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方审核评估准则

合集下载

审核评估范围的基本准则

审核评估范围的基本准则

审核评估范围的基本准则一、引言审核评估是指对某项工作、计划或项目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审核评估范围的基本准则是指在进行审核评估时,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标准。

这些准则可以帮助审核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确保审核评估的公正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二、审核评估范围的基本准则1.明确审核评估的目标和任务在进行审核评估前,必须明确其目标和任务。

这包括确定被审查对象、审查内容和审查时间等方面。

只有明确了目标和任务,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2.保证客观公正在进行审核评估时,必须保证客观公正。

这意味着不应该受到任何个人或组织的干扰或影响。

同时,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收集各种信息,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判断。

3.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在进行审核评估时,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这包括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以及组织内部制度等方面。

只有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才能确保审核评估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4.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在进行审核评估时,必须确保评估的全面性。

这意味着需要对被审查对象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检查和分析。

同时,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5.注重数据和事实在进行审核评估时,必须注重数据和事实。

这意味着需要充分收集各种信息,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判断。

同时,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排除主观臆断和猜测。

6.尊重被审查对象的意见在进行审核评估时,必须尊重被审查对象的意见。

这意味着需要与被审查对象进行充分沟通,并听取其意见和建议。

同时,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解释工作目的和任务,以便被审查对象理解并支持工作。

7.保护涉密信息在进行审核评估时,必须保护涉密信息。

这包括国家秘密、商业机密以及个人隐私等方面。

只有保护好涉密信息,才能确保审核评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8.确保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在进行审核评估时,必须确保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这意味着需要对各种信息进行准确、全面、客观地分析和判断。

第一方、二方、三方审核区别

第一方、二方、三方审核区别

说明第一方审核:组织内部的审核第二方审核:客户审核第三方审核:具有认证资质机构的审核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审核对比内部审核与管理审核的区别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审核的异同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一搬步骤不管是由组织本身进行审核或是顾客对供方进行审核,还是由第三方进行审核,确定审核、计划审核、执行审核和报告审核的原则是基本相同的。

单在强调它们类似之处的同时,还应考虑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别。

由于每个组织都可能面临这三支奴干审核,所以了解这三种审核的基本过程加以比较、区别是必要的。

1.1 第一方审核(内部审核)的步骤:内部审核不同于外部审核,其审核程序应由组织按照审核的基本要求和自身特点制定。

内审流程应简明可行,严格完整,闭环运转。

审核步骤通常如下:1.1.1 审核策划按照内审程序规定,制定年度审核计划,管理者授权成立审核组,由审核组长制定专项审核活动计划,准备审核工作文件,通知审核。

工作文件的准备主要是指审核所依据的标准和文件,现场评审记录、不合格报告等。

标准和文件必须是有效版本,必须已在现场实施。

它们主要有:a)ISO9001标准b)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和记录c)合同要求d)社会要求(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生态要求)e)有关质量标准(包括产品、设备、材料、环境、方法、人员等产品、资源性标准)检查表示审核员需准备的重要文件,应精心策划。

通知审核是审核组向受审核方通知具体的审核日期、安排和要求。

必要时受审核方应准备基本的情况介绍。

1.1.2 审核实施以首次会议开始现场审核。

审核员运用各种审核方法和技巧,收集审核证据,得出审核发现,进行分析判断,开具不合格项报告,并以末次会议结束现场审核。

审核组长应实施审核的全过程控制。

1.1.3 审核报告现场审核结束后,应提交审核报告。

工作内容包括:审核报告的编制、批准、分发、归档、考核奖惩,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的提出,确认和分层分布实施的要求。

1.1.4 跟踪审核应加强对审核后的区域、过程的实施及纠正情况进行跟踪审核,并在紧接着的下一次审核时,对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复查评鉴,写入报告,实现审核闭环管理,以推动连续的质量改进。

二方与三方审核的区别

二方与三方审核的区别
第二方审核一般是按顾客的需求进行审核,不一定会完全按照TS16949或ISO9000的标准进行审核,但 不管用什么标准,正常来讲在审核前客户会发给供应商检查表,这样也会给你们一个审核的准则或要 求。第二方在抽查资料时一般会抽查与自己公司有关的产品的一些文件资料,其它的相对会少些。这
是我接受本田圈的客户审核和对我们的供应商审核时候的经验。 第三方审核他会关注你整个的管理模工,不管你们哪个客户的。他的准则就是标准和客户的要求等等 。这些就不用说了。 再补充一点,第二方审核开出的不符合项未必是标准要求的一些必须的东西,可能会是客户某些特殊 的要求,象本田他就要求供应商必须有个初物管理程序,但TS16949标准里未规定必须建立这个程序。
NEWS报道 B1f810XTtoj6
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的区别
<p>第三方审核是全面的、展开性的审核;第二方审核是有侧重点的审核,如生产产量保证能力、质量 保证能力、生产及时性等,还有就是PPAP等重要文件的要求,对其他的要求就很松的。第二方审核比 第三方要严点,如果企业要迎接第二方审核,最好准备好本企业提供给第二审核方的产品生产资料, 如:MSA、PPAP、FMEA、APQP、AAR、全尺寸检验报告、初始过程能力分析等。</p><p>个人见解,不 对别怪罪!!!</p>
3)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执行标准7.4条对供方进行评估、选择过程的人员,以及执行第7. 4条对供方监视和控制的人员和执行8.2.2条对供方进行审核的人员都应当是相互独立 的,没有利益相关的。这样就从体系机制上预防采购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猫昵现象。在做 第二方审核的时候,不仅仅要审核供方满足顾客要求的程度,同样要获取客观证据证明 顾客满足供方要求(譬如、提供要求、及时反馈信息等)的程度。

第二方质量审核实施办法

第二方质量审核实施办法

受控编号:Q/XCMG01343—2006第二方质量审核实施办法B 版文件说明第二方质量审核实施办法1 目的和适用范围通过第二方质量体系认证,对供方产品相关主要过程的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符合性进行现场审核或评价,以期达到为我公司供货产品的实物质量得到提高,并对供方的选择和评价提供依据。

1.1适用新选择的供方,通过现场评价,对其选择做出判断。

1.2适用供方产品近期在配套厂的内、外部质量反馈出现异常波动时,以期寻求最佳质量改进方法或有效的纠正措施。

1.3适用必要时的供方产品现场评价,以便对实物质量进行认可或评定。

2 职责2.1供方管理处负责按要求组织对供应商的质量审核,审核人员在公司人才库内随机抽取。

2.2供方管理处根据对供应商的评价情况,对需第二方质量审核的供方提交供方发展委员会质量业绩考评组。

3 过程方法及要求3.1认证的依据及主要审核文件①GB/T1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②供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其它支撑性现行有效的文件及清单。

③供货产品相关的产品标准、图纸、工艺、工装等技术文件。

④供货产品相关的技术协议、质量保证协议、合同(协议)及订单。

⑤供货产品相关的产品认证证书及产品检测报告。

3.2 审核内容3.1企业简况见《供方基本情况表》3.2组织机构3.3文件控制3.4采购控制3.5基础设施及测量装置3.6过程控制及过程检验3.7不合格品控制3.8质量分析与改进3.9 交付提供控制4 审核程序4.1 审核人员应事前通知供方做好审核前的准备工作,以明确本组织的要求,必要时可提供简要的审核评定资料。

4.2 召开认证(审核)首次会向供方提供《第二方质量审核实施办法》及《供方基本情况表》,并通报本次审核的目的、内容、工作要求及具体审核办法或程序。

4.3 现场审核4.3.1现场审核的原则①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反对推理或猜想。

②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排除一切外来干扰。

③实行该说的是否说道?说道的是否做到?做到的是否能够提供证据的原则。

关于食品企业第二方第三方年监督审核时的一些要求-食品伙伴网

关于食品企业第二方第三方年监督审核时的一些要求-食品伙伴网

谈谈农产品加工企业顾客验厂的一些要求与体会陈亦辉(海通食品集团余姚有限公司)摘要:近年来,出于食品安全、质量保证及供应方分等定级考核的需要,一些客户需要对向其提供产品的国内供应方进行阶段性的品质、安全验证,顾客验厂已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选取并介绍YUM!STAR、AIB、BRC验厂标准,并结合实地验厂的一些经验,谈一些要求和体会。

关键词:农产品企业顾客验厂要求体会Talk about product certification and factory inspections required by the customer regulation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enterprisesAbstract For needs of food safety, quality assurance ,supplier grading and assessment, some customers need to provide products for the domestic supplier stage of the quality, safety verification, customer audits have become a trend. This paper selects and describes YUM! STAR, AIB, BRC standards for audits ,combined a number of customer audit in factory ,say some of the requirements and experienceKey words agricultural enterprise customer experience audits required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升、农产品源头安全保障的提高以及工厂管理水平的进步,大量经加工后的中国农产品直接摆上国内外的商超,或成为快餐业巨头的定点供应产品。

二方及三方审核流程

二方及三方审核流程

第二、三方审核标准作业流程1.目的为确保第二、三方审核工作有序进行,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特制订该标准作业流程。

2.定义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顾客或由其他人以顾客的名义进行。

如xxx对我公司的审核。

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独立的组织进行。

这类组织通常是经认可的,提供符合(如:GB/T19001)要求的认证或注册。

如xxx对我公司的xxxx审核。

3.职责为确保审核工作的有序开展,责权明确,特成立第二、三方审核工作小组,该小组为兼职工作小组,若有审核工作时,该小组立即启动相应工作程序。

小组名单具体如下:组长:xxx副组长:xxx技术组:xxxx品质组:xxxx生产组:xxxxx物控组:xxxx采购组:xxx营销组:xxx后勤组:xxxx4.工作内容及流程4.1审核前准备4.1.1审核内容:a)公司的管理体系的策划和实施程度,如质量、环境、安全健康、综合管理等;b)公司的生产线工序能力,包括关键工艺参数、设备、工装能力是否达到要求;c)从采购、物流、生产计划、生产实施、检验、包装仓储到出货的全过程或部份过程审核;d)公司执行采购方工程技术和管理要求的能力和满足程度;e)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4.1.2审核细则的收集及分发:a)销售部负责第二方审核细则的收集及分发至各相关部门/人员;b)品质部负责第三方审核细则的收集及分发至各相关部门/人员。

4.1.3审核准备会议由副组长组织召开审核准备会议,并按照审核细则要求,做相关工作部署,同时销售部(第二方审核)、品质部(第三方审核)做好会议签到及会议纪要。

(详见附件:《现场审核表》。

)4.1.4按照审核准备会议要求,于现场审核前三个工作日,由副组长牵头对各部门准备工作进行验收。

4.2 现场审核各部门工作内容4.3不符合项改进4.3.1根据现场审核提出的不符合项,制订限期整改措施,由副组长负责督查各相关责任部门的完成情况。

4.3.2销售部(第二方审核)、品质部(第三方审核)负责整理不符合项报告,交于审核方,并予以跟进。

二方与三方审核的区别

二方与三方审核的区别

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的区别<p>第三方审核是全面的、展开性的审核;第二方审核是有侧重点的审核,如生产产量保证能力、质量保证能力、生产及时性等,还有就是PP AP等重要文件的要求,对其他的要求就很松的。

第二方审核比第三方要严点,如果企业要迎接第二方审核,最好准备好本企业提供给第二审核方的产品生产资料,如:MSA、PPAP、FMEA、APQP、AAR、全尺寸检验报告、初始过程能力分析等。

</p><p>个人见解,不对别怪罪!!!</p>p>第二方审核通常是指顾客对组织或组织对供方的审核,如是顾客对组织的审核,主要看组织向顾客提供的是什么产品和顾客对产品的要求来确定审核的方法与重点;如是组织审核供方,那就更好说了,组织认为需要对供方的哪些方面进行重点控制,就审哪些方面。

</p><p>第二方审核是具有供求关系的顾客对供方的审核.</p><p>第三方审核是与组织没供求关系的第三方独立公证的单位(如认证公司)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对组织的审核.</p><p>因此,其审核准则可能不同.</p><p>第三方审核往依据国际/国家标准进行全面的审核,</p><p>如果你全面符合该标准,就会发证给你证明你公司的运作是符合国际/国家标准的.</p><p>第二审核是依据顾客的要求进行的(该要可能会与某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相同,但更有可能的是不相同).</p><p>因此要很好的应对第二方审核,最好提前与顾客沟通,取得顾客的审核准则(如供应准则\供方手册\审核检查表等).</p><p>这样你应对第二方审核就不会无的放矢了!</p>常见第二方审核的误解第二方审核是具有供求关系的顾客对供方的审核。

ABB第二方审核标准 (全套)

ABB第二方审核标准     (全套)

七 、 测 量 和 监 视 装 置 的
的 控 制 1 0 0 分
7.4.1对所有量具、测量和试验设备(包括员工和ABB公司提供的所有设备)都应提供校准/验 证活动的记录。 7.4.2完整的校准/检验记录应包括:设备标识、校准设备所依据的测量标准、由工程变更所引 发的修订、在校准/验时获得的任何超出规范的读数、超出规范条件下影响的评估、有关符合 规范的说明以及在可疑产品已发运的情况下,及时反馈ABB公司。 8.1.1 制订并严格执行进料检验计划,认同由合格的检实验单位实施的零组件检定(包括在分 8.1制定并实 包商处执行的双箱或者合格的检实验单位的检测和分析记录)以及显示可接收的品质记录或报 施进货检验 告。 8.1.2对于因紧急生产而在进料检验之前放行进入生产流程的产品,必须明确的加以标识和记 与测试管理 录,保障事后检验如发现不符合规定需求事宜时,能立即回收和更换。 标准 8.1.3检验记录应完整、真实、结论明确,对采购物资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未经检验和试验 (25分) 合格的产品不被使用或加工生产。 8.2.1利用工业工程知识结合统计方法制定并实施过程品质检实验标准,将制造条件充分标准 化,并控制其变动在受控状态下,保障产品品质符合要求,如过程有异常现象时可以有效找出 异常原因,并加以消除预防其再发生。 8.2制定并实 8.2.2制订工序检验和试验规定,合理设置工序检验和试验点,并严格执行,保证上道工序不 施过程检验 合格的产品不流入下道工序 。 与测试管理 8.2.3制定并推行 、中、 件检验 制度,有效控制过程生产品质 效 。 标准 8.2.4实施 回检验 制度,由品管员 检验标准 定检验数量,发现品质异常品管员有 (4 分) 要求生产者 生产, 异常得到 品质 后再与生产。 8.2.5所有生产活动必须采用, 如统计过程控制、防 施、 管理 对 点预防的方 法而不 采用 点检 的方法进行制程检验的。 8.3制定并实 施 品检验 与测试管理 标准 (25分) 8.3.1依据品质计划制定并实施 检验与测试标准,以 到 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8.3.2 检验与试验的质量计划与标准所规定的检验与测试,包括进料检验、过程检验 已 实施而 结果符合规定要求。 8.3.3产品在 检验与测试标准所规定的 工 有 完 时,及 关数据和 件 有 备 并 准之前,不得放行出货。 ABB规定 ( ABB 或 定要求)对所有产品实施 检验与 能测试 8.4制定并实 8.4.1 验证(依据 用的ABB工程 料和 能标准),ABB要求时,检 结果应及时提供 ABB, 施 检验与 能 并有提供记录。 测试以及 8.4.2 立并实施 产品 制度,对已包 到ABB或 方物流的产品必须每 产品 入 。以验证 如产品种 、包 、标 方 符合所规定的要求。出货 的 制度 可依据实 状况 时 整。 (1 分) 9.1.1制定并实施包括不合格品控制及处置的有关 和 的控制标准,标准中必须同时包 .1制定并实 对不合格产品的识 、记 、评估、 处置以及和有关单位 的方法 ,确保不符合产 施不合格品 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 和控制,以防 其 预 的使用和 。 控制程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是(5);B否(0)

质量管理(220)
1、文件管理(25)
A是(5);B否(0)
适用标准(国际标准、国家/行业产品标准)得到识别、管理:
A是(5);B否(0)
质量目标(年度质量工作计划、质量目标分解情况)制订并监测、分析:
A是(5);B否(0)
所有检验工艺文件是否完备,能指导关键工艺的检验:
A是(5);B否0
管理文件、技术文件及更改是否进行台帐登记管理,更改按照要求执行:
A是(5);B否0
2、人员资格及培训(10)
检验人员和关键/特殊工序的人员是否经过操作、质量培训,能提供培训记录
A是,且能提供培训记录5;
B是,但不能提供培训记录2;C否0
三年内是否有质量培训计划(提供培训内容)
A有5;B否0
3、生产设备(10)
A能(5)B否(0)
17、质量改进(5)
未来有没有质量改进计划(提供计划书):
A是(5);B否(0)
18、内部审核(5)
建立内部审核管理程序并按照规定进行,能提供有效的审核记录:
A是(5);B否(0)

客户
管理
(20)
1、协议签订(10)
是否愿意与公司签定质量维持协议和质量赔偿协议:
A是(10);B否(0)
推荐性意见:
审核员(签字):年 月 日
第二方审核评估准则(商务)
审核评估项目
审核评估标准机权重
评估得分

(80)
1、行业知名度(10)
A相关行业的国际知名企业10
B相关行业国际知名企业在中国的合资企业5
C相关行业的国内知名企业5
D以上都不是0
2、资质证照(10)
A具备所有必须的资质证照10
B必须的资质证照不齐全0
得分=30×关键工序使用自动化设备的数量/总工序的设备数)

技术开发支持
(30)
1、客户技术服务(30)
是否能根据公司的“特殊要求”开发新产品:
A是(10);B否(0)
是否能模拟用户的使用状态对产品进行验证:
A是(10);B否(0)
是否愿意为**公司的技术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A是(10);B否(0)
初始得分:
7、设计控制(20)
设计开发质量控制程序建立应用:
A100%符合流程(20) B60%以上符合流程要求(10)
C完全不按流程进行(0)

质量管理(220)
8、供方管理(15)
是否有对供方进行评估(请提供供方评估的标准和主要记录)
A是10;B否0
供方的信息系统是否完备(供方主要数据的存储、管理)
A是5;B否0
原材料和零件的标识和可追溯性:
A标识明晰,追溯性较好10;
B标识混乱,无法实现追溯0
是否有文件确保不使用过期的原材料
A有10;B否0
现场考察是否存在过期的原材料
A不存在10;B否0
11、人员操作(10)
检验人员和关键/特殊工序人员在现场检查中的操作是否符合规范:
A全部符合规范10;B大部分符合规范5;
9、采购物资质量控制(15)
进货质量程序的建立和应用检查和测试数据单,样品表格,记录,拒收批次,标识,可追溯性、不合格处理…
A 100%落实良好5;B 70%以上落实2
B管理混乱,落实程度很差0
原材料的主要技术参数是否具备检测手段
A完全具备10
B部分具备(80~99%)3
C不完备(小于< 80%)0
B标识、管理混乱0
二、质量管理(220)
16、出厂检验(15)
出厂检验项目覆盖技术协议规定常规项目的程度:
A完全覆盖(100%) 5
B部分覆盖(80~99%) 3
C覆盖率较低(< 80%) 0
出厂检验常规参数的AQL值和技术协议要求的比较:
A更小(5);B等于(3);C低(0)
能否按照技术协议的要求,按期进行周期试验并提供记录:
不具备检测手段的原材料是否规定验证办法并执行,或能提供供方的质保书(当上评估项为B时,继续评估本项。)
A是(5);B否(0)
10、工序质量控制(40)
明确制造和控制流程,并设立关键的工序质控点并能提供控制记录,进行过程能力指数测量和管理:
A设立了质控点且记录非常完备10
B设立了质控点但记录不完备5
C没有全部设立质控点0
A是5 ;B否0

合作(50)
1、合同期限(20)
供方愿意和**公司签订比较长期的合同(1年或更长):
A是20;B否0
2、质量协议(20)
是否愿意或者已同**公司签订质量维持协议和质量赔偿协议:
7、产品技术标准(20)
产品技术标准的先进程度:
A国际先进标准水平20
B国家/行业标准水平10
C低于国家/行业标准水平0

生产
工艺
(60)
1、关键工艺先进性(30)
关键工序使用工艺的新旧程度:
得分=30×(已使用年限小于10年的工艺数/总工艺数)
2、关键工序工艺设备先进性(30)
关键工序采用设备的先进程度
C大部分不符合或全部不符合0
12、特殊过程质量(5)
特殊过程清单,运行办法,运行记录,参数控制,记录,监控实施跟踪(适用时):
A设立要求并运行非常良好5
B设立要求并运行一般2
C没有建立相关要求控制0
13、产品外协(5)
对外协产品,有无验证办法并实施(提供记录、监控文件规定)
A是(5);B否(0)
14、顾客财产(5)
A具备全系列供货能力10
B具备部分产品的供货能力5
C仅具备少量产品的供货能力0
6、同行供货经验(主要客户)(10)
A相关产品有向国内外知名企业供货10
B相关产品没有向国内外知名企业供货0
7、管理层稳定性(10)
A非常稳定(2年内无大的变动或权有1次变动)10
B稳定(1年内无大的变动)5
C不稳定(1年内变更2次或更多)0
A能(5);B否(0)
4、评价分析(5)
产品失效及效果分析(试验、生产及市场过程反应的典型质量问题的分析处理报告)
A是(5);B否(0)

环境表现(30)
1、体系、产品环境认证(5)
获得第三方环境管理体系或环境标志产品认证:
A是(5);B否(0)
2、环境因素及其运行控制(20)
是否存在的工业“四废”(若有该项划√,并审查处理方式):
关键技术参数是否完全满足公司的要求:
得分=30×(满足要求的参数个数/总参数个数)
5、产品成熟程度(20)
是否进入成熟期,应用方案成熟
00 50A应用方案完全成熟(20);B应用方案不成熟(0)
6、技术资料的完备性(30)
所提供的技术资料是否完备
A第1次提供样品的时候技术资料就已经完备30
B第1次提供样品的时候技术资料不完备0
得分= 5×(检定合格期内仪器、仪表数量/需检定仪器、仪表总数量)
工作环境适宜,符合要求,建立恰当的管理机制(超出范围适当解决措施):(静电保护,温度、照明、湿度等---车间、库房)
A是(5);B否(0)
6、顾客质量管理(10)
顾客需求方法及实施所知的短期/中期/长期的客户需求、评审、顾客沟通:
A完全按要求进行(10);B否(0)
不适用条款
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员工的环境行为、环保意识和操作能力
A员工环境行为较规范,环保意识强,能力胜任(5)
B员工环境行为不太规范,环保意识、能力一般,(2)
C员工环境行为很不规范,环保意识、能力差(0)

环境表现(30)
3、产品满足环保要求(5)
跟踪国际、国内对产品的环保要求,并实施相关要求:
设备资源充足、设备及工装的日常点检、一级维护(操作者)、二级维护(维护部门),储存、仓库、物流是否使用合适的设备(发现不符一处扣1分):
得分=10×(执行维护设备数量/设备总数量)-扣分
4、检测设备(10)
建立计量仪器、仪表及设备管理程序,检测设备并得到妥善保管:
A是(5);B否(0)
检验用仪器、仪表及设备是否定期检定并在合格期内:
废水()、废气()、废渣()、噪声()
“四废”的处理方式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A符合(10)B一般不符合(5)C严重不符合(0)
是否存在有毒有害的物品(指药桶、油漆和稀料桶等包装物品类),若有请列出:
上述有毒有害物品的回收处理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A符合(5)B一般不符合(2)C严重不符合(0)
C 30~50%(5);D10~30%(3)
E小于10%(0)
2、技术开发工具先进性(40)
开发用软硬件是否便于我公司开发应用
A可全部应用(40);
B可部分应用(20);C不能应用分(0)
3、样品(30)
样品提供的准时性:
A准时提供(30);B推迟1周(15)
C推迟2周(6);D推迟2周以上(0)
4、技术参数(30)
2、客户投诉(10)
客户投诉处理机制、流程建立并应用,发生质量问题后,是否能按用户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整改:
A是(提供整改记录)5;B否0
客户投诉次数为?
A从来没有5;B1-4次/年2;
C 10以内次/年1;D 10以上次/年0。

产品质量及评价(30)
1、实物质量(15)
连续一年以上每月成品质量合格率水平连续上升:
A跟踪要求且产品达到环保要求,有第三方检测、认证证明(5)
B开始跟踪要求,准备实施相关产品环保要求(2)
C对环保要求不清楚或不准备跟踪要求并实施(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