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活动性肺结核的影像评价与诊断要点分析
结核病诊断标准2018解读

7
2021/10/10
光线明亮处,观察者要端平受试者的手臂 遇红晕与硬结不一致,以手触摸,确定硬 结界限 判断反应大小以硬结为准 用透明尺测量硬结纵横径
记录方式:横径数×纵径数(mm) 如有水泡、丘疹、淋巴管炎等反应,也 应在记录大小以后注明。
8
2021/10/10
3、结果判定
72 h(48 h~96 h)检查反应。以皮肤硬结为准
结核病分类、诊断标准解读
结核科
1
2021/10/10
框架
结核病分类标准(WS196-2017) 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17)
2018年5月1日实施
2
解读
•技术要点 •更新意义
2021/10/10
结核病分类标准(WS196-2017)概略图
结核病分类标准 WS196-2017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 肺外结核病
活动性结核病
非活动性结核病
肺结核
结核病变发生于 肺、气管、支气管和胸膜
非活动性 肺外结核病
非活动性 肺结核病
按病原学检查结果
涂片阳性肺结核 涂片阴性肺结核 培养阳性肺结核 培养阴性肺结核 分子生物学阳性肺结核 未痰检肺结核
按耐药状况
非耐药结核病 耐药结核病 单耐药结核病 多耐药结核病 耐多药结核病 广泛耐药结核病 3 利福平耐药结结核病病原学检测
1)细菌学检查
涂片显微镜检查:包括萋-尼氏抗酸染色、荧光染色显微镜检查 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痰标本分枝杆菌固体培养基培养、液体培养基培 养
2)分子生物学检查
分枝杆菌核酸检测
(包括:脱氧核糖核酸及核糖核酸检14 查)
2021/10/10
3、影像学检查
基于影像学特征把握非活动性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要点

6)?
4)J以上的活动性肺结核合并FIFI-6约()J 可能是单纯性结核性胸膜炎的后遗症也可由支气
的 患者 FIFI E=>表现正常EF检查可明显提高 管胸膜瘘胸膜下肺脓肿破裂胸部淋巴结或膈肌下
FIFI的诊断特异性EF检查及三维重建不仅可 结核直接局部扩散引起也可能是远处的血行播散
摄片'<@A0B=2C9D%E=>(在空间和密度分辨率的不 玻璃影"空洞"叶段性肺实变"支气管壁增厚及肿块
足%多不作为病灶活动性的评价手段#-26$&目前%肺 样病变%多数患者为多种病变同时存在%活动性病变
结核病变活动性的影像学研究主要集中于EF和正 吸收和缩小成为肺结核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观察指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G7F(2EF检查&我国将 肺结核分为4种类型%即!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 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气管"支气管结核和结核 性胸膜炎#($&非活动性肺结核影像学研究应包含肺 结核的4种类型所涉及的器官%笔者基于肺结核分 型涵盖的部位'包括肺"淋巴结"气管"支气管"胸膜( 分别进行总结和归纳&
'-*)J(%软件定量测量停药时间点和随访时间点病 关#3%(?$%但成人原发性肺结核也可见于非免疫抑制
变长径和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来看残留病 者#(,$)成人原发性肺结核是否和儿童原发性肺结核
变的大小和体积有进一步缩小趋势%和之前的研究 的发病机制相同尚无明确定论&
类似&除形态特点外%作者重点关注了非钙化病变 淋巴结是HFI持续存在"传播和症状复燃的
的密度特点%发现大部分病灶内可见不同程度钙化% 部位之一&肺结核病灶中的HFI可沿淋巴道感染
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

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肺结核(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感染人体的呼吸系统,尤其是肺部。
影像学技术在肺结核的诊断和随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肺结核的常见影像学特征,并阐述不同类型肺结核在影像学上的表现。
1. 常见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1.1 病灶分布肺结核病灶通常主要分布在肺尖、肺尖后段和上叶后段,并可累及其他肺叶。
肺结核病灶多呈片状、斑点状或结核球状,大小不一。
同一患者可见单发或多发病灶。
1.2 肺段支气管阻塞征肺结核的病变可导致细支气管痉挛、狭窄或阻塞,进而出现肺段或肺叶的支气管扩张。
这种现象称为肺段支气管阻塞征,通常在X线胸部透视图上表现为肺段或肺叶的透亮影。
1.3 钙化灶肺结核病灶中的结核球在病程进展过程中可发生钙化。
钙化灶在X线胸片上呈结节状高密度影,CT扫描可清晰显示,有助于结核球的诊断。
1.4 弥漫性粟粒型结核弥漫性粟粒型结核是肺结核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影像学特征为大量粟粒状结节病灶分布于双肺,并可伴有胸膜和纵隔淋巴结的增大。
在胸部X线片上呈现为密度均匀增高,类似于粟粒散布于胸廓。
2. 不同类型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2.1 原发性肺结核原发性肺结核通常指初次感染结核杆菌的病例。
影像学上,原发性肺结核可表现为以下特征:- 肺门淋巴结增大:原发性肺结核时,肺门周围的淋巴结往往首先受到感染,可出现淋巴结增大。
- 核心型肺炎:病灶位于肺尖或肺尖后段,呈结节状高密度影,周围可有炎症性浸润和病灶周围卫星灶。
- 肺内斑点状病灶:出现在肺总末梢的小片状病灶,大小约为1-5mm,呈小点状高密度灶。
2.2 继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通常是指病程迁延的、病灶转移的或反复活动的肺结核。
影像学上,继发性肺结核可表现为以下特征:- 空洞形成:病灶坏死液化,形成空洞,直径多为1-4cm。
空洞的壁薄而光滑,周围常有较多的纤维增生和瘢痕形成。
- 闭塞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病灶累及支气管,导致支气管狭窄或阻塞,形成闭塞性支气管炎表现。
肺结核的影像诊断分析

病率明显提高的趋势 , 大量数据表明我 国仍属肺结核高流行地区l 。肺结 J j 核的诊断中, 除临床症状和体征、 结核菌痰检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肺、 胸膜 活检 提供 重要 的依 据 外 , X线 和 C T等 影像 学 检 查 是 最 常用 的 检查 。 对 于肺 结 核的成 年 人患者 , 部 位 多 为 上 肺 野 , 生 较 为 熟 悉 而 较 易诊 断 , l 病变 医 但临 床上 还 因病变 部位 和 临床 表现 不 典 型 而导致 误 诊 。
【 关键词】 肺结核 ; x线;T检 查 C di1 .9 9 in 10 o:0 36 ̄.s .0 6—15 .0 0 1 .4 s 99 2 1. 14 7
文章 编号 : o l 6—15 (00) 1 4 6一 i o 99 2 1 一1 —33 O
肺 结核 是我 国 的最 常见 的慢 性 传 染 病 之 一 , 重 威 胁 着 我 国 人 民 的身 严 3 2 1 各 型肺 结 核 的 X线 表 现 : 原 发 型 肺 结 核 : 发 性 肺 结 核 多见 . . ① 原 体 健康 。近 年来 , 随着人 口的 流 动性加 剧 和 免 疫 缺 陷病 的增多 , 结 核 的发 于 婴幼 儿 , 括原 发 综 合征 和 支 气 管 淋 巴 结结 核 。典 型 的 X线 表 现 为局 限 肺 包
一
肺结核的影 像诊 断分析
刘建成
福 建省 厦 门市 翔安 区 同民医 院影像 科 , 建 的影像诊 断。方法 :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 年至20 05 09年收治的 12 5 例肺结核患者的影像诊断的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 中空
洞 2 (7 1 )胸 腔 积 液 1 ( 18 ) 结核 球 8例 ( .% ) 较 多的 分布 于 两肺 上 叶和 右上 叶 。结 论 : 像诊 断在 肺 结核 的诊 断过 程 中有 重要 意 义。 6例 1.% , 8例 1.% , 52 , 影
不典型肺结核病的CT影像诊断特征分析

不典型肺结核病的CT影像诊断特征分析肺结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多发病,其中典型肺结核可根据病灶形态、好发部位等肺部影像表现进行诊断,而不典型型肺结核并未表现出肺结核病的典型症状,影像检查存在一定难度,易被误诊,影响正常治疗。
而CT在不典型肺结核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不典型肺结核;CT;影像特征肺结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在结核病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主要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结核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其中老年患者发病率最高,然而在临床上往往由于结核病表现不典型,极易出现误诊,这一现象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本文则重点探讨不典型肺结核病的CT影像诊断特征及意义。
1、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特征典型肺结核主要是指具有典型肺结核症状表现的,例如咳嗽、咳痰、咳血、夜间盗汗、午后低烧以及胸闷胸痛等,此类疾病具有明显典型性,因此比较容易诊断。
而不典型肺结核主要是指在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胸部影像等方面无典型表现的肺结核疾病。
其临床表现表现多种多样,与任何肺病相似,容易误诊、漏诊,导致不良后果。
部分患者在患病后会表现出咳血、咳嗽、声音嘶哑、吞咽困难以及喘鸣、四肢乏力、胸闷、胸痛等症状[1],容易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疾病;另一部分患者则有发热、寒战以及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容易误诊为肺部感染;甚至还有部分患者无任何临床表现,相应增加了诊断难度。
因此,在临床诊断中,若发现有以上临床症状时,则可以考虑为肺结核,通过影像检查有异常时,则应该进一步结合临床检查来对疾病做出准确的判断。
2、不典型肺结核的CT诊断方法及影像学特征肺结核病灶多发生于2肺上叶的尖后段、肺尖、下叶背,通常由增殖、空洞、渗出、干酪等基本病理变化组成,X线表现及基本病理改变复杂。
在肺结核诊断中,常用的診断方法是痰检和胸片检查。
但是,近几年,随着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老年患者、肺非结核性分支杆菌患者的增多,该疾病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2]。
不典型肺结核患者X线表现分析

不典型肺结核患者X线表现分析摘要目的对不典型肺结核患者X线影像特征表现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诊断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X线影像资料,总结不典型肺结核患者X线影像特征。
结果57例患者中病灶位于左肺上叶13例,X线检出13例(100.0%);病灶位于左肺下叶8例,X线检出7例(87.5%);病灶位于右肺上叶9例,X线检出9例(100.0%);病灶位于右肺中叶5例,X线检出4例(80.0%);病灶位于右肺下叶12例,X线检出11例(91.7%)。
病灶位于左肺门3例,X线检出3例(100.0%);病灶位于右肺门6例,X线检出5例(83.3%),病灶位于下纵隔1例,X线检出1例(100.0%)。
X线片显示孤立性肿块位于肺门或纵隔12例,模糊、紊乱纹理或条索状影与结节现于肺门外或下方7例,小斑片状影位于肺下叶15例,通过X线片能观察到厚壁大空洞3例,双肺存在多发结节9例,大片状阴影现于中、下肺叶或舌叶8例,肺内肿块直径>4 cm 3例。
结论X线影像特征缺乏特异性的不典型肺结核临床诊断难度较大,为保证临床诊断准确性,建议医生基于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与生化检查联合X线片诊断不典型肺结核。
关键词不典型肺结核;X线片;影像特征表现肺结核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属临床上的呼吸系统类疾病,其传播途径多样,传染能力强。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加剧,空气质量下降,气候特征改变,人口流动性增大,在此背景下我国肺结核发病率一路攀升。
早期确诊与有效干预对肺结核疫情防治意义重大,X线仍是目前诊断肺结核的首选方法,对于临床症状表现与X线影像特征表现典型的肺结核临床诊断并无多大难度,单棘手的是临床症状无典型性,X线影像特征表现缺乏特异性的不典型肺结核诊断起来就比较困难[1-3]。
作者从分析不典型肺结核患者X线影像特征表现着手,总结不典型肺结核X线特征为提高临床诊断率积累相关经验。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16年7月~2017年3月本院接诊的57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X线影像资料。
结核病分类及诊断

– 机体内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但没有发生临床结核病,没有临床 细菌学或者影像学方面活动结核的证据。
结核感染标准
• 判读如下:
– a) 一般情况下,在没有卡介苗接种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干扰时, PPD反应硬结≥5 mm应视为已受结核菌感染;
– b) 在卡介苗接种地区和或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流行地区,以PPD 反应≥10 mm为结核感染标准;
肺结核诊断
临床诊 断病例
肺结核诊断
• 肺结核 :
– 发生在肺组织、气管、支气管和胸膜的结核病变。
• 诊断依据
– 流行病学史:有肺结核患者接触史。 – 临床表现:咳嗽、咳痰≥2周,或痰中带血或咯血为肺结核可疑症
状。 – 胸部影像学检查:
• 原发性肺结核 •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 继发性肺结核 • 气管、支气管结核 • 结核性胸膜炎
分子生物学检查。 – 肺外结核的病原学分类参照执行。
按耐药状况
• 非耐药结核病
– 结核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在体外未发现对检测所使用的抗结 核药物耐药。
• 耐药结核病
– 结核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在体外被证实在一种或多种抗结核 药物存在时仍能生长。
按耐药状况
• 耐药结核病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a) 单耐药结核病:指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 – b) 多耐药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种以上的一线抗结核药物耐
按耐药状况
单耐药
活动性结 核病
耐药结核 病
非耐药结 核病
多耐药
耐多药
广泛耐药
利福平耐 药
按治疗史
• 初治结核病:初治患者指符合下列情况之一:
– a) 从未因结核病应用过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患者; – b) 正进行标准化疗方案规则用药而未满疗程的患者; – C) 不规则化疗未满 1 个月的患者。
肺结核不典型影像学表现的分析与诊断

一、与肺结核表现极其相似的肺部炎性病变尽管肺结核的表现多具有一定特点,但部分肺部炎症性病变在影像上却往往与肺结核的表现极其相似,虽然两者病理解剖学构成迥然不同,但呈现相同影像表现者在临床屡见不鲜。
因此,肺部炎症性病变应该是临床诊断中最常见和最需要与肺结核病变鉴别的疾病,尤其是继发性肺结核。
在影像诊断中,鉴于肺结核和肺部炎症性病变病理变化的不同,通常是立足于评价肺部影像以多种形态共存的特点来确定继发性肺结核的诊断,而以相对均一性的特点来诊断非特异性炎性病变。
由于引起肺部炎症性病变的病原很多,包括细菌、病毒和霉菌等,仅从影像学角度有时也往往难以确诊,应该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各种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必要时可进行抗感染试验性治疗,以进行动态观察。
现将在影像表现上与肺结核病变极其相似的肺部炎症性病变等例举如下:A BC例1、男30岁图A胸片显示两肺弥漫性粟粒结节影,以两中下肺野分布为甚,部分结节有融合表现。
图B、C:CT扫描显示两中下肺弥漫分布的粟粒结节影,呈对称性较均匀分布,结节边缘大多数清楚,仅基底段结节有融合倾向,并可见小叶间隔增厚。
本例在影像诊断上首先考虑为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但各种肺结核相关检查均阴性,最后经血清肺军团菌抗体检测多组指标阳性,最终诊断为“军团菌肺炎”。
A BC D例2、女27岁图A胸片显示左肺上叶尖后段大片状阴影,病灶密度不均匀,似有结节样改变,与继发性肺结核极其相似。
图B胸片显示:经抗炎治疗一周后,左肺上叶病灶大部分吸收,但仍可见结节样及少许索条样阴影。
图C、D:继续抗炎治疗一周后,左肺上叶病灶基本吸收,仅残留少许淡片状阴影,CT扫描显示主动脉弓旁可见片状毛玻璃样阴影。
本例在最初的影像表现上近似于继发性肺结核,虽痰涂片结核菌阴性,但抗炎试验治疗病灶短时间内逐渐吸收消失,支持了“肺部非特异性炎症”的诊断。
A BC D例3、男44岁,图A:胸片显示左肺下叶尖段结节及斑片状阴影,病灶密度不均匀,似可见局限性低密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