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察设计例题

合集下载

道路勘测例题

道路勘测例题
HZ= K2+244.150 + 121.049 = K2+365.199
例6: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40KM/h。JD1TA里程为
K0+580,αAZ=11˚ 24’36”,基线长115.68米,αBZ=9˚ 32’26”,拟设半径400米。请自定缓和曲线长度,并求主 点桩里程。(i拱=1.5%, i超=2.0%,B=7.0,p=1/100) 1. 求Lc。 (式3.39) Lc=7*0.035/(1/100) =24.5米,取整为 25米; 2. 无加宽,故Lj=0; 3. 表3.6:最小缓和长度=35米。故应取Ls=35米。 4. 求得: L=181.262,T=91.480,E=6.909,T1=37.857,T2=27.478 ZH=542.143 HY=577.143 YH=688.405 HZ=723.450 5. 若要线形比例适当,即Ls≈Ly, 试算后,取Ls=70米, 则: L=216.262,T=109.043,E=7.299,T1=55.420,T2=45.041
习题6:(2分) 某二级公路部分纵坡设计为:i1 =5%,
i2= –3%,变坡点桩号K3+565,高程1658.452,设 竖曲线R=1500米。求下列桩号的设计高程。
坡度/坡长 竖曲线要素 未设竖曲线的设计高
改正 值
桩号 K3+500
+520 +540
改正后的设计高
R=1500
+560
+580 +600 +620
2 2
竖曲线起点桩号 K1+256.387 – 22.5=K1+233.887
竖曲线止点桩号
K1+256.387+22.5=K1+278.887

道路勘测设计 平面设计例题

道路勘测设计   平面设计例题
• 1.设计交点1平曲线 1 R1=300,Ls1=65(题目给出) 2930 • • 代入公式:
Ls Ls q 2 240R 2
L Ls p s 24R 2384R 3
2 4
a T ( R p )tg q 2
E ( R p) sec a R 2
L (a 2 0 )

180
R 2 Ls
0 28.6479
Ls R
J 2T L
• 可以得到T1=111.625;E1=10.830;L1=219.162;J1=3.789 • ly:ls=1.37(满足1~2); 2.设计交点2:
2.1初步确定R、Ls 由规范知,二级公路的圆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的一般最小值为:
• 例3、S型曲线设计——总思想:逐步迭代

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回旋线连接的组合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


适用条件:
即半径及缓和曲线长 相等
(1)S型相邻两个回旋线参数A1与A2宜相等。当采 用不同的参数时,A1与A2之比应小于2.0,有条件时以 小于1.5为宜。 (2)在S型曲线上,两个反向回旋线之间不设直线, 是行驶力学上所希望的。不得已插入直线时,必须尽 量地短,其短直线的长度或重合段的长度应符合下式: A1 A2 l (m) 40 式中:l——反向回旋线间短直线或重合段的长度。


解:(1)计算确定缓和曲线长度Ls1、Ls2:
令两曲线的切线长相当,则取T1=407.54/2=203.77m
按各线形要素长度1:1:1计算Ls1:
Ls1=αR/2=12.2420×π/180×1200/2=129.91 取Ls1=130m 则经计算得,T1=195.48m < 407.54/2=203.77m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道路交叉设计1.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答: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1)保证车辆与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短的时间顺利通过,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能适应各条道路的行车要求;(2)正确设计交叉立面,保证转弯车辆的行车稳定,同时符合排水要求。

2.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1)正确选择交叉口的形式,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2)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施;(3)验算交叉口行车视距,保证安全通视条件;(4)交叉口立面设计,布置雨水口和排水管道。

3.平面交叉口的型式有哪些?其适用范围如何?答:常见的交叉口型式有:十字型、T字型、X字型、Y字型、错位交叉和多路交叉(五条或五条以上道路的交叉口)等几种。

(1)十字型交叉口是最基本的平面交叉口型式。

它型式简单,交通组织方便,街角建筑易处理,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同等级或不同等级道路的交叉。

(2)X字型交叉口是两条道路以锐角或钝角斜交。

当相交的锐角较小时,将形成狭窄的交叉口,对交通不利(特别对左转弯车辆),锐角街口的建筑也难处理。

所以,当两条道路相交,如不能采用十字型交叉口时,应尽量使相交的锐角大些。

(3)T字型交叉口、错位交叉口和Y字型交叉口均用于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的交叉,主要道路应设在交叉口的直顺方向。

在特殊情况下,例如一条尽头式干道和另一条滨河主干道相交,两条主干道亦可设计成T字型交叉。

必须注意的是,不应该为了片面地追求道路的对街景处理而把主干道规划和设计成错位交叉,致使主干道曲折,影响了主干路车辆的畅通。

(4)复合交叉口是多条道路交汇的地方,容易取得突出中心的效果,但用地大,并给交通组织带来很大困难,采用时必须慎重考虑。

其中最基本的型式是T字型交叉和十字型交叉,其他形式可以看作是由这两种型式变形而成的。

由于这两种交叉型式简单、视线良好、行车安全、用地经济,故我国各类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平面交叉口大多数采用这两种型式。

但应注意下列情况下的平面交叉口应避免采用T字型交叉和十字型交叉这两种型式。

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引言
道路勘测设计是建筑工程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涵盖道路工程勘测、设
计及施工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主要介绍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版中的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版课后练习题
第一章
1.计算标高为300.00米的点在等高线(断面距为20米)上的投影长度。

答案:10米
2.某平面图比例尺为1:4000,某线段距离为300米,其在图上的长度
为多少?
答案:0.075米
第二章
1.求垂足高差为3m,边坡坡度为1:1的边坡高为多少?
答案:5.657m
2.一辆车所通过一段道路的沿线里程为4000m,根据该路段纵坡梯度的
要求,它应当超高原点多少?若某一中央桥距路线起点的里程为2200m,同
时已知其平均高程,求两端的高程值。

答案:96.57m,168.78m,174.65m
第三章
1.求某一房屋的建筑用地面积,东西距为18m,南北距为12m,距东南
角10m处的点标高为25.21m,距西北角15m处的地面高程为25.73m,并已知地形分别为1级、2级、3级,距形分别为400m²、300m²、200m²。

答案:216m²
2.一条规划红线内的机场跑道,总长为3500m,顺坡边坡为3%,倒坡边
坡为1%,那么,梯度点高差为多少m?
答案:36.11m
结论
通过上述课后练习题及对应的答案,我们可以了解到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版中各章节所涉及的知识及计算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道路勘测设计》题集

《道路勘测设计》题集

《道路勘测设计》题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在进行道路选线时,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必须考虑的自然条件?( )A. 地形地貌B. 气候条件C. 土壤地质D. 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答案:D)2.道路纵断面设计中,确定最大纵坡的主要依据是下列哪一项?( )A. 车辆的动力性能B. 道路的美学要求C. 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宽度D. 道路横断面的宽度(答案:A)3.在道路平面设计中,交点法主要用于哪种类型的道路设计?( )A. 直线型道路B. 曲线型道路,特别是山区道路C. 高速公路的直线段D. 城市道路的交叉口设计(答案:B)4.下列哪一项不是道路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 )A. 车道宽度的确定B. 边坡坡度的设计C. 路肩宽度的设置D. 道路沿线景观规划(答案:D)5.道路勘测中,使用全站仪主要是为了测量哪些数据?( )A. 道路的长度和宽度B. 道路的横向坡度和纵向坡度C. 道路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和高差D. 道路两侧植被的种类和密度(答案:C)6.在进行路线方案比选时,下列哪个不是常用的评价指标?( )A. 工程造价B. 施工难度C. 路线长度D. 道路沿线的广告收入(答案:D)7.道路定线时,为避免大填大挖,通常应遵循的原则是?( )A. 尽量沿等高线布线B. 尽可能穿越山脊线C. 不考虑地形,直接连接两点最短距离D. 优先考虑道路美学,忽视工程造价(答案:A)8.在道路设计中,排水系统的设计主要考虑的是下列哪个因素?( )A. 道路的美观B. 道路的通行能力C. 道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D. 道路沿线的商业开发(答案:C)9.下列哪一项不是道路交叉设计的基本原则?( )A. 保证交通流畅B. 减小占地面积C. 提高道路景观价值D. 确保行车安全(答案:C)10.在进行道路线形设计时,关于直线与曲线的组合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直线段不宜过长,以免驾驶员视觉疲劳B. 曲线段应合理设置,以适应地形和交通需求C. 直线与曲线之间应平滑过渡,避免突兀D. 为追求道路美观,应多使用曲线,少使用直线(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35分)1.道路勘测设计中,_________是确定道路中线位置及其空间几何形状的工作,它是道路设计的基础。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

1. 道路勘测中,下列哪项是确定道路中线平面位置的主要方法?A. 交点法B. 直线法C. 曲线法D. 导线法2. 在道路纵断面设计中,关于竖曲线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 竖曲线是连接相邻两坡段的曲线B. 竖曲线半径越大,行车越安全C. 竖曲线半径越小,视距越短D. 凸形竖曲线有利于排水3. 下列哪项不是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应考虑的因素?A. 行车速度B. 工程造价C. 地质条件D. 景观美学4. 在道路横断面设计中,关于路肩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 路肩是行车道的一部分B. 路肩宽度与道路等级无关C. 路肩用于支撑路面结构D. 路肩用于临时停车5. 下列哪项技术不属于道路勘测中的高新技术应用?A. 无人机航测B. 三维激光扫描C. 传统水准测量D. 遥感技术6. 在道路设计中,关于超高设计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 超高是为了平衡汽车在曲线段上行驶时的离心力B. 超高值越大,行驶越稳定C. 超高横坡率与汽车行驶速度有关D. 超高设置应考虑道路排水7. 下列哪项是道路设计中最基本的几何要素?A. 曲线半径B. 坡度C. 纵坡D. 平面线形8. 在道路设计中,下列哪项不是交叉口设计的重点?A. 交叉口的通行能力B. 交叉口的平面线形C. 交叉口的排水设计D. 交叉口的景观绿化9. 下列哪项是道路横断面设计中必须包含的部分?A. 行车道B. 人行道C. 绿化带D. 分隔带10. 在道路勘测设计中,下列哪项措施有助于提高道路的安全性?A. 增大曲线半径B. 减小纵坡坡度C. 增加路肩宽度D. 以上都是。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9套)_secret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9套)_secret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条公路因设计交通量不同,在同一地形范围内分别采用不同的公路等级时,相邻设计路段的设计车速之差不宜超过()A.10km/hB.20km/hC.25km/hD.30km/h2.汽车的“输出功率/汽车重量”的比值最大的车型是()A.小客车B.载重汽车C.鞍式列车D.铰接车3.在通行能力的几个概念中,数值最大的是()A.基本通行能力B.可能通行能力C.设计通行能力D.服务交通量4.设计车速V≥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不小于_______为宜。

()A.2V(m)B.2V(km)C.6V(m)D.6V(km)5.当道路的设计车速为60km/h时,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应不小于()A.50mB.60mC.80mD.100m6.公路圆曲线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是按照_______的条件确定的。

()A.μ=0.035i=-1.5%(或-2%)B.μ=0.05i=6%-8%C.μ=0.10i=6%-8%D.μ=0.015i=10%7.在纵断面设计中,凸形竖曲线与凹形竖曲线的设计指标相同的是()A.极限最小半径B.一般最小半径C.转坡角D.竖曲线最小长度8.当圆曲线半径R等于600米时,缓和曲线设计长度在_______米时视觉上比较协调。

()A.50-200B.60-300C.70-600D.100-7009.二级以下的改建公路,其设计标高除了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办理外,还可以采用_______处的标高。

()A.分隔带中线B.路基边缘C.路面边缘D.行车道中线10.当满载的汽车处于制动或滑行状态时,计算惯性阻力时的换算系数δ应为()A.δ=1+δ1+δ2ik2B.δ=1+(δ1+δ2ik2)G/GxC.δ=1+δ1D.δ=1+δ1G/GX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道路勘测设计 试题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 试题及答案

把这几张试卷做好考试就完全没问题。

后面那些不是试卷的是关于立体交叉的知识,我们专业老师没有具体讲所以我就找了些看,你们可以自己选重点看哈,但是这几张试卷就差不多是考试难度了。

本次道路勘察计算题是圆曲线的三个桩号计算(ZY QZ YZ)说不定下次它会考缓和曲线五大桩,所以要把计算切线长啊等等的要素公式背下来,还有一道是竖曲线随便两个点的设计高程的计算,要晓得竖曲线的平距啊切线高程等等公式记住。

计算题就两道,看了好多试卷也没见到考过土石方,估计就是圆曲线和竖曲线的考察。

(但是你们还是看看吧)祝大家考试顺利。

(我好像个卖答案的- -)che车流密度延误率平均运行速度直线圆曲缓和曲线6v 大地坐标系统高斯3度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交通管制渠化交叉口立体交叉外距切线长曲线长遥感全球定位地理信息反应制动安全浙江省20XX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道路勘测设计试题课程代码:0240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于交叉口视距,由停车视距所组成的三角形称为______三角形。

( b )A.视线B.视距C.视力D.视差2.“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 d )A.CAEB.ACDC.DACD.CAD3.圆曲线最大半径以不超过______为宜。

( b )A.20000mB.10000mC.5000mD.15000m4.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 )A.V=(A1+A2)LB.V=2(A1+A2)LC.V=12(A1-A2)L D.V=12(A1+A2)L5.横向力系数是(a )A.单位车重的横向力B.横向力的倒数C.车重与横向力之和D.车重与横向力之积6.我国道路的服务水平划分为______级。

( c )A.二B.三C.四D.五7. 一条车道的最大宽度为( d )A.3mB.3.5mC.4mD.3.75m8.纸上移线有计断链和______两种做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LCZ=K2+425(缓和曲线段), ZH=K2+419.915 L=2425-2419.915=5.085
l5 l5 5.085 xl l l 5.085 4 2 2 2 2 40 A 40R LS 40 250 70
l3 l3 5.0853 y 0.000 2 6A 6RLS 6 250 70
Ls2=αR/2=15.3250×PI/180×1000/2=135.68
计算切线长T2得,T2=204.45m 207.05-204.45=2.60
取Ls2=135.68+2×2.60=140.88
计算得, T2=207.055m 207.05-207.055=-0.005 取Ls2=140.88-2×0.005=140.87



1.平原区三级公路设计视距 S=2S =2*75=150m
2.汽车轨迹半径:
3.平曲线长度: 4.圆曲线长度:
Rs R (b / 2 1.5) 500 (3.5 1.5) 498m
L R. . Lh 266.40m 180

LY L 2Lh 266.40 2 50 166.40m

K5+100.00:位于下半支

②按变坡点分界计算: 横距x2= ZD – Lcz = 5120.00 – 5100.00 =20m

竖距
x 22 202 y2 0.10 2R 2 2000


切线高程 HT = H1 + i2( Lcz - BPD)
= 427.68 - 0.04×(5100.00 - 5030.00)
例 3 : 平 原 区 某 公 路 有 两 个 交 点 间 距 为 407.54m , JD1=K7+231.38,偏角α1=12°24′20″(左偏),半径R1=1200m; JD2为右偏,α2=15°32′50″,R2=1000m。 要求:按 S 型曲线计算 Ls 、 Ls 长度,并计算两曲线主点里程 1 2 桩号。
T L 180 90 2 2


T2 902 E 2.03 2R 2 2000

竖曲线起点QD=(K5+030.00)- 90 = K4+940.00 竖曲线终点ZD=(K5+030.00)+ 90 = K5+120.00
2.计算设计高程
K5+000.00:位于上半支 横距x1= Lcz – QD = 5000.00 – 4940.00=60m 竖距 x12 602 y1 0.90 2 R 2 2000


切线高程 HT = H1 + i1( Lcz - BPD) = 427.68 + 0.05×(5000.00 - 5030.00)
= 426.18m
设计高程 HS = HT - y1 = 426.18 - 0.90=425.18m

K5+100.00:位于下半支

①按竖曲线起点分界计算: 横距x2= Lcz – QD = 5100.00 – 4940.00=160m
= 424.88m 设计高程 HS = HT – y2 = 424.88 – 0.10 = 424.78m



例5 :
某平原区三级公路,有一弯道处于土质路堑地段,以知转 角为24.8度(左偏),圆曲线半径R=500m,缓和曲线长 50m,其横断面及其尺寸如图所示,(尺寸单位为m)。 试用最大横净距检查该弯道是否满足设计视距的要求,若 不满足,则路堑内侧边坡至少应向外切割多宽?并绘出清 除障碍草图。

(2)LCZ=K2+500 , HY=K2+489.915 (圆曲线段) Lm=2500-2489.915=10.085
2lm Ls 2 10.085 70 m m 0 28.6479 ( ) 28.9479 ( ) 4.3053 R 250


x=q+Rsinm =34.996+250sin4.3053=80.038(m) y=p+R(1-cosm)=0.34+250(1-cos4.3053)=2.033(m)

JD1曲线要素及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R1=1200 Ls1=140 α1=12.2420 T1=200.49 L1=399.82 E1=7.75 J1=1.15 JD1= K7+231.38


ZH1=K7+030.89
HY1=K7+170.89 QZ1=K7+230.80 YH1=K7+290.71 HZ1=K7+430.71
竖距
x2 2 1602 y2 6.40 2 R 2 2000

切线高程 HT = H1 + i1( Lcz - BPD)
= 427.68 + 0.05×(5100.00 - 5030.00)
= 431.18m 设计高程 HS = HT – y2 = 431.18 – 6.40 = 424.78m
由于地形地物条件求得的R大于设计要求的R,
所以,最大可能的平曲线半径取200m。


例2:已知平原区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偏角α 右 =15°28′30″ , 半 径 R=600m , 缓 和 曲 线 长 度 Ls=70m , JD=K2+536.48。 要求:(1)计算曲线主点里程桩号; (2)计算曲线上每隔25m整桩号切线支距值。

JD2 = K7 + 637.77 R2=1000 Ls1=140.87 T2=207.05 L2=412.22
α2=15.3250 E2=10.11 J2=1.88
JD2曲线要素及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JD2=K7+637.77
ZH2=K7+430.72 HY2=K7+571.59 QZ2=K7+636.83 YH2=K7+702.07 HZ2=K7+842.94
JD2里程桩号计算:

JD2 = JD1+ 交点间距 - J1 = HZ1 + 曲线间直线长度 + T2
JD1
L1
α1
T1 HZ1
LZX
ZH2
T2
L2 JD2
α2

JD2 = JD1+ 407.54 - J1= 7231.38 + 407.54 -1.15 = K7 + 637.77
JD2里程桩号计算:
解:(1)曲线要素计算:
Ls 2 702 p 0.340 24R 24 250
Ls Ls 3 70 703 q 34.996 2 2 2 240R 2 240 250

(1)曲线要素计算:
T ( R p)tg

2
q (250 0.340 )tg
15.2830 34.996 116 .565 2
L

180
R Ls

180
15.2830 250 70 232 .054
E ( R p) sec

2
R (250 0.340 ) sec

2
250 5.865
J=2T-L=2×116.565-232.054=1.077

(2)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以交点里程桩号为起算点:JD = K2+536.48 ZH = JD – T =K2+536.48 - 116.565 = K2+419.915


HY = ZH + Ls = K2+419.915 +70 = K2+489.915
HZ = ZH + L = K2+419.915 +232.054 =K2+651.969 YH = HZ – Ls = K2+651.97 –70=K2+581.969 QZ = ZH + L/2= K2+419.915+232.054/2 =K2+535.942

JD1 L1
α1
T1 L2
T2
JD2
α2

解:(1)计算确定缓和曲线长度Ls1、Ls2: 令两曲线的切线长相当,则取T1=407.54/2=203.77m 按各线形要素长度1:1:1计算Ls1: Ls1=αR/2=12.4055×π/180×1200/2=129.91 取Ls1=130m 则经计算得,T1=195.48m < 407.54/2=203.77m
Z0 Z m
不满足行车视距要求。

9. 切割宽度: Z Zm Z0 5.64 4.35 1.29m 10、开挖视距台如图:


例6:某山岭积雪冰冻地区新建二级公路,路面宽7.0m,路肩宽0.75m,路拱横 坡度1.5%,路肩横坡度3%,有一平曲线半径R=200m,超高缓和段长度为50m 加宽按正比例过渡,试完成表中关于平曲线路基顶面的超高与加宽计算。
例 4 :某山岭区一般二级公路,变坡点桩号为 k5+030.00 , 高程H1=427.68m,i1=+5%,i2=-4%,竖曲线半径R=2000m。 试计算竖曲线诸要素以及桩号为 k5+000.00 和 k5+100.00 处 的设计高程。

解:1.计算竖曲线要素 ω=i2- i1= - 0.04-0.05= - 0.09<0,为凸形。 曲线长 L = Rω=2000×0.09=180m 切线长 外 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