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硅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有机硅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有机硅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有机硅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肖凯斐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机电信息系,陕西省西安市710032)

摘要 :综述了有机硅胶粘剂的组成、种类、性能及其应用,并对硅橡胶胶粘剂在粘接性、导热性、固化性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叙述。

关键词 :硅橡胶硅树脂有机硅压敏胶胶粘剂

Study on high temperature-resistant anaerobic

adhesive

Xiaokaifei

(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orth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formation system ,Shan'xi

Province,Xi'an 710032)

Abstract: The compositions, categorie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organosilicon adhesives were reviewed. Moreover , the bonding ability, heat conductivity and curing of silicone rubber type adhesive w ere introduced.

Keywords:Silicone rubber Silicone resin Organosilicon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Adhesive

有机硅材料是一类性能优异、功能独特、用途极广的新材料,是高分子新型材料

中产业规模最大的材料之一,是一种关系着技术革新、国防现代化、国民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新材料。有机硅聚合物是含有硅元素的众多高分子化合物的总称,因主链以硅氧键(-Si-O-)组成,侧链可链接各种有机基团,具有无机和有机聚合物的双重性能。有机硅产品包括基础含硅化合物、硅油、硅树脂和硅橡胶4大类,并以硅橡胶应用最广泛。有机硅产品因具有电气绝缘、阻燃、耐辐射、耐腐蚀、耐高低温,以及生物相容性好等优良特性,在航天航空、军工器械、电子电气、医疗卫生、汽车、建筑、日用化学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有机硅胶粘剂是具有粘接和密封功能的一类硅氧烷组合物,通过采用不同的有机硅聚合物、添加剂以及填料,可以在室温、加热或辐射固化后得到各种要求的硅橡胶复合材料。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发出了有机硅胶粘剂。目前主要集中在十几个技术力量较强、设备较为先进的企业和研究单位。近些年的发展比较迅速,年增长率不低于10%,高于发达国家的增长水平。“十五”期间,建筑密封材料以有机硅和聚氨酯为主,年用量约10万t。

有机硅胶粘剂具有良好的耐高低温性、耐候性、电气绝缘性、憎水性、耐化学试剂性等,广泛使用于电子、机械、航空、建筑、医疗和通信等行业。

1 硅橡胶

1.1 概述

硅橡胶是以Me2SiO及MeRSiO(R为Ph,CF

3CH

2

CH

3

,Vi,H等)为主要链节,具有网状

结构的弹性体。根据硫化温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下列品种:1)高温硫化硅橡胶,包括有机过氧化物引发交联及氢硅化加成交联;2)低温硫化液体硅橡胶(LTV),主要以含有MeViSiO及MeHSiO链节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基础物,以铂为催化剂,有双组分加成型和单组分加成型2种;3)室温硫化液体硅橡胶(RTV),分为单组分和双组分2种。单组分的室温硫化硅橡胶(RTV-1)主要有脱醋酸型、脱醇型、脱氢型、脱水型、脱羟胺型和加成型等几种;双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RTV-2)主要有脱醇型、脱氢型、脱水型、脱羟胺型及加成型等。

橡胶未填充和交联前,其拉伸强度很低,约为0.35MPa。经研究发现,增加硅橡胶的交联度及对其进行改性或添加补强填料都可以增加强度,现在已有拉伸强度超过20MPa的产品。高温硫化硅橡胶主要用于制造硫化产品。单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对大多数基材的粘接性优良;当加入增粘剂时双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和低温硫化硅橡胶可以具有良好的粘接性。液体型硅橡胶胶粘剂除了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粘接性外,对低表面能的难粘材料,如聚四氟乙烯、聚烯烃、硅橡胶等也具有较好的粘接性。当前开发的硅橡胶在粘接性、导热性、固化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1.2 粘接性

1.2.1 硅橡胶改性

Polmarrleerv发现,增加聚二甲基硅氧烷分子中X链节的含量,然后与过氧化物及经过六甲基二硅氧烷和异丙醇处理过的二氧化硅混合,制得的胶对钢有较好的粘接力。

涂料印花胶粘剂的研制中,丁正学等[1]用含氢聚甲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制成

胶粘剂,与纯丙烯酸酯涂料印花胶粘剂相比,其摩擦牢度提高了一级。

Matsumoto等用丙烯酸酯改性聚有机硅氧烷的方法是将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和苯乙烯加到聚有机硅氧烷分散体中,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调节pH 值,经加聚反应,得到接枝改性的聚有机硅氧烷。

20世纪70年代初,有机功能硅烷封端聚氨酯预聚物就已经用于胶粘剂和密封剂的配方中,由此制得耐久性、粘接性良好的含有游离基NCO的预聚物。Misty[2]的研究表明:有机功能硅烷封端聚氨酯预聚物的性能可以通过改变多元醇中n(NCO)/n(OH)值的大小和硅烷封端剂来实现。有机硅氧烷的使用可以改善胶粘剂的粘接性能和密封胶的机械性能。

清华大学采用聚醚多元醇、TDI、BIDL、KH-550、填料、增塑剂及其他助剂合成了烷氧基硅烷改性单组分聚氨酯。结果表明,随着烷氧基硅烷封端比例的提高,NCO 基含量降低,但密封胶的拉伸强度提高。烷氧基硅烷封端所占比例在10%左右为宜,聚氨酯预聚物中三元醇所占的比例不宜高于50%。

Mine和Imai等将含环氧基的化合物掺入硅橡胶生胶中,获得了较好的粘接效果。也有人将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含胺、磺酸钠的硅氧烷和含硼化合物等掺入硅橡胶中。

除此之外,潘慧铭等[3]以水玻璃、六甲基二硅氧烷为基本原料,合成甲基MQ和MTQ树脂并用于RTV硅橡胶胶粘剂中以提高粘接性。

1.2.2 偶联剂

Rittenhous在含有Rsi(OEt)

3

(R为甲基、苯基、乙烯基)的表面处理剂中加入

NH

2(CH

2

)

3

Si(OEt)

3

和环氧树脂,用来处理铝片和不锈钢。杨维生等将四乙烯基硅烷和

四烯丙基掺入HTV硅橡胶中,以提高对金属的粘接性。

信越化学开发的加成型有机硅胶粘剂,使用底涂剂X-40-3501,可以提高此胶粘剂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酰亚胺、聚苯硫醚等薄膜的粘接性。该公司还开发出能粘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RTV硅橡胶胶粘剂以及能粘聚酰胺树脂但不与金属模具表面相粘的胶粘剂。

1.3 固化

生产线装配中对胶粘剂的固化速度有较高的要求。信越化学的室温快固化聚硅氧烷密封胶由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配合四甲基硅烷、丙酮、正丁胺、二丁基二月桂酸锡组成,在20℃和RH为55%固化后,拉伸强度可达2.5MPa。Dow Corning 9-1359[4]在25℃和RH为50%条件下的表干时间为5~10min,并具有较高的初粘强度。Silicone Solution公司的SS-67B[5]对硅橡胶有优异的粘接性,在200℃下处理30s 后使用,1min内即固化。

齐士成等[6]以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烷、氧化锌、含氢硅油和催化剂为原料,制成3组分室温硫化泡沫有机硅密封剂。该密封剂的适用期为50min,在300℃下放置100h 后仍保持弹性。

近年来人们对紫外线硫化硅橡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如果研究成功就可以达到快速硫化和减少能耗的目的[7]。

1.4 导热性

通用室温硫化硅橡胶的热导率可达0.16W(m?K)-1,大约是合成橡胶的2倍。若

在胶料中加入导热性填料,还可进一步提高热导率。

Dalbe等采用2种不同粒径分布的填料,在加入量为35%~70%时,制得热导率超过1.2W(m?K)-1的硅橡胶。汪倩等[8]研究了Al2O3、SiC2类导热填料粒径分布对RTV 硅橡胶导热性能的影响。Dow Corning公司新推出几种可用于粘接密封导热产品,DowCorning3-6658用于高热导率的密封。Dow corning SE4420、SE4422、SE4486用于粘接集成电路板和散热片,Dow Corning SC102用作导热性嵌封材料。

2 硅树脂

硅树脂是以R

2Si

2

O

3

及RR’(R为Me、Ph、H、Vi等)为主要链节,具有高度交联

结构的热固性聚硅氧烷。按主链构成分为纯树脂和有机硅改性树脂。硅树脂的粘接性优于硅橡胶。

硅树脂的性能同R与Si的数量比(R指一个硅原子上平均连接的有机基数目,主要是甲基和苯基)和有机基R的种类有关。R与Si的数量比一般在1.0~1.7之间[9],若R与Si的数量比小,则树脂的干燥性好、柔软性低、硬度大。有机基中苯基含量越高,热塑性愈小,硬度也越大。当苯基含量为20%~60%时,耐热性能最好。改变苯基含量还可以改善对各种基材的粘接性。纯硅树脂可以粘接多种金属合金、陶瓷、复合材料等,是一种耐热性能良好的胶粘剂,但是固化时一般需要高温(>200℃)、加压且固化后韧性较小,不宜用作结构胶粘剂。另外,它对铜的粘接性较差,因而人们提出将硅树脂与其他树脂结合以形成一种兼具两者优良性能的改性硅树脂。

近年来用于改性有机硅的树脂有:环氧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丙烯酸树脂、醇酸树脂、酚醛树脂等。如Kaneka公司将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醇酯、γ-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形成的共聚物和由2-甲基烯丙基封端的的聚氧丙烯与二甲氧基甲硅烷反应制备的含有机硅的聚氧丙烯制成的接触胶粘剂,持粘时间为120min,

剥离强度为75N?(25mm)-1。邬润德[10]等采用正硅酸乙酯部分水解的聚硅氧烷溶胶对丙烯酸树脂进行接枝改性,改性硅树脂在固化性、粘接性、耐溶剂性等方面均优于纯硅树脂。杨明平等[11]将环氧树脂E-20用有机硅树脂改性后作为树脂基料,制备的胶粘剂在室温下剪切强度超过20MPa并能在300℃条件下长期使用。

3 有机硅压敏胶

有机硅压敏胶在胶粘剂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由硅橡胶、MQ树脂、交联剂、固化剂及有机溶剂组成。其中MQ树脂是压敏胶的关键成分,MQ树脂应能溶于有机溶剂中,具有较低的分子质量及M/Q值,含有适宜的端硅羟值。

有机硅压敏胶主要有溶剂型、热熔型、乳液型、辐射固化型(UV,EB)、树脂改性型及高固含量型等几种[12]。目前大量使用的是溶剂型有机硅压敏胶,其常用的溶剂有苯、甲苯、二氯甲苯、石油醚及其混合溶剂。李茂果[13]研制了一种室温固化的可转移有机硅压敏胶,该胶转移至硅橡胶泡沫垫层上后,在60℃下加压粘贴于铝块上保持48h后剥离,粘接部位无残留胶,符合军标要求,但其使用的溶剂造成环境污染,减少挥发性有机物(VOC)含量和提高固含量是该胶急需解决的2个问题。Boardman研究出固含量为95%的有机硅压敏胶,其中MQ树脂含1%~4%的SiH基。

近年来潘慧铭等对室温硅橡胶密封胶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14~17],制得的HP-1脱丙酮

型交联剂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仅用少量的脂肪胺类物质就可实现快速交联固化,避免使用有毒及在高温下才有催化作用的有机锡作催化剂;用超细碳酸钙填充脱丙酮型RTV-1硅橡胶,研究了粒径大小对硅橡胶力学性能和流变性的影响;使用扩链/交联硫化体系,控制低交

联密度及分布的交联结构,制备出的RTV硅橡胶具有良好的加工挤出性、高伸长率(898%)和低模量,且硫化后具有低拉伸强度(0.13MPa);探索了使硅橡胶大分子带有稳定的酸、碱基团的方法,并结合市场的需求,研制、开发2种具有酸碱作用功能的硅橡胶密封胶,SGS689高粘接性硅酮结构密封胶及SWS683耐候性硅酮柔性密封胶。另外,他们还对加成型硅橡胶体系也进行了研究,如铂催化剂的制备及活性研究[18]、电磁辐射对硅橡胶性能的影响[19,20]、加成型硅橡胶的制备[21]。

随着电子电气、建筑及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硅橡胶的需求量剧增,硅橡胶产品种类在有机硅产品中也是最多的。硅树脂是有机硅产品中开发最早的,但是发展却很缓慢。硅橡胶和硅树脂都具有其他有机胶粘剂所没有的优良性质,然而价格较高、机械强度较低、固化性较差等因素制约着它们的进一步应用,这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丁正学,杨世芳.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涂料印花胶粘剂的研制.粘接,2001,22(6):24~25

[2] MistyWhuang.建筑用甲硅基化的聚氨酯(译文):专利.粘接,2001,22(4)24~27

[3] 潘慧铭,谭必恩,等.甲基MQ及MTQ型硅酮树脂的合成及其特性.中国胶粘剂,1999,8(6):1~4

[4] Dow Corning.Silicone adhesive/sealant.Adhesives Age,1999,42(7):56

[5] David M Brassard.New technology offers instant,primerless boading of silicone rubber for assembly operation.Adhesives Age,2001,44(7):37~39

[6] 齐士成,刘梅,等.耐热泡沫有机硅密封剂.化学与粘合,2001,76(6):245~246

[7] U V silicone and adhesive coating tandem serves as a practical solution for many labeling applications.Adhesives Age,2000,43(12):44~48

[8] 汪倩,高伟,等.高导热室温硫化硅橡胶和硅脂.有机硅材料,2000,14(1):5~7

[9] 幸松民,王一璐.有机硅合成工艺及产品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743

[10] 邬润德.聚硅氧烷溶胶接枝丙烯酸树脂涂层.有机硅材料,2000,14(6):1~4

[11] 杨明平.环氧树脂E-20基料结构胶粘剂的制备.中国胶粘剂,2002,11(3):18~20

[12] 尹朝辉,潘慧铭,等.有机硅压敏胶的研究进展.中国胶粘剂,2001,10(6):36~39

[13] 李茂果.室温固化转移型有机硅压敏胶研究.火炸药学报,2002,3:35~36

[14] 贺火明,潘慧铭,等.偶联剂对脱丙酮型室温硫化硅橡胶耐热性能的影响.合成材料与化化应用,1999,4:1~5

[15] 贺火明,潘慧铭,等.超细碳酸钙填料在脱丙酮型RTV-1硅橡胶中的应用研究.橡胶工业,2000,47(6):335~337

[16] 高新来,潘慧铭,等.一各低模量室温硫化硅橡胶的制备及性能.特种橡胶制品,2001,22(4):1~4

[17] 刘东灿,潘慧铭,等.具有酸碱作用的硅酮密封胶的研究.粘接,1999,增刊,95~

97

[18] 谭必恩,潘慧铭,等.加成型硅橡胶铂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活性研究.中国胶粘剂,2000,10(4):1~4

[19] 谭必恩,潘慧铭,等.真空紫外辐照对加成型硅橡胶光学性能的影响.功能高分子学报,2001,22(3):4~6

[20] 谭必恩,潘慧铭,等.γ射线对加成型硅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特种橡胶制品,2001,22(3):4~6

[21] 谭必恩,潘慧铭,等.加成型硅橡胶的制备及性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18(2):180~182

各种有机硅胶粘剂的优缺点

有机硅胶黏剂主要使金属和耐热的非金属材料的粘接剂,耐热橡胶或橡胶与金属的粘接剂,绝热隔音材料与钢或钛合金的粘接剂,以及压敏粘接剂等。 1、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无机纳米复合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该乳液在硅丙乳液粒子中包含有纳米SiO2,TiO2,ZnO,CaCO3等无机相,采用反相乳液聚合/乳液聚合的两步聚合法制备而成。由于无机纳米粒子具有微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效应以及填充效应和催化特性,可以有效地提高硅丙乳液涂料的力学性能,抗玷污性能,自清洁性能,抗静电性能等。由于采用了原位聚合技术,在无机纳米粒子表面进行接技聚合,增强了聚合物同无机纳米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物理共混相比,不仅提高了乳液的稳定性,同时还赋予硅丙乳液优异的性能。但是能耗会相对比较高,且使用纳米技术,设备也要昂贵些,成本会相对高。 2、交联型聚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 在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存在下,以交联的聚硅氧烷为种子,丙烯酸酯单体为第二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分别采用间歇法、溶胀法和半连续法制备了聚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这种聚合体系交联很好,连接性能好,原料易得及生产方法简易,设备简单。但是需要经常清洗设备,生产周期长。 3、有机硅共聚树脂高温应变胶 组分用量/g 组分用量/g 有机硅共聚树脂1 云母粉(200目)0.05 钛白粉0.65 石棉细纤维(0.2mm)0.2 氧化锌0.1 制备及固化在270℃高温下和0.5MPa压力下固化3h。 此法,原料易得及设备简单,生产周期短,本胶主要用于高温应变片粘接和合金钢、有色金属等多种材料粘接。但是生产温度高,粘度大不易搅拌及操作,。 4、本剂是以有机硅树脂为基料,添加其他的改性剂调制而成。 原材料: (1)有机硅树脂 (2)二氧化硅粉(3)氧化铝粉(4)三氧化二铬 (5)磷酸锌 (6)石棉粉 优点:(1)本粘接剂强度高,且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耐高低温性、耐电晕、耐水、防潮及耐化学介质等性能。 (2)本剂使用温度范围广泛,可长期用于60一500℃之间。 (3)设备简单易操作,原料易得,能耗少。 缺点:铬是一种重金属元素,污染比较严重。

除尘袋笼有机硅涂层工艺流程

除尘袋笼有机硅涂层工艺流程 时间:2010-05-22 11:26 作者:九洲环保配件点击: 222次除尘袋笼有机硅喷涂详细工艺 1.将已加工好的袋笼浸入除油槽15分钟,目的是除去除尘袋笼表面的油污。 2.从除油槽中取出袋笼放入清洗槽进行浸泡清洗,目的是除去袋笼上的除油剂。 3.从清洗槽取出除尘袋笼放入除锈槽进行除锈处理,目的是除去袋笼上的金属氧化层,增强吸附力。 4.从除锈槽取出笼骨放入磷化槽进行磷化处理,目的是增强袋笼表面的粘合力。 5.将处理好的袋笼放入烤箱,温度设为100℃,进行20-30分钟的烘干,目的除去袋笼上的水份,保持袋笼本体的干燥。 6.取出除尘袋笼,将调制好的有机硅均匀的喷涂在袋笼表面。涂层厚度在60μm~100μm。 7.将喷涂好的除尘袋笼放入烤箱,温度设为220℃,进行120分钟的烘烤。之后保持200℃,进行30分钟的热定型。将袋笼自然冷却,即完成了袋笼有机硅喷涂工艺。 有机硅粘合力最强的厚度在60-70μm之间。 除尘袋笼有机硅粉末喷涂涂膜基本参数: 序号检测项目计量单位标准值(技术要求) 1光泽(GB/T9754,60°)---10%

2冲击(ASTM D2749-93)---40in/lbs(Direct Impact) 3耐水性(GB/T1733-1993,甲法)500小时涂膜无异常 4耐碱性(GB/T9274-1998,甲法),24h---24h涂膜无异常 5耐温性(200℃),---240h涂膜无变化 6附着力(ASTM D3359-97)级3-4B 4弯曲试验(ASTM D522-93a)---5/16in.dia.,无裂痕 7硬度试验(ASTM D3363-92a)---H 6耐酸性(GB/T9274-1998,甲法)--144h涂膜无异常

氰基丙烯酸酯类伤口快速胶粘剂研究进展

氰基丙烯酸酯类伤口快速胶粘剂研究进展[1657] 前言 伤口快速胶粘剂,是一种医用胶粘剂,而医用胶粘剂又可为两大类:一是适于粘连骨骼等 的硬组织胶粘剂,如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另一类是适于粘接皮肤、脏器、神经、肌肉、血管、粘膜等的软组织胶粘剂。一般采用α-氰基丙烯酸酯类为医用化学合成型胶(α-cyanoacrylate)或纤维蛋白生物型胶(fibringlue),如WBA生物胶粘剂。纤维蛋白生物型胶是从异体或自体血液中产生的,它富含纤维蛋白原和因子Ⅷ,对脆弱拟杆菌、大肠杆菌和金葡杆菌等有杀菌作用。耳鼻喉科专家们把这种蛋白胶用于各种动物和人的伤口上,结果令人满意。但是使用异体血制的蛋白胶有传染肝炎和爱滋病的可能性。自体血产品较安全,但不适合急症医治需要,因为要临时从伤员自己身上抽血制取纤维蛋白生物 胶再来粘合自己的伤口,这是很难做到的[2]。并且纤维蛋白生物胶粘合速度慢、强度不高,不适合紧急治疗,因而人们把注意力放在氰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的研究上。 1 氰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的历史发展 1959年美国发明了Eastman910粘接剂(α-氰基丙烯酸甲酯)[3],它具有对玻璃、五金、橡胶、塑料等材料的快速粘连作用。Coover等人[4]发现它能粘结生物组织、被作为一类新型医用胶粘剂使用。20世纪60年代初生物粘接剂风靡一时,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到7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对它的兴趣有所减弱,主要原因唯恐引起癌症。但20多年来,数以千万计的病例还没有发现产生肿瘤的后果。因此,目前国内外对医用胶粘剂的研究又活跃起来。在临床应用方面,氰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用于闭合创口、皮肤移植、管腔器官连接以及肝、肾、肺、脾、胰、胃肠道等损伤的止血。此外,眼科、骨科、口腔科都广泛地使用了氰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氰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主要成分是长链酯单体,用于组织后,在室温下就能形成一层薄膜覆盖伤口。早期产品有引起局部炎症和骨

有机硅改性聚酯涂料的研究进展

服务有机硅氟行业开创信息传播新天地 24 行业综述表3 高分子含氟聚合物材料的应用 聚合物的名称特性用途 聚四氟乙烯(PTFE)耐热性\耐药品性\电气特性\不粘性\自润滑性模塑,微细粉末,分散体、悬浮液,加入填料 四氟乙烯/全氟烷基醚共聚物(PFA)具有与PTFE相当的特性,可熔融加工成形状 复杂的制品 半导体工业领域 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与PTFE相比,热性能差,其他性能相同,可 熔融加工成型 电线包覆、薄膜等 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 (ETFE) 机械强度、电气绝缘性、耐射线性和加工性好电线材料、电缆、室温用膜等 聚三氟氯乙烯(PCTFE)优异的光学性质、机械强度,在极低温度下仍 具有尺寸稳定性和耐冲击性 阀体、泵等成型品飞机、导弹的连结线、工业 用控制电线等 三氟氯乙烯/乙烯共聚物(ECTFE)机械强度高,熔融加工性优异,耐腐蚀性能好, 渗透率极低,表面极端光滑 充压电缆,阀体、泵等成型品及衬里等 聚偏氟乙烯(PVDF)机械强度高,耐磨性优异,耐腐蚀性能好,优 异的光泽保持性 在金属板卷材涂层中应用,以提供装饰性和保 护性,建筑物的外墙用涂料等 聚氟乙烯(PVF)机械强度高,耐候性好内外装饰材料 五、结束语 高分子含氟聚合物材料对极大多数的无机、有机化学品以及有机溶剂,有非凡的抗腐蚀能力。与其它高分子塑料相比,高分子含氟聚合物材料的渗透率极低,电学性能优良,表面极端光滑。高分子含氟聚合物材料不但具有突出的抗冲击性能,而且是一种具备相当机械性能的坚韧材料,但是国内对于高分子含氟聚合物材料研究起点比较低,很多技术还不成熟,所以对于中国氟化学家来说高分子含氟聚合物材料的研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有机硅改性聚酯涂料的研究进展 有机硅树脂是以Si-O-Si键为主链、硅原子上连接有机基团的交联型半无机高聚物,是一类热固性高分子材料。有机硅树脂尽管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候性、电绝缘性、耐化学药品性、憎水性及阻燃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附着力和耐有机溶剂性差;因固化温度高、固化时间长,不便于大面积施工。所以,直接用作涂料的成膜剂受到限制。为充分发挥有机硅树脂的优点,同时克服其缺点,可将有机树脂进行改性。 改性方法主要有物理共混法和化学共聚法。大多数情况下,有机硅树脂只有通过化学改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改性效果。化学改性主要是通过缩聚、自由基聚合及加成反应(实际应用中大都采用缩聚反应),在聚有机硅氧烷主链的末端或侧链连接上其它有机树脂,形成嵌段、接枝或互穿网络共聚物;从而赋予有机硅树脂新的性能,使其获得新的应用。 有机硅树脂与其它有机树脂的反应可预先在

环氧树脂及其胶粘剂的增韧改性研究进展_杨卫朋

环氧树脂及其胶粘剂的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杨卫朋,郝 壮,明 璐 (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陕西西安 710129) 摘 要:综述了环氧树脂(EP )及其胶粘剂的增韧改性研究进展。介绍了EP 增韧方法[包括橡胶类弹 性体增韧改性EP 、互穿聚合物网络(IPN )增韧改性EP 、聚硅氧烷(PDMS )增韧改性EP 、纳米粒子增韧改性EP 和超支化聚合物(HBP )增韧改性EP 等]及相关增韧机制。展望了今后EP 及其胶粘剂的增韧改性发展方向。 关键词:环氧树脂;胶粘剂;增韧;改性中图分类号:TQ433.437:TQ3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2849(2011)10-0058-05 收稿日期:2011-05-26;修回日期:2011-06-24。 作者简介:杨卫朋(1987—),陕西咸阳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等方面的研究。E-mail :yangweipeng.883245@https://www.360docs.net/doc/395472565.html, 0前言 环氧树脂(EP )是指其分子结构中至少含有两个环氧基团的高分子材料。EP 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能以各种形式(如增强塑料、胶接材料、密封剂和涂料等)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未改性EP 固化物脆性大、耐冲击强度低且易开裂(韧性不足),从而极大限制了其在某些重点技术领域的应用空间。本研究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各种改性EP 的增韧方法,其中绝大部分增韧方法可用于EP 胶粘剂的增韧改性。 1 增韧改性EP 及其胶粘剂 1.1 橡胶类弹性体增韧改性EP 1.1.1 有关橡胶类弹性体增韧EP 的理论 橡胶类弹性体是较早用于增韧EP 的方法之 一。早期的增韧理论有Merz 等[1]提出的能量直接吸收理论和Newman 等[2]提出的屈服膨胀理论。早期的理论虽能解释某些试验现象,但不能普遍获得人们的认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早期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初步的橡胶增韧理论体系。目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增韧理论有Bucknall 等[3-4]提出的银纹-剪切带理论。该理论认为橡胶颗料在增韧体系中发挥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作为应力集中中心诱发大量银纹和剪切带;二是控制银纹的发展,并使银纹终止而不致发展成破坏性裂纹。银纹尖端的应 力场可诱发剪切带的产生,而剪切带也可阻止银纹的进一步发展;大量银纹或剪切带的产生和发展要消耗大量能量,故材料的冲击强度显著提高。另外,影响较大的是Kinloch 等[5]建立的孔洞剪切屈服理论认为:裂纹前段的三向应力场与颗粒相固化残余应力的叠加作用,使颗粒内部或颗粒/基体界面处破裂而产生孔洞;这些孔洞一方面产生体膨胀,另一方面又由于颗粒赤道上的应力集中而诱发相邻颗粒间基体的局部剪切屈服;这种屈服会导致裂纹尖端钝化,进一步达到减少应力集中和阻止断裂的目的。 1.1.2橡胶弹性体的类型 目前用于增韧EP 的反应性橡胶及弹性体主要包 括端羧基丁腈橡胶(CTPB )、端羟基丁腈橡胶(HTBN )、端环氧基丁腈橡胶和聚硫橡胶等。Chikhi [6]等用端氨基丁腈橡胶(ATBN )改善EP 的韧性,并对其热力学性能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 g )等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ATBN 的引入能显著改善EP 体系的韧性,其缺口处的冲击强度从0.85kJ/m 2增至2.86kJ/m 2,无缺口处的冲击强度从4.19kJ/m 2增至14.26kJ/m 2;其增韧机制是局部塑性剪切变形、T g 降低所致。赵祺等[7]以内亚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为固化剂,用聚硫橡胶增韧EP 。研究结果表明:加入20%聚硫橡胶后,EP 胶粘剂的拉伸弹性模量、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断裂能量和冲击强度分别增加了27%、34%、 22%、48%和330%;聚硫橡胶增韧EP 胶粘剂的综合力学性能明显提高,但其动态模量降低、T g 下降。 中国胶粘剂 CHINA ADHESIVES 2011年10月第20卷第10期 Vol.20No .10,Oct.2011 58--642() DOI:10.13416/j.ca.2011.10.015

医用生物粘合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医用生物粘合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姚响 一.引言 医用粘合剂是一种生物医学特殊功能性粘合剂,具有通常的胶接功能和特殊的生物医学功能。医用粘合剂的种类很多,按其材料性质可分为医用化学合成粘合剂和医用生物粘合剂。医用粘合剂的使用历史悠久,但直到近几十年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36年德国的Kulzerr 公司上市了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体的牙科粘合剂。1959年以α-氰基内烯酸甲酯为主体的快速粘合剂在美国问世,从而实现了外科手术由缝扎到直接粘合的革命。1960年Charnly首先将丙烯酸骨水泥用于人工髋关节的手术获得成功。自70年代开始,随着医用高分了材料学科的迅速发展,医用粘合剂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也不断扩展,单是以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为主体的医用胶,其临床应用病例便超过了100万例,80年代初,生物医用胶也开始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医用粘合剂的发展更为迅速,逐步实现了品种多元、功能专一的系列产品,在医疗上作为皮肤、血管、脏器和止血粘合材料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1-2。 按照医用粘合剂与人体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又可将其分为:软组织用粘合剂、牙科用粘合剂、骨科粘合剂及皮肤用压敏胶等等3。从临床应用的角度来看,不管是哪类理想的医用粘合剂都应该具备以下性质4:①安全、可靠、无毒性、无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 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妨碍人体组织的自身愈合;③无菌且可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无菌; ④在有血液和组织液的条件下可以使用;⑤在常温、常压下可以实现快速粘合;⑥具有良好的粘合强度及持久性,粘合部分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⑦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组织无刺激性;⑧达到使用效果后能够逐渐降解、吸收代谢;⑨具有良好的使用状态并易于保存。 然而目前普遍使用的医用粘合剂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缺点,完全达到理想状态并得以广泛应用的产品还没有问世。但根据使用部位、目的的不同,一些部分满足上述条件的粘合剂在应用和不断改进中也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主要对按照材料性质进行分类的医用生物粘合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做一简述。 二.医用生物粘合剂 医用生物粘合剂是指蛋白类粘合剂,主要包括纤维蛋白粘合剂(FS)、天然粘蛋白及其遗传工程粘蛋白。目前已上市并应用于临床的品种只有纤维蛋白粘合剂(又称生物胶),分

有机硅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有机硅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肖凯斐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机电信息系,陕西省西安市710032) 摘要 :综述了有机硅胶粘剂的组成、种类、性能及其应用,并对硅橡胶胶粘剂在粘接性、导热性、固化性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叙述。 关键词 :硅橡胶硅树脂有机硅压敏胶胶粘剂 Study on high temperature-resistant anaerobic adhesive Xiaokaifei (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orth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formation system ,Shan'xi Province,Xi'an 710032) Abstract: The compositions, categorie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organosilicon adhesives were reviewed. Moreover , the bonding ability, heat conductivity and curing of silicone rubber type adhesive w ere introduced. Keywords:Silicone rubber Silicone resin Organosilicon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Adhesive 有机硅材料是一类性能优异、功能独特、用途极广的新材料,是高分子新型材料

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的研究进展

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的研究进展 王旭波,赵士贵*,杨欣欣,王 峰,东 青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济南250061)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物理共混法和化学共聚法制备的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的特点、应用情况。展望了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有机硅,聚酯树脂,改性 中图分类号:T Q264 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369(2006)05-0264-04 收稿日期:2006-03-20。 作者简介:王旭波(1981 ),男,硕士生,主要从事有机硅产品和工艺的研究。* 联系人:E-mail:w angxubo@mail sdu edu cn 。 有机硅是分子主链中含硅元素的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主要分为硅橡胶、硅油、硅树脂及硅烷偶联剂4大类产品。目前,有机硅应用于涂料等工业的产品多为硅树脂,它以Si O Si 为主链,与硅原子相连的是各种有机基团。这一类化合物是属于半无机、半有机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兼具无机材料与有机材料的性能,其介电性能在较大的温度、湿度、频率范围内保持稳定,还具有优良的耐氧化、耐化学品、电绝缘、耐辐射、耐候、憎水、阻燃、耐盐雾、防霉菌等特性 [1] ;广泛用于电子电气、轻工纺织、建筑、 医疗等行业。但硅树脂固化温度较高(250~300 )、固化时间较长,漆膜的机械性能、附着力和耐有机溶剂性能较差。 在现代工业中,聚酯树脂是制造聚酯纤维、涂料、薄膜以及工程塑料的原料,通常由二元酸和二元醇经酯化和缩聚反应制得。这类聚合物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其大分子的各个链节间都是以酯基相连,通称为聚酯 [2] 。聚酯具有光亮、丰满、 硬度高、物理机械性能良好以及耐化学腐蚀性能较好等优点;但存在耐水性差、施工性能不好等缺陷。 用有机硅对聚酯树脂进行改性,使两种聚合物材料的优势得到互补,可以大大提高树脂的性能,扩展其使用范围 [3] 。近几年来,有机硅改 性聚酯树脂在国外的研究较多,但在国内的研究却较少,发展十分缓慢。 1 改性方法 目前,制备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的方法主要有物理共混法和化学共聚法两种。一般而言,化学改性树脂的性能优于物理改性树脂。 1 1 物理共混法 物理共混法是将聚酯树脂与硅树脂通过物理方法混合起来的方法。物理共混法又可分为简单共混法和添加第三相共混法两种。 简单共混法就是将聚酯树脂和硅树脂直接混合,以提高聚酯树脂的耐热性和耐候性等;但由于硅树脂与聚酯树脂的相容性较差,会导致硅树脂溢出,在表面富集而发生微相分离,影响改性树脂的硬度、稳定性及机械性能。 为了解决硅树脂与聚酯树脂相容性差的问题,可以添加第三相[4]。即在硅树脂和聚酯树脂混合体系中,增加第三种化合物,如硅烷偶联剂等。由于硅烷偶联剂与硅树脂和聚酯树脂的溶度参数接近,所以可作为中间相把二者结合起来,从而增大二者的相容性,增强共混体系的稳定性。 C A Fustin 等人用含端乙烯基的硅氧烷预聚物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在熔融状态下共混,发现两者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在催化剂存在下能够共聚,形成有机硅/聚酯热塑性弹性体[5]。日本信越化学工业公司已开发出耐 综述专论 有机硅材料,2006,20(5):264~267 SI LICON E M AT ER IAL

单组分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研究现状

单组分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研究现状 环氧树脂对各种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热固性高分子材料等具有优良的粘接性,适应性强,不含挥发性溶剂,不需加压即可固化,且固化收缩率低,耐环境性好,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常环氧树脂胶粘剂是以主剂和固化剂分开的双组分包装形式提供应用。在环氧树脂中配合固化

剂,会立刻开始反应,随时间推移粘度上升,经过适用期达到不能使用为止。但是双组分混合给使用带来不方便,有以下缺点:增加了包装和贮运的麻烦;双组分胶粘剂使用时,混合比例的准确性和均一性将影响粘接强度;在树脂和固化剂混合后使用时间短。胶粘剂中固化剂种类不同其使用期不同,如脂肪胺类为数十分钟,叔胺或芳香胺类为几小时,酸酐类为一天至数天,不能长期存放;配置的胶液若不能及时用完会造成浪费。由于粘度随时间上升,改变了操作工艺性,不能用于自动粘接。而单组分胶粘剂避免了上述缺点,它可以使胶接

工艺简化,并适于自动化操作。将固化剂和环氧树脂混合起来配制单组分胶粘剂,主要是依靠固化剂的化学结构或者是采用某种技术手段把固化剂对环氧树脂的开环活化暂时冻结起来,然后在热、光、机械力或化学作用下使固化剂活性被激发,进而使环氧树脂迅速固化。目前国内外市场出售的单组分环氧树脂胶粘剂几乎都是采用潜伏性固化剂或自固化性环氧树脂,产品的形态有液态、糊状、粉末状和膜状。具有实用价值的单组分环氧胶粘剂主要有以下几种:湿气固化型;微胶囊包覆型:将固化剂封人微胶囊内,与环氧树脂混合后

不会发生固化反应。成膜物质有明胶、乙烯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缩醛等。胶囊靠加热或加压而破裂,固化剂和环氧树脂便发生反应;潜伏性固化剂型:使用在规定温度以上才能被活化发生反应的热反应性固化剂,包括中温固化型及高温快固化型;阳离子光固化型。 1 单组分环氧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1 1湿气固化型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护理研究进展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护理研究进展20XX年12月,国际WOCN组织(WoundOtomsyAndContinenceNurses)成立的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adhesive-relatedskininjury,MARSI)共识小组首次将MARSI定义为:去除粘胶产品后,皮肤出现持续30min或者更长时间的红斑和(或)其他皮肤异常的表现。目前,相关文献报道,在美国每年至少有150万人面临患有MARSI的风险,其中在美国东部MARSI发病率为58%;美国中西部住院病人发生MARSI日常流行率为34%~250%,中位患病率为130%。20XX年许淑盆研究发现,未采取干预措施前MARSI 发病率为199%。由此可见,MARSI发病率高,已成为全球医务人员密切关注的问题。住院病人一旦发生MARSI,极易引发皮肤炎症和伤口愈合反应,导致病人感染概率增加,伤口愈合时间延迟,住院时间延长,医疗成本增加,最终影响病人的安全和生活质量。 1概述 目前,对于MARSI发生机制还处于部分了解阶段。当粘胶产品黏附于皮肤,其粘合力强于皮肤细胞与皮肤表层时,剥离胶带极易造成表皮层分离或表皮与真皮的完全分离,从而形成MARSI[1,7-8]。当胶带黏附力比皮肤层更强时,去除胶带则可能发生皮肤剥离;如果使用紧张性较强的胶带或固定带,去除时则可能形成水疱;使用或去除张力性较强或者摩擦力较强的胶带导致皮肤层分离,可能会发生皮肤撕裂[9-10]。MARSI的类型包括三大类:机械性损伤、皮炎和其他(见表1),其中表皮剥离是最常见的MARSI类型[11]。 2MARSI评估 目前,缺少MARSI相关的临床评估和文件记录工具。研究证实,在相同实验条件下MARSI的相对损伤程度,可通过体内物质的主客观

有机硅胶黏剂

近年来,有机胶黏剂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胶接技术亦已发展成熟,并成为胶接、焊接、机械连接当代三大连接技术之一。 在众多的胶黏剂中,建筑密封胶占有重要地位。建筑密封胶分为有机硅型、聚氨酯型、聚丙烯酸型、聚硫型等,其中有机硅型和聚氨酯型建筑密封胶是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有机硅型建筑密封胶按反应机理分为缩合型和加成型两种,按包装形式分为单组分和双组分两种,按硫化时脱出的小分子种类又分为脱酸型、脱酮肟型、脱醇型、脱酰胺型、脱氢型以及脱水型等。脱酸型密封胶气味大,有腐蚀性;脱醇型有机硅密封胶硫化速度慢,保存性和粘接性较差,脱酰胺型有机硅密封胶有酰胺臭味,无腐蚀性,伸长率较高,对许多基材的粘接性都较好。有机硅脱酮肟型密封胶具有优良的耐寒、耐热、耐老化、防水和防潮性能;伸缩疲劳强度高、永久变形小;无毒、无臭,对一般材料无腐蚀;通用性强、应用广泛。因此脱酮肟型密封胶的用量正逐步增加。有机硅密封胶已被国内外建筑业公认为是最可信赖的弹性结构、粘接密封和嵌缝用的高性能化学建材。因此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有机硅建筑胶中的脱酮肟型密封胶。 所有有机硅密封胶一般都由基础聚合物、补强填料、交联剂、催化剂、助剂、颜料等配料组成。所以脱酮肟型有机硅密封胶也不例外。目前市场上各配料的成分主要如下:基础聚合物主要是α,ω-二羟基聚二有机硅氧烷(如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俗称107基胶)粘度1000~100000 mPa·s(25℃);补强填料主要有白炭黑(气相法、沉淀法)、碳酸钙、硅藻土、石英粉、云母粉、二氧化钛、高岭土等;常用的交联剂有CH3Si(O-N=CMe2)3、CH2=CHSi(O-N=CMe2)3、CH3Si(O-N=CMeEt)3等;催化剂为有机锡化合物、钛络合物(如:辛酸亚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等);助剂有耐热添加剂、触变性赋予剂、增粘剂、增塑剂、水分清除剂、防霉剂、阻燃剂等;常用颜料有氧化铁、钛白粉、炭黑等。 补强填料 硅橡胶具有非结晶性结构,分子链之间相互作用力弱,因此未经补强的硫化硅橡胶强度很 差,无实用价值。一般须加入一定量的补强填料。可用的补强填料很多,如白炭黑、碳酸钙、硅藻土、石英粉、云母粉、二氧化钛、高岭土等。在补强填料方面的研究侧重于白炭黑和碳 酸钙。 交联剂的作用机理 在密封胶的配制及硫化过程中主要发生如下反应:交联剂的活性基团和聚硅氧烷的羟端基发生缩合反应,生成丙酮肟基封端的聚硅氧烷: 丙酮肟基与空气或填料中的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硅羟基: 硅羟基再与丙酮肟基发生缩合反应。以上两步反应交替进行,交联成网络结构,并且交联剂的组成、用量、加料方式影响胶料的硫化速度、施工性能和力学性能。

紫外光固化有机硅胶粘剂的制备与性能

第17卷 第3期 2009年6月      含 能 材 料 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O FE N E R G E T I CM A T E R I A L S     V o l .17,N o .3 J u n e ,2009 文章编号:1006-9941(2009)03-0380-01 紫外光固化有机硅胶粘剂的制备与性能 周元林,杨文彬,乔秀芬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收稿日期:2009-03-27;修回日期:2009-05-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 o .10876033),西南科技大学基金(N o .08z x n p 07) 作者简介:周元林(1963-),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 e -m a i l :z y l 603@163.c o m 目前粘接以T A T B (或H M X )为基的炸药常采用室温硫化硅橡胶(R T V )胶粘剂,但其线收缩率高 影响加工特性。因此研究同样具有与多种敏感特种炸药相容,长期储存性能稳定、粘接强度高、线收缩率低的胶粘剂显得尤为重要。本实验以端氢硅油(P H M S )和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 D D A )为原料,在铂催化剂作用下,用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两端带有双键的有机硅预聚物。经F T I R 表征,证明P H M S 与H D D A 发生了硅氢加成反应,P H M S 在 2128c m -1 处的S i —H 特征吸收峰消失,而有机硅预聚物在1743c m -1 处出现了酯羰基的特征吸收峰。H N M R 表征(图1b ),a 、b 、c 位置的H 峰分别对应5.81、6.42和6.12,d 、e 、f 位置的H 峰分别对应4.13、1.43和1.62,j 、k 、m 位置的H 峰分别对应2.30、1.70和0.08,并且各处峰的强度与相应位置的H 数目一致。 将合成的有机硅预聚物、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 P G D A )、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173)和γ-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 H -570)按一定工艺配制成紫外光固化有机硅胶粘剂,研究了此胶粘剂的耐湿热老化性能、耐溶剂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图2)。普通胶粘剂粘接试样水煮不到2h ,试样就被完全破坏,而有机硅胶粘剂粘接试样 水煮2h 后,仍然具有较大的拉伸剪切强度。有机硅胶粘剂粘接试样在丙酮、甲苯中浸泡后,拉伸剪切强度下降很快,而在水、盐酸和乙醇中的下降很小。有机硅胶粘剂粘接试样的拉伸剪切强度在小于100℃时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超过10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有所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不大。结果表明:有机硅预聚物的加入能够明显改善U V 固化有机硅胶粘剂的耐湿热老化性能和耐溶剂性能,提高胶粘剂的耐高温性能。 a .s t r u c t u r e b .H N M R 图1 有机硅预聚物的表征 F i g .1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o f s i l i c o n e p r e p o l y m e r 图2 有机硅胶粘剂的性能表征F i g .2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s i l i c o n e a d h e s i v e 关键词:紫外光固化;有机硅预聚物;有机硅粘合剂中图分类号:T J 55 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6-9941.2009.03.030

超低温胶粘剂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超低温胶粘剂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对超低温胶粘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概述了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關键词:超低温;改性环氧树脂;环氧封端聚氨酯;胶粘剂 超低温胶粘剂是指工作在深冷环境(低于-160 ℃)下并具有足够粘接强度的胶粘剂,作为一种深冷环境中的连接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人造卫星[1]、超导磁体、绝热杜瓦[2,3]、LNG[4]、深冷液体的贮箱设备以及核能等领域。超低温胶粘剂由于工作环境苛刻,除了具有一般胶粘剂常温下的粘接强度、适用期、黏度等常规性能外,还必须在超低温环境中保持足够的粘接强度、韧性、耐腐蚀性、耐磨性以及抗疲劳性等,有些甚至要求良好的真空密封性。目前超低温胶粘剂按照基体材料,主要可分为:改性环氧胶粘剂、聚氨酯胶粘剂及其他类型胶粘剂。 1 环氧及改性胶粘剂的研究 环氧胶粘剂具有许多优点,如价格低、粘接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收缩率低等,是目前综合性能较好的胶粘剂,因此广泛用于建筑、汽车、电子等工程领域[5]。但由于未改性的环氧树脂固化后交联密度高,呈三维网状结构,不易通过胶层结构变形来缓解应力集中,从而使固化物存在胶层脆,剥离强度低,耐冲击性差,容易开裂等缺点,故未改性环氧在超低温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6,7]。因此通过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改性,使其应用于超低温领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环氧增韧改性方式主要有:聚醚胺、改性芳香胺等柔性固化剂增韧环氧;多官能团环氧树脂、端环氧基聚氨酯等增韧环氧;添加橡胶弹性体、尼龙纤维、刚性粒子等增韧环氧。通过对环氧增韧改性改善环氧树脂在超低温下的脆性,从而提高超低温下的力学性能。 1.1 柔性固化剂增韧环氧树脂 韩孝族等[8]用自制的柔性固化剂并配以固化促进剂对双酚A型环氧树脂进行增韧,制备出一种在超低温下使用的胶粘剂,该胶粘剂在液氮(-196 ℃)下的剪切强度(特种合金)能达到5.88 MPa,并将粘接好的试样经过高低温循环(在70 ℃烘箱中放置2 h,取出后立即放入液氮中,0.5 h后取出再放入70 ℃烘箱中,循环6次)和温度冲击试验(在80 ℃烘箱中放置10 min,取出后立即放入液氮中3 min,再回到80 ℃,为一个循环,经过27个循环)后,元件仍粘接牢固,且具有很好的真空密封效果,可用于绝热杜瓦瓶。 胡小龙等[9~11]用间苯二甲胺和聚醚胺作为混合固化剂,含柔性聚醚链段固化剂使其在超低温下具有一定韧性;芳香胺固化剂可使其在高温仍具有较高的

医用聚氨酯材料研究进展

本文由灬抱抱熊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 PU 技术 医用聚氨酯材料研究进展 ◆ 鲍 俊 杰 ,刘 都 宝 ,黎兵,许戈文 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PU 技 术 PU Technology 摘 要 :概述了医用聚氨酯材料的发展背景、医用聚氨酯的性能以及分类。综述了医用 聚氨酯材料在人工心脏、人造血管、矫形绷带、计生用品、医用胶粘剂、医用敷料、人工 皮肤、 药物载体等领域的应用, 同时指出了医用聚氨酯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 景。 关 键 词 :聚氨酯,医用,进展。 1 . 医用聚氨酯发展背景 1.1 聚氨酯树脂发展史 聚氨酯是在高分子结构主链上含有许多氨基甲酸酯基 团(- NHCOO -)的聚合物,国际上称为 polyurethane, 我国某些资料译为聚氨基甲酸酯、 聚脲烷等。 按行业习惯, 目前我国将此类聚合物通称为聚氨酯, 其系列产品统称为 聚氨酯树脂, 是合成材料中的重要品种, 它已跃居合成材 [1] 料第六位 。 聚氨酯树脂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独特性能和多方面用途 的高聚物, 已有70多年的发展历史。 它以二异氰酸酯和多 元醇为基本原料加聚而成, 选择不同数目的官能基团和不 同类型的官能基, 采用不同的合成工艺, 能制备出性能各 异、 表现形式各种各样的聚氨酯产品。 有从十分柔软到极 其坚硬的泡沫塑料, 有耐磨性能优异的弹性橡胶, 有高光 泽性的油漆、 涂料, 也有高回弹性的合成纤维、 抗挠曲性 能优良的合成皮革、 粘结性能优良的胶粘剂以及防水涂料 和灌浆材料等, 逐渐形成了一个品种多样、 性能优异的新 [2] 型合成材料系列 。 72 环 球 聚 氨 酯 网 www .puworld. com 由于这种高聚物具有可发泡性、弹性、耐磨性、粘 接性、耐低温性、耐溶剂性、耐生物老化性等,因此,它 是发展较快的一种高分子合成材料, 被广泛用应于工业及 日常生活中, 并几乎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其产量与 品种与年俱增, 国外有人说: “70年代聚氨酯树脂工业的 地位相当于20年代的钢铁工业、 40年代的聚烯烃。[2]我国 ” 从60年代初在这个领域内开展科研工作, 并逐步建立了工 业生产装置。 到目前为止, 我国的聚氨酯工业从科研到生 产已基本形成体系, 初具规模。 1.2 医用聚氨酯 大量动物实验和急慢性毒性实验证实,医用聚氨酯 无毒、 无致畸变作用, 对局部无刺激性反映和过敏反应, 聚 [3] 氨酯在医学领域上应用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 医用聚 氨酯材料有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好,良好的韧 性、耐溶剂性、耐水解性、耐微生物,无毒性,良好的耐 磨损、 粘结性、 抗曲挠性能,容易成型加工,性能可控等优 异的性能, 并能根据要求生产出透明的产品等等。 这些优 势保证了使用聚氨酯产品无论是生产体内或体外的医疗用 PO LYURETHANE PU 技术?医用聚氨酯材料研究进展 具都能使其发挥出良好的性能。 自20世纪50年代聚氨酯首次应用于生物医学,四十多 年来,聚氨酯在医学上的用途日益广泛, 1958年聚氨酯首 次用于骨折修复材料,而后又成功地应用于血管外科手术缝 合用补充涂层, 70年代开始,聚氨酯作为一种医用材料已 倍受重视。 到了80年代,用聚氨酯弹性体制造人工心脏移 植手术获得成功,使聚氨酯材料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得到进 一步的发展[4],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水平的 提高, 新的医用聚氨酯材料不断涌现, 制品的性能也不断 完善。 1.2.1医用聚氨酯的性能 聚氨酯是由软链段和硬链段交替镶嵌组成的、含有 许多 -NHCOO- 基团的极性高聚物,通过选择适当的软、硬 链段结构及其比例,就可合成出既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 能,又具有血液相容性

有机硅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有机硅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享有“工业味精”、“科技发展催化剂”等美誉的有机硅是一种人工合成、结构上以硅原子和氧原子为主链的高聚物。由于构成主链的硅氧键具有较高的键能,因此有机硅高聚物对热、氧的稳定性比一般的有机高聚物高得多。尽管有机硅在室温下的力学性能与其它材料差异不大,但其在高低温下表现出卓越的物理、力学性能,在-60~250℃之间多次交变,其性能不受影响,有的甚至能在-100℃下正常使用;具有耐高低温、电气绝缘、耐臭氧、耐辐射、难燃、憎水、耐腐蚀、无毒无味以及生理惰性等。如今,有机硅已广泛用于电子电气、建筑、纺织、轻工、医疗等各行业,并在汽车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1]。 有机硅产业链的上游是有机硅单体,具有生产流程长、技术难度大的特点,属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其生产水平和装置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有机硅产业技术水平的重要依据;有机硅产业链的下游是以有机硅单体为原料生产的硅油、硅橡胶、硅树脂、硅烷偶联剂等产品[2]。 有机硅不仅可以作为母体材料运用到生产生活中,还更常用作改性剂添加到主体材料中,从而改善主体材料的性能,如耐高温性,防水防污性,抑菌性,阻燃性,柔性等方面。同时,在添加有机硅的同时,还要改进生产工艺方法及注意添加用量,以确保其发挥出最大作用。 在耐高温的研究应用方面,有机硅耐高温涂料一般由纯有机硅树脂或经过改性后的有机硅树脂为基料配以无机耐高温的填料、溶剂和助剂组成。国外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尤以美国、日本的发展为佳[3]。 某些设备如汽车的排气管、石化工厂中的高温反应釜、火电厂锅炉等经常处于高温和腐蚀介质中,两者协同作用加速了设备的腐蚀穿孔,增加了设备维修费用,并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隐患[4]。刘宏宇等人以硅树脂为耐高温涂料的成膜物,研制了一种可常温固化的耐高温防腐蚀涂料。该涂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防腐蚀性及机械性能,可在500℃高温下长期使用。同时发现漆膜厚度对涂料的耐热性能影响较小,但对加热后涂层的机械性能及防腐性能影响很大。综合考虑,将漆膜厚度控制在40~50μm为宜[5]。 在防水防污方面,低表面能防污涂料主要包括含氟聚合物和有机硅类两种,

氯丁胶乳胶粘剂研究进展

氯丁胶乳胶粘剂研究进展 分析了氯丁胶乳的特性,综述了氯丁胶乳胶粘剂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氯丁胶乳胶粘剂制备的技术关键。 标签:氯丁胶乳;共混;接枝;研究进展 1 氯丁胶乳的特性 氯丁胶乳(CRL)系聚氯丁二烯通过乳化剂在水中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胶体分散体系,其粘接力来源于聚氯丁二烯分子脱离乳化剂和缔合的水分子破乳、游离结晶、凝聚成膜。氯丁胶乳胶粘剂的性能与聚合物结构、胶乳中乳化剂种类及数量、胶粒内的氯丁橡胶结晶特性等密切相关[1]。聚氯丁二烯自身结构影响氯丁胶乳胶粘剂的粘接强度。在氯丁二烯乳液聚合过程中,部分聚合物分子会发生预交联形成微凝胶分散于胶粒中。一般交联(凝胶)结构有助于提高耐热粘接强度,而线形结构有利于提高初粘强度。乳化剂影响氯丁胶乳的贮存稳定性及其与其他胶乳的配合稳定性和胶粘剂的初粘强度。一方面乳化剂包围聚氯丁二烯乳胶粒子促使粒子稳定,另一方面由于乳化剂作用胶乳粒子表面带相同电荷,相互排斥,难于凝聚影响其初粘性能。另外氯丁胶乳的特性与胶乳粒子内聚氯丁二烯的结晶特性密切相关。结晶速度快,能赋予胶粘剂高的初粘性和粘接性能。 2 氯丁胶乳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家私、制鞋、汽车、建筑等行业的发展,对氯丁胶粘剂的性能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溶剂型氯丁胶粘剂由于含有挥发性溶剂,其应用越来越受限制,已经被发达国家禁用。氯丁胶乳胶粘剂一般由氯丁胶乳、增粘乳液、金属氧化物、防老剂、填充剂、改性剂等组成。用氯丁胶乳制备水性胶粘剂的研究早在1982年有专利报道[2],近30年来,人们开始研究改性氯丁胶乳型胶粘剂。改性方法有物理混拼法和化学改性法2种。物理混拼法一般是将氯丁胶乳与一些改性剂共混制备胶乳型氯丁胶粘剂。国外对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技术的保密性,仅限于专利报道。V oss等[3,4]以氯丁胶乳(用量85%~90%)为基料,混入酚醛预聚物(用量2%~6%)和二异氰酸酯(用量为4%~8%),以水为分散介质调节固含量达到15%~40%。用这种方法制备的复合胶乳,在用作织物的粘合剂时,还需加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降低混合物的表面张力,同时还要加入NaOH 调节其pH在9~11。R.S.Whitehouse [5]以聚氯丁二烯胶乳、松香酯增粘剂为基料制备可喷涂压敏胶。向氯丁胶乳中掺入氯丁二烯共聚物如氯丁二烯和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乳液,得到的乳液混合体系固含量达到40%,可用作SBR、PVC等材料的粘合剂[6]。将聚氯丁二烯胶乳和40%的松烯一酚胶乳混拼[7],所得胶乳可以用来喷涂钢铁,具有良好的粘性,且很少堵塞喷射枪。以羧基化氯丁二烯胶乳(35%~55%)为基料,配以羧基化醋酸乙烯树脂乳液(15%~35%)和增稠树脂(烃类树脂,其中松香树脂最好(用量20%~40%),以及有机水溶液交联剂乙二醛(0.03%~1%)进行

液体创可贴的研究进展

液体创可贴的研究进展 液体创可贴是一种医用敷料且具有组织粘合能力,也可作为医用组织胶粘剂。文中对近年来液体创可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从液体创可贴的处方主要成分、制备、评价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液体创可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目前液体创可贴存在的问题,对其未来的开发和改进提供参考。 标签:液体创可贴;成膜材料;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液体创可贴(liquid bandage)是由成膜材料溶解在溶剂中,通过涂抹或者喷洒紧紧粘附于皮肤创伤部位,形成半透明保护膜。具有隔菌、透气、防水、使用方便、易于观察伤口情况及促进伤口恢复等特点。液体创可贴包括两类,一类是非处方性质的皮肤保护剂,可以保护表面擦伤及慢性褥疮等;第二类是用于手术缝合的组织胶粘剂,用于治疗严重的皮肤撕裂。液体创可贴源于创可贴,属于医疗器械范畴,由于其具有止血作用属于Ⅱ类或Ⅲ类医疗器械产品,但是对于含有药物或者具有药理作用的液体创可贴,不可按照医疗器械进行注册管理,需按照药品进行管理。目前,国内对液体创可贴的关注越来越多,通过查阅国内外近年来相关文献,对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1液体创可贴的制剂研究现状 1.1液体创可贴处方的主要成分 液体创可贴主要由成膜材料、溶剂及功能性物质组成,成膜材料起关键作用,可以在创面形成保护膜,隔绝外部环境,保持创面的湿润度;有机溶剂和助溶剂帮助高分子成膜材料溶解及快速成膜,保障产品的稳定性;功能性物质改善成膜材料性质的物质及有促进愈合作用成分。以下从成膜材料、溶剂、功能性物质进行论述。 1.1.1成膜材料液体创可贴的成膜材料需具有以下特点:体温条件下可以成膜,良好的粘贴性、柔韧性及柔顺性。根据液体创可贴成膜材料的不同性质,主要可分为化学成膜材料和生物成膜材料。化学成膜材料包括氰基丙烯酸酯类、硝化纤维素(火棉胶)、聚乙烯醇(PV A)、聚乙烯醇缩醛(PVB)、聚氨酯等;生物成膜材料有壳聚糖等,其中化学成膜材料应用最为广泛。 国外应用最广泛的成膜材料是高分子量的a-氰基丙烯酸酯类,可单成分无溶剂进行粘合。但存在反应速度过快、耐水性差、脆度高等缺点,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改性的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修饰,改善材料性能。此外,聚氨酯类在国外液体创可贴中应用较多,Soo-Jeong等用PEG、PDMS和H12MDI在丙酮或乙醇溶液中反应合成了聚氨酯脲基液体绷带。Zhang z等合成了两亲含氮聚合物聚(TRIS-共-NIPAM)具有良好的促进伤口愈合作用,特别是早期伤口愈合。KimHJ等使用聚氨酯和挥发性有机溶剂制备了优良的防水保湿液体创可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