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种子和幼苗
植物学习题集名词解释

植物学名词解释细胞:细胞是生命有机体进化发展的里程碑,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器:细胞器是真核细胞内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
质体:质体是真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包括前质体,叶绿体,白色体和有色体。
其中,叶绿体、白色体和有色体都可由前质体分化发育而来。
纹孔:当次生壁形成时,有的初生纹孔场所在的位置不形成次生壁,在细胞壁上,只有中层和初生壁隔开,而无次生壁的较薄区域称为纹孔。
胞间连丝:胞间连丝是连接相邻两个植物细胞间的细胞质细丝,是细胞间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流的直接通道。
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是指持续分裂的细胞,从结束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细胞的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部分。
细胞分化: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改变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脱分化:已分化的细胞在一定因素的作用下可恢复分裂机能,重新具有分生组织细胞的特性,这个过程称为脱分化。
全能性:植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即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组织:组织是多细胞植物体中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一种或者数种类型的细胞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也是组成植物器官的基本结构单位。
维管束:存在于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中,是由原形成层分化而来、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束状结构。
可分为有限维管束和无限维管束两大类型。
种子:是植物高度进化的产物,是种子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由受精后的胚珠发育而来的结构。
子叶出土幼苗:是指种子萌发生长过程中,下胚轴的相对生长速度和生长量明显大于上胚轴的相对生长速度和生长量。
子叶留土幼苗:是指种子萌发生长过程中,上胚轴的相对生长速度和生长量明显大于下胚轴的相对生长速度和生长量(即子叶留在土中)。
定根:定根是指发育于植物特定部位的根,包括主根和侧根。
不定根:不定根是从植物的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来的根,发生的位置不固定。
直根系:是指由明显发达的主根及其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
幼苗的名词解释

幼苗的名词解释在植物学中,幼苗指的是由种子发芽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和发育而产生的植物个体。
幼苗是植物生命周期中重要的一个阶段,它代表着新生命的开始和植物的成长。
幼苗生长的过程分为几个关键的阶段。
首先是种子的发芽,种子通过吸收水分和氧气,释放出激素来促进胚芽的生长。
接下来,胚芽会脱离种皮并形成根系和叶片。
根系在土壤中扎根,吸收水分和养分供给幼苗生长所需,同时提供稳定的支持。
叶片则进行光合作用,通过光能合成有机物质,为幼苗提供能量。
幼苗的外观和成熟植株有很大的差异。
通常,幼苗的株高较低,叶片较小且色素较浅。
这是因为幼苗需要积累养分和能量,从而为将来的生长做准备。
随着时间的推移,幼苗会逐渐增长并发育成成熟植株,叶片变大、树干变粗,形态与成熟植株趋于一致。
幼苗的生长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光照、温度、土壤肥力以及水分供应等。
每种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都有所不同,因此在栽培幼苗时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例如,光照不足会导致幼苗生长缓慢,叶片变黄。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幼苗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土壤肥力和水分供应的不足也会限制幼苗的生长。
因此,在栽培幼苗时需要注意适宜的光照、温度、土壤和水分管理,以保证幼苗的健康生长。
幼苗在生态系统中也起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植物的繁衍和适应新环境的关键阶段。
幼苗在一些生态系统的恢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破坏严重的自然灾害后,幼苗能够迅速生长并恢复土地的植被。
它们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着生态平衡。
总之,幼苗是植物生命周期中重要的一个阶段,代表着新生命的开始和植物的成长。
幼苗的生长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温度、土壤肥力和水分供给等。
了解和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对幼苗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幼苗不仅在植物生命周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也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应该重视幼苗的种植和保护,以促进植被的恢复和生态平衡的维持。
本科植物学复习试题——种子与幼苗

本科植物学复习试题——种子与幼苗一.填空题1. 种子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
2. 植物的主根是由________发育而来, 而主茎则主要是由________发育而来。
3. 谷类果实的糊粉粒多聚集在种子胚乳的包层细胞中,这一层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稻、麦等禾谷类作物"种子"中的胚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5. 小麦种子的胚与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相比较, 它具有如下特点: 胚根具有________; 胚芽具有________; 胚轴的一侧为子叶, 有________片, 子叶又称为________; 在胚轴的另一侧与子相对处, 还有一片薄膜状突起, 称为________。
6. 种子萌发时,首先__________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__________,接着__________伸长,将胚芽或胚芽连同__________一起撑出土面,不久,胚芽生长,形成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 植物的幼苗可分为二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8. 植物的主根是由__________发育而来,而主茎则主要是由__________发育而来。
二.选择题1. 下列哪种植物的种子属于有胚乳种子:A. 大豆B. 蚕豆C. 花生D. 蓖麻2. 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一般包括哪几部分?A. 胚根、胚芽、子叶、胚乳B. 胚根、胚轴、子叶、胚乳C. 胚根、胚轴、胚芽D. 胚根、胚轴、胚芽、子叶三.判断题1. 分泌道和分泌腔都是细胞中层溶解而形成的。
植物学实验报告—种子与幼苗

5
较玉米籽粒小,呈椭圆形,与玉米相似。唯一不同之处为外胚叶,位于胚轴 一侧与盾片相对的地方,有一片薄膜状突起,是胚根鞘的延伸部分。
5. 单双子叶种子结构对比
6
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成 不同种子处理及出土情况记录
种子名称
浸种日期
出根日期
出芽日期 留土或出土
备注
大豆
菜豆
蚕豆
豌豆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 课程名称:
种子与幼苗 植物学实验
学院: 姓名: 日期:
专业班级: 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一、 实验目的
1. 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掌握种子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3. 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以及幼苗的类型。 4. 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
二、 实验原理
1. 光学显微镜成像原理:物体先经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放大 的虚像,二次放大,便能看清楚微小的物体。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成正立虚像, 而凸透镜则成正立实像。实像可在屏幕上显现出来,而虚像不能。
2. 种子是种子植物的胚珠经受精后长成的结构,一般有种皮、胚和胚乳等 组成。胚是种子中最主要的部分,萌发后长成新的个体。胚乳含有营养物质。种 子是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
3. 受精作用:当雌、雄配子体发育成熟后,经过受精作用,卵和精子结合 形成合子,合子进一步发育形成胚,受精极核形成胚乳,整个胚珠发育形成种子。
三、 实验材料以及器材
1. 材料:蚕豆,菜豆,蓖麻种子,油桐种子,玉米果实,小麦颖果切片, 大豆、豌豆幼苗。
2. 器材:光学显微镜、电视显微镜、解剖镜、盖玻片、载玻片、镊子、刀 片、擦镜纸、培养皿、吸水纸、纱布块、I2-KI 溶液和 1%番红染液。
植物学第三章种子和幼苗论述题

第三章种子和幼苗1.种子的构成包括哪儿部分?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植物的种子有何区别?解:种子的基本构成包括:外面有种皮,内部有胚,有些种子在种皮和胚之间还有胚乳。
种皮是种子外面的保护层,成熟种子在种皮上常有种咬和理;胚是构成种子的最重要部分,是植物新个体的原始体,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组成;胚乳是种子内贮藏营养物质的组织,种子萌发时,其营养物质被胚消化、吸收和利用。
双子叶无胚乳种子仅由种皮和胚组成,双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和禾本科植物种子都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但两者胚的组成有差别: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包括胚芽、胚根、胚轴和两片子叶;禾本科植物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芽鞘、胚根、胚根鞘、胚轴和一片子叶组成,其子叶常称为盾片。
此外,禾本科植物种皮与果皮不易分开,胚乳分为糊粉层和淀粉贮藏组织。
2.造成种子休眠的原因是什么?解:种子已具有发芽的能力,但由于外界条件不适宜,迫使种子暂时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一旦萌发条件适宜,就可以萌发,这种相对“静止状态”称之为强迫休眠或外因性休眠。
如果成熟的种子即使在适宜萌发条件下也不能萌发,必须经过一段相对静止阶段后才能萌发,这种因内部生理原因引起生长暂停的现象称为深休眠或生理休眠或熟休眠。
休眠一般是指深休眠。
种子休眠的原因有:(1)种皮障碍:种皮可能不透水、不透气或过硬,影响种子对水分、空气的吸收或胚不能突破种皮。
(2)种皮未发育完全:一般植物种子成熟时,胚已分化发育完全;但有些植物如白蜡、银杏、当归、人参等种子,虽然成熟并脱离母体,但胚的生长和分化未完成,采收后,胚尚需要吸收胚乳养料,继续生长,达到发育完全方能萌发,这类种子休眠的原因就是胚未发育完全。
(3)种子未完成后熟:有些植物种子如蔷薇科的苹果、桃、樱桃和松柏类种子,胚的分化虽已完成,但生理上尚未成熟,经一段后熟作用后,才能破除休眠。
这些种子的后熟作用通过在潮湿和低温条件下进行层积处理完成。
因此,在自然条件下,经过冬天,到第二年才能萌发。
植物学-第二章 种子和幼苗

三、种子的寿命及萌发
❖顽拗性种子:是不耐失水的种子,在贮藏中忌干燥和低温。这类种子成
熟时仍具有较高的含水量(30%~60%),采收后不久便可自动进 入萌发状态。一旦脱水(即使含水量仍很高),即影响其萌发过程的进 行,导致生活力的迅速丧失。 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许多果树如菠萝蜜、荔枝、龙眼、芒果、可可 等均属于顽拗性种子。要是将这些种子采收后置于室内通风处,往往只 有几天或十余天的寿命。(休眠?) 芒果、荔枝、龙 眼、木菠萝等种 子在15℃中贮藏 较佳,而在5~ 10℃出现低温伤 害。
第二节 幼苗
(二)子叶留土幼苗(hypogaeous seedling):下 胚轴不伸长,只上胚轴和胚芽迅速向上生长,形成幼 苗的主茎,子叶留土(吸收、贮藏营养)。
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根据子叶是否出土和种子顶土 能力强弱调整播种深度
子叶出土幼苗—浅播 子叶留土幼苗—可稍深播
作业(假期结束后第一次课时交)
一、种子的结构
某些植物由果皮为种子提供保护,种皮薄而柔软,如 向日葵(瘦果)、花生(荚果)。
一、种子的结构
种皮结构的多样性
肉质化—石榴
种皮具表皮毛—棉花
一、种子的结构
假种皮(荔枝、龙眼等):种皮外包有一层肉质被套 ,与种皮来源不同(多由珠柄等发育而来)。
一、种子的结构
2. 胚(embryo):新生植物的雏体,种子最重要部分。 种子的出现为胚提供了更好的保护,也是种子植物繁盛 的原因之一。
第二节 幼苗
4. 胚轴细胞伸长, 把胚芽(有时包含 子叶)推出土面; 胚芽出土后形成茎 叶系统。
植物学基础综合练习题

植物学基础综合练习题第一章种子与幼苗一、填空题1.大豆种子胚是由、、和四部分组成。
2.蓖麻种子是由、和组成。
3.种子萌发时的外界条件主要有充足的、适宜的和足够的。
4.常见的幼苗有和两种类型。
二、名词解释1.矿化作用2.光合作用3.子叶出土幼苗4.子叶留土幼苗5.种子的寿命6.种子的休眠:7.种子的后熟作用三、改错题1.小麦和玉米是植物的种子。
()四、问答题1.说明种子的胚、胚乳和种皮在形成种子过程中的作用?第二章植物细胞一、填空题1.细胞质由、和三部分组成。
2.根据细胞核和细胞器的有无,而将植物界的细胞分为细胞和细胞。
3.叶绿体的主要功能是进行。
4.植物细胞分裂方式有、和。
二、名词解释1.细胞的分化:2.真核细胞:三、单选题1.细胞中的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细胞器是:(A)叶绿体(B)高尔基体(C)线粒体(D)细胞核答:[ ]2.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排列到细胞中央赤道面上的时期是:(A )前期;( B )中期(C )后期( D )末期答:[ ]3.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裂成两组子染色体的时期是:( A )前期;( B )中期( C )后期( D )末期答:[ ]四、改错题1.连续分裂的细胞,从分裂前期开始,到分裂末期止,是一个细胞周期。
()2.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五、问答题1.种子萌发时需要哪些条件?原因如何?第三章植物的组织一、填空题1.按照所在的位置不同,分生组织分为、和。
2.依性质和来源的不同,分生组织分为分生组织,分生组织和分生组织。
二、名词解释1.分生组织2.输导组织3.机械组织三、单项选择1.周皮属于:( A )薄壁组织( B )分泌组织( C )机械组织( D )保护组织答:[ ]2.叶肉属于:( A )输导组织(B)高尔基体( C )分泌组织(D)薄壁组织答:[ ]四、改错题1.管胞由许多管胞分子纵向连接而成。
()2.导管分子是一个活细胞,许多导管分子以细胞的顶端对顶端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导管。
植物学 名词解释

种子种子是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是胚珠经过受精而发育形成的结构。
种子一般由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组成。
幼苗种子萌发后由胚长成的独立生活的幼小植株,即为幼苗。
细胞和细胞学说有机体除病毒外,都是由单个或多个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植物细胞由原生质体和细胞壁两部分组成。
细胞学说是德国植物学家Schleiden,M.J.和动物学家Schwann,T.二人于1938~1939年间提出的。
细胞学说认为,植物和动物的组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有的细胞是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来;卵和精子都是细胞;一个细胞可分裂而形成组织。
细胞学说第一次明确地指出了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单位的思想,从理论上确立了细胞在整个生物界的地位,把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有机体统一了起来。
组织:在个体发育上,具有相同来源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叫组织。
胞间连丝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原生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
细胞分化多细胞有机体内的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称为细胞分化。
纹孔在细胞壁的形成过程中,局部不进行次生增厚,从而形成薄壁的凹陷区域,此区域称为纹孔。
传递细胞传递细胞是一些特化的薄壁细胞,具有胞壁向内生长的特性,行使物质短途运输的生理功能。
细胞周期有丝分裂从一次分裂结束到另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叫做细胞周期。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
定根和不定根凡有一定生长部位的根,称为定根,包括主根和侧根两种。
在主根和主根所产生的侧根以外的部分,如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因其着生位置不固定,故称不定根。
直根系和须根系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称直根系,如松、棉、油菜等植物的根系。
无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分的根系,或根系全部由不定根和它的分枝组成,粗细相近,无主次之分,而呈须状的根系,称须根系,如禾本科植物稻、麦的根系。
木质部脊在根的横切面上,初生木质部整个轮廓呈辐射状,原生木质部构成辐射状的棱角,即木质部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植物的组织一、植物组织的概念高等植物的植物体是由多细胞组成的。
多细胞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其体内分化出许多生理功能不同、形态结构相应发生变化的细胞组合,这些细胞组合之间有机配合,紧密联系,形成各种器官。
这些形态结构相似,担负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组合,称为组织。
二、植物组织的分类(一) 分生组织位于植物的生长部位,具有持续或周期性分裂能力的细胞群,称为分生组织。
分生组织的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相对较大,细胞质浓,细胞器丰富。
根据分生组织在植物体内的位置不同,可将分生组织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和居间分生组织三类:1.顶端分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存在于根尖和茎尖的分生区部位,由短轴或近于等径的胚性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能较长时期地保持旺盛的分裂能力。
2.侧生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它分布于植物体的周围,平行排列于所在器官的边缘。
侧生分生组织细胞的形状为长轴形和等径状,其功能是使植物体变粗。
3.居间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分布于成熟组织之间,进行一段时间的分裂活动后失去分裂能力,完全分化为成熟组织。
例如,水稻、小麦的节间基部都有居间分生组织存在。
此外,也可根据来源将分生组织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三类:原分生组织位于根尖和茎尖的顶端,由一群胚性的原始细胞组成,能长期地保持分裂能力。
初生分生组织由原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而来,一方面初生分生组织的细胞可继续分裂,另一方面开始初步分化,逐渐向成熟组织过渡。
初生分生组织有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三种。
次生分生组织也就是侧生分生组织,由已分化成熟的薄壁组织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转变而来,有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两类:(二) 成熟组织分生组织分裂产生的细胞,经生长、分化后,逐渐丧失分裂能力,形成各种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组织,这些组织称为成熟组织。
根据生理功能的不同,成熟组织可再分为数种。
1.保护组织保护组织覆盖于植物体的外表,由一至几层细胞组成,主要有防止水分过分蒸发,抵抗病虫害的侵袭等作用。
植物体内的保护组织有初生保护组织---表皮和次生保护组织--周皮两种。
(1)表皮表皮由原表皮分化而来,通常是一层细胞组成的,但也有少数植物有几层细胞构成的复表皮。
表皮除表皮细胞外,在幼茎和叶上还有气孔器、表皮毛或腺毛等结构。
表皮细胞行状扁平,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细胞的外壁增厚,形成角质膜。
气孔器由2个保卫细胞围成,禾本科植物的保卫细胞旁侧还有一对副卫细胞。
表皮毛有多种类型,它们能增强表皮的保护作用;腺毛则有分泌作用。
(2)周皮周皮是次生分生组织形成的,它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
木栓层细胞之间无细胞间隙,细胞壁较厚且高度栓化,形成不透水、绝缘、隔热等特性,对植物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周皮存在于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双子叶植物中,这些植物能进行增粗生长。
2.薄壁组织薄壁组织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成分,在植物体内所占的比例最大,因此也称基本组织。
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较大,细胞壁薄,有较大的液泡,它们的分化程度较浅,在一定的条件下,部分细胞可转化成其它组织。
根据薄壁组织的功能不同可再分为以下几类:(1)吸收组织根尖外层的表皮,其细胞壁和角质膜均薄,且部分细胞的外壁突出形成根毛,具有明显的吸收作用。
(2)同化组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薄壁组织,它们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例如叶肉细胞。
(3)贮藏组织根、茎、果实和种子的薄壁细胞中常贮藏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这类薄壁组织称为贮藏组织,如水稻、小麦种子的胚乳细胞。
(4)通气组织湿生和水生植物体内的薄壁组织有特别发达细胞间隙,它们形成较大的气腔或贯连的气道,特称为通气组织。
这类通气结构有利于气体交换,或适应于水中的漂浮生活,如水稻、莲等植物体内就有发达的通气组织。
(5)传递细胞传递细胞是一种特化的薄壁细胞,它们具有内突生长的细胞壁和发达的胞间连丝。
这种内突生长的细胞壁是由非木质化的次生壁向细胞腔内突生长而成。
传递细胞的这种结构有利于它的短途运输功能。
细胞质膜紧贴这种多褶的胞壁内突物,使细胞的吸收、分泌以及与外界交换物质的面积大大增加。
它大多出现在溶质大量集中的、与短途运输有关的部位,例如小叶脉的输导分子周围、茎节、子叶节和花序轴节部的维管组织中;某些植物子叶的表皮,胚乳的内层细胞等处都有传递细胞的分化;在营分泌功能的各种细胞中,也发现有传递细胞存在。
3.机械组织机械组织是巩固、支持植物体的组织,机械组织的共同特点是其细胞壁局部或全部加厚,根据机械组织细胞的形态及细胞壁的加厚方式,可分为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两类:(1)厚角组织厚角组织是初生的机械组织。
它是由活细胞构成,常含有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
此种组织的细胞是引长的,两端呈方形、斜形或尖形,彼此重叠连结成束。
厚角组织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也含有较多的果胶质,细胞壁增厚不均匀,增厚部分常位于细胞的角隅,故有一定的坚韧性,并具有可塑性和延伸性,既可支持器官的直立,又适应于器官的迅速生长,普遍存在于正在生长或经常摆动的器官之中,植物的幼茎、花梗、叶柄和大叶脉的表皮内侧均有厚角组织分布。
厚角组织有时成束纵向集中在器官的边缘,使器官外表出现棱角,增强了支持力量,如芹菜、南瓜的茎。
(2)厚壁组织此类组织细胞的细胞壁呈不同程度的木质化加厚,细胞腔很小,成熟细胞一般没有生活的原生质体。
厚壁组织又可分为纤维和石细胞两类:①石细胞石细胞的形状多为等径的,或稍伸长.或呈星芒状。
细胞壁强烈增厚。
增厚的成分主要为木质,有时也可有栓质参加。
壁上出现同心层纹,或形成分枝的纹孔道。
石细胞可单个或成群分布,或形成连续的坚硬组织,植物的茎、叶、果实和种子中均常有存在,少数植物的根中也有发现。
②纤维纤维细胞狭长。
未端尖锐,细胞壁明显增厚.但木质化的程度差别很大,有的较少木质化,有的则木质化程度很高;细胞腔狭小.原生质体通常解体消失;细胞壁上有少数小的缝隙状纹孔。
纤维细胞互以尖端交错连接。
多成束、成片的分布于植物体中,形成随物体内主要加强支持或强化韧性的机械组织。
纤维可分为韧皮纤维和木纤维两大类。
4.输导组织输导组织是被子植物体内的一部分细胞分化成的管形结构,它贯穿于植物体各器官之间,专门运输水溶液和同化产物。
根据它们运输的主要物质不同,可将输导组织分为两大类;即运输水溶液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导管和管胞,以及运输溶解状态的同化产物的筛管和伴胞。
(1)导管导管存在于木质部,是被子植物所特有的,由许多长管状,细胞壁木化的死细胞纵向连接而成。
组成导管的每一个细胞称为导管分子。
导管分子的端壁解体,形成穿孔。
具有一个穿孔的叫单穿孔,具有几个穿孔的复穿孔。
这些穿孔致使导管成为中空连续的长管,减少了水分运输的阻力。
根据导管发育先后和次生壁木化增厚的方式不同,可将导管分为以下五个类型:环纹导管、螺纹导管、梯纹导管、网纹导管、孔纹导管。
环纹导管和螺纹导管在器官形成过程中出现较早,一般存在于原生木质部中,它们的口径较小,输水能力较弱。
梯纹导管直径较大,出现于器官停止生长的部分,网纹导管与孔纹导管的次生壁坚固,直径更大,输导效率提高,它们出现于器官组织分化的后期,即后生木质部和次生木质部中,为被子植物主要的输水组织。
(2)管胞管胞是两端斜尖的狭长细胞,成热时丧失生活力,仅剩下木化增厚的细胞壁,也出现环纹、螺纹及孔纹等类型。
管胞的末端没有穿孔,相互以偏斜的末端穿插连接,水溶液主要通过相邻侧壁上的纹孔对而传输。
管胞的壁部较厚,腔径较小,兼有较强的机械支持功能,但输导能力不及导管。
(3)筛管筛管是被子植物中输导同化产物的专化结构,它们也是由管状的细胞纵行连接而成,每一细胞称为筛管分子。
但筛管分子为生活细胞,端壁特化为筛板,筛板上有许多筛孔。
联络索通过筛孔而上下贯连,运输同化产物。
在筛管分子的旁侧有1至数个狭长的伴胞,伴胞与筛管分子是由同一母细胞纵裂而来。
伴胞有较高的代谢活性,与筛管分子的侧壁之间,存在胞间连丝。
(4)筛胞筛胞仅存在于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之中,它们是一种比较细长,末端尖斜的细胞。
没有筛板的分化,侧壁和末端部分只有一些初步分化的小孔,孔中有细窄的原生质丝通过,筛胞的输导功能不及筛管分子。
5.分泌组织凡能产生分泌物质的细胞或细胞组合,称为分泌结构。
根据分泌物是否排出体外,通常又将分泌结构分为外分泌结构和内分泌结构两大类。
(1)外分泌结构:将分泌物排到植物体外的分泌结构称为外分泌结构。
它们大多分布于植构物体的外表,如腺毛、腺鳞和蜜腺等。
(2)内分泌结构: 将分泌物贮藏在植物体内的分泌结构,称为内分泌结构。
常见的有分泌细胞、分泌腔、分泌道和乳汁管。
(三) 维管组织和维管束高等植物体内的导管、管胞(绝大多数裸子植物只有管胞,无导管)、木纤维、木薄壁细胞经常有机组合在~起形成木质部;筛管、伴胞(裸子植物只有筛胞,无筛管和伴胞)、韧皮纤维、韧皮薄壁细胞组合为韧皮部。
由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中的主要组成分子都是管状结构,因此,又将它们称为维管组织。
木质部和韧皮部或还包括形成层再进一步结合在一起,形成束状的维管束。
维管组织的出现有利于输送水液和营养物质。
这对于植物由水生进到陆生,在生理上有着极为重要的适应意义。
在植物系统演化上,从蕨类植物开始至种子植物,都有维管组织的存在。
它们被总称为维管植物,标志着植物的演化进入了一个发展新阶段。
不同类群植物的不同器官中,韧皮部和木质部的排列情况常有差别,可以归纳为三类:1.并生排列韧皮部在外,木质部在内,呈内、外并生排列状态。
一般种子植物的茎中形成外韧维管束。
有些植物,如南瓜等葫芦科和马铃薯等茄科植物,它们茎中的维管束,在木质部的内、外两方并存有韧皮部,成为双韧维管束。
2.同心圆排列这类排列方式是木质部与韧皮部彼此呈同心圆围绕排列。
有两种排列情况:一种是韧皮部环绕于木质部的外周,形成周韧维管束,存在于蕨类植物根状茎、叶柄中和一些被子植物的花丝中;另一种是木质部包围于韧皮部的外方,称为周木维管束,在菖蒲、鸢尾和一些莎草科植物的根状茎中有此类型的维管束存在。
3.辐射排列植物根中的初生结构,其木质部分成若干辐射角,韧皮部间生于辐射角之间,二者成为辐射排列,但并不组成束状的维管束。
根据维管束中有无形成层,又可将维管束分为有限维管束和无限维管束两类:1.有限维管束维管束中全部为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没有形成层。
不能产生次生组织,如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维管束。
2.无限维管束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能分裂产生次生组织,如裸子植物和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维管束。
三、组织系统植物的每一器官都由一定种类的组织构成。
具有不同功能的器官中,组织的类型同,排列方式不同。
然而,植物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器官除了具有功能上的相互联系外,同时在它们的内部结构上也必然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在植物学上为了强调这一观点,采用了组织系统(tissue system)这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