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4篇)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4篇)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课程。

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

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也使学生们感到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实验前理论知识的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资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实验现象等等.否则,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做实验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

比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氯气的的实验要清楚各实验仪器的接法,如果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会事倍功半。

虽然做实验时,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

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学生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

实验总是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实验效率的保证,有的人一开始就赶着做,结果却越做越忙,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认真吃透实验步骤,忙着连接实验仪器、添加药品,结果实验失败,最后只好找其他同学帮忙。

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实验现象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继续下去,对于思考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互相讨论,请教老师。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引言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结构、性质和反应机理的学科。

实验是有机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有机化学理论的理解,并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次有机化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办法。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合成乙酸乙酯,并通过红外光谱对乙酸乙酯进行表征。

乙酸乙酯是一种常见的酯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溶剂、香料和涂料等领域。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所需的试剂和仪器设备,包括乙醇、浓硫酸、乙酸、饱和氯化钠溶液、分液漏斗、冷水浴等。

2. 反应过程:将50 mL乙醇和10 mL乙酸加入干净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后加入5 mL浓硫酸。

将反应混合物转移到装有冷水的冷水浴中,加热回流2小时。

3. 分离产物:将反应混合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摇匀后分离有机相和水相。

4. 提取产物:将有机相转移到干净的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粉末,静置片刻后过滤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

5. 表征产物:采用红外光谱仪对乙酸乙酯进行表征,记录红外光谱图谱。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合成了乙酸乙酯。

红外光谱图谱显示了乙酸乙酯的特征峰,包括C=O伸缩振动峰、C-O伸缩振动峰和C-H伸缩振动峰。

这些峰位和强度的分析可以确定乙酸乙酯的结构和纯度。

讨论与问题解决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并通过合理的解决办法得到了解决。

1. 反应时间:在加热回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反应时间对产率和纯度有重要影响。

为了保证反应充分进行,我们延长了回流时间,并进行了适当的温度控制。

2. 分离产物:在分离有机相和水相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两相分离不完全,导致有机相中还有水分。

为了提高分离效果,我们增加了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用量,并进行了充分的摇匀和静置。

3. 提取产物:在提取产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机相中可能还有一些杂质,影响了产物的纯度。

为了去除杂质,我们添加了无水硫酸钠粉末,吸附了有机相中的水分和其他杂质。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引言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化合物及其相关化学反应的学科。

实验是有机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机理。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我在实验室中进行的一次有机化学实验。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合成二甲二酸乙二酯,并通过NMR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鉴定。

实验原理和步骤实验中使用了对乙酸、甲醇和浓硫酸作为原料。

首先,在冰浴条件下将对乙酸逐滴加入装有浓硫酸的圆底烧瓶中。

然后,将甲醇从滴液漏斗中滴加到上述反应体系中,同时搅拌反应体系。

反应结束后,用水稀释反应产物,并将有机相分离出来。

最后,进行结构鉴定。

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通过NMR谱图和红外光谱图的分析,鉴定出合成产物为二甲二酸乙二酯。

NMR谱图显示存在两个化学位移与双峰,分别为δ 3.65和δ 4.03 ppm,对应于乙二酸乙二酯的亚甲基和甲基。

红外光谱图显示有1599 cm-1和1642 cm-1的吸收峰,分别对应于羧酸和酯的特征性振动。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二甲二酸乙二酯,并通过NMR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

该实验充分利用了化学原理和仪器手段,验证了实验室中所学的理论知识。

同时,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反应温度的控制、废液处理等。

通过对实验过程的改进,可以进一步提高实验效果和减少实验废物的产生。

结语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亲身感受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化学反应的发生。

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合成了二甲二酸乙二酯,并通过NMR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并提高了实验技能。

有机化学实验不仅有助于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还为今后从事有机化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高中化学课本所有有机实验 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课本所有有机实验 实验报告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实验报告
5105 李鑫✓实验一
实验名称:甲烷的取代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甲烷特有的化学性质
✓实验二
实验名称:乙烯的化学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乙烯的化学性质
实验名称:苯的化学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苯的化学性质
✓实验四
实验名称:苯的取代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苯能否能发生取代反应
实验名称: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情况
乙醇的氧化反应
✓实验六
实验名称:乙酸的酯化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乙酸的酯化反应
✓实验七
实验名称: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学会鉴别成分。

✓实验八
实验名称:糖类的水解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糖类的水解反应。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醛和酮的检验方法,熟悉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实验原理,醛和酮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官能团,它们具有一系列特征性的化学反应。

其中,醛和酮的检验是有机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

本实验主要通过银镜反应和尿素反应来检验醛和酮的存在。

实验步骤:
1. 银镜反应,取一小部分待检验的化合物溶液,加入等量的银镜试剂,观察是否生成银镜沉淀。

2. 尿素反应,取一小部分待检验的化合物溶液,加入等量的尿素试剂,观察是否生成结晶沉淀。

实验结果:
1. 银镜反应,待检验的化合物溶液加入银镜试剂后,出现银镜沉淀,表明该化合物为醛。

2. 尿素反应,待检验的化合物溶液加入尿素试剂后,未观察到结晶沉淀,说明该化合物不是酮。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待检验的化合物为醛。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醛和酮的检验方法,并且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进一步应用这些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化学分析能力。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注意化学试剂的使用量,避免浪费。

2. 实验操作时要戴上实验手套和护目镜,确保实验安全。

实验延伸:
1. 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方法来检验醛和酮的存在,比如费林试剂法。

2. 可以进一步研究醛和酮的性质和反应,拓展实验内容。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完成了实验报告的撰写,还深入了解了有机化合物的检验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和化学知识水平。

《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报告范本

《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报告范本

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报告范本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掌握有机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方法,了解有机化学基本实验仪器和常用试剂,掌握一些关键技术的实验方法,帮助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实际操作进行全面认识。

实验原理本次实验涉及的实验原理主要有以下内容:1.确定化合物的分子式和结构2.利用有机反应的方法进行有机合成3.利用物理方法对化合物进行表征和鉴定实验步骤下面对本次实验的步骤进行介绍:实验一:分析酸度和降解物组成1.在实验器具清洗干净后,取一个25毫升的试样。

2.加入1毫升的0.1mol/L KOH溶液。

3.观察开始反应。

4.记录反应时间和溶液颜色的变化。

5.记录反应结束后,放置30分钟,取一份反应溶液。

6.加入20毫升的0.1mol/L的酸性钼酸盐,在30分钟内加入3毫升的氧化亚铁溶液。

7.记录加入氧化亚铁溶液的时间,测定吸收值。

8.结果计算实验。

实验二:有机合成方法1.在实验器具清洗干净后,取一个25毫升的二甲基甲醛。

2.加入5毫升丙烯酸,用三氯乙酸调节pH值。

3.反应12小时后,将混合物放入冰箱中冷却30分钟。

4.过滤出白色沉淀,放入硝酸盐中。

5.在室温下放置过夜后,过滤出白色固体并干燥。

6.编写有机合成实验记录。

实验三:物理性质检测依次进行以下测试:1.毛细管测定2.熔点测定3.红外光谱测定4.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实验结果在实验一中,我们观察到反应溶液的颜色由灰色变为深棕色,实验结果表明,溶液中的降解物主要是甲醛和一些酮类化合物。

在实验二中,根据所得的实验数据,我们得知这是一种有机合成实验,产物为2-丙烯酰基-3-氮杂六环。

在实验三中,我们得到的测试数据为:毛细管测定值为1.3;熔点测定值为78-82℃;红外光谱图中出现了一个程度较深的吸收峰(780-830 cm-1)和一个程度较浅的吸收峰(1290-1340 cm-1);核磁共振波谱图中出现两个核磁共振信号,MS = 22和43,共四个比信,表明化合物中含有两个不同种类的核。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报告一、引言有机化学实验是大学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课程,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本次实验报告将对一次有机化学实验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以便加深对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的理解。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合成苯乙酮衍生物的方法,掌握苯乙酮的合成和分离纯化的技术操作,加深对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解,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反应的正确性。

三、实验原理实验中使用的主要试剂为苯乙酮、氯化铝和氢氧化钠。

苯乙酮在氯化铝的催化下与醇反应生成酯化产物,再通过水解和酸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苯乙酮。

实验中还需要进行分离纯化的步骤,如蒸馏、结晶等,以得到纯净的苯乙酮。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实验所需的试剂和仪器设备,清洗并干燥玻璃仪器。

2. 反应操作:将苯乙酮、氯化铝和适量的醇加入反应瓶中,加热搅拌,反应时间为2小时。

3. 分离纯化:将反应产物进行蒸馏,收集目标产物的馏分。

将馏分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进行结晶,得到纯净的苯乙酮。

4. 实验结果记录:记录实验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包括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收率等。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操作记录,得到的苯乙酮产物经过蒸馏和结晶后,得到了纯净的苯乙酮。

通过质谱和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鉴定,验证了实验中合成的苯乙酮的结构和纯度。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有机合成和分离纯化的基本技术操作。

实验中的结果验证了实验原理的正确性,并加深了对有机化学实验的认识和理解。

七、实验心得本次有机化学实验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有机化学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在实验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实验技术操作的技能,还培养了实验中细致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这次实验让我对有机化学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参考文献1. 《有机化学实验教程》,张三,化学出版社,2010年。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doc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doc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篇一: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报告综合实验1 蒸馏和沸点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1.了解测定沸点的意义。

2.掌握常量法(蒸馏法)测定沸点的原理和方式。

二. 实验原理:当液体物质被加热时,该物质的蒸气压达到与外界施于液面的总压力(一般是大气压力)时液体沸腾,这时的温度称为沸点。

常压蒸馏就是将液体加热到沸腾变成蒸气,又将蒸气冷凝取得液体的进程。

每种纯液态的有机物在必然的压力下均有固定的沸点。

利用蒸馏可将二种或两种以上沸点相差较大(>30℃)的液体混合物分开。

纯液体化合物的沸距一般为0.5~1℃,混合物的沸距则较长。

可以利用蒸馏来测定液体化合物的沸点。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蒸馏烧瓶、直形冷凝管、接液管、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无水乙醇。

四、实验步骤蒸馏实验装置主要包括蒸馏烧瓶,冷凝管,接受器三部份。

仪器按从下往上,从左到右原则安置完毕,注意各磨口之间的连接。

按照被蒸液体量选60ml蒸馏瓶中,放置30ml无水乙醇。

加料时用玻璃漏斗将蒸馏液体小心倒入。

(温度计经套管插入蒸馏头中,并使温度计的水银球正好与蒸馏头支口的下端一致)。

放入1~2粒沸石,然后通冷凝水,开始加热并注意观察蒸馏瓶中的现象和温度计读数的转变。

当瓶内液体开始沸腾时,蒸气前沿逐渐上升,待达到温度计水银球时,温度计读数急剧上升,这时应适当调小火焰,以控制馏出的液滴以每秒钟1~2滴为宜⑤。

在蒸馏进程中,应使温度计水银球处于被冷凝液滴包裹状态,此时温度计的读数就是馏出液的沸点。

当温度计读数上升至77℃时,换一个已称量过的干燥的锥形瓶作接受器⑥。

搜集77~79℃的馏分。

当瓶内只剩下少量(约0.5~1mL)液体时,若维持原来的加热速度,温度计读数会突然下降,即可停止蒸馏,即便杂质很少,也不该将瓶内液体完全蒸干,以避免发生意外。

称量所搜集馏分的重量或量其体积,并计算回收率。

蒸馏结束,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水,拆卸仪器顺序与装配时相反。

注:[1] 加沸石可使液体平稳沸腾,避免液体过热产生暴沸;一旦停止加热后再蒸馏,应从头加沸石;若忘了加沸石,应停止加热,冷却后再补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实验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53950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report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1
一、实验目的
学习重结晶法提纯固态有机物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抽滤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它们相互分离;
一般过程:
1、选择适宜的溶剂:
①不与被提纯物起化学反应;
②温度高时,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室温或低温时溶解度很小;而杂质的溶解度应该非常大或非常小;
③溶剂沸点较低,易挥发,易与被提纯物分离;
④价格便宜,毒性小,回收容易,操作安全;
2、将粗产品溶于适宜的热溶剂中,制成饱和溶液:如溶质过多则会成过饱和溶液,会有结晶出现;如溶剂过多则会成不饱和溶液,会要蒸发掉一部分溶剂;
3、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如溶液颜色深,则应先用活性炭脱色,再进
行过滤;
4、冷却溶液或蒸发溶液,使之慢慢析出结晶,而杂质留在母液中或杂质析出,而提纯的化合物则留在溶液中;
5、过滤:分离出结晶和杂质;
6、洗涤:除去附着在晶体表面的母液;
7、干燥结晶:若产品不吸水,可以放在空气中使溶剂自然挥发;不容易挥发的溶剂,可根据产品的性质采用红外灯烘干或真空恒温干燥器干燥,特别是在制备标准样品和分析样品以及产品易吸水时,需将产品放入真空恒温干燥器中干燥;
三、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
乙酰苯胺(含杂质):灰白色晶体,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
水:无色液体,常用于作为溶剂;
活性炭:黑色粉末,有吸附作用,可用于脱色;
四、试剂用量规格
含杂质的乙酰苯胺:2.01g;
水:不定量;
活性炭:0.05g;
六、实验步骤及现象
七、实验结果
m乙酰苯胺=2.01g
m表面皿=33.30g
m表面皿+晶体=34.35g
△m=34.35-33.30g=1.05g
W%=1.05/2.01*100≈52.24%
八、实验讨论
1、水不可太多,否则得率偏低;
2、吸滤瓶要洗干净;
3、活性炭吸附能力很强,不用加很多;
4、洗涤过程搅拌不要太用力,否则滤纸会破;
5、冷却要彻底,否则产品损失会很大;
6、热过滤前,布氏漏斗、吸滤瓶要用热水先预热过;
7、当采用有机物来作为溶剂时,不能用烧杯,而要采用锥形瓶,并且要拿到通风橱中进行试验;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2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熔点的意义,掌握测定熔点的操作
2.了解沸点的测定,掌握沸点测定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
1.熔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熔点,利用测定熔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2.沸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沸点,利用测定沸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三、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
1.尿素(熔点13
2.7℃左右) 苯甲酸(熔点122.4℃左右) 未知固体
2.无水乙醇(沸点较低72℃左右) 环己醇(沸点较高160℃左右) 未知液体
四、试剂用量规格
五、仪器装置
温度计玻璃管毛细管Thiele管等
六、实验步骤及现象
1.测定熔点步骤:
1 装样
2 加热(开始快,低于15摄氏度是慢,1-2度每分钟,快到-熔点时0.2-0.5摄氏度每分钟)3记录
熔点测定现象:1.某温度开始萎缩,蹋落2.之后有液滴出现3.全熔
2.沸点测定步骤:
1 装样(0.5cm左右)
2 加热(先快速加热,接近沸点时略慢,当有连续汽泡时停止加热,
冷却) 3 记录(当最后一个气泡不冒出而缩进是为沸点)
沸点测定现象:刚开始有气泡后来又连续气泡冒出,最后一个气泡不冒而缩进。

七、实验结果数据记录
熔点测定结果数据记录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沸点测定数据记录表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八、实验讨论
平行试验结果没有出现较大的偏差,实验结果比较准确,试验数据没有较大
的偏差。

但在测量环乙醇的时候由于温度过高导致橡皮筋脱落,造成试验几次失败,经过重做实验最终获得了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

测量未知固体熔点时由于前一个测的是苯甲酸,熔点较高,而未知固体熔点较低,需要冷却30摄氏度以下才可进行实验,由于疏忽温度未下降30℃就进行了测量,使第一次试验失败,之后我们重新做了该实验也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实验结果。

九、实验注意事项
1 加热温度计不能用水冲。

2第二次测量要等温度下降30摄氏度。

3 b型管不要洗。

4 不要烫到手
4 沸点管石蜡油回收。

5 沸点测定是不要加热太快,防止液体蒸发完。

可以在这输入你的名字
You Can Enter Your Name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