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家长常遇七大问题:入学准备
孩子上小学前家长必须做好的七大准备

孩子上小学前家长必须做好的七大准备
孩子入学前,家长需要做好七大准备。
首先,要帮孩子做好入学心理准备。
家长可以带孩子参观小学,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历史和现状,激发他们热爱学校的情感。
同时,家长可以让大孩子讲学校生活,畅谈学校好玩的地方、研究的乐趣、老师的要求、课堂纪律、作业规范、伙伴交流、少先队活动等。
还可以通过模仿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熟悉课堂研究惯,学会基本的课堂常规,如怎么坐、怎么站、怎么举手、用多大音量回答问题以及基本礼貌用语等。
其次,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准备。
安全是孩子上学最需要注意的事项。
家长可以提前教育孩子游戏安全,课间活动时守秩序,不推挤,不疯跑,不要扔石子、玩木棍。
同时,家长也要注意接送安全,规定好接送地点,嘱咐孩子家长没来时原地等待,不乱跑,不跟别人走,去同学家一定要先同家长商量。
此外,家长还要教育孩子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注意车辆、陌生人、同伴游戏等问题。
还要教育孩子饮食卫生安全,不买小摊上的食品,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只用自己的杯子喝水,做眼保健操时手脏就别乱揉等。
最后,家长还要训练孩子坐稳椅子听课,不要让孩子有依赖的惯。
同时,家长也要教育孩子爱护花草树木及学校公共设施,让孩子认识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
这些都是孩子入学前家长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入园入托】幼升小家长注意事项

【入园入托】幼升小家长注意事项1帮孩子做好入学心理准备1.向孩子们介绍学校的历史和现状,充满怀旧、向往、自豪和期待,激发热爱学校的情感。
2、到学校参观,最好带他参观小学,让他亲身体会一下学校里宽大的校舍,学生上课时良好的课堂秩序,小学生大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小学生能写会算的技能,使孩子对小学生产生敬仰羡慕的心情,渴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小学生,同时熟悉并欣赏校园环境,认识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顺便可以进行简单的爱护花草树木及学校公共设施的教育。
3.让大一点的孩子谈论学校生活,谈论学校有趣的地方,学习的乐趣,老师的要求,课堂纪律,操作规范,伙伴交流,少先队活动等。
4、模仿游戏,家长可以组织几个孩子或和孩子一起模仿上课的游戏,分别扮演老师、学生,让孩子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熟悉课堂学习习惯,学会基本的课堂常规,如怎么坐、怎么站、怎么举手、用多大音量回答问题以及基本礼貌用语等。
2.为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做好准备安全是孩子上学最须注意的事项,近年来校园事故的频繁发生表明:及早对孩子进行学校安全教育是入学前准备的重要内容之一。
1.游戏安全。
小学的活动设备又高又大,场地又硬,学生多,老师不能随时关心学生。
因此,我们必须命令孩子们在课间活动中尽快保持秩序,不要推,不要疯跑,不要扔石头和玩棍子。
2、接送安全。
一般小学都规定家长在距校门50米处接送孩子,所以家长要事先同孩子约好接送地点,嘱咐孩子家长没来时原地等待,不乱跑,不跟别人走,去同学家一定要先同家长商量。
3.上学和放学的路上都很安全。
家长提前几次带孩子去学校,每次在关键地点重复路标和安全预防措施;教育孩子注意车辆、陌生人、同伴游戏等问题;记住“放学回家,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原则。
3父母还需要为孩子做到的1.在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并有了新的老师后,大多数老师会向他们的孩子解释规则。
如果孩子违反规则,老师会惩罚他。
因此,大多数孩子能够很快意识到小学阶段的差异,并调整他们的行为模式。
幼儿园入小学四准备指南

幼儿园入小学四准备指南《幼儿园入小学四准备指南》亲爱的朋友啊,你家孩子要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啦,这可是个大事呢。
我就跟你唠唠这需要做的四个方面的准备啊。
一、心理准备基本注意事项呢,咱得让孩子知道,小学和幼儿园可不一样喽。
在幼儿园的时候,整天都能玩呢,还有老师哄着。
小学可规律多了,有上课下课之分。
我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觉得孩子肯定能很快适应,结果我家孩子刚上小学那会天天哭,想念幼儿园呢。
实用建议就是啊,可以带孩子去参观一下要上的小学,看看大哥哥大姐姐们认真上课的样子,告诉他,这里就是他即将学习的地方。
让孩子对小学有个美好的憧憬。
而且在入学前一段时间,就要开始给孩子调整作息,别总是晚睡晚起啦,像小学上课可是很早的,要有充足的睡眠才能好好学习呢。
比如说我家孩子之前晚上十点还不睡,我们就慢慢给他提前到九点睡觉。
容易忽视的点就是啊,孩子可能会对小学的各种新要求有压力,像老师会要求坐端正啥的。
这个时候得告诉孩子,这都是很正常的,只要他努力去做就好,不用太担心犯错。
特殊情况就是如果孩子是比较内向的性格,可能会更害怕新环境。
我就有个朋友他家孩子特内向,上学第一天都不敢说话。
这个时候呢,要更多地鼓励孩子去和新同学交朋友。
可以让他带一点小零食或者小玩具,休息的时候可以和同学分享,这样很快就能融入进去了。
二、学习习惯准备基本注意事项那肯定是要让孩子端正对学习的态度啦。
不能像在幼儿园那样,觉得学习就是玩。
我当时也没太重视这一点,结果孩子上学了觉得怎么老是要学习好烦。
实用建议呢,先从简单的东西入手。
像每天给他安排一点阅读或者画画的时间,让他习惯安安静静坐在那一段时间。
并且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小书桌,哪怕小房间再小也要有,这样孩子就有学习的专属小天地了。
就像工人有自己的工作间一样。
容易忽视的点就是把学习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不是说只是坐那看书才叫学习。
可以在做家务的时候,告诉他简单的数学知识,比如数几个碗啊啥的。
特殊情况,如果孩子对学习非常不感兴趣那可咋整。
从幼儿园入小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准备的工作

从幼儿园入小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准备的工作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是他们人生中的一大转折。
这个阶段,家长和老师们都面临着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准备的工作。
下面,我就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些事项。
一、心理准备1.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幼儿园到小学,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家长要提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他们学会自己穿衣、吃饭、整理书包等。
这样,孩子们在小学生活中才能更好地适应。
2.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面对新的环境和同学,孩子可能会感到紧张和不安。
家长要多鼓励孩子,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小学生活。
同时,也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
小学的作息时间与幼儿园有所不同,家长要提前调整孩子的作息,让他们适应新的生活节奏。
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二、学习准备1.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幼儿园时期,孩子们的学习主要以游戏为主。
进入小学,他们将面临更为系统的学科学习。
家长要引导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小学课堂要求孩子们具备一定的专注力。
家长可以通过亲子游戏、讲故事等方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还要注意减少孩子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以免影响他们的注意力。
3.提前学习相关知识在孩子入学前,家长可以适当引导他们学习一些简单的数学、拼音等知识。
这样,孩子们在进入小学后,能够更快地适应课程。
三、生活准备1.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小学阶段,孩子们需要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
家长要提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整理床铺、洗衣服、扫地等。
2.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家长要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个人安全。
同时,要告诉孩子如何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
四、社交准备1.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进入小学,孩子们需要与更多的同学和老师交流。
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倾听、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
2.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小学阶段,孩子们将面临更多的集体活动。
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团队合作,尊重他人,关心集体。
小学入学准备要点与建议

小学入学准备要点与建议随着孩子正式步入小学阶段,为了确保他们能够顺利适应和适当应对新的学习环境,孩子的家长们应该提前做好入学准备。
本文将向家长们介绍一些小学入学准备的要点与建议,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度过这个过渡时期。
1. 准备情绪小学生活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家长们应该帮助孩子应对这个新的生活阶段。
首先,建立一个积极的入学心态,让孩子们明白上学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家长们可以与孩子分享自己的美好小学回忆,鼓励他们对新生活保持乐观态度。
另外,要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
给予他们充分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让他们在如此重要的转变中感到支持和鼓励。
与孩子保持良好沟通,并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以便及时解决他们的困惑和疑虑。
2. 培养独立能力小学生活除了学习知识外,还需要孩子们具备一定的独立能力。
为了帮助孩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家长们应该在入学前养成以下良好习惯:首先,让孩子们自己完成一些日常生活的小任务,例如自己换鞋子、整理书包等。
这样能够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其次,帮助孩子们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鼓励他们在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并复习课堂知识。
此外,鼓励他们提前预习下一堂课,以便更好地理解教师的讲解。
最后,要鼓励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
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为他们提供指导和支持,但让他们自己尝试找到解决办法,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3.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需要一些时间和调整。
为了帮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们可以尝试以下建议: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
确保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饮食规律,以及适当的休息时间。
这样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和注意力。
设立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专门的学习区域,让他们远离干扰,集中精神完成作业和复习任务。
鼓励孩子们阅读。
阅读是培养孩子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一起选择适合他们阅读能力的书籍,并鼓励他们每天读一些有趣的故事或知识。
小学入学新生家长须知

小学入学新生家长须知本文档旨在向即将入学的小学新生家长介绍入学前的准备事项和一些重要注意事项。
请阅读以下内容,以确保您和您的孩子能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入学前准备事项1. 入学材料准备:请准备好以下入学所需的材料:入学材料准备:请准备好以下入学所需的材料:- 出生证明或户口本复印件- 学生身份证件复印件- 体检报告复印件- 照片数张(具体数量根据学校要求而定)2. 缴纳学费:请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和方式缴纳入学的学费和相关费用。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及时与学校财务部门联系。
缴纳学费:请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和方式缴纳入学的学费和相关费用。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及时与学校财务部门联系。
3. 购买研究用品:根据学校的要求,为您的孩子储备足够的研究用品,包括课本、文具、书包等。
这将有助于孩子快速适应学校的研究环境。
购买学习用品:根据学校的要求,为您的孩子储备足够的学习用品,包括课本、文具、书包等。
这将有助于孩子快速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
4. 了解学校规章制度:在入学之前,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与孩子进行沟通。
让孩子明白学校的规矩与要求,并培养良好的行为惯。
了解学校规章制度:在入学之前,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与孩子进行沟通。
让孩子明白学校的规矩与要求,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重要注意事项1. 准时到校:请确保您的孩子按时到校,迟到会对孩子的研究和适应造成不良影响。
如果因特殊情况无法准时到校,请提前与学校联系说明情况。
准时到校:请确保您的孩子按时到校,迟到会对孩子的学习和适应造成不良影响。
如果因特殊情况无法准时到校,请提前与学校联系说明情况。
2. 注意安全:教育孩子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请教育孩子遵守校园交通规则,避免危险行为。
此外,家长应定期与孩子讨论安全问题,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注意安全:教育孩子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请教育孩子遵守校园交通规则,避免危险行为。
此外,家长应定期与孩子讨论安全问题,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送孩子入学注意事项

送孩子入学注意事项送孩子入学是每个家庭都会面临的重要时刻。
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他们开始接触教育、建立友谊和打下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
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1. 提前准备:在孩子入学之前,家长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这包括为孩子购买学习用品、制定作息时间表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此外,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进行一些学前教育活动,如阅读、游戏和社交交往,以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2.了解学校:在选择学校之前,家长应该仔细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等。
确保该学校能够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并与家庭的教育理念相符合。
此外,了解学校的教师和家长沟通的机制,以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3. 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家长应该与孩子入学后的班主任或教师保持紧密联系。
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
定期参加家长会、与老师交流孩子的学习进展,比如兴趣爱好、学习问题或行为表现等,都是加强与老师之间合作的良好途径。
4. 培养独立性:入学意味着孩子将开始独立面对学习和生活的挑战。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养成独立的学习习惯,如自己整理书包、完成作业和学习计划。
给孩子适当的责任和自主权,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
5. 培养社交技能:入学后,孩子将与其他孩子一起学习和生活。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家长可以鼓励他们参加校内和校外的社交活动,如俱乐部、兴趣小组或运动队等。
这有助于孩子建立友谊、学会与人合作和解决冲突。
6. 鼓励兴趣爱好:学习之外,家长也应该鼓励孩子参与各种兴趣爱好的活动,如音乐、运动、艺术等。
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兴趣,并发展他们的个性和才能。
7. 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入学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情绪或压力。
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并与他们沟通和倾听他们的感受。
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家长可以帮助他们调整情绪,减轻入学带来的压力,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小学生入学家长注意事项

小学生入学家长注意事项小学生入学家长注意事项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小学阶段的到来也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更多的关注。
对于孩子入学前和入学后的家长,需要注意一些细节,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一、入学前的准备1.审查学籍:将孩子的出生证和户口簿等材料放到一起,核实是否齐全,防止出现入学时有遗漏或错误,导致办理手续滞留等问题。
2.购买必要物品:学习用品、下午茶、雨衣等,家长应了解学校入学需求,帮助孩子准备相应物品。
特别是对住宿生来说,要准备好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
3.做好心理准备:入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家长应通过和孩子聊天,引导孩子正确的思想和心理状态。
熟悉新环境的同时,孩子还需要考虑如何和新同学相处和合作。
二、入学后的注意事项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孩子养成每天洗漱和佩戴清洁衣服的好习惯。
为避免传染病,家长还应注意学校卫生与消杀情况。
如必要,可给孩子适当补充常见维生素。
2.保护视力:过度使用电子器具等耗费时间的活动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在孩子学习和娱乐方面要掌握适当度,避免过度。
3.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小学生阶段孩子对于很多事情还不是很懂,需要家长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帮助孩子分析问题。
若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如丧失亲友等,更要及时疏导孩子,避免产生负面情绪。
4.和学校和教师建立良好的互动:教师是孩子在学校生活中最主要的陪伴者,家长需要和教师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也应帮助孩子与老师保持良好的关系。
总之,针对小学生家长,我们需要关爱孩子、支持孩子、引导孩子,让他们能够在学校中快乐地成长。
只有家长和学校齐心协力,才能让孩子在适应性强、知识点多、特长不一的海洋中茁壮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要上小学了,很多家长可能都存在一些疑问,如要不要提前教孩子写字?要不要多认些汉字?需要提前学习书本知识吗?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这些问题,家长们如何应对呢?
1问:家长要做哪些关于幼小衔接的预热活动?
答:比如说让孩子养成整理书包的习惯、给书本分类的习惯,还有握笔姿势的正确方法和坐姿、一些像跳绳之类的运动训练等。
2问: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
答:1、良好的倾听习惯。
家长可以通过平时给孩子讲故事之类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2、学会整理书包。
上小学和幼儿园很大的转变就在于一下子多了很多课本,上课的时候,很多孩子早早就从书包里掏出了书本准备好,而没有培养好整理习惯的孩子依然在书包里搜寻书本,等老师叫学生把书本翻到第几页时,那些还是找不到书本的孩子就跟不上节奏了。
3问:小孩上了小学后,要是在家里做作业磨蹭,比如隔一会儿说上厕所,隔一会儿又说“肚子饿,去吃点东西”等。
怎么办?
答:1、让孩子较早形成良好的时间概念,比如说告诉他吃一顿饭需要多少时间,唱完一首歌通常需要多少时间等,强化孩子对时间的概念,就能让孩子有意识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2、和孩子好好沟通,一起合理安排作息时间;3、留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这样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
4问:怎么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又不至于打击孩子的学习兴趣?
答一:有时候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是家长造成的,如有时候老师给孩子布置了一个小时的作业,家长发现在家里一个小时过去了,时间还空出一个小时,就会让孩子再做一个小时的额外作业。
久了,孩子会发现父母的这个习惯,他可能就学会应对了,本来一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他故意拖拖拉拉地做了两个小时。
家长的这种"过犹不及"的做法有时反而容易导致孩子的不良习惯。
答二:家长一定要学会鼓励孩子,比如说邻居的孩子考了97分,你的孩子只考了90分的时候,就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比,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当孩子说“我长大了想当飞行员”的时候,你也千万不能打击他说:“就你这样,一定会从空中掉下来!”不能打击孩子,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象空间,这些看似幻想的东西以后就是他努力的动力。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心态对培养学习兴趣是很有必要的,学会经常鼓励孩子。
5问:如何调整孩子的不良坐姿和不良的握笔习惯?
答:我教一年级的时候,发现很多孩子刚刚开始握笔写字都很兴奋,他们都想:“终于可以握笔写字了!”但是仔细一看,一个班级里,学生们什么样的握笔姿势都有,横的、竖的,还有一手握笔另一手帮忙推着写的。
这些不良的握笔习惯一定要越早矫正越好,班级里学生多,老师很难一一矫正,这就需要家长们的配合。
如果不良坐姿和不良握笔习惯养成长久了,再慢慢矫正就很困难,最好是当孩子刚学写字的时候就教他正确的做法。
6问:上小学以前,要不要教孩子认很多字?需要提前学习书本知识吗?
答一:其实小学一年级的课本还有很多和幼儿园学习习惯相近的地方,比如很多语文课本有插画,孩子们可以根据插图去理解课本。
我认为,过早地教孩子太多课本储备知识是没有必要的,小学老师完全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去备课、教学,家长只要把认字的担心交给老师就行了。
答二:孩子上小学前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和一些简单的数字计算是有必要的,如考试时如果孩子不会在试卷上写姓名,那就很耽误时间,但是拼音书写之类的完全没必要提前让父母教孩子,这些教育应该留给小学老师,老师会系统而科学地去教学,万一家长教错了,到时候纠正反而麻烦。
7问:在教育孩子时,父母的观点不一致怎么办?
答:如果是关系到大是大非的事,父母亲的观点在孩子面前是必须一致的,比如告诉孩子不能撒谎。
而对于一些事物的看法,没必要完全统一,一个人喜欢红色,一个人喜欢绿色,都是很正常的,保留个人爱好等不同观点,更有助于家庭的民主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