、羁旅行役诗情感:这类诗多写游客浪子出门在外,眼前景触发了对遥远故乡的思念和温馨家庭的憧憬,以及行旅途中的艰辛与痛苦。
常见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修辞等。
意象:油灯、鸡鸣、车铎、板桥、山路、鸿雁、落日、秋风、孤帆等。
四、忧国伤时诗情绪:类诗抨击统治者花天酒地、荒淫无耻的腐蚀糊口,关心人民的疾苦,对劳动者寄寓了深切同情。
忧虑时局,呼唤光明,表达了炽热的爱国情怀。
常见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等。
意象:神州、山河、草木、征夫、烽火、田稼等。
五、边塞征战诗情感:这类诗或抒发XXX归之苦,或抒发思妇忧亲之情,或抒发边关将士立功边陲之志。
风格或悲壮或凄苦或宏放。
这类诗描写了战役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害,表达了否决战役、向往和平的主题;有的还指出了统治者为争权夺利而不顾百姓死活的残暴本质。
常见手法:借事抒怀、借景抒怀、消息结合、设想、用典、修辞等。
意象:XXX、明月、羌笛、长城、冰雪、羽书、XXX、瀚海、楼兰、单于等。
六、写景咏物诗情感:这类诗作,多以自然界的景物为写作对象,在景物中寄寓诗人的情感,表达诗人的志向。
常见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象征(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视觉与听觉描写、细节描写、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等。
七、咏史怀古诗情绪:这类诗有的借古事、古人、古迹等生发议论,托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的伤感;有的孤影自怜。
古诗题材类型分及感情分析鉴赏

㈢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
①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物是 人非。
②借古讽今、吊古伤己、批判现实。
③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④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 归纳历史规律等。
2、诗歌举例
①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越台揽古(李白)
[例2]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问:作者是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
答:1、诗歌借景抒情,描写江边送客是落寞 凄凉的情景,表达送别时的伤感之情。 2、对比或反衬,用流水自流反衬人之伤心, 用万里青山反衬一叶孤舟,来表达离别时的 伤心落寞孤寂之情。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②借古讽今、吊古伤己、批判现实。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2、诗歌例析
A、对友人留恋、担心或别后牵挂之情
赠别(杜牧)
送 魏二 王昌龄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B、情深意长的勉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C、坦陈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D、借离别抒发人生感慨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

孟浩然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二)边塞军旅诗
反映唐朝边疆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 豪放而见长。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焕等。 感情: 1、反映边塞山川景物、风土人情。 2、表现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意志和豪情。 3、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及其不幸遭遇。 4、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表达对战争的 厌恶,对和平的向往。 王昌龄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
(八)闺怨 诗 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怨”是这类诗的基调。
有浓重的感伤色调,细腻的心理描写。从创作特色上说, 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悠长含蓄,有无 尽之味。 分为闺怨诗、宫怨诗、征妇怨诗、商妇怨诗四类。 古代上流社会的女子常因寂闷孤独而面临美好的春 光想到自己韶华将逝,更加思念离家宦游的丈夫或天 各一方的情人,所以人们就有了“女子伤春”之说 (当然这个“春”可以不指季节,而指恋情)。 伤春伤别诗往往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或表达对 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 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
(一)山水田园诗
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多用白描手法。 感情:1、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 2、对恬淡闲适生活的向往。 3、对现实不满,寄情山水。 4、流露隐逸避世之情。 5、寄寓诗人生活的感悟。 代表作家: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议结合,卒章显志。描写生动。用对比、比喻、象征等手法,突出主题,暗含批评。
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或用古代的人事地物为题。
山水田园诗
1、山川美景--热爱。
2、自由、宁静的田园生活----闲适淡泊
3、厌-官场,归隐。表不满,高洁品格,怀才不遇的苦闷,幽寂高雅。
4、歌颂劳动生活
5、统治者的残暴,农民的艰辛痛苦。
1、比喻、拟人、பைடு நூலகம்张、对比
2、白描与工笔、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类别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常见意象
形式标志
羁旅思乡诗
“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归”
①羁旅愁思:苦,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②思念亲友:热爱与思念。
③宦游之恨:不得重用,怀才不遇,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④征人思乡: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虚实结合;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3、借景抒情,哀乐相衬。
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道人、林叟、樵夫、幽人、
1、山水景物;
2、写农村生活场景、人事物象
3、隐逸环境。
送别怀人诗
1、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浓重的离愁别恨
2、体贴入微的宽慰,情深意长的勉励和赞颂
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前途艰险的担忧
4、坦陈心志的告白,倾吐胸中积愤
5、各向天涯的孤寂、愁绪与思念
咏物言志诗
1、摹形貌神态---表喜爱之情;
2、描品格精神-----寄志;
3、借物暗喻社会,寄褒贬忧愤、感时伤世
托物言志,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对比。
以物为对象,着重描绘物的特征、功用,或着重吟咏某物的精神、品格。
1、以所咏之物为题;
2、以“咏(题、吟)+物”为题。
爱情闺怨诗
1、触迷茫悲凉、寂寥深沉之景,伤离别孤寂之情,衬托。
2、烘托。
3、乐景写哀,反衬。
4、想象(也叫虚实结合)。
柳、酒、月、水;草寄离情、孤飞之雁、清酒、清泪、骊歌(离别之歌)、灞桥、南浦、兰舟、长亭、孤舟、帆棹、古道、冷雨、清猿等。
送别之曲:杨柳、劳歌、阳关、渭城
1、标题有“送”“别”“赠”“酬”等。
3、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
1.《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
2.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1、标题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词。
2、诗中多有与战争有关人事音乐。
政治讽喻诗
恶政、民情
1黑暗政治,朝政得失,----劝谏。
2民生疾苦,表同情。
包括宫怨诗、离妇诗、弃妇诗、别离相思诗。
①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寂寞、冷清(伤春悲秋,夫妻分离,年华空老,孤苦无依,)
②对游子的思念、想望
③对丈夫的关切、牵挂、担忧(怨战)
比喻、对比、衬托、细节描写(动作、心理、神态)
诗中常有“翠楼、绮席、碧纱、鸳被、相思枕、红妆对镜”等带有闺房色彩或带有国人意味的意象。
孤寂哀怨悲苦怀思类意象。
月亮、秋风、秋霜、衰草:梧桐
杜鹃、猿啼: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鸿雁、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
1、旅途物事:如驿站、客舍、登高、望月、忆、思、怀、孤、寄、行、宿、泊舟。
2、时间多为古代节日:如元宵、寒食、中秋、重阳、冬至、除夕。
咏史怀古诗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标题多含“怨、怀、思、别、忆、望夫、叹、闺怨、寄良人、思远”等。
边塞征战诗
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豪迈
1、卫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2、杀敌、无畏的英雄气概。
3、瑰丽、奇异的边塞风光。
4、征人思乡的情感。
5、凄苦哀怨的战争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1、运用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段。
2、用场面描写、景物烘托、虚实结合
①国家——国运衰微,忧国伤时,怀古伤今,劝谏批评
②统治者——昏庸腐朽
③名地——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惆怅,暗含对现实的不满,多借古讽今。
④古人——怀古伤己,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孤寂失意;建立功业的渴望,缅怀之情。
用典、对比、反衬、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烘托、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乐景写哀情
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江水、草、鸟、月、烟云/烟雨、楼台、金陵、六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