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利针疗法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圆利针的介绍与使用方法

圆利针的介绍与使用方法

圆利针的介绍与使用方法一.针具:圆利针:古代九针的一种。

状如马尾,针尖又圆又尖。

以粗银丝或不锈钢丝制成,长9cm,粗约22#~26#针,针尖圆锐,外观同毫针样式。

二.功效:松筋通络,蠲痹止痛。

三.适应症: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坐骨神经痛,梨状肌综合征,腰腿痛,暴痹等重症,急症,顽症,痛症等。

多取腰夹脊穴、秩边穴、环跳穴,代秩边穴。

圆利针因针提粗,刺激强度大,对一些需要使用强刺激的病证采用本法治疗效果明显。

四.禁忌症:1.一切严重病的发作期;2.部位有皮肤感染,肌肉坏死者;3.施术部位有红肿,灼热或在深部有脓肿者;4.患有血友病或其他出血病倾向者;5.血压较高,且情绪紧张者。

五.临床应用:1.定位:以鍉针点按标记定位。

2.消毒:针刺部位常规消毒;针具于蒸汽高压消毒或戊二醛消毒液浸泡30分钟;医者酒精擦拭。

3.持针:右手拇、食、中指持捏针柄,左手拇、食、中指置于针身下部,微露针头4.施针方法:先破皮、刺入、得气、出针、按压。

一般不留针或留针30分钟。

5.行针手法:一般常用滞针手法。

6.疗程:隔日针刺1次,5次为1疗程,2疗程间休息3天。

六.治疗:1.第三腰椎横图综合症:圆利针深透针尖抵触到横突尖处,意在剥离粘连组织,留针后扣上火罐10分钟左右,排瘀活血。

同时配上腰四腰五夹脊穴。

2.梨状肌综合征:长圆利针患侧代秩边鸡爪刺,代秩边及其上、左、右各1寸,垂直深刺,针尖方向朝深处,抵触梨状肌周围,并轻轻弹拨几下。

针感沿病痛放射方向至足趾,留针30分钟。

针后拔罐10分钟。

胡超伟《圆利针疗法》精编版

胡超伟《圆利针疗法》精编版

古代圆利针针具
改进型圆利针针具

“圆利针,取法于氂针,微 小号圆利针:
大其末,反小其身,令可深内也, 针 体 长 50mm , 针 柄 长
长一寸六分。”其针形为一未开
35mm,针体直径0.7mm。
的荷花形。
中号圆利针:
古代圆利针针具的缺点

第一,因针尖部位大针刺时
不易进针,难于操作。
4、定都可造成正 中神经卡压。
旋前圆肌的诊断
1.缓慢起病,症状常在反复用手抓握或旋前活动后发作。 2.肘部疼痛不适,并感拇、食指麻木。 3.手屈肌力量减弱,主要是屈指及对掌无力。 4.抗阻屈腕时,手会向尺侧偏斜。这是因为桡侧腕屈肌麻痹而尺
圆利针针刺点的选择
1、明确引起疼痛或运动障碍的参与肌肉或肌 群,或维持某一姿势发生疼痛的参与肌肉或肌 群
2、根据力学分布原理和运动学原理找出最易 劳损的肌块小、肌力弱的肌肉
3、确定肌肉的起点、中点和止点做为治疗点
临床各论
1、头夹肌损伤 2、肩周炎 3、旋前圆肌综合征 4、腰三横突综合征 5、梨状肌炎 6、膝后疼痛综合征 7、中风后遗症
与韧带的力量来维持。

2.由于肌腱的血液供应较差,肩关节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活动频繁,周围
软组织经常受到各方面的摩擦挤压,易产生慢性劳损。
3.关节的硬化和挛缩,使关节及周围组织内力改变,张力增加,从而导致运 动障碍,代谢受到影响,出现无菌性炎症反应。

4.外力的损伤、风寒湿等环境的影响,依然会使关节囊、滑囊、韧带充血水
后上方有冈下肌,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的小面;后方有小圆肌,止于肱
骨大结节最下面的中部的平面;外层是三角肌,起自锁骨外1/3前缘,肩

胡超伟《圆利针疗法》

胡超伟《圆利针疗法》
1、采用近似于针灸“合谷刺”的三点三通法 2、针刺时只需将针刺入要求达到肌肉或肌腱的起点、
止点和中点即可。 3、针刺不论补泻。 4、留针期间不做行针手法。
针刺时医患双方的感觉及处理方法
*部位
医者感觉
患者感觉 处理
皮肤 肌肉
轻微抵触感 无特殊感觉
微痛或不痛 疼痛时应加强进针手法 的练习
无特殊感觉 无需处理
b 点:肩关节搭肩活动受限为主,其动作的参与肌肉为肱二头肌 短头、喙肱肌,肱二头肌短头的功能为前臂屈曲、前举并内旋, 喙肱肌的作用为臂前举并内收。根据以上选点原则我们选定肱二 头肌短头起点及喙肱肌的起点喙突点。
c点:肩关节后伸摸背受限为主,其动作的参与肌肉为肱二头肌长 头、大圆肌、肱二头肌长头的功能为后伸肩关节。大圆肌的作用 为臂内收、内旋、后伸、根据以选点原则我们选定肱二头肌长头 起点、盂下结节点和大圆肌止点、肱骨小结节点。
尺侧腕屈肌人仍正常之故。正中神经在旋前圆肌平面受压时,前 臂旋前,运动肌力不减,但旋前及屈腕时疼痛加重;在肱二头肌 腱膜处卡压时,前臂旋后和屈肘时疼痛加重;在指浅屈肌腱弓处 卡压时,中指屈曲会引起前臂疼痛加重。 5.旋前圆肌起点近端,可扪及痛性结节。 6.肌电图检查可示异常。
旋前圆肌的选点
a点:旋前圆肌的起点,肱骨内上髁和尺骨冠突点。 b点:旋前圆肌腱弓点,该点位于肱骨内外髁连线中点
肩周炎的选点原则
1、根据肩周炎功能受限的动作,参照与肩关节相联肌 肉的功能,以及参照软组织损伤的二大临床特点选取 治疗点。
2、根据同一动作的参与肌肉,力量小、肌块小的肌肉 易于劳损的特点,对受限动作的参与肌群中选择力量 小的肌肉作为治疗肌肉。
肩周炎的治疗点的选择
a点:肩关节上举功能受限为主,其动作的参与肌肉为:冈上肌、 三角肌,根据以上选点原则,我们选定冈上肌止点、肱骨大结节 点。

针灸PPT课件:圆利针疗法

针灸PPT课件:圆利针疗法
机会 。 7、在辅助检查方面,CT、MRI等先进检查手段对软组织引起疼
痛的确诊及排除诊断有重要的意义,但也不能忽视常规的检查手 段。 8、不应轻视心理性疼痛病因的可能 。
圆利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机理
1、恢复肌细胞的内部平衡 2、解除高应力纤维 3、减轻骨纤维管的高压 4、减轻组织内压 5、解除组织间的粘连 6、改善局部组织的无菌性炎症 7、改善局部软组织的血液循环
以及桡骨粗隆处压痛。 5.肌肉萎缩常见于三角肌、冈上肌等。腋窝的前后壁、胸大肌
筋膜,背阔肌筋膜均呈挛缩僵硬状态。 6.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三个运动轴方向运动均不同程度受限,
肩关节周围炎最为常见的三个受限动作为:上举受限、搭肩受限 和后伸摸背受限。 7.内旋抗阻试验阳性(提示肩胛下肌、胸大肌病变);外展抗 阻试验阳性(提示三角肌病变)。 8.X线拍片一般无变化,后期可见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或增 宽,以及骨质增生,软组织钙化等。
肩周炎的病因病理
1.肩关节是全身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因解剖“头大盂浅”,即肱骨头关节面 只有1/3—1/4与肩胛盂接触,该关节囊松弛,其稳定靠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与 韧带的力量来维持。
2.由于肌腱的血液供应较差,肩关节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活动频繁,周围软 组织经常受到各方面的摩擦挤压,易产生慢性劳损。
旋前圆肌的病因病理
1、肘部的慢性劳损:前臂的反复旋前运动,和手指 的屈曲活动的慢性劳损,可导致旋前圆肌肥大及指浅 屈肌紧张而压迫正中神经。
2、肱二头肌腱膜扩张部增厚,桡侧腕屈肌的副腱组 织水肿等,都可导致正中神经在此处受压。
3、旋前圆肌、指浅屈肌弓之间形成异常纤维束带, 在旋前圆肌两头之间,指浅屈肌起点边缘处,常有腱 性硬韧组织,局部瘢痕形成,局部肿物等,压迫神经 而发病。

胡超伟《圆利针疗法》

胡超伟《圆利针疗法》

旋前圆肌的诊断
1.缓慢起病,症状常在反复用手抓握或旋前活动后发作。 2.肘部疼痛不适,并感拇、食指麻木。 3.手屈肌力量减弱,主要是屈指及对掌无力。 4.抗阻屈腕时,手会向尺侧偏斜。这是因为桡侧腕屈肌麻痹而尺
侧腕屈肌人仍正常之故。正中神经在旋前圆肌平面受压时,前臂 旋前,运动肌力不减,但旋前及屈腕时疼痛加重;在肱二头肌腱 膜处卡压时,前臂旋后和屈肘时疼痛加重;在指浅屈肌腱弓处卡 压时,中指屈曲会引起前臂疼痛加重。
汇合在肱桡肌深面,止于桡骨中下1/3外侧。当两头汇合时,形成一个旋
前圆肌的腱弓。该弓位于Hueter线(Hueter线是通过肱骨内外髁的连线) 以下3~7.5cm,长约4.5cm。可因尺骨头的构成不同而形成不同形态的腱 弓。尺骨头是肌性的,腱弓偏正中神经的桡侧;尺骨头为腱性的,其本 身就形成腱弓;尺骨头缺如,腱弓也就不存在。旋前圆肌受正中神经支 配,其作用是使前臂旋前,并屈肘。
肩周炎
局部解剖

肩关节肌肉韧带较多,分两层。前面有肱二头肌,其长头起自肩胛 骨关节盂的下方,通过关节囊,沿肱骨结节间沟下行。短头起自肩胛骨 喙突。两头合成一个肌腱,经肘关节前方,止于桡骨粗隆。喙肱肌起于 喙突尖,沿肱二头肌内侧肌纤维向下,止于肱骨内侧缘中点,肩胛下肌 止于肱骨小结节。肩关节上面有冈上肌,止于肱骨大结节最上面的小面; 后上方有冈下肌,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的小面;后方有小圆肌,止于肱 骨大结节最下面的中部的平面;外层是三角肌,起自锁骨外1/3前缘,肩 峰尖与其外侧缘及肩胛冈嵴包绕肩关节的上、前、后和外面,向下收缩 成一窄腱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与肩胛下肌组 成肩袖。最外层为三角肌和胸大肌覆盖于整个肩部。 肩关节属球窝关节,运动范围最广,有三个运动轴。如冠状轴上有 前屈、后伸、上举功能;在矢状轴上有内收、外展功能;在垂直轴上有 内旋、外旋功能。还可以做各个方向的旋转或环转联合运动。

针灸:圆利针疗法

针灸:圆利针疗法

圆利针针刺点的选择
• 1、明确引起疼痛或运动障碍的参与肌肉或肌群, 或维持某一姿势发生疼痛的参与肌肉或肌群 • 2、根据力学分布原理和运动学原理找出最易劳 损的肌块小、肌力弱的肌肉 • 3、确定肌肉的起点、中点和止点做为治疗点
临床各论
• 1、头夹肌损伤 • 2、肩周炎 • 3、旋前圆肌综合征 • 4、腰三横突综合征 • 5、梨状肌炎 • 6、膝后疼痛综合征 • 7、中风后遗症
会。 • 7、在辅助检查方面,CT、MRI等先进检查手段对软组织引起疼痛
的确诊及排除诊断有重要的意义,但也不能忽视常规的检查手段 。 • 8、不应轻视心理性疼痛病因的可能 。
圆利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机理
• 1、恢复肌细胞的内部平衡 • 2、解除高应力纤维 • 3、减轻骨纤维管的高压 • 4、减轻组织内压 • 5、解除组织间的粘连 • 6、改善局部组织的无菌性炎症 • 7、改善局部软组织的血液循环
圆利针针刺手法
• 1、采用近似于针灸“合谷刺”的三点三通法 • 2、针刺时只需将针刺入要求达到肌肉或肌腱的起点、止
点和中点即可。 • 3、针刺不论补泻。 • 4、留针期间不做行针手法。
针刺时医患双方的感觉及处理方法
部位 医者感觉
•*
皮肤 轻微抵触感
肌肉 无特殊感觉
患者感觉 处理
微痛或不痛 疼痛时应加强进针手法 的练习
• 选点
• a点:患侧C7棘突阳性点。 • b点:头夹肌起止点中间,项韧带旁开1~2cm处。 • c点:颈上项线外侧阳性点。
肩周炎
• 局部解剖
• 肩关节肌肉韧带较多,分两层。前面有肱二头肌,其长头起自肩胛骨 关节盂的下方,通过关节囊,沿肱骨结节间沟下行。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 两头合成一个肌腱,经肘关节前方,止于桡骨粗隆。喙肱肌起于喙突尖, 沿肱二头肌内侧肌纤维向下,止于肱骨内侧缘中点,肩胛下肌止于肱骨小 结节。肩关节上面有冈上肌,止于肱骨大结节最上面的小面;后上方有冈 下肌,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的小面;后方有小圆肌,止于肱骨大结节最下 面的中部的平面;外层是三角肌,起自锁骨外1/3前缘,肩峰尖与其外侧缘 及肩胛冈嵴包绕肩关节的上、前、后和外面,向下收缩成一窄腱止于肱骨 三角肌粗隆。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与肩胛下肌组成肩袖。最外层为三 角肌和胸大肌覆盖于整个肩部。

圆利针疗法

圆利针疗法
机会 。 7、在辅助检查方面,CT、MRI等先进检查手段对软组织引起疼
痛的确诊及排除诊断有重要的意义,但也不能忽视常规的检查手 段。 8、不应轻视心理性疼痛病因的可能 。
圆利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机理
1、恢复肌细胞的内部平衡 2、解除高应力纤维 3、减轻骨纤维管的高压 4、减轻组织内压 5、解除组织间的粘连 6、改善局部组织的无菌性炎症 7、改善局部软组织的血液循环
概论
圆利针疗法是通过对引起疼痛或功能受限的 动作或姿势进行分析,结合人体解剖、生理、 病理、生物力学来确定参与该动作或维持该姿 势的肌肉或肌群,然后根据软组织损伤的三大 特点(如压痛、结节、病变肌肉被动牵拉、主 动或抗阻收缩产生疼痛)来确定受损的肌肉进 行圆利针治疗的一种针灸疗法。
圆利针针刺手法
头夹肌损伤的诊断和选点
诊断
头夹肌起点C7棘突旁可扪及痛性结节,止点枕骨上项线外侧部分可扪 及痛性结节及条索状劳损,低头伴牵拉时,其起止点时有牵拉痛及不适 感,抬头抗阻试验阳性。
选点
a点:患侧C7棘突阳性点。 b点:头夹肌起止点中间,项韧带旁开1~2cm处。 c点:颈上项线外侧阳性点。
肩周炎
经的刺激与压迫 。 5、痹症学说 。
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表现
1.疼痛 2.功能障碍 3.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
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特点
1、压痛。 2、结节。 3、病变软组织被动牵拉和主动收缩或抗阻
收缩产生疼痛 。
软组织损伤的诊断原则
1、对临床无明显外伤史而出现的剧烈疼痛,以及疑难痛症,应 先将各种可能的所有器质性疾病排除之后,方可考虑软组织损伤。
3.关节的硬化和挛缩,使关节及周围组织内力改变,张力增加,从而导致运动 障碍,代谢受到影响,出现无菌性炎症反应。

超微针刀圆利针操作部位的应力点

超微针刀圆利针操作部位的应力点

超微针刀圆利针操作部位的应力点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超微针刀圆利针操作部位的应力点1,凡是头面症状的操作点;2,头疼,头晕。

耳鸣,恶心等,用微针刀操作,颈2的棘突旁,和颈1的横突上方的位置,进皮下2公分切割,也可以寻找环枕筋膜的周围寻找压痛和挛缩点。

不能抬头,低头或左右旋转困难者操作颈2的棘突旁或6 -7的棘突胖3抬头或低头后背牵拉,沉重者操作颈6 -7棘突尖部松解肩部;不能抬起,针刺冈上肌肌腹和止点,肱骨大结节。

不能后背。

针刺喙纮肌,喙突尖,肩胛提肌止点,肩甲内上角,不能摸头,针刺肱二头肌的肌腹,结节间沟。

总结;凡是诊断不清的,常规治疗颈2棘突旁和颈6-7棘突旁的肿大或结节条索的筋膜,针刺的深度1公分,最多3-5刀颈1的横突尖部腰椎病的操作1,腰肌劳损;只在胸7和腰3的棘突找结节条索针刺就可以,腰椎的增生治疗同腰肌劳损。

2,腰三综合症只操作腰3棘突旁的结节切割就可以了3,腰大肌的损伤患者主诉不能翻身旋转,治疗点是在4-5的横突尖部斜刺向骨盆内倾斜,有突破感后反复致松软后出针1-3次4,腰骶部的疼痛在上段的胸椎7和腰椎的2-3棘突找挛缩点切割2-3刀。

也可以同时处理骶尾边缘找结节。

总结;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腰痛,常规处理腰1-2棘突旁找结节松解,腰4-5棘突旁找挛缩。

坐骨神经放射疼痛;1.只要是坐骨神经疼痛不论何种原因,只找病症,不找病因。

2.腓肠肌区域疼,治疗点在臀中肌的止点,髂肌终点下一寸的范围找结节,腓肠肌的疼痛治疗点在梨状肌的起点和肌腹就可以了,臀部所有的症状在大转子边缘找紧张的筋膜进行松解就可以了。

膝关节的治疗髌骨的疼痛在股4头肌内侧和股外侧就可以,相当于梁丘和血海,膝内疼治疗点在髂经束起点股内收肌的肌腹,3,膝外疼痛治疗点在阔筋膜张肌的起点与终点,(风市穴)4,膝关节后面疼痛,半键半膜肌和股2头肌的肌腹部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易进针,难于操作。
针 体 长 75mm , 针 柄 长 35mm,针体直径0.7mm。
大号圆利针:

第二,针刺时疼痛厉害,患
者不易接受。
针 体 长 100mm , 针 柄 长 50mm,针体直径0.7mm。
改进型圆利针针具的特点
1、保持了古九针中圆利针粗大特点。 2、进针时的疼痛感明显比古圆利针减轻。 3、手法操作较古圆利针方便。 4、治疗面较古圆利针多。
头夹肌损伤的诊断和选点
诊断
头夹肌起点C7棘突旁可扪及痛性结节,止点枕骨上项线外侧部分可扪 及痛性结节及条索状劳损,低头伴牵拉时,其起止点时有牵拉痛及不适 感,抬头抗阻试验阳性。
选点
a点:患侧C7棘突阳性点。 b点:头夹肌起止点中间,项韧带旁开1~2cm处。 c点:颈上项线外侧阳性点。
圆利针的针具
古代圆利针针具
改进型圆利针针具

“圆利针,取法于氂针,微 小号圆利针:
大其末,反小其身,令可深内也, 针 体 长 50mm , 针 柄 长
长一寸六分。”其针形为一未开
35mm,针体直径0.7mm。
的荷花形。
中号圆利针:
古代圆利针针具的缺点

第一,因针尖部位大针刺时
2、对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就诊时,首先要排除局部的疼痛是 否是由恶性肿瘤的转移。
3、头面部的疼痛,应先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的可能 。 4、对久治无效的软组织损伤,我们应考虑诊断的正确性,要对
其协同肌及拮抗肌进行检查,以及上下相关联肌肉的检查 。 5、重视胸腹腔内脏器疾病引起的颈腰肢痛 。 6、详细的问诊、仔细全面的体查,可以减少各种漏诊、误诊的
圆利针针刺手法
1、采用近似于针灸“合谷刺”的三点三通法 2、针刺时只需将针刺入要求达到肌肉或肌腱的起点、
止点和中点即可。 3、针刺不论补泻。 4、留针期间不做行针手法。
针刺时医患双方的感觉及处理方法
*部位
医者感觉
患者感觉 处理皮肤 Fra bibliotek肉轻微抵触感 无特殊感觉
微痛或不痛 疼痛时应加强进针手法 的练习
头夹肌损伤
局部解剖
头夹肌起自上部胸椎和C7的棘突及项韧带,止于枕骨上项线外侧部分 及乳突的后外侧,其浅层有斜方肌,深层有竖脊肌。其作用单侧收缩使 头转向同侧,双侧收缩使头后仰。
病因病理
1.头颈部大幅度的频繁活动及肩部负重时,易引起该肌肉产 生水肿及慢性劳损,导致临床症状。
2.第7颈椎为颈胸交界处,胸椎因肋骨的支撑活动范围小而 颈椎的活动以第一胸椎为支点,因此颈部活动时所产生的应力集 中于第7颈椎的附着点,所以该处易反复的积累性劳损从而形成 纤维增生,形成一个圆形的病性结节点,即俗称“扁坦疙瘩”。
机会 。 7、在辅助检查方面,CT、MRI等先进检查手段对软组织引起疼
痛的确诊及排除诊断有重要的意义,但也不能忽视常规的检查手 段。 8、不应轻视心理性疼痛病因的可能 。
圆利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机理
1、恢复肌细胞的内部平衡 2、解除高应力纤维 3、减轻骨纤维管的高压 4、减轻组织内压 5、解除组织间的粘连 6、改善局部组织的无菌性炎症 7、改善局部软组织的血液循环
经的刺激与压迫 。 5、痹症学说 。
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表现
1.疼痛 2.功能障碍 3.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
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特点
1、压痛。 2、结节。 3、病变软组织被动牵拉和主动收缩或抗阻
收缩产生疼痛 。
软组织损伤的诊断原则
1、对临床无明显外伤史而出现的剧烈疼痛,以及疑难痛症,应 先将各种可能的所有器质性疾病排除之后,方可考虑软组织损伤。
后上方有冈下肌,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的小面;后方有小圆肌,止于肱
骨大结节最下面的中部的平面;外层是三角肌,起自锁骨外1/3前缘,肩
峰尖与其外侧缘及肩胛冈嵴包绕肩关节的上、前、后和外面,向下收缩
成一窄腱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与肩胛下肌组
成肩袖。最外层为三角肌和胸大肌覆盖于整个肩部。

肩关节属球窝关节,运动范围最广,有三个运动轴。如冠状轴上有
前屈、后伸、上举功能;在矢状轴上有内收、外展功能;在垂直轴上有
内旋、外旋功能。还可以做各个方向的旋转或环转联合运动。
肩周炎的病因病理

1.肩关节是全身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因解剖“头大盂浅”,即肱骨头关节
面只有1/3—1/4与肩胛盂接触,该关节囊松弛,其稳定靠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
圆利针针刺点的选择
1、明确引起疼痛或运动障碍的参与肌肉或肌 群,或维持某一姿势发生疼痛的参与肌肉或肌 群
2、根据力学分布原理和运动学原理找出最易 劳损的肌块小、肌力弱的肌肉
3、确定肌肉的起点、中点和止点做为治疗点
临床各论
1、头夹肌损伤 2、肩周炎 3、旋前圆肌综合征 4、腰三横突综合征 5、梨状肌炎 6、膝后疼痛综合征 7、中风后遗症
圆利针疗法
概论

圆利针疗法是通过对引起疼痛或功能受限的 动作或姿势进行分析,结合人体解剖、生理、 病理、生物力学来确定参与该动作或维持该姿 势的肌肉或肌群,然后根据软组织损伤的三大 特点(如压痛、结节、病变肌肉被动牵拉、主 动或抗阻收缩产生疼痛)来确定受损的肌肉进 行圆利针治疗的一种针灸疗法。
无特殊感觉 无需处理
血管 微抵触感或无感觉 刺痛
将针退出少许
神经 无特殊感觉
骨膜 沉紧感
骨头 抵触感
空腔脏 落空感 器
电麻感 强烈的酸痛 酸胀感 无特殊感觉
停止针刺或将针退出 1—2mm
将针退出少许或停止行 针手法
减轻进针力量防止针尖 倒钩
将针退出
软组织损伤的病理机制
1、动态平衡与静态平衡失调理论。 2、化学因素变化对感觉器的刺激。 3、组织内压的增高对感受器的刺激。 4、类瘢痕化、纤维化、类骨刺增生对感觉神
肩周炎
局部解剖

肩关节肌肉韧带较多,分两层。前面有肱二头肌,其长头起自肩胛
骨关节盂的下方,通过关节囊,沿肱骨结节间沟下行。短头起自肩胛骨
喙突。两头合成一个肌腱,经肘关节前方,止于桡骨粗隆。喙肱肌起于
喙突尖,沿肱二头肌内侧肌纤维向下,止于肱骨内侧缘中点,肩胛下肌
止于肱骨小结节。肩关节上面有冈上肌,止于肱骨大结节最上面的小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