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射衬度基本方程-衍射束强度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g f j exp(i 2 (k0 k g ) rj
j 1
n
满足布拉格条件时=gHKL n:晶胞中原子个数 fj:第j个原子对电子的散射因子(或原子散射 振幅)。与原子序数Z、θ以及λ有关(如前所 述),数据可查相关文献。 rj:第j个原子的位置矢量 kg :衍射波矢 k0 :入射波矢 k0· rj是j原子衍射波比原点衍射波沿着入射方向 多走的一段距离与λ之比, kg· rj是j原子衍射波比原点衍射波沿着衍射方向 少走的一段距离与λ之比。
θ KT
第1层的Kg 第j层的Kg
g i
j 1
m
nFg cos( )
exp(i 2 (k0 k g ) ja
关于 i 因子
很多教科书上有i因子
g i
j 1
m
nFg cos( )
A0 exp(i 2 (k0 k g ) ja
或者是带i因子的微分形式的公式(见ppt文件:材料现代
电子源
电子0
原子核0 +
电子1
原子核1
+
物镜 聚焦点
电子运行路径0:从电子源到原子核0 附近,被原子核0的引力散射后到达 聚焦点, 电子运动路径1:从电子源到原子核1 附近,被原子核1的引力散射后到达 同一聚焦点。注意到达在透镜后,从 各方向汇聚到焦平面上某一点的各个 电子,之前在透镜另一侧的运动方向 是平行的。 如果这两条路径的光程差是波长的整 数倍(简而言之光程相同),则意味 着,可以让电子源在间隔为一个时间 周期的不同时刻发射电子同时通过该 聚焦点。
聚焦点
1. 一个原子对电子的散射
原子核对电子的作用力(负号表示吸引),导 致的散射主要是弹性散射。
Ze2 Fn 2 r
Z原子序数 e电子电荷量 r电子与核距离
原子中电子对电子的作用力(正值表示排斥),导致 的散射主要是非弹性散射。
e2 Fe 2 r
电子与原子核的作用力是与电子的作用力的Z倍, 可见电子在物质中的弹性散射大于非弹性散射Z倍, Z越大,弹性散射就越重要。
k0
k0· rj rj 1(原点)
2
kg
kg· rj
3. 一层晶胞(单位面积)的散射
单位面积晶层包含n个晶胞
入射束 2. 每个晶胞的 面积=1/n,其 入射束振幅 1/cos(θ) (备注1) θ 2θ 1. 单位横截面积的入射束的振幅A0, 它照射的晶层面积=1/cos(θ),单位 晶层面积的晶胞数=n,则单位横截 面积的入射束照射到n/cos(θ)个晶胞 上。 4. 对于衍射方向,每个晶胞的衍 射束之间的相位相同(相位=2nλ 即认为相位相同),每个晶胞的 振幅= Fg λ ,所以这n个晶胞的衍 射束合成振幅= nFg λ
2nFg k cos( )

cos( ) cos( ) 2k 2 2nFg nFg
a cos( ) g 2ka nFg
第2k层深度为2ka= ζg称为消光距离
Vc cos( ) Fg
Vc是晶胞体积 单位面积晶层(厚 度a)总体积为1· a, 则单位面积晶层晶 胞数目n=a/Vc,带 入上式得下式
如前所述:单位面积晶柱的衍射束的总振幅矢量为
g
j 1 m
m
nFg cos( )
exp(i 2sja)
exp(i 2sja) j 1 g
sin(sm a) exp(i 2sjm a) g s 厚度t sin(st ) exp(i 2st ) g s
λ/2 晶面间距d=L 2θ C λ/2 A
B
微线段元 间相位角 =2πdL/L
AB间入射 束合成振 幅相位 =π/2
A A处微线段元子波相位 =0(方向向右的箭头)
右图矢量AB代表左图AB之间各处入射波子波之间的合成振幅矢量=1; 入射波(平面波)经过AB成为球面波,向各个方向发生散射。
B处微线段元相位=π 入射到一个晶胞的入射束振幅大小=1 衍 射 晶 面
3. 某散射元相位的计算公式即
2 k0 k g r
原子0(原点) 位置与相位参 照点(位矢=0, 相位=0) kg·r r1 原点1, 位矢r1, 相位φ 1 K0·r Kg
K0 原点2, 位矢r2, 相位φ2
如图,K0·r是在入射束方向上 该散射元衍射束比参考散射元的 衍射束多走的光程(与波长之 比),kg·r是该散射元的衍射 束比参考散射元的衍射束在衍射 方向上多走的光程与波长之比)。
K0
ja
总层数 =m 第j层 总厚度
晶胞
t=ma
第j层晶体的衍射束振幅矢量大小如 前所述,而振幅矢量相位角取决于第j层 晶体与第1层晶体的光程差(设第1层晶 体(上表层)的相位=0),相位角 =2π(k0-kg)· ja。a是晶胞沿厚度方向的尺寸。 ja即第j层晶体的位置矢量在厚度方向分 量。 k0· ja是第j层晶体衍射波比第1层晶体 衍射波沿着入射方向多走的光程与λ之比, kg· ja是第j层晶体沿着衍射方向少走的光 程与λ之比。厚度方向所有m层晶体的衍 射波振幅之矢量和为
电子源
电子0
原子核0 +
电子1
聚光镜,可以将焦点(电子源 位置)上向各方向上发射的电 子变成平行电子束,并且垂直 于平行电子束的各点到焦点 (电子源)的光程相同
原子核1
+
物镜,可以将平行的 电子束聚焦在焦平面 上某点上,并且垂直 于平行电子束的各点 到此聚焦点的光程相 同。
物镜 聚焦点
计算各散射元某衍射束的强 度(或振幅矢量),即计算 该聚焦点的电子束强度(同 时到达此处的电子数数目)。 这需要计算两个量,一个是 电子波在该点振幅,一个是 在该点相位。
电子源
电子的波动性: 如果入射电子束的振幅矢量为
电子0
A exp(i(k0 x wt )
电子1
原子核0 +
原子核1
+
物镜
这意味着电子源每隔1/w的时间沿着x方向 (k0方向)发射m个速度为v的电子(m正 比于A2),这样在k0方向上 ,电子束将以 间隔长度为λ=v/w=1/k0的一列列团簇向前 以速度v运动的形式出现。m个电子经过各 原子核时,有一部分会受到电磁引力作用, 因引力方向垂直于速度(近似描述),则 运动方向偏转(即散射),而速度大小不 变(弹性散射)。如果各个电子团簇经过 各原子核的不同路径到达焦平面上某一聚 焦点,而这些路径的光程差= λ的整数倍, 则意味着可以让电子源在间隔为一个时间 周期的不同时刻发射电子同时通过该聚焦 点。
衍射束强度计算: 完整晶体衍衬运动学基本方程推导。
计算某散射元发射的衍射束的振幅矢量的条件: 1. 需要已知三个矢量:入射束波矢K0,衍射束波矢Kg,该散射元的位置 (位矢r)。 2. 要确定位矢r,应先确定一个参考散射元。此散射元的位矢=0(坐标原 点),相位也是0。注意,位置、时间、相位、速度、动量、能量等物理 量的值都是相对的。角动量是绝对的。
2 2
h/λ=mv
Ze Ze r 2m vsin 2h sin
显然,通过以原子核为圆心、半径r以内的截面积的电子,都将以大于2θ的 角度发生散射,即散射几率与面积πr2成正比。根据上式,散射几率与Z、λ 备注 成正比,与sin(θ)成反比。原子的散射因子f可根据相关文献查到。
小晶胞 第 j层 晶胞
A
nFg cos( )
结构因子
A0
倾斜因子
t
n:每层晶体单位面积晶胞数目 Fg:每个晶胞的结构因子。晶胞的散射振幅。 λ:电子束波长 θ:衍射半角(衍射角一半) A0:照在每个晶胞的入射束振幅,设为1
KT
Kg
3. 一个晶柱对电子的散射(晶层相位角计算)
晶柱单位横 截面积晶胞 数目为n 小晶胞
B
λ/2 晶面间距d=L 2θ C λ/2 A
B
C
A A处微线段元子波相位 =0(方向向右的箭头)
AC间的衍射波(平面波)是AB间球面波在2θ角的散射方向的相干散射 波。AB间A点处入射波子波在AC间的A点处的衍射波子波相位是0,C点 处衍射波子波相位是2π。从A到C,因为 右图矢量AC代表左图AC之间各处衍射波子波之间的合成振幅矢量。
6. 所以单位面积晶层的这n个晶胞在衍射束方向 上单位面积的衍射束振幅大小:
A
nFg cos( )
A0
nFg cos( )
1
3. 一个晶柱对电子的散射
晶柱单位面 积(垂直入 射束)晶胞 数目为n
K0
晶柱分成若干平行晶层。每层厚度方向包含一 个晶胞。每层单位面积的晶胞数=n,晶层几 乎垂直于K0或Kg(衍射角很小),各晶胞的衍 射束可认为同相位。则每层单位面积的晶体的 衍射束振幅矢量大小
θ
3. 入射束穿过晶胞 将发生散射,则每 个晶胞向原入射方 向的透射束振幅从1 减小至λ。而在2θ 方向的散射束振幅 为Fgλ/cos(θ )。 (菲涅尔半波带 法)。
备注
B处微线段元相位=π 入射到一个晶胞的入射束振幅大小=1 衍 射 晶 面
B
合成振幅大小= 大圆直径=1 合成振幅相位 =π/2

பைடு நூலகம்nFg k
cos( )
每层晶体的衍射矢量相位角比上 一层多2π(k0-kg)·a=2πsa
微弧长
nFg cos( )
前k层晶层的合成衍射束振幅大小=π/2 前2k层晶层的合成衍射束的振幅大小=π
合成振幅从最小到最大 再到最小的一个周期变 化经历的弧长=圆周长π 这一个周期对应的深度 为第2k层晶层,2k值为
分析方法005-3TEM图像衬度理论.ppt
dg
inFg cos( )
A0 exp 2i(k g k0 ) r dz


一种解释(见下一ppt)
备注
3. 一个晶柱对电子的散射
如果kg不严格满足布拉格定律,即kg-k0=g+s (矢量加,g为倒易矢量,s为偏离矢量,与入射束平 行),将此关系式带入前面的式子得到:
关于波长λ的影响
波长越小,即电子动量越大,越不易被散射。
rn +
原子核对电子的散射

波长越小,同样作用力Fn(或距离同 一原子核相同距离rn处散射角越小),如 欲找到相同角度的散射电子,必须移至更 近的距离,导致此角度散射的电子数目更 少。
定量解释??
备注
2. 一个晶胞对电子的散射
晶胞在HKL方向 (g)的散射振幅 因子(简称散射因 子,即散射电子振 幅与入射电子振幅 的系数关系因子) 不是指数关系因子
推导过程参考备注 m是晶体厚度方向上 总晶层层数,a是每 层厚度(晶胞厚 度),ma则是晶体 总厚度t。
原子核弹性散射本领与原子序数Z成正比(定量解释)
mv
rn
mv
原子核对电子的散射

mv
+ 2θ
mv
2
mv2θ
2θ很小
在单位时间内(时间=1),在垂直于入射束方向 的截面积上通过的电子被以2θ的角度散射,动量 的改变=Δmv=m Δv=2mvsinθ(如图),根据动 量定理2mvsinθ=Fnt=Fn=-Ze2/r2 (时间t=单位 时间=1),得
g
Kg K0
j 1
m
nFg
cos( ) 二者平行,去掉点乘负号 m nF g exp(i 2 ( g ja s ja) ) j 1 cos(

j 1 m
exp(i 2 ( g s) ja
g
s
nFg cos( )
exp(i 2sja )
二者垂直,=0
kg-k0=g+s
4. 用振幅圆描述各层晶体衍射束振幅矢 量与合成矢量
单位面积晶柱所有晶层的衍射 波的合成振幅最大值只能等于 1(前面已经设定单位面积晶 层上入射电子束振幅大小=1) 则此振幅圆周长为π。
每层晶体的衍射 矢量的大小相同

nFg cos( )
第k层时合成振幅最大(=1), 此时圆弧(半圆)长=π/2=
原子核弹性散射本领与原子序数Z成正比 rn +
原子核对电子的散射
re
-


电子对电子的 散射
定性解释:电子在一定动能(或波长λ)下,其散射角2θ与作用力Fn有关。 如前所述,Fn=-Ze2/r2。即,被不同元素的原子核的以相同角度2θ散射的电子, 受作用力Fn相同,因为Z不同,这样的电子距离原子核的距离rn也不同,从作 用力公式看,被不同原子核散射同样角度的电子,其到原子核的距离rn与Z成 正比,Z越大,距离越大,因在距离rn的长度为2πrn圆周上(图中圆圈)通过 的所有电子都以2θ角度散射,所以以同样角度散射的电子数目越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