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黄生借书说》
《黄生借书说》课文和翻译

《黄生借书说》课文和翻译《黄生借书说》课文和翻译引导语:《黄生借书说》这篇文言文相信很多人都读过,那么有关《黄生借书说》的课文和翻译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黄生借书说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黄生借书说》课文翻译读书人黄允修来(向我)借书。
我把书交授给他并且告诉他说: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认认真真地)去读。
你没听说过那些藏书的人(是怎样读书)吗?《七略》(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四库》(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有《经》、《史》、《子》、《集》四库。
这里《七略》、《四库》都指内府藏书),是天子的藏书,然而天子中读书的人有几个呢?那些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的,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中读书的有几个呢?其余那些祖辈和父辈收藏(的书籍),子辈孙辈随便丢弃的就不用说了。
不只读书是这样,天下的事物(也)都是这样。
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却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担心别人催着要还,因而就显出忧惧的样子,抚摸玩赏那东西久久不能停止,心想:“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给人)拿回去,我不能再看到它了。
黄生借书说原文及翻译

黄生借书说原文及翻译《黄生借书说》选自《小仓山房文集》。
本文以“书非借不能读”为论点,劝勉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怯步不前,也不要因为条件优越而贪图安逸。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黄生借书说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原文: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译文读书人黄允修来(向我)借书。
我把书交授给他并且告诉他说: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认认真真地)去读。
你没听说过那些藏书的人(是怎样读书)吗?《七略》(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四库》(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有《经》、《史》、《子》、《集》四库。
这里《七略》、《四库》都指内府藏书),是天子的藏书,然而天子中读书的人有几个呢?那些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的,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中读书的`有几个呢?其余那些祖辈和父辈收藏(的书籍),子辈孙辈随便丢弃的就不用说了。
不只读书是这样,天下的事物(也)都是这样。
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却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担心别人催着要还,因而就显出忧惧的样子,抚摸玩赏那东西久久不能停止,心想:“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给人)拿回去,我不能再看到它了。
黄生借书说文言文的翻译

黄生借书说文言文的翻译导读:黄生借书说清代:袁枚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译文读书人黄允修来(向我)借书。
我把书交授给他并且告诉他说: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认认真真地)去读。
你没听说过那些藏书的人(是怎样读书)吗?《七略》(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四库》(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有《经》、《史》、《子》、《集》四库。
这里《七略》、《四库》都指内府藏书),是天子的藏书,然而天子中读书的人有几个呢?那些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的,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中读书的有几个呢?其余那些祖辈和父辈收藏(的书籍),子辈孙辈随便丢弃的就不用说了。
不只读书是这样,天下的事物(也)都是这样。
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却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担心别人催着要还,因而就显出忧惧的样子,抚摸玩赏那东西久久不能停止,心想:“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给人)拿回去,我不能再看到它了。
”如果(这东西)已经被我所拥有,(我)一定会(把它)捆扎好放在高处,保存起来,说一声“姑且等到另外的日子再看吧。
黄生借书文言文翻译

原文:黄生借书,必择其善者而读之。
非独读之,又必求其理。
求其理,必求其所以然。
故读《诗》,求其义;读《书》,求其理;读《春秋》,求其事;读《礼》,求其仪;读《乐》,求其音。
凡读书,无不宜求其理也。
读书之道,贵在循序渐进。
黄生读书,先从《诗》始,次及《书》、《春秋》、《礼》、《乐》,终至《易经》。
由浅入深,由简及繁,循序渐进,故能通其理。
读书之余,黄生常与友论道。
一日,友人问曰:“子何为而读书?”黄生答曰:“读书,所以求道也。
道者,事物之理也。
求道,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
”友人又问:“子既知读书求道,何不遍读群书?”黄生笑曰:“吾非不欲遍读群书,然力有未逮。
是以先求其理,然后博观而约取,乃能识其本末。
”友人复问:“子谓何书为善?”黄生曰:“善书者,非必鸿篇巨制,亦非必名山大川之记。
善书者,必有益于身心,有裨于世道者也。
”友人曰:“吾闻子借书,必择其善者而读之。
敢问子所借何书?”黄生答曰:“吾所借者,非他,乃《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也。
”友人叹曰:“善哉!四书者,圣贤之书也。
子能读之,必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矣。
”黄生借书,虽未遍读群书,然能择善而从,求其理,循序渐进,终有所得。
其读书之道,实为后世学者之楷模。
翻译:黄生借书,必定选择那些优秀的书籍来阅读。
不仅阅读,还必须寻求其中的道理。
寻求道理,必须探究其之所以然。
因此,阅读《诗经》,寻求其意义;阅读《尚书》,寻求其道理;阅读《春秋》,寻求其事件;阅读《礼记》,寻求其礼仪;阅读《乐经》,寻求其音乐。
凡是阅读,无不适宜寻求其道理。
阅读的方法,贵在循序渐进。
黄生阅读,先从《诗经》开始,接着阅读《尚书》、《春秋》、《礼记》、《乐经》,最后达到《易经》。
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因此能够通晓其中的道理。
阅读之余,黄生经常与朋友谈论道理。
有一天,朋友问道:“你为什么要读书?”黄生回答说:“读书,是为了寻求道理。
道理,是事物之间的规律。
【黄生借书说原文及翻译】黄生借书说古诗原文与翻译

【黄生借书说原文及翻译】黄生借书说古诗原文与翻译黄生借书说清·袁枚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注释:[1]选自《小仓山房文集》。
[2]生:古时对读书人的通称。
[3]授:交给,交付。
[4]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您”。
[5]七略四库,天子之书:七略四库是天子的书。
西汉末学者刘向整理校订内府藏书。
刘向的儿子刘歆(xīn)继续做这个工作,写成《七略》。
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有经、史、子、集四库。
这里七略四库都指内府藏书。
[6]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那汗牛塞屋的是富贵人家的藏书。
这里说富贵人家藏书很多,搬运起来就累得牛马流汗,放置在家里就塞满屋子。
汗,动词,使……流汗。
[7]祖父:祖父和父亲。
“祖父”相对“子孙”说。
[8]弃者:丢弃的情况。
[9]无论:不用说,不必说。
[10]然:这样。
[11]夫(fú)人:那人。
指向别人借书的人。
[12]强(qiǎng):勉强。
[13]惴惴(zhuì):忧惧的样子。
[14]摩玩:摩挲(suō)玩弄,抚弄。
[15]业:业已、已经。
[16]高束:捆扎起来放在高处。
束,捆,扎。
[17]庋(guǐ):放置、保存。
黄生借书说_袁枚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黄生借书说_袁枚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在平日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生借书说_袁枚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黄生借书说清代袁枚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译文读书人黄允修来(向我)借书。
我把书交授给他并且告诉他说: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认认真真地)去读。
你没听说过那些藏书的人(是怎样读书)吗?《七略》(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四库》(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有《经》、《史》、《子》、《集》四库。
这里《七略》、《四库》都指内府藏书),是天子的藏书,然而天子中读书的人有几个呢?那些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的,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中读书的有几个呢?其余那些祖辈和父辈收藏(的书籍),子辈孙辈随便丢弃的就不用说了。
不只读书是这样,天下的事物(也)都是这样。
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却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担心别人催着要还,因而就显出忧惧的样子,抚摸玩赏那东西久久不能停止,心想:“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给人)拿回去,我不能再看到它了。
袁枚《黄生借书说》原文及译文

袁枚《黄生借书说》原文及译文袁枚原文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1-6]翻译读书人黄允修前来借书,随园的主人把书交给他并告诉他说:我年少时爱好读书,但是家里贫困,很难得到书读。
有个姓张人家藏书很多。
(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
我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就)像这样。
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
做了官以后,薪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屋里)到处都堆放满了,蠹虫丝迹,时常覆盖书册。
这样以后我(才)感叹借书读的人是(那么)用心专一,而自己年少时候的光阴是(多么)值得珍惜啊!现在姓黄的书生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不过我,把书公开,慷慨出借和姓张的吝惜书籍,(不肯出借),似乎并不相同。
这样看来,那么是我本来不幸遇到姓张的,然而姓黄的书生本来幸运遇到我吗?(黄生)懂得了(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也一定会专心,而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
(我)写下这一篇说,让(它)同(出借的)书一起(交给黄生)。
黄生借书说_文言文翻译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良弟,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影相吊。
又尝谓人曰:“吾少时好学,家虽贫,不敢不以书为业,故虽贫,而读书未尝辍也。
”一日,有黄生者,过余门,见余读书,问余:“子何书而读之?”余答曰:“《论语》也。
”黄生曰:“吾亦欲读《论语》,然吾家贫,无书可借,奈何?”余曰:“吾有一藏书,愿借子读。
”黄生喜,受而读之。
黄生读《论语》数月,觉其义理深邃,遂欲借余之书,以广其见闻。
余曰:“子欲借吾书,吾甚愿之,然吾书非易得之物,子必慎视之。
”黄生诺之。
自是之后,黄生每至余处,必先问余书,然后借之。
余亦乐而与之,不复计其有无。
黄生得书,日夜读之,不遗余力。
余见其勤,亦助之讲论,相与为友。
未几,黄生学问大进,为余言其心得,余亦心悦之。
黄生曰:“吾之得书,实由子之惠,吾将终身不忘。
”余曰:“子之勤学,吾亦心羡之。
吾虽贫,而得子为友,亦足以自慰矣。
”后余家稍裕,欲购新书以广其学。
黄生闻之,曰:“吾闻子欲购新书,吾愿助子。
”余曰:“子何能助我?”黄生曰:“吾虽贫,而愿以吾所读之书,尽赠子。
”余大喜,受而藏之。
自此,余与黄生益相亲善,相与游学,无虚日。
余尝谓人曰:“吾之所以得书,皆黄生之力也。
吾虽贫,而得黄生为友,吾之幸也。
”译文:我小时候就喜欢读书,但家境贫寒,难以得到书籍。
有个叫张良的人的弟弟,藏书非常丰富,我去向他借书,他却不愿意借给我,回来后我感到非常孤独。
我曾对别人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虽然家里贫穷,但我不敢不以读书为业,所以虽然贫穷,但我从未停止过读书。
”有一天,有个叫黄生的年轻人路过我家门口,看到我在读书,便问我:“你读的是什么书?”我回答说:“是《论语》。
”黄生说:“我也想读《论语》,但我家里贫穷,没有书可借,怎么办呢?”我说:“我有一本藏书,愿意借给你读。
”黄生很高兴,接过书就去读了。
黄生读了几个月的《论语》,觉得其中的义理非常深刻,于是想要借我的书,以拓宽自己的见识。
我说:“你想要借我的书,我非常愿意,但我的书并不容易得到,你必须小心对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黄生借书说》
黄生借书说作者:袁枚
原文OriginalText
译文TranslatedText
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年轻人黄允修来借书。
随园主人我把书交给他并且告诉他说:
“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好好地去读。
您没有听说过那些收藏书籍的人的事吗?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但是天子中读书的人又有几个?搬运时使牛累得出汗,放置在家就堆满屋子的书是富贵人家的书,但是富贵人家中读书的又有几个?其余像祖辈父辈积藏许多图书、子辈孙辈丢弃图书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这样。
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会担心别人催着要回,就忧惧地摩挲抚弄那东西久久不停,说:‘今天存放在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看到它了。
’如果已经被我占有,必定会把它捆起来放在高处,收藏起来,说:‘暂且等待日后再看’如此而已。
”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我小时候爱好书籍,但是家里贫穷,难以得到书读。
有个姓张的人收藏的书很多。
我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就在梦中还出现那种情形。
求书的心情迫切到这种程度。
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认真深思并记住。
做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一堆堆地装满书册,(由于长期不翻阅)以至白色的蠹虫和虫丝,时常沾满书本。
这样以后才慨叹借书的人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代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现在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的书借给别人同别人共用和姓张的人吝惜自己的书籍好像不相同。
既然这样,那么我本来不幸是遇到姓张的呢,姓黄的年轻人本来幸运是遇到了我呢?懂得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一定会专心,并且他还书一定会很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写了这一篇借书说,让它同出借的书一起交给姓黄的年轻人。
【注释】
[1]选自《小仓山房文集》。
[2]生:古时对读书人的通称。
……
[3]授:交给,交付。
[4]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您”。
[5]七略四库,天子之书:七略四库是天子的书。
西汉末学者刘向整理校订内府藏书。
刘向的儿子刘歆(xīn)继续做这个工作,写成《七略》。
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有经、史、子、集四库。
这里七略四库都指内府藏书。
[6]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那汗牛塞屋的是富贵人家的藏书。
这里说富贵人家藏书很多,搬运起来就累得牛马流汗,放置在家里就塞满屋子。
汗,动词,使……流汗。
[7]祖父:祖父和父亲。
“祖父”相对“子孙”说。
[8]弃者:丢弃的情况。
[9]无论:不须说,不用说,不必说。
[10]然:这样。
[11]夫(fú)人:那人。
指向别人借书的人。
[12]强(qiǎng):勉强。
[13]惴惴(zhuì):忧惧的样子。
[14]摩玩:摩挲(suō)玩弄,抚弄。
[15]业:业已、已经。
[16]高束:捆扎起来放在高处。
束,捆,扎。
[17]庋(guǐ):搁起来。
[18]姑:姑且,且。
[19]俟(sì):等待。
[20]异日:日后,将来。
[21]尔:而已。
[22]难致:难以得到。
[23]与:给。
[24]形诸梦:形之于梦。
在梦中现出那种情形。
形,动词,现出。
诸,等于“之于”。
[25]切:迫切。
[26]如是:这样。
[27]故有所览辄省(xǐng)记:(因为迫切地要读书,又得不到书。
)所以看过的就记在心里。
省,明白。
[28]通籍:出仕,做官。
做了官,名字就不属于“民籍”,取得了官的身份,所以说“通籍”。
这是封建士大夫的常用语。
籍,民籍。
通,动词,表示从民籍到仕宦的提升。
[29]俸:俸禄,官吏的薪水。
[30]落落:堆积的样子。
[31]索蟫(yín):白鱼,指书里的蠢虫。
[32]灰丝:指虫丝。
[33]卷(juàn)轴:书册。
古代还没有线装书的时期,书的形式是横幅长卷,有轴以便卷起来。
后世沿用“卷轴”称书册。
[34]少时:年轻时。
[35]岁月:指时间。
[36]类:似、像。
[37]公:动词,同别人共用。
[38]吝:吝啬。
[39]归:还。
[40]为一说,使与书俱:作一篇说,让(它)同(出借)的书一起(交给黄生)。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