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弟子规 信篇

合集下载

弟子规《信》原文及解释

弟子规《信》原文及解释

弟子规《信》原文及解释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信】第十九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讲到信,我们看“信”这个字,人、言构成信,人讲话一定要真实,不真实就不信。

讲话也要注重你有没有真诚,有没有诚意。

我们晓得人与人之间交往,最频繁的、最容易沟通的就是言语,最容易表达的就是言语,言语如果不能建立在互信这种基础上面,人与人的交往就可以说是非常的虚伪、非常的虚假。

所以这里也告诉我们,从小我们要教育自己家里的弟子要有诚信、要诚实,从小做人就要懂得诚实;在家里不能诚实,到外面就有可能犯诈欺行为,欺骗别人的这种言语都有可能会出现。

所以这里讲到“凡出言,信为先”。

凡是讲话,我们首先一定要注意到,你讲出来的话是不是真话。

所以所讲出来的话,要以信实为第一。

在《论语》里有这样一句话,“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什么意思?就是说以前的人,对于自己的言语非常的重视,每一次要讲话之前,他都会三思,思考看看这句话可不可以讲、该不该讲,讲了之后我有没有办法做到。

所以每一次讲话,就很怕自己没有办法做到。

“耻躬之不逮”,这个“耻”,就是会认为自己讲出来的话,做不到是一个很大的耻辱。

这里又讲到,讲话首先要建立在信用上面。

再来告诉我们,“诈与妄,奚可焉”。

这个“诈”就是欺骗,“妄”就是不真实的语言,不诚实、不老实的语言。

“奚可焉”,“奚”是怎么可以的意思,怎么可以做?“可焉”,可以做。

弟子规之(信)

弟子规之(信)

古人处世礼仪
见人善
见人恶
即思齐
即内省
纵去远
有则改
以渐跻
无加警
看见他人的优点行为 ,心中就升起向他看 齐的好念头,虽然目前还差得很远,只要肯努力 就能渐渐赶上。不论大善或小善,都要有思齐的 信心和励行的勇气,小善切戒轻视不做,而行大 善的机会来了也要及时把握,尽心尽力为之。
看见他人犯了罪恶的时候 ,心里先反省自 己,如果也犯同样的过错,就立刻改掉,如果没 有就更加警觉不犯同样的过错。
不知道同学们是否还 记得“狼来了”的故事?故 事里的那个小孩因撒谎而付 出了生命的代价,当代的人 会认同这个故事吗?还是会 认为这个故事是危言耸听? 重温这个故事,是要让 我们知道:生命中虽有很多 选择,但生命中永恒不变的 真理的确存在。那就是,要 懂得诚实的重要性,永远记 住诚实是为人之本。
狼来了!
一代名将
因言丧身
临死之前,贺若敦对儿子贺若弼说: “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 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说 完拿锥子狠狠地刺破儿子的舌头,想以 痛感让贺若弼记住他的临终遗言和血的 教训。
见未真
事非宜
勿轻言
勿轻诺
知未的
茍轻诺
勿轻传
进退错
还未看到事情的真相 ,不轻易发表意见; 对于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不轻易传播出去; 觉得事情不恰当,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 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 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 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 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 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 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曾子听了,明白老师是要指点他 最深刻的道理,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 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 回答:“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 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 这里,曾子的“避席”是一种非常礼 貌的行为,而他的语言也是十分谦恭 有礼的。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 诵,成为大家学习的典范。

弟子规之《信》

弟子规之《信》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2:4 2:2302: 42:2302 :4212/ 11/2020 2:42:23 AM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102:42: 2302:4 2Dec-20 11-Dec-20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02:42:2 302:42: 2302:4 2Friday , December 11, 2020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译文] 谈吐说话要稳重而且舒畅,不要说得
太快太急,或者说得字句模糊不清,让人 听得不清楚或会错意。
[小故事] 裴秀是西晋时期的一位大臣,从小就知道
勤奋学习,从不放过任何学习机会。裴秀出生 于一个官僚贵族家庭,所以家中常常有客人来 访。家中每次宴请客人时,母亲总是有意让他 去端饭送菜,服侍客人。裴秀也特别珍惜这样 的机会。在接待过程中,裴秀总是言语虔诚, 举止有礼,借机和客人交谈几句。客人们见他 如此虚心懂礼、稳重,也都很喜欢他并愿意教 导他。裴秀的名声很快就传开了。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译文] 有过错能马上改正,别人就会理解你
,还是把你当好人看;如果有错不肯承认, 还要为自己掩饰,就等于又多一个过错 。
[小故事] 周处是西晋时期人,他年轻的时候,
凭借自己有力气,会武艺,成了地方一霸 。人们背地里称他是本地的三害之一(当 地河里的蛟龙、南山的猛虎再加上周处) 。周处为表现自己的侠义,上山打死了猛 虎,又到河中杀死蛟龙。人们以为周处也 死了,都拍手称快,认为三害都除掉了。 周处见乡亲都盼着他死,才知道自己以前 作恶实在太多,从此改过自新。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弟子规《信》篇逐句翻译鉴赏

弟子规《信》篇逐句翻译鉴赏

弟子规《信》篇逐句翻译鉴赏弟子规《信》篇逐句翻译鉴赏曾经有一个小朋友得了不少的奖卡。

他的母亲说,她的儿子自从得到这些奖卡之后,他都默默地把它保存起来,每天晚上他会一再地看这些鼓励的字眼。

这些鼓励的话对他的功课、对他的为人,母亲观察之后说有很大的效益。

所以为人父母的,当你看到美好的句子,或者鼓励人的这些励志的言语,我们也可以随时把它摘录下来,适时地鼓励自己的小孩。

做老师的也不吝鼓励自己的学生,用好的言语,说不定他一辈子受用不尽,他可以得力于这一句话,一生精进不懈,这都有可能。

所以我们平常看到好的,我们也应该把这些好的故事,把它收集起来,随时随地可以讲给子女们听,或者讲给学生听,也都是非常好的,因为它的鼓励作用非常的高。

这里讲到我们看到好的要向他学习。

如果看到不好的,我们应该如何?这里就提到:【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这里就讲到当我们看到别人有过失、有不对的时候,“恶”就是有过失、有不对、有不法的情形,“即内省”,这个时候立即要先想到反省看看,自己是不是也像他这样,犯这样的过失。

所以孔老夫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三人,不是真的三个人,而是指:一个是自己,一个是善人,一个是恶人。

善跟恶都可以成为我们很好的借鉴,也就是我们很好的老师;看到好的我们向他学习,看到不好的我们要警惕自己,不能跟他一样的犯错。

所以这里就讲到当我们看到别人做错不对的时候,第一个不是骂人家,不是批评别人,而是要赶快的自己想一想看,反省自己,反躬自省,想想自己是不是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

“有则改,无加警”。

如果我们也同样的犯这样的过失,这样的错误,就要赶快及时改正。

“无加警”,没有的话也要自己勉励自己,警惕自己,不要做这样不好的事情。

人很难看到自己的过失,可是却很容易看到别人过失的一面。

所以看别人的造作,看到别人不管是善或者是恶,可以说他就像一面镜子一样。

每天我们都看得到,世间的种种,镜子它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如何帮助别人?如何让这个社会更和谐?有很多人说我的能力很微浅,我没有办法做到。

弟子规原文及翻译

弟子规原文及翻译

弟子规原文及翻译弟子规原文及翻译《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弟子规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弟子规》总叙(原文及译文)【原文】: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弟子就是学生,规是规范。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行为要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到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

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

二、《弟子规》入则孝(原文及译文)《弟子规》“入则孝”是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

入是在家。

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

善事,一个是心,一个是侍。

心即是心里面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侍即是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

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

百善孝当先。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译文】:父母亲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亲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

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

早晨要向父母请安。

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伺候父母安眠。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译文】: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

平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立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改变。

不要因为小事情,就不禀告父母而擅自去做。

《弟子规》讲解(信篇)

《弟子规》讲解(信篇)

或许有人认为:“耳朵听到的多为虚假,那我亲眼所见的事,总该是真实了吧?”也不一定。 《吕氏春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绝粮于陈国与蔡国之间时,七日七夜没吃到饭,只能无精打采地躺在那里。一天,弟子颜回找来一点米,准备煮给老师吃。煮到快熟时,颜回就先抓起一把吃了。孔子悄悄地看在眼里,觉得颜回有点失“礼”,所以不大高兴。过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先吃。孔子善巧地说:“我刚刚梦见祖先了,故应把干净的食物先供养再吃。” 颜回马上回答:“万万不可!刚才有土灰掉进锅里,我虽把它抓出来吃了,但饭已经弄脏了,所以不能供养祖先。”此时,孔子才知道错怪颜回了。 事后,孔子深有感触地叹道:“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也就是说,我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看到的有时并不可靠;我依赖自己的心,但心分析的有时也靠不住。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别人拜托的事情如果不妥当、不适宜,千万不可草率地承诺,若未经观察就随便答应下来,到时候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别人有求于自己时,作为智者,首先会慎重思考,如果有意义,就会承诺下来;如果觉得不妥,就不会答应,因为一旦答应了便要做到。而愚者与之不同,做任何事之前不会观察,别人拜托什么马上答应,但这种“轻诺”往往不可靠。《老子》云:“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轻易许诺必定很少守信用,常把事情看得太简单,做起来必定有很多困难。
“语言若不庄重者,如同乌鸦众人恨。”乌鸦成天哇哇乱叫,人们把这声音视为恶兆,所以都讨厌它。同样,语言不庄重的人,说起话来东拉西扯、喋喋不休,也会招来很多人的憎恨。所以平时说话要注意,有意义的话可以说,而没有意义的,就不必多讲。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奸巧语”,是奸邪巧辩的语言,对别人的尖酸挖苦也属于此范围。“秽污词”,主要指污秽不堪的语言,还包括不切实际的谎话、危害他人的话语等。“市井气”,则是偏僻乡村常说的脏话。以上这些“切戒之”,务必要全部戒除。 现在一些不文明的话,人们特别会说,骂人时嘴巴很厉害,在短短半天内,就能源源不断涌现出各种骂人的话,而且一个也不重复。这些恶劣的习惯,有智慧的人千万不要学,自己有的话,也必须要改正过来。其实这种习气很容易染上,就像有些小孩子,本来言行举止还可以,但跟坏人上了一次街后,回来就很会说脏话了,这样会害了他的一生。所以,古人常说:“宁可终岁不读书,不可一日近小人。”

弟子规第五章信

弟子规第五章信

弟子规·第五章·信带拼音及翻译fánchūyán xìnwéixiān凡出言,信为先。

翻译: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

zhàyǔwàng xīkěyān诈与妄,奚可焉。

翻译:欺骗或花言巧语之类的伎俩,绝不能去做。

huàshuōduōbùrúshǎo话说多,不如少。

翻译:说话多,不如少说,因为言多必失。

wéiqíshìwùnìngqiǎo惟其是,勿佞巧。

翻译:说的话只要切题恰当,切忌花言巧语。

jiānqiǎoyǔhuìwūcí奸巧语,秽污词。

翻译:尖酸刻薄的话,下流不干净的话,千万不能说。

shìjǐngqìqièjièzhī市井气,切戒之。

翻译:粗俗的市侩习气,要彻底戒除。

jiànwèizhēn wùqīngyán见未真,勿轻言。

翻译:对于自己没有完全看清楚的事,不要随便乱说。

zhīwèidìwùqīngchuán知未的,勿轻传。

翻译:对于自己没有明确了解的事,不要轻易散布出去。

shìfēiyíwùqīngnuò事非宜,勿轻诺。

翻译:对于不妥当的事情,不能随便答应别人。

gǒuqīngnuòjìntuìcuò苟轻诺,进退错。

翻译:假如你轻易许诺,就会处在做也是错不做也是错的两难境地。

fándàozìzhòngqiěshū凡道字,重且舒。

翻译:凡是说话的时候,吐字要清楚而且流畅。

wùjíjíwùmóhu勿急疾,勿模糊。

信—《弟子规》原文及翻译

信—《弟子规》原文及翻译

信—《弟子规》原文及翻译《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

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解释】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论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注:复者实践也,约定的事情要合乎义理才能实践。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所谓:“词,达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

奸诈取巧的语言,下流肮脏的话,以及街头无赖粗俗的口气,都要避免不去沾染。

(《论语》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解释】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谣言止于智者,不要被谣言所利用。

)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进退两难。

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

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多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解释】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弟子规信篇
弟子规信篇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解释: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可以永远
行得通吗?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话说得多不如
说的少,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另外,奸邪巧
辩的言语,脏不雅的词句及无赖之徒通俗的口气,都要切实
戒除掉。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还未看到事情
的真相,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的不够清楚,不轻易
传播出去。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觉得事情不恰当,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谈吐说话要稳重
而且舒畅,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或者说得字句模糊不清,让
人听得不清楚或会错意。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遇到别人谈
论别人的是非好坏时,如果与已无关就不要多管闲事.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看见他
人的优点行为,心中就升起向他看齐的好念头,虽然目前
还差得很远,只要肯努力就能渐渐赶上。

不论大善或小善,都要有思齐的信心和励行的勇气,小善切戒轻呼不做,而行
大善的机会来了也要及时把握,尽心尽力勉强而之。

......感谢
聆听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看见他人犯
了罪恶的时候,心里先反省自己,如果也犯同样的过错,就立刻改掉,如果没有就更加警觉不犯同样的过错.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当道德学问和才艺不如他人时 ,应该自我督促努力赶上。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至于穿的衣服和吃的饮食不如他人时,可以不用担心,郁闷。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听见别人说我的过错就生气,称赞我就高兴,这样不好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真诚有益的朋友就不敢和我们在一起。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如果听到别人称赞我先自我反省,生怕自己没有这些优点,只是空有虚名;当听到别人批评我的过错时,心里却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实的人就越喜欢和我们亲近.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不是有心故意做错的,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不小心犯了过错,能勇于改正就会越改越少,渐归于无过,如果故意掩盖过错,那反而又增加一项掩饰的罪过了。

...... 感谢聆听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