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四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测试题全套带答案解析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测试题全套带答案解析章末综合测评(第一章)(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浓硫酸稀释 ④KClO 3分解制取O 2 ⑤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⑥CaCO 3高温分解 ⑦CO 2+C=====高温 2CO ⑧Ba(OH)2·8H 2O 与固体NH 4Cl 混合 ⑨C +H 2O(g)=====高温 CO +H 2 ⑩Al 与盐酸反应A .①②④⑥⑦⑧⑨B .②④⑥⑦⑧⑨C .①③④⑤⑥⑧⑩D .①②④⑧⑨【解析】 ③⑤两项变化均放出能量,ΔH <0。
【答案】 B2.下列关于反应热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当ΔH <0时,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 .由C(s)+1/2O 2(g)===CO(g)的反应热为110.5 kJ·mol -1,可知碳的燃烧热为110.5 kJ·mol -1C .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D .1 mol NaOH 分别和1 mol CH 3COOH 、1 mol HNO 3反应放出的热量:CH 3COOH<HNO 3【解析】 A 项,ΔH <0时表示反应为放热反应;B 项,CO(g)不是稳定的氧化物;C 项,反应热等于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差值,故与二者的能量有关;D 项,CH 3COOH 电离时吸热,故正确。
【答案】 D3.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已知2H 2(g)+O 2(g)===2H 2O(g) ΔH =-483.6 kJ·mol -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 -1B .已知2C(s)+2O 2(g)===2CO 2(g) ΔH =a ,2C(s)+O 2(g)===2CO(g) ΔH =b ,则a >bC .已知NaOH(aq)+HCl(aq)===NaCl(aq)+H 2O(l) ΔH =-57.3 kJ·mol -1,则含40.0 g NaOH 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D .已知P (白磷,s)===P (红磷,s) ΔH <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解析】 氢气的燃烧热必须是生成液态水的过程所放出的热量,液态水变为气态水是吸热的,氢气的燃烧热小于241.8 kJ·mol -1,A 错误;焦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高于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焓变是负值,即a <b ,B 错误;中和热是指稀的强酸和强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水时所放出的热量,醋酸是弱酸,其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40.0 g 即1 mol NaOH 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小于57.3 kJ 的热量,C 正确;P (白磷,s)===P (红磷,s)ΔH <0,所以红磷的能量低于白磷的能量,所以白磷不如红磷稳定,D 错误。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测试2-4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bWord版含解析

04课后测评提实能A .体系有序性越高,熵值就越低B .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增大C .吸热反应不可能自发进行D .同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解析:熵表示的是物质的混乱度,混乱度越大,相应熵值越高,所以体系有序性越高,熵值就越低,A 正确;有些熵减小的过程也能自发进行,B 不正确;吸热反应有的也可以自发进行,如碳酸钙在较高温度下的分解就是一个典型的吸热反应,但是由于产生了气体,所以熵值增大,可以自发进行,C 不正确;同种物质气态时,混乱程度最大,所以熵值也最大,D 正确。
答案:BC2.[2014·石家庄高二检测]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焓变小于0而熵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B .焓变和熵变都小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C .焓变和熵变都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D .熵变小于0而焓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解析:ΔH -T ΔS 的数值――→根据正负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ΔG =ΔH -T ΔS①当ΔH>0,ΔS>0时不能判断ΔG=ΔH-TΔS正负,与T有关。
②当ΔH>0,ΔS<0时ΔG=ΔH-TΔS>0,非自发反应。
③当ΔH<0,ΔS>0时ΔG=ΔH-TΔS<0,一定是自发反应。
④当ΔH<0,ΔS<0时不能判断ΔG=ΔH-TΔS正负,与T有关。
答案:A3.反应CH3OH(l)+NH3(g)===CH3NH2(g)+H2O(g)在某温度下自发向右进行,若反应的|ΔH|=17 kJ·mol-1,|ΔH-TΔS|=17 kJ·mol-1,则下列正确的是( )A.ΔH>0,ΔH-TΔS<0B.ΔH<0,ΔH-TΔS>0C.ΔH>0,ΔH-TΔS>0D.ΔH<0,ΔH-TΔS<0解析:某温度下反应自发向右进行,说明ΔH-TΔS<0,即ΔH -TΔS=-17 kJ·mol-1,若ΔH=-17 kJ·mol-1,则ΔS=0,不符合事实,故ΔH=+17 kJ·mol-1>0,所以选A项。
(完整版)化学选修四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选修四期末测试题本卷可能所需相对原子质量:N 14 O 16 Fe 56 Ag 108Ⅰ选择题(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已知:H 2(g)+F 2(g)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HF(g) △H =-270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B .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反应生成2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C .在相同条件下,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 .2mo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mol 的氢气和1mol 的氟气放出270kJ 热量3.可逆反应2SO 2+O 22SO 3,如果SO 2的起始浓度为2mol ·L -1,2min 后SO 2的浓度为1.8 mol ·L -1,则用O 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A .0.1mol ·L -1·min -1B .0.9mol ·L -1·min -1C .0.2 mol ·L -1·min -1D .0.05mol ·L -1·min -15.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 2()2()N O g C O g+22()2()N g C O g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B .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C .反应达到平衡后,N0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D .单位时间内消耗CO 和CO 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6.25 ℃,101 k 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 。
人教版选修四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期末基础知识复习及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化学必修四第四章、电化学基础期末基础知识复习及训练(含答案)基础知识点整理一、原电池基本概念理解。
1、原电池的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化学电池的分类:常见的原电池可以分为三类:(1)一次电池:常见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2)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又叫充电电池或蓄电池;(3)燃料电池:是使燃料与氧化剂反应直接产生电流的一种原电池。
3、原电池的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负极:氧化反应:Zn-2e=Zn2+(较活泼金属)正极:还原反应:2H++2e=H2↑(较不活泼金属)总反应式:Zn+2H+=Zn2++H2↑4、常见原电池的电极反应总结。
⑴干电池(属于一次电池)①结构:锌筒、填满MnO2的石墨、溶有NH4Cl的糊状物。
②电极反应负极:Zn-2e-=Zn2+正极:2NH4++2e-=2NH3+H2NH3和H2被Zn2+、MnO2吸收:MnO2+H2=MnO+H2O,Zn2++4NH3=Zn(NH3)42+⑵铅蓄电池(属于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①结构:铅板、填满PbO2的铅板、稀H2SO4。
②A.放电反应负极: Pb-2e-+ SO42- = PbSO4正极: PbO2 +2e-+4H+ + SO42- = PbSO4 + 2H2OB.充电反应:阴极:PbSO4 +2e-= Pb+ SO42-阳极:PbSO4 -2e- + 2H2O = PbO2 +4H+ + SO42-===总反应式:Pb + PbO 2 + 2H2SO4放电充电2PbSO4 + 2H2O5、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1、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2)中Mg作负极,(3)(4)中Fe作负极B.(2)中Mg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C.(3)中Fe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D.(4)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答案:B解析:(1)中Mg作负极;(2)中Al作负极;(3)中铜作负极;(4)是铁的吸氧腐蚀,Fe作负极。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下学期期末总复习化学试题

XX省启东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总复习化学试题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局部。
答题时间:90分钟,总分值100分。
第一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此题包括16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8分〕1. 以下结论均出自?实验化学?中的实验,其中错误的选项是〔〕A. 往新配制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中滴加碘水,溶液显蓝色,用CCl4不能从中萃取出碘。
B. 当锌完全溶解后,铁与酸反响产生氢气的速率会显著减慢,此现象可作为判断镀锌铁皮中锌镀层是否完全被反响掉的依据。
C. 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最后在蒸发皿中蒸发浓缩溶液时,只需小火加热至溶液外表出现晶膜为止,不能将溶液全部蒸干。
D. 提取海带中的碘元素时,为保证I-完全氧化为I2,参加的氧化剂〔H2O2或新制氯水〕均应过量。
2.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食醋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开场时,溶液的pH通常变化缓慢,当接近完全反响〔即滴定终点〕时,pH出现突变,称为滴定突跃。
B. Cu2+与足量氨水反响的离子方程式是Cu2++2NH3·H2O==Cu〔OH〕2↓+2NH4+C. 抽滤装置由布氏漏斗、吸滤瓶、平安瓶、抽气泵等仪器组成,工作的主要原理是抽气泵给吸滤瓶减压,导致装置内部的压强降低,使过滤的速度加快。
D. 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未出现结晶时,可以用玻璃棒充分摩擦器皿壁促使晶体析出。
3. 等物质的量的以下物质:①NaHSO4 ②Ca〔H2PO4〕2 ③Si ④Al2〔SO4〕3 ⑤分别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响,耗碱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正确的选项是〔〕A. ②⑤④③①B. ④②③⑤①C. ④②⑤③①D. ④⑤②③①4.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仅用AgNO3溶液便可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B. 重结晶时,溶液冷却速度越慢得到的晶体颗粒越大C. 乙酸与乙醇的混合液可用分液漏斗进展别离D. 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时,水洗后的酸式滴定管未经标准液润洗,那么测定结果偏低5. 以下各选项中的关系错误的选项是〔〕6. 用物质的量都是0.1mol的H和Na混合后配成1L溶液,溶液中的c〔-〕<c〔Na+〕,以下关系式正确的选项是〔〕A. c〔H+〕>c〔OH-〕B. c〔H〕<c〔-〕C. c〔-〕+c〔OH-〕=0.1mol·L-1D. c〔H〕+c〔-〕=0.2mol·L-17. 二甘醇可用作溶剂、纺织助剂等。
高二化学选修四练习题及其参考答案(完整版)

《原电池》练习题选择题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A.在AgCl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充分振荡Ag+ + I- = AgI↓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2 + 2H2O+ 4e- == 4OH-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2++2e-== CuD.钢铁发生电化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 -2e-== Fe2+2.常温时,将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其中溶液pH一定或可能等于7的情况共有①pH=2盐酸和pH=12 NaOH溶液②pH=2醋酸和pH=12 NaOH溶液③pH=2盐酸和pH=12氨水④pH=2某酸和pH=12 NaOH溶液⑤pH=2盐酸和pH=12某碱溶液⑥pH=2硫酸和pH=12 NaOH溶液⑦pH=2盐酸和pH=12 Ba(OH)2溶液⑧pH=2硫酸和pH=12 Ba(OH)2溶液A.5种B.6种 C.7种 D.8种3.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NH4+、Na+、Cl—、SCN—B.在强碱溶液中:Na+、K+、AlO2—、CO32—C.在c(H+)=10—13mol/L的溶液中:NH4+、Al3+、SO42—、NO3—D.在pH=1的溶液中:K+、Fe2+、Cl—、NO3—4.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盐NaX、NaY、NaZ溶液,其pH依次为7、8、9。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HX、HY、HZ三种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Z>HY>HXB.HX是强酸,HY、HZ是弱酸,且HY的酸性强于HZC.X-、Y-、Z-三种酸根均能水解,且水解程度Z->Y->X-D.三种盐溶液中X-、Y-、Z-的浓度大小顺序为c(Z-)>c(Y-)>c(X-)5.一定温度下,将a mol PCl 5通入一个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PCl5(g) PCl3(g)+Cl2(g),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的压强为p1,此时向容器中再通入a mol PCl5,在相同温度下再次达到平衡时,测得压强为p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2p 1>p 2B .PCl 5的分解率增大C .p 1>p 2D .Cl 2的体积分数增大6.对于可逆反应:2A(g)+B(g) 2C(g) △H <0,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B.已知1mol/L 的乙酸溶液的pH 约为2, 说明乙酸是弱电解质C.强电解质水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强D.氯气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气属于电解质8、25℃时,把2 mL 0.1 mol/L H 2SO 4溶液加水稀释成4 L 溶液,在此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 +,其浓度接近于( )。
高中化学选修4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选修4试题及答案电化学是高中化学选修四的重点学习内容,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多少呢?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化学选修四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化学选修四试题高中化学选修四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解析:该装置的左边是燃料电池,右边是电解池。
a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u极与电池正极连接,故为阳极;当铜片溶解了12.8 g 时,失去了电子12.8 g÷64 g/mol×2=0.4 mol,于是a极上O2得到电子也是0.4 mol,则消耗O2的物质的量是0.1 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
答案:D2.解析:铁锅表面的油污用水刷洗掉后,铁直接与空气接触,而且铁锅刷洗后,表面有水,极易生锈;铁刀用凡士林涂抹后,使Fe与空气隔绝,可以减缓其生锈;铁器接触水,或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而生锈。
答案:B3.解析:图中左边装置是以Zn、Cu为电极的原电池装置,该电池中,Zn极为负极,Cu极为正极,而右边为电解池,根据连接情况可以推知,X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Y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两极的电极反应式分别为X:4OH--4e-===2H2O+O2↑,Y:2H++2e-===H2↑,从而可得出答案应为A。
答案:A4.解析:A项,当银的化合物又变成单质银时可以变光亮。
B项,锌比铁活泼,所以镀层破损后仍与铁构成原电池做负极,铁被保护。
C 项,不锈钢不生锈是因为内部结构原因而具有强的耐腐蚀能力。
D项,要使地下输油钢管不生锈,应该与外加电源的负极相连。
答案:A5.解析:由电池总反应可知,Li失电子,做电池的负极,石墨做电池的正极,故B选项不正确;Li为碱金属,易与水发生反应:2Li+2H2O===2LiOH+H2↑,故A选项不正确;电池工作过程中,SOCl2被还原为S,故C选项不正确;由电池总反应式知,8 mol Li参与反应,可提供8 mol e-,同时在正极析出2 mol S,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
高二化学选修4期末复习版练习题

一、选择题1.对于反应2SO 2(g)+O 2(g)2SO 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 A .通入大量O 2 B .增大容器容积 C .移去部分SO 3 D .降低体系温度2.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NO 2(g)2NO(g)+O 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同时生成2n mol NO 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 2、NO 、O 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 ④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A .①④⑤⑥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⑥ D .以上全部 3.反应aM(g)+bN(g) cP(g)+dQ(g)达到平衡时,M 的体积分数y(M)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z 表示反应开始时N 的物质的量与M 的物质的量之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温同压同z 时,加入催化剂,平衡时Q 的体积分数增加B .同压同z 时,升高温度,平衡时Q 的体积分数增加C .同温同z 时,增加压强,平衡时Q 的体积分数增加D .同温同压时,增加z ,平衡时Q 的体积分数增加 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N 2+3H 22NH 3反应,起始时N 2和H 2分别为10 mol 和30 mol ,当达到平衡时,N 2的转化率为30%。
若以NH 3作为起始反应物,反应条件与上述反应相同时,要使其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成成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前者相同,则NH 3的起始物质的量和它的转化率正确的是 ( ) A .40 mol 35% B .20 mol 30% C .20 mol 70% D .10 mol 50% 5.某恒温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s) B+C(g)-Q 达到平衡。
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时,C(g)的浓度与缩小体积前的平衡浓度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选修四期末测试题本卷可能所需相对原子质量:N 14 O 16 Fe 56 Ag 108Ⅰ选择题(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已知:H 2(g)+F 2(g)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HF(g) △H =-270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B .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反应生成2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C .在相同条件下,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 .2mo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mol 的氢气和1mol 的氟气放出270kJ 热量2.用食用白醋(醋酸浓度约为1 mol/L)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 A.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 B.白醋加入豆浆中有沉淀产生 C.蛋壳浸泡在白醋中有气体放出 D.pH 试纸显示醋酸的pH 为2~3 3.可逆反应2SO 2+O 22SO 3,如果SO 2的起始浓度为2mol ·L -1,2min 后SO 2的浓度为1.8 mol ·L -1,则用O 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A .0.1mol ·L -1·min-1 B .0.9mol ·L -1·min -1C .0.2 mol ·L -1·min-1D .0.05mol ·L -1·min -14. 下列离子分别加入纯水中,能使水中c(H+)增大的是 ( )A .ClO --B .Fe 3+C .S 2--D .NO 3--5.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 2()2()N O g C O g+22()2()N g C O g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B .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C .反应达到平衡后,N0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D .单位时间内消耗CO 和CO 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6.25 ℃,101 k 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 。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 +(aq) +24SO -(aq)+2Ba+(aq)+2OH -(aq)=BaSO 4(s)+2H 2O(1);∆H=-57.3 kJ/molB.KOH(aq)+12H 2 SO 4(aq)= 12K 2SO 4(aq)+H 2O(1); ∆H=-57.3kJ/mol C.C 8H 18(1)+ 252O 2 (g)=8CO 2 (g)+ 9H 2O; ∆H=-5518 kJ/molD.2C 8H 18(g)+25O 2 (g)=16CO 2 (g)+18H 2O(1); ∆H=-5518 kJ/mol8.用pH 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氢氧化钠恰好被完全中和时,消耗盐酸和醋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 l 和V 2,则V l 和V 2的关系正确的是()A.V1>V2B.V1<V2 C.V1=V2 D.V1≤V27.已知:4NH3(g)+5O2(g) 4NO(g)+6H2(g). △H=-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9. 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OH-; 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 W不变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D.将水加热,K W增大,pH不变10.在Na2S溶液中存在着多种分子和离子,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c(OH-)= c(HS -)+ c(H+)+ c(H2S)B.c(OH-)= c(HS -)+ c(H+)+ 2c(H2S)C. c(Na+)= 2[c(HS -)+ c(S 2-) + c(H2S)]D.c(Na+)+ c(H+)= 2 c(S 2-)+ c(HS -)+ c(OH-)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1.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N和NaClO相比,NaCN溶液的PH较大,则下列关于同温同体积同浓度的HCN和HClO的说法正确的是A、酸性强弱:HCN > HClOB、PH: HClO ﹤HCNC、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HClO > HCND、酸根离子浓度:c(CN--) < c(ClO--)12. 在密闭容器中,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 xA(g)+yB(g)zC(g)平衡时测得A 的浓度为0.50 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降低为0.30 mol/L。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x+y﹥z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B的转化率增大D.C的体积分数下降13.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HCO 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HCO3-+H2O H3O++CO32-B.H 2SO3的电离方程式H2SO3H++HSO3-C.CO 32-的水解方程式:CO 32-+2H 2O H 2CO 3+2OH -D.CaCO 3的电离方程式:CaCO 3Ca 2++CO 32-14、对可逆反应4NH 3(g) + 5O 2(g)4NO(g) + 6H 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 3) = 3υ正(H 2O)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 的同时,生成x mol NH 3 ,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D .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 2) = 5υ逆(NO)15. 25℃时,某浓度的氯化铵溶液的pH=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水电离的c(OH -) =1×1O -10mol ·L -1B .溶液中的c(Cl -)> c(NH 4+)>c(H +)>c (OH -) C .溶液中的c(H +) +c (NH 4+) =c (Cl -)+c (OH -)D.溶液中的c(NH 3·H 20) =c(NH 4+)Ⅱ非选择题(50分)16、(9分)(1)某温度时,在2 L 容器中X 、Y 、Z 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______反应开始至2 min ,Z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 甲烷作为能源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已知:①2CH 4(g )+3O 2(g )=2CO (g )+4H 2O (l ) △H 1= —1214 kJ/mol ②2CO (g )+O 2(g )=2CO 2(g ) △H 2= —566 kJ/mol则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17、(12分)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B(g) qC(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如图所示反应在不同时间t ,温度T 和压强P 与反应物B 的体积分数的关系曲线。
根据图象填空(1) P 1 P 2 ,化学计量数的关系:m +n______q ;(填“>”.“<”或“=”)(2) T 1 T 2, (填“>”.“<”或“=”)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_____反应。
(填“吸热”或“放热”) 18、(12分)(1)对于Ag 2S(s) 2Ag +(aq)+ S 2-(aq),其K sp =____________。
(2)在25℃下,向浓度均为0.1 mol·L -1的MgCl 2和CuCl 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 沉淀(填化学式),生成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已知25℃时K sp [Mg(OH)2]=1.8×10-11,K sp [Cu(OH)2]=2.2×10-20)。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用稀盐酸洗涤AgCl 沉淀比用水洗涤损耗AgCl 小;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物质的溶解都是吸热的;C. 对于Al(OH)3(s) Al(OH)3(aq) Al 3++3OH -,前者为溶解平衡,后者为电离平衡;D. 除去溶液中的Mg 2+,用OH -沉淀Mg 2+比用CO 32-效果好,说明Mg(OH)2的溶解度比MgCO 3大E. 沉淀反应中常加过量的沉淀剂,其目的是使沉淀完全。
B 的体积分数 t(时间) T 1、P 1 T 1、P 2T 2、P 219.(10分)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用实验确定某酸HA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且改变条件平衡发生移动。
实验方案如下:甲:取纯度相同,质量、大小相等的锌粒于两只试管中,同时加入0.1 mol·L-1的 HA、HCl溶液各10 mL,按图装好,观察现象乙:①用pH计测定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 HA和HCl溶液的pH;②再取0.1 mol·L-1的HA和HCl溶液各2滴(1滴约为1/20 mL)分别稀释至100mL,再用pH计测其pH变化(1)乙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0.1 mol·L-1的HA溶pH1(填“>”、“<”或“=”);甲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实验现象是:A.加入HCl溶液后,试管上方的气球鼓起快B.加入HA溶液后,试管上方的气球鼓起慢C.加入两种稀酸后,两个试管上方的气球同时鼓起,且一样大20、(7分)在容积为2.0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60 mol X和1.60 mol Y,发生反应:aX(g)+3Y(g) 2Z(g)经过10 min反应达到平衡状态,X的物质的量为0.2mol ,Y的浓度为0.2 mol/L。
计算并回答:(1) a 的值(2) 该条件下X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3) 该条件下反应2Z(g) aX(g)+3Y(g)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6 、(1) 3X + Y ⇆2Z (3分) 0.05mo l·L-1·min-1(3分)(2) CH4(g)+2O2(g)CO2(g)+2H2O(l)△H1=—890KJ.mol-1(3分)17、(1)、<、<(2)>、吸热(每空3分)18、(12分)(每空3分)(1)[c(Ag+)]2·c(S2-) (2)Cu(OH)2 Cu2+ + 2NH3·H2O = Cu(OH)2 ↓+2NH4+(3)BD19、(每空2分)(1) > B (2) ②A;D20、(1)a=1 (3分)(2)66.7% (2分)(3)0.005 mol2·L-2(不写单位不扣分)(2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