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船体建造中的控制要点
浅述船舶建造质量的控制

浅述船舶建造质量的控制船舶建造质量的控制是保障船舶安全和性能的重要环节。
船舶作为大型的海上交通工具,其建造质量直接关系到船舶的使用寿命、安全性能和经济效益。
船舶建造质量的控制是船舶建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标准和规范,确保船舶的安全与可靠性。
一、船舶建造质量控制的标准船舶建造质量控制的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三个层次。
国家标准是对船舶建造质量的基本要求和技术指标进行规定,如《船舶建造质量管理规范》、《船舶结构检验标准》等。
行业标准是根据国家标准在特定领域或特定行业制定的标准,如船级社规范、国际船级社规则等。
企业标准是企业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的标准,如船厂的内部管理体系文件、工艺流程文件等。
在船舶建造质量控制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同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切实执行企业标准。
船舶建造质量控制的标准体系是保障船舶建造质量的基础,只有坚持标准,才能保证船舶建造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船舶建造质量控制的流程包括设计审查、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工艺检验和出厂验收等环节。
在船舶建造流程中,设计是起始环节,决定了船舶的基本结构和性能特点。
设计审查是船舶建造质量控制的第一关,必须对设计文件进行认真审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原材料采购是船舶建造流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船舶的质量和性能。
必须对原材料的品质和性能进行检验和评估,并在采购合同中明确要求供应商提供符合标准的原材料。
在收料过程中要对原材料进行验收,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完整性。
生产制造是船舶建造的核心环节,包括船体加工、设备安装、系统调试等过程。
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工艺流程文件,确保每道工序都按照要求进行。
要进行过程控制和质量检验,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中的质量问题,确保船舶的质量和性能。
工艺检验是船舶建造流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对船体结构、焊接质量、设备性能等进行检验,确保生产工艺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浅述船舶建造质量的控制

浅述船舶建造质量的控制船舶建造质量的控制是船舶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船舶的安全和航行性能。
在船舶建造过程中,质量控制不仅涉及到材料和技术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到建造过程中的监管和管理。
本文将从材料选用、工艺控制和质量管理等方面,浅述船舶建造质量的控制。
一、材料选用船舶建造的质量控制首先在于材料的选用,船舶建造材料包括船体结构钢材、焊材、管道材料、电气设备等。
在材料选用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来执行,满足相关标准和要求。
船体结构钢材应符合船级社规定的材料要求,焊材应符合焊接工艺规范要求,管道材料应符合船舶建造标准等。
只有合格的材料才能保证船舶的建造质量。
二、工艺控制船舶建造的工艺控制是确保船舶质量的关键环节。
工艺控制包括焊接工艺、切割工艺、组装工艺等。
焊接是船舶建造中常见的工艺,也是影响船舶质量的重要环节。
焊接工艺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包括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规范书的编制、焊接工艺评定人员的培训等。
切割工艺和组装工艺也需要严格控制,保证船舶的结构完整性和强度。
三、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船舶建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整个建造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检验、质量监控、质量评审等。
在材料进场前,需要进行材料的验收和检测,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在工艺过程中,需要进行工艺过程的监控和检验,保证工艺的合格性。
在船舶建造完成后,需要进行船舶的全面验收和试航,确保船舶的各项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只有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保证船舶建造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船舶船体建造中的控制要点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造船业形势较好,全国造船总量逐年增长,中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
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给船舶检验部门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如何把好船舶质量关已成为当前船检工作的重点。
本人结合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从船舶在建造过程中船体方面所要控制的几点要点浅谈如下。
控制船舶各种中心线、理论线的精度在整艘船舶的建造过程中,所有构建的安装定位都离不开参考标准理论线,否则就无法达到船舶的原始设计结果,最终导致船舶的重量重心、稳性等各项船舶性能都偏离设计要求。
所以控制好各种理论线的精度对造好船舶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从刚开始的船台基线到船舶的龙骨中心线以及各种骨材的安装理论线,我们都应该通过各种手段控制其精度。
现在很多民营船厂已逐步发展到建造万吨级船舶的阶段,所以分段(分片)建造工艺也已经在民营船厂得到应用发展,但出于船厂本身的管理水平及工人的素质低下,船舶的建造精度有所忽视,在建造过程中不按理论线,比如在某船厂发现内底板的内底纵骨在装配过程中没有理论线导致纵骨间距不均匀。
还有在一家小型船厂发现由于没有控制好船舶中心线导致下水后船舶浮态不正常。
随着大吨位船舶的不断发展,对船舶的精度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在建造检验的全过程都要控制好各种理论线。
控制焊缝形状和尺寸不符合要求在钢质船舶建造过程中,焊接是重要工序之一。
焊缝金属重量占船体重量的1%~1.5%,焊接工时占船舶建造总工时的30%~40%。
船舶航行中的安全性,取决于船体强度和水密性,而强度和水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焊接质量的优劣。
焊缝形状和尺寸不符合要求,即焊缝沿长度方向宽窄不齐,焊缝截面不丰满或增强高高低不均等,均由多种原因造成,如焊工施焊时焊条不正确的摇动和移动不均匀,焊缝坡口边缘不齐等。
在焊接过程中,当电流过小或焊接速度太慢时,会使焊缝的增强高过高。
有人误认为焊缝的增强高愈高,焊缝强度也愈大,殊不知这会引起应力集中,且易产生裂纹。
要想控制这种情况的发生,就应该督促船厂选择合理的坡口角度和均匀的装配间隙;保持正确的运条角度匀速运条;根据装配间隙变化,随时调整焊速及焊条角度。
探讨船体分段建造的精度管理与控制措施

探讨船体分段建造的精度管理与控制措施摘要:众所周知,船舶是发展航运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船舶制造厂家为了提高分段装配精度和减少因分段造成的变形,就在船体分段中广泛应用半自动焊和自动焊,提高分段精度控制。
关键词:船体;分段建造;精度管理;控制近年来,随着船舶建造市场快速发展,也相应提高船舶中间产品建造精度。
当前中国造船和其他国家存在的明显差距为船体精度控制方面。
其中分段精度控制是造船工艺中十分重要的技术,此技术能有效缩短造船周期,不仅能提高造船质量,还能降低造成成本。
一、船體分段建造精度管理1.胎检管理船体建造精度管理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船台装配和船体装配中的的现场修整作业修整作业,通过降低现场修整率来大幅度提高船体建造功效,有效地节约工时并降低船体建造周期。
船体建造精度管理技术促进了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推动造船生产、技术的综合水平。
对于船体阶段建造胎检管理而言,支柱胎架的制作必须由精度管理室采用经纬仪在地面上转角制作,并且保证相邻胎柱的中心间距为1000mm,误差不得超出5mm。
2.划线管理胎板上胎时胎架高度不得低于,特殊分段主机座、舵轴、挂舵臂、球鼻脯不得低于800mm,保证外板板口距地面的垂直高度不得低于600mm.上胎板上胎后应适当封固,除需要預留反变形的分段。
施工单位申请划线时必须保证上胎板所有焊接工作己经完成。
上胎板表面平整度要保证在士8mm,重要分段的水平平整度如机舱分段、脯舰分段等胎板水平应保证在士5mm。
3.三维测量管理施工单位在测量前应检查并清理分段周围,目的在于保证分段周围无视线阻挡物、无杂物以及无相关人员在分段施工,由此由精度管理负责人登记测量。
同时在摆放分段时,施工单位应充分考虑全站仪测量视角特殊,分段间不得小于1000mm,机舱和双斜切分段间距不小于2000mm。
二、船体分段建造控制措施1.完善精度管理体系船舶制造企业应在造船过程中编制《分段评级管理方案》、《分段精度管理及奖惩细则》、《流水线分段精度管理》、《内外场划线管理规定》等,同时编制《分段精度作业指导书》中明确规定:“精度管理安全生产规范”、“常见问题分析”、“仪器使用和保养规范”、“划线和完成检测管理及处罚规定”等。
船舶建造要点

船舶建造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为提高船舶建造质量,强化船舶建造工艺,合理、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保证各工序制造过程质量控制的贯彻落实,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树立良好的质量氛围,使质量管理有章可循。
为此,特制订如下规定:一、预处理:1.1预处理时,板片必须选择合理的行走速度和钢丸的混合比例,以保证钢板Sa2.5除锈等级的粗糙度和清洁度。
经预处理的钢材表面无可见的油脂、污垢、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并显示均匀的金属色泽;1.2油漆喷涂前必须检查钢板的清洁度,保证涂层的附着力,经抛丸后喷涂车间底漆。
应根据材质选择车间底漆颜色,EH36使用柠檬黄、DH36使用铁黄、AH36、AH32使用氧化铁红,其余统一使用灰色或兰色,但普通D级板、B级板必须合理区分,D级板在两端自由边300mm处四角用方框加以标识,B 级板在两端自由边炉批号上加方框,普通板材在端部距自由边300mm处应进行材质、规格、炉批号移植并加上方框;二、数切及半自动切割:2.1数控切割必须认真履行交接班制度,区域主管、班长每天应根据生产计划如实记录施工情况,各台班操作工应认真按交接表中内容进行记录签字,交接时因接班人未认真检查就签接的,事后发现一切问题,均由接班人负责;2.2数切人员每人须自备3m卷尺一把,以便自己及时发现问题,掌握数切精度,实现可追溯性;2.3数切人员必须按产品认真记录所有数切板材的炉批号并将炉批号记录表及时送至质管处备案;2.4坚持每周一对数切机进行精度测试,发现精度超出规范要求的应及时调整,直至调整到精度误差范围内方可使用,如调不到精度范围应报动设处及时检修,任何人不得擅自指挥作业,同时应将精度测试记录提交质检部门存档;2.5切割板材应合理进行留点,预防变形,控制切割板片及构件边缘直线度,严禁将切割精度超差的不合格零部件及板片流转到下道工序;2.6切割前必须检查板材、型材的规格(厚度、材质、尺寸等)是否与数切配套文件相符,对下道工序须加工的外板、双曲度构件均需进行喷粉划线后方可切割。
船舶行业的船舶设计和建造规范

船舶行业的船舶设计和建造规范在船舶行业中,船舶设计和建造规范是确保船舶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指导原则。
船舶设计和建造规范旨在确保船舶的结构强度、航行稳定性、载货能力和船员安全等方面达到标准要求。
本文将介绍船舶设计和建造规范的重要性以及其中的关键要点。
一、船舶设计规范船舶设计规范是指在船舶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系列技术标准和要求。
其中包括船舶结构设计、动力系统设计、电气系统设计、通信系统设计等各个方面。
船舶设计规范的目的是确保船舶在建造完成后具备良好的航行性能和安全性能。
1. 船舶结构设计规范船舶结构设计规范是指在船舶建造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结构设计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船体材料的选择、船体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分析、船体防腐和防腐蚀措施等。
船舶结构设计规范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船舶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能达到国际标准。
2. 动力系统设计规范动力系统设计规范是指在船舶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动力系统选型、布置和性能要求等方面的技术规范。
这些规范包括主机选型、推进器选型、传动系统设计、燃油消耗控制等。
动力系统设计规范的目的是确保船舶具备良好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3. 电气系统设计规范电气系统设计规范是指在船舶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电气设备选型、布线和系统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规范。
这些规范包括电气设备的类型选择、电气系统的布线设计、电气系统的保护和监控等。
电气系统设计规范的目的是确保船舶具备可靠的电气供能和安全运行。
二、船舶建造规范船舶建造规范是指在船舶制造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系列建造和检验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包括制造工艺、焊接和材料标准、舾装装配和测试等。
船舶建造规范的目的是确保船舶在建造完成后具备高质量和可靠性。
1. 制造工艺规范制造工艺规范是指在船舶建造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各个工艺流程的标准和指导原则。
这些标准包括钢材切割、焊接、成型等各个环节的规范要求。
制造工艺规范的目的是确保船舶的结构强度和制造质量符合要求。
2. 焊接和材料规范焊接和材料规范是指在船舶建造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焊接工艺和材料选用的标准。
船舶船体建造中的控制要点分析

船舶船体建造中的控制要点分析摘要:近年来,中国沿海地区的造船部门发展迅速,全国造船总量稳步增长。
中国在世界造船领域正逐步占据重要地位。
船舶是现代工业的重要产物,它体现了技术、资金和工人的综合实力。
船体是船舶的骨架,是决定船舶整体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船体建造需要技术先进、工作方式严谨的技术人员。
同时强调船舶的整体设计和合理布局,以及整个生产链的过程控制。
文章通过分析船舶船体建造的设计、施工过程、检验控制等,阐述了船体建造的相关要点,希望更好地促进中国航运业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船舶船体;建造工艺;设计检验要点;分析;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造船水平逐步提高。
这一迅速发展给船舶检查部门带来了巨大压力,船舶质量目前是检查工作的重点。
毕竟,如果船舶的质量出现问题,后果将非常严重,不仅对所有船主的安全,而且对船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作为船舶检查员,有必要仔细检查船体,以避免潜在的质量问题。
1船舶船体建造科学设计合理布局船舶作为大型工业产品,是一个繁重的建造过程,对建造和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设计船舶时,需要作出合理安排,因为船舶的建造需要在开始前确定建造方向。
生产的各个阶段已经分开,每个环节的任务都有明确的规定。
船体形成后就不能调整和修改,如果设计不正确,设计就不合理,经济就会遭受严重损失。
因此,必须适当注意设计过程。
首先,在建造船舶之前,必须进行标准化设计并明确界定设计方案[1]。
第二,设计人员必须确保设计图纸的可行性。
设计完成后,船舶建造计划应提交船舶检验,供其审查和检验。
只有在检核图面后,才能开始工作。
此外,设计者、建造者和客户应核实这些计划并讨论其可行性,以确保船舶的设计符合使用要求。
此外,图纸符合实际建造要求后,工厂应合理规划安排,有效部署施工人员和设备,合理检查施工现场,合理编制施工资金预算,并确保施工中使用的材料。
在施工过程中,有必要科学规划施工的各个阶段,按照规定的施工时间表施工,以确保船舶施工顺利进行。
船体结构建造精度控制要点

采用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方法,减 小加工过程中的误差。
组装阶段控制
在船体结构的组装过程中,应按照设 计要求进行组装,确保各部分之间的 相对位置和尺寸精度。
焊接阶段控制
焊接过程中应采用合理的焊接工艺和 参数,减小焊接变形和误差。
检测与调整
在船体结构建造完成后,应进行全面 的检测和调整,确保满足精度要求。
根据船体结构特点和建造工艺,制定合理的搭载精度标准和要求,包括
对齐度、错位量、垂直度等方面的规定。
02
制定搭载工艺流程和方案
根据船体结构特点和施工条件,制定详细的搭载工艺流程和方案,包括
吊装准备、定位测量、焊接方法等,确保搭载精度得到有效控制。
03
实施搭载精度检测
在搭载过程中,对各分段进行定位测量和调整,确保各分段按照精度要
05 船体建造精度检测与评估
建造精度的检测方法
全站仪检测法
激光测距法
利用全站仪对船体各部位进行高精度测量 ,获取各点的坐标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评估建造精度。
使用激光测距仪对船体进行快速、非接触 测量,获取各部位的距离数据,与理论值 进行比较,评估建造精度。
超声波检测法
射线检测法
利用超声波探头对船体内部结构进行无损 检测,获取各部位的尺寸信息,与理论值 进行比较,评估建造精度。
加强结构刚度
03
合理设计船体结构,增加支撑和加强结构,提高整体刚度,减
小变形。
焊接变形的矫正方法
机械矫正法
利用机械力对变形部位进行矫正,如使用矫直机、压力机等设备对 船体板材进行矫平。
火焰矫正法
利用火焰加热对变形部位进行局部加热,使材料产生热膨胀,冷却 后收缩,达到矫正变形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建
摘要:针对当前国内热火朝天的造船形势,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在船体检验中所要重点控制的要点。
关键词:控制过程电焊强度质量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造船业形势较好,全国造船总量逐年增长,中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
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给船舶检验部fJ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如何把好船舶质量关已成为当前船检工作的重点。
本人结合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从船舶在建造过程中船体方面所要控制的几点要点浅谈如下。
控制船舶各种中心线、理论线的精度
在整艘船舶的建造过程中,所有构建的安装定位都离不开参考标准理论线。
否则就无法达到船舶的原始设计结果,最终导致船舶的重鼍重心、稳性等各项船舶性能都偏离设计要求。
所以控制好各种理论线的精度对造好船舶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从刚开始的船台基线到船舶的龙骨中心线以及各种骨材的安装理论线,我们都应该通过各种手段控制其精度。
现在很多民营船厂已逐步发展到建造万吨级船舶的阶段,所以分段(分片)建造工艺也已经在民营船厂得到应用发展。
但出于船厂本身的管理水平及工人的素质低下,船舶的建造精度有所忽视,在建造过程中不按理
46CWT中国水运2008·9论线,比如在某船厂发现内底板的内底纵骨在装配过程中没有理论线导致纵骨问距不均匀。
还有在一家小型船厂发现由于没有控制好船舶中心线导致下水后船舶浮态不正常。
随着大吨位船舶的不断发展.对船舶的精度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在建造检验的全过程都要控制好各种理论线。
控制焊缝形状和尺寸不符合要求在钢质船舶建造过程中,焊接是重要工序之一。
焊缝金属重量占船体重量的l%~1.5%,焊接工时占船舶建造总工时的30%,-,40%。
船舶航行中的安全性,取决于船体强度和水密性,而强度和水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焊接质量的优劣。
焊缝形状和尺寸不符合要求,即焊缝沿长度方向宽窄不齐,焊缝截面不丰满或增强高高低不均等。
均由多种原因造成,如焊工施焊时焊条不正确的摇动和移动不均匀。
焊缝坡口边缘不齐等。
在焊接过程中,当电流过小或焊接速度太慢时,会使焊缝的增强高过高。
有人误认为焊
缝的增强高愈高,焊缝强度也愈大,殊不知这会引起应力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船舶船体建造中的控制要点
作者:黄建
作者单位:
刊名:
中国水运(上半月)
英文刊名:CHINA WATER TRANSPORT
年,卷(期):2008(9)
1.沈王强.黄永生.王峰船体焊接预密性技术探究[期刊论文]-中国水运(下半月)2010,10(8)
2.韦蔚漓江旅游客船建造中船体变形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期刊论文]-珠江水运2006(1)
3.张伟平.ZHANG Wei-ping现代造船模式下船厂舾装技术实施情况的研究与对策[期刊论文]-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
4.吴小明.WU Xiao-ming分段角焊缝密性试验[期刊论文]-电焊机2007,37(6)
5.刘雪松.徐文立.方洪渊钛合金薄板焊接应力的随焊锤击控制[期刊论文]-焊接学报2004,25(2)
6.徐达.许威.徐文立.方洪渊.XU Da.XU Wei.XU Wenli.FANG Hongyuan电磁力随焊控制焊接应力装置的研制及应用[期刊论文]-焊接学报2008,29(1)
7.佘玥霞.郑茂尧.胡博生.王铁瑶.She Yuexia.Zheng Maoyao.Hu Bosheng.Wang Tieyao船体舾装精度检验技术的研究[期刊论文]-江苏船舶2009,26(1)
8.赵成治大型集装箱船建造项目船体精度质量管理研究[学位论文]2007
9.侯学涛铝合金筒形筋板加强结构间断角焊缝残余应力场分析[学位论文]2006
10.蒋薇薇.潘燕华.庄西凤.胡儒靖.JIANG Wei-wei.PAN Yan-hua.HU Ru-jing.ZHUANG Xi-feng船舶制造企业基于BOM的质量信息集成模型研究[期刊论文]-舰船科学技术2009,31(2)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sy20080902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