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中医基础知识:标本中气的分配规律
人体之“气”到底是什么?来看看中医学对人体之气的理解

人体之“气”到底是什么?来看看中医学对人体之气的理解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
——明-《景岳全书-诸气》人体之气的概念含义: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意义:①气运行不息,推动和调控人体内的新陈代谢,维系人体的生命进程。
气的运动停止,则意味着生命的终止。
②气是激发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还是感受和传递各种生命信息的载体。
中医学气的概念:人体之气是人体中的能流动的细微物质,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对生命活动起着推动和调控作用。
精与气的概念在中医学中的区别:①精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是由精化生的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
②精为脏腑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推动和调控脏腑生理机能的动力。
③精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气是人体生命的维系。
分类:人体之精化为人体之气,人体之气含有阴气、阳气两部分。
①阴气是气中具有寒凉、抑制等特性的部分;②阳气是气中具有温热、兴奋等特性的部分。
意义:气中的阴阳两部分对立互根,协调共济,共同推动和调控机体的生命进程。
人体之气的生成《内经》:'’阳气从何而来'’。
人体之气,由精化生,并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融合而成。
一身之气的生成,是脾、肾、肺等脏腑综合协调作用的结果。
(一)生成之源来源: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即元气)、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和自然界的清气,后两者又合称为后天之气(即宗气),三者结合而成一身之气,《内经》称为“人气”。
①先天之精化生先天之气,成为人体之气的根本和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难经》称之为“原气”或“元气”。
②来源于饮食物的水谷精微,被人体吸收后化生水谷之气,简称为“谷气”,布散全身后成为人体之气的主要部分。
另外,水谷精微化生的血和津液,也可作为化气之源。
③来源于自然界的清气需要依靠肺的呼吸机能和肾的纳气机能才能吸入体内。
(二)相关脏腑功能从气的来源而言,人体之气的充足与否有赖于全身各个脏腑的综合协调作用,其中与肾、脾胃和肺的生理机能尤为密切。
2021中医学 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六腑气机是降中寓升; 精微物质上输 糟粕物质下行
3.脏腑之间气运行的对立统一
•
心气 火
肺主肃降
金 克
肝主升肾阳
胃主通降
肾气 水
脾主升清
共司消化
4.脏腑本身气运行的对立统一
肺的功能
肺主宣发 肺主肃降
小肠
泌清 吸收精微 别浊 下输糟粕
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1.五脏之气的运动规律
⑴ 心肺在上,在上者宜降; ⑵ 肝肾在下,在下者宜升; ⑶ 脾胃居中,为升降之枢纽;(脾升胃降)
本于下者,亲于上; 本于上者,亲于下
五脏之气的运动规律
心肺
脾 胃 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
肝肾
在上者降,在下者升,阴阳二气交感 。
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肾主水
蒸腾 气化
浊中之清 重吸收 浊中之浊 尿液
大肠
大肠主津 吸收 传化糟粕 排泄
中医基础中,气是如何运动的,它有哪些分类?

中医基础中,气是如何运动的,它有哪些分类?气的概念:气是人体内一种活力很强、运动不息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气的运动形式:气有升、降、出、入四种基本运动形式。
升,是指气由下而上运动;降,是指气自上而下运动;出,是指气由内向外运动;入,是指气由外向内运动;例如呼吸之气,实际上就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具体体现,呼出浊气是气流由肺向上经喉、鼻而排出体外,既是出,又是升;吸入清气是气流向下经喉、鼻而内入肺脏,既是入,也是降。
气的分类:根据生成来源、分布部位、功能特点的不同,可将气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元气:元气又称为“原气”、“真气”、“真元之气”。
是人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元气起源于肾,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
元气是由先天之精和后天水谷精微所化生。
它的功能主要有1、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2、激发和推动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宗气:又名“大气”,是积于胸中之气,由后天水谷精微和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结合而成。
宗气积聚胸中,贯注心肺之脉,通过心肺的作用布散全身。
宗气所聚之处称为“上气海”、又名“膻中”。
它的功能主要有1、助肺司呼吸;2、助心行气血;营气:营气是行于脉中且富有营养作用的气,又称“荣气”。
营气出于脾胃,经肺进入经脉后,沿十四经依次运行,周流全身。
主要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中的精专部分所化生而来。
主要功能:1、化生血液;2、营养全身;卫气:卫气是行于脉外且具有保卫作用之气。
主要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中的慓悍滑利的部分而化生。
卫气活动力强,不受脉管约束,在脉外运行于皮肤、肌肉之间。
主要功能:1、温养脏腑、肌肉、皮毛;2、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3、控制腠理的开合。
全面讲解中医的气

全面讲解中医的气
中医的气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涵盖了人体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关于中医的气的一些主要内容:
一、气的概念:在中医理论中,气被认为是一种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它包括了生命活动中的各种能量和动力,如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
二、气的生成:中医认为,气是由先天之精气和后天之水谷精微所组成的。
先天之精气来自于父母的遗传,后天之水谷精微则来自于食物的营养和消化吸收。
三、气的作用:气在人体中具有多种作用,包括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和固摄作用。
推动作用是指气能够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温煦作用是指气能够产生热量,维持人体的体温和各器官的功能;防御作用是指气能够抵抗外邪的入侵,保护人体健康;固摄作用是指气能够控制人体的体液,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四、气的分类:根据中医理论,气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
其中元气是最基本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宗气是积于胸中的大气,能够推动肺的呼吸和心脏的搏动;营气是运行于血脉中的气,能够营养人体各部位;卫气是运行于皮肤、肌肉、脏腑之间的气,能够抵御外邪入侵和调节体温。
五、气的调理:中医认为,调理人体的气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调理气的方法包括饮食调理、运动调理、
药物调理等。
总之,中医的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它涉及到人体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
了解和学习中医的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指导我们进行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伤寒论》标本中气六经气化学说

《伤寒论》标本中气六经气化学说六经气化学说是研究《伤寒论》的六经实质及其辨证论治规律的一种学说。
标本中从化是它的理论模型之一,以往对标本中从化的探讨,或误解其义或浅论辄止,以致对六经气化学说的阐发既不全面,亦不无偏颇之处六经气化的基本内涵与气化活动规律六经气化的基本内涵包括六气、三阴三阳,中见之气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其气化活动。
根据《素问·天元纪大论》,《素问·六微旨大论》有关标本中气的论述和天人阴阳相应的思想原理,六经气化学说认为,《伤寒论》的六经(或称三阴三阳)是指'人之六气”。
六气之名与自然界风热湿火燥寒同它是六经气化活动的中心内容,三阴三阳六气的对应关系是:'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
六气为本,三阴三阳为六气之标,六气生化有序,则三阴三阳依次消长有节.三阴与三阳两两之间还有一定的中见关系,即太阳与少阴互为中见,阳明与太阴互为中见,少阳与厥阴互为中见。
中见之气的作用是既可协调六气标本的运动变化,又可平衡三阴三阳的偏盛偏衰。
六经气化活动可表现出一个基本规律。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尤从标本从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所谓“从”是由的意思,“化”谓生化也,按照《素问·六微旨大论》“本标不同,气应异象”的提示,标本中从化之理总以阴阳水火为依归。
如少阳本火属阳,标亦为阳,太阴本湿属阴,标亦为阴,标本同气,故二经气化从本,从本与从标并行不悖,少阴本热属阳,标则为阴,太阳本寒属阴,标则为阳,标本异气,故二经气化既从本又从标,标本俱从而非偏执一端,至若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见,乃因阳明本燥性凉为阴之始,阳明为标是“两阳合明”之义,阳盛而阴微;厥阴本风性温为阳之始,厥阴为标是“两阴交尽”之义,阴极而阳生,参之中气具有协调标本、平衡阴阳的作用,所以二经气化不从标本转而以中气为化,唐容川把阳明厥阴的这一气化特点分别简洁地归纳为“正是赖太阴之气以济其燥之义”;“正谓其通阳和阴,以成其氤氲摩荡之和风,则气血无病也”。
经络总论第三节标本、根结、气街、四海

经络作用
(二)运行气血,协调阴阳: “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
经络具有运行气血、濡养周身及协调阴阳。即 内溉脏腑,外濡腠理,营养全身,保持人体的 相对平衡。
经络作用
(三)抗御病邪,反映症候:
1.抵御外邪:“溢奇邪” 。 2.多重“防线”:“皮部 孙络 络脉 经脉
2.从十二经脉如环无端的流注之外的另一角度, 阐述经气流注运行的升降出入,上下内外的对应关系。
3.为针灸临床辨证,确立治则,配穴原则,取穴 配方提供了又一理论依据。
4.强调四肢部腧穴对头面,躯干作用的重要性。 24
气街
25
气街
气街是经气聚集(纵横)汇通的共同通路。 《灵枢·卫气》:“胸气有街,腹气有街, 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 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俞。气在腹者,止之背 俞,与冲脉于脐之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 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
脏腑、经络功能活动。 气海—膻中—胸部——宗气所聚处,推动
肺之呼吸和心血运行。 血海—冲脉—腹部——十二经之根本,化
生原气 水谷之海—胃—上腹部——化生营卫气血
四海的理论意义
1.四海对十二经脉起总领作用 2.四海是全身精、神、气、血的生化和汇聚之所 3.四海是十二经脉的归依。 4.四海是对头、胸、腹脏器功能的最大概括 5.强调了水谷、气血、脑髓在人体的重要作用
向关系。
3
概述
标本、根结、气街和四海理论是在 阐明经络分布和气血运行的基础上,进一 步说明经络腧穴有上下、内外的对应关 系,即四肢和头、胸、腹、背之间经气的 来源、分布与联系,从而指导针灸临床辨 证和取穴。
4
根与结
5
根结概念
漫谈人体气的状态、分布、升降

漫谈人体气的状态、分布、升降(本文源于春节期间,养心山庄茶话会录音稿整理而成,因为属随机交流,有考虑欠周全之处,欢迎大家提意见!)余师:整个人其实就是一团气,看得见的,有形的,是阴;看不见的,无形的,是阳;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就是人体的这一团阳气。
黄元御的一气周流,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都讲了这个气!但是人体的气就是一气周流?其实不是那么简单,气的运行绝对没有那么单一。
很多人研究人体阳气的运行,是参考太阳的运行,但是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东升西落了吗?大家说说看。
众人答:不是!余师:不是,对吧!太阳它根本就没动,东升西落是地球在西升东落,关太阳啥事?太阳它是恒星,它都没动!所以我们说啊!一气周流左升右降,左升右降借用了天人相应,但太阳它压根就没动,我们有些朋友说看太阳是左边升右边降,所以人就信人体阳气也是左边升右边降!其实太阳根本就没动,是地球在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和地球相对而言的,这个观念是错的,它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因为人体的气流动它是很复杂的,就跟北京市一样,有一环二环,还有三环四环五环,若只有一环,有一环堵死了,那它不就卡死了,它有很多前后环、还有中间环,还有上下的很多环,它是非常灵活的,一个立体的!不是说一环就把问题给解决了,若一环堵死了,那不整个人废了?人体气有很多环同时在运行。
学中医要有一个状态,就是我们要像修行一样,寻求一个真常状态,你这样就先要把自己腾空,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要达到这个状态:腾空!腾空之后呢,再来看人体这个整体,人之所以生病,气运行不畅,要么上去下不来,堵在上焦,要么堵在下焦,要么堵在前面,要么堵在后面……人的气如果流通得很好,则寒热可对流,虚实可以互参。
一些人上热下寒,脑袋发热而脚冰凉;一些人心中一团火,而手脚冰凉,内热外寒……临床上的病人大多都是虚实夹杂,寒热夹杂,我现在到目前为止,还没看到一个人是纯虚的,纯实的,纯寒的,纯热的;最常见的就是虚实夹杂。
中医基础中,气是如何运动的,它有哪些分类?

中医基础中,气是如何运动的,它有哪些分类?气和血分别属于阳和阴。
中医学里的“气“,除了指人呼吸的大自然的空气外,更重要是指人体脏腑器官的功能,气又分为卫气和营气两种。
这两种气是由体内的营养物质化生而成,卫气在经脉之外运行,有温养肌肉皮肤和保卫身体抗御病邪的作用,敷布在体表(卫分),所以叫卫气。
而营气在经脉里运行,有化生血液和营养四肢、脏腑的作用,所以叫营气。
当气出现病态时,会有以下几种表现:1.当气不足时,会出现气虚。
如肺气虚,脾气虚等。
2.当气在全身运行不息时,出现运行阻滞,而产生气滞或气郁,相当于功能障碍。
最常见的肝气郁滞、胃气郁滞等。
3.气的运动形式是沿着一定的轨道升降,如果升降失常,便会引起疾病。
如肺气、胃气宜降,如升多降少,便产生气逆;脾气宜升,如降多升少,便产生中气不足或中气下陷,表现为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并引起全身肌张力降低、括约肌松驰等改变。
可出现腹泻、子宫脱垂、肛脱垂、尿频、漏尿等症状。
气的运动:人体通过肺部吸进新鲜空气,呼出浊气,进行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生命。
吸进的新鲜空气,在肺部进一步变为对身体有用的成分,由脾运送至身体各部运行。
气和血是相互关系的,当气出现问题时,血也会出现问题,治气时,必加入补血药物,气血双补效果会更好。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如有补充讨论或留言,一起关注生活、关注养生知识!381 赞踩 102评论分享举报惠舒旅社老板 02-24 21:21 关注气,分为:1、指功能,比如胃气,经气,气血中的“气”;2、呼吸的气;3、气有时与阴阳之中的“阳”同义,比如肾阳不足。
《黄帝内经》根据先秦哲学理论,认为有一种物质叫“精气”,无形可见、不断运动,是构成生命的本原,由此,逐渐建立了中医“气”的学说。
中医认为,气是物质功能的体现,也就是进行生命活动的能力。
人体之气由禀受于父母的肾中精气、肺吸入的自然清气和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相合而成。
气与精、血可以互相转化。
《灵枢·刺节真邪》里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存在气交之中,六气的标本中气,其于人之应之者亦然。
人体经络脏腑与天之六气标本中气的相应关系是:脏腑经络的标本,脏腑为本居里、十二经脉为标居表,表里相络者为中气居中。
所谓相络,是指表里互相维络,如肾与膀胱之脉互相络,脾与胃之脉互相络,心与小肠之脉互相络,心包络与三焦之脉互相络,肝与胆之脉互相络,肺与大肠之脉互相络。
故曰:“脏腑经络之标本,脏腑为本居里,十二经为标居表,表里相络者为中气居中。
所谓相络者,乃表里互相维络,如足太阳膀胱经络于肾,足少阴肾亦络于膀胱也。
余仿此”(《类经图翼·经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